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3篇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

學生的厭學情緒是困擾學校的老問題,它直接影響着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使許多老師在工作中頗感頭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學生對學習興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牴觸厭倦學習,它既損害自己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影響着周圍學生的學習,老師苦口婆心,但常常見效甚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多方面來了解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從而尋求解決學生厭學的有效辦法。

本次參與調查的學生共135人。其中國小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據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設計了問卷,分別由三個年級學生完成問卷調查。下面對調查問卷情況做如下分析:

一、國小生厭學情緒的表現

1、選擇題分析

(1)不喜歡寫作業的約佔35%

(2)每次考試心情焦慮的約佔27%,緊張害怕的約佔15%

(3)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約佔11%

(4)認爲作業量大、作業難的約佔22%

(5)認爲教師講課沒意思的約佔24%

(6)被老師冤枉而受批評的約佔3%

(7)老師因爲你成績差而看不起你的約佔2%

(8)遇到困難沒有同學幫助的約佔10%

(9)覺得在班上過得不開心的約佔4%。

(10)回答錯誤時,被同學嘲笑的約佔3%。

(11)考試沒考好,被同學瞧不起的約佔2%

(12)厭學英語約佔14%、數學約佔13%。

(13)喜歡的原因:覺得有趣的佔45%老師講的生動的有34%

(14)迷上電視、遊戲而不寫作業的有

(15)教師對學生態度一般佔2%。

(16)有不喜歡的任課老師佔53%。

(17)有過放棄學習想法的人約佔1%。

(18)考試成績不好家長打罵佔22%

(19)你喜歡的作業形式認爲是動手操作的佔10%

(20)不完成作業是因爲對這門課不感興趣的約佔46%

二、在問答題中寫出你不願意學習的原因包括:

(1)認爲作業多

(2)認爲老師講的沒有趣味性

(3)最不愛學的科目

(4)認爲題目太難

(5)是自身沒有興趣

(6)自己太貪玩

三、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方法與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習慣是最好的方法。在這次抽樣調查問卷中,很多學生感覺教師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面無表情,說話生硬,照本宣科,沒有激情。這是爲什麼呢?教師教學手段陳舊,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式。教師教育管理水平較低,不能從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實際情況出發,過高的要求每位學生,使之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要求教師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爲學生營造輕鬆,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並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有計劃和階段性教學目標。

2、做好家校聯繫,引導家長正確的教育孩子。

本次調查中,有很多學生在考試不理想後,回到家遭到了家長的訓斥和體罰。而在訓斥體罰中沒有給學生作心理疏導,沒有分析考試不理想的原因,更沒有提出提高成績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與家庭環境與教育密不可分。學習不好就打罵,或不去關心和幫助孩子,不去尋找影響孩子學習的原因;家長不能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氛圍不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與孩子的溝通不暢;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於家長的思想理念與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當。與家長的及時溝通掌握學生家庭環境定期做好家長思想教育工作也是減少學生厭學情緒的途徑。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很多學生認爲教師講課囉嗦,沒激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教師教學能力欠缺導致的。怎麼提高教學能力呢?必須做到“三勤”。即:(一)勤學習。一個人要想在某些領域有所進步,獲得發展,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勤學習。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也是如此。教師要勤於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和論著,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勤鑽研。刻苦鑽研業務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以後,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學經驗。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於反思的精髓所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對而言的。

4、社會大氣候的影響

現行社會複雜多變,外界的誘惑太多,網絡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較容易受到干擾,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學生自控和辨別能力還不夠,尤其周圍朋友同學有厭學的和容易使學習受到影響。及時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及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做好溝通工作,也是避免厭學途徑之一。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生在校的學習比較單調容易產生疲勞,課外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課外的生活,還能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建立自信心,也是嚴肅學習的精神調節。所以課外興趣班的開展,能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也能減少學習不良情緒的產生。

6、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爲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並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

針對這次學生厭學情緒問卷調查,我們從根本瞭解學生厭學的原因,使我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知道問題所在,找到問題解決方法,從而使學生身心愉快的成長學習。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2

一、農村國小生厭學的表現

(一)在學校裏的表現

當前,在許多國小裏經常聽到老師說某某學生不是笨,不是學習能力差,而是懶,不學,其實這就是厭學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認爲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學校裏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到校比較遲。要麼經常踩着鈴聲進教室,要麼常常遲到,這些同學起牀後,刷牙、洗臉、收書包、吃早點動作都很慢,出門後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到了學校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而是和周圍同學說幾句話,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裏,他也跟着讀那裏。

3、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易開小差。上一會就左顧右盼,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很少參同桌討論他一般只聽不發表意見、觀點。老師佈置了課堂作業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課後抄同學的,要不就課堂上抄同學的,抄不到就亂做,測驗各科幾乎不及格。

(二)在家裏的表現

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家裏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國小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這逗留會,那逗留會,回到家都比較晚。

2、到家後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極少部分學生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纔會拿出來做或是去問同學做哪裏,甚至有時候他就說沒作業。

4、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還基本認真,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就一塌糊塗。

5、老師佈置的非書面作業從來不做,對父母就說沒有作業。當然,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家比較聽話,是個乖孩子。

二、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學與教師行爲的失範導致學生厭學。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國小生厭學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枯燥無味。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偏愛成績較好、配合自己的學生。討厭叛逆性、經常違反紀律、不聽話、成績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喜歡的學生網開一面,而“問題學生”則不問青紅皁白就進行懲罰。學生產生反感,就不會認真對待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學生困難、成績不良與人際關係障礙導致自信心缺失。

國小生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近日,筆者調查走訪了xx市武xx區六所鄉鎮學校(國小),國小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爲一年級28.13%,三年級30%,六年級47.89%。一部分學生因爲學習時遇到困難多沒有及時克服導致基礎不牢,課堂上不容易聽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愈來愈差。在學習中感覺困難,舉步維艱,讓他們懼怕學習,自信降低。一部分國小生從國小習就失敗很少成功過,他們已放棄學習,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認定自己反正學不好而變得沮喪。也就是說,學生最初只是不會學習,沒有掌握基本學習技能而已,並非教師眼中徹頭徹尾的懶漢。

師生關係也影響國小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生因爲長相、穿戴不好、學習不突出、沒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師的歧視、拒絕。也有一些學生很安靜,比較聽話,不惹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暴露的問題不明顯,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成爲長期被教師忽視的羣體。缺乏與教師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對教師反應冷漠,對班級活動和同學交往也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處罰的學生與教師關係更堅張對立,他們反感或害怕教師,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會蔓延到學習上。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度學習使學生產生厭倦。

在調查中學生認爲老師佈置作業太多的佔26.76%,反映因家長佈置作業和班造成作業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家教機構、特長班、補習班、提高班火爆,學生經常是出了這校門,進了那“校門”。負擔過重抹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別好的對學習有興趣,不覺得負擔重,少量不學習的也不覺得重。感覺負擔重的是中間一大部分,他們特別想考好,卻難度太大,導致被動負擔多,而主動學習少。

(四)師長高度熱情與背後的冷漠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於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爲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如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覆對其倭化和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像刀一般鋒利的諉化語言斫削,慢慢成爲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諉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爲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國小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五)班額過大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習互動,學習處於觀望狀態。

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學生向優質學校涌進,而薄弱或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班級規模較小的班級裏,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班級規模較大,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無論老師多有愛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同學,更不用說要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學習困難了。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能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去,漸漸地部分同學逐漸習慣了觀望的態度,成爲學習的旁觀者,不再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六)國小生的自身因素爲國小生厭學提供了可能。

發生認識論認爲,學生認知水平影響了學習興趣。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隨着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大,學生成長過程,既有所有學生不斷髮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不斷分化的過程。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從他評走向自評。他們開始置疑老師評價,教師評價不再是唯一權威,這使他們不再僅僅爲追求教師評價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對老師的要求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聽老師的話,當然也意味着對老師的要求有時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綜上所述: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的學習環境、方法、習慣和興趣的缺乏使得國小生迷失學習方向,失去學習興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現了“厭學”現象。

三、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對策研究

針對上述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如何幫學生清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迴歸正道,從而健康自信地學習、成長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教學,在參與中獲得成功。

農村國小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把以學生爲本的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裏,就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依據學生的智力高低範圍,在學生的生活近區選擇探究專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網絡,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激勵自己,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成功的認同,首先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要承認自己成功了,就會得到一種愉悅;如果教師也認爲他們成功了,這種愉悅感就加強了;如果同伴也認爲他成功了,這種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我們改革教育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極爲明顯。學生的樂學情緒明顯增加。

(二)教師、家長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爲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師對分數的態度影響,教師、家長對學生分數不客觀、不正確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教師、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認識評分的意義,對學生獲得的分數持積極的態度,切不能對於一些不能達到老師、家長所謂高分的學生,以挖苦、諷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做人的引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爲家長也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成功,應從長遠看,而不是一日一時的分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總之,要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家庭要給他們創設一個適宜他們個性、智力發展的民主、寬鬆、愉悅、和諧的外部學習環境。

(三)老師儘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高的學習要求、過重的作業常常使學生精神緊張,身心俱疲。只有減輕學生負擔,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習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休息。這也是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社會、學校及家庭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厭學的學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只能從思想根源上下手,徹底轉變對學習的觀念,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首先,賞識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視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和家長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樣的”之類的話多激勵孩子,使孩子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進的勇氣,大膽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不要總是抓住缺點不放,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筆者要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敗,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嘗試成功,獲得成功,“跳起來就能摘到桃子”。教師可運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講新課的頭一天,先給後進生講一遍,着重指出重難點,第二天上課時,讓孩子能積極舉手,成功回答出問題,他們的信心就足了。這樣學生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後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自信心越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樂學、愛學、會學,這爲孩子一生的學習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各種場所應加強學習的宣傳,爲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人們早掙錢早成家的觀念要轉變,讓他們明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監察力度,嚴懲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單位和個人,加強說服教育,讓未成年人從返校園。第三,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無處不在,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一個大羣體,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都要切實負責,加大監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矯正國小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纔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3

如今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3月——9月我談話,問卷調查等有效渠道,對衆多在校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中學生是非觀念、愛憎觀念是好的,造成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觀方面的原因爲主導因素。

造成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會因素。主要有:

1、受社會不良文化及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上學無用論”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流行,中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認爲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習是爲老師而學、爲家長而學,與自己無關。

2、受校外營業性娛樂場所影響或吸引,使中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會現象影響,如知識分子就業難的現狀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對學生學習態度甚至人生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主要有:

1、家長溺愛。這類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貽害終生。

2、家長要求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的影響尤爲深刻。主要有:

1、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頗爲不滿。更有的教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爲他們學習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麼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彷彿遇見仇敵一般。“差生是由老師一手造就的。”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爲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沉重的學習負擔。現在,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校的第一要務,這關係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採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越發感覺學習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出厭學情緒。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講課枯燥無味。作業繁多乏味,多爲反覆型、單純抄寫型作業。

四、自身因素。主要有:

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不刻苦,基礎差,成績跟不上。

2、學習方法不當,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其實,說到底,自身因素也歸屬於客觀因素,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完全可以避免。

那麼,當一箇中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時,他會有什麼表現呢?

一般認爲,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爲。表現爲對學習極度厭惡反感,在課堂上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經常曠課或逃學,自覺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戀網絡、打架鬥毆、早戀等,這是中學生喜愛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必然結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厭學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間接後果則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及人生價值。

其實,“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觀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調查表明,有些成績差的中學生並不是一直學習成績都差,甚至有的還曾經排在班裏前幾名,只是後來的一些因素使他們開始“變差”。越是厭學,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是厭學。那麼,如何擺脫這一惡性循環,使“差生”重獲自信,重新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呢?鑑於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爲應採取如下相應對策:

一、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學習不是爲別人而學,而是爲自己學,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爲社會做出貢獻,爲祖國效力。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不能在社會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作爲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繫、配合,使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作爲家長,應努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儘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家長不是永遠都對,自己有錯不要羞於承認,家長主動承認錯誤有利於父母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係。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爲上過於放蕩的學生按規定給予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啓發式誘導,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抗禦挫折、精神壓力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三、學校要重視激發,培養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如何育人?應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當這些優點被別人認可並讚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於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麼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爲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作爲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會僅僅滿足於課堂接受,而期望通過課堂活動或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展示才華,這就大大激發其學習動機。

五、教育方式與課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堅決避免教師歧視“差生”現象,嚴厲制裁體罰學生現象,爲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和諧的環境。教不好學生說明教師水平低,不說明學生差。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合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誘發學習興趣。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說你服的灌輸型教學爲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的激發型教學,採取多種趣味性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之中。佈置作業應適度,更要新穎,杜絕“題海戰書”。

六、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爲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營業性娛樂場所及非法音像圖書製品等。

爲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營業性娛樂場所永遠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積極開展各項針對非法音像圖書製品的整查活動,依法嚴懲製造者、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代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問卷調查表

1、上課前你有做課前預習嗎?( )

A、沒有B、每週1-2次C、每週3-4次D、每週5次以上

2、上課時你有作課堂筆記嗎( )

A、從來不做課堂筆記B、平均每週1-3次C、平均每週3-5次D、平均每週5-7次E、平均每週7次以上

3、上課時你的課堂筆記質量如何?( )

A、很好 B、好 C、一般D、 差

4、上課時老師講課你喜歡聽嗎( )

A、所有課程的課都不喜歡B、5門以上課程不喜歡C、3-4門課程不喜歡D、1-2門課程不喜歡

5、上課你會無精神,打瞌睡( )

A、從來不會B、偶爾無精神,打瞌睡C、有時無精神,打瞌睡D、經常無精神,打瞌睡

6、上課時你會做與課程無關的學習(比如英語)( )

A、從來不 B、偶爾 C、有時有 D、經常

7、上課時你會玩遊戲嗎( )

A、從來不會玩遊戲B、偶爾會玩遊戲C、有時會玩遊戲D、經常會玩遊戲

8、你覺得上課老師水平如何( )

A、知識水平高 中 低 無B、能力水平高 中 低 無C、師德水平高中 低 無

9、對於課後作業你能( )

A、不能按時完成B、抄襲但能按時完成C、有時交有時不交D、幾乎不交

10、上課你會遲到或早退( )

A、從不遲到或早退B、每週遲到或早退3次以內C、每週遲到或早退4-6D、每週遲到或早退7-10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國中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了很多厭學情緒,有的逐步好轉,也有的厭學情緒逐步加深。強烈的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行爲影響很大。有的同學本來成績很好的,卻因爲有了厭學情緒,而逐漸淪爲成績差的學生。而有的同學開始成績不太好,卻由於樂學,能夠堅持學習,而逐漸轉變爲成績好的學生。我們靈山中學的學生,生源質量不太好,爲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導致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原因。爲此,我們展開了一項關於國中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我們想通過本次調查,更爲深入地瞭解大多數同學的心理狀態。爲以後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打開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靈山中學八年級年級16個班,抽取150名同學

一般情況:海口市靈山中學地處市郊區,所以,生源相對不太好。每個班裏都有比較多的同學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爲了從整體上了解,接學生的學習成績抽取了一部分同學。

三、調查方式

這項調查採取的是問卷調查方式,把抽取出來的學生召集起來,給每個學生一份調查問卷,讓他們認真閱讀提示語,然後進行填寫回答問題,最後以無記名的方式上交。問卷有15道單選題。一共選了150名同學,發了150份問卷,收回了150份。其中一份由於答案全部選A,且答題時間極短,表現得極不認真,所以,認定爲廢卷。有效問卷共149份。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10日

五、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十五個問題,主要調查:學生對厭學情緒的歸因,有整體的,也有具體的;學生厭學情緒的發展過程;學生對老師和學校的情感。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更全面地瞭解,老師和學校平時的作爲是否存在突出問題。詳細問卷見附件1。

爲了瞭解學生的厭學情況,製作了調查表。對靈山中學八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果,共收回150份問卷。其中一份是廢卷,所有選項全部選A。有效問卷共149份。

六、調查結果

本課題小組對問卷的統計如下表

1、學生對厭學情況的整體歸因,選擇最多的是學生自己;這說明一多半同學還是願意從自身找原因的。但也有很多同學把厭學的原因歸於其他因素。說明老師、學校、家庭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且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最大,也是比較大的。國中階段,學生集中在學校的時間很長,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所以,家庭因素對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起的作用不大,學校與老師在因素是外因中比較突出的。這符合實際情況。說明學生的回答是認真的,具有相當的可信性。

2、多數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過快樂的情緒體驗,沒有快樂體驗的同學人數是0,說明只要教學方法得當,都可以吸引學生學習。但偶爾纔有一點學習樂趣的同學所佔比例太大,出

乎意料。說明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靠外部因素刺激學習的傾向明顯。如果每一個學生都靠自己的內驅力學習,可以經常獲得學習的樂趣,而不僅僅是偶爾。如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3、學生自己想學好嗎?當然想了。有多強烈?非常想學好的只佔一半。這說明,既可以對一部分學生放心,讓其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又要對別一半學生嚴加督促,以防其放任自流。

4、學生上國中的目的是什麼?最多的學生回答不是提高自己知識水平,不是提高自己的素質,而是爲了考重點高中或中專。考重點高中或中專當然是一個目的,但國中辦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生對待上國中,有着急功近利的心理。高素質的人才需要學什麼?知識是一方面,重要的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只有明白了素質教育比應該教育更重要,才能讓學生更自覺地把力量用到好習慣的培養方面。而不僅僅是讀呀讀,背呀背的。

5、學生的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於各科學習中呢,還是存在於某些科目中呢?學生的回答是,某個別科目。所以,改變學生的情緒不需要普遍用力,只需要解決好個別學科老師的教學問題就行了。個別學科的老師要分析自己的教學情況,弄清楚自己的什麼表現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有重點是改正課堂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改革。

6、學生對某學科有厭學情緒,爲什麼會有厭學情緒?選擇最多的是學習起來吃力,學不會。讓學生學會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使自己的課淺顯易懂,不做過難的題目。等等。解決難學的問題是一個頭等重要的問題。其次,學生對授課老師的人格魅力還是有需求的。有的老師,不能夠讓學生喜歡,導致學生不喜歡這一門課。努力提高老師的儀容儀表,規範老師的言行,提高老師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改變學生厭學情緒的一劑良藥。

7、正面教育一直是教育家及教育理論中強調最多的。學生最反感的教學行爲是批評學生。無論是合理批評,還是不合理批評,都會給學生帶去不良的心理感受。學生心情低沉時,學習起來自然沒有勁頭。所以,少批評,多鼓勵,仍然是一句需要經常提醒老師的話。

8、學生對班主任的工作是滿意的,班主任個人素質與勤奮程度都爲學生所認可。

9、學生對學校的印象不太好的地方有兩個方面:學習壓力大和學校對學生生活不關心。學習壓力大,不是靈山中這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的國中共有的特徵。學校對學生的生活不關心,卻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多與學生交談,盡力滿足學生在生活中需要。或者定期讓學生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七、調查體會

從調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看出,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問題,是非常重視的,也是非常認真的。學生有着樸素的求上進的心理,也願意爲此付出努力,同時也要求學校、老師能夠給學生以幫助。學生非常歡迎來之老師方面的幫助,只要是有助於學生的事情,學生都積極配合。在此,非常感謝參與回答調查問卷的一百多個同學。

從分析調查問卷結果上看,有些突出的問題令人感到心痛: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老師批評學生多,鼓勵學生少;學生願意得到幫助,渴望得到幫助,但卻不是經常得到幫助。這些問題需要所有的老師想辦法去解決。

根據本次問卷調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對調查結果的理性分析,我們想提出以下幾點:

1、各學科老師要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要求,瞭解自己的課堂不足,盡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良教學行爲;

2、進行更細緻的調查,用現代教育理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各位老師要把規範自己的言行當作重要的事去做,與學生交往,話要經過大腦,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4、多幫助學生,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督促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5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3日

調查地點:麻黃梁中學

調查對象:麻黃梁中學全體學生

調查方法和調查工具:

方法:問卷調查法(抽樣)

工具:調查問卷

前言

爲了瞭解榆林市麻黃梁中學的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以便針對相關原因提出建議,以改善目前麻黃梁中學學生厭學的現狀,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中可看出,接受調查的347名學生中只有200名學生表示喜歡學習(因調查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厭學原因,故喜歡學習的原因在此不具體分析),其餘學生均表示自己並不喜歡目前的校園生活,且討厭學習。而這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只有幾名學生由於國小基礎好,現學習險險處於中等水平,其餘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極爲不理想,甚至有學生承認自己有過考試零分的記錄。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受家庭經濟環境的影響。

榆林市是一個貧富差距明顯的城市,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富人很富,窮人很窮”。而學生的學習情緒便明顯受到家庭經濟環境的影響,厭學心理的產生更是跟家庭經濟情況息息相關。在厭學的學生中有12%的人因爲家庭環境不好,經濟緊張而不願意繼續讀書,但又礙於父母而不便提出輟學,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歡學習,而更願意提早離開學校,外出打工。而29%的學生卻是由於家庭過於富裕,家長教育不當或者無暇管教,從小想要得到什麼東西都輕而易舉,所以他們認爲即使不讀書,家裏也能爲自己打點一切,根本不需自己煩惱。於是他們更加嚮往比學校自由的外面世界,討厭學習,渴望快點掙脫束縛。

受社會觀念——“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現代社會發展程度越來越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都市物慾橫流,社會上出現“讀書無用”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爲與其浪費時間讀書,不如早早投入外面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而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較好,在校的中學生從小接觸過多的電視、電腦等媒體,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有許多人抵不住誘惑而放棄學習,與外面的青年混在一起,漸漸便無心向學。榆林市麻黃梁中學便有很多這樣的學生。據統計,受調查的人中有21%是這樣的情況。受教師的教法及教學方式影響。

受調查的厭學學生中有17%的人表示,由於老師的教法陳舊,毫無新意,上課方式不創新,導致課堂內容顯得枯燥無味,即便自己本來願意學,喜歡學習,也會因爲課堂氣氛不好,學習氛圍差,上

課沉悶而不想聽課。而不聽課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堆積很多學習內容無法弄懂,且越來越多的堆積會反過來導致更不想聽課,整個就是惡性循環,長此下去就會變得討厭學習,覺得學習是一件無聊痛苦的事情。

自身成績不好而導致不想學,乃至厭學。

現在的學生中有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因爲他們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環境不好,導致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去,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學習成了一件毫無成就感的事,所以漸漸失去耐心,導致厭學。受調查的厭學學生中便有21%的人是這樣的情況。由於國小課程輕鬆易學,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太差,但進了中學以後,學習內容增加,學習範圍擴大,而他們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即便努力學習,成績也不好的尷尬場面,使得他們變得沮喪,失去學習動力,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歡學習,長期下來便有了厭學的心理。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6

什麼原因使得學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讀後變得不愛學習?採訪中學生家長劉女士激動地說,她的兒子從國小、中學到高中都很優秀,大學聯考的分數也不低,家裏怎麼也想不到,到了大學,他竟會變成這個樣,還要被退學!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導致大學生"厭學症"的原因主要分爲學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

學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學生起點低、基礎差。

林峯認爲,近年來高校大幅擴招,但與此同時,學生的質量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這種情況下,雖然一部分學生能夠進入大學校門,但少了外部壓力與補課等輔助手段的他們必然學習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學生心態浮躁、目光短淺。

經歷了"頭懸樑、錐刺骨"的大學聯考階段,許多學生以爲一走進大學校園就萬事大吉,於是開始吃喝玩樂、得過且過,沒有好好的調整心態,也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三是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興趣。

中國人才交流協會副祕書長、瀋陽市人才中心主任孟慶偉表示,一些大學生所讀專業並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長或學校包辦填志願,有調查顯示,學生自國中開始,學習的原動力來自家長的就佔到了三分之二還多,家長急於讓孩子彌補自己沒上過大學的遺憾,這就導致學生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即便有餘力學習也不願好好去學。一項調查顯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歡所學專業而厭學的學生比例竟高達40%!專家認爲,厭學已成爲大學生的羣體現象,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山東一所高校的小劉高中畢業按照父母的意志填報了財務專業,可是他自幼喜歡文學,嚮往當一名新聞記者,枯燥的數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這種狀態下,大學生活味同嚼蠟,而要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小劉只能對記者發出一句與年齡極爲不符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外部因素

一是學校教育教學方式不當。

孟慶偉認爲,學生厭學與學校的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教材質量均有一定關係。高校擴招後,教師、圖書館、實驗室等有限的教育資源被迅速稀釋,幾百人同時上課、一學期沒有點名、提問,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考試前圈重點、劃範圍,考題出得越來越簡單,這就導致學生屢屢逃課。此外,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嚴重滯後,在一些高校,什麼專業火就開設什麼專業,WINDOWS廣泛應用時,還在天天講DOS操作系統,機械專業沒有實踐課,經濟類的課堂上講的是多年前的案例……這種情況下,學生不願在課堂裏"耗時間",寧可逃課去學外語、學開車。

二是就業壓力使大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學校學到的大量知識在畢業後不能得到應用,這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勁頭,也讓一些學生對未來充滿畏懼感。一些學生自嘲說,大學生到處都是,有什麼用?還不如民工。這些學生一味自艾自嘆,甚而消極失望,自暴自棄,產生極度厭學情緒。

三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金錢萬能、讀書無用"的觀點在學生中仍有一定市場,山東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頗有商業頭腦,去年他給一家公司代理校園手機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學的機會,手下招集了20多人,發了一筆小財。小李說,現在就算好好學習將來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還不如抓緊時間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經商之道"。一些大學生表示,現在找工作都要憑"關係",走"後門",否則學習再好,也無人問津。因此在高校裏,就出現了有"關係"的不重視學習,沒"關係的"的學習勁頭也不足的現象。

緩解厭學要從教育體制改革入手

如何緩解大學生厭學現象?有關教育專家建議,首先應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入手,革除舊的教育觀念、陳舊的教材,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爲教育的主體。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門診主任翟靜說,現在年復一年的應試教育方式讓學生背上了沉重的課業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學生只是在壓力下學習,根本沒有一絲一毫對學習的興趣,自然一上大學就覺得"學夠了","學煩了"。翟靜建議,學校不僅是教學,還要培養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給學生的不一定是知識,而是要打造有適應能力的人。要改變大學裏填鴨式的教學和死記硬背的考試模式,開展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動手事件能力,還給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健全人格的時間和機會,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不讓我們的學生成爲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正確對待基礎薄弱學生。孟慶偉說,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面臨適應社會、處理人際關係和生長髮育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針對這些心理問題,給予及時和恰當的指導。大學生厭學有多種原因,如家庭經濟困難等,如果教師能及時妥善地幫助解決好這些問題,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高校擴招後,學生人數的增加導致做學生思想工作的難度加大,目前的輔導員、德育教師的數量、能力遠遠不夠,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質,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孟慶偉說,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愛的氛圍裏學習和生活,如經常肯定和讚揚學生,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充滿愛心的鼓勵,會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對於一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專家認爲,學校不應單以成績好壞作爲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區別對待,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應該用多種標準綜合看待學生,堅持客觀、公正地評價每個學生,善於發現每位學生身心的積極因素,使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避免逃學等自暴自棄的行爲。

遼寧省教育廳有關專家建議,高校應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認同學校,形成歸屬感。如通過組織文學社、戲劇社等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並最終靠這種校園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學生,影響學生羣體的輿論導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議,學校應積極探索擴招之後的新型管理辦法,加強對大學生的約束和管理,給學生適當的壓力,使學校對學生既有堵又有疏,纔能有效防止學生厭學、棄學。

厭學原因:

1 外界誘惑

如網遊

2 專業無聊

沒有填報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3 迷惘

不知道將來要幹什麼,沒有目標

4 失落

大學和高中的落差

5 孤獨自閉

離開家了,不知道怎樣過羣居生活,和同學相處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7

一、個案描述

1、研究對象:王剛,男,國小四年級三班的學生,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差,第一次離家,寄宿學校不適應學校生活,導致不愛跟同學交流,不喜歡上課及完成作業,經常謊稱生病而不去上學。進一步瞭解,該同學在家父母比較嬌生慣養,作爲家裏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愛,從小比較依賴父母,沒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2、研究過程:經歷了對學生家庭及周邊環境的調查走訪,和學生的談話交流,對學生的輔導教育等環節。

3、研究方式及做法:調查法 、談話法、輔導教育法。

二、個案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和行爲的產生,依賴於個體對環境情況的認知,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客觀現實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認知,因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爲。學生厭學,古來有之。那麼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說可以分爲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類。厭學的一方面原因在於學生本身,學生對學習目的模糊,認識不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了求知慾,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厭學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雖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厭學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今天着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過分溺愛

生活中孩子在家時父母的過分溺愛使他們習以爲常,認爲自己天生就應該過“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沒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滿意,就對父母發脾氣,甚至逆反頂撞。有時父母由於工作繁忙,顧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學生對於生活中的小常識一無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回家也不願意寫作業、學習成績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學生便習以爲常,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習中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就輕言放棄。失去了一次次的鍛鍊機會,也養成了逃避或喜歡找人代勞的依賴感。來到寄宿制學校首先脫離了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心理上沒了安全感。造成了厭學心理。

2、放任自流

部分家長有時覺得孩子對學習厭煩而導致學習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沒有什麼文化卻照樣賺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導致學生對個人

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願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3、家長期望值過高

有的家長都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爲只有如此,孩子纔能有出息。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儘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但在家長的眼裏,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爲此所付出的努力。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鬱和不滿的情緒圍困着。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願,就遷怒於學生。久而久之,把本來有樂趣的學習視爲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二)學校因素

老師爲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大部分的老師的作業佈置超過國家的有關規定,使學生的作業量增多,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並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覈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爲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對於部分寄宿式學校,第一次離開父母很多孩子不適應,又加上學生不熟悉環境不熟悉導致學生不願呆在學校裏,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社會因素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讀書無用”、“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哥兒們義氣等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爲什麼而學,學什麼,最終厭學。再就是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運用,特別是電腦的誘惑。由於在那個虛擬的世界裏不像在家裏和學校裏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來越多的國小生沉迷於網絡,家長和老師是拔也拔不出來。

三、指導策略及啓示

(一)希望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苦惱,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與輔導,不要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要多聽聽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確的地方,家長再加以講解和輔導。對孩子的關愛和體貼會減弱孩子的厭學現象

2、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

就每天都應該過問、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今天學了什麼,做什麼作業;完成了沒有?會做嗎?對比較懶惰的就要督促嚴點。對孩子多表揚、鼓勵。採取正確的方法。也不能聽到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就打。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啊。

3、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隨時瞭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學生意志力

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要加強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果在學習當中遇到難題,要隨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和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要及時化解,不要產生對班級、對集體的厭惡和排斥,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 學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佈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都能輕鬆完成。不把學習看成包袱。

(三)建立師生關係,培養學習興趣

1、贊可夫曾說過:“個性的發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對學習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應常投以關愛的目光,以證實教師對他們格外重視,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他,讓他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厭學心理也就逐漸消失。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發新的學習需要,發展廣闊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對學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於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採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於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採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於發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四、結論與反思

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師能對症下藥地耐心細緻地做好厭學心理的輔導,並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就可以調節他們的心理狀態,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有效矯治地其厭學心理,讓其以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待學習和生活。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材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纔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發展。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8

1、對學習感興趣的有216人,佔76.8%

2、學生最喜歡的二門課程依次是數學、語文,喜歡數學的有115人,佔41%,喜歡語文的有84人,佔30%。

3、學生最不喜歡的二門課程是英語、科學。不喜歡英語的有66人,佔23%,不喜歡科學的有43人,佔15%。

4、學生喜歡上述學科原因中認爲老師教學方法好的有129人,佔46%,認爲這門學科很有用趣的有89人,佔32%。

5、學生不喜歡上述學科的原因中認爲這門學科無趣的有78人,佔28%,認爲老師教學方法不好的有58人,佔21%,因爲自己成績不好的有44人,佔16%,因爲不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的有41人,佔15%。

6、學生認爲校園環境能對學習起到幫助作用的有216人,佔77%。

7、學生認爲家庭能對學習起到幫助作用的有210人,佔75%。

8、學生認爲學習興趣受自身影響的有136人,佔48%,受老師影響的有68人,佔24%,受周圍環境影響的有62人,佔22%。

9、認爲學校、老師依靠開展學習方面的競賽能提高學習興趣的學生有185人,佔66%,認爲經常鼓勵自己能提高興趣的有83人,佔30%。

10、認爲家長經常輔導自己做功課能提高自己學習興趣的有123人,佔44%,經常瞭解自己學習能提高學習興趣的有100人,佔36%。

一、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語數的學習興趣明顯高於其他學科,而對英語、科學最不感興趣。深究其中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第一,家庭因素。因社會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困難,家長們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可謂到了頂點。家長們總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考取理想學校,到社會或工作崗位上時立於不敗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家長只關注與升學有關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則不聞不問,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對其他的則關注過少。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爲,孩子認爲語數是重要學科,其他學科學不學則無所謂。

第二,學校因素。在人事分工上,學校把絕大部分骨幹教師安排去教語數,導致其他學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在教研活動上,學校重點開展語數教研活動,其他非考試科目基本上沒有開展,教師的觀念得不到更新,導致教學方法落後。在評價措施上,學校也向語數老師傾斜,導致其他學科教師工作沒有熱情,責任心不夠,主人翁意識不強。

第三,教師因素。教師片面追求分數,以分數來衡量學生優劣,導致學生偏愛語數,不關注其他學科,得不到全面發展。教師教學語言不生動,教學手段不靈活,評價措施不到位,教學設計不新穎,枯燥的課堂,學生索然無味。另教師人格魅力強弱,親和力大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到影響作用。

第四,環境因素。社會、學校、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賴以進行的主要環境,環境的優良潛在地干預着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系統地影響着學習活動的效果。儘管這種影響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團結向上的班級風氣,和諧的家庭氛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個人因素。學生大體知道自己的讀書目的,但在行動上,他們並不是很認真地學習,對所學的東西不是抱有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語文、數學適用性強,與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容易理解,他們就比較有興趣,而學術性強難理解的科學、英語學生則不感興趣。學生學習意志通常不是很堅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調查反思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厭學傾向比較嚴重,針對這一現狀,課題組下階段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實驗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一是從面向升學轉向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教學質量觀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徹底改變只重語數不重其他科目的做法,在教師分工上,教師專業發展上,教師評價措施上一視同仁。二是從面向少數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確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從無視人的發展規律轉向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徹底擯棄加重學生負擔,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進行考試的違揹人的發展規律的錯誤做法,讓學生輕輕鬆鬆來學習。

2、提高教師素質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提高教師的素質,要加大培訓力度。

(1)組織觀摩學習。其一,定期聘請專家到學校講學,聆聽專家意見,接受專家指導。其二,與武漢市的名校接上幫扶對子,請他們學校教育前沿地帶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現身說法。其三,到同課題學校去學習觀摩,開闊眼界,激活思維,吸取更多經驗。

(2)堅持讀書學習。要求每位教師每月閱讀一定量的理論書籍,提高教師理論水平,並要求教師每月做好1000字以上的自學筆記,寫好一篇學習心得。

(3)教師互動學習。一是開闢沙龍對話。以備課組爲單位,間周集中一次,每位教師都帶着困惑和疑問,作爲探究者來參加沙龍對話。二是開設教研論壇。每月可集中一次,以教研組爲單位,圍繞一個帶共性的話題展開討論,讓教師在辨析中成長。

3、改善育人環境

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打算在教室走廊上張貼著名人畫像,在文化長廊開闢科學家求學故事專欄,各個班級的佈置要體現本班特色,黑板報、牆報的設計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教師經常家訪,建立家校互訪制度,此外,教師要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規律和科學育人的方法。通過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發點着眼於未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乃發展,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4、開展多彩活動。

國小生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愛活動愛表現是他們的天性。學校要針對學生實際,開展多種活動,如學科的競賽活動,學習標兵的評比活動,優秀作業展評活動等。各班級也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活動,如百題無錯評比活動,學科趣味遊戲活動,數學藝術節活動,學生爭章活動等。如此可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同時學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慾望也能得到滿足。這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5、建立和諧關係。

一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就會遷移到喜歡他教的課程。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構建互相激勵和教學相長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愛學生,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理由,改變以往的教師權威。

二是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和諧的同學關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能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投入到學習中去,各班可通過班會、隊會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情誼,互愛互助,共同進步。

三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嚴厲呵斥、橫眉冷對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至於越來越討厭學習。作爲父母,在對孩子嚴格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把他們當朋友,多與孩子交流,幫助孩子尋找厭學的根源,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自信和興趣,並在學習上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

總之,學生厭學現象問題不容忽視,只要我們學校、我們每個教師、每個家庭都重視起來,找出癥結,努力想辦法來改變這一現狀。我想,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會把學習當作己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成爲新世紀的有用之才。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9

調查對象:xx中學七年級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基本方式—問卷調查,課下與學生的交流

調查結果:有85%的同學曾發生過厭學情緒,有46%的同學正處於厭學情緒的困擾中。可以說,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

一、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有長期積化的因素,也有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萌生的新影響,我們不能單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觸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實踐。

(一)客觀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是我們心理生長的一個巨大的搖籃。它承載着太多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時能促我們成長,但有時也會使我們看不清事實,分不清方向。

(1)社會不良文化的衝擊及市場經濟浪潮的影響。現代社會,“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在學生中流傳着一種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證”,“打手證”,經詢問,是由附近的小賣部所出售。此類惡俗文化,對中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正需要引導階段的中學生們去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2)營業性娛樂場所的增設以及不規範管理,造成學生精力分散,無心念學。

這是社會環境因素中造成學生厭學心理最爲直接,也是最爲廣泛的因素。遊戲機室,網吧,檯球室等娛樂場所的開設日益增多,特別是位於學校附近的此類活動場所,使學生無法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在我所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在學生中曾出現過“社會青年”對其收取“保護費”、“地皮費”一類的不良現象,有的學生便會效仿該做法向低一級的同學收取費用。無形之中,使學生在學校的角色發生偏移,完全把學習的任務置於一旁,傾心於這種不法行爲。

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僅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同時也應打造成一個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園地。但現實中的伊甸園校園畢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造成影響。

(1)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課業的繁多,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上難以負重,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等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

(2)教師素質的低下,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在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瞭解到有的同學在國小階段,個別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讓學生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讓學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試答案,不遵行者還要受體罰。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對學校的恐懼,以致這種厭惡學習的心理一直持續到中學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長百般溺愛,對子女過於遷就,使學生任意妄爲,滋養了依賴性和懶惰性;家長過於放縱,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貪玩心尤盛,有的家長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長期下去,導致子女懶學勤玩。

(2)父母不正確的引導。有的父母不善於管教,反而給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以務農爲業,家裏有一定的地產,因此他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使學生存在着這樣的錯誤認識:讀不好書不要緊,家裏有十幾畝地等着,當農民也照樣有出路。不當的教育造成了學生倦學的情緒。

(3)個別父母對學校教育的干擾,完全不配合學校的老師開展教育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碰到這樣的事例,老師打電話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漠不關心,以忙爲藉口,沒等老師開始反映,就把電話掛了;老師去家訪時,當聽到自己子女的學生不足時,對去家訪的老師投以冷眼,並交待老師其兒子(女兒)在學校只能寵不能罵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視自己子女的不足,總把他當成寶,對子女的學習情況更是自認最佳。使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日益偏離正軌。

(4)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

(二)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即爲自身因素。學生自身是各種行爲的主導者,由於十三四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種種阻礙對其產生的消極影響學生並不能及時解除。

(1)在該校,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較爲明顯。這就使得很多學習成績偏後的學生失去後進的信心,產生難以超越的想法,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樂趣,逐漸放棄自己。

(2)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較差,在國小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延續到了中學;學習方法不當,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試時收效甚微。

(3)難以適應中學的學習。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七年級年級,很多學生習慣於國小的學習生活,對中學課程的增多,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新學科的設置等一下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減退。

二、解決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1、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地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學生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的方向,擺正學習的心態,力求尋找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不斷努力地學習,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

2、優化學校的教育環境

學校並非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它也擔負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學生與學校這個小社會中接觸的時間最長,無形之中受的影響也最大。因此,應整頓學校的教育特製,清理學校的文化環境。把一些不良勢力,消極因子,通通消除,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文明的校園環境。

3、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做到不僅經常與學生溝通,也與家長溝通。使雙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要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爲家長,要儘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給學生的思想上添加額外的負擔,干擾學習。學校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對教師這一羣體的嚴格篩選

教師可以說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那麼,一個合格的指路人,除了應具有淵博的學識之外,還應具備哪些素質呢?我覺得,在選拔教師時,應對其教學的能力進行考查,要做到不僅自身有魚,更能對學生“授之以漁”。其次,應用愛去教育。而非單純地以成績去看待學生,把愛施佈於每一個學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視。三是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能力的發展。

5、多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豐富的課餘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單調乏味中脫離出來,變得精彩紛呈,各類第二課堂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寓教於樂。也能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同時心情得到放鬆,壓力得到消減。

6、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溝通

在閒暇之餘,教師應多深入到學生當中,通過聊天、發郵件等各種方式,隨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並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7、加強對各種娛樂場所的管理

各種營業性娛樂場所應儘量避免開設在學校附近。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這些場所的管制,嚴格查處非法營業者,以及沒有按照規定限定消費者年齡的商家。應創設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在短短的三個月裏,通過調查,對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面對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日益嚴重的現狀,我們應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問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從思想上根除學生厭學的情緒,在實踐中逐步改善,使學生愛學習,學好習。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0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爲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爲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爲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課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來看,85%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5%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爲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爲。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課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課前幾乎不預習,課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課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課、逃學行爲,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5.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爲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爲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來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件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件。

事件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件二:同學B說:“那天因爲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來,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課。”因爲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件三:C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課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課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件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件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爲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文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爲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這些有趣的事情上來,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課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爲。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5.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課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課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來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課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課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1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18日至12月24日

二、調查地點

安塞縣化子坪鎮中心國小

三、調查對象

化子坪鎮中心國小學生

四、調查方法

談話法等

五、調查人

李海傑

調查內容

關於對國小生厭學的現狀

“厭學”現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以及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作爲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髮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境的行爲。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爲。孩子不願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爲藉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針對當前個別家庭對兒女的厭學狀況進行研究,探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瞭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發現和議論一些共性的問題。

曾有學者指出,學生“厭”學現象,當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國的問題,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裏,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從而促使學生對於學習沒有了興趣及崇高的理想,沒有崇高的目標理想的催發,學習對於學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爲了不使學生不把學習僅僅當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爲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這個“日常”的學習生活,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了讓學生在這“日常”的學習生活裏窺察生活的底蘊,領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理想的路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爲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2

1、論文題目:

關於中學生厭學情緒的調查報告

2、論文種類:

社會科學

3、獲獎情況: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4、內容簡介:

近年來,我國屢次發生中國小生因課業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大而導致的駭人聽聞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引發了對我國教育制度、考試製度、評價機制等問題的廣泛關注。同時,“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爲一項緊迫的研究課題,日益爲人們所關注。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中學生學習過程中厭學情緒發生的原因、表現及解除的方法,在137位中學生中進行的。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有82.5%的同學曾發生過厭學情緒,有31%的同學正處於厭學情緒的困擾中。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出中學生中“厭學情緒”的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調查結果顯示,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父母逼迫、不堪重負;

2、遭遇失敗,喪失信心;

3、周圍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

4、身體疲憊不堪;

5、課外興趣干擾等。

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成長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學生生活中產生的困難也不盡相同,高中學學習壓力大,而國中生則困惑於人際交往。

對自己承受困難挫折及厭學情緒的能力有的同學持肯定態度,而有的同學則不能確定,因此,自己評估自己得出的結論就需打一個問號了。

通過調查,有77.4%的同學認爲自己的厭學情緒需要調整,他們選擇了旅遊、訴說、散步、聽音樂、睡覺甚至痛哭一場等多種方式來解除它。

通過此次調查談話,有更多的同學對厭學情緒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們表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應當逐步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5、論文評語:

選題很好,問卷設計涉及的影響因素比較周全,發表一百餘份,回收率較高,統計分析結果說明一定總是對解決中學生厭學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3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爲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爲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爲視上課爲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爲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爲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爲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爲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爲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