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彙總六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彙總六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法律意識作爲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行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感知、理解、心理體驗和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象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適用的評價、對各種法律行爲的理解、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等等,是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的總稱。它包括法律認知、法律情感與意志、法律價值觀三大部分。法律認知是人們關於社會法律現象科學認識活動的結果,它是人們關於法的一般理論和法律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以及一個國家和地區現行法律的內容和特點等方面的知識的總和。法律情感是指社會主體對法現象的主觀心理態度或心理反應,是社會主體主張權利,爲權利和法律而鬥爭的內在心理動力,是一個民族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法律意志是社會主體爲維護法律的尊嚴,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爲鬥爭的主觀心理基礎,表現爲主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畏誘惑和脅迫的堅強的守法精神和護法品格。法律價值觀,包括法律評價、法律理想和對法律價值(如公平、正義、自由等)的理解與接受,它是可能對立法、政策適用和司法判決等行爲產生影響的超法律因素。它們是一些觀念或普遍原則,體現對事物之價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進行的判斷。

據此,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法律意識表述爲: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中國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他們的法律意識如何對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有很大影響。所以,很有必要對這一羣體的法律意識給以關注。

一、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調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覺醒和增強,但大多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水平上,在不同大學生當中法律意識水平參差不齊。從大學生的行爲表現來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事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鮮見,如盜竊、搶劫甚至賣淫、殺人等犯罪行爲,以及打架鬥毆、毀壞公物、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隨意撕毀就業合同等違法行爲時有發生。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損害。

根據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制意識比較薄弱。一直以來,學校的教育對於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識較少,再加上自身對法律意識的求知慾不高,使得法制意識不能在人們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談。第二,更加註重實現自我價值,主動法律意識明顯缺乏,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也由於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爲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於知法、懂法,淡於守法、用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況表明,由於受社會負面文化和學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面對這種情況,對大學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對策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民族復興的希望,爲了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們提出以下幾點: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衆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大學“法律基礎”課應改爲法理學課,或者至少從內容上突出對法治的基本理論、現代法的基本觀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紹。同時,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範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三)齊抓共管,着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她)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爲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瞭解,配合學校教育,並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薰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繫,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爲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採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1、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爲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爲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於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爲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後的發展會更加規範。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後,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二、大學生就業難帶來的影響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本人,原本以爲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以爲大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以爲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敬父母;沒想到考上大學後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佈),沒想到畢業後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對大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大學期間就花了很多錢,大學畢業後還得爲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希望孩子有點事幹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麼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問題。

2、正面影響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範圍內進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雖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政府還應該在教育改革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都在做着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於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製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後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訓練後的大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隨着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學生就業難如何解決

很多培訓機構認爲09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於找不着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並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並沒有爲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爲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麼差別。

問題在於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爲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爲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於是政府出面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後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後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願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於這一政策也並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幹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麼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後可以視爲見習期,由企業接收並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於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設備成本,一部分用於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於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爲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麼,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問題。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過是讓問題體得的更加尖銳,如果能借助這次經濟問題,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爲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羣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爲主,以質量爲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

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爲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爲“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20xx年有畢業生727萬,被稱作史上更難就業季,20xx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呢?很多人感覺很迷茫,那接下來,陽光大學生網就經濟形勢和相關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對面臨畢業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幫助。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爲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爲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覈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爲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爲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爲“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近年以來,校園貸呈爆發式增長,在大學校園裏,各種校園貸的廣告無處不見。收入有限卻充滿消費慾的大學生羣體成了業內爭奪的陣地。目前行業正處在野蠻生長期。然而由於政府對網絡貸款缺乏管理制度,監管力度不夠,校園貸存在着無經營許可、利息過高、涉嫌詐騙、泄露個人信息等各種亂象。再加上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購買慾的推動下欠下一筆又一筆貸款。我就這一問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校園貸的問卷調查,希望能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和看法。

一、問卷的基本信息

調查目的:近年,校園貸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本次調查希望可以給大學生們就校園貸款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並減少校園貸的悲劇事件。

調查內容:主要分爲大學生生活費來源和花費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校園貸的瞭解和使用情況兩個部分。

調查時間:12月6日11時—12月7日21時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其中主要爲大二學生,佔48.3%,其次爲大三學生,佔31.7%,大一、大四學生較少。大部分爲山東大學生。

調查方法:在騰訊問卷上發出問卷調查,並在網絡上公開。鼓勵身邊的同學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在QQ等軟件進行填寫。

二、問卷的正文內容

題目設計思路:首先,瞭解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和多少,再分析大學生生活費的花銷方向。瞭解大學生生活費短缺時,如何解決。並引入校園貸的相關問題,例如,聽說過的校園貸平臺、使用校園貸的途徑、風險、性質,最後瞭解大學生一旦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校園貸的解決方法和看法。

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一共有132訪問量,問卷回收量是60,平均完成時間爲1分4秒。

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問卷上部分問題未具體顯示)

1、生活費來源情況

家庭提供,49人,佔 81.7% 大部分的學生的生活費都是靠家庭提供,少部分人是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款。

2、生活費數量情況

600——1000,32人,佔53.3% 1000——1500,14人,佔23.3% 生活費處於600-1000元的學生佔大部分,其次是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學生稍微比600元以下的多些,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還是相對較多的。

3、生活費花費方向(多選)

伙食,54人,佔90% 書籍,22人,佔36.7%

化妝品,22人,佔36.7% 服飾,33人,佔55%

聚餐、請同學吃飯,28人,佔46.7% 娛樂(看電影、唱K、網吧等),33人,佔55%

基本所有同學的生活費都會花在伙食上,而用在娛樂和服飾上的也過半。用在聚餐、化妝品和書籍上的也有很多。娛樂、服飾、化妝品以及聚餐上的花費價格較高,相信這也是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之一。

4、生活費短缺時解決方法

向父母要,37人,佔61.7% 打工賺錢,19人,佔31.7% 大部分學生生活費短缺時都會再向家裏索要,有部分去打工賺錢,更少一部分會跟同學朋友借錢。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

5、是否使用過校園貸

是,15人,佔25% 否,45人,佔75% 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是使用過校園貸的。

6、是否瞭解風險

是,32人,佔53.3% 否,28人,佔46.7% 瞭解與不瞭解風險的大學生比例差不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不瞭解校園貸的風險的。

7、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的解決方式

問家長要,42人,佔70% 勤工儉學,24人,佔40%

借新還舊,9人,佔15% 逾期有錢再還,6人,佔10%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和家長索要來償還,也有學生會勤工儉學。但也有一部分會借新還舊、逾期。

8、對校園貸使用的支持與否

支持,5人,佔8.3% 不支持,27人,佔45%

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支持,22人,佔36.7% 無所謂,6人,佔10%

支持與不支持的觀點基本各佔一半,有極少部分覺得無所謂,與自己無關。

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較單一,大部分來源於父母,且生活費不算高,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費。多數同學都聽說過校園貸,很大一部分同學不清楚校園貸的高風險,而且未使用過校園貸,也有一些同學使用過校園貸。還款基本還是靠父母,也有少數自己打工還款。我們身邊的大學生基本懂得理性貸款和消費,不會因爲一時的衝動而消費,並且貸款基本不會超過自己的承擔範圍,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貸款費用,不會因爲還不上貸款而出現極端事件。

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法:

1、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基本都可以維持生活,但是維持不了持久的娛樂。大學生本人應該積極增強遠離校園貸的意識。作爲在校學生來說,學習纔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就業,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對物質的需求,少一些享受。還應該學習理財,掌握好每月的開銷。

2、大多數學生知道校園貸款,也有部分人使用,但是絕大部分都不知道校園貸的風險。學校應該普及校園貸風險知識,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監護,學校無疑在學生在校期間負有主要責任。學校也應該多開設個人理財的課程,實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避免學生跳入校園帶的圈套。

三、問卷的總結

本次調查旨在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款的基本看法,並提出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足的是:問卷回收量不多,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誤差。也有些問題。

這次的問卷調查讓我收穫頗多,這是我第一次設計問卷。讓我自己也瞭解到了校園貸這種平臺,在實踐中開拓了視野。我們要在大學學到知識的同時,多接觸一些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爲以後自己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調查原因:家庭作業在教學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雖然提倡減負,但由於受到教育現狀的影響,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調查目的:轉變教師對作業的傳統看法,提高老師佈置作業的合理性、科學性,從而發現學生學習的弱點和難點,以便採取措施加以彌補;同時使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有更深的認識,優化家庭作業的佈置,幫助學生真正的從“質”和“量”上實現家庭作業的減負。

調查對象:東海縣房山鎮大倪國小三年級一個班,發放問卷38份,收回有效卷37份。

調查方式:自編問卷,以問卷調查爲主,訪談爲輔。包括學生學習情況,家庭作業情況,學生對家庭作業的評價。

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老師態度:

1. 86%的學生認爲老師批改作業的態度認真;10%認爲批改比較認真;4%認爲批改不認真。

2. 85%的學生反應對沒能完成作業的,老師會輔導學生做完;10%的學生反應老師會嚴厲批評。

3. 75%的學生認爲老師有時會表揚家庭作業做得好的同學,20%的學生認爲經常表揚。

以上3點反應老師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從學生的角度看來是這樣,但有的老師會隨便應付作業,帶着這種態度給學生的表揚及反饋值得深思。

二、家庭作業:

(一)家庭作業的“量”

1.87%的學生認爲老師佈置的預習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13%的學生認爲有時有幫助.

2.65%的學生一般做作業花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以內,30%的學生一個小時多一些,只有5%的學生花了一個半小時。

3.93%的學生在老師批改完作業會後會認真訂正,不懂的問同學或老師。

4. 58%的學生認爲現在的作業和以前的作業比較起來有減少,34%的認爲有點減少,8%的感覺沒有變化。

通過以上4題我們可以發現作業量還是適中的,這讓學生對作業沒有反感,通過訪談發現這主要是由於學校對佈置作業是有統一規定的。教師間應當搞好協調關係。經過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花的時間比較少主要是由於他們會在其他課上偷做作業,或利用午休的時間以及晨讀的時間做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類型”

1.家庭作業一般有練習冊(3本)、寫詞語背誦、預習;週六週日有小作文、日記。

2.74%的學生喜歡的家庭作業的形式是動手做東西;只有20%平時老師佈置的,但要減少;6%的學生選擇其他種作業形式。

3.你喜歡做家庭作業嗎,爲什麼?生1:喜歡,因爲作業我都會做。生2:喜歡,因爲如果沒有家庭作業,我會覺得很無聊。

4.91%的學生覺得抄寫詞語的作業能幫助記住詞語。5%的學生認爲不抄也能記住。

5.你的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佈置嗎?學生普遍反映沒有。

從中以上5點可以說明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單一,而且一般是爲了讓他們練習。及時鞏固就會使遺忘減速甚至停止減速。抄寫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但是這樣的作業要適量,學生更渴望的是靈活的作業方式。

三、家長方面:

1.49%的學生在做作業時如果吃點水果或亂動,家長會責罵,不讓他們做其他事;27%會責罵,但還是會讓他們做小動作。

2.學生家庭作業太多時,20%的父母從來都不會讓他們停下來休息;45%的有時會,但需要自己請求;只有29%的學生家長會經常讓他們休息。

3. 如果學生沒能及時完成作業80%父母會嚴厲批評,有時會打他們;10%不加以過問 ;41%問明情況,和老師溝通。

從以上3點可以看出,由於父母錯誤的作業觀,限制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作業成爲一種應付,而且變得無正趣。

四、學生對作業的認識:

1.90%的學生認爲做作業是爲了以後能夠更好的學習。

2.6%的學生爲了應付家長和老師,只有4%的學生不知道爲了什麼。

3.89%的學生認爲不做作業不可以考好成績,只有4%認爲不可以。

從以上 3點可以發現學生對作業的認識還是比較積極的,這可能是由於作業適中。

五、家長,教師關於家庭作業的溝通:

大倪國小的作業很少需要家長簽名,比如背誦,讀課本之類的,這是考慮到農村家長的文化差異很大,但是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教師和家長在作業方面的溝通很少!

六、問題對策:

(一)教師方面:

1.不該讓學生在早讀的時間或正式上課的時間做作業,同時應該糾正學生在上課時間偷寫作業的不良習慣。

2.儘可能根據學生需要佈置作業。作業設計要儘量分層次,注意把握好難易度,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

3.及時批改反饋給學生。

(二)家長方面:

1.與老師保持聯繫,第一時間獲得孩子家庭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的信息。

2.作業時間合理安排。不把時間排在快要上牀時,這時孩子可能已經困了。週末的作業最好安排在星期六。

3.應當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要給孩子造成有機會依賴家長,什麼都問,要讓他獨立思考。

4.對孩子完成作業好的表現及時表揚。讓孩子對作業產生積極的情感。

5.允許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時間,喝水,上廁所等。

優化家庭作業是值得每位教師鑽研的,特別是農村國小教師,更應該認真思考,使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達成一致,讓農村國小生特別是留守兒童,能在健康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