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普通高中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報告6.46K
普通高中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普通高中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爲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爲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爲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課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來看,85%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5%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爲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爲。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課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課前幾乎不預習,課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課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課、逃學行爲,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5.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爲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爲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來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件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件。

事件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件二:同學B說:“那天因爲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來,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課。”因爲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件三:C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課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課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件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件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爲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文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爲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這些有趣的事情上來,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課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爲。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5.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課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課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來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課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課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普通高中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爲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爲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爲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看,8%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爲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爲。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前幾乎不預習,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逃學行爲,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爲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爲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

事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二:同學B說:“那天因爲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因爲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三: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爲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爲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爲。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