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7篇

總結1.07W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7篇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1

xx考試又結束了,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爲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x月份中旬學完x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爲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爲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爲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爲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2

一、考試成績統計:

本次期會考試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37.33%;年段平均分55.11分。

二、命題設計

考試範圍爲必修2第一、二、三、單元。考題覆蓋面廣,重點突出。並有舊教材的知識點。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爲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三、存在問題:

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緻講解,重複強調,而且課上檢測,課後反饋。但課後,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範,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學生與老師學與教不同步,特別是學生學習主動性,考試結果沒有預期的好。

四、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覆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指導。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3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會考不相符,答案較爲複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繫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啓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範,語言不規範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着僥倖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說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合會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4

一年一度的xx考試又結束了,在本次考試中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的成績很不理想,原因很多,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爲此就期末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x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x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結果學生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

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涉及範圍較廣。

2、期末考試前時間緊,內容多,期中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不好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努力做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繫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味的說好。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5

20xx年下學期就將結束了,本學期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如期完成了教學任務。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備課,做到周密細緻,找準重、難點 作爲一名老教師,我能堅持認真備課和教學,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課程標準》,虛心向同年級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和各種聽課交流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爲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經常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忙到夜裏十一、二點。

複習階段,我把全書及每一單元的重點內容、知識點的內在聯繫予以概括總結,並打印出來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並精心印發了一些歷年會考、期末試卷中出現的最新題型,及時地讓學生明確考試的方向。

二、上課——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後進生回答。上課後及時做課後反思和寫教後感,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

三、作業佈置——有針對性和有層次性. 爲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負擔,每次佈置作業時,我都會精心地挑選,認真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有利於學生髮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 作業批改後,我又能及時給予講解;對於作業錯誤教多的學生,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這樣雖然作業量不多,但是作業的質量很高,學生通過不多的練習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四、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 在課後,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生忽視後進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課後的輔導中我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我對後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6

周進行了xx考試,我是七年級歷史任課老師。閱完試卷,通過整個試卷的答題和得分情況,總體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

通過這次考試,作爲歷史科任教師,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並按照通過新課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認爲不能單方面關注成績,而應該關注學生對歷史學習態度的轉變。儘管這次考試,我代課教室成績不是非常突出,但我發現,在講題過程中,給予學生解題思路引導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來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紮實,學習興趣不濃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導,培養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因爲要分析試卷,在上課之初,有學生反映後面聽不太清楚,希望老師能更大聲。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我很高興,通過這個小反饋,說明學生還是希望能聽清楚老師的講課,表達他們想學習歷史的優良願望。因此我對座位做了調整。讓後面同學可以上課時,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講桌兩側,改善他們聽課的效果,發現在講題過程中,比較平時,他們的確能認真聽講,並且主動動腦。整個教室的氣氛也活躍起來,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況,只要他們有學習的願望,就不擔心後面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事不關己的態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對知識的鞏固,這是個非常讓人興奮的信號。而前面的同學,在教室也表現出了應有的主動互動,思路活躍發言主動。讓後進的同學,受其感染,也能主動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所有同學的主動融入,讓我覺得,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對學習方式的掌握,也是在平時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通過這次的答卷以及考試前,學生的自由複習時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在複習過程中,學生對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比較模糊,沒有抓住重點,所以複習時,不能有針對性,提高效率。好多同學複習時,就是讀課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時間,鞏固知識效果很差,不得重點。這是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導致的結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要記憶掌握的,哪些是瞭解的。通過教學環節的安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課前預習和課後預習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通過試題解答的情況,發現學生的在各個題的解答環節,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選擇題,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對於問題分析,這就要求平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而同學不得要領,往往盲目的填寫答案,不知道組織語言,反應出解題思路不清晰,知識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沒有重點,失去得分機會。這個是需要在平時的能力培養中需要培養和提高的。

最後,通過這個考試,更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是需要再次強調的。只有這樣,纔可以在新課程教學中有深度和廣度。通過自己課前預習和準備,學生可以清楚哪些是需要弄清楚,哪些需要提前查找資料瞭解的,準備功夫必須做足。拓寬了視野,同時也提高自己甄選資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都是需要平時在點點滴滴中積累的。通過這樣的訓練,新課程教學中,纔會使教室更加高效,纔不會使得教學過程混亂和無序。因此需要教學過程生動,內容豐富,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室教學更加生動和高效。

歷史教學,特別是國中歷史教學,因爲學生對歷史知識認知水平有限沒有充分的興趣,所以,要達到教學目標是有難度的。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並多和同行交流,認真吸取同行們教學中的靈感和有效的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自己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學習纔會在教室教學中,做到收放自如,教室生動有趣,吸引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對歷史學習充滿興趣。

歷史考試總結與反思7

九年級月考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鐘,時間各爲50分鐘。跟學生交流後瞭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爲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問題爲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爲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纔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通過兩次月考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爲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爲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爲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爲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標籤:反思 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