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調查報告14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調查報告14篇

農村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青年人朝氣蓬勃,是耀眼的驕陽。作爲農業大國,農村青年佔國家青年的大部分。農村青年作爲我國青年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推動社會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生存、生活及發展狀況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就必須充分發揮廣大農村青年的優勢和作用,凝聚廣大農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教育是素質能力的決定因素,全面掌握農村青年教育水平發展狀況,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爲了全面掌握河南省農村青年發展狀況,爲農村青年學習提供重要依據,在平頂山範圍內開展了農村青年學習需求調查活動。總共條調查人數爲4人。

二.基本情況

農村青年就業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本市作爲農村青年輸入大門之一,自然也重視畢業青年的一系列問題。作爲行政管理專業的學員,我們在學習好課本知識的前提下,也應以實際行動來關注我們身邊農民工的學習問題,因此我們想通過實地調查本市的農村青年就業及學習問題,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併爲農村青年的學習生活等問題提供一些幫助與建議。

本文自20xx年6月15日—6月18日,對平頂山市農村青年學習需求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採用個人問卷調查和麪對面訪談的行式進行。調查對象均是平頂山市進入打工生涯的青年。

調查對象情況如下:

1、青年郭盼,女22歲。農業戶口,來自平頂山市新城區。大專學歷,政治面貌:黨員,未婚。月收入1000-1500元,願意繼續學習,希望通過參加短期培訓來繼續學習,學習內容爲醫學,學習方式:自學考試。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一是打工掙錢,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二是勞動報酬及時足額發放;三是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

2、青年萬亞麗,女,31歲,農業戶口,來自平頂山葉縣。高中學歷,政治面貌:羣衆,已婚有子女。月收入20xx-2500元,願意繼續學習,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繼續學習,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一是打工掙錢,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二是子女教育和升學問題;三是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3、青年祁振浩,男,19歲,農業戶口,國中學歷,政治面貌:團員,來自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月收入20xx-2500元,願意繼續學習,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爲軍事學,學習方式: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一是打工掙錢,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二是結婚成家;三是儘快制定和實施農民工的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

4、青年王俊華,男,25歲,農業戶口,高中學歷,政治面貌:羣衆。來自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段嶺廟鎮。月收入1500-20xx元,願意繼續學習,希望通過參加短期培訓來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爲市場營銷,學習方式: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組織的培訓,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一是就業和服務培訓;二是儘快制定和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三是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

三.過程及體會

通過以上問卷調查以及面對面的訪談過程中可以得知:他們來自不發達的城鄉中,由於各種原因,一沒技術,二社會競爭大,只能勝任普通操作工這類的工作。雖然也曾考慮通過短期培訓進行充電,學習電腦、會計等方面的知識,他們可能無法實現或者只能選擇短期的專業技能進行提高,但大都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只好放棄。現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賺點錢,供給家裏。總體而言當前農村青年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農民工的意識中對於學習的需求是很大的,對學習的渴望程度也是非常之大的,他們相信,只有這樣他們的明天才會更好。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由於長輩對後輩的寵溺,希望他們得到自己沒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間接消極了農村青年的求知慾望。但是這僅僅出於少數的。

從樂觀角度看,農村青年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農村青年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大部分的農村青年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隨着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樂觀的前提下,我們同樣是需要看到消極的一面,它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當前,農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爲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衆多的農村青年後,發現他們要求較低,從而學習對農村青年形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矛盾且尷尬的局面。

除此之外,透過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在城市中打拼的農民工朋友大部分爲單身,且家庭成員普遍偏多,他們選擇的都是相對發展較快的大中城市。但由於城市的消費水平較高,租住房開銷較大,他們也基本生活在溫飽線上,但從他們工作單位的分佈情況看,農民工朋友的工作選擇已多元化,可以參加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去,這樣他們在城市的發展前景將是更爲廣闊的,也將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這股力量的加入。而正是由於學歷、知識、能力等成爲他們發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繼續學習,來提升自己,他們希望通過業餘學習的方式而將學歷提升至本科則是農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學習方式。他們更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長,在某個技術領域達到專業水平,以便能立足於城市,在城市中繼續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臺。

在面對面的訪談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更清晰的瞭解到,農民青年學習許多的優缺點。

具體優點方面如下:

(一)農村青年並不侷限於“基於課堂的、組織嚴密的學習”,他們的學習方式和途徑靈活多樣:既可以完全靠個人自學,也可以嘗試遠程教育;既有接受式學習,也有探究式、發現式學習;既可以是個體獨立學習,也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總體而言,非正式學習在農民工的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會利用各種非正式的方式在不同的活動中學習。

(二)農村青年的學習在於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書報雜誌、電視網絡、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都蘊藏着豐富的學習資源。

(三)農村青年各自有其獨特的生活閱歷,務工的地區、單位、工種各不相同,積累的技術、知識、經驗等人力資本也各具特色。因此,他們之間相互都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可以相互學習,互通有無,共同提高。

具體缺點方面如下:

(一)農村青年雖然或多或少都萌生過自主學習的想法,但由於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自身知識、技術、經驗等等條件都有所欠缺,真正能夠自主學習的並不多,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大多仍然停留在參加技能培訓。

(二)農村青年主要的自我任務還是打工賺錢,農村青年工作強度過大,休息時間少。能相對擠出的學習時間也是比較少的,能真正用心學到那就更加少了。因此,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和利用好學習時間是農民工必須自身去解決的問題。

因此,針對這一系列出現的問題,我們要把握利用好農民工學習的優缺點及其學習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開展培訓教育學習應當尊重他們的意願,共性培訓與個性培訓相結合,突出個性培訓。分類分層培訓,彰顯個性特色。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傾向,強調實際技能的掌握和運用。

四.總結及建議

1、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教育強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方針,但還不能落在口號上,而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別是要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改善現有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農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能讓教育人才安心在農村工作,從而讓農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學習教育,有較好的素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長遠的解決農村青年良好就業的問題。

2、教育資源實現重心下移,開設鄉鎮農業學校。我國的教育資源分佈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縣城,鄉鎮一級的教育資源非常匱乏,大多數鄉鎮沒有開設農業學校,開設了的也沒有充分利用,成爲一種擺設,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層,並真正組織利用好,才能將教育培訓做到位。特別是當前農村普遍存在中國小生生源減少,很多校舍被閒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閒置的校舍資源,建立一種長效性的基層教育基地和培訓網絡。在城市,要以各街道爲單位,成立農村青年之家,利用社區大講堂等形式,讓農村青年有活動和學習的場所和機會。

3、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給予關照,更要從政策的制定上給予其優惠政策,鼓勵其自主創業,變農民工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一是要落實其子女就讀的政策。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實地妥善解決農民工的子女就讀的問題,各地也出臺了有關政策,但在現實生活中,在落實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而沒有使農民工從心裏上融入到城市中來。二是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城市中,爲解決下崗職工的培訓問題,有關培訓單位每培訓1名下崗職工,可以享受國家一定的補助,在一些技能培訓方面,只是象徵性的收點費,而農民工不能享受這一優惠政策。另外,下崗職工創業方面可享受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和小額擔保貸款,而農民工則不能享受,要充分調動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和參照下崗職工這方面的優惠政策。

4、注重素質教育,開展心理輔導。針對農村青年羣體文化素質較低的實際,培訓在重視實用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同時,還要注重農村青年的文化素質教育,使他們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另外,培訓也要針對農民工容易產生學習挫折感的特點開展學習心理輔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成人學習的特點及其規律,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我效能感,樹立學習自信,享受學習的快樂。

5、豐富培訓方式,突出實踐本位。農民工培訓要立足實踐,結合農民工的學習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增強培訓效果。

總而言之,要把加強農村青年的教育作爲我國現行教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來抓,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來緩解或解決城鄉教育資源長期失衡的現象,教育要面向農民工,爲其創造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會,教育要面向未來,使其成爲提高農民工技能和素質的主渠道,成爲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調查報告 篇2

青年人朝氣蓬勃,是耀眼的驕陽。作爲農業大國,農村青年佔國家青年的大部分。農村青年作爲我國青年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推動社會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生存、生活及發展狀況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就必須充分發揮廣大農村青年的優勢和作用,凝聚廣大農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教育是素質能力的決定因素,全面掌握農村青年教育水平發展狀況,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爲了全面掌握廣西省農村青年發展狀況,爲農村青年學習提供重要依據,在南寧範圍內開展了農村青年學習需求調查活動。總共條調查人數爲100人。

一、農村青年學習現狀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爲了提高青年農村勞動者素質,強化勞動技能,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各類培訓。如較早的單項生產技能培訓、階段性實用技術培訓,其後的綠色證書培訓,以及各類黨團知識、政策法規、經營管理知識教育與崗位技能培訓相結合的綜合培訓。這些培訓在幾十年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同程度地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培訓雖各有優勢卻也存在明顯不足。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產業結構升級對人力資源需求的提升,農村轉移就業人口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問題日漸突出。從這次調查中發現南寧農村存在着青年對技術的渴求和技能培訓偏少的矛盾。農村青年認爲“現在最需要學習的內容”所選最多的三項是實用技能28%,農業科技知識26%,法律知識26%。“最想從事的職業”選擇最多的是經商41%,其次是從事掙錢多的特色農業25%,而想要規規矩矩務農的只佔4%。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的農村青年認識到了自身知識的不足。農村學生大部分國中畢業即進入勞動力市場,不具備應有的職業技能,素質狀況顯然與產業發展、城市化的目標有相當距離。即使到城市打工,由於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大多也是從事最髒、最累、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這些都刺激着農村青年對知識、對技術的需求。他們自願接受多方面的培訓。在“最希望參加哪種培訓”中選的最多的是電子機械技術45%和種養加工技術28%。有79%的青年認爲技能培訓會有助於增強他們在就業中的競爭力。

二、影響農村青年學習需求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長期以來的歷史、地理環境以及國家政策原因,導致偏遠山區經濟發展較慢,生產水平低,直接導致農村教育發展滯後。農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導致農村人才的流原因失,這就是農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二)農村傳統思想錮禁

農村社會封建思想依舊殘留,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導致農村青年性別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對教育的不重視也是一個瓶頸。

(三)青年農村青年工社會保障問題突出

農村青年就業創業能力普遍較弱,大多從事低收入的體力型職業。普遍缺少職業技能,法律意思淡薄,從而導致青年農村青年工勞動、就業權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農村青年學習需求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技能培訓和學習

在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村青年會成爲未來新型農村青年的主力,他們的整體受教育程度提高,66%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很容易接受技能培訓和吸收有用的知識,這樣會逐漸擺脫傳統的體力型、經驗型勞動力的束縛,具備現代化生產對初級技術的要求。要重視提高農村青年素質的提高,就要重視培訓,通過培訓讓農村勞動力升值,給農村青年帶來真正的實惠。要注意政策落實和多樣化、實用性的技能培訓非常重要。要根據當地情況制訂具體可行的培訓實施計劃,將符合條件的學員分期分批列入培訓計劃,各地聘請當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人員承擔農村青年的培訓任務。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縣鄉農業、教育、團組織現有教學設施,以縣鄉各示範區、示範田、示範場以及規模較大的.個體農場、畜牧場作爲實習基地,使學員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能夠多爲農村青年統籌考慮,將政策向農村傾斜,進一步擴大培訓對象的範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針對農村青年的就業問題,在職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見習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讓農村青年也能享受優惠政策。

(二)鼓勵自主創業學習

當前,由於農村青年還存在的這些劣勢:資金短缺、經營管理能力不夠、信息閉塞、法律知識貧乏、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等,使得他們所缺失的東西無法從市場上得到彌補,他們唯有轉向掌握着最多的政策、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經濟資源的政府,希望能夠提供優惠的政策、容易獲得的貸款、真實及時的市場信息、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和實用的科技知識。他們迫切地需要一種力量來組織他們闖蕩市場、抵禦風險。農村青年們選擇了致富的門路,開始往往會遇到缺資金、少設備、無原料等實際問題,基層團組織應該積極地爲他們穿針引線、鋪路搭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及時地爲青年人排憂解難。

(三)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農村青年是建設鄉風文明的主體,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開展農村文明創建活動,都離不開廣大的農村青年。一方面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需要業餘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他們生活在農村,貼近實際,貼近羣衆生活,爲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發揮着重要作用。各地政府要根據本地資源優勢和傳統文化風俗,可以村、鎮爲單位,利用農閒或節假日,在農村青年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中注入現代文藝樣式和內容,舉辦羣衆樂於參與的各種文化節慶活動。積極扶持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農戶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等,允許其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滿足農村青年自演自賞、自娛自樂、自我發展的精神追求。

(四)加強實際技能培訓,爲他們掌握科學文化技術創造條件

目前,農村青年爲求富而求知的慾望空前高漲,這就需要團組織發揮文化智力優勢,爲他們掌握科學文化技術創造條件。培訓是就業的基礎,要組織好對農村青年的培訓,使他們擁有一技之長,瞭解城市競爭與生活規則,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纔有可能使他們在城市中穩定就業,和城市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另外,做好農村無業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不僅在於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爲社會做出一定貢獻。共青團如果能把農村閒散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主動抓起來,抓出實效,自然而然就會有青年凝聚在團組織的周圍,就能贏得更大、更高的社會地位。團組織作爲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不僅要團結培養先進青年,同時也要做好弱勢青少年羣體的凝聚和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工作領域,鞏固黨的青少年羣衆基礎,從而提高團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

農村調查報告 篇3

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農村生活垃圾的數量在不斷的膨脹,大多數村落垃圾隨意傾倒在村邊、路邊、河裏,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造成嚴重的污染,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理已成爲困擾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棘手問題。對此,我對此問題展開了調查:

具體情況:此街道的環境狀況不太樂觀,街道兩旁從早到晚都會有賣菜的人們,每隔一個地方都會有一些用爛菜葉、塑料袋等垃圾堆起來的“小山”,再加上街道兩旁都有一些店鋪,比如:早餐店、飯店、批發部等等,所以在路邊往往會看到從飯店裏丟出來的煤渣、剩飯、一次性飯盒等等各色各樣的垃圾。總之,垃圾類型複雜多樣,隨處都可見蹤影。因爲附近的垃圾處理場所很少,居民要去垃圾池丟垃圾不方便,所以在道路兩旁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大家的垃圾的“存放點”。整體的情況比較糟糕。

對於XX路的環境情況所整理出的一份調查表格:

從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出,XX路的主要垃圾來源於附近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在道路兩旁做生意的人。在賣菜、賣肉的地方本來環境就不是太好,如果再加上每家每戶的垃圾都是這樣丟棄在路邊,那麼這周圍的環境就可想而知了,可以用“髒亂差”這三個字來概括。所以要想解決垃圾的處理就必須先從居民着手。

對於具體情況的分析:

調查方法:深入實際,親自觀察

一、居民垃圾的產生情況

每家每戶每天都會產生一定的垃圾,再加上如今的社會快速發展,使得大家的消費方式產生了變化,從而垃圾的數量也在增加。雖然垃圾會產生,但是我們也可以控制垃圾的數量,減少浪費,使得垃圾的數量減少。比如一些居民在買菜的時候常常都不會自備環保袋,而去使用塑料袋,這樣也會是垃圾增多的原因之一,塑料袋的污染對環境是十分大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去買菜的時候,自己帶上個環保袋。還有一部分居民再使用煤火煮炒菜,而剩下的煤渣又是一大問題,不少居民也是就這麼丟棄了。其實煤渣也可以再一次的利用,如果你養花的話,就可以用煤渣放在花盆底部,這樣便可以一舉多得,既處理了垃圾,又能養花。垃圾的數量要學會控制,避免大量的浪費。

二、垃圾的合理處理

我們每天不能避免垃圾的產生,但是我們能合理的去處理。如果就把垃圾丟在路邊,等着環保工人們去清理,這樣是最不合理的。有許多垃圾也還是能利用的,要學會去變廢爲寶,將垃圾儘量的做到規劃的處理,纔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如果是不能利用的垃圾,那麼就及時地處理掉,丟到垃圾池裏,避免對環境不必要的污染。而且垃圾堆放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爲蒼蠅、蚊蟲等病原體滋生的場所,會使得居民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如果遇上颳風的天氣,那麼街道旁的垃圾就會隨風到處飄,影響街道的形象。所以合理的處理垃圾很有必要。

四、合理建議

居民生活垃圾的不正確處理,不僅影響當地的形象,造成周圍環境的日趨惡化,而且還影響着居民的身體,無形中影響着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對此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搞好宣傳教育,讓居民對於垃圾的危害徹底認識,引導居民改變生活陋習,樹立文明生活意識,爭當保護環境的促進者。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改變居民的生活觀念和衛生觀念。

2、向鎮府提出建議,加強管理,在周圍多建立固定的垃圾處理場所,使居民能夠定時定點投放垃圾,還要多安排環保工人定時清運,提高農村垃圾的收集率、處理率。而且對路旁的小販要提出警告,不能在街道旁亂丟,對於不遵守按情節執行相應的罰款。

3、每家每戶減少垃圾的排放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少使用塑料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減少了垃圾。

引導居民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從要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爲社會,也爲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農村調查報告 篇4

一、基本情況

xx鎮轄26個行政村,2.89萬人,0.75萬家庭,各鎮在家常住人口1.87萬人,全鎮一天可產生垃圾18.75噸左右。

二、垃圾處理情況

我鎮轄區內現有垃圾箱(池)109個,鎮村兩級均未建垃圾中轉站,沒有一部專業的垃圾運輸車、清掃車、灑水車。截止目前全鎮共有11個村的垃圾由村級僱人定期運到指定垃圾堆放站,其餘各村的垃圾亂棄在村周邊,引種影響了村莊面貌和居民生活。

三、面臨的問題

1、農民環保意識落後。由於農村居民對垃圾危害認識不足,在處理生活生產垃圾上顯得隨意,亂堆亂棄,更沒有分類處理的意識。

2、基礎設施滯後,目前以我鎮的財政能力還不具備開展戶建垃圾池,村設回收點,鎮建處理廠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四、對實行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模式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指導羣衆對生活和生產垃圾進行科學分類,對通過簡單方式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垃圾就地利用,比如,一些可漚肥的生活垃圾,以減少垃圾總量。

2、創新管理模式,可按照縣級政府監督指導,鎮、村組織實施,村民聯合自治,合作社常年運行的管理模式,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

農村調查報告 篇5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爲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爲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羣衆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脣寒齒亡的關係(人類與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時,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同時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污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纔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着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爲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爲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爲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爲“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爲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爲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爲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爲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爲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製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爲因素,尤其是人爲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爲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所謂的”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爲“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爲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爲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爲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爲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爲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衆的資源利用行爲,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爲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裏。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爲自然侵蝕,也稱爲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爲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爲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擡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爲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爲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爲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爲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爲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農村調查報告 篇6

我們於1999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爲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爲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爲:七年級爲69%,八年級爲58%,九年級爲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爲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爲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爲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衆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爲,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爲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爲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爲了升學轉到以爲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爲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爲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覈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爲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覈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農村調查報告 篇7

今年以來,我縣引深“三打三防三創”活動,在農村組織開展了“百村綜治示範,百村治安攻堅”活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攻克了一批遠近聞名的治安混亂村。比如,涌泉鄉的寨上村12年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難以落實,農業稅未曾上交過,連農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責任制都未落實。在這次“雙百”活動中,通過以“一村一組”爲主力,“兩會一隊”爲基礎,“一鄉一

庭”爲陣地,開展了重點整治。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該村健全了班子,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地進行。結合多年農村工作經歷及“雙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經驗,對影響農村穩定的因素,談一個自己的看法。

一、影響農村地區社會穩定的因素較多,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的反差,導致農民心理失衡

中國農民在長期的反封建鬥爭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權,主張“等貴賤,均貧富”的文化意識。中國農民對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深惡痛絕的,他們不僅把“等貴賤,均貧富”看做是自己的社會理想,而且還作爲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則。這種文化意識,使大量農民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期階段,不能適應這種實際存在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暫時無法消除的城鄉二元制度。在城市與農村生活水平反差較大,農村個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農村一些人靠投機鑽營,以權謀私,違法致富又未受到“報應”的情況下,他們的價值觀、公正觀、道德標準便發生傾斜,從而放鬆對自己行爲的約束,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當行政行爲激發了與農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當的斂財行爲增加了農民負擔。由於我國農村地區政府機構過多的人員需要養活,農村各項事業發展需要資金,政府的財政的捉襟見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動機,近些年,一些農村地區政府紛紛出臺了一些不當的斂財措施,如各種名目的集資、收費、攤派和達標活動,使一些地方農民承擔的費用和勞務連年增加,農民負擔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黨中央、國務院雖多次下發文件,要求減輕農民負擔,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現反彈。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導農民致富過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當的行政干預,結果適得其反,極大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

(三)腐敗現象成爲農村地區違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劑

腐敗現象的重要特徵是把權力作爲商品進行錢權交易。其實質在於以政府權力的損害爲代價取私利。這必然使政府權力發生不正常的轉移,破壞社會規範,破壞社會政治和經濟秩序,誘發違法犯罪。

(四)農村地區基層黨政組織職能弱化

農村政治、經濟一體的管理體制解體後,在各種社會矛盾縱橫交錯,社會管理任務加重的情況下,基層黨政組織對農村事務的調控職能大大減弱。主要表現在農民羣衆對基層黨政組織依賴性減少,相當一部分黨支部、村委會、治保會不起作用,一些基層幹部素質較低,公僕意識淡薄,有的只顧幹自家的活或外出幹活。他們對羣衆要求解決的困難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直接影響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在農村的貫徹執行,也失去了預防違法犯罪的防線作用。

(五)農村治安管理薄弱,偵查打擊不力

由於我國大多農村地區整體經濟水平不高,政府財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帶和薄弱環節較多。目前儘管基本實現了“一鄉一鎮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員不到5人,根本無力承擔繁重的管理和對案件的查處任務。一些民警基本素質不過硬,習慣於沖沖殺殺,不會做深人細緻的羣衆工作。派出所條件差,工作艱苦,裝備落後,經費奇缺,職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層。農村治保會、聯防隊建設不適應現實鬥爭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預防和遏制違法犯罪的社會控制機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狀態相當突出,經常發生案件無人查處,有了糾紛無人調解,抓獲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時審理的情況。當前農村違法犯罪持續上升與公安司法機關的打擊不力有很大關係,客觀上助長了違法犯罪活動的惡性循環。

二、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的農村治安狀況,怎樣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確保農村長治久安。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應採取怎樣的對策呢?根據我在基層工作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認爲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基層班子建設是農村長治久安的基礎

縱觀影響農村穩定的諸多不安定因素,不難看出,問題的癥結還是基層問題。班子軟弱、渙散勢必影響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進而引發各種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穩定、求發展,首先必須搞好農村的班子建設,解決有人管事、有人辦事的問題。只有班子建設好,才能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辦實事,才能保證黨的各項富民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才能逐漸消除宗族派

別、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設好,纔能有能力逐步解決農村懸而未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消除一些羣衆的不滿情緒。配強村兩委班子併發揮其積極作用,這對於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確保長治久安,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配齊配強村治保主任是農村社會穩定的關鍵所在

農村治保會在維護農村穩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治保會能及時有效地化解各種矛盾糾紛,避免事態的擴大。農村許多小的`矛盾糾紛,在治保主任的三言兩語勸說中就能得到解決。但是有些村隊就不太重視治保會的建設,許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幹部兼職,由於村裏工作頭緒太多,村委換屆選舉後,許多村又按照上級的要求,實行書記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緊,造成顧此失彼,還有的村乾脆就不設治保主任,造成治保會的工作空檔。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不同程度地影響農村治安工作的開展。配齊、配強治保主任,是適應當前農村治安形勢的重點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

新形勢下,農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須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形成制度、強化措施、付諸實施。我們要求人民羣衆遵紀守法,首要的問題要解決人民羣衆懂法的問題,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強羣衆的法制觀念、逐步樹立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在對羣衆進行普法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強鄉鎮、村基層兩級幹部的法制修養,努力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逐步樹立起依法行政、勤政爲民的自覺性,以規範的言行影響羣衆、帶領羣衆致富奔小康。

(四)堅持打擊違法犯罪是農村長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據農村治安的特點和規律,始終堅持嚴打方針,把打擊重點對準嚴重威脅羣衆安全感的殺人、綁架、搶劫犯罪以及危害農業生產、侵害農民合法利益的盜竊牲畜、農用機械、破壞電力設施的犯罪活動。對那些橫行鄉里、無惡不作、欺壓羣衆的流氓惡勢力,要敢於碰硬,毫不手軟地堅決將其打掉。同時,要及時妥善地查處各類治安案件,防止“民轉刑”案件,進一步穩定農村治安,爲發展農村經濟夯實基礎。

(五)進行專項治理是整治混亂村莊的有效途徑

治安問題突出和集體上訪案件多發生在混亂村莊。其特點是由於“兩委”班子渙散、村務財務混亂、宗族派性嚴重等引起的幹羣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對這些不安定因素,要採取綜合措施,對治安混亂村莊進行集中整治。一是由鄉鎮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和部署,綜治委牽頭,指導協調政法、組織、民政、信訪等多部門參與,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工作隊,進村入戶,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決問題。二是堅持“班子、經濟、治安”一起抓,從解決班子入手,把解決治安、信訪問題與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發展農村經濟結合起來,實行“五位一體”綜合整治。三是堅持“先治理、後規範”。在治亂的基礎上,整頓班子,建章立制,實行鄉鎮村兩級規範化管理,同時加強周邊治安秩序和企事業內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內、內外結合、工農一體”的治安防範新體制。

(六)加強治安巡邏,實行羣防羣治是預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當前社會治安形勢較爲複雜的情況下,農村的治安巡邏工作仍不失爲一個行之有效的防範措施。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要充分調動廣大羣衆維護社會治安的積極性。根據各村的經濟、治安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堅持多種形式的治安巡邏。可義務輪流,也可集資固定專人。經濟狀況好的可進行有償承包、經濟基礎不好的可推行戶戶聯防。這種原始的卻富有成效的羣防羣治辦法,效果明顯,事半功倍。

(七)強化治安管理是維護農村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要不斷加大力度,強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強對重點人員管理,對“XXX”頑固分子、治安危險分子、邪教骨幹成員實行包夾管理,堅決控制在本地,嚴防其製造事端,並把外來人員納入常住人口一體化管理,堅持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堅持經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結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做到嚴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強對管制物品的管理,對彈藥、管制刀具和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在生產、運輸、銷售、儲存等各個環節要嚴格規章制度,嚴格規範管理,嚴格落實責任,堅決消除隱患。三是加強對特種行業、公共場所規範化管理,做到責任落實、制度健全、經常檢查,並適時開展集中清查整頓,預防和減少各類問題的發生。

農村調查報告 篇8

i.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時,標誌着該地區或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1999年中國政府宣佈正式進入老齡社會。而貧困老齡化是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結構並不是依靠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進步導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反,卻是依賴強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從而使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日趨增大。這是一種與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方式,我國只用了2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要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齡結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過渡,這並不能正確反映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之間的關係。截至XX年11月1日零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總人口爲130628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爲14408萬人,佔總人口的11.03%,與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個百分點,而其中大概有8500萬人生活在農村。[①]因此,貧困老齡化問題主要發生在人口衆多的農村,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世界上僅次於日本排列第二,農村人口的老齡化速度又是城鎮居民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幾倍。[②]人口老齡化,尤其是貧困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速度、國家政策制定等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由於人口貧困老齡化產生的農村養老問題向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出了越來越緊迫的要求。老齡化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使其成爲制約各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6.29億,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位60歲或60歲以上的老人。聯合國預測,到20xx年,全世界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60歲或60歲以上的老人,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接近20億,超過14歲以下兒童人口的總數。到2150年,每3個人中就將有一位老人。[③]日本現有人口將近1.277億,其中65歲以上的人佔19.5%,隨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日本的退休年齡從65歲延遲到65歲以上,出現了職工超年齡負荷工作的現象,日本的老齡職工佔總職工人數的7.4%,這使得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大國的養老保障資金吃緊。在法國,近年來雖然總人口數在不斷上升,但人口老齡化趨勢還是在不斷加強。截止XX年1月1日,法國本土人口達6020萬,如果加上海外領地和海外省的人口,法國人口總數超過了6200萬,而7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約佔人口總數8.7%,是1962年時的兩倍,與此同時,20歲以下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也從1962年時的32.2%降至23.8%。這只是幾個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實例,各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都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

爲了瞭解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當代農民生活的現狀,爲解決現階段的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提供一些建議,筆者於XX年7月20日至8月5日走訪了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山門鎮路邊村的十幾戶農民家庭,對農民的家庭收入和支出、老人的養老情況、生活現狀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主要的調查對象都是60歲以上老人,受到文化水平和視力條件的限制,筆者就通過問詢的方式記錄下了主要的調查參數。同時,由於該村村長外出的原因,就只能通過電話訪問的形式瞭解了當地主要的經濟狀況和人口結構。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考慮到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而兒子又是贍養老人的主要承擔者,因此選取了老人的兒子在家務農、外出務工、在本地務工以及兒子還在上學等幾種家庭的類型作爲調查對象,而在兒子外出務工的家庭中,又選取了兒子收入高低不同的家庭作爲樣本,主要是想反映不同的贍養能力是否對老人贍養狀況存在差距。由於此次調查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限,因此就沒有進行大樣本的調查,只是抽取幾個代表性樣本進行調查,但這並不影響調查報告的參考價值。

ii.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被調查地區的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

路邊村位於湘西,距離省城長沙380公里,距離洞口縣城26公里,離廣東800多公里,近年來,湖南省加強了道路交通建設,320國道和即將開通的邵懷高速公路從洞口縣經過,但路邊村因爲離縣城位置較爲偏遠,並沒有真正享受到交通便利所帶來的好處,但對於該村外出務工人員來說還是大大方便了他們的出行,節省了時間和經濟成本。路邊村坐落在雪峯山[④]腳下,翻越雪峯山即可到達懷化市漵浦縣,因爲四面環山,森林綠化較好,該地區自然氣候宜人,盛產柑橘,柑桔是該地區主要的經濟作物,但近年來由於該地區不注重柑桔品種的改良,傳統柑桔受到了改良後的新品種的嚴重挑戰,並因爲價格低廉、口感欠佳,加上交通運輸不便,使該地區的柑桔缺乏競爭力而漸漸退出市場。桔農的種植積極性大大受挫,原來用來種植柑桔的土地都換種其它的農作物。據統計,XX年該村柑桔種植面積228畝,到XX年已減少爲62畝,種植面積縮減了72.8%[⑤]。如今,該村種植的柑桔主要是供自己食用,流通到市場的數量極少,因此,在此次調查期間,很多家庭都沒有關於柑桔產量的相關數據。

路邊村總人口256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620人,佔總人口比重的24.2%,是全國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比重的兩倍還多。全村人均收入1948元,其中農業產值大約佔21~26%,其他收入有80%來自務工收入[⑥]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大約900人,主要的務工地域爲廣東、福建沿海省份的大中城市,在本地或本省的務工人數極少。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務工人員都是通過親屬介紹進入工廠工作,許多子女爲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家庭由於父母年紀尚輕(均在三五歲至五十歲之間),勞動能力較強,加上子女正是勞動壯年時期,在接受國中或高中教育後直接跟隨父母或他人南下打工,從而出現了所謂的“務工家庭”,因此,也就出現了在筆者所調查的村子人煙稀少,童叟相依的情景。

路邊村耕地總面積1927畝,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該村旱地面積較少,人均不到0.4畝,旱地主要是田埂和一些小山坡,用於種植蔬菜、花生、土豆等農作物。由於湖南省位於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爲主的丘陵地帶,而路邊村又坐落在雪峯山腳下,一年四季雨水豐沛,耕地成狹長塊狀分佈,且面積狹小,不適於機器耕作,但現在基本普遍能夠採用柴油機動力收割,這爲減輕農民負擔作出了貢獻。此外,油菜、玉米、高粱、小麥等旱地作物也有所種植,但種植面積不大,僅僅有很少一部分家庭在收割完晚稻後種植一點點旱地作物,以餵養家禽或用於榨油。而近年來,由於糧食價格偏低,但用於糧食種植所需的農藥、肥料、種子等農資物價局高不下,糧食種植無利可圖,再加上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糧食耕作辛苦勞累,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大大受挫[⑦],而外出務工收入成爲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農民對農作物收入不再形成依賴,大部分農民都不再種植兩季,而是改種一季稻只滿足全家一年的口糧,因此出現了夏耕時節良田荒閒的現象。在筆者所調查的家庭裏,有85%的農民只耕種一季稻,或種植小部分雙季稻。筆者認爲,良田的閒置不僅給農民帶來了經濟收入的減少,更是成爲國家糧食減產的重要原因。此外,當地鄉鎮企業數量爲數不多,因此並不能像江浙一帶的鄉鎮企業一樣成爲當地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而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營業務的鄉鎮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因此,“農村產業化經營”、“改變農民收入的增長方式”對該村來說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可以肯定地說,路邊村的情況只是中國農村經濟狀況的一個縮影,要貫徹執行中央的“三農”政策,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二、對被調查地區貧困老齡化現狀和成因分析

如前文所述,貧困老齡化與發達國家的老齡化不同,主要是指一國人口結構進入老齡化的趨勢與該國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由於該國經濟實力有限,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老齡化人羣的社會福利並沒有因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醫學技術的發展而得到顯著提高。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農村的貧困老齡化問題比城鎮人口的貧困老齡化要嚴重得多。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只是初步在城鎮得到落實,而要建立農村的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對擁有8億農民的中國來說也只是一個設想。

(一)被調查地區貧困老齡化問題的特點

1、貧困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越來越快

根據筆者的調查,路邊村XX年總人口達到2560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620人,佔總人口比重的24.3%,總人口比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2397人增長了6.8%,年均增長1.1%,高於全國人口的年均增長率0.63%[⑧],60歲以上人口數與XX年的556人相比增長了11.5%,高於全國0.76%的增長水平。由此可見,農村貧困老齡化的速度要高於城市,這樣一高一低,才使全國60歲以上人口的增長速度維持在0.63%左右。到XX年,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處於生育高峯期出生的人將進入60歲的人羣範圍,屆時,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1.2億。而農村是中國人口在生育高峯期的主力軍,由於受到“人多力量大”等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在以手工勞作爲主要生產方式的農村,能夠養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家庭的勞動力數量從而謀求更多的“工分”成爲人們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追求,“二老加三四個子女”的家庭模式成爲普遍的家庭人口結構。在筆者所調查的十幾戶家庭裏,受訪老人的兄弟姐妹平均在三個左右,且這些兄弟姐妹要麼已經年邁60或者即將邁進入60高齡,有的甚至有五兄妹之多。足以可見,農村在推動中國人口老齡化方面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國農村農民的生活現狀並沒有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得到明顯的改善,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齡人,他們從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獲得的好處也僅僅侷限於基本的溫飽問題的解決。由於中國的農業經濟並沒有得到像工業經濟一樣深刻的改革,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工業經濟的發展速度,無論從技術革新、制度改革還是收入增長方面來說,農村經濟都不及工業經濟的成效顯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仍然佔據主導地位,這對農村的經濟制度改革,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重大的挑戰,農民收入增長方式的轉變也就難上加難。如此,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不會像發達國家的老年人一樣衣食無憂,貧困老齡化成爲現實。此外,雖然醫療條件和醫學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這隻對城鎮居民的老年人才是福音,因爲他們可以靠退休工資、或醫療保險、或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兒女的經濟支持來享受先進的醫學治療,而對於農村老年人來說,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因而也只能“望醫興嘆”。這對控制農村人口的死亡率的作用不及對城鎮人口死亡率的顯著。在筆者所調查的村子,80歲以上老人爲61人,約佔6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9.8%[⑨],低於全國12%的水平,這可以說明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進步並沒有爲提高該地區人口壽命起到預期的作用。

2、農村的貧困老齡化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總的來說,中國的貧困老齡化是在中國經濟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到來的,是中國特殊的國情和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有着不同的成因。在發達國家,一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伴隨着工業化、城市化、生產社會化、商品化和人口再生產現代化的出現而產生的。經濟的飛速發展,增強了社會福利保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續下降,而現代科技的進步,醫療條件大爲改善,死亡率銳減,人口壽命延長,導致人口年齡結構逐步老化。人口的老齡化和經濟發展是正相關的。而在中國,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是長期貫徹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在1999年中國政府宣佈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在70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也只有中國、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四個國家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當時日本的人均gdp爲35567美元,美國爲34047美元[⑩],這種收入之間的差距是非常懸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年,中國的城市化、商業化和工業化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各個不同城市的面貌可以說都煥然一新,這從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價格的飛漲就可以得到證實,但根據筆者之前在農村生活的所見所聞與此次調查的對比,筆者發現,農村生活面貌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村舍依舊維持着七年以前的樣子,只是多了些許新樓房,而這種房屋的翻新並不佔大多數。此外,由於當地經濟條件有限,該村道路多年失修而泥濘不堪、坑坑窪窪,這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相差甚遠。而在筆者調查的所有農戶中,僅有三戶家庭能夠達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但仍然達不到XX年的全國人均XX美元的水平,而且在這些收入相對較好的家庭,其收入主要是家庭中的兒子兒媳在廣東打工獲得,並不是依靠農業生產所得。儘管大部分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都在廣東務工,但各個家庭的務工收入卻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筆者所調查的農戶裏,務工年收入最高的可達30萬,最低的不到2萬元,[11]該村外出務工人員約有900人,占人口總數的31.2%,年齡大多在18歲至50歲之間,其中18至40歲之間的人口約佔80%,因此留在家中的就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由於缺乏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加上近幾年農資產品價格高漲而糧食價格又偏低,農民失去了種糧的積極性,也就出現了當地由“雙季稻”改種“一季稻”的狀況。這不能不算是當地勞動力流失的人口結構造成的,而與此同時也是適應了人口流動發展的結果。

3、貧困老齡化引起的農村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由於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的速度和規模都呈上升的趨勢,而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遲遲不能建立,加上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日趨嚴重。

(1)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挑戰

中國的養老模式主要是以傳統孝文化爲基礎的家庭養老模式,子女一般是老人贍養義務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家庭成爲農村養老的基本單位和核心,家庭結構、家庭成員的收入水平和道德觀念決定着老人的養老狀況。而自從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後,國家加強了對農村人口的生育控制,傳統的認爲子女越多養老就越容易得到保障、“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養老觀念受到嚴峻挑戰,“四.二.一”[12]的家庭結構逐漸成爲中國家庭的主要結構,而在農村,唯一的差別就在於一對夫婦可能會撫養一個或兩個小孩。隨着家庭規模的小型化、結構的簡單化、核心化,不僅降低了農村家庭的養老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勞動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此外,社會化過程中帶來的年輕人價值觀和家庭觀的變化,使年輕人和父母之間的代差越來越大,年輕人和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觀念方面的差異,在強化老年父母獨立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弱化了家庭的養老功能。隨着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養老根基受到動搖,因此生活狀況也將變得更加惡化。在筆者所調查的路邊村,老人的養老情況令人堪憂。有一位近80歲的老人,領養了一個兒子,老伴因病早逝,由於傷心過度哭瞎了一隻眼睛,但兒子一方面由於經濟不夠寬裕,另一方面也缺乏孝心,對老人的病置之不理,老人與之理論卻遭到毒打致使其腦部嚴重受傷而時常失憶。如今,老人生活雖能自理,但已喪失勞動能力,領養的兒子一年到頭分文不給老人,只負責老人的伙食,但卻必須以老人爲其打理家務爲交換,老人苦不堪言。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但據筆者調查,老人與兒媳之間的生活不和諧是普遍現象,這使得當地老人的養老保障受到挑戰。有一對老年夫婦,雖然兒子在外的務工收入在當地是鳳毛麟角的高收入,但對老人的贍養卻只是基於基本的贍養義務給與老人一定的金錢,對老人的精神慰問卻少之又少,婆媳之間的矛盾可謂日積月累,不可開交。很多老人因爲養老得不到保障,70歲高齡了還要上田間勞作以維持生活。足以可見,農村的家庭養老模式對農村養老沒能形成真正的保障作用,需要通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農村的養老現狀。

(2)貧困老齡化使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了難度

目前,我國城鎮現養老保險體制主要包括三大塊: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針對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按本人工資一定比例繳費,1997年不低於4%,以後每兩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達到8%,按本人繳費工資的11%爲每個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②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主要是針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其養老保險費全部由國家或單位負擔,個人不繳費,資金實行現收現付制,養老金給付以本人工資爲基數,按工齡長短計發;③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主要是基於自願原則實施的一種僱主責任計劃,單位和個人供款實行完全基金積累模式,並採用個人賬戶管理。應當說,我國城鎮養老保險體制是比較完善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在農村,基本上尚未出現養老保險體制的雛形,在調查中發現,有70%的人願意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參加養老保險,農民對養老保險的觀念有了改變,但由於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在筆者所調查的幾戶家庭裏,購買養老保險的幾乎爲零。而根據1999年國務院發佈的《社會保險費徵繳條例》第三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徵繳範圍爲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及其職工,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同時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規定將城鎮個體工商戶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如此看來,佔我國老年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中的老人根本不在基本養老保險範圍之內,因此也就不可能享受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農村的養老保險體制存在了政策缺失。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農村也未能得到落實。我國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把城鎮居民納入了“低保”範圍,根據各個地方的消費水平、收入水平不同,各地的“低保”金額也不同。在筆者所調查的地方,最低生活保障金爲80元,雖然金額較少,但當地生活水平較低,勉強能滿足最低生活水平,而當地廣大農村的老人基本上享受不到這種政策的優惠,倒是國家對農村獨生子女家庭的補助政策獲得了農民的好評。[1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沒能在農村落實,一方面是因爲國家的財力有限,而農村人口卻佔據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之多,這財力缺乏與人口衆多之間的矛盾難以解決。另一方面,由於農民的自產能力較強,基本上能自己解決溫飽問題,而且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贍養老人方面還能起到一定作用,在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沒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對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一些建議

1、正確認識農村貧困人口老齡化問題

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老齡化問題雖然因爲國家的人口政策導致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和資源,而非單純的消費者。雖然農村老人的受教育水平較低,但他們仍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在子女外出務工的情況下,老人就成了家庭生活和農田勞作的主角,他們年邁高齡卻還要爲子女撫養兒女,這使我國現階段呈現的總人口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急劇下降的情形得到了緩解。因此,要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以孝爲先的傳統倫理道德,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充分認同老人爲社會所作的貢獻,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慰籍。

2、儘快建立一個以家庭養老爲主、社會養老保障爲輔的全方位養老機制

如前所述,家庭養老是中國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主體地位在短期內還不會隨着經濟的發展而有所削弱,因此,仍然要強調家庭養老在農村養老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並在當前形勢下把其作爲養老模式的重點來抓。由於家庭養老效果的好壞與子女的收入及其對老人的態度直接相關,農民增收就成了問題的關鍵。農民增收既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利器也是中央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國家要放寬政策鼓勵農民工進城就業,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大力宣傳和發揚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斷提高子女贍養老人的'意識,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使農村老人的養老得到真正的保障。另外,不斷完善和發展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爲主包括農村養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務體系以及維護老年人利益的法規在內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最主要的是加強農村養老保險體制的建立。農村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明確其法律地位,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到有法可依,以取信於民。基於養老保險制度難以在農村建立的現實,各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採取不同的養老金徵收制度。在經濟發展較快、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的江浙、東南沿海省份的農村可以採取個人自養制,即農民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購買養老保險,基本上與城鎮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一樣,只是在養老保險繳費額上可以定得低一點;此外,還可以實行集體輔助養老金制度,這是一種家庭養老和集體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模式是農民自己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金,集體補助一部分,國家分擔一部分,但要採取“以個人保障爲主、集體輔助爲輔、國家政策扶持”的方式予以發展,這種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在我國的些地方進行試點,如廣東中山市的農村已有105個行政村逐月或逐季或逐年向老年人發放“養老輔助金”,月均33.69元,受惠老人佔老年農民的28%。[14]

3、切實採取措施,逐步解決農村老年人口醫療保障問題

醫療費用在農村老人的生活開支中佔據很大的比例,農村老人都有一種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上的花費不大,但一旦生病則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農村老人的醫療費用不像城市裏的老人有醫保或單位報銷,農村老人的醫療費用只有靠自己支付或者子女承擔一部分,加上當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十分有限,因此,農村老人的醫療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筆者調查的幾戶家庭裏,7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開支平均在400——600元/年之間,但全年的生活開支約爲3000元左右,醫療開支約佔開支總額的17%。因爲這些高齡老人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而其子女也都即將跨入花甲之年,收入微薄,對老人的供養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農村高齡老人的醫療保障問題成爲解決農村醫療保障的重點。此外,還要加強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儘量減少農村老人的發病率;對農村孤寡老人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等“五保”供養制度,提高供養水平;建立特困醫療救濟基金,建立社會互助制度,動用社會力量提高農村老人的供養水平,使農村老人得到全社會的關注等等。以上各項提高農村老人供養水平的措施都是以國家經濟穩定、健康、快速發展爲背景,以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爲依託,以農民爲主體才能得到落實,因此,只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政府具有一定的財力,中國的貧困老齡化問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iii.小結

農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農村的問題就解決了,農村經濟就得到發展了,農村面貌發生的變化是由於農民收入增長的結果,但農民收入增長並不是基於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是依靠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收入等其他非農收入。中國農村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以及城鎮周邊的農村,這些地區的農業經濟再工業經濟的帶動下有了很大的飛躍,但這些地區只集中了中國農村的一部分人口,大部分農村還處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產業化的步伐甚慢。中央已經注意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如今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並根據戰略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民增收的政策。農民增收是中央工作的重點,也是解決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的關鍵,這是一個長期而浩大的工程,它是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的一件大事。農民增收和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是相輔相成的,農民增收有利於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的解決,而中國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的解決有利於農民增收。雖然農村貧困老齡化問題尚未引起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會間接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只有在家庭、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農村的貧困老齡化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中國農村的老人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樂”。

題記:通過此次暑期調查,使我對當前農村經濟形勢有了大概的把握,對農民的生活現狀和農村面貌有了全新的認識。“三農”問題始終是歷屆中央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歷屆政府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毫不諱言的說,誰能把中國八億農民的問題解決了,那就爲造福中華民族、造福全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那他就是歷史的創造者,就會被載入史冊而名垂千古,足以可見“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挑戰性。以xx爲核心的第三代中共領導集團已經向解決“三農”問題發出了號角,但通過此次調查,中央政府關於“三農”問題的決策並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農民還是怨三道四,對當前社會提出了很多不滿,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中央政府的“三農”政策是從農民利益出發,立足農村實際而制定的,因此應該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針對性。但由於農村人口占據中國人口的大部分,而從中央決策到基層實施需要層層政府機構的作爲,且政府要員對自身利益考慮得較多,對農民的利益考慮的少,中央政策的執行遇到了障礙。農民認爲,當前中央政府的各項政策是民衆的福祉爲出發點的,應該值得高興,但由於當前政府機關貪污和腐敗現象嚴重,真正落實到農民頭上的好處很少,農民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產生了懷疑。如從XX年開始,國家規定中央政府給農民的種糧補貼爲24元/畝,但在筆者調查期間,種糧補貼還沒有得到落實,而去年的這個時候農民已經拿到了補貼,農民開始懷疑是村官或上級部門扣留了中央財政的撥款補助,因此對中央政策的執行者失去了信心。

2、糧食價格是種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但當前的糧食價格卻一直持續低迷,據筆者調查,當前的稻穀價格在70元/百斤,相比於XX年糧食價格的85元/百斤降低了21.4%,但是,最主要的是,用於糧食種植的農資產品價格卻一直走高,種植糧食的利潤甚微。此外,農付產品的價格也很低,但農付產品的成本卻相對較高,以養豬爲例,農民賣整豬的價格爲2.8元/斤,按一頭豬200斤計算,賣一條豬的毛收入爲560元,但一頭乳豬的成本大概是65元,而一條豬從乳豬到出欄需要吃150塊錢的飼料和80塊錢的糧食,算下來養一頭豬的淨利潤僅爲265元,如果不是專業養豬戶,不具備規模經濟效應,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勞力和心血,這樣下來,養豬也顯得無利可圖,並不能作爲農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3、農民對當前人口政策的執行情況感到不滿。計劃生育政策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在控制中國人口快速增長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隨着近年來流動人口增多,政府對流動人口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很多“黑戶”人口也隨之增多。在筆者調查的村子,在外務工大約900人,約佔總人口的35%,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經常是單身外出,但回來時卻帶上了妻兒,在其再次外出時就是全家出動了,這些在外出生的嬰兒由於其父母年齡未到或是超生未能及時落戶,這給政府的人口統計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黑戶”人口及低齡父母的現象在農村已不足爲奇,而這對我國人口普查的真實性提出了挑戰,不難看出,中國人口普查是含有一定的水分。

農村調查報告 篇9

20xx年xx月xx日,xx縣委選派我院一名幹警作爲第一書記進駐到xx鎮xx村,我院作爲該村的後援單位,駐村以來,帶着縣委的重託,我們利用開展精準識別貧困戶調查的機會,進屯入戶、調查摸底,找問題、查根源、想辦法、尋路子,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xx村概況

xx村距xx鎮政府所在地47公里,離xx縣城近80公里。別看這不到百公里路程,驅車超過兩個半小時。而從村委會到各村民小組,大部分僅是泥路,還有一個屯只通人行路,條件極其艱苦。xx村作爲貧困村,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共399戶1916人。村委駐地xx屯,村兩委幹部4人,另有12個小組長,全村轄5個屯級黨支部,共有黨員42名。全村經濟來源主要以杉木、板栗、油茶種植等爲主。

xx村作爲xx鎮最偏遠的村之一,靠山吃山,河對岸便是xx省,這裏很多村民與外省通婚,相互隔河相望。全村面積不大,總面積3349.5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35公頃(水田面積45公頃,旱地面積190公頃),各村民小組大多數可以相互遠望所在地,一條蜿蜒道路正在修建,連通各村屯。

二、xx村現狀

1、村子與人員空心。走進村裏看到村口的幾個小賣店、學校門口人氣還較多,但越往各村民小組中走人就慢慢地少了起來,有房沒人的現象也存在。據統計,xx村12個村民小組中青壯年外出務工佔全村人數的40%以上。以xx屯、xx屯爲代表,青年外出務工人員佔到整屯人數的60%以上。在個別屯,行走在路上除了狗發出對陌生人的叫聲外,白天與晚上一樣寧靜。

2、道路普遍很差。目前,通往xx村委所在地的道路是屯級路,路面凹凸不平還伴有深坑,路況非常差。而由村部通往各村民小組的道路幾乎都是機耕路和泥路,晴天四輪的車子勉強可以通行,下雨天連兩輪摩托車都難以通行。

3、田地與山林有丟荒現象。在下村的路途中,一眼望去一排排梯田映入眼簾,從山腰延伸到山腳。但走進田裏雖有莊稼但周邊雜草叢生,已看不到田梗、道路和溝渠;甚至有些耕田已經有丟荒現象,明顯看出多年不耕種的痕跡。經走訪羣衆,瞭解到丟荒田地的主人,很多都是過年回來而已,更別說是種田。

4、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據當地羣主反映,目前村民已從過去的體力勞累中釋放出來了,以往那種雙搶的局面很難存在了。現在一部分村民一年只種一次水稻,一部分羣衆拿田來種植玉米或者紅薯。種植時段各自具體時間自己安排,勞作基本由小型機械替代,如小型打田機和收割機。村裏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車,方便出行,不時還會發現一輛小轎車或者大型卡車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完全變了。村裏部分搞過新農村建設的屯建有道路硬化、自來水,居住環境也明顯改善了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空巢老人和婦女堅守農村艱難。全村50歲以上老人和留守婦女約佔全村總人數的34%。在家的老人和婦女身上有三個任務:一是守護家;二是照顧小孩;三是農田耕種和日常管理的主力軍。他們身上擔子重,責任大,爲自己及下一代艱難的堅守鄉村。他們當中大部分靠簡單的務農來養活自己,有的還要幫助撫養子女的子女,一旦身體不行做不動,那剩下的日子也就不多了。很多家庭反映都是成年男方外出務工(部分是成年男女外出),一年到頭回來一兩次。而一些沒有成家的青年外出務工,沒找到錢,回來過年還要啃老。留守家庭的老人和婦女平日裏相依爲命,做簡單的農務,照顧上學的小孩,不是農忙時節便到家周邊做點事情填補家用。還有一些問題是老年人的身體大小毛病多,但他們一般是簡單化處理,痛就拿點止痛藥應付,有些因爲高昂醫藥費甚至放棄醫療。其中的艱辛和苦衷,只有他們才能感知。

2、留守兒童教育兼管缺失。xx村裏有一所國小(含幼兒園),全校近280名學生,教室7名,絕大部分是留守學生。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以及正確的引導方式,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孤獨苦悶,在學習上無人問津,在安全上沒有保障,他們的性格就顯得格外孤僻,不愛學習。有教師反映,xx村因爲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很多家庭生育2個小孩以上,所以儘管是鄉村國小,學生人數在整個鎮來說算是前列的。走訪中,發現在xx屯一對雙雙殘疾夫婦竟然育有三個小孩,因爲家庭貧困,11歲的小女孩目前只能輟學在家,重男輕女的意識仍然存在。

3、土地資源難以發揮優勢。土地資源及衍生的資源作爲村民賴以生存的優勢,但目前看到的景象卻是:農田裏的路、溝、渠等本是農業耕作之本,以前都會開展冬修,但現在由於大家的主要精力是外出務工,農業耕作只當副業,所以以前的精耕細作、冬修冬藏等活動都組織不了,也無法管理。林地分到各家各戶大部分是荒在那兒,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管理更困難。而有些羣衆在利用僅有的幾畝土地種上經濟林後,因爲缺乏護理,收效甚微。如果遇上天旱或洪災,造成自然災害,等、靠、要思想嚴重,大多數羣衆往往都依賴於政府幫助,難以發家致富。

4、磚房背後的貧困突出。整個xx村,近幾年在享受國家危房改造政策後,95%的村民都建起了磚房,但大多數沒有裝修。12個村民小組中,堅實的磚房後面其實還很貧困,有的樓房外面雖然堅固但裏面還很簡陋,有的一幢房子分幾年才能完工,沒有裝修,只有簡單設計,家裏面物體擺放混亂,生活節奏無序。大部分人都是花了整個家庭的大多數收入來建房,主體結構建成就入住,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地艱辛。同時還有一部分樓房旁邊散落的破舊平房,居住的.都是低保戶、五保戶和貧困戶,他們生活更是艱苦。

5、創業難度大。在走訪中發現,有些外出務工人員其實也想回家,但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其實他們心理清楚,回來種田有可能生活都沒有保障,不回來還是有機會可以找到工作掙錢。同時,回鄉創業中在農業方面的政策幫扶還不突顯,加上缺乏足夠技術支持,所以他們想利用僅有的幾畝地走上致富路,是難上加難。

四、貧困原因分析

1、貧困客觀原因:農村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窮是事實,有些既便是過上較富裕的生活,但背後一定也是艱辛的。在xx村,存在貧困原因有幾點:一是重大、慢性疾病的拖累。農民本身家庭收入甚微,可支配的積蓄不多。如果家庭主要勞動力患上疾病,生病了不能做事就斷了經濟來源,這樣就會把家庭拖入貧窮。xx屯一戶羣衆,因爲疾病胃被割掉了三分之二,目前天天在家,沒有辦法做體力活,只能依靠妻子做簡單務工賺錢養家,可見生活多困難。而村裏像這樣的因病貧困的農戶不少,每個村民小組不少於3家;二是務工能力有限,收入甚微。外出務工人員由於缺少技術和經驗,一般是幹些粗、累及高危作業的活,雖收入還算穩定,但都在拿生命和汗水作抵押。另外,如出現傷亡事故,主要勞力缺少了收入來源,在農村的家就散了和窮了;三是婚戀關係複雜。xx村與xx省隔河相望,這裏很多羣衆和對岸的村通婚。同處於邊遠山區,羣衆婚戀意識淡化,還出現父母決定婚姻現象,很多青年結婚後不是同外出打工,就是死守家裏幾分田地。而隨着時代進步,外出務工流動大,結識廣,網絡發達,有些村民與外地羣衆結婚。如xx屯一27歲青年從xx帶了個老婆回來,婚後生育了三個小孩,由於家裏窮,在雙胞胎一歲多就跑了,這種現象都見怪不怪。

2、貧困主觀原因:一是農民自身的技能和投入不足。大部分村民沒有什麼技術,只是掌握了一些傳統的手工活,而掌握種養加等農業技術的人少。村裏399戶中種有經濟林在50畝以上的大戶不到50家,在河邊搞養魚的不超過30家且沒有規模。同時農業的投入也是比較大,從買種到產品銷售,每個環節都要靠自己去實現;二是農業產品效益較低。xx村目前主要經濟來源是茶果種植,每家多少都種植有。但因缺乏技術支持,管護不到位,產品收益較差。另外在銷售環節,都是初次產品銷售,沒有任何附加值,嚴重影響到種植戶的收益;三是農村的生活成本變高。在入戶調查過程中,發現在xx村的生活水平與縣城不相上下。比如一碗米粉的價錢和縣城一樣都是五元一碗,豬肉價格還略比縣城的稍高一點。農村平日裏生產生活所需購買的諸如複合肥、種子、苗木等支出,加上學生生活費用支出等,一年維持家庭正常運轉所需最低支出超過萬元,這對於收入較低的大多數羣衆來說,生活水平提高難上加難。

3、扶貧工作開展艱難:都說農村工作難開展,而貧困村的工作更難做。在進村日子裏,與村幹部交談中,鄉村工作人員普遍感到壓力大,但村民又不領情,對基層幹部隨意辱罵、威脅成常態。究其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工作人員隊伍素質須進一步提高。幹部素質的高低在農村工作不一定要表現在文化水平上,更體現在胸襟和視野開闊上。這裏,貧困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及村兩委的作用就體現出來。據走訪瞭解到,個別村幹部因做工作不懂變通,不願得罪人、服務質量較低等現象,造成羣衆之間和幹部之間有誤解,工作被動應付。另外,派駐進村工作隊員往往年輕,農村工作經驗缺乏,與人溝通和打交道能力須提升;二是政策落地與村民的意念有差距。隨着土地確權、林權改革、糧食直補、危房改造、經濟林扶持等政策落地生根,滋長了農民的個體意識,淡化了集體和國家意識。很多羣衆爲爭取自家利益而不惜撕破臉。典型例子是在爭取扶持指標失敗後,往往對於公益事業如道路建設方面如若碰到個人一點點利益,都會有阻力,攔截施工等現象發生。在本次精準識別貧困戶入戶調查過程中,個別羣衆本來家境較好,爲爭取戴上貧困戶帽子,不惜想方設法弄虛作假,還出現因爲分數高而大鬧會議現場情況,嚴重損害了全村羣衆的利益。三是羣衆觀念意識淡薄。當前村民瞭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政策後,存在等、靠、要思想嚴重,家家爭取低保,個個說是貧困戶。在工作隊耐心講解政策過程中,他們不關心國家如何扶持產業,只關心每月會發多少錢。大多數人不是想通過自己努力創造財富,而是等國家扶持。這些觀念嚴重影響到整個xx村的發展。

五、未來發展方向

1、因戶施策開展精準扶貧。利用精準識別貧困戶入戶調查契機,認真摸清羣衆具體貧困情況,因地制宜,規劃發展方向。一是爭取項目進行道路硬化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扶貧項目,協助開展從xx村至xx村的水泥路建設工程,幫助xx屯向移民局提出道路修復資金報告,協助xx村進行居間道路硬化;每月投入資金聘請保潔員改善村裏的村容村貌及環境衛生,讓羣衆出行方便,共建清潔鄉村;二是結對幫扶,每個貧困戶做到有幹部幫扶關注。利用紅卡惠民行動契機,讓後援單位黨員幹部與貧困羣衆結對幫扶,共謀發展,增加收入;三是大力發展油茶、核桃和三特水果產業以及養魚、養羊產業。利用全縣推廣發展核桃和三特水果補助政策,積極引導羣衆利用閒置土地發展產業。另外,因地制宜,結合本地發展油茶產業的有利優勢,繼續引導羣衆擴大種植發展,再組織技術員到當地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示範點種植建設,以示範帶動更多的人和物投入到農業發展中來。

2、做好村裏村外聯動工作。一是做好銷售聯動工作。據目前瞭解所知,今年xx村油茶出果在幾萬斤,但大部分羣衆在銷售環節非常煩惱,在村裏賣不得好價錢,自己拉出去成本高。因此做好銷售對接工作有利於羣衆增加收入。下一步可通過聯繫老闆直接到村部收購,減少中間商利潤差價。二是建立xx村各戶信息統計工作。每次進村入戶,找人是重要事情,往往出現找不到人和對象的尷尬局面,致使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一步將通過現代通訊手段,利用QQ、微信以及建立全村戶主通訊錄等手段,使溝通無時間、無界限。

3、發揮村幹戰鬥保壘作用。xx村兩委已經按照上級規定配備,目前村委班子三男一女,每位村幹按照地理優勢分管三個村民小組。他們在當地均有一定影響力,也熟知各戶具體情況,爲下步幫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另外,村裏42名黨員分佈在各村民小組,雖然部分年齡都偏大,但黨性原則、模範帶頭等意識在他們心中應還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做好與他們的溝通交流工作,讓他們引導羣衆發展產業致富具有有利優勢。

4、認真做好服務羣衆工作。一是針對xx村老年人和留守兒童較多的實際,今後工作人員開展幫扶工作時工作方法要細、工作態度要有耐心,否則一個細小的動作或一句話都會把人得罪。二是引導羣衆擴大知識面。利用村級圖書文化室規範建設的有利優勢,積極組織當地留守兒童和青年到圖書室查閱圖書,豐富和擴大他們的視野。三是幫扶xx國小留守兒童,送去關愛。積極協調村委與學校、家長的聯繫互動,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及安全。四是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利用專業優勢,向羣衆宣傳國家法律法規知識;積極幫助羣衆解決遇到的涉法問題,引導羣衆通過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農村調查報告 篇10

爲進一步搞好農村基層穩定工作,促進農村基層的發展,針對當前農村存在宅基矛盾糾紛較多的問題,對農村宅基使用狀況、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調查研究,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宅基地使用現狀

(一)農村土地宅基使用政策。一般說來,農村年滿18週歲的男孩就應該分到宅基地,在村委協調下統一分配,按照一定的程序到土管部門辦理宅基證,宅基分配採用“一戶一宅”制,宅基地面積標準爲:城區及鄉鎮駐地,每處166.0平方米;城區及鄉鎮駐地以外的村莊,每處200平方米;閒散土地較多的村,每處最高不得超過264.0平方米。

(二)農村宅基地的使用類型。魏莊鄉農村宅基地的使用分以下4種類型:

1、宅田掛鉤型。把耕地與宅基地掛起鉤來,宅基地多些的戶少分些耕地,宅基地少的戶,就多分些耕地,一句話,宅基地與耕地加在一起是平均的。實行宅田掛鉤的村有落寨村、李淨莊、康淨莊、邵淨莊、東江店、甘寨等6個村。

2、自由結合型。因歷史原因,多數村莊因爲沒有閒散的集體土地,不能統一分配宅基地,一般來說是在各戶自由結合的基礎上,由村兩委出面協調,解決宅基地的使用問題。目前保留這種宅基使用類型的村有焦莊、尚二莊、東江店等23個村。

3、統一分配型。個別村因爲有一些村集體的.閒散土地,這樣宅基地就可以有村委統一依法分配使用。屬於這種類型的村有西江店、草佛堂、田馬固、南陽等4個村。

4、有償使用型。每戶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264平方米,超過部分按每年一定的價錢收取使用費。這種使用類型在農村基層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

二、農村宅基地使用存在的問題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存在以下問題:

(一)宅基地分配不均的問題。老宅基多的戶佔用的宅基地相對多些。這個問題主要存在於宅基地使用“自由結合型”的村莊,村幹部對此的看法是“沒辦法,人家是老祖上撇下來的”。

(二)宅田掛鉤的宅基地調整時涉及到一連串的耕地問題。這個問題只存在於“宅田掛鉤型”的村莊。幹部說,“宅田掛鉤是相對公平些,但對村兩委來說調宅基地就成了個大麻煩。在調已與耕地掛鉤的空閒宅基地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爲這片空閒宅基地已經空閒多年,沒產生任何價值,但它是作爲耕地一樣待遇分下去的,如果是耕地早就換了很多錢了,所以說這片宅基地的現在實際價值應該遠遠大於現在的耕地價值,如果你用同面積的耕地換宅基地,就很難行通”。羣衆說,“不容易調整耕地或者調整宅基地,因爲無論是調整宅基地還是調整耕地,動其中一個一定牽扯到另一個”。

(三)沒有集體空閒土地的村因爲自由結合不當,存在大的宅基矛盾糾紛隱患。如:尚二莊村武雲生與馬慶元,就因宅基問題存在矛盾。

(四)“中空村”問題。原來在村中間的老宅基地面積較小,蓋不下新標準的房屋,但其使用者寧願把老宅基地空閒起來,也不想交給村集體。這樣就出現了周圍蓋滿了房屋,中間空閒起來的“中空村”。“因爲缺乏對此類問題有針對性的政策、規定,所以我們也很難處理”,土管部門如是說。三、農村宅基地使用的探索

在調查、走訪中瞭解到,魏莊鄉草佛堂村的宅基使用是一種很好的形式。該村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收回部分閒散宅基地,歸村委依法統籌安排。有效解決了宅基分配不均、宅田掛鉤難調、“中空村”等問題。就目前來說應該是解決農村宅基問題的有效途徑。

農村調查報告 篇11

農村環保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爲了解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XX年8月至9月,我們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先後深入閻良、灞橋、高陵、周至、戶縣、藍田等區縣的數十個村、鎮和農戶,對我市農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面源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瞭解,就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爲目標,以生態示範創建爲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爲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範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XX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範區2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綠色文明示範單位800餘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縣預驗收。爲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滻灞生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範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羣衆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爲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餘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羣衆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XX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戶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戶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淨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戶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爲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戶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遊鄉各村散養戶雞糞、採取烘乾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爲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竈,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農村調查報告 篇12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發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的擁向城市,爲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但在農民背井離鄉,使自己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不斷繁華的狀況下,許多年輕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明顯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調查前工作準備:

在下鄉調查前,從帶領我們的團委老師那兒瞭解了當地狀況,熟悉了調查路線;認真分析了活動期間需要了解的知識;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好調查的資料;另外還上網搜索了有關其他省市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調查時不僅僅能完成調查任務,而且還能及時幫忙他們排解遇到的困難。

當地狀況

紅旗村概況:紅旗村地屬衡陽市龍鳳鄉的一個小村莊,是一個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雖然位於南嶽區,但是交通條件卻很差。村裏設有醫務室,國小,小賣部等。那裏生活較安定,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那裏發生,又沒有聽說什麼名人的足跡。調查結果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此刻經濟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軟硬件設施均相對落後。下面就從經濟,教育方面來闡述我們調查後的結果。再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城鎮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兒童大幅增加。紅旗村的生活還算好,大多數家庭都能看上電視,大多數家庭都裝上了電話,但是經濟上還是拮据的,因爲除了上述開支之外,教育支出佔了很大的比例。

調查過程

組織學生到農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以關愛留守兒童爲重點,爲當地學生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廣泛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爲當地村民量血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與健康相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圍繞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環境污染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普及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式。

調查分析

關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讓讀書夢從憧憬走向現實以前是許多貧困孩子的心聲。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同樣是我們這次對紅旗村社會調查的一個方面。村國小那幢新蓋的三層教學樓在紅旗村那片山下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爲我們的心中添了幾分安慰,教師隊伍的人才匱乏成了在師資力量方面制約本校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次調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爲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爲教育孩子是校園的事,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致使父母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行爲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狀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於遊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爲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此外,還有40%的人認爲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爲他們自身努力不夠,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校園和老師的重視,最後還有少數人認爲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績不理想,如教育體系不完善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目前監護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認爲:1.家長就應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職責承擔起來,與校園、社會構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狀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纔不至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家長教育方面出現盲區。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2.校園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爲專項工作,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公平、公證,使留守兒童擁有與其他兒童同等對待的教育,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3.地方政府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爲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

關於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認爲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性格發生很大變化,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留守兒童存在必須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與監護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摩擦。有34%的'人認爲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認爲孩子年齡小沒有過多的思考這些問題。

對此我期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樑,;2.尋找適宜的監護人,提高監護人的素質,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爲,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溝通;3.校園能儘量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爲詳細地瞭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的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開展體諒父母活動。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託,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心理問題都成爲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於造成空巢老人現象原因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52%的人認爲是經濟發展和工作需求造成農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43%的人認爲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不願留在家裏,致使這一現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認爲是因爲老年人自願獨居導致這一現象。由於在鄉鎮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作單位少,收入不高,導致青年人爲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環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最終制約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

如何解決這一弱勢羣體養老問題,我推薦:1.政府就應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給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另外,村委會也應大力尋找致富道路,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帶動羣衆自主創業;3.已經發家致富的人能夠與大家一齊分享致富經驗,幫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儘可能地緩解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認爲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很多外出務工者與老人的聯繫不夠;24%的人認爲是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農村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勞動負擔重,面臨着各種老年病的威脅,日常生活活動潛力受到極大影響;另外有20%的人認爲生活貧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持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

根據這一狀況,我推薦: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文娛活動,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減輕兒女們不在身邊的孤獨感;2.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職責書,定時爲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必須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3.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爲農村空巢老人帶給生活保障,擴大農村低保範圍,讓農村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都參加進來。

關於空巢老人現象期望他們的兒女們做什麼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67%的人期望這些老人的兒女能多與老人經常聯繫,有31%的人認爲讓外出打工的人找離家比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離家近比較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長期外出打工與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閡,只有2%的人認爲就應給老人錢保證父母的經濟來源。所以,心裏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要時常與父母持續聯繫,如果狀況允許也能夠就近找適宜的工作,如果狀況特殊需要外出的,給父母必須的物質撫慰也是必要的,必須要保證父母的生活狀況。

關於村民的中國夢

那裏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瞭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國夢。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那裏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兒童居多,在調查過程中我問到許多孩子的中國夢,那裏的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貧困或富裕同樣都懷着大學的夢想。他們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學夢。他們中許多有着潛力的孩子還沒有被髮掘,有時即使被髮掘由於各方面原因最終還是被埋沒了。在這個本應有着平等權力的社會裏卻由於地理因素導致的差異,讓孩子們無法展現自我,發掘自我,可能還未起跑就已經放棄。這不僅僅給他們帶來了遺憾,同樣也是國家的損失與悲哀。也有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些老人們的夢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兒女能夠在自己身邊。當問到他們的中國夢時,許多老人和孩子都講到期望村子發展起來,生活更好一點,期望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

農村調查報告 篇13

摘要

經濟發展需要社會發展的支撐,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系統,經濟發展就不能帶動社會的整體進步。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農村優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養。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僅在物質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尤其在近幾年,農村的經濟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人民羣衆的物質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多彩,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指引下,農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高,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對滯後的農村文化,已逐漸成爲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搞好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整體文化質量,支持農村的社會發展,是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利用假期時間,我對家鄉的文化娛樂現狀作出了調查。

關鍵詞:文化娛樂生活 新農村建設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調查目的

瞭解家鄉羣衆文化娛樂生活現狀,以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我的家鄉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位居黃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東距省會鄭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門峽90公里,南與古都洛陽毗鄰,北臨滔滔黃河,與濟源市一橋相連。全縣轄10鎮,228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

調查內容

我調查的內容有:文化娛樂種類、文化娛樂設施、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首先,我對家鄉羣衆的文化娛樂種類進行了調查。由於改革開放發展的逐漸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羣衆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家鄉人民對各種新鮮事物很感興趣,並且能夠很快接受,於是,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和普及,從而取代了看大戲,聽說書,逛廟會等傳統的`娛樂方式。

當前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的主體爲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在村裏還是自己家裏,他們是文化娛樂活動組織方式和進行內容的主導者,他們的文化娛樂活動方式有:50%在家看電視,23%打撲克,20%左右搓麻將,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動。而對於興起的新的文化娛樂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年輕人,大多數年輕人喜歡上網、聊天、玩遊戲,或者去音像店、檯球廳等新型娛樂場所。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羣體,他們的文化娛樂生活相對於其他年齡的人羣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農村人羣裏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僅限於門球、麻將等少數的娛樂方式。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而禮拜、參加宗教活動也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

其次,我對娛樂文化設施做了實地調查。由於新農村建設,我們這裏的籃球場,門球場,檯球廳以及網吧等公共文化設施都一應俱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裏,100%都有彩色電視機,近8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電視,7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和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文具店,書店,音像製品店和網吧等;還有10%左右的家庭擁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而政府也會每年組織一些電影、戲曲的文化下鄉活動,並且組織培養農村文藝骨幹。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迅速發展,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彩。

最後,我對家鄉人民羣衆的文化娛樂需求也做了相應的調查。調查發現:40%的人認爲當前文化娛樂設施非常好,能夠滿足當前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但是仍有60%的人認爲,當前文化娛樂設施與當前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還是有一定差距的。20%的人認爲需要建設一個自己的圖書閱覽室甚至是電子閱覽室,從而更好地瞭解新知識,接受新信息,關注國家大事,跟隨社會節奏,以及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和農業知識以便更好地進行生產和發展。超過50%的人認爲,現在農村的發展使人們對健身也越來越關注,而當前除了籃球、門球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大衆型的體育娛樂設施來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還有30%的人認爲當前的文化娛樂設施依舊比較單調,沒有一些更人性化,更貼近羣衆生活的內容,例如農業技術站等先進設施太少,而且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調查結果

當今農村的生活現狀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變得日益豐富起來,並且很多都是主流的,積極向上的,但是仍舊暴露出很多問題。

1、賭博風的擡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子裏,有近5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小几十元以內,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錢,就沒人跟你玩兒”;但是由於農民生活的提高,賭博也變得日益盛行,“小錢”逐漸變成了“大錢”,更有甚者,輸的乃至成千上萬。老*機等新型賭博工具也進入農村這個新領域,這種壞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宗教在當地農村傳播開來。爲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教,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邪教也開始在農村流行,使得有些人甚至放棄工作,專心地投入到宗教事業中去。這些活動嚴重誤導了人們的思想,希望這些現象可以得到制止,以免再次上演“法**”的悲劇。

3、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動整體來看缺乏指導和監督

比如我在調查鎮上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人大多爲在校學生,他們幾乎都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絡本來就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與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於遊戲和聊天的虛擬世界裏,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4、 部分村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視賺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羣體文化娛樂生活熱情不高,參與較少。文化娛樂活動做爲一個獨立的日常活動的組成部分沒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認可,並且精神文化生活這個概念在人民羣衆中還沒有普及甚至是不瞭解,使得人們無法重視起來,即對於文化娛樂活動的認知存在很大的障礙。

5、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現狀還沒有改變

鄉鎮文化站是農村文化服務機構的主體,擔負着服務農村文化的職能。目前,鄉鎮文化站發展困難,部分文化站已經名存實亡,成了無人員、無陣地、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鄉鎮領導思想意識存在偏差,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重物質利益,輕社會效益。二是取消農業稅後,財政困難,對文化建設無力投入。商業改革的大潮,也導致農村業餘文化團體的消滅。“公共品危機”導致很多農村文化設施無人管理而自生自滅。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羣衆精神文化娛樂生活的基本狀況,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狀況基本滿意,農村的文化娛樂活動都是豐富多彩的。但家鄉目前的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個人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個人認爲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或者是鄉鎮文化站,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農家電影院等。使農民的思想得到較快發展,知識面得到更好地昇華。

2、重視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的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要,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大力傳播先進文化。農村文化幹部隊伍是農村文化的主力軍、先鋒隊,現階段主要應抓穩定、促提高。依靠強有利的政策保證,採取有效途徑吸引專業人才充實到基層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着力幫助解決基層文化幹部實際困難,讓他們穩定思想,安心工作,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通過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和諧、鄉土氣息濃郁的當代農村文化新氛圍。

3、 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使農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農村調查報告 篇14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青年佔國家青年的大部分,農村青年作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生存,生活及發展狀況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學習需求調查報告。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就必須充分發揮廣大農村青年的優勢和作用,凝聚廣大農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而教育是素質能力的決定因素,爲全面掌握農村青年教育水平發展狀況,爲了解廣大農村青年的學習需求,使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更好的爲農村青年提供服務,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特意組織安排了此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活動簡介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方式,對我市農村青年的學習需求作隨機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份,收回有效問卷4份,合格率爲100%,調查對象爲4名年齡均在35週歲以下的農村青年。

二、調查內容

1、個人基本情況

在隨機調查的四人中,四人均爲農業戶口,家庭成員都是5個及以上,國中學歷的1人,佔總人數的25%,高中以上學歷3人,佔總人數的75%,有2人從事農業種植、養殖體力工作,2人在鄉鎮企業任職,有2人是共青團員,1人已婚,家庭年收入均是在1萬—3萬元之間。調查表明,農村青年學歷層次已有所提升,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不過仍有少數只能從事體力型、收入低的工作,調查報告《青年學習需求調查報告》。知識水平和封建思想的限制,直接影響了農村青年的就業。

2、學習需求

在調查對象中都明確表示,希望進一步提升自身學歷層次,其中75%希望通過業餘學習方式攻讀相應的學歷,25%希望通過脫產學習的方式取得相應的學歷,學習的科類爲管理學,農學,醫學,利用學校機構的載體主要爲廣播電視大學,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若參加短期培訓,學習內容爲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家電維修,電工,醫療保健等,學習方式爲當地政府組織的短期培訓或電大組織的短期培訓。調查表明,農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學歷層次,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專業技能培訓的認識增強,並希望通過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3、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在調查對象中最爲關切的是農村醫療保障,農民權益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其次爲農副產品價格,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子女升學和就業問題,農民養老問題。調查顯示,農村青年比較關注民生問題,參與社會建設的意願比較強烈。

4、農村青年對未來發展及學習需求

在調查三名調查對象中對有一個共識,就是希望進一步提升自身學歷,通過相關培訓,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先進技能,學有所用,以技致富,對社會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體現了農村青年對知識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對自身發展進行定位,思路清,有邏輯的人生目標。

三、影響農村青年學習需求的問題

當前農村青年的學習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從宏觀角度看,農村青年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問卷調查及面談結果顯示,98%的農村青年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5%的農村青年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2、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由於長期以來的歷史,地理以及國家政策原因導致偏遠山區經濟發展較慢,生產水平低直接導致農村教育發展滯後,農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導致農村人才的流失,這就是農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農村傳統思想錮禁,農村社會封建思想依舊殘留,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存在,導致農村青年性別文化水平仍存在偏差,再者對教育的不重視也是一個瓶頸。

標籤:農村調查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