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社會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社會3.13W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範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幼兒園致力於園本化課程的建設,且課程往往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的。在主題活動中不同領域間相融合的現象較多,美術活動常作爲中間環節把各領域協調融合在一起,其中介作用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但同時美術作爲審美活動,有着其獨特的教育目標及價值,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如何正確把握這種特殊性與中介作用,使美術活動的內容、形式既服務於主題,又能落實它本身的領域目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發現:由於教師對上述問題的認識不同,在實施美術活動時往往存在一些問題,現就此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注重繪畫表徵忽視其他美術手段的運用

《兒童的百種語言》一書中指出:兒童在真正掌握人類所特有的語言文字之前,會有多種自我表達的形式,這包括動作、表情、聲音、姿勢等等。美術活動中幼兒的畫、撕、剪、捏等都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語言,而我們在調查中卻發現:在一個主題活動中,美術活動在五大領域中所佔成分爲40%,其中30%的活動形式爲繪畫,至於泥塑、剪貼等活動形式少之又少,這樣不僅造成幼兒作品表現形式上的單一、貧乏,並且與《綱要》倡導的“要讓幼兒大膽使用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運用不同技法,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體驗創造的快樂。”這一思想相違背。

問題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在於以下兩方面:

1、受主題活動形式的牽制:主題活動開展的主線往往是讓孩子實踐、感受、表達,在形式上用繪畫進行表達是最簡單,可操作的,所以實踐中老師們往往會傾向於選擇繪畫類的美術活動。

2、受主題活動本身特點和老師自身素質的限制:主題活動的低結構化打破了以往高密度、計劃性強的特點,對老師選擇活動、開展課程提出了一個較高的挑戰,如果老師在實施美術活動時只根據孩子的興趣和主題發展脈絡走,不站在一個整合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就勢必會導致上述現象。

(二)注重幼兒自由表達,缺乏教師支持性指導

在主題活動中美術是服務於主題的,實施中教師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作品是否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自主大膽表現了主題,忽視了教師必要的技能技巧的引導,使幼兒的美術活動處於一種自由、自發狀態,這種狀態主要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立主題後,往往會組織幼兒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在調動起幼兒經驗和情感後,就放手讓幼兒任意去表現創造,忘記了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在技能上也是如此,一些語言發展好的孩子並不一定能用筆畫下來。所以在這樣的美術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往往比較開放,敢於表達、富有想象力,但藝術表現效果卻不是很強。

問題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關鍵在於:

1、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引導幼兒自由表達與學習技能技巧的關係”:活動中,教師只注重從主題的角度出發,幫幼兒提升經驗,忽視了孩子的自由性表達也需要技能作爲基礎這一關鍵問題。

2、教師對幼兒在這種開放性美術活動中存在的技能難點預設不足:在主題活動中,很多美術活動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隨機生成的,這種隨機生成性使幼兒在技能的表現上呈現多樣性、靈活性,要滿足不同幼兒在技能上的需求,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活動時改變傳統的教法,及時發現幼兒活動的難點、技能上的需求,“審時度勢”、靈活地爲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

二、研究的對策及嘗試:

在實踐中針對上述兩方面問題,我們採取以下方法,效果較明顯:

(一)樹立整合觀,綜合發揮折、剪、貼多種美術活動形式,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1、把握目標,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

在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應學會分析幼兒的興趣需要,挖掘其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來生成一些美術活動,同時也要把握好主題領域目標適當的預設一些幼兒可能需要或感興趣的其他形式的活動,來達到內容、形式與目標的和諧統一。

2、一個活動鼓勵幼兒多種形式去表現

《綱要》提出:要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嘗試爲幼兒提供多樣化材料,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主題內容,受到了幼兒的喜歡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採取支持引導式策略,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做到幼兒的自由表達與教師的支持性指導相結合

幼兒的自由性表達需要技能作爲基礎,脫離了它,幼兒只能做觀念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所以教師的支持引導策略非常重要。在實踐中針對問題(二),我們採取以下方法,效果較明顯:

1、遇到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採取示範演示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者、示範作品可由教師或幼兒擔任。

2、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教師可請幼兒充分利用周圍資源,進行實地觀察,在此的基礎上進行觀察作畫,這樣還可使幼兒養成細緻的觀察能力。

3、對於一些形象複雜、難點分散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幼兒翻閱有關圖書、資料等在借鑑的基礎上拓展幼兒的思維與想象。

如:在以茶爲主題的設計茶具的活動中,孩子們爲了解決茶具造型、裝飾方法上的疑惑,有的到圖書資料區去翻資料,有的到班中的一品香茶館去觀察各種造型花紋的茶壺、茶杯,不僅解決了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盲點,還豐富擴展了感知經驗,且這種主動獲得的經驗比教師傳授的更爲生動、深刻。

以上是我們在實踐研究中的一些具體看法。在研究我們感到:在主題活動中實施美術活動,是對教師新課程觀和自身專業素質的一個新挑戰,只要正確領會美術在主題活動中的作用與地位,把握美術領域獨有的目標,不斷優化自身的教育行爲,就能使兩者協調統一、相互促進,使美術活動成爲孩子們自由表達、善於表達、創造性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藝術活動。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藝術教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美術教育作爲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引導幼兒感受美、發現美並創造美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我園作爲一所農村幼兒園,相比較城區的'幼兒園來說,各方面條件相對落後,再加上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時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一、美術活動形式單一,偏重於繪畫方面

我園是一所辦園時間不長的幼兒園,園內以新老師居多,所以教學經驗、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活動時教學方法較單一,主要是採用了觀察結合法、示範法。

而且從制定的教育計劃上看,雖然制定的計劃都是按照主題進行的,但是每個主題的美術活動內容比較單一,沒有新意,多以繪畫爲主。從幼兒的操作材料上看,提供最多的就是圖畫紙、蠟筆、勾線筆。僅僅提供這些材料的話,幼兒的想象力得不到啓發,只能採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美術作品了。再從繪畫形式上看,孩子們進行最多的就是在輪廓裏塗上顏色,在平面的事物上繪畫。

二、美術活動中輕過程重結果

在美術活動中,大多數老師認爲美術作品是檢驗幼兒美術活動能力的唯一標準。老師重視技能技巧的培養,從而對幼兒的想象力、情感方面的培養較欠缺。《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目標要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審美的經驗,體現表達和創作的快樂。而且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是採用先示範,讓幼兒模仿,幼兒自身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忽視了幼兒想象的發展,不利於幼兒潛力的發揮。

三、美術活動後的評價較單一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園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往往不盡人意,常常聽到“好不好”、“像不像”或“你喜歡哪一幅”等單調的評價詞,評價籠統,目標不明確,形式也比較單一,評價重點常集中在少數美術能力較強的孩子身上,很難“面向全體”。

針對上述我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我從三方面來論述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美術教育活動

(1)多樣化的活動內容

幼兒美術教育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個方面,教師應該不斷開拓自己在美術方面的認識。同時也能根據自身及幼兒的特點,聯繫實際,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選擇一些適合本班幼兒進行的美術教育活動內容,並且還應該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啓發幼兒的思維。

(2)採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情景教學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大膽地創設故事情境、音樂情境等,使幼兒在不同題材的美術活動情境中發展幼兒的美術能力、情緒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小班美術活動《圖形餅乾》中,可以創設幫助小熊做餅乾招待小動物們的情境,使幼兒對活動內容感興趣。活動的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要幫小熊做圖形餅乾。有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開展美術活動自然就順利很多。

二、在美術活動中還給幼兒其主體地位

美術活動不同於其他學科,美術教育活動需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啓發來發揮幼兒的創作激情。應該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重視活動過程帶來的樂趣,而不是一味重視活動結果。

(1)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創設輕鬆的環境

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合作的,教師應該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用平等的對話形式與幼兒交流。教師要多聽取幼兒的意見,用語言來引導幼兒自由、愉快的參與到活動。在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教師還應該提供一些輕鬆愉悅的背景音樂,使幼兒放鬆心情,在輕鬆的氛圍裏進行美術活動。

(2)在美術活動中,給予幼兒更多的尊重

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作品往往不能達到老師或者家長的要求,但是無論幼兒作品的好壞,都反映了他們純真的內心世界。教師應從幼兒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找出其中值得表揚的地方加以鼓勵,保護和尊重幼兒的成果。而且在活動中應該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發現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感受去表現幼兒眼中的世界。

三、建構師幼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

幼兒園的美術作品在評價時,往往多以老師評價爲主,老師在評價時難免會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價。有很多老師在開展完美術活動後缺少了評價這一環節,只是將幼兒的作品進行一個簡單的展示而已。殊不知,一個好的評價會使美術教育活動增色不少。

(1)不斷完善教師的評價準則

教師應該知道評價環節對於整個活動的重要性,評價的過程不僅是對幼兒的肯定,而且還是讓幼兒從欣賞同伴的作品中加深對美術活動的印象,提高美術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教師在評價時還應該從多個角度來評價幼兒的作品。

(2)幼兒參與評價活動

幼兒參與到美術作品的評價活動,可以使幼兒通過對作品的介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在自由發表意見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的同時,發展了審美能力。

(3)師幼共同進行評價

教師與幼兒建立共同評價的體系,教師可以不斷引導幼兒學會評價,而且還可以總結幼兒的評價特點,從而不斷改進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可以使活動更加完整。

以上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以及提出的一些解決策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使美術教育成爲我園的辦園特色,讓幼兒在美術活動引導下全面發展。

藝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隨着教改的深入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迫使我們重新認識幼兒,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育。因此如何改革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兒園幼兒音樂素養,達到較好的音樂教學效果,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音樂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對教材的分析和幼兒音樂技巧的關注。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起着積極的作用。我們借音樂能動情的特點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喜聞且樂於接受。只是隨着教學的開展,我們對幼兒音樂教育達標與否的評價標準是看結果,每評價一個活動就看是否達到了制定的目標,而對於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置之不理。如幼兒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領會,往往是停留在歌詞表面的瞭解;在發音咬字上,很多孩子是扯着嗓子在吼歌,不會正確的發聲歌唱;在音樂欣賞中不能真正地去體會那種意境等,違背了新綱要的基本理念——重過程輕結果,忽視了在音樂活動中的音樂享受、審美感受和表現力。

2.活動結構模式單一,環節連接不緊密。我們所調查的音樂活動中,絕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是傳統三段式,開頭有時複習上一節的內容,有時隨便做一個律動或唱歌;中間教孩子新的內容;結尾回顧與複習或講一講下次活動的內容。很多教師導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不相關的,結尾也沒有評價,所以整個活動看起來較分散,重點不突出。音樂活動的知識線索和人文線索沒有連續,教師的隨機性很強,活動環節只停留在感知體驗上,沒有進一步深入到創造環節和評價與反思環節。

3.幼兒的學習主體性不突出。音樂教育活動應該偏重於直覺、想象、靈感頓悟等感性思維的激發,讓幼兒有機會感受、表現、創造,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但是,我們所瞭解的現狀是高標準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導。如一個小班的音樂活動,在幼兒初步熟悉歌曲後,教師並沒有給孩子消化與磨合的時間,而是要求幼兒馬上再現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準確、強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動作也要到位。其實是要求幼兒完全地模仿教師。當幼兒做不到時,教師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孩子成了訓練者與被訓練者的關係;教師往往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強加到幼兒身上,“看哪個小朋友唱得最準確”成了評價標準。

4.歌舞表演活動成爲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五個相對獨立又相聯繫的領域:歌唱、韻律活動、音樂遊戲、打擊樂器演奏和音樂欣賞。而調查中我們發現,歌舞表演活動成爲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在角區的音樂活動通常是孩子隨音樂表演舞蹈、唱歌;教師組織的音樂活動也都是以教一首歌、一個舞蹈或律動爲主,至於打擊樂活動、音樂遊戲與音樂欣賞活動卻很少見。只有兩位老師分別組織了打擊樂活動和音樂欣賞活動,而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音樂欣賞用在音樂活動的開頭和結尾,其實只是起到輔助歌舞活動的作用,而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欣賞。

二、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對策及意見

1.加強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科研工作。作爲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施教者,老師們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在一定的學前音樂教育理論和教育原則的指導下,積極構建適合音樂教學活動設計要求的教學結構,將其與相關的教學策略等因素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形成相對穩定而又概括的幼兒園音樂教學課程模式。

2.注重教師音樂素養、理論知識的不斷更新。作爲幼兒園,要積極鼓勵教師走出去進行深層次的進修和學習,多向幼兒音樂教育專家、幼兒園音樂名師學習,提高幼兒園教師整體的音樂素養。同時要組織教師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和音樂教學觀摩,從理論上接受了先進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有的放矢地進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全園音樂教育觀摩活動、評選優秀教師等方式,檢驗音樂教學活動的發展和改革成效。

3.掌握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於藝術教育的解釋也是給教師留有很大空間的。但基本原則應該要有,如教學中教師和兒童是“互動”、互相促進的關係;音樂活動應該有藝術氣氛,有遊戲性。6歲以前的幼兒意志薄弱,他們既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也不能很好地主動設計、支配和調整自己的行動。如果活動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體驗,是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的。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變化。教學的領導者不必強調教學採用什麼固定的程序。教師可以在他們的知識範圍、所瞭解的教學方法中選擇要使用的方法,並且考慮適合於他們自己的愛好和所接受過的音樂訓練。“教師要了解教育的本質,這是最重要的。同樣還要了解所選擇方法的每個步驟和目的。這樣教師才能依據他們自己和幼兒的特點、所使用的教學材料的特點,實施他的教學方法。”

4.給幼兒創造的空間。兒童的主體性發展和創造力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音樂教育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不能過分干涉,應該允許兒童自由表達,敢於創造;通過教師與兒童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保證兒童在溫暖親切、輕鬆愉快的藝術氣氛中學習和創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該富有創造性,懂得使用創造性的理論和方法,引導兒童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要重視藝術活動的過程必須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強調學習過程和培養的能力,而不注重兒童最終學到了什麼;應講究教學方法,如情感渲染、多渠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嘗試表現,環境薰陶等等。這些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而應相互滲透、相互交融,讓幼兒在適度愉快、主動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5.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反思性教學以及如何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近年來教師培養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中經常被專家和園長們提到的問題。教師在學習了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之後,要會“揚棄”,要會進行積極的教學反思。反思,是讓幼兒教師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育實踐的必經之路。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要培養幼兒表達心靈和心理感受的語言。對幼兒來說,音樂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能提高對情感的感受和體驗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幼兒的文化和音樂修養等。作爲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課程模式,併發掘一切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種種因素,使孩子成長爲具有良好音樂素養、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

標籤: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