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

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1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面對最多的應該是“就業、擇業與創業”這一系列的詞彙,然而對初次接觸這些的大學生來說或多或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如今激烈的就業形勢,隨之而來所產生的是大學生不同的就業心理。

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是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重要來源,其發展狀況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潛在的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然而,隨着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以大學畢業生爲代表的當代青年面臨着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而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更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承受着就業方面的巨大壓力,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壓力的主要誘因。由於大學畢業生自身的期望值和就業市場存在着較大差距、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用人單位過分追求高學歷要求過於苛刻、教育體制和學校方面的問題,當然還有大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問題,使得大學畢業生在這時期承受着就業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還面臨着學校學業方面的壓力。此時他們面臨着畢業論文或論文答辯、畢業考試、考研等問題。在這種種壓力之下,大學畢業生的心理和行爲面臨着巨大的考驗。據國內有關文獻報道,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不是最多,確是最重,因而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而這其中,就業心理更值得高度關注。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的心理和行爲問題往往並不是由單一的因素引起的,它是受個體自身及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所有這些因素中,壓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就業在壓力這一重要因素中又首當其衝。然而20xx年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以20xx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投行宣佈破產爲標誌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虛擬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實體經濟。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中國,雖然保持經濟穩定的基本面,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國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經濟低迷、出口下降、需求不振、價格跳水、經營困難……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寒冬”正呼嘯而來。

金融海嘯的危害纔剛剛開始,大學生成爲就業市場上最直接受害者.....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相當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繼續留在學校深造或然而更多不怕“冷”的應屆畢業生則繼續在求職“戰”場上,尋求着自己未知的求職之路。

在這次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原本就已愈發嚴峻的就業壓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更造成了大學畢業生不同的心理影響。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衆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有些同學可能還具有一些其它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因此,如何改善和引導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一

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然而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凸顯並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1)就業心理壓力增大,情緒普遍有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金融危機的出現無疑是雪上加霜。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爲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擇、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衝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於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於城市學生。

焦慮則是由於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因自卑、自負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

求職失敗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是由心理衝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種複雜情緒的反應。焦慮在則有是主要表現爲:大學畢業生既希望謀求到理想職業,但又擔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擇業上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而對擇業準備感到無所適從;害怕被用人單位拒絕以至於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付諸東流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畢業生容易出現的問題。

而“80後”大學生對風浪和挫折體驗相對較少,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很不穩定,大多數畢業生都處於一種煩躁狀態中。平時很多學生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鬱悶。其實,在心理學上,鬱悶是焦慮的代名詞。在就業的初期階段,

畢業生最突出的問題是目標焦慮,即現實能否達到心理預期值。受金融危機襲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本對自己比較有信心的同學也開始擔憂起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金融危機前15%的畢業生都對自己的就業很樂觀很有信心,60%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比較樂觀、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機後亮相數字分別下降到6%和27%,而越來越迷茫的人則由13%上升到44%。

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像金融業等。受這次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金融行業,以美國華爾街爲代表的金融機構開始了裁員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無法比擬的行業優越感,在中國,從業中的部分金融精英們正在選擇抽身,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爲其他工作顯得更加有利可圖。原本很牛氣的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們現在也擔憂起自己的前途來了。

(2) 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嚮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並一廂情願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可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麼美好,因此當發現現實

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併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僞等心理問題,並可能導致擇業行爲的偏差。

(3)就業心理期望明顯降低

在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下,大學生對就業的心理期望也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對就業起點工資的要求、在求職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因素、對基層工作的態度、工作是否專業對口、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降低。例如,畢業生在起點工資方面普遍降低了500到1000元的要求。而對基層工作以前沒有考慮過現在開始考慮的人佔8%,連同一直在考慮的共佔19%近20%,一改以往基層工作“冷門”的情況。另有90%以上的畢業生認爲只要跟專業有關聯即可,不需要專業絕對對口。金融危機前43%的畢業生對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有具體要求,而金融危機後這一數字下降到29%。而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沒有特別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4)自負心理相對減弱

所謂自負心理是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部分大學畢業生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思想不夠解放,認爲考上大學就等於跳出“龍(農)門”,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畢業時即脫離“苦海”,理應得到豐厚回報的職業。特別是一些家庭環境不錯、社交能力強、參加社會活動較多、接觸面較廣的學生以及熱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優秀大學畢業生,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種優越感,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自視清高,在求職擇業時好高鶩遠,結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

去良好的就業機會。金融危機影響下,即使再優秀也要冷靜地想一想。很多很優秀的同學在被問到關於是否創業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態度都很謹慎,“現在找工作都這麼難,開公司又談何容易”。原本有創業計劃的同學也發現創業並不是一腔熱情就可以,“現在市場不景氣,還是先找份工作積累些經驗,等經濟復甦了再考慮創業”。

實事求是地說,大學生找個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一個理想的工作。作爲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必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也沒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縮不前或自暴自棄。

個人觀點:

制定一個長達十年的人生髮展規劃。從第一次就業開始到後面10年如何發展,都要有一個計劃。制定職業生涯計劃不宜過於短暫,也不宜太長。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應考慮“三性”:對職業的適合性、對個人的興趣性、對社會的現實性。要敢於去做自己認爲可以做的事情,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確的人生髮展規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應該根據自己所學知識以及感興趣的方向,找準自己心儀的工作或發展方向。要明白你適合做什麼,你能爲社會奉獻什麼。以平和的心態合理定位,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此,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就業路上的曲折,多些順暢。

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2

一、調查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6月29日——20xx年7月24日

2、調查地點:江蘇技術師範學院、揚州、鎮江、泰州

3、調查方式:網絡問卷、紙質問卷、QQ交流、實地訪談、文獻資料

4、調查對象:大三、大四學生(以大四爲主)

5、調查內容:畢業生的就業心理

6、調查目的:就業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面對的一個問題,雖然我們還是大一學生,但是時間過的是很快的,只有提前準備,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瞭解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才能更好的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將這些收穫與成果運用到實際中,將來更快地讓自己融入到社會中,找到一份合適的職業。

二、調查結果

1、調查數據說明

本次調查問卷通過郵箱在網絡中投發250份問卷,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02份,以紙質問卷形式投發4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38份,通過QQ在線交流發送24份問卷,實際收回10有效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共計150份彙總成電子稿。在這些問卷中,大三升大四的大學生佔10%,剩餘90%爲大四畢業生。其中,在男女比例上,男生佔84人,女生佔66人。

2、調查結果分析

不用的就業心理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有的會選擇去試試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公務員,有的另闢蹊徑去找一份競爭壓力較小、踏實穩定的工作,也有的依靠自身能力自主創業。根據調查的問卷,大致可以得出畢業生就業的一些心理特點:

第一,傾向於穩定舒適的工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接近81.5%的畢業生更傾向於一些舒適並且穩定的工作,比如說在這81.5%的人中有42.6%想要從事公務員、企事業主管、部門經理等職務。他們給出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職位薪水待遇高,工作相對輕鬆。

第二,先就業、後擇業。就業與擇業一直都是比較困擾畢業生就業的一個問題。在調查中有幾道是關於就業與擇業的取捨問題,我們通過彙總發現,73%的人在畢業後願意找一份工作先做着,哪怕專業不對口,他們願意憑藉自身努力在以後的道路上等待合適的實際找一份適合於自身的工作,這是令人欣慰的。

第三,掌握合適的解壓方法和積極地就業態度。在調查中接近84.2%的人,在遇到就業壓力時願意和父母、朋友分享,並且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選取合適的發泄途徑。不僅如此,92.3%的調查者表示他們對於就業有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在投簡歷或者面試過程中碰壁,也願意繼續尋找工作,不會因此放棄,都有着很強的獨立觀念,想要自己養活自己。

第四,就業方式比較的單一。通過調查我們看到73.5%的調查者找工作都是通過人才市場、招聘會等方式。不可否認這些方式都是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需要的職位就那麼多,但是應聘的卻很多,因此一大部分要被淘汰,一輪又一輪的'淘汰、篩選浪費了求職者的很多時間不說,最終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而在調查中,只有31.2%的人能夠將大型招聘與網絡招聘相結合,既節約了時間,也增加了成功率。

第五,期望過高,好高騖遠,傾向於穩定舒適的工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接近81.5%的畢業生更傾向於一些舒適並且穩定的工作,比如說在這81.5%的人中竟然有高達有42.6%想要從事公務員、企事業主管、部門經理等職務。他們給出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職位薪水待遇高,工作相對輕鬆。調查還顯示,57.5%的畢業生都要求工資在20xx以上,只有22.1%能夠接受1000-20xx這個範圍。可見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存在過高的期待,不符合現在的實際狀況。

三、解決方案

1、畢業生調整心態,選擇合適自身的工作

薪水高、待遇好,這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而且這些工作往往也意味着自身責任的加大,作爲畢業生,是否有這個能力擔當這麼大的責任?同時,高薪也意味着壓力大,競爭大,是不是都能適應這樣快節奏的節拍?這是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好高騖遠,在等待中浪費了我們的青春與激情。

2、政府應當出臺相應政策,支持大學生多種方式就業

由於教育的不斷改革,現在,更多的學生能夠進入大學,成爲一名本科生,這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大學生水平與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但是,隨着政府職能的完善,政府應當爲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公平的就業環境,讓有能力的大學生能夠得到更多機會去得到一個良好的職位。同時,應當鼓勵學生多種方式就業,比如自主創業等等,而不單單是鼓勵學生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3、社會傳媒做好導向工作

我們都看到現在的傳媒行業已經越來越具有影響力了,正因如此,傳媒行業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多製作一些勵志的作品,多報道一些正面積極的新聞,以生活點滴爲基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畢業生的價值觀,讓他們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積極對待工作,對待生活。

四、總結與體會

這次的調研,作爲負責人,從問卷設計到投發,再到彙總,最後到總結,我參與了其中的每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意識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畢竟,問卷的投發和彙總的工作量可以說是極其大的,光靠個人根本不能完成,正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原本很多的工作。

不僅如此,在這次調研中,還讓我對畢業生的心理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原來我總是認爲大多數的畢業生都存在很多消極的想法,都是在等待中浪費青春。經過調查,經過這寫數據我深刻認識到,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多數的畢業生能夠積極面的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應對着就業的壓力。他們還對自身有着很客觀的看法,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業,不適合什麼職業,善於反省自己。以上就是我們的調研成果,我們也會將這些調研成果運用到未來自身的就業當中,樹立正確觀念,找到一份適合自身的工作。

調研人員:肖楊、胡陽、王燕、吳立新、趙玉彪、耿小峯。

  20xx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