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這10個所謂的職場建議並不利於健康

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久經沙場,肯定都主動尋求或者被動接受過很多關於工作的建議。但是探索君提醒各位:有些建議不可多聽,因爲它們並不利於健康!

這10個所謂的職場建議並不利於健康

雖然一些圍繞職業、工作的文章書籍很有道理,但是卻不是人人都適合。這就像韓寒曾說過的,道理都懂得卻不一定能過好這一生。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常常被碎片化信息包圍,看似很有用的建議卻不適用於帶有不同個性、背景和職業類型、環境的每個人。

更何況,這些大大小小的建議本身只代表了一個或許被我們忽視的角度。聽多了它們,甚至會對情緒、精神以及身體造成不適。

1、從事你喜歡的工作

這一建議只適用於“尋找靈魂伴侶”,因爲從事喜歡的工作,說起來很簡單實現起來卻不容易,所以並沒有多大的實用性。

很顯然,我們都樂意做喜歡的工作,但是得先弄清楚喜歡什麼、並確認是否有能力勝任,特別是需要與很多現實問題權衡,例如薪資、職業前景、健康。而且,一旦對喜歡的工作過分癡迷,容易忽略周圍的機會、無視生活的其他方面,以至於並未真正成長和進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從事我們真正喜愛的.工作,直至我們有能力。

更正:找到適合你、適合當下以及未來發展的工作。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且長短因人而異。

2、竭盡全力尋找導師

好吧,但是去哪裏找呢?很多人糾結於這一問題。其實這就像一段感情,容不得強求。導師必須是真心想給予你幫助和指導,並期望你有所成長並獲得成功。耗費心力去尋找導師會讓你陷入被動,容易被他人利用。

更正:明白每個人的機遇並不相同,竭盡全力尋找導師可能會阻礙你。

3、成功與否在於你自己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當然,我們得努力工作。不努力何談成功,這需要我們創造並抓好機會、但是,成功卻不是你努力就能達成的事情,它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你與成功失之交臂,它並不意味着你沒有努力,也不意味着你沒有能力或者天賦。將失敗歸結於自身容易使自己陷入消極的情緒中,甚至於引發抑鬱。

更正:不要讓成功學成爲你努力的唯一動力

4、直言不諱

很顯然,這不對。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直言不諱。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少說話。如果你察覺到某個人特別安靜,或許你應該停止絮叨,給他/她開口的機會。至少要保證有2個人參與交談。此外,談話對象如果長時間集中於一個人身上,容易將話題帶跑偏,例如開玩笑或者八卦過度。

更正:做好自己。

5、成功的人都早睡早起

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夜貓子,例如剛剛卸任的Obama。當然,也有很多作息規律正常的人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於作息時間,你需要聽從你的身體,一些人需要較長的時間調整身體和大腦,而一些人僅僅只需要幾小時休息時間即可。

更正:根據身體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制定適合自己的作息表。(當然,如果你一天需要睡超20小時,或許應該考慮看醫生了)

6、不表露缺點、不承認失敗

這一建議的背後有“撒謊”二字,對自己也對他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會犯錯誤。所以正確的心態、自信和樂觀很重要。但是這一建議常常被輕視。我們需要正確看待自己的短板和失敗。事實上,真正自信的人都能夠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更正:相比於優點和成功,缺點和失敗更容易促進一個人的成長。謙卑和自我認知很重要。

7、如果你想成功,就要這樣……

很多成功學從很多方面給予人建議,包括穿着。這是否意味着,很多人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爲未能效仿過去的套路?可是,比爾蓋茨、馬雲這類人又是遵循着誰的軌跡呢?成功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最好的方式是做自己(只要你不傷害自己或者他人),找到一個合適且認同你的工作。

更正:找到真正欣賞你的人。

8、永不放棄

很多人把堅持不懈和執迷不悟的概念混淆。當然,我們需要堅持。但是我們也需要看清現狀並作出調整,而不是死磕一種方法、一個項目。很多時候,計劃不如變化,我們需要“plan B”。否則,加持會給精神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困擾。

更正:坦然面對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9、嘗試改變世界

看似無用的話,卻在建議我們不要從事不會產生大影響的工作。可是,絕大多數創新、成就並不是一夜促成,它們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得益於很多人的努力和堅持。一心想從事改變世界的大事業,會導致不切實際的期望、焦慮、跳槽和抑鬱。並不是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很多時候,你只是需要完成一份報告,因爲會議已經開始。

更正:存在即爲合理。很多看似很小的事情最終也會產生大的意義。所以,不要過於糾結工作對世界的影響。

10、勇於冒險

很多時候,不敢冒險可能會導致我們錯失成功的機遇。所以,很多人建議你不要害怕改變,要勇敢嘗試不同的事情,以此拓寬你的潛能。但是,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在時候誇大他們的冒險。放棄學業、辭退工作很容易,但是你需要有能力承擔後果,例如找到下一份工作。規避風險並不意味着你不夠成功。

更正:認清楚自己的能力,再去挑戰、嘗試,並能夠承擔風險。

如果一個醫生給每個患者都下相同的診斷、給相同的藥物,你會相信他醫術精良嗎?職場建議也是這般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