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錦集五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調查報告錦集五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在學海里苦苦奮鬥了十二個春秋的學子們,終於披着榮耀跨進了大學這個神聖的殿堂,成爲天之驕子。然而,隨之而來的寂寞卻常常讓他們不知所措;於是,在這象牙塔裏便多了許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學生的愛情故事。

據國內一家權威的調查機構統計數據表明,有87、9%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談過戀愛,其中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高達94、6%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呀!

那麼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又是怎樣看待的呢?帶着這些問題,就讓我和你一起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

  一,戀愛類型與成功指數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即是說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類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爲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類型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爲,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類型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說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爲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類型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學生的迷茫成年話題

先來看下面的兩則資料吧:

相關資料一:大學的性接觸狀況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撫: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國大學生異**往》調查

相關資料二:我國青少年性健康調查結果令人擔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等單位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大中學生的調查中瞭解到:現在的青少年遠比他們的父母前衛。在他們當中,同意愛情是專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個真愛對象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28.8%,認爲現代婚姻應該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只有20%,贊成與已經有戀人者談戀愛的超過了30%.在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開放。45%以上的人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其中34%的人認爲這樣可以鞏固愛情。來自北京的另一項調查則更能印證年輕人的大膽:3034名婚檢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爲,這使我國的性病、艾滋病預防專家們擔心不已。

多項調查均表明,我國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現提前的傾向。性成熟的前傾帶來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現。認知心理學認爲,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們的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這一切,頻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然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又造成了青少年社會心理成熟的推遲。他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於是,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就對性出現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們過早的涉足於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卻使他們對性產生了迷茫。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爲學校方面還是採取了謹慎的做法,不敢過於強調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產生迷茫,而且會出現兩種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係,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爲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擡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賤自已;二是**過早的啓動,形成**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這是一些青少年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所走過的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爲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

  三,新時代的感情網戀

我們先來給網戀下一個定義吧:所謂網戀就是通過上網聊天的方式認識異性朋友,並且在進一步的交談中發生感情,隨着網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戀愛過程。當然這個定義尚未經過驗證,所以現在還不能完全解釋網戀,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來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當代大學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跟的上潮流,所以網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學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據一項網上調查表明:有78%的大學生經常上網,有56%的大學生曾經玩過網戀,但是成功率卻非常的底,幾乎是接近絕望,可見網戀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網戀者的心態吧,大學階段很多人都過的很空虛,空虛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找點刺激的事情來做,而網戀正好迎合了這種心態,成爲衆多大學生打發時間的方式之一。可以說追求刺激是大學生網戀的動機之一。其次,網戀不用給人的壓力也沒有現實生活中那麼大,比如吧,網上那麼多男男女女,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最多再找一個了,很多人在網上談了一個又一個,然而,沒有見過面的,這樣也就不用爲承擔現實生活中那樣的責任而苦惱,而這正是導致網戀失敗的原因之一。

網戀爲什麼會失敗呢,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首先,網戀過程中(見面之前),雙方只能是通過聲音、言語等表現自己、瞭解對方,手段相對來說是比較有限的。時間稍長,就逐漸對對方形成了某種所謂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對於除了這個印象以外的其他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們人類完美主義的天性,在潛意識裏給對方打了滿分。我們畢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現實中的,所以雙方見面了。而一旦把這份通過網絡培養的感情帶到現實中來的時候,那些現實和網絡交集以外的東西,也就是前面說的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現。這也就意味着雙方就像面對一個有點陌生的人一樣,因爲人無完人嗎,我們在網絡中給對方打了滿分,可是見面後我們就發現他(她)不是這個樣子的,離滿分還遠得很,所以雙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網戀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讓我們來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據調查,有31%的男生認爲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觀點,可見支持者很少!這就要求我們對網戀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四,由新大學聯考制度引發的爭議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

最近,國家教育部頒佈了一項新的大學聯考制度,給予因爲種種原因沒有錯過大學聯考的學生一個優惠政策,那就是大學聯考不受年齡限制了,由此引發了一場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

很多大學生已經不滿足大學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戀人的關係了,很多有情人也開始想着爲將來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無視學校規定,搬出去與心愛的人同居了,大學生懷孕的比率也較往年有所上升,狀況令人擔憂。如今,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大學聯考制度無疑爲他們找到了空子,成了他們的理論依據。

對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爲,大學生可以結婚。既然大學聯考不受年齡的限制,那麼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年齡將明顯趨大,那麼很多人都將達到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自然而然可以結婚,如果不可以的話,將和國家的法律相牴觸。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大學生結婚。他們認爲大學是求知階段,如果結婚的話會影響學習,那麼大學真正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話所謂天之驕子就會成爲婚姻的奴隸,大學就成了婚姻學堂,所以他們堅決反對大學生結婚。

第三種觀點認爲如果大學聯考之前已經結婚的大學生可以繼續保持婚姻關係,在大學裏是不可以結婚的。這種觀點比較民主,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首先考慮了非正常年齡大學聯考的利益,也考慮了正常大學聯考年齡對待婚姻應該持有的態度,我想國家也將支持這種觀點,會定出比較完善的大學聯考制度來規範大學生的婚姻問題!

以上四點基本上代表了大學階段談戀愛的幾種觀點,並且比較有代表性,通過對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我們認識到,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逐漸複雜化,不管是學校,家庭,還是學生本人都應該對此進行一次比較深入的思考,考慮一下應該怎麼對待自己的愛情,怎麼在大學裏完成自己的學業等等,至於學校也應該拿出一些措施來指導大學生的戀愛,這樣整個大學校園既不至於死氣沉沉,也不會因爲戀愛搞的烏煙瘴氣,相信新時代的大學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愛情!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範圍也開始擴張,好像在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不過這都是大人們的事而已,大學生、中學生......想也別想!但是在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在大學裏,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大學生擁有自己的喜歡的一部手機不再是很遙遠的事。越來約年輕化的手機,無論從功能到外表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價格卻成反比,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買機好時期,所以不少學生趕上了這好時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特此,我專門進行了這項調查活動。其調查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一、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80%的學生擁有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10%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着高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手機在大學裏已不再是新鮮的玩意兒了,已經普及化了。大學生的消費已經成爲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羣。

二、使用哪個牌子的手機

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最喜愛的品牌是諾基亞,40%的人使用的是這款手機。很顯然,諾基亞佔據了絕對領先的位置,與其他品牌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愛立,亮麗的外形與實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選擇的重點;第三位是三星,三星雖然擁有高技,接着是摩托羅拉、西門子等品牌,波導是唯一進軍一線陣容的國內品牌,tcl緊隨其後。

三、質量、服務最好的品牌

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的企業產品質量普遍表示認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品牌形象較好,消費者認可度較高。國內外品牌在這方面差距較小,國外品牌只是個別產品的認可度高於國產品牌。國內品牌中波導成績斐然,但拉開其他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小。排名中,tcl、夏新、聯想難分高低。

四、選擇手機考慮的主要因素

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他們對手機的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其次是多鈴聲,大容量的電話本,彩屏,雙屏。娛樂方面有遊戲,gprs上網,播放mp3,可更換外殼,紅外線接口等。

五、目前使用手機的價格

調查發現,目前絕大多數讀者的手機價格在800--1500,大學生購買手機還是以實用爲主。只有10%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800元以下的手機,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1500以上的高價位手機。

六、在什麼時候擁有自己的手機

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機的價格下調,使不少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的手機,50%人開始在上大學的時候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是獲得手機的途徑中家人購買的佔45%;自己購買佔51%;朋友贈送佔3%。以上調查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能夠滿足他們的額外消費。

七、購機地點

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爲集中,大體上分佈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他們認爲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手機售後服務也不錯,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另外,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八、大學生對手機功能的評價

在現有功能中,來電/接聽電話時間和中文輸入功能分別位列消費者最看重功能前兩位,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短信飛遍校園內外,這也是大學生手機資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許多同學都定了包月短信。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爲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爲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爲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爲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爲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爲“經驗及實踐能力”爲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爲“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爲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爲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爲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爲“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 要:微信是騰訊推出的一種高端的網絡交流工具,作爲自媒體的一種新生力量發揮着傳播媒介的作用,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產生了重要影響;調查了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微信使用情況,深入分析微信在臨滄高校學生中應用推廣情況及對大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並對如何使微信及微信公衆平臺在臨滄高校產生更高價值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微信;滇西;高校

引言

大學生羣體作爲微信的重要用戶羣體,微信文化已經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何正確認識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正確利用微信是每個大學生、高校教師、新聞從業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以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微信使用情況爲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微信在臨滄高校學生中應用推廣情況及對大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並對如何使微信在臨滄高校產生更高價值提出相應的思考。

一、問卷調查

1.調查背景

作爲一種新興的生態媒介,微信因其較少的流量消耗、較高的兼容性和較豐富的信息傳遞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羣,尤其是大學生的喜愛。已贏得巨大市場的微信給大學教育帶來了極爲重要的挑戰。對於內陸地區,尤其邊疆城市,微信尚未達到普遍的程度,我們着重調查滇西地區一所邊疆高校??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微信使用情況。

2.調查情況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1.臨滄市高校微信使用人羣基本情況及分佈比例

根據對臨滄高校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使用微信的男生爲291人,佔60%,女生196人,佔40%,男生微信使用者多於女生,原因與男生對新產品及應用軟件有較強烈的體驗慾望有關。

2.臨滄高校對微信使用羣體的年級分佈

3.臨滄高校學生微信使用頻率

4.臨滄高校學生訂閱微信公衆賬號的情況

微信公衆賬號具有跨平臺性、開放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臨滄師範高等專科有65%的學生已經訂閱了不同的微信公衆賬號。調查顯示,28%的用戶是關注新聞信息,40%的用戶是爲了獲取朋友圈內朋友的動態,32%的用戶是在關注休閒娛樂信息。

5.臨滄高校學生對推送消息的處理

臨滄高校學生對於推送的消息處理,其中70%的用戶會對自己關注的賬號推送的消息點開查看並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分享,20%的用戶只會點擊查看;剩下8%的用戶關注微信公衆賬號,但對其推送的內容缺乏關注。近一半的用戶會進行分享,也就促進了信息的二次乃至多次傳播,從而擴大信息的傳播面。這對於信息的傳播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一半的人會進行分享,無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是直接發送給好友,都表明學生羣體對於較好的內容更願意分享給自己身邊的人。另外2%的羣體對推送的消息不查看,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微信訂閱好摺疊後,信息的累積性,多個公衆號摺疊在一起,容易對信息造成累計,信息多了也就減少了點開查看的興趣。經過調查發現用戶希望接收到的信息推送方式主要是圖文形式,這類用戶佔68%,其次分別是純文字、語音和圖片形式,各佔16%,圖文形式的信息能夠將圖片、文字結合起來,給人更好的瀏覽效果,甚至插入視頻等更方便直接的獲取信息,語音、視頻、圖片這三種推送方式也可以讓用戶體驗較好的視覺效果,但對於學生羣體來講,這三種方式更消耗流量,產生的費用較高,相比之下,圖文則更爲學生羣體喜歡。朋友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信息公開平臺,只有好友才能看到對方發佈的信息)所以如果文章內容不能迎合粉絲的興趣,很難進行二次傳播,一般朋友圈內朋友分享的內容80%都會點擊查看,所以信息的多次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朋友圈的分享信息。從調查中發現,除了和個人相關的生活信息以外,更有利於傳播的信息是內容豐富的圖文消息,那麼,也就說明,怎樣做好推送的圖文消息纔是信息傳播的關鍵。

三、微信對臨滄高校學生的影響及對策

微信速度快且生動形象,有強大的語音功能且無地域限制且資費便宜。即使是在國外,微信照常可以使用,而且其便捷的傳遞性能不會隨着地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其資費也不會隨着地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方便與國外的親人溝通聯繫。

事實上,從微博走紅開始,傳統的通信方式就已經有所改變,一些人開始習慣減少發短信的數量,當需要與他人聯繫時,發一條微博或者從微博上發一條私信,成爲他們的新選擇。而隨着“微信”的出現,將來人們或許會進一步減少短信和語音通話的數量,遇到不太着急的事情時,發一條語音信息或許是一個更加方便的選擇。

高校大學生羣體是信息時代的主導者,對於新事物的出現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加之微信上手容易,操作簡單。越來越多元化的功能,越發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從前文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的大學生對微信從未了解,這表明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在使用微信,並且已經成爲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有近50%的微信使用者每天使用微信時間達到3小時以上,表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受到微信很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微信對於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自主能動性、促進心理健康等方面會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不能忽視微信的負面效應,比如,使大學生沉溺於虛擬世界導致道德意識薄弱,與現實中的道德形成反差,容易放鬆警惕,受騙上當等。

基於微信所帶來的正負兩方面效應,作爲高校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應引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信息鑑別能力、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並開展微信公共平臺與學生互動,使學生的微信活動在一種良性監督之下運行。

四、結語

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地方高職高專院校,坐落於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臨滄。以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微信使用情況爲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微信在臨滄高校學生中應用推廣情況,發現該校僅有4%同學未接觸微信,50%以上同學每天使用微信3小時以上,微信對大學生產生了正負兩方面影響。如何使微信及微信公衆平臺在臨滄高校產生更高價值,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加強對使用微信大學生的正確引導,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道德觀、避免上當受騙,有利於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形成一種良性有序的互動,進而創造出邊疆高校和諧、穩定的氛圍。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逐漸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交通的重要工具。汽車在給我們帶來衆多交通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痛苦。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爲造成中國小生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學校裏做了一次關於國小生交通安全的調查。

對周圍人羣的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我們在學校範圍內發放了問卷調查表100份,收回調查表94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調查表94份,無效調查表0份。

一、選擇題

1、你瞭解交通安全知識嗎?

2、你是怎樣來上學的?

3、你認爲國小生上學路上出現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a、學生和家長不懂交通規則,缺乏安全意識(20)

b、學生和家長不遵守交通規則(51)

4、你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嗎?

5、你能說出幾句交通安全口號?

6、你或你的家人曾經出過交通事故嗎?

a、有(10) b、沒有(84)

二、問答題

1、你覺得在國小生上學路上還存在着哪些交通隱患?

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有這幾個方面:

⑴、機動車佔道停放,使行駛道變窄。

⑵、極少數學生過馬路時沒有注意紅綠燈發生變化。

⑶、學生在放學路上追逐玩耍,沒有注意光顧左右。

⑷、一些非機動車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

⑸、單車、機動車太多,太快。

⑹、流動人口多,存在隱患。

⑺、紅綠等偶爾發生故障,部分司機和人們會趁此機會不聽指揮。

通過以上調查結論,我們可以瞭解到國小生上學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隱患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和家長自己的,有來自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備的,更多的是來自汽車司機和非機動車輛的。

2、請你寫出幾句交通安全口號

同學們寫的交通安全口號五花八門,句句發人深省。

⑴、找點空閒,找點時間,交通法規,經常看看。

⑵、實線、斑馬線,都是生命安全線。

⑶、轉彎抹角要謹慎,減速慢行記心頭。

⑷、駕車頭盔要戴好,流汗總比流血好。

⑹、交通法規要遵守,行車暢順樂悠悠。

⑺、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

⑻、互讓半步,處處通途。

⑼、各行其道,平安有靠。

⑽、最大的幸福是平安。

⑾、馬路如虎口,行人靠邊走。

⑿、不要着急,紅燈亮了歇口氣。

建 議

1、學校開設安全交通課,通過課堂、專欄和講座等對國小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安全,同時,有條件可以開設相關活動,例如小交警活動,在實踐中學會遵守交通安全。

2、提醒一、二年級學生上、放學時一定要有家長接送。

3、家長過馬路時首先要自覺遵守交通安全,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4、學校路段處再多張貼一些關於交通安全的海報,讓大家意識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後果。

5、在學校附近的馬路上,多豎立一些讓車輛減速的牌子,也掛一些能讓小孩子看得懂的危險提示路牌。

6、禁止國小生騎自行車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