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工作計劃

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怎麼寫?本站小編已經爲你整理好範文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一:

20**年XX區中國小教學教研工作,將圍繞落實業務常規、加強基礎建設、突出改革重點、全面提升質量四大板塊全面展開。

一、落實業務常規

業務常規包括課程常規、教學常規、教研常規、管理常規四個方面,常規中所包含的內容都是政策的規定、傳統的積澱和先進的經驗,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嚴格落實。

學校對課程常規的每一項內容,即課程、課表、教材、教師、活動等,都要按國家課程方案的總體要求,結合省市區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規劃設計,真正做到開全開好學科課程、普及創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嚴格實施省市地方課程、積極開發學校校本課程,形成特色鮮明的學校課程體系。

學校對教學常規的每一個環節,即備課、講課、批改、輔導、評價、總結,都要在“榆次區教學常規質量要求”的指導下,面向全校教師提出明確具體的操作要求,並指導教師真正落實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

學校對教研常規的每一個平臺,即校本教研、聯合體教研、網絡教研,都要按市區教育局的相關要求,策劃、組織、指導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其中,校本教研必須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有組織、有計劃、有成效地搞好教學反思、集體備課和說教評活動。對於聯合體教研,牽頭校必須擔起重任,按區教研室的總體要求,具體策劃、設計、組織好每一次活動,同時各成員校都要積極參與到所屬聯合體教研活動當中,把榆次教研的品牌——“示範學校作示範行動計劃”,從國小延伸到國中,並在此基礎上把“展示基礎上的研討”這種活動模式做成榆次教研的又一個品牌。此外,高中學校要結合榆次區的實際情況,在市區教育局教研室的統籌下,進一步搞好以學校輪流舉辦爲主要形式的學科聯片教研活動。關於網絡教研,學校一定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代學校辦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全體教師圍繞教學業務建設好自己的網絡空間,並通過網絡真正實現教師在教研教改中的資源共享、時空開放和時效真實。這裏,學校和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個人網絡空間多樣化的現實,在榆次區中國小範圍內,新浪博客教師工作室、晉中網絡教研互動平臺、山西省教師繼續教育研修平臺將正式納入學校和教師的業務考覈。其中,新浪博客教師工作室以課題研究爲主、晉中網絡教研互動平臺以集體備課爲主、山西省教師繼續教育研修平臺以繼續教育爲主,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有着互補共進的積極效應。

學校對管理常規的每一項要求,即各項工作的組織、檢查、評價、反饋、總結,都要從及時、簡化、真實、有效的角度考慮,真正做到日日有檢查、週週有反饋、月月有分析。沒有組織就沒有秩序,沒有檢查就沒有落實,沒有評價就沒有甄別,沒有反饋就沒有改進,沒有總結就沒有提煉。

區教研室要堅持週二、三、四下鄉調研製度,對全區各校教學業務進行巡視調研,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並做好分析反饋和經驗推廣工作。

二、加強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包括教研室自身建設、學科中心組建設、課改實驗基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四個方面,對促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

教研室是全區教學業務的策劃部、指揮部和服務部,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有利於學校和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加強教研室建設,要以提高教研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爲主要內容,深入一線調研、參加高級研修、組織學科研討、完成科研項目、指導教學業務等爲主要渠道,完善教研工作機制和各項教研製度爲主要手段。

學科中心是全區學科教學的指導中心,學科中心的建設水平決定着學科教學的水平,支撐着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科中心由區教研室學科教研員負責,要選拔全區最好的教師成爲學科中心的骨幹力量,結合自身的教學工作實際,積極探索新思路、積累新經驗、研發新成果,不斷優化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的學習和研討,從而促進全區學科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和教學能力的大幅提高。

課改實驗基地是推進全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型平臺,全區每一個學科中心和每一個大型改革項目,要選出有條件、有能力、有積極性的學校,建立相應的改革實驗基地。在基地校建設過程中,區教研室要給予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指導、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發展,要認真總結基地校的先進經驗和成果,並做好面向全區進行成果展示和經驗推廣工作。

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力軍,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國小教師,可以在全區起到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爲此,區教研室要根據改革的實際需要和教師的實際表現,建立全區中國小領軍教師人才庫。領軍教師的培養和選拔,由區教研室具體負責,各學科中心組和大型改革項目組,要注重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要與教學能手的評選、優質課選手的評選、課改成果的展示等活動結合起來。同時,領軍教師在引領全區教學業務的同時,在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的業務培訓、觀摩示範、成果鑑定等方面,將獲得更多的實惠。

在基礎建設中,區教研室要根據實際,分階段提出各項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分批次推出各學段各學科的領軍教師和經驗成果。

三、突出改革重點

深化改革重點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學業評價和課題研究四個方面,對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課程改革要以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爲基礎,學習、借鑑、推廣各地課程改革的經驗成果,結合本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整合、創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立特色鮮明的學校課程體系。其中,開全開足國家學科課程、有效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積極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已經或正在提升爲課程改革的底線要求,各中國小必須予以貫徹落實。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渠道、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改革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系統學習和研究我區主推“三步導學”的理論體系和操作要領,依託“三步導學”建立“以問題設計爲關鍵、自主學習爲基礎、探究合作爲核心、展示交流爲特徵”的學生課堂模式,有力推動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向小組探究學習模式的轉變,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學校要組織指導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師賽課、專題研討和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出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領頭教師,達到以比賽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發展的目的。

學業評價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對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變化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區教研室要對學業成績評價進行專項研究,進一步規範考試管理、提高試題質量、優化測試內容、轉變測評方式,充分發揮學業成績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各國小要積極探索筆試、面試和考查的具體辦法,搞好學科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和平時行爲表現的科學測評,逐步適應學業評價改革的新常態,進而達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國中和高中學校,要在會考、大學聯考的引領下,按照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價進行嘗試性的改革。另外,全區各國小、國中、高中,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用好學生成長檔案,進一步做好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

課題研究是專業化要求比較高的一種研究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校對教師的課題研究,不僅要給予大力支持,而且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指導。其中,最有效的指導方式就是構建學校校本化課題系統,把各級各類研究課題全部納入校本化統籌系列。教師參加課題研究,必須在與學校簽訂協議的基礎上,按要求進行研究項目的申報、課題內容的研討和經驗成果的鑑定等,並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注意利用各種公共媒體(報紙、雜誌、網絡等)積累各種研究和實證資料。區教研室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課題研究,但在課題管理上將實行嚴格的底線管理,要求所有教師進行的課題研究,過程必須是規範的,資料必須是真實的,成果必須是首創的。否則,申報的課題不予立項,提交的資料不予承認,申請的成果不予鑑定。

區教研室對重點改革領域,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要及時進行收集、整理和鑑定,並採取恰當措施在全區範圍內,進行宣傳、交流和推廣。

四、全面提升質量

提升質量是學校教學業務的核心目標,包括專業水平、學業成績和中大學聯考質量,對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學校的專業水平,突出地表現爲課題研究成果多、教師作課優質多、學校辦學特色多,可通過各級各類成果彙報、教學觀摩和特色交流等活動,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

學生的學業成績,包括學科知識、操作實踐和行爲表現,學校要通過改革學業成績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同時,學校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學校中大學聯考質量,反映了初高中學校的教學水平和課改成績,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學校要組織教師認真研究課程目標、學生教材和中大學聯考試題,以達到進一步領會課改精神、抓住課改本質、提高課改質量的目的。

區教研室要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結合學校和教師實際,利用多種平臺抓好常規落實、教學評優、特色交流等工作,及時發現、總結、推廣各聯合體、學校和教師的典型經驗成果,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爲提高學校辦學品味和教師專業素養創造各種便利的`條件。

篇二:

根據《xx縣xx中學XXXX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結合縣教體局201x年秋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特制訂201x年秋季教導處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爲指導,堅持以課程改革爲突破口,以提升教師羣體專業化水平爲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核心,突出一箇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抓住兩個關鍵:學校管理水平提升和教師隊伍素質提高;狠抓三個重點: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學質量的監測及評價、課題研究的開展。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創新教研方式,努力構建“教學視導經常化、校本教研製度化、教研手段現代化”的教研體系,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二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執行國家課程方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根據國家課程方案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落實課程標準,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任務。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落實“培優轉差”配套措施,不斷壯大優秀生羣體,力爭不讓每一名學生掉隊。

3、着眼學生素質,抓好養成教育。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良好習慣和有效方法。

(二)抓好教學教研管理,提高日常管理效益。

1、抓好制度建立和完善,優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做到制度制訂科學民主、措施有力,制度落實到位、執行嚴格,教學教研管理務實高效。

2、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狠抓以質量爲本、質量立校意識的提升。學校一切工作務必服從和服務於教學,把教學工作做精、做細、做實、做優。要求校級每學期聽評課不少於20節,,教師聽評課不少於15節。

3、加大對教學檢查評估力度。完善骨幹教師培養制度。

4、加大教學視導力度。更加關注薄弱學科和薄弱教師的教學工作。

5、開展優秀論文、優秀教案、教學設計、德育案例、教具製作等評選活動,要求每位教師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6、做好九年級體、音、美特長生的培訓工作。

(三)切實抓好教學常規,逐步規範教學行爲。

1、計劃重落實。要認真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杜絕假、大、空。突出抓好計劃的落實,力戒流於形式。

2、課標重解讀。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與解讀,把“目標要求”熟記領悟,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3、教材重研讀。引導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材中如何體現,準確把握編者意圖,深挖教材、用好教材、合理開發教學資源。

4、備課重實效。備課要準確定位學生、定位教學目標、定位教學方法、定位學法指導。教學設計的撰寫要着重在“教什麼”“怎麼教”“怎麼學”上下功夫,做到“書寫整潔、條理清晰、環節詳實、進度超前、着眼反思”。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取長補短、課後反思”的備課制度,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提高教學設計的整體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特長和本班學生實際,倡導教學設計個性化,促進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

5、課堂重效益。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爲重點,着力構建高效課堂,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適時舉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活動。

6、作業重規範。作業設置既要體現基礎性,又要注重探究性、實踐性。週六、週日、節假日要佈置適量的作業。作業要精選精編,認真批改,講評到位,做到精選、精練、精批、精評。

7、書寫重質量。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各科作業格式規範、書寫工整。各年級要開好寫字課,固定人員、固定時間指導學生習字。做到寫字練字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

8、常規檢查重指導。教導處要主動開展有關教學常規落實方面的自查自糾、整改提高。落實常規資料抽查制、月量化制。

9、監測評價重公平。加大對各學科教學質量的過程監測力度,實施質量跟蹤調查制、教學質量問責制,確保對學科教師及對學校的評價公平公正。

(四)建立各種檢查和評估制度,監控教學過程,嚴格教學秩序。教導處值班對教學常規檢查要認真記錄,每天有專人查課,一天三次,教師小預備進入課堂,保證嚴格的上課秩序和規範。開展學生評教活動,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反饋和監督,及時對教與學作出診斷,以便整改。年級組配合教導處一月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學生代表和班幹參加,及時瞭解並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一月召開一次教研例會,每週堅持集體備課兩次;將“教學六認真”落在實處,課堂一節一抽查,教案、作業教導處一週一抽查,一月一大查,教研組兩週一檢查,教導處及時公佈檢查結果,並將結果納入教師考覈中。

(五)抓好教育教學科研,着力提高研究實效。

落實好學校校本教研工作。通過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教研人員的專業引領等形式,開展好教研活動、理論學習活動,紮實推進校本教研。由張xx老師完成一個省級教研課題。

(六)狠抓教師專業成長,壯大優秀教師羣體。

1、抓學習,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積極組織中國小教師參加“上好課”集體培訓、校本培訓,加強教師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快速提升。

2、抓機制,搭建教師成長平臺。

①組織公開課、觀摩課、優質課評選等活動,促進教師在活動中成長,培養優師、名師。

②落實“名師工程”,建立完善骨幹教師檔案,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

③加強青年教師視導力度,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④搭建中老年教師發展平臺,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⑤建立健全教師考覈方案,堅持內容全面、科學易行原則,從教師工作態度、專業發展、工作量、工作實效、特殊貢獻等多方面全面科學評價教師。

(七)做好九年級年級復課指導工作。成立復課領導小組,制訂復課計劃,強化過程管理,提高復課效率。

(1)“優良學風團支部”的創建活動

“優良學風團支部”的創建活動是學校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積澱校園文化成果,營造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好氛圍。活動一年開展一次。

(2)“天使”文化節

“天使”文化節作爲衛生學校的校本活動,融思想建設、專業技能、文體活動爲一體,每年開展一次(5月份)。主要利用經驗交流會、健康講座、徵文、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專業技能競賽、寢室文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現青春風采的平臺,進一步活躍、繁榮校園文化氛圍,深化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道德規範教育。

5、文體、科技創新活動

根據學生年齡、專業特點,精心設計、廣泛開展校園文體、科技創新活動是團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心。活動要強調目標羣體細分化和活動內容差別化,分層區別,豐富多樣。 如通過乒乓球賽、籃球賽、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運動型活動,爲擅長運動、愛好體育的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娛樂身心的舞臺;通過棋藝大賽、書法大賽、讀書月、攝影展覽、繪畫展覽等活動,爲學生提供陶冶情操、提高內涵的機會;通過電影影視、歌唱比賽、舞蹈大賽、音樂匯演、聯歡晚會等娛樂活動,爲喜愛文藝的學生提供自我表現、放鬆身心的空間;通過專業知識競賽、英文知識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科技競賽等活動,爲渴望知識、樂於學習的學生提供增長見識、積累知識的途徑等。

6、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聘請心理健康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7、實踐活動

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參觀學習、社會調查、支援服務、扶貧幫困、勤工助學等道德實踐活動(每年1-2次),使學生了解國情、瞭解社會、瞭解職業,認識自身存在與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增長才幹,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三、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營造氛圍,明確校園文化活動、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2、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確保校園文化活動、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3、注重過程、跟蹤考評、總結,確保校園文化活動、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標籤:教研 教學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