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關於地貌研究實習報告

實習目的〗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學年的《自然地理學》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理論知識,但作爲當代大學生,死讀書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我們纔不至於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被社會所淘汰。於是,學院組織了本次的肇慶野外自然地理實習,通過野外調查的方法來鞏固我們的自然地理知識。

關於地貌研究實習報告

羚羊峽作爲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後一道峽口門戶,我們對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此次的地理野外實習,羚羊峽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地點之一,因此,本文根據此次的野外調查結果及一些前人的調查資料,將對羚羊峽的地形地貌進行初步的探討。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實習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質羅盤,通過地質羅盤,我們可以測量目的.物方位,測量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走向的測定,岩層傾向的測定,和岩層傾角的測定,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基本掌握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一、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是西江的現河道,穿越爛柯山的低山地區,爲一狹長斷裂峽谷。河道較平直,河身狹窄,兩岸沒有積階地,在峽谷的西北岸山腳與江面呈波狀接觸,東南岸則呈鋸齒狀。該地區以溝谷流水地貌爲主,水流湍急,兩岸地勢險要,並沒有形成河漫灘。西江在羚羊峽口有三條河道,一爲肇慶東面的早期河道萬都坳,另一爲羚羊峽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峽。羚羊峽爲現在的西江河道。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裏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峽附近多低山。

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現河道

 二、 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構造運動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爲形成地表宏觀地貌特徵的決定性因素。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岩和頁岩,後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岩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在區域構造劃分上, 羚羊峽位於粵西隆起與粵中褶皺帶之接界處,發育於燕山運動時期, 羚羊峽位處背斜地帶,在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斷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峽。

標籤:實習 地貌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