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生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

作家羅蘭說過,“愛情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一個人得到鼓勵和激發,而更有創造性,更有衝力,也更愛這個世界。”可見,當人們擁有了純真、聖潔的愛情後,會使自身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乃至對整個社會都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不過,矛盾是具有兩面性的。當一個人的戀愛觀消極甚至不健康時,其產生的破壞力也是無法估量的!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嚮往。可是由於我們年齡尚低,涉世太淺,所形成的戀愛觀也是多種多樣,所以我通過進行校內問卷調查,來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問卷調查活動於20xx年5月28日在東北財經大學校本部進行,爲了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本次問卷調查採取不記名方式。本次調查選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爲94.17%。報告結合同學們的回答結果展現大學生的戀愛觀,並從中展開一些必要的討論,對一些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和理論依據。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當我們確定戀愛對象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相知的伴侶。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一標準也會因爲主客觀原因發生更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究竟“一見鍾情”的閃光點源自哪裏呢?也許調查結果會給我們一些啓示。據調查,39.7%的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2.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爲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採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就很難預測了。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於美的類型,男人屬於崇高的類型,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蠢笨。這說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區別的。而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有15.6%的同學是以對方的相貌爲依據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們以獲得純粹的感官滿足爲目的之愛情,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這類愛情很難維持長久。問題是天長日久的相處會使外表失去新鮮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學中就有69.6%的女生。

遇到這個問題的同學,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撥打110或315消費者會,一般中介爲了長期經營考慮,只要有關部門介入他們都會歸還中介費。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學們,最好與中介籤合同,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最好不要輕易交中介費,以防上當。

二、大學生在大學裏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麼?

據《新快報》報道,河北曾經發生了一次網戀悲劇,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網戀的男人給殺了,又引發了人們對網戀的深思,象牙塔裏的青少年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面對這新時代的愛情,你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關鍵看你怎麼去認識這個問題,怎麼去對待這個問題!!!

在第六至九題關於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有以存錢、記賬爲代表的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學生數量佔的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階段消費計劃的人數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對於自己的消費大多數同學則表示沒什麼感覺,只有小部分人總結爲比較節儉。我們不難總結出目前學生們的科學消費意識還很淡泊,對於自己消費的管理還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這與從衆心理有關。在一個羣體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談戀愛,剩下的人也會受到影響。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會爲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他們不會“逆潮流而動”。

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了。”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需要產生動機,而動機支配着行爲。因此,在研究大學生的戀愛觀的時,對這一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有7.8%的同學是因爲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纔開始談戀愛的,是一種趕潮流現象,與從衆心理有關。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認爲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她們不會“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學則是爲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上大學生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重新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內心比較空虛和孤獨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學會認爲異性交往起來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當兩個人交往加深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爲戀人關係。我們上大學後不像國小國中時刻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很遠的地方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的。當心靈上遇到苦悶急於疏解時就需要有朋友在身邊,正如“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學是因爲對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絕(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學是由於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學生談戀愛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有專家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的同學認爲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因爲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學認爲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於學習生活。其中4.5%的同學認爲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5.7%的同學認爲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這10.2%認爲戀愛對自身產生消極影響的同學中有55.8%的同學正在戀愛的,58.4%的同學是女生。由此看來戀愛對女生的消極影響遠大於男生。

四、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爲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味着什麼? 大學生戀愛猶如空中樓閣一樣,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並且在大四時期面臨就業的分歧,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後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很多,這就表明要經歷失戀的人羣還是很廣的。而事實也是如此: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在調查中發現有92.4%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57%的同學認爲可以爲以後的戀愛積累經驗;16.2%的同學認爲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1%的認爲從此可以解脫,集中精神去學習。有的人在經歷失戀後在學習上往往會有很大

愛情,多麼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爲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的進步,就是失戀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戀,怕自己的戀愛失敗,怕失去已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同學在調查中佔了8.0%,他們認爲失戀後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愛情中遭受挫折,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此項調查也可以反映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善於利用各種宣泄、轉移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有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穫。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大部分學長都忠告計劃做兼職的同學,學習纔是大學裏最重要的事,兼職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也值得去做,鍛鍊爲主。長期的兼職,最好是在寒假或暑假時參加。

1、要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係。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爲重,因爲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爲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爲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夠承擔戀愛挫折。正視現實,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爲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爲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設身處地的爲對方着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鬱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要儘快把失戀昇華爲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儘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爲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爲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係。

3、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爲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爲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係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爲新時代的橋樑,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雖然我們完成了09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是我們大學生實踐之路仍然沒有完成,我們大學生的實踐之路仍然很漫長;雖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我們前期出色的準備工作非常完美的完成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是以後的實踐之路上還會有更多的艱難險阻,以後的實踐之路還會更加坎坷崎嶇。但是擁有年輕這筆財富的我們定會在此次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發揚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優良品格,再接再厲,積極創新,定能出色的完成我們的人生規劃,享受俯瞰人生藍圖的愉悅;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回首遙望崎嶇人生路上的鮮花;登上人生的巔峯,品味一覽衆山小的快感。

對於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於異性也還只處於一種羨慕和嚮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並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爲。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於自己的錯誤行爲並不能很好的認識,對於行爲產生的後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活躍身心;加強大學生心裏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和性健康諮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繫。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更加清楚地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並結合調查結果抒發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誠摯地希望大學生們可以在健康的戀愛觀的指導下,讓自己的愛情之花可以開放得更加美麗。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2

爲認真貫徹鎮黨委、政府幹部作風建設活動,積極落實“進村聯戶”工作要求,努力完成“六個一”任務,詳細瞭解聯繫村的村情民意,幫助聯繫村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本人在塘雅鎮XX村開展蹲點走訪,並在走訪中重點突出“六類對象”。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XX村基本情況

XX村位於 。行政村由XX、XX 等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人口共671人,農戶275戶,勞動力448人。土地面積575畝,農業經濟主要以種植柑橘、棉花和葡萄爲主。20xx年村集體收入4800元,來自山林承包。村人均收入超萬元,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外出打工和來料加工。

XX村現有支委人,村委 人分別來自五個自然村,村民小組8個,黨員32人,村民代表32名,會計、出納各1名。村民風氣較淳樸,社會秩序較穩定,無重大矛盾糾紛發生,無上訪人員。村中困難戶共15戶,其中年人均收入低於2500元共25人,的主要原因是年老和因殘病致貧。

XX村本屆兩委主要創業目標,一是完成各自然村間的道路建設;二是完成村三口池塘小庫的加固;三是開展全村電網改造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集體經濟收入低。目前村集體收入主要來自一處山林承包,年收入僅4800元,各項建設工作受到資金限制嚴重,三年

村創業承諾中連接自然村與村之間道路及路面硬化工程也因資金問題進展緩慢。

2、農民建房管理存在困難。因自然村較多,XX村農民建房工作採取行政村和自然村共同管理的模式。但近年來,由於政策因素和建房需求存在矛盾,部分自然村的農民建房工作開始出現管理難的問題。

3、村班子戰鬥力需提升。整個兩委班子不夠團結,一是村主要領導個性較強,在村工作開展和工作方法上都不同,容易出現分歧。二是部分幹部油滑怕事,左右搖擺,不願擔責任,遇到難事就觀望推脫。

三、下步工作思路

1、做好村兩委班子建設工作,加強兩委幹部特別是書記主任間的溝通交流,強調要把工作分歧與個人關係區分開來。加強兩委幹部的崗位培訓和廉政教育,結合鎮作風建設活動,在村班子中也開展作風建設相關內容,增強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強化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團結意識和爲民意識。

2、加強和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完成各自然村間道路的硬化和幾個小山塘的治理。向電力部門爭取幫助,完成村電網改造工作。

3、繼續做好社會穩定工作,開展各類矛盾排查和糾紛調處,確保矛盾調處率達到99%。做好信訪人員的思想工作,力爭零上訪。着重對幾個下落不明的計生三查對象進行尋找,通過各種方法爭取重新聯絡,確保計生達標。

4、加強農民建房和土地管理,加大國土規劃相關法律法規

宣傳,嚴格落實村建房管理制度,建立巡查機制,及時阻止新發違建,同時做好農民建房安置報批工作,使農民建房工作規範有序。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3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9月開始,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訪談教師對教學效果反饋分析,雖然高一學生數學成績理想,但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還稍有欠缺,就這個問題我對我校的學生就數學學習方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目的

1.瞭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方法。

2.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產生差異的原因。

3. 尋求高中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

4.找出改善這種狀況的方法。

三、調查對象及其方式

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江蘇省淮陰中學高一年級(4)班和(19)班全體學生 ,調查的方式是問卷調查,並選出幾名優等生進行問答。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8份,有效問卷共102份。

四、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預習情況、方法

衆所周知,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也是體現學生自學能力的方式之一,預習意味着在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瞭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其中“老師要求預習”和“想起來就預習”的學生大約佔55%,而自覺預習的學生只佔25%。大多數學生預習也只是把課本看一遍就算完成了預習,而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並找出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學生少之又少,重點班的優等生也有人經常預習,但是他們預習通常採用找重點和難點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則大多是看一遍新課內容,而且只完成老師課前佈置的預習任務,以上結果都表明在預習這一方面,還是中學生學習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老師要加以提醒和引導,應該把預習當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一個途徑,力爭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長期依賴教師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預習情況 不預習 老師要求預習 想起來就預習 課前看一下 經常自覺預習

所佔比率 6% 25% 30% 14% 25%

預習方法 看一遍 找重、難點 對照資料 解決問題

所佔比率 42% 20% 13% 25%

(二)聽課情況、方法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途徑,中學生自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老師講課的方式和課堂的活躍氣氛,這些因素約佔70%。因此老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訪談教師表明,35%的學生會聽老師的小結,在教學過程中,最後的課堂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任務完成後,教師應就本節課的思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系統地梳理,同時教師可以小結過程補充講課過程遺漏的地方,也相對學生做了一個小複習,讓學生有了知識的鞏固,教師適當指出重點和難點,學生複習的時候就有輕重之分。

(三)課堂筆記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記重點的方法,這類學生約佔22%,他們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的方法,如果課後沒有及時複習,筆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講的難點和考點,複習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且學習效果不好;而差等生則很少或根本不記筆記。剩下的0.5%學生則以怕影響聽課爲由,不記筆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效果不如其他同學,就是他們不瞭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的道理,他們往往會認爲自己大腦能記住這節課老師講的內容,但是下課後就很容易忘掉,這也是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基於以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方法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作業情況及其方法

作業方式 不看書直接做 先看書後做 先做後看書 抄答案

所佔比率 60% 15% 20% 5%

調查結果顯示,採用“不看書直接做”的學生有半數多,而“先看書後做”的比率相對較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抄答案。結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難生基本採用第一種和第三種方式完成作業。先看書能比較清晰地掌握知識點後,再通過作業來檢測所學知識,強化對有關內容的記憶,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部分優等生也採用先做作業後看書的方式,既能起到鞏固知識點的作用,又能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有目的地看書查缺補漏,對問題理解得更透徹。

(五)複習情況和方法

此次調查顯示,經常複習的學生佔大多數,考前複習的比率也較高。複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重點複習不懂或不會的知識,複習方法因人而異,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優等生介紹,他每次的考前複習都針對自己知識缺漏的地方,自己做題進行強化。這說明好的複習沒有固定模式,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複習。

複習方式 看一遍 按老師要求複習 複習有關內容後做題 看主要內容 做疑難題

所佔比率 10% 22% 40% 24% 4%

(六)調查總結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多數學生仍停留在教師所要求和佈置的各種作業,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學習狀態,學習的被動性較強,他們學習和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很不夠,還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的被動性,表現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死記硬背。他們上課抄筆記,課後抄作業,複習考試按教師指定的背課本和筆記,還有許多學生大量地看各類題解,這都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發展,他們的學習缺乏學習獨立性,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恰當合適的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顯得極其重要。學習被動和方法過死,嚴重影響着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學中的強制性措施還是過多,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主要原因。它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主動性。因此,對於高一的學生,爲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要開設學習方法課,引導學生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進行指導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學生心理髮展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指導,切忌搞統一的模式。這樣,學生和老師實現了互動,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成績得以提高,達到了教學目標。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4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曆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小區部分中學校的部分在校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 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中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的來源。

二. 當代中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中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 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媚外的心理,還有青春期特有的獵奇心,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中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國家能在中國傳統節日裏多舉辦文化活動普及文化知識,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5

一、調查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意義

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個家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通過研究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可以使他們理性地對待貧窮,摒棄“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樹立起自強自立的精神,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確看待貧富和義利,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經濟貧困的現象。提高貧困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通過個別輔導和行爲指導等步驟,分析學生無助、困惑、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和後果,幫助學生直面環境和壓力,進行自我接納和自我欣賞,順利地完成大學學習生活,讓貧困大學生懂得只有擺正心態,奮發圖強,德才兼備,自我完善,才能報效祖國,才能最終徹底擺脫貧困的道理,所以,調查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尤爲重要,爲此,我調查了長春市奮進鄉興華村、太平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間村。訪問了18—25歲的相對貧困的大學生120名。

二.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及其分析

(1)自卑心理

表現爲現爲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看不起自己。由於經濟的原因,他們過着節衣縮食的日子,與那些衣食無憂、大把花錢的同學相比,難免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貧困生的貧困雖然並非其個人造成的,但是貧困卻常常困擾着他們,影響着他們的學習、生活與就業,有些同學大部分時間用來勤工儉學,學習時間不夠充足,參加學校各類活動也相對較少,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綜合水平弱。此外,由於在中學時代過分注重應試能力訓練,忽視綜合能力的培養,知識結構和實際操作技能相對較弱。以上種種不利因素直接導致貧困畢業生

在就業中處於弱勢,一些貧困大學生由於不能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總是自慚形穢、自我封閉、不相信自己。

(2)焦慮心理

主要表現爲恐懼、不安、憂慮及某些生理反應。由於深知家庭經濟的困難和父母的艱辛,知道上學機會的來之不易,因此貧困生雖然身在學校,卻始終惦記在遠方的家庭,總爲家裏擔心。由於國家政策的調整,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每年走上社會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難問題日益顯著。面對未來,他們經常考慮自己的理想能否實現,憂慮、彷徨隨之而來。他們想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來改變貧困的生活,爲家裏減輕負擔,然而現實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讀書的成本和就業的預期收入產生很大矛盾,因此他們心理上產生很大負擔。諸如此類問題,使他們容易產生對個人的生存和未來生活危機持續的焦慮心理,表現爲緊張煩躁、心神不寧、萎靡不振,甚至產生對未來的恐懼感。

(3)抑鬱心理

抑鬱心理是一種消極情緒體驗,挑戰困難與憧憬未來是貧困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主線。在大學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面對社會現狀,他們既有想進一步學習深造的考慮,又有對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擔憂。一方面渴望競爭,尋找到理想職業,以證明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害怕競爭,害怕競爭中的失敗,害怕選擇帶來的風險。這種壓力長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還沒有健全的今天,大學生各種社會關係會對他們的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客觀上會造成各種的不平等,特別是有一部分學生在校表現並不是太好,然而畢業之後卻能依靠父母的關係找到不錯的工作,容易使他們產生“學習無用論”的思想,從而產生抑鬱心理。

三、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措施: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着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有些學生不堪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而最終走上自殺之路,爲了能夠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脫心理壓力,健康快樂的過好大學生活,本人提出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幾點措施,具體如下:

1.家庭方面

貧困大學生家庭中,家長儘量不要給貧困生過高的期望,這樣會加大他們的心理負擔。雙方要多理解寬容,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幸福不但是靠錢累積起來的,沒錢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樣可以幸福。

貧困生應該樹立自強不息的信念,通過努力實現就學和就業。貧困大學生上學期間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增加資本,提高自己綜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學生那樣昏昏度日。

2.學校方面

學生工作既是服務學生也是教育學生,是促進學生成材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學生工作的角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和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學生成材教育聯繫起來,也必須和學生的家庭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聯繫起來。學生工作應該能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原因在於,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是和廣大同學接觸最多的人,對學生思想狀況、心理問題的瞭解是最直接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還未有實質性進步,這是所有做學生工作的同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大多不是心理學專業或臨牀心理學、心理諮詢專業畢業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缺乏專業知識,甚至有的採取輕視的態度來對待。由此,我認爲學生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須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培養和提高心理素質和修養,當好學生的先導和楷模,大膽創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6

關於大學生看待星座問題調查報告導言:如今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中日益流行,這一現象折射出社會轉型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如何正確認識並積極引導是當代大學思想價值觀建設中不可迴避的問題。星座作爲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科學依據,大學生要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盲目相信。 調查內容:我們小組爲了調查大學生對星座關注程度,探究大學生如何接觸到星座文化,星座文化爲何在大學生中如此流行,它會在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造成什麼影響。 調查目的:引導同學們辯證對待星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對象:南京曉莊學調查院的學生。調查時間:4月12日—4月20日。

調查方式:去學生宿舍,校園內進行問卷調查。

主體:星座對於大學生來講是個熱門的話題,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看是有關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從這個話題入手,想了解生活中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問題。 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星座對大學生的影響廣泛,基本人人都知道星座,並且都知道自己是什麼座的,但是這是影響並不深入,大部分人都不會被星座影響到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那爲什麼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如此流行呢? 我想:星座文化迎合了大學生社會認知的需要和自身信念體系的需要。不少大學生會從星座上找到自信。人們只需要通過查找出生日期所對應的星座即可獲得該星座的人的一般性格特徵。操作簡單,結論概括,以及讓人感覺權威的口吻吸引了很多大學生的注意。並且大學生們不僅存在對自我瞭解的需要,還存在對自我—他人關係順利建立的需要,星座文化成了大學生解決人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利用星座對人際問題進行歸因,尋求解決的辦法。此外,對大學生來說,流行意味着時尚,瞭解流行的占星術,代表着擁有前衛的觀念及生活風格,這也是他們追求個性化自我的表現。所以星座文化纔會如此普遍。

但是大學生隨着生理與心理的成長不會盲目相信星座,會有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對任何事情還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要理性主觀地看待問題。仔細想想看如當然也沒有必要排斥星座。果我們所有人 都像星座裏說的那樣那世界上豈不是隻有12種人了?星座的東西只能當作無聊的時候消遣的一個遊戲罷了。千萬不要沉迷於星座完全相信它,當然也沒有必要排斥星座。

這個現象的形成與大學生在當代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對身份轉變和環境適應所帶來的心理需求密切相關,也折射出在各種思想文化交匯的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變化。對這一問題的細緻研究對當今高校教育,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不斷髮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是有很多現實意義的。在調過程中我們發現幾個現象, 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影響廣泛,但不深入。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個星座,而且提到星象學或者天文學,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星座及其能預測到的關於人生啊、性格啊方面的內容,而非真正的天文知識。 “星象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流行可以視作是這個特殊羣體的亞文化表現,而大學生羣體的心理因素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及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在這個現象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青年 1

羣體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星座文化”在大學生羣體中的流行。 觀察“星座文化”可以發現,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羣體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是屬於青年人所獨有的。 “星座文化”在大學裏十分流行,是一種大學生特有的“青年時尚”,成爲青年羣體普遍流行的某種生活規格或樣式。星座文化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從衆模仿心理和個性表現心理因素交錯影響的結果,也能迎合青年個性追求與自我實現的願望。

並不是星座學說給予我們這些東西而是我們需要我們就會從星座預測中創造出這些感覺來。 不管人類的文化、思想、精神如何發展與超越人類自身仍是自然物質的一個部分 或者人類不管如何發展仍會保留一種自然屬性。正如物質由一些簡單的元素演繹、組合變化出一個繁複的世界一樣人的內心世界也是由一些簡單、樸素、原始的符號構成的。占星術、易經、卜卦、塔羅牌、生辰八字、生肖、數理、日月陰陽方位、金木水火土正是這樣的符號系統。心理學大師容格把這些符號系統稱爲“文化原型”這些原型深深地植根於人類的潛意識裏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感覺與行爲。面對自然變化的不可預測性面對混沌、雜亂、突變的人生與命運人類一直試圖逃避對不可知的恐懼。人類需要尋找到一些象徵、符號、信息來增加生存的自信與勇氣。星座學說像一種對事物獨特的觀察視覺給我們的內心一些標籤、一些符號、一些印記讓我們能夠閱讀自己。人們喜歡星座星座裏面的信息就會重建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原有對自我、對生活、對生命的感覺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爲最終可能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在“你知道星座嗎?”這一問題中86.9%的人選擇了知道,13.3%的人選擇不知道,這說明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還是較爲普遍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星座 知道自己的所屬星座。 “你對自己的星座瞭解嗎?”16.7%的人選擇不瞭解,63.3%的人選擇有點了解,20%選擇比較瞭解,沒有人選擇完全瞭解。這說明星座文化的影響廣泛 但不深入的特點,很少有人去專門仔細地研究星座,星座在大學生而言也只是一 種娛樂的消遣行爲。

“星座會影響你對人對事的看法嗎?”63.3%的人選擇了不影響,33.3%的人擇了有點影響,3.33%的人選擇較大影響,沒有人選擇完全影響。我們出這個題目是爲了看同學們對星座的依賴,但結果證明同學們都知道這是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完全的科學性,所有完全聽取的做法是不允許的,這說明大學生在對人對事是主要依靠的還是自己的主觀想法,是堅持唯物主義的。物理世界是比較硬的不管你怎麼期待它都不會因爲人類的意志而改變。 在你平時關注星座的哪些方面中有66.7%的人選擇性格有50%的人選擇了愛情,有30%的人選擇交友,50%的人選擇運勢,26,7%選擇健康,16.7%選擇學習,20%選擇工作,10%選擇其他。這道題反應出星座之所以盛行與它包含的五花八門的信息有關,大部分學生對性格、愛情、運勢比較關注,這些星座分析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並且戀愛是大學生中的熱門話題,他們會在星座解讀中尋找答案。星座可以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安慰。

在你認爲自己的星座對自己的性格,運勢的描述相符嗎?這一問題中,有63.3%的人選擇有點相符,23.3%的人選擇大部分相符,13.3%的人選擇不相符,1%的人選擇完全相符。在結 果中只有1%的人 選擇完全相符,這說明星座是不可信的,不具有科學依據的。據我們所瞭解,星座只是整理出了大部分人的共性,所有有些準確,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不能被星座所左右。

通過以上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流行絕不是偶然的,它是具有青年羣體特有特點的一種文化現象,又受到個人心理,社會心理,社會環境及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得以形成的。

事實上星座只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其實看星座的時候先入爲主,知道了自己哪個星座的,然後就會越看越像。其實你仔細看看別的星座的,把那些話往自己身上套發現其實也蠻符合的。星座只是人們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

結尾:在這個調查過程中,各個同學都十分配合,我們發現極大部分同學對星座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其中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關注星座,對星座文化持積極的、肯定的態度。這可能和女性更爲感性有關。基本絕大多數人都對星座有一定了解,大部分是從一些青少年的書刊、雜誌上得知有關星座文化的信息,也有的同學是聽周圍人講起而感興趣。現在來看,網絡儼已成爲了最有力的傳播媒介。對於以上的總結,我們小組覺得星座有利有弊,它具有一定的正功能,爲學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但它同時也具有較大的負面功能,對其過分的信仰只會導致自己生活在幻想中。不能只依靠星座,大學生應逐步提高自己應對壓力的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

我們要尊重個人愛好,其次要利用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對於大學校園中的星座崇拜現象,

在課堂上加以感化,引導,在校園中加大宣傳,提醒學生不可過分沉迷於其中。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自己周圍的人相互交談,提醒那些過分相信星座的同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和朋友交談,也可以和父母談心。要相信命運石由自己主宰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7

調查目標:通過對學生各類學習興趣的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分析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瞭解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爲制定對策提供有力的材料。

調查時間 :

調查對象:1—6年級學生。

調查方式:訪談法、調查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對不同學科的興趣

受調查學生都能夠明確指出“最喜歡的一門課”與“最不喜歡的一門課”。這表明目前國小生對不同學科興趣的差異是明顯的。最喜歡的學科是數學,佔總人數的30%,最不喜歡的是外語,佔40%。最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好(35%);(2)從小喜歡,基礎較好(3)能動腦子(20%);(4)學了有用(15%);(5)其他(5%)。最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不好(35%);(2)從小不愛學,基礎不好(3)學了沒用(12.5%);(4)不喜歡文(或理)科(10%);(5)其他(2.5%)。老師講得好是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最不喜歡的學科是外語,原因是“基礎不好”的,佔40%。可見,從學生小時就誘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打好基礎,對學科興趣的.形成及推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有重要作用。

(二)對老師及上課的要求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97.5%的學生不喜歡嚴厲的老師,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遊戲,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利用電教手段上課。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學生們喜歡老師能夠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活動,

及利用電教手段上課。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決不能懶惰,應採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對課外書籍閱讀的興趣

1、關於閱讀興趣

問卷1:雙休日,你最喜歡幹什麼?

看電視外出遊玩看書 打電腦

65 32 42 21

40.6% 26.3% 13.1%

問卷2:能否寫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寫出五部寫出四部 兩部以下

三年級 72130134

四年級 106 157 83

五年級 153 102105

從問卷中不難看出,四年級以前,學生仍然以連環畫爲主要讀物,五年級則開始對以文學類中外名著爲主的閱讀發生興趣。相對而言,學生的閱讀面較爲狹窄,就學生家中的藏書來說,有的以和職業相關的內容爲主,有的以個人興趣爲主,有的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爲主,內容比較單一。大多數學生在課餘,尤其是雙休日,閱讀隨意性較大。

2、學生到圖書館學習情況

問卷3:你經常去圖書館嗎?

去圖書館情況人數百分比

經常去 168 31%

偶爾去 282 52%

從來不去92 17%

從問卷中看出,學校圖書館的有無對學生的影響並不大,仍有17%的學生平時不光顧圖書館,52%的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可見他們沒有利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慾望和動機。學校和家長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到圖書館來,引導他們打開知識的寶庫,使他們學會如何獲取信息來武裝自己進行新的創造。學校要利用書籍這個強用力的工具,爲學生在各方面發展打好基礎。

3、學生每天學習時間

問卷4:你每天用於學習的時間是多少?

學習時間 人數 百分比

沒 有 28 9%

30分鐘 192 64%

1小時117 39%

1小時以上84 28%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的學生沒有學習時間;有64%能保證每天有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用於學習。有64%的學生能保證每天有一小時或一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學習動機,特別是保證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不可忽視的。

(四)、興趣不高的原因

1、教育觀念滯後。學校爲了提高知名度向教師要成績,教師向學生施壓,很少顧及學生自身的興趣。

2、方式呆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仍習慣於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本書進行說教,習慣於通過強化題型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難以調動大多數的積極性。61%的同學認爲老師教法一般,23%的同學認爲老師的教法有創意,16%的同學認爲老師的教法陳舊。

3、家庭期望過高。46%的同學認爲家長對子女“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只有19%的家長不太強求成績。 80%的同學希望有“寬厚的父母,寬鬆的氛圍”,13%的同學希望父母有才識,4%的同學希望父母有錢有權。

4、課堂上對老師的觀點有異議時,37%的同學得到鼓勵,53%的同學被敷衍或不理睬,10%的同學遭到訓斥。

二、採取的對策與建議

(一)培養興趣

從此次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學習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爲主,而高年級學生還對傳記、傳奇、驚險、愛情小說等感興趣。女

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有所瞭解,教學時就有的放矢了。教師隨時可以與學生談心,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爲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狠抓落實

時間落實。統一指導學習的時間要落實,保證每天的學習時間;對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量,增加閱讀時間。

活動落實。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爲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樣:故事會、辯論賽、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評等。

指導落實。教師 的指導,主要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提供閱讀的方法。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可以朗誦一段優美的作品;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簡要講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知識。閱讀方法的指導也要多樣化,從摘抄、批註、質疑、欣賞、寫讀後感等多種角度進行指導。

檢查落實。對學生學習的進展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使學生養成習慣,並且及時表揚先進,擴大影響。

(三)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變“死水”爲“活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求知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學環境。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有正確的學生觀,其次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再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建立民主、和諧、開放、輕鬆的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激勵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形式的趣味活動,把孩子的這種天性充分運用到學習中去,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味快樂。

(五)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減少學習的壓力

幽默是教學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學習化難爲易,幽默可以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幽默可以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於永正老師說,笑着看學生,學生就會 笑着看老師。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有聲有色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化枯躁無味的內容爲意味盎然,學生願聽樂聽。教師文彩飛揚的語言會使課堂如一首流淌的音樂,洋溢着輕鬆、愉悅的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快樂中達到教化的目的,在輕鬆中完成知識的傳授。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8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標:

本研究的基本目標是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狀況,並針對當前大學生假期生活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共性。並以此爲基礎,剖析現象成因,找到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安排假期時間。根據以上的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我校及爲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假期實際生活狀況,找出普遍性問題。

2、在找出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剖析,探究產生現象的原因。

3、依據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以達到引導大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時間的目的。

研究內容:

基於以上研究目標,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當代大學生假期的實際生活狀況

1、當代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

2、統計、分析調查數據,找出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第二:個案訪談,典型案例分析

1、選擇出兩個個案進行訪談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個案進行重點調查

2、紀錄訪談,深入分析,形成訪談報告。

第三:從各個角度分析現象,剖析問題成因

1、根據已有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

2、聯繫當今青少年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尋求大學生假期實際生活狀況背後的

3、總結分析結果

第四: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1、歸納研究結果

2、提出對於大學生假期規劃的幾點建議

3、提出對於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幾點希望

研究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我校及周圍學校的大學生中廣泛發放問卷,對具有突出特點的個人進行深入訪談,並記錄訪談過程及結果。隨後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本課題的總結和討論,並形成最終的研究報告。

二、問卷調查及分析

問卷構成:

本次問卷由八道客觀題,兩道主觀題構成。問卷分別從對於假期生活的感受,假期主要活動,對於假期學習、打工的看法,假期同父母的交流以及長期規劃對於假期的影響這幾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學生假期的生活狀況。

問卷發放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4份。此次問卷調查範圍爲青島科技大學及其周圍院校(包括青島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大職高),問卷發放分佈於大

一、大二專業分佈很廣,涉及藝術專業、經濟管理專業、法律專業、機電專業等多個院校專業。其中大一被調查者人數佔到總人數的60、6%,大二則佔到30、4%,在被調查者中有14%的同學屬於貧困生。

結果及分析: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各項數據,本調查小組總結出以下幾種現象:

1、學校多數大學生並未形成學習的習慣,假期的主要活動大多以睡覺,看電視等休閒娛樂活動爲主。

在對於假期學習的態度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51、6%的被調查者覺得雖然學習很重要,但沒有了考試壓力就不想學習,另外還有30、7%的同學覺得假期就應該最大程度的放鬆,可以暫時不學習,而選擇學習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緊學習的只佔到被調查者的17、7%。而在選擇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動時,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看電視(22%)、睡覺(18%)、上網(16%)。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學校的氛圍,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假期中不想學習、只想睡覺上網也就成爲了大學生中一種較爲普遍的現象,這反映出我校大學生並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只是作爲一名學生所應該完成的任務,終身學習,時刻學習的理念並沒有貫徹於每一個當代大學生。

30、7%51、6%17、7%

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餅狀圖

2、我校大學生認識到了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性,對於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意願 較高,接觸社會的主動性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66、1%的被調查者認爲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學生接觸社會、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徑,而在假期計劃中以打工或參與社會工作爲主要內容的也佔到了22、5%。這說明同學們都認識到了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性與殘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的不足,並願意在假期中參與一些實踐活動,爲自己今後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3、我校多數大學生存在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並對同學們假期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大部分的被調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觸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意願,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沒有了壓力就不想學習。在對於假期計劃地制定以及實施狀況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選擇制定計劃但沒有實施的同學所佔比例最大,達到57、9%。這些調查結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學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同學原本對於假期有着非常充實而有意義的設想,但放假回家後卻並沒有實現,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學回到家中就開始過度放鬆自己,懶得出門,懶得學習,呆在家中則只是睡覺、上網、看電視,再加上家長對於上了大學,放假歸來的孩子管教的減少, 更是滋長了大學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爲了我校大學生假期生活較爲混亂,空洞的一個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網,看電視,以至於將假期開始前所制定的學習和工作計劃完全打亂。由於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學們的假期開始陷入毫無剋制的睡覺,看電視,上網之中。

4、大學生心理趨於成熟,更加註重同父母的溝通,同父母的溝通也更加順暢。

在對於大學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頻率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有45、6%的同學選擇假期時同父母經常談心,38、6%的同學選擇假期中偶爾和父母談心,只有15、8%的同學選擇幾乎沒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談過心。在被調查者中68、4%的同學覺得自己同父母的關係如同朋友一般交流無障礙。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同父母的關係都較爲融洽,這表明進入大學後,同學們的心理都逐漸趨於成熟,開始逐漸認識到父母的辛苦,由於遠離家庭獨自生活,大學生們也意識到應該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與他們談心、交流以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佔到了被調查者的59、6%。父母對同學們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通過詢問調查者和總結自己的假期生活我們發現父母對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習慣、傳統思想對大學生假期生活的影響。

5、多數被調查者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並不明確,這也對他們的假期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對於是否有一個較長期的計劃這一問題多數人都選擇了沒有,佔到被調查者的54%。多數同學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比較迷茫,這也使得他們的假期很難起到爲自己未來規劃作準備的目的。這也使得大學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學習和實踐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學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狀況的形成。

6、貧困生的對於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相對較高,假期充實度也相對較高。

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有50%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其他的被調查者,而選擇假期計劃中以打工或參與社會工作爲主要活動的也佔到了42、9%、這表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假期滿意程度普遍較高,這表明了貧困大學生對於假期的時間安排更爲合理,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覺得在假期應該外出打工實踐,而不是整天沉溺於睡覺、上網、看電視之中。

三、個案調查

假期對大學生來說都是一段不短而又具有完全支配權的時間。每當快要放假的時候,一個個假期想做的事情就成爲大家熱烈討論的焦點。很大一部分同學都爲自己做出了假期計劃。這些計劃到“假末清算”的時候到底結果如何呢?計劃能不能實現?

個案一 放鬆假期型

王同學是我校大一學生、性格開朗,家庭殷實。爲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假期活動情況,我們從假期計劃,主要假期活動,對打工的看法以及家庭因素對假期的影響四個方面對她做了訪談。

問題:王同學有什麼假期打算? 答:王同學在放假前有度過一個充實假期的願望,並把看書的作爲計劃中的一項。放假後通過挑選,帶上了四本書回家。但實際卻只讀了小部分而未完成自己的讀書目標。

小結:王同學萌發了一個“放假後我要看看書”的想法型計劃,卻並沒有做出有步驟的具體實施方案。計劃在假期裏實際上被無限期的拖延,直到開學才發現書還處在未翻動狀態。從中可以看出,具體可操作的細緻假期計劃是引導大學生度過優良品質假期的前提與保證。

假期生活多種多樣,面對學習,娛樂,賺錢等等我們何去何從?

是不是在假期一定要想盡辦法來鍛鍊自己呢?也許,單純地把假期當做一個放鬆的機會也不錯。王同學認爲假期之所謂爲假期就應該給人一種放鬆的狀態,拋下學習的壓力。其意義在於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即使在家吃吃東西,看電視,打牌,串串親戚,雖然不夠充實,但是覺得放鬆了自己,很舒服,愜意。在自己選擇的假期生活中雖然沒有獲得物質等上面的回報,卻在精神上得到了滿足。假期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應爲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每個人對自己的假期期待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讓自己有所收穫。我們提倡健康而有價值的假期生活。

打工是對大學生來說和考研出現頻率一樣的詞。在各個大學的宣傳版面上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類似招聘小時工之類的廣告、雖然打工現象普遍,但仍一部分同學認爲打工並不是必要經歷、就如小榕同學認爲、實際上,大學生打工市場大多是一些低級的勞動力市場、能學到的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等沒有太大的價值、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通過非打工方式來獲取。對於大多數家境殷實的同學來說,他們並不重視打工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看中的是其中的帶來的社會體驗、廣大大學生對於社會要求更多的職業型實習而非出賣廉價勞動力。當社會還不能滿足我們時,是否打工就成了一件值得大學生認真考慮的事情。對打工我們需要的是理性對待而不是盲目跟風。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對於家庭因素在大學生假期中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呢?榕同學的父母很少干預她的假期安排,假期事宜基本自己處理、跨過大學聯考的門檻,大學生在社會角度上站在了同父母同樣的平臺、作爲個體,具有了編排自己的能力、父母”權力的下放”給了我們更大的空間、家庭因素對於拓寬大學生假期內容是個很大的助力。

個案二: 忙於打工型

訪問對象:小李(化名)同學,小李同學是我校大一學生,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

問題:小李同學有什麼假期打算? 答:小李同學對打工問題,他說:”大學生打過工和沒打過工完全是兩個樣子,而且打工的目的不同,得到的也不同、”他覺得打工對他來說是很好的,不僅可以得到一定的酬勞,而且對自己能力提升有幫助、

問題:打工會不會影響學習?

答:他肯定地說不會影響學習,因爲打工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小李還講到,他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打工經歷,而且他也做過多種不同的工作,對打工已經形成了自己較爲成熟的看法,促使他假期參加打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貼補生活費,所以對他來說假期打工對他來說已經是成爲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結:

對於父母是否會影響他的假期生活安排這個問題,小李很輕鬆的笑了,他說:”父母怎麼會干涉呢,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不會安排怎麼行、而且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用他們干涉的、”可以看出打工的經歷對小李同學的自我管理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假期裏小李一般會用一個月的時間來打工,而暑假裏剩餘的時間小李更多的就是用來與親友在一起,但是相對打工時候來說生活明顯變的不規律,經常會無事可做,但也覺得很輕鬆、假期生活他其實不喜歡打工或是學習,他更願意放下打工的包袱出門去旅遊休息,所以由此可見假期也是很好的休息時間、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不同學生的假期生活的不同情況、

四、提出問題:

1、大學生假期生活多以睡覺、娛樂爲主,在假期中堅持學習的同學很少。

2、我校多數大學生都制定了假期計劃,並希望在假期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但因爲種種原因均沒有實施。

3、大部分被調查者的假期生活比較封閉,但調查顯示多數同學同父母的交流狀況良好。

4、多數同學對自己未來的方向並不明確

5、貧困生的假期生活質量高於其它同學

五、原因分析

1、主觀因素

A、由於假期中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沒有了高中時父母的管教,想要在假期中進行適當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合理的計劃、安排以及自身對於計劃的實施程度。從調查中我們會發現同學們想得多、做得少,由於自身的惰性和較差的自控能力,多數同學回到家後就開始了每天足不出戶的生活。懶得出門、難以約束自己使得同學們的計劃並沒有很好的實施。

B、由於自身對於假期各種情況的估計不足,使得多數同學所制定的計劃不 面,不具體,不切實際,降低了計劃的可執行性,這也成爲了形成同學們有計劃、無實施現象的一個因素。

C、由於大學生大多已經成年,心理狀況日趨成熟,已經認識到假期生活是緩解家庭經濟狀況的好機會,這一點促使了很多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在假期走上了勤工儉學的道路。

2、客觀因素

A、家庭環境的因素

(1)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多數同學同父母的交流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仍舊形成了假期中比較封閉的生活狀態,這其中除了自身的主要原因外,還有部分原因源於父母。進入大學後,由於學習負擔的減輕,父母對於孩子的過度放鬆促使同學們開始了毫無節制的睡覺、上網。

(2)貧困大學生由於較爲特殊的家庭情況,在假期大多選擇了外出打工,以緩解家庭經濟困難的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家庭貧困狀況的影響。 B、社會環境因素

(1)我國現存的應試教育制度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使得大學前長期接受這種教育模式的同學們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缺少自我創新意識,因而也不敢,不願在假期中獨自尋找社會實踐機會。同時,這種制度也使得考試成爲鞭策同學們學習的最重要因素,難以讓同學們形成時刻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2)當今社會並沒有爲大學生假期實踐進行科學的引導,也沒有爲大學生假期實踐提供良好的途徑。使得放假在家的大學生們不知道怎樣選擇社會實踐的工作,也找不到有助於提高自身能力的崗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陷入了沒有好機會或者只能發傳單的尷尬境地。

六、可行性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A、自身方面:

1、大學生假期空虛,無所事事,因此應積極培養自身興趣,不要虛度假期寶貴的時間,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2、對於“想一套,做一套”的同學,應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控自律。

3、作爲一名大學生,應主動關心時事,關注嚴峻的就業形勢,關注社會現狀,珍惜時間,做好準備,不斷完善自我,迎接挑戰。

4、現實與計劃“南轅北轍”,因此制定計劃時應貼合實際,不要“眼高手低”,應腳踏實地,量力而爲,按部就班完成計劃。

5、爲自己擬定一個目標,做好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定好未來發展方向。

B、家庭方面:

1、家長作爲子女的第一啓蒙老師,應加強與子女溝通,尤其在假期做好正確指引,不能放任其自流。

2、家長應爲子女樹立正確榜樣,生活有規律,爲大學生假期生活營造一個健康的氛圍。

3、即使大學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但自控能力,是非觀念仍未足夠,因此家長應監督子女假期行爲,適當爲其添加壓力,避免過分放縱。

C、社會方面:

1、學校方面,應增強對學生假期安排的指引與教育,引導大學生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假期。

2、社會媒體應利用其影響力,爲大學生提供假期安排建議,給大學生作爲參考。

3、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改進教育制度,不斷改進現今應試教育模式,爲大學生提供一個更自主更豐富的大學生活。

七、結語

本次調查研究着眼於大學生的假期生活,貼近大學生實際,反映了大學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現象,也凸現了當今社會環境下的一些問題,爲正確引導大學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大學生活美好而飛快,在大學生活的假期也是如此,大學假期的如何利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成長環境的同學有着不同的見解。無論是休閒娛樂更或是兼職打工,還有社會實踐,參加公益活動,做志願者,都是大學生假期的組成部分。人活着爲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續,爲了實現理想和追求,爲了體現人生自我的價值。大學假期也是人生價值體現的好時間。假期不僅是快樂的輕鬆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假期結束之後我要有所收穫,有所思考。

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從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規劃未來方向,爲能夠更好地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9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武漢市的大街小巷都瀰漫着浪漫溫馨的氣氛。作爲大學城的武漢,高校數量和密集程度居全國前4位,雙雙對對的情侶身影中,大學生佔了不少的比例。因此筆者對武漢大學生度過情人節的現狀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

一 調查目的

爲了瞭解武漢大學生度過情人節的現實情況,研究武漢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發掘武漢大學生在度過情人節的時候出現的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筆者特進行此次調查。

二 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武漢市內各大學學生,包括本科、專科、成教等層次的學生

一般情況:學生年齡集中在17~22歲之間,男女比例較爲均衡,家住城市的大學生比例相對較大

三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和電話採訪。問卷的發放主要通過筆者通過分發電子郵件、QQ消息的方式進行發放。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7分,回收率爲87%。電話採訪則通過撥打電話的形式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的採訪,共採訪5位大學生。

四 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大學生的戀愛狀況,情人節活動安排及費用支出及對情人節文化內涵的瞭解情況。問卷共向大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

五 調查結果

由此次問卷,得出以下結果:

1、 在收回的87份問卷中,95%以上的大學生能準確說出情人節的具體日期,但是隻有26%的大學生能夠準確說出情人節的文化內涵和意義。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還停留在對情人節的較爲淺顯的理解中。

2、 在調查中我們看到,有4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正在戀愛中,在戀愛中的大學生中,有近80%的大學生表示今年情人節是和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度過的,只有20%左右的大學生表示由於異地戀或其他距離因素,今年情人節沒有和男(女)朋友一起度過。這表明在大學生中,戀愛作爲一門選修課已爲相當一部分人所接受,並且大多數大學生情侶都煞有介事地把情人節作爲感情加溫的法寶之一投入實踐。

3、 有78%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情人節開支在100~300元之間,其中有25%左右的學生表示開支主要來自自己的壓歲錢,38%的學生表示開支來自生活費,23%的學生表示開支來自自己通過打臨時工所得的錢來。這表明,相當程度的大學生的情人節開支還是來源於家庭,自己打工賺錢過情人節的畢竟還是少數

4、 對於自己最想收到的情人節禮物,有近69%的大學生選擇了鮮花和巧克力,這表明大多數大學生依然覺得鮮花和巧克力就是情人節的必備項目。另外也有爲數不少的大學生表示希望收到對方親手製作的情人節禮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李同學表示:“我還是覺得收到對方親手製作的東西最開心,因爲心意都包含到裏面了。”也有23%的大學生選擇什麼都不送也可以,並在採訪中表示,現在大家都是學生,對禮物什麼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5、 針對“對大學生戀愛有什麼看法”的表述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意見不一的回答。近39%的大學生表示讀大學就應該好好談一場戀愛,“大家都是成年人可以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了”,而46%的大學生則認爲還是應該以學業爲主,不能爲了跟風而去談戀愛,15%的同學表示不知道,說不清楚。一位就讀於二本院校的大一男生這樣說:“很想在大學談一場轟轟轟烈烈的戀愛,同時也很支持周圍的朋友戀愛,始終認爲不談戀愛就沒有讀過大學。”與之相對的,一位大三的女生則表示:“課業很緊,完全沒有談戀愛的打算,更沒有過情人節的打算。”這表明大多數大學生能夠很清醒地認識戀愛問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6、 在問卷中,有七成的大學生明確反對婚前性行爲,並表示婚前性行爲是對自己極爲不尊重的表現,在採訪中,武漢職業學院的的王姓同學這樣表示:“貪戀一時之歡可能會帶來終身的遺憾。女孩子特別要學會保護自己,在對方提出這種要求時應該學會拒絕。”也有兩成的大學生表示應該學會及時行樂。這表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對於婚前性行爲還是有着比較清楚和理性的認識。

六 調查體會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武漢大學生對情人節整體上來說還是有一個比較理性和清楚的認識,對情人節的消費觀上還是較好地堅持了適度消費的原則,有超前消費的趨勢,而在對待如婚前性行爲等問題上能表現出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社會責任感。而針對部分大學生的迷茫狀態,筆者特提出一下幾點看法:

1、 理性消費。近幾年,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看到大學生羣體作爲社會的新興力量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而西方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節日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羣體的娛樂休閒生活。但是必須認識到的是,由於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在對待節日的觀念上,我們應該推崇合理消費的原則,反對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2、 理性地處理感情和學習生活問題。如今,大學生情侶在校園裏牽手、擁抱已屢見不鮮,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作爲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流,應該加大重視力度,畢竟我們走進大學校園是爲了學習深造,而不是學習如何戀愛交往。因此理性處理好感情和學習問題十分重要。

3、 強化安全意識。大學生應該學會自我保護,特別是女大學生,在原則問題上應該學會說“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單身的大學生爲了度過情人節,在網上發帖子徵臨時男友、女友陪過節,雖然出發點可以理解,但是此種行爲不值得提倡,畢竟大學生的社會閱歷相對不足,容易被騙。

七 結束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導陳海春教授在採訪中表示,情人節作爲“舶來品”,是隨着改革開放而進入中國的。每個人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年輕人過情人節,就是打上了他們所在的這個時代的烙印,這沒什麼值得非議的。同時陳海春說,“大學生代表着活躍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他們無非是把情人節當成一個互相交流的契機,大家聚一聚、樂一樂,理性消費,這是一件昭示着時代進步的好事。”有此,我們能夠看出情人節作爲一種感情交往的紐帶,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中較好的引導作用。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0

一、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爲22.78%,中學生爲55.22%,高中生爲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爲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爲什麼患近視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睛到底是怎麼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爲了解中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七年級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問卷

三、調查分析: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認爲兼職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作爲生活費,以減輕家裏經濟負擔,頗有成就感;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根據,______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本所”)作爲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簡稱“______公司”)改制上市的專項法律顧問。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三是各校可以組織中學生統一瀏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主頁,向他們推薦國內外諸多優秀網站,把中學生們的上網熱情轉化爲自覺學習先進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動力。

7 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但是調查表明,受到網絡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太多。一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和網絡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絕大部分中學生上網還是非常正經的。

8 不合理飲食

12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針對網吧的問題,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吧的監管力度,一發現非法的網吧,就要堅決清除。可以發動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吧,給監察網吧提供便利。

四、調查結果

電腦消費。好多大學生以宿舍爲單位,採取集體所有,分擔成本的方式購買電腦;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大學生自己擁有電腦。隨着網絡的普及,信息的溝通方式也多了起來。QQ、MSN、BOLOGE因其互動性,成爲了當代大學生交流經驗、增長知識的新途徑。同時,計算機網絡已覆蓋了許多大學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網業已成爲時尚,大學生的網絡消費也成爲日常消費開支的一部分。

點評:這說明了現代大學生把創業視同於創辦企業,事實上,創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廣義的創業觀念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中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而中學生們對近視這一現象並不加以重視。甚至有人認爲近視怎樣,戴副眼鏡不就得了。還對近視無所謂,錯上犯錯。許多人常將其歸咎於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拓寬兼職門路,豐富校園兼職資源。設立專門的兼職機構,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兼職機會。同時,學校應該積極主動聯繫一些有信譽、有經驗的公司,爲有兼職需要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兼職崗位,這也對學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五、建議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操。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儀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六、體會

爲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視力關係着我們的一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將來後悔。面對21世紀視覺危機的挑戰,我們要勇於接受挑戰,戰勝敵人!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1

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總體國力的提高,教育已成爲一項重點項目,並隨着人民日益小康的走向,教育更是普遍到中國的各個角落。與努力奮鬥的昨天相比,今天的中國不但重視“未來花朵”的教育,更有能力去實現以知識灌溉使得花朵更茁壯的成長這一目標,並已實現大半。如今,大部分已經在貫徹9年義務教育這一方針,並拿出足夠的資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學生。但是,越是普遍,越得不到珍惜。在新世紀出生長大的孩子們,並不知道過去的困苦,更加不明白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同齡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揹着書包去學校的痛苦。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逃學,毫不在意的輟學,只因爲他們不懂邁進校園的快樂,不懂坐在教室裏的幸福,更不懂得知識的重要。因爲不懂,所以厭惡。

根據調查,無論是城鎮還是鄉縣,厭學學生大都在50%—60%之間,人數之多,比例之重,令人吃驚。主要表現有:

(1)國中畢業不願讀高中,高中畢業不願上大學,本地學生不願異地升高級學校。

(2)職高、中專、成校等學生,學習馬虎,得過且過。到學校不是爲了學知識,求學問,而是爲了混日子、弄文憑。

(3)上課不聽不記不做練習,教師你講你的,臺下我玩我的。

(4)有些學生教師批評不得,學校管不了,厭學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因厭學而產生的的一些負面影響令人憂虎:

(1)精力過剩,課餘時間想到的就是“玩”,而且越新奇越刺激越好。

(2)講吃穿,圖享受、懶勞動。

(3)不關心政治,不過問國事。

(4)一切以“我”中心,對集體的事不聞不問;對不良現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明哲保身,不求大過。

(5)亂結交朋友,亂談戀愛。

(6)極少數學生甚至因偷搶勒索,參與黃賭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當然,厭學的原因不只是學生本省,還包括家長、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根據厭學的表現,在分析原因之後,我認爲在採取對策時,應堅持內外結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具體設想及做法是:

(一)社會方面。

1、各級黨和政府要狠抓黨風和廉政作風建設,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下大力氣堅決清除社會上那些影響極大的醜惡現象,從而改善廣大中國小生生活的外層間空,減少那些不良現象對中學生的刺激和誘惑。

2、加強對商業、飲食、文化娛樂等部門的管理,強調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亦要注重提高社會效益。凡是成年人才能幹的事,譬如電子遊戲機室、營業性歌舞廳等,應明文禁止中國小涉足,違者,應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

3、招工招幹或招聘其他服務人員的公司企業,應規範招收辦法,嚴肅招聘紀律,實行公開、公平競爭,既重文賃,更重水平,從而減少中學生走向社會時的僥倖心理。

4、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有效地防止和抵禦來自港澳臺等不良黨和政府、社會有關人士等在對教育的投資時,既注重學校的外在形象,更應注重學校的內部結構,從而使學生在校有空間學,有東西看,有條件玩。

6、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仍需繼續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真正讓讀書人成爲社會上所羨慕的一族,從而使學生知道學科學,學文化的重要。

(二)家庭方面

父母及學生的親屬要教給學生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勤奮好學、助人爲樂、團結互助、報效祖國等優良傳統和精神,培養子女自強,自立品質,多些向子女灌輸競爭意識,儘可能地減少“坐吃祖宗”的惰性心理。

1、父母要儘可能多些與子女接觸,儘可能多些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多給子女以心靈上的關懷教育。

2、平時儘可能主動與學校聯繫,交流自己子女學習生活情況,把握子女成長髮展脈博,教育方法上要寬嚴結合,注重技巧。讓子女感覺到家的可愛,父母的可孝可敬,從而增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三)學校方面

1、積極爭取上級黨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等的支持,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因地制宜地開設學制較短、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專業,讓學生滿懷需求入學,真真正正學到知識和技能而去,爲家鄉經濟的建設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下大力氣加強學校實驗、實習、見習等設備設施,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下決心抓好應試教育爲主向素質教育爲重的轉變工作,使學生從枯燥呆板的學習情境中解脫出來,變被動灌輸爲主動學習。

4、學生管理上同樣堅持寬嚴結合的原則,學習要求上嚴格標準,課餘生活中自由靈活,讓學生課堂上學得主動,課餘活動中玩得開心,從而形成一種優良的育人環境。

5、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注重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走出去”“請進來”,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爲一種特殊現象的研究探討,我們主張各級各類學校緊密結合自己的實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那麼,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厭學這一難題將會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2

總調查人數:239

調查人數分佈:大一:46%,大二:26%,大三:24%,大四:4%

時間在牆壁上脫落,華夏子孫已在漫長的歷史黃河中前進了五千年。有人統計:在過去的中國不如近50年變化大,而這50年還不如這5年的變化大。可見,當今世界時局變幻莫測,我們這些所謂的“21世紀的接班人”,在人生的海洋裏“遨遊”,警鐘敲響之時,又會有怎樣的思考呢?

這次對“大學生畢業走向”的調查中,有46%的大一學生,這部分同學剛剛邁入大學生活,一切都在起步階段,有着很多美好的憧憬和對未來的渴望,26%的大二學生已經開始着眼於對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24%的大三學生,這部分同學對自己將來畢業後的打算算是有了一套系統的實踐方案了:無非三條路:考研,找工作,自主創業。4%的大四學生已即將畢業,他們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今後要走的方向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與明確。

對那張畢業證,很多人兜裏都裝着,再加上沒有或缺少工作經驗,用人單位要求高,很多大學生都認爲找工作非常難。不過針對這種情況,主要在於人多,競爭激烈以及工作經驗的具備上。爲此,有21%的同學都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定位在基層,畢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毫末” 。54%的同學希冀能在一般的中小型企業機關工作就心滿意足了,這是維持自己日常的生活週轉所必須的。而也有16%的同學希望能很快進入大型公司、國有企業工作,他們自詡爲“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當然還有36%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爲的是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雄厚資產,這當然是新時期發展所要求的必然結果。

在衆多的職業當中,管理型的人才是38%的同學所希冀的,他們認爲當今中國的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漏洞,需要通過體制創新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而36%的同學就是另類“思想脫了弦的野馬”,他們崇拜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雄心壯志的他們具有很強的一般人沒有的抗挫折能力,在強大的市場競爭中選擇自主創業,使自己擁有一份雄厚的資產,而26%的的人在大學裏基本技能,基礎的紮實爲他們的將要從事的事業增添了一份自信,畢竟“藍領”式的人才在中國這樣的工業化欠發達的國家還是供不應求的。

其中較高的學歷已逐漸被人所忽視,強硬的技術,較強的人際關係,交際能力是大部分人所認可的。36%的同學認爲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溝通能力,這適應於那些從事於推銷一類的畢業生而言的,“鐵齒銅牙”成爲他們所青睞的能力。而鑑於有些單位對德的重視大於對才的要求,24%的人認爲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誠信度,這是一張在社會上價值“永恆的通行證”。而知識能力是31%的同學所強調的,畢竟企業的技術與體制創新需要“知識縱橫型”的人才,這是許多在大學裏成績優秀的同學的驕傲的資本。

在看待就業前景方面,出於悲觀樂觀的人都不超過20%,一般人都認爲自己會在中等水平,大學四年後我們即將步入社會,我們認識人越多,找起工作來大多數人認爲容易點,完全靠自己的人也不過24%,少數人還完全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以在下愚見,這就嚴重與我校教育宗旨矛盾了。12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3

一、調查背景

當前有來自衆多網絡上的遊戲、電影等的誘惑,加之更加豐富的大學生活,大學生的讀書時間是否被一再壓縮?電子書變得越來越廣泛的同時,而紙質書是否還會得到大學生的青睞?現在的大學生的讀書領域是否更加廣闊,亦或是受網絡小說的誘惑無法自拔?同學們對讀書到底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以上這些都是我這次調查所要研究的問題。

 二、調查時間:XXXX休息休息年8月5日—8月12日

三、調查對象及方法:通過網上發佈問卷的形式,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

四、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領域以等方面進行調查。

五、統計分析

1.閱讀途徑—數據顯示,53.11%的學生閱讀紙質書,28.08%的學生閱讀電子書或網上讀書,18.80%閱讀報刊雜誌。由此可以看出,紙質書依舊是大學生們閱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電子書和網上閱讀有增長的勢頭。

2.每天閱讀情況—19.67%的同學每天閱讀,55.74%的同學基本上第天閱讀,24.59%的學生不會每天只會偶爾閱讀。從中可以年地網,絕大部學生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閱讀。

3.每天閱讀時間—6.56%的學生每天閱讀在三小時以上,67.21%的學生在1—3小時之間,22.95%的學生少於1小時,3.28%的學生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絕大多數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在1至3小時左右。

4.課外書閱讀情況—6.56%的學生每月不閱讀課外讀物,73.77%的學生在13本左右,14.75%的學生在46本左右,4.92%的學生在6本以上。

六、總結: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但對於沉迷於小說的學生要加強引導,使之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研究背景

1.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在上學期的就業指導課中,我瞭解到大學生必須要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由此我意識到我們更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想在人生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事先規劃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之後再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學。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做好自我人生規劃是十分必要的。而剛剛成爲大學生的我卻時常感到迷茫,對自己的未來模糊,對前途茫然,不知道該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於是利用假期實踐的機會,我對身邊的大學生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以此來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與狀態,從而找出問題的所在。

2.調查主要內容

未來發展規劃、學習發展規劃、身心健康規劃、生活管理規劃、素質提升規劃。

二、對象與方式

調查對象:大學生方式:網上問卷調查人數:100人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缺乏規劃意識,思想準備不足,缺少長遠目光

在調查中,對未來發展明確的大學生僅佔10%。有80%的同學目標模糊,對未來考慮欠缺。

在回答“是否滿意現在所學的專業”時,回答“滿意”的大學生僅有12%,而我認爲,對自己專業產生興趣,熱愛關係到我們的職業發展,也更關係到我們的未來。

2.學習能力需要提高,計劃、執行是關鍵

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職責與使命。大學生學習方法上有了許多變化,不再依賴老師、需要全面的綜合素質、聯繫實際解決問題、深層次的理解、創造性的思維等都需要我們做好學習上的準備與規劃。在“學習自主性”問題上,仍有爲數不少的同學缺少自己的方法與合理安排,僅按老師的安排的同學佔20%,有70%的同學有自己的安排但並不行之有效、科學合理,剩餘的10%同學沒有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計劃及執行力始終是我們學生的普遍問題。

3沒有健康觀念,大學生健康值得關注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存在生活環境、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的轉變和適應。因而調整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不斷迎接新的挑戰。而80%的同學的健康狀況則並不良好。

4.生活不夠科學,沒有條理

走進大學,猶如步入一個小社會,我們需要合理的時間觀、理財觀和情感觀。遊刃有餘的安排生活、適度消費、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交際關係是我們大學生必需的素質。在實際生活中,懂得科學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意義地利用自己的時間的人卻很少。僅佔5%。而在消費問題上,40%的學生都能做到月有盈餘,能合理儲蓄的佔20%,20%的同學剛好夠用,還有20%的同學常常透支。

5自我提高意識薄弱,素質觀念不強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身個方面素質,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們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但是,現在許多學生對素質拓展並沒有清晰的認識,更談不上合理的規劃,各式各樣的素質實踐活動,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不是想辦法逃避,就是簡單應付,幾乎沒有認識到社會實踐對我們今後發展、走向社會的重要性。有80%的同學表示有一些提高自身素質的意向但對社會實踐並不積極,20%的同學表示厭煩和應付。

四、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大學生還沒有走出一味學習的圈子,部分大學生則因爲大學聯考結束便將重心放在上網娛樂購物上。在我進行這次調查的過程中,許多大學生因不願耽誤網上游戲時間而拒絕接受調查。在國外大學生已經開始打工賺錢實現夢想的時候,國內大學生卻連對未來的思考都還沒有進行,這種對比是我們不願意見到卻不得不承認的。

一直以來,許多學生對我國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滿,甚至仇視,埋怨這樣的制度抹殺了我們的天分與未來,卻不曾想過,制度我們無力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那些走向社會後被埋沒人海,陷於計較柴米的市井生活的人們並不應該把過錯推給教育制度,而是應該責問自己,如果有一份明確的規劃,有爲追逐夢想無所不能的毅力,那麼,人生絕不會是這樣。

人生規劃則是實現成功的需要。它不是客觀的逼迫而是主觀的要求,只要自己認識到了這一點,你的人生規劃纔有存在的意義。規劃是一種方案,要有具體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再好的規劃也是紙上談兵。

美國作家蓋爾.希伊出版了一部暢銷書,書名叫《開拓者們》,他在撰寫這部書的時候,通過一份內容十分廣泛的“人生歷程調查問卷”,間接地訪問了6萬多個各行各業的人士,根據希伊的研究,這些開拓者們覺得他們的生活很有意義,而且比那些沒有長遠目標驅使其向前的人更會享受生活。正如西方有一句諺語所說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缺乏一個明確的夢想,即是對人生沒有一種設計,人生規劃即是一個實現你終生目標的時間表,也是一個實現那些影響你日常生活的無數更小目標的時間表。爲我們的人生做一個成功的定位。

通過這一次調查,我對我們大學生的心裏和生活狀態都有了明確的瞭解,也爲自己敲響了警鐘,希望大家都有自己明確的夢想與飛翔的方向,一步步實現自己美滿的人生。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15

本次調查的抽樣樣本庫爲教育部網站上公佈的全國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單中抽選的23所高校,調查對象涵蓋清華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廈門大學、雲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3所高校的約1800名在校大學生。共收回問卷1751份,問卷有效率約爲97.88%。在被調查對象中,男生佔總數的49.51%,女生佔總數的50.49%,男女比例大致相當;大一年級的學生佔總數的20%,大二佔31%,大三佔29%,大四佔10%,研究生也佔了10%。

 出遊意願強烈境外旅遊仍未普遍

調查顯示,近九成的被調查對象表示熱愛旅遊,這說明大學生對旅遊的態度多數屬於正面。

從出遊範圍看,57.57%的被調查者近來曾在省內旅遊,比2011年高出了3.54%;58.08%的被調查者最近在國內其他城市旅遊過,比2011年增長了10.5%;只有7.54%的被調查者最近去過國外旅遊。

在出遊頻率方面,47.91%的被調查者每學期出遊一次,而28.65%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遊一次,只有15.36%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遊三次以上,8.02%的被調查者從未出遊過。

在出遊時間方面,大部分被調查者出遊時間在3天至一週,佔據了總數的56.77%,比2011年增加了約3個百分點;而進行一週以上長途旅遊的所佔比例則爲6.66%,比2011年下降了4.15%。

在被調查對象中,46.82%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500~1000元,32.07%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1000~1500元之間,與2011年相比增長了4.18%。

旅遊費用資金來源的調查結果與2011年大致相同,60.64%的被訪者資金來源於父母,23.01%的被訪者是通過平時節省生活費來積攢旅遊資金,11.7%的被訪者是通過做兼職工作。

39.45%的被調查者願意把生活費的10%~20%用於旅遊;28.29%的被訪者願意把20%~30%的生活費用於旅遊,與2011年相比下降了5.31%;10.75%的被訪者願意把生活費的三成以上用於旅遊,但與2011年相比,下降了2.89%。

在阻礙大學生旅遊的因素中,資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雖然比例比2011年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但仍然佔據了64.39%;時間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佔據了23.62%,比例比2011年稍有增長。

住宿花銷最多最願爲美食花錢

在短途旅遊中(3天以內),40.88%的人花費在200元以內,41.92%的人花費在200~500元,只有14.12%的人花費在500~1000元。

在中長途旅遊(3天以上)中,花費在200元以內的比例降至22.11%,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34.66%,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25.22%。

在所有花銷中,住宿成爲花費最多的項目,佔據了31.73%;其次是景區門票,佔了20.88%,交通(17.38%)和餐飲(16.98%)位列其後。

而在花費意願上,78.22%的大學生願意爲美食花錢,看特色演出(38.37%)、買當地特產(33.66%)和景區門票(32.1%)均排在美食之後,此結果與2011年相同。

自助遊極受青睞火車是首選交通工具

在本次調查中,有73.17%的被訪者選擇自助遊的出遊形式,說明自助遊在大學生羣體中非常受青睞,選擇旅行社團隊遊和社團旅遊的則分別只佔據了14.91%和6.28%。

在選擇出遊的同伴時,要好的朋友仍然佔據首位(39.86%),其次是家人(27.09%),同學(11.91%)和獨自一人(10.82%),戀人則佔了9.79%。

在是否會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選擇當中,71.16%的被訪者選擇會乘坐火車,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遠遠小於火車。選擇會乘坐汽車的有50.6%,選擇飛機的有20.96%,另外還有10.57%的人選擇自行車,6%的人選擇輪船。

觀賞風景仍是出遊首要目的

在旅遊目的的調查中,觀賞風景(56.38%)仍爲第一位,比2011年增長了18.45%;增長見識(48.71%)仍排在第二位,比2011年增長了19.5%。

更傾向暑假出遊網上尋找出遊信息

在旅遊時間的選擇上,暑假依然是被調查對象的首選,選擇此項的人數佔總體的63.85%,而選擇十一黃金週(33.12%)、寒假(32.44%)、五一等小長假(31.47%)、雙休日(25.01%)的比例則遠遠低於暑假。

在瞭解旅遊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遊價格信息兩項調查中,網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別爲61.56%和65.1%,這佔據了絕對的比例,遠遠超出朋友介紹和通過旅行社等方式。

55.27%的被訪者表示會提前兩週進行旅遊準備,30.07%的被訪者選擇提前一個月,此結果與2011年基本持平。

 旅遊舒適度仍是首要關注因素

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旅遊舒適度仍是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佔39.52%;其次是費用,佔23.04%;第三是安全,佔20.85%。此結果基本與2011年持平。

在旅遊過程中感到不滿的環節調查中,住宿(39.06%)和交通(32.38%)仍是讓大學生容易感到不滿的環節。

大學生羣體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羣體,在分享旅遊感受的方式上,傳統方式如互贈照片、發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54.25%)、社交網站(48.32%)和微博(30.5%)則成爲大學生最傾向選擇的分享方式。

77.49%的被訪者會選擇與他人分享旅行圖片,只有16.13%的被訪者會選擇用文字記錄旅行感受。

境外旅行更青睞自然風光類景點

本次調查在往年基礎上增加了境外旅遊的項目設置,其調查結構與之前的類似。

看世界新角度(70.76%)成爲大學生選擇境外旅遊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長見識(65.68%)和鍛鍊自己(61.39%)。由此可見,大學生羣體進行境外旅遊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以及能夠鍛鍊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

而在選擇境外旅遊目的地中,自然風光類更受大學生青睞,佔了66.78%,歷史人物類則稍遜一籌,佔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