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13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公德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13篇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8%的人認爲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7%,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

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於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學生道德楷模,讓廣大羣衆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爲社會的共同財富。“自強之星”便是一個很成功的道德典範。在評選的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用自己的事蹟感動着每一個人,同時也在其內心深處產生正面的影響,起到典範的積極作用。

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但仍有不足之處。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徐再接再厲,爭當道德模範。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2

調查起因:在學習了《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內容後,同學們非常渴望了社會公德的現狀,在史華紅老師的積極倡導下,我組進行了校內調查實踐活動。

調查目的:瞭解我校社會公德水平的基本現狀,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7~22日

調查地點:xxxxxxxxxxxxxxxxx

調查對象:在校學生

調查人員:敬業隊全體成員

調查方法:訪談、口頭提問調查

調查過程:在校內隨機找同學進行訪談

文明禮貌:

1.在路上碰到老師是否問好?

2.在公交車上是否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

3.在同學有困難是否積極主動幫助?

保護環境:

1.是否會隨手丟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動撿起?

3.是否踐踏草坪隨地吐痰?

遵紀守法:

1.是否熟知校紀校規?

2.是否有過打架鬥毆行爲?

3.是否有過考試作弊行爲?

調查結果: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90%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0%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有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

調查總結: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仍有許多方面的不足,針對一些問題,我們應該繼續大力倡導社會公德意識,時刻謹記社會公德的標準,並按這種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目前,社會道德正在走下坡路,有人摔倒沒有人扶,健全的人也裝乞丐騙錢,一個又一個彭宇案……這些事件不禁要讓我們給現在的社會道德打一個問號?所以我要做一個調查

二、調查方法:

以問卷的方法,隨即調查路人。問卷共12道題。問卷如下

1、在公交車上你會主動爲老幼病殘讓座嗎?是()90%否()0%有時會()10%看情況()0%

2、面對乞討者,你的態度。給他()10%有時給()30%不會給()10%看情況()50%

3、你隨地吐痰嗎?偶爾()35%從不()35%經常()30%

4、你插隊嗎?偶爾()10%從不()80%經常()10%

5、你會爲了走近道而踩踏草坪嗎?偶爾()10%從不()90%經常()

6、看到地上有垃圾,你會撿起來()50%想撿起來但沒撿()30%視而不見()20%

7、見到有義賣的,你會肯定買()40%偶爾買()50%從來不買()10%

8、你會經常獻血嗎?經常()20%從來不獻()40%偶爾()40%

9、在公共廁所看到有浪費手紙的人,你會視而不見()80%加以阻止()20%

三、調查分析

道德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涵養,經過我的調查現在社會公民道德的整體意識還是不錯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待提高。

什麼是社會公德?社會公德就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爲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但在我看來,社會公德就三方面: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1、助人爲樂

在當今的社會中人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助人爲樂。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也將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本次的調查中對於在公交車上給老幼病殘讓座有90%的人選擇肯定會讓座,僅有10%的人選擇有時會。給弱勢羣體讓座體現了一種幫助弱小責任。對於這一結果我十分高興,如果有這90%的人給弱勢羣體讓座,他們也不會陷入站着的尷

在當今的社會中人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助人爲樂。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也將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本次的調查中對於在公交車上給老幼病殘讓座有90%的人選擇肯定會讓座,僅有10%的人選擇有時會。給弱勢羣體讓座體現了一種幫助弱小責任。對於這一結果我十分高興,如果有這90%的人給弱勢羣體讓座,他們也不會陷入站着的尷尬。看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了還是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在面對乞討者僅有10%的人選擇肯定會給,有30%的人選擇有時給,50%的人看情況,10%的人選擇肯定不會給。對於一個人來說,他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放下尊嚴去乞討的。一般的乞討者都是自身不幸,現在他們多麼希望我們能給予他們一點幫助啊,也許我們手中不起眼的一元錢就是他們一頓飯的錢呀!在看到有義賣的,有40%的人肯定買,50%的人有時買,僅有10%的人不買,義賣是爲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一張報紙也只有一元,跟買一張普通報紙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它是爲了幫助別人。對於獻血有20%的人選擇經常獻,40%從來不獻,40%偶爾獻。獻血是人們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這樣一種結果我們認爲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2、愛護公物

優美的社會環境與完整的公共設施對我們的生活有着積極的影響然而人們會注重愛護我們的社會公物嗎?有10%的人偶爾爲了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高達90%的人不會爲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這個數據體現了我們現在居民良好的素質。草綠綠的,看着讓人心情舒暢,怎麼忍心踩上去呢?偶爾踩草坪的人,還是在踩之前看看這可愛的小草,也許你就不忍心踩了。現在前海一線所有的公共廁所裏面都配備了免費手紙,供遊客使用,可是浪費免費手紙的人層出不窮,用它擦鞋的,偷偷塞到口袋裏的,肆無忌憚扯着玩的……如果你在公共廁所看到有浪費手紙的,有高達80%的人選擇視而不見,僅有20%的人選擇加以阻止,看到這個數據十分吃驚,怪不得這些浪費紙張的人能逍遙快活,其實阻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幹這個事的人,我希望浪費手紙的人能不再浪費手紙。在這件事情上體現出一種道德的“知”“行”脫節。知道有人浪費公物,卻很少有人去管,很多的人選擇了沉默,對於我們而言只是停留在“知”的層面而沒有達到“行”的層面。在認爲知行脫節是由社會道德環境不佳、互聯網負面信息毒害和人們對事情的認識容易限於表面而產生的。我希望大家能克服這種知行脫節,做到知道必行。

3、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我們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人們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在隨地吐痰這一問題中,有35%的人偶爾隨地吐痰、30%的人經常隨地吐痰,35%的人從不隨地吐痰。有些人會覺得吐口痰沒什麼,吐到手紙裏太麻煩,隨地一吐多好,可這不知不覺的使我們的空氣變得充滿細菌,城市的臉上也佈滿着雀斑,這樣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會變得多糟糕。所以我們還是不要隨地吐痰,難道你們想看到城市被細菌、“雀斑”所籠罩?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0%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30%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20%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人們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人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

四、我的建議

(一)強社會公德教育。

1、樹立良好的公德意識。

2、做好監督、引導作用。

3、國家完善經濟市場體系,嚴懲損害公共利益行爲。

4、加快社會公德法規法章建設

(二)加強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員積極參加各種公德講座並予以借鑑。

2、家庭成員互相監督勸導,爭取做公德模範家庭。

3、父母應以身作則,提高重視度,爲小孩做好榜樣。

(三)加強個人學習

1、不斷加強學習,不斷豐富頭腦,增強修養,樹立浩然正氣。

五、結束語

加強公德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這個民族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文明進步。所以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社會公德,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

現在大家知道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的內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4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爲: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裏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爲,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爲?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爲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爲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爲: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場所爭吵、說髒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佔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爲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羣衆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爲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爲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爲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做鬥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於違法行爲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於違反公德行爲,僅僅侷限於輿論譴責,對於部分不文明行爲並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爲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爲,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爲得不到根治;相反對於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於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爲變得更加隱蔽,不利於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於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並不積極履行職責,對於罰款低的違規行爲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爲,使管理措施成爲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爲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爲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準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佈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爲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爲。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於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於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裏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爲。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爲。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佔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爲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國共產黨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系列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社會公德作爲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其意義更爲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目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銅陵學院在校大學生

2、資料收集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公德意識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公德意識基本情況。

3、調查方法:對銅陵學院的全部學生進行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分共發放50的問卷,調查文卷問題採用單選回答的方式總共12題。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最後一頁)

調查結果分析:

對答案進行分析

1、通過對調查表的收集整理,得到以下數據:參加調查的男生有25名、女生有25名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我這次調查的問題主要選擇針對於這三個方面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第2-5題)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70%的人選擇“肯定參加”,有20%的人選擇“看情況”,另外有10%的人選擇“沒興趣,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學校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文明禮貌是人與人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6%的被調查者在打電話給老師、學長都會禮貌用語。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長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在公交車上遇到老人、婦女、兒童或殘疾人對我們大學生很常見的事。讓個位子也是很簡單很容易辦到的事。在本次調查中有50%選擇“一定會”,4%的人選擇“不會”還有46%的人選擇看情況。給尊老愛幼讓座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美德,我覺得大家應該積極主動的讓我培養自己良好的個人素質。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贊同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6%,但做到能始終如一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我們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能再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再關於你認爲大學生肆無忌憚的說髒話的問題調查中,98%的女生人認爲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聽 。2%的女生認爲一般般,它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作爲語言武器 。0%女生無所謂對此沒什麼感覺。40%男生認爲沒什麼感覺。20%的男生認爲一般般,40%的男生認爲不好。我們在大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培養自己文化修養,女生在這方面普遍較好,而男生有很大一部分認爲無所謂。我認爲這是不好的'現象大家應該積極主動的加以改正。

人與社會(我們與學校)(第6-9題)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在我們關於考試做弊的調查中,竟有70%的同學認爲做弊不足爲怪。有54%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

最近學校正在倡導文明就餐。對此我也做了個調查。有60%食堂吃完飯會送主動盤子給食堂阿姨。34%的人因爲文明就餐員的關係改正才送。還有6%的人不願意送餐盤。對於送餐盤我個人認爲是非常好的行爲,能保持校園食堂的乾淨整潔。學校就餐風氣也是很對的大家應該積極響應、積極參加。

另外我們校園中打飯很少排隊尤其二生活區。從數據上看男生90%選的C。在二生活區的男生大家不會主動排隊,他們覺得如果排隊的話就會很吃虧打不到好菜。女生一生活區情況要好些,80%的人都會排隊以及鼓勵大家排隊。僅有20%的人選擇“據是否涉及自己利益而定”。這個現象需要學校給予措施來糾正。

人與自然(第10-12題)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近道而踐踏草坪,有88%的同學會“偶爾”只有2%的人會選“A 從不(如果看見別人有這樣的行爲,還會上前制止)在保護草坪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夠,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草中被踩出一條路。

根據調查,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0%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1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然而對於更加積極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6%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主要原因,是因爲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愛面子。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附錄

關於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們:請把自己的選擇寫在每個選項的後面,請做最真實的選擇,謝謝您誠摯的合作!大學生不大學生不僅應具有各種知識與技能,更應該具有高尚的操守與良好的公德。爲了瞭解當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情況,特進行以下調查:

1.你的性別是:

A 男 B 女

2.有公益活動你會參加嗎?

A.肯定會

B.看情況有好處就去

C.沒興趣,不參加這個

3.請問你在與老師、師兄師姐打電話時,有沒有使用禮貌用語?

A.有每次都會有禮貌用語

B.看情況

C.不會

4. 在公交上你會給老人、婦女、兒童或殘疾人讓座麼?

A 一定會 B 不會 C 看情況

5.你認爲大學生肆無忌憚的說髒話,好嗎?

A.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聽

B.一般般,它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作爲語言武器

C.無所謂對此沒什麼感覺

6. 對於考試作弊你什麼看法?

A.反感,自己從來不作弊,

B.無所謂,自己很少作弊

C.贊同自己經常作弊

7.你相信有我們學校從不作弊的人嗎?

A相信 肯定有 B不清楚,可能有 C肯定沒有

8.在食堂吃完飯會送盤子給食堂阿姨嗎?

A每次都會

B文明就餐引導員在旁邊時才送

C基本不送

9. 你是怎麼看待食堂打飯不排隊問題的?

A 自己排隊,也鼓勵其他人排隊

B無所謂,自己也不排隊

C 據是否涉及自己利益而定

10.當你外出找不到垃圾桶怎麼辦

A自己先留着找到垃圾桶再丟 B找個角落丟 C隨便扔

11.看到亂丟的垃圾你怎麼辦

A會主動撿起來 B 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 C 不理會

12.你會爲了操近道而踐踏草坪麼?

A 從不(如果看見別人有這樣的行爲,還會上前制止) B 偶爾 C 經常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6

【引言】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越來越成爲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爲提高整體民族素質的迫切要求,越來越成爲我國公民的熱切願望。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爲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革。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廣大民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會公德建設凸顯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使社會公德建設的價值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大工夫。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又好又快的運行軌道,這種“好”字當頭的快速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的實踐中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質爲核心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作爲道德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公德與經濟交融爲一體,成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

【摘要】社會公德是指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具有廣泛適應性、普遍認同性、歷史繼承性等特點。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正常運行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公衆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認同,是人類人際交往活動中道德智慧的歷史凝結,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通過勸導力和說服力,調節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有利於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有利於和諧人際關係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最鮮明的標誌,是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最基本的保證。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本文列舉了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公德層面所出現的幾點現象進行了調查,抽象總結其中蘊含的深層問題,淺析其成因,提出了基本的對策建議。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

1、您的性別A、男

B、女

2、您在公共場所排隊此時有人插隊,你會?A、馬上制止B、視而不見C、心裏抱怨

3、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弱病殘、兒童、孕婦,您會怎麼做?A、假裝沒看見B、主動讓座

C、別人不讓我也不讓

4、遇到紅燈,您將怎麼做?A、一貫遵守交通法規B、經常闖紅燈

C、趕時間的時候不遵守

5、面對乞討人羣,您的態度?A、迴避B、鄙視

C、給予幫助

6、關於教室佔座嚴重的問題,你怎麼看?A、不應該,這是不道德的行爲B、應該,有利於自己學習C、無所謂

7、您對考試時作弊行爲有何看法?A、可以理解B、反感

C、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也幹過

8、對學校及社會舉行的愛心募捐活動,您的看法?A、是對的,發揚了助人爲樂的傳統B、不對,我們花費的也是父母的血汗錢C、中立

9、目睹公共場合下一對戀人的親熱行爲,您的意見?A、贊同,自己也曾經有過B、反感,認爲有傷大雅C、無所謂

10、您認爲決定青少年社會公德意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社會環境B、家庭陶冶C、學校教育D、成人表率E、輿論導向F、影視作品

11您是否從小就接受社會公德教育?A`是

B偶爾,更多時候是自己學習

C極少

12、你認爲社會公德心重要嗎?A不重要B`有點重要C重要D很重要E非常重要

13、你認爲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注意個人形象A很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重要D重要

E非常重要

14、若你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是你認爲不對的,有違背社會公德,你是否會阻止?

A會,不過只是說說而已

B會,會多次提醒她、他不要做C無所謂,只要自己不做就行

D認爲他有自己的看法,沒有必要瞎摻和

15、您能否完全尊重父母師長,團結同學,禮貌待人?A完全可以B有一定限度

C自己認爲對的會堅持D其他____

16、請問你在與老師、師兄師姐打電話時,有沒有使用禮貌用語?A有,幾乎每次都用B緊急情況下會忘了用C幾乎不用

D在有求於對方的時候用

二`調查問卷的發放

該調查問卷共發出120份,有效收回108份。三`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

10%的同學社會公德水平很高,60%的同學社會公德水平較高,20%的社會公德水平還可以,10%的同學社會公德水平較低。四`我校大學生社會公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1、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爲善最樂”、“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8%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8%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1%的同學認爲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7%,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7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60%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4%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6%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調查中,86%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5%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2%,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7%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78%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63%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8

通過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踐,數據統計,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羣體,80%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僅有10%公德意識薄弱。在文明禮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愛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爲樂方面,大學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爲樂。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但40%的同學在愛護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態度,要不要愛護公物還要看情況而定。僅有50%會明確如何對待公共財物。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作爲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但僅僅有15%的同學纔會自覺地保護環境,主動撿起乾淨教室中的碎紙屑。20%的同學會視而不見;其餘被調查的同學會考慮去撿,但不一定會付諸行動。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侷限,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透明性,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更爲直接和廣泛的生活空間。而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準則。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大學生的義務。作爲有較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爲習慣。

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期望化爲提高自身強大修養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鹼性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

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培養社會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際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範。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爲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踐行社會公德並不難,提升敬人禮讓的境界同樣不難,比如,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候是講社會公德;乘坐公交車主動爲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是講社會公德;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自覺站在“一米線”外是講社會公德;最後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是講社會公德;外出旅遊時不在景點設施上隨意刻畫是講社會公德,等等。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昇華的。

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有着社會輿論的監督,我們大學生或多或少會因此更講社會公德。但在缺少監督的網絡空間裏,遵守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義。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成爲重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生活中已成爲大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爲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活動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對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積極作用;保證大學生的業餘學習和生活健康。豐富發展;有利於大學生活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避免個別大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做到: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爲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網絡上存在不少虛假、低級庸俗甚至反動、浮穢和色情的內容,同學們要提高鑑別善惡美醜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的內容。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網絡已成爲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絡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侮辱、誹謗他人,更不能參與網絡色情遊戲、賭博等活動。同學們應通過網絡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絡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絡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着一些同學上網成癮,沉迷於網絡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的現象。值得同學們警惕的是,沉迷於網絡尤其是遊戲已成爲近年來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絡。養成網絡自律精神。網絡的慮擬性以及行爲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不利於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範所具有的外在約束的效用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絡道德規範的基本保障。大學生應當在網絡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裏,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不論在哪一領域哪一層次,大學生都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作爲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們大學生理應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良好行爲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9

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爲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革。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廣民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會公德建設凸顯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使社會公德建設的價值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在這樣的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豎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我們小組於半個月時間裏對本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55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5份(問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結論僅供參考)。調查對象涉及校內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社會公德認識以及個人道德實踐等方面。

(一)、行爲文明方面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圖書佔位子是一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圖書館是很多愛好學習的同學常去的地方,一般來說圖書館的環境是相當的不錯的,絕對是同學們看書、做作業的首選之地。這樣問題也就來了,如果看書的人很多,小小的圖書館怎麼能保證每個看書的同學都有座位呢,佔位子的現象也就隨之而來。在我們的`調查之中有3.6%的同學認爲應該這麼做,這樣做的話更有利於自己的學習,50.9%的同學認爲家都這樣,見怪不怪,32.7%的同學認爲沒什麼自己也曾這樣做過,12.7%的同學認爲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應該受到譴責。

文明、禮貌,這些道理家都是知道的,數據顯示,絕多數的同學心理面是知道怎麼做的,但是在行動上卻沒有起到起個表率的作用,長時間的這種佔座行爲習慣讓家都麻木了,同學們的態度變得很無所謂。明知道這個行爲是不道德的,沒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圖書館的資源,但是沒有實際行動去改變這一不道德的行爲。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行爲文明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二)、愛護公物方面

校園中的“課桌文化”或旅遊景點處的“塗鴉”我們已經司空見慣。在我們的調查中有3.6%的同學認爲蠻不錯的,它展現了個人風採,並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學認爲這種行爲是不好的,它破壞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響,有20%的同學認爲沒什麼不了,我也幹過,有10.9%的同學認爲這是很隨便的事,關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學認爲要想辦法杜絕這種不良行爲。

從數據和生活的觀察上來看,學生在愛護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夠接受的,落實到實踐中絕部分學生做的還是好的。對於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很愛惜的,但面對公共財產時,人性的弱點就顯示出來了,有時爲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公共財產就成了犧牲品,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爲,近三成同學的卻對這種行爲持無所謂的態度,這是很可怕的,這是低端的個人素質。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

(三)、保護環境等方面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學生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在公共場合製造了垃圾,有%的同學表示“一般不會扔”,有6%的人選擇“經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周圍沒有人的時候會仍”,有21%的同學認爲“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時候纔會扔”。數據表明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這個現象應該是和社會現象一致的,當今社會就是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社會,很多人爲了一己之利不擇手段,當然不否認還存在許多爲社會服務的人,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更要以當代學生去影響下一個時代,而不是隨波逐流,保護好環境,從自己做起。

雖然這次調查活動,涉及範圍比較小,調查對象比較侷限,數據量有限,但是通過此次活動,還是發現了許多問題,暴露出了許多不足之處,爲我們今後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0

調查課題:社會公德問題

調查時間: 4月29日——5月1日

調查對象:社會所有人員

調查類型:問卷調查形式

調查地點:貴陽市境內

社會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簡稱“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羣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爲維護社會關係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爲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這5個方面。我們小組就這5個方面做了問卷調查並作出以下報告:

本次社會公德問卷調查我們第五小組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爲98.1%。其中男士52份,佔50.5%,女士51份,佔49.5%。通過對回收問卷的統計、分析、計算,我們對數字進行處理並進行以下書面說明。

在文明禮貌方面,被接受調查的民衆中,認爲文明禮貌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佔99.02%,其中98.1%的民衆認爲自己平時做到對別人講文明,有禮貌。但是當問及您平時會不會說髒話和粗話時,8.74%的民衆表示會說,33%的民衆表示不會說,58.3%的民衆表示偶爾會說。另外就平時見到師長會不會主動問好方面,81.6%的民衆都表示會主動問好。在文明禮貌方面相對做的不好的就是髒話和粗話方面,其他方面也還帶進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爲樂方面,被調查人羣中,79.6%的民衆都有過助人爲樂的經歷,只有少部分民衆表示沒有過助人爲樂的經歷。在公交車上,68%的民衆表示願意爲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羣體讓座,還有29.1%的民衆會看情況而決定爲不爲別人讓座,只有2.9%的民衆表示不願爲弱勢羣體讓座。在當問及馬路上有人學要幫助,你會不會伸出援手時,只有31.1%的民衆表示會伸出援手,6.8%的民衆表示這種情況是不會伸出援手,看情況來定的民衆佔63.1%,就這個問題,當繼續追問如果您決定不上前幫忙時的理由時,大多數的民衆都表示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世界太複雜,好心辦壞事的事件太多了。結果表明,在助人爲樂方面,最嚴重的主要是當今的誠信問題缺失,導致許多人需要幫助,但沒人敢去幫。要解決這類問題還得從誠信方面做起。

在愛護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壞公物你會不會去阻止時,34%的民衆表示會上前阻止,在這方面,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員更爲主動一些。看情況再決定的民衆佔了51.5%,他們表示當時情況下能阻止儘量阻止,不在能力範圍就算了。還有14.6%的民衆表示這種情況自己不會去阻止。當碰倒標語牌時,絕大多數的民衆表示會把它撿起來放好,面對生活中的公共財產物品,73.8%的民衆表示會好好珍惜,23.3%的民衆表示有時會珍惜,低於2.9%的民衆不會珍惜公共物品。根據調查結果,說明在愛護公物方面還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衆的公共財產意識不強,還將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在保護環境方面,只有22.3%的`民衆認爲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強,75.7%的民衆表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是一般,甚至還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沒有任何環境保護意識。在公共場合,還有6.8%的民衆表示會亂扔垃圾,偶爾會會亂扔的民衆也還高達38.8%,只有54.4%的民衆在公共場合是不會亂扔垃圾的。民衆針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做得怎麼樣的問題,普遍都認爲不好,其中,69.9%的民衆認爲做得一般,24.3%民衆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處理問題上,68%的民衆表示都是直接就傾倒了,會分類在處理的民衆只佔1/3。就當今我國的保護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保護環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的努力會匯成全人類的努力,憑藉着等同於征服自然的信心,來還自然環境一份清白。

在遵紀守法方面,調查顯示,僅有41.7%民衆做到從來不闖紅燈,絕大多數民衆都會不同程度的闖紅燈。在提到道德對公民的制約作用時,只有33%的民衆認爲道德規範對民衆的制約作用很大,絕大多數的民衆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應該是很大的,但是在當今誰會,它的作用不大,甚至還有0.97%的民衆認爲道德對公民沒有作用。在公共場合,61.2%的民衆表示不會插隊,6.8%的民衆有時會插隊,4.9%的民衆經常插隊,27.2%的民衆表示會偶爾插隊。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衆僅佔17.5%,絕大部分民衆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還有0.97%的民衆表示自己完全沒做到。就遵紀守法方面而言,從調查數據上來看,我們這方面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對當今的社會公德意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當今民衆大部分都不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對社會公德的五個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民衆都還不能夠意識到加強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時,能夠主動指出並制止的爲數甚少,大多數民衆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會責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實際行動上,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禮”即公德,《論語》中孔子告訴世人“不學禮,無以立”簡簡單單幾個字,足以說明公德的重要性。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社會公德問題,擁有一顆公德心,親身力行成爲社會公德的實踐者。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髮展,社會公德教育與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已經成爲當前影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今社會物質財富正在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貧乏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當然,目前雖然存在着一些不盡人意甚至令人擔憂的現象,但是,社會公德總體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民的精神財富也能像物質財富一樣不斷豐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這充分說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其中,每位公民不僅是參與者和享受者,更應是示範者和監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常態化”這一系列十八大報告中關於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不斷的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當中國夢的話題熱議之後,社會公德更與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開的“中國夢,中華情大型徵文活動”中,許多學者就提出中國夢離不開社會道德的支撐的論述。到後來“中國夢,XX夢”,無數的人都提到了社會公德的重要作用。

總之,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公德是整個民族的艱鉅工程。單獨依靠一個教師、一所學校亦或是某個地區是無法完成歷史重託和社會所賦予的重任的。這需要全體民衆共同投身於社會公德的建設中去,更需要政府發揮其巨大的引導作用,這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繼續創造這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1

調查人:地鋪三小502班章諾溪

調查指導:家長

調查對象:社區,行人,校園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調查目的:

在我們身邊,不文明的現象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亂佔道、亂搭建、亂開墾、亂挖、亂扔、亂焚燒。四拋六亂,一團亂麻。這些,在明亮整潔的城市裏看上去格外扎眼。針對這一現狀,對在社區,村,街道,學校周邊等地方開展四拋,六亂現狀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生活周邊的文明情況,找出不文明的現象,針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爭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麗學生!

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幫助我瞭解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讓人們意識到文明就在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通過調查找出增強社會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上不文明行爲現象

1、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這些行爲對人們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爲這是小事,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爲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可見,樹立人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2,地鋪中心菜場爲人口密集體、橫街窄巷多、馬路規模不大,且馬路兩旁店鋪密佈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萬左右,節假日高達10萬人左右,商業氛圍非常濃厚,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了大量無證商販聚集。據瞭解,聚集在該菜場的流動商販多數爲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沒有保障。在城管監測他們的時候實施反監測,出現了城管進,走鬼退;城管走,走鬼進的現象。而且隨着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城管執法者與違法者的矛盾衝突在不斷升級,矛盾衝突由個體違法發展成爲了有組織、有預謀地團伙違法;,城管執法環境管理難度非常大。

由此可見,四拋,六亂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區開發配套設施不到位、物業管理不到位帶來的髒、亂、差及違章搭建;道路建管脫節,無人管理,保潔跟不上;拆遷管理不到位,拆遷現場變成新的衛生死角等等。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個街道、整個城市健康成長的命脈。四拋,六亂管理的成效與城市的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直接影響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絕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人文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二,校園內不文明行爲現象

在我們的校園裏也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亂扔廢紙雜物,污損牆壁,隨地吐痰,罵人打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給我們整個校園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學校應做個好學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不隨地吐痰,不亂拋果殼紙屑,愛護學校公共財物,不亂花錢,不污損校園牆壁,不說粗話髒話。

在社會應做個好公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吹牛奉承、出爾反爾,撒謊騙人;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不隨地亂扔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不在公共設施上亂刻亂畫,遵守交通規則,要尊重他人,謙恭禮讓;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三、創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一些思考

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爲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要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文明宣傳。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誠、智、禮、信爲標準,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不文明現象能夠慢慢杜絕,最終銷聲匿跡,到那時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我們家園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2

調查對象:xxx部分在校大學生

組員及分工:

組長:

個別訪談:

文獻收集:

個人體會:

幻燈片製作:

報告整理: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爲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爲善最樂”、“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爲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人。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3

題目:社會公德狀況調查

系別:

專業:

姓名:

學號: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爲: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裏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爲,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爲?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爲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爲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爲: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場所爭吵、說髒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佔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爲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羣衆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爲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爲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爲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做鬥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於違法行爲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於違反公德行爲,僅僅侷限於輿論譴責,對於部分不文明行爲並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爲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爲,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爲得不到根治;相反對於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於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爲變得更加隱蔽,不利於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於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並不積極履行職責,對於罰款低的違規行爲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爲,使管理措施成爲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爲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爲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準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佈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爲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爲。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於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於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裏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爲。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爲。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佔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爲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系列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社會公德作爲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其意義更爲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研究表明:道德觀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階段性原則,第一階段是道德的他律階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規則,甚至是法律法規的形式來規範人們的行爲,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給予相應的處置或懲罰,是公民社會公德觀念形成的基礎環節和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道德的自律階段。這個時期,人們逐步形成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正確的評價能力,道德行爲不再像第一階段那樣是外在約束的結果,而是自覺自願的行爲。促使人們從道德的他律階段向道德的自律階段轉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會公德教育中,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關心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只有相互尊重、關心和照顧,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並建立一種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關係,使社會生活正常進行。尤其要教育青年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老人、軍烈屬和榮譽軍人,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

(二)在個人與環境的關係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環境。社會公共秩序的好壞,對整個社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社會的公共秩序良好,人們就能解除後顧之憂,整個社會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就會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就不能正常進行。因此,青年人不僅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對於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爲,要敢於制止,敢於鬥爭。

(三)在個人修養上,要教育青年講究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現,又是維護人們社會交往中友好和睦關係必不可少的條件。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環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講究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的基本準則。

(四)在家庭關係上,要教育青年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的基本單位,是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爲基礎的一種社會生活組織形式。家庭道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時,必須教育青年正確對待家庭關係。

綜上所述,提高社會公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規則,使公德建設逐步走向法制化。當出現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爲時,輕則有規則可循,重則有法可依。

(二)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導向作用。毫無疑問,媒體是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監督和導向作用。同時,每個個體也是公衆輿論的構成者,是輿論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號,要掌握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爲形成過程中的規律規則,遵循這些規則,採用複雜多樣、靈活多變、易於爲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社會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個人修養。只有在微觀上提高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公德素質水平,纔可能在宏觀上改善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