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關於調查報告通用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調查報告通用15篇

關於調查報告1

霧霾,霧和霾的統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爲氣態污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纔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 霧霾,霧和霾的統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爲氣態污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纔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

霧和霾的區別十分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形成霧時大氣溼度呈飽和狀。由於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係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它也能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在《地面氣象觀測規範》中定義爲:“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

霾與霧的區別在於發生霾時相對溼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溼度是飽和的。一般相對溼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溼度大於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溼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造成近期霧霾天氣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自然環境的原因。一方面,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偏弱,風速小,風力弱,大氣層比較穩定,大部地區穩定類天氣出現頻率明顯偏多,尤其是華北地區高達64.5%,出現爲近10年最高,頻繁出現的穩定天氣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積聚,從而導致霧霾天氣多發;另一方面,因我國冬季氣溶膠背景濃度高,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在冷空氣較弱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形勢下,近地面低空爲靜風或微風,受大範圍靜穩天氣的原因,沙塵的疊加,偏南氣流,溼度大,水汽使幹細的粒子迅速膨脹,也催生了霧霾形成。

(二)環境污染的原因。PM2.5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兇,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2.5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卡車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爲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進一步催化霧霾天氣的形成,加劇霧霾發展。霧霾形成的另一個原兇,是冬季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及有機物、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這些懸浮污染物在靜穩空氣中產生化學反應,轉變成大的粒子,也促進了霧霾天氣的形成。

(三)地理環境的原因。現在城市裏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促使靜風現象增多,導致在垂直方向上出現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動性均非常小,大氣擴散條件非常差,受近地面靜穩天氣控制,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中形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受其控制,城市無論規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產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斷積累,最終集聚在一定空間範圍內,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與此同時,由於霧霾天氣的溼度較高,水汽較大,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污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容易作爲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四)追求經濟發展的原因。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導下,我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長期把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追求GDP本身沒有錯,錯在盲目上。西方國家用了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我們非要幾十年就完成,殊不知我們同時也是在用幾十年的時間製造了幾百年的污染。另外對於引進外資各國都有規定,而像我國這樣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沒有第二家,其結果是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給全世界的知名企業打工,然後把利潤送給人家,把污染留給自己,既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又污染了生存的環境。同時,爲擴大內需,沒有考慮我國人口衆多的國情,道路承載的能力,大力發展汽車產業,鼓勵國人購置,忽略這麼多汽車尾氣對大氣污染的後果,據專家介紹汽車尾氣排放已佔到PM2.5的20%—25%。國人爲圖方便,企業爲了賺錢,國家爲了GDP,當然污染的後果不僅催生了霧霾的產生,還導致了環境的惡化。

(一)危害人體健康。霧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其中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它能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除了誘發癌症,霧霾天還是心臟殺手。有研究表明,空氣中污染物加重時,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會增高。陰霾天中的顆粒污染物不僅會引發心肌梗死,還會造成心肌缺血或損傷。老慢支、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的呼吸道系統疾病,也可能被霧霾天急性觸發。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後對人體有害,長期吸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霾對新生兒健康的影響更大,最近一項大型的國際研究證實,接觸過某些較高空氣污染物的孕婦,更容易產下體重不足的嬰兒,而出生時低體重的嬰兒很容易增加兒童死亡率和疾病的風險,並且與嬰兒未來一生的發育及健康都有很大關係。無庸諱言,大氣污染狀況正嚴重地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二)影響交通暢通。霧霾天氣對交通最爲顯著的影響是車速的降低,班機延誤、火車晚點,爲出行人羣帶來出行時間和行程延誤的增加。特別是在交通流量較大的道路,公路設施實際通行能力的下降可能會導致較爲嚴重的交通擁堵,且這種擁堵在部分路網發達、交通出行強度大的地區,會造成區域路網的運行阻塞、甚至癱瘓。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有關統計,我國每年地方上報的公路阻斷事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由大霧天氣所致。大霧天氣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誘因之一。根據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報告,我國每年大約有10%左右的交通事故直接與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有關。高速公路由於技術等級高、設施完善、控制出入等特點,車輛行駛速度高,因此,大霧誘發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是災難性的,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據統計,大霧已成爲導致高速公路連環相撞惡性交通事故的第一殺手,這方面的案例不在少數。這也是當前高速公路一旦出現霧,必須採取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甚至是封閉道路的原因。

關於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本次社會調查的主題是“國民幸福指數權重調查與研究“。 爲了進一步瞭解就業者的生活、情感等滿意狀況,提高社會工作者的滿意度,調查人們普遍的幸福指數,從而提高對人們的瞭解和認識。並且從這次調查中研究探討在哪些外在的客觀因素影響制約了人們幸福感,更高層次上要求能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青壯年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所以他們的幸福感對社會安定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現在的社會人羣結構是青壯年居多,而且在這一年齡段的人無論是在體力精力還是承受壓力的能力都是最強的。所以本次調查就以青壯年爲目標人羣,對其進行幸福指數的調查。

三、調查方式

爲了保證調查所得到的信息準確可靠、方便統計的前提,所以決定本次調查所採用的方式是發放問卷當面填寫的方式。

四、調查時間

此次調查因爲條件的限制,所以將時間定爲**月**日至**月**日。

五、調查內容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而我們正常將判斷幸福指數的途徑分爲三個方面分別是: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最後是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所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我們的問卷就是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的。在此次問卷裏將問題分爲三個模塊分別是a、受調查者的生活狀況和滿意度b、受調查者的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c、受調查者最缺少的和個人觀點。從這三點出發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旨在清晰的瞭解受調查人羣的具體情況,以便我們統計分析研究得出結論

六、調查結果

我們小組就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針對了受者調查的個人基本情況、生活環境、情感和工作方面等內容,主要調查目的是研究人們幸福指數的高低及其影響較大的原因。

第一、大衆生活環境基本情況。從基本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們社會中收入高低人羣是按照金字塔型的;3000元以下的收入者佔到了66%,高收入者只有2%。因此有八成的人認爲自己的工資要提高一半以上纔是對工作的合理報酬。而且有62%的人表示自己有父母或小孩要贍養。各種生活壓力使現在城市人羣感到壓力極大。近年來房價的飛漲也是使幸福指數下降的主力推手,在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沒有住房,即使在有房的人中也有很多人在爲還房貸而四處奔走勞累。

社會保障方面。有近半分之三十的人認爲自己的社會保障很不好,亦有五分之一的人對此並不熟悉,但是也有20%的人認爲自己的社會保障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國家正在普及醫保政策,所以有很多人積極的參加了醫保,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會中對醫保政策的看法是褒貶不一的。很多人認爲醫保所提供的優惠幅度很小,有錢人根本不需要這錢,而窮人真正有病時這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多大用處。但是贊同者也佔到了40%左右,他們認爲新的醫保病人是一種能保障,是一種安慰。現在我國社會保障建設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這與人們追求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從人們生活環境的基本狀況我們大致的除了這些結論:一、工作者對自己的理想工資狀況與現有工資情況並不滿意。二、社會高房價高物價使人們心裏漸漸的失去了平衡,什麼都在漲價,就是工資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越來越高。三、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大衆不瞭解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仍持有懷疑態度,是這也是人們幸福感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情感生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標,而人際關係在情感中也起了很大決定作用。統計顯示70%的人認爲自己的壓力很大,不僅僅是工作和生活開支。所以在工作中壓力大了有一半的人選擇像親人或朋友傾訴,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親人之間互相支持扶持體現了家庭的和睦。就從中國目前的離婚率和西方比較中國是很低的,這一點中國明顯優於西方國家。不僅如此本次調查還發現極大多數的人認爲自己家庭和睦、伴侶是自己忠實的依靠,自己的子女聽話孝順。

而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說自己有知心朋友,可以陪自己分擔困難分享快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爲自己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總是感覺有點孤單,而我們發現在這一類人中絕大多數是不樂觀的,有一點憂鬱,對自己的未來不抱有充分肯定的態度,總是有一點憂慮;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自己去努力,雖不是人人都可以大富大貴,但是幸福快樂總是可以的。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你內在好上帝多咬了一口,雖然缺陷多了一點,但是你的優點也比別人多一點。

從整體看來,在情感這方面受調查者的得分是比較高的,僅僅是在工作和其他的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這不僅僅是個人原因,也是目前我們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導致的。我們的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所以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一定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第三、人們的普遍需求和個人觀點。無論是多麼富有的人永遠都有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所以在這次調查中設了一個最想得到的東西。但是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如我們所料在所有的選項中住房、汽車、好工作佔據了前三甲的位子,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只不過是在調查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確定。夢想是人騰飛的翅膀;目標是人前進的動力,但是在這次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超過一半的人已經不敢再有夢想,因爲這個社會很現實,在他們的眼裏夢想和做夢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在提到小時候的目標時,一半的人說這一輩子肯定是實現不了的了,有機會下輩子再努力吧;三成的人說正在努力過程中。對於這麼多人失去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我們只能說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你覺得你幸福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說“不,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幸福太難了。“在我們受調查着裏有一個收入最高的,他是這樣說的“生活壓力很大,要想讓自己的生活質量不下降,就得拼命的工作,所以,幸福是談不上的,能有點快樂的感覺就算不錯了。“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最好的解釋,我們可以不幸福,但是我們不可以不快樂,因爲,快樂是我們的資本,快樂不需要任何付出;但是幸福是建立在很高的生活平臺上的,是需要投資的。

快樂就行了,應該學會知足,這不是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這q一點傻里傻氣的快樂,而多愁善感的人不會快樂,更不會幸福。

七、調查體會

正如人見人罵的任志強所說,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極度貧困,但是幸福指數卻是奇高,而如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無論是在哪個方面都要比改革開放前強,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卻是逐年下降,那是因爲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慾望,尤其是改變了未經歷過改革之前的痛苦的一代的慾望。新的一代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預期過度的提高了,人們的慾望越加的強烈,想得到的東西越多但是與現實對比起來越加的懸殊,當人心理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個人的幸福感。儘管在XX年發佈的全球幸福感排名當中中國名列第20,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環境分數佔到了很大的分量。這僅僅是前人研究的結果,這一次研究發現人們覺得不幸福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就是房價上漲的太快,一夜間無數的人發現自己變成了房奴;更加火上澆油的是媒體的大肆報道,對個別的特例進行傳播,導致了更多的人心裏極大的不平衡,爲什麼房地廠開發商可以一夜暴富,而自己僅僅爲了一個住所要辛辛苦苦工作大半輩子。在這種極大的心理失衡狀態下,世界也變的失衡了。在這現實壓力下,幸福感下降也是情有可原的。更多的還需要人們素養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健全完善。

從另一個方面看,幸福指數下降也有人們的內在因素。快節奏的生活是人們越來越感到不安,生活中的不安定減少了人們的歸屬感。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增長,緊緊的溫飽亦不能使人們感到滿足,感情、思想、生活方式等嚴重製約着人們的幸福。人們的意識水平普遍上升,人們對物質上的追求也不斷增加,物質化的社會幸福感大大降低是必然的。想想80s的新一代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趕上了這個煩躁的世界,社會發展的步伐太快,是他們過於物質化,還是社會過於急速化,他們在爲今天無錢消費而抱怨時,是市場經濟讓他們在競爭中無法提高收入而失去了消費的自由,還是有錢無證而寸步難行失去了就業的自由。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是沒法比的,但是那時候的人絕對比現在年輕一代幸福感強烈,不是爲別的,是因爲有一種叫做信仰的東西,相比現在快速便捷的文化顯得是那樣得磕磕絆絆。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金錢不是唯一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但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支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怎樣求得生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尺度吧。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是不幸福的,這不僅僅表現在各種物價上漲,還來源於各自的生活壓力和外界不同的權利威脅。人是有需求的,滿足需求的同時自然會會激起慾望,就像山裏和尚講故事的故事一樣,迴環往復,永無止境,真正關鍵的是能夠珍重身邊小小的幸福,學會生活。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社會調查者的身份對這一話題的調查,我們從局外人這一角度可以看得更加的清晰。現在就我們將要面臨的情況是相當嚴峻的。不僅僅是幸福與否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社會的負面,我們這一代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多多的時代,至少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是在發展和進步的!

關於調查報告3

今天中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黃州城最著名的湖,遺愛湖。

我走近一看,哇!一片藍藍的湖水,湖畔種植的大多是扶岸的楊柳,輕輕地甩動着修長的辮子,湖面波光粼粼,陽光跳入湖中,與水中的魚兒追逐、嬉戲。湖水如絲綢般飄逸,宛如仙境一般,我彷彿陶醉在這美麗的湖畔,太漂亮了!這時,媽媽把手指向遠方,驚喜地說:“寶貝,你看!”我一下子驚醒過來,向遠處一看,原來到處都長着鬱鬱蔥蔥的樹木,他們那整齊的身影映在湖面,可真像一位位威猛的戰士,保衛着我們美麗的城市。

我如癡如醉地問媽媽:“媽媽,遺愛湖原來就是這麼美麗嗎?”媽媽皺了皺眉頭,說:“以前的遺愛湖可不像這麼好,以前呀!遺愛湖是城中的污水湖。1999年黃岡市環保局提供的資料表明,每天有533立方米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排入了美麗的遺愛湖,使水質不斷惡化。那水面上的死魚真是隨處可見,它們好像做過一次次掙扎,一次次祈求,可還是難以逃脫死神的魔爪。”“那後來呢?”我急忙問道。“經過政府的大力理治,遺愛湖總算又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可湖面還是有點髒呀!”媽媽耐心地爲我講解。我朝水面一看,的確有星星點點的垃圾袋,和一些漂浮在湖面的死魚,好像在告誡人們,請大家共同愛護這難得的一片風景吧!

在遺愛湖畔,有一條長達數百米觀景木橋。漫步其間,迎着暖暖的春風,舒服極了,可座椅旁邊,一些行人留下的垃圾刺痛着我的心,我建議:大家一定要珍惜這獨一無二的美景,不要隨地亂扔垃圾,更不要在湖中製造污染,爲我們的家園盡一份應有的責任。

關於調查報告4

在今年的寒假裏,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調查報告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收穫不少。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刊載優秀調查報告。本期推出關於“大學生考研目的”的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考研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獲得高學位,便於就業(共6162人,佔總數的56.28%)和提高自身素質(共3360人,佔總數的30.69%);其他的學生表示考研是爲搞學術研究或因爲從重心理、順大流(分別佔總數的8.08%及2.23%)。

面對“考研熱”,學子們有以下感言:

甲:考研人數的劇增,從現實來看“獲高學位,找好工作”所佔的因素我認爲多得多,但我不否認還有別的因素。

就我而言,我可以說從小到大還沒認真想過我究竟是爲何而讀的書,或確切的說我不能說清。從外表看來好象不外乎爲了今後的立足。

可從自身感覺來說好象又不是,我隱約感覺到我是以提高自身素質爲前提的。

因爲自小到大我的學習動力就來自那無形的感覺,我學的東西除了那學校要求的外,課外的學習都是自己所感興趣。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種理想,一種無形的理想。

我們要朝着我們的理想努力奮鬥,清楚的知道我們的路怎麼走,這樣纔不會迷茫,不會只是爲了有好的生活纔讀書。

關於調查報告5

摘要:抗戰老兵是歷史的見證人,是活着的紀念碑。尋找抗戰老兵是對歷史的銘記,尋找抗戰老兵也是對戰爭精神的一種繼承與傳播。他們一心立志報國,把國家戰的勝利看得比自身的安危更重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深深地刻在每一個老兵的腦海裏,印在每一位戰士的心中。

關鍵字:誓死衛國;一視同仁;愛國情懷。

老兵敘述當年中越關係

採訪援越抗美老兵,老兵熱情接待

走訪各家後找到了一位78歲高齡的老兵,當我談及要同他做採訪時,他一口答應了我的請求,隨後便呵呵呵地大笑起來,十分的開心。他叫陳長根,出生於1937年1月20日,漢族,湖南常德人,家住農村,老伴剛去世不久,我們小聊了一會後便進入了正題。說起抗美援越的事蹟,老兵便與我侃侃而談了起來。

老兵談及中越關係,神情嚴肅。

據老兵回憶,當時中越關係十分密切,中國和越南是山水相連的鄰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越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有了進一步發展。”新中國一誕生,就把支持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作爲自己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1950年初,越南的抗法戰爭正處在困難之際,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

老兵講述從軍作戰經歷戰前學習,幾次轉移。

老兵說他1959年十月在安鄉報名入伍,十一月步行至陽縣,在常德縣學習中央文件和黨的精神指導,後來他換上了部隊的軍裝,兩月後便前往長沙軍分區參加入伍培訓,培訓一星期後又轉到福建新兵團培訓,在新兵團接受二次體檢,並且在那學習軍事科目,有時候會集體參加生產勞動(比如種植橡膠)。入伍培訓結束後,他又進入到福建師部廣州區63師接受新兵訓練,後被分配到627團2營4連3班當炮手,一年後成爲二炮手,再後來他又當上了偵察兵。老兵一邊點頭一邊慢慢地回憶着,一臉的認真,這更能說明老兵身爲一名戰士的自豪和驕傲。

炮轟金門,開啓作戰生涯。

我詢問老兵說:那您是什麼時候去越南幫助越軍的呢?老兵連忙說道:“這個不急,等我一一講給你聽。”我點頭回應,他便接着說道;“當時是xx年,我回家探親,在那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65年我們團隊便轉到了臺灣,當時是中共交戰,上級下命令炮擊金門,誓死保衛廈門。在年底我們又轉戰廣西,在廣西憑祥市待命。就在1966年,中央下命令11月去越南與美作戰。當時情況很緊急,我們換上越南軍服,祕密出國支援越南。我又問道;越南人民都應該很激動吧? “那是當然,接待我們的越南百姓都熱情似火,給我們送吃送喝,那可謂中越一家親呀!”老兵迴應道。

駐紮越南北江,敵方偷襲失敗。

老兵說:“那是我是炮手,在北江團隊改名爲8255部隊,我是54分隊。我們是炮兵,爲了更好地射擊敵人,爲了不殃及百姓住房,我們通常把部隊駐紮在山上,山底便是越南後勤部(也就是求助傷員、處理屍體的部隊)。當時我們整個部隊都節約用水,早上洗臉的水留着晚上洗腳,當時在山頂上,山上用水都得去山下挑,生活十分艱苦,環境惡劣。我記得到了夏季,有一天輪到我值班,正午時整個部隊都在休息,我一人在外站崗。當時氣溫達到40攝氏度,山上石煙滾滾,太陽光十分強烈,再加上氣溫又高,所以眼睛都不能貼近望遠鏡,一靠近便會有種被火灼燒的感覺。在山頂上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被分爲叫做1、2、的、4、號,平日裏2號(東)和1號(北)是上級指定觀測的重點,當時我想到這是上級的指示,並且責任重大,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就在這時,2號(東)的山區間出現了濃煙,於是我立即拿望遠鏡對準東面觀察,果然不出我所料,濃煙有所移動,後來我仔細一看在遠處的山區的河面上出現了一架飛機,隨後我拉響了警報,我鎖定了敵方進攻的方向,接着全團緊急就位。飛機從湖面上飛來,高炮和機槍都不能向他射擊,因爲飛機離地面太低,如果攻擊它地上的居民都會跟着遭殃。我記得當時一個團的兵力駐紮在此,飛機沒有直接向我們出擊,而是衝向了我們身後的大海,在海面高空中旋轉一圈後便快速向我們進攻。於是我們立即轉過身去應戰,飛機迎面而來,這時的飛機飛的很高是射擊的最佳時機,當時我是一名偵察兵,負責測距離,我們把距離鎖定在2.8公里處開炮,但是由於陣地上硝煙太重,而且太陽太大,讓飛機僥倖逃脫了。我至今仍記得敵方的飛機型號是rf-5c偵察機,在這次事件中我榮獲了三等功。”

我聽到這裏便問道:立下三等功您一定特別開心吧? 老兵笑了笑說到:“能有多開心?當時就是覺得大好時機飛機卻沒打下來,太遺憾了!”

敵方狡詐,我方頑強抗戰。

“在我腦海裏猶記得兩件死傷慘重的事件,一件是在越南外素保衛越南鐵路橋,當時我們部隊組成了火力點,有四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高射機槍,我是第二防線,使用的是37炮,第三道防線是58炮,第四道防線是100炮。)後來飛機往我方飛來,在第一防線處扔下了幾顆炸彈後狡猾逃跑。高射機槍連死傷無數,後三道防線因爲距離不到位無法射擊,我們都束手無策。此事件過後,我方軍隊調整方案,在外素山頂成立了一個假陣地,我們在陣地四周斜插上許多竹竿,用鐵片包裹住竹竿口點上蚊香成大炮,並且安排我連的副班長去假陣地上扔手榴彈虛張聲勢。而真陣地上卻僞裝嚴密,四處都鋪滿樹枝雜草,並且個個士兵身上都披上樹皮麻草。到了晚上我們便走到山下的後勤部隊站崗,記得但是風特別的大,弄得人心惶惶的。第二件是607團一營第一次打了勝戰,隨後上級就命令他們立即轉移,可是他們不聽指揮執意認爲那個地方很適合埋伏,因爲一營的偵察兵一般都埋伏在那裏的樹上,後來敵方再次攻擊,把那個地方的一營所有偵察兵都炸死,一個活口都沒留。又因爲偵察班離高炮班有一段距離,所以當偵察班全軍覆沒的時候,後方高炮班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敵方炸彈威力強大,一顆炸下來三輛汽車都填不滿那個坑。那個時候越南軍隊沒有我國軍隊那樣現代化,他們沒有無線電而我國有,發現敵方都以砍樹爲準,敵人從哪個方向來,他們就砍哪個方向的樹。”老兵一口氣說了很多,最後拿出了他所有從軍所獲得的榮譽證書,從他臉上激動的神情可以看出當時戰爭情景都還歷歷在目,他爲祖國感到驕傲,爲自己感到自豪!

班師回朝

我聽了這麼多就急着問到:那您是什麼時候回來的?那些士兵的遺體都運回國了嗎?老兵聽了後就激動地說:“我們是1966年回的國,回國前我們都去了戰場辭行,只見戰場上橫屍遍野,血流成河,血腥味非常的刺鼻。後來我國戰士的遺體都被葬在了越南的烈士紀念塔下。回國後我們又參加了幾年生產勞動,當時正值文革,我直到1968年3月才正式退伍。”

結束語

老兵退伍的感言:

我當了九年的兵,退伍後國家給我每月350元的撫卹金,並且每年都會有一封慰問信。這點錢在現在這個社會根本不算什麼,一分錢一分榮耀,我要的不是國家的錢,國家就是給我一分錢我也接受,但是我要的只是一個名分。同樣的兵同樣的從軍歷史得到的撫卹金卻不一樣,這對我來說不是錢的問題,是榮譽的問題,國家就應該一視同仁。當時誓死衛國的我現在也會永遠一顆赤膽忠心向祖國,因爲這是戰爭精神,是每個士兵的一種愛國情懷的體現。

我的感受和建議:

經過這次的採訪我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我也只是聽他說,只能想象到當時戰爭的情景,當時我看不到的是那些爲國捐軀的士兵的心思,那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情感可以讓人放棄自己的生命,我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愛國情懷。我很自豪的是我的祖國是一個善良而又高尚的國家,無私地援助越南。但是,中國以巨大的犧牲幫助越共在一九七五年實現一統江山的野心,而諷刺的是四年後當年的生死戰友卻兵戎相見,不少當年援越的軍人再次進軍越南。這次不是打”美帝”,而是教訓”忘恩負義”的越南小兄弟。當年風靡一時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對此就有過生動的描寫:“敵人丟棄的陣地上,到處是成箱的彈藥和橫七豎八的槍枝,而且全是中國製造... 大米倒不少,一麻袋一麻袋的,麻袋上全印着‘中國糧’的字樣。”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中國的善良最後換來的卻是越南的背叛,對此我也深表痛心!

現在中國的很多老兵都找尋不到了,有時候還要從外國人的口中聽我們中國的歷史,抗戰老兵是活生生的紀念碑,我希望國家以及政府能夠重視抗戰老兵的晚年生活,他們不是歷史的棄兒,而是國家的功臣。在此,我向所有的抗戰老兵致敬。

關於調查報告6

在這次“學子看改革—中國小改革開放30週年社會調查活動”的調查中發現,課程的改革是最受關注的。有70%的家長是反對減少主課的,而有90%的學生是贊成的,這說明這樣的改革,對於學生而言是受益的,而家長的反對是爲了增加孩子的學習量來提高學習成績。

在多數家長看來,學生的職責就是學習,只有加大學習量,才能取得好成績。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從這次的調查不難看出,多數家長的觀點與學生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學生不一定只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那是很有限的,在家庭、社會的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與道理。

這樣的改革對於學生自身的確是有益的,可也要引發家長的思考,學生真的就只能學習嗎?那豈不是成了學習的機器?我們學生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也要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有自己的自由。在緊張的學習中學點其他輕鬆的課程,不也是一種學習嗎?

很多孩子都因父母的逼迫而去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甚至是討厭的事,最後離家甚至是尋死;也有很多父母強迫孩子學習,長大後一個個卻變成了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這是多麼悲哀的事實啊!我們知道這是大人們愛我們的方式,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內心的感受呢?

其實家長的反對也是合情的,但卻是不合理的。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一心想讓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長大有好的生活,不再像他們一樣辛辛苦苦一輩子。可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好生活不一定要靠拼命地學習,反之,拼命的學習也不一定就有好的生活。

所以,請家長們多給孩子點自由空間,讓我們也有自己的一片晴空吧!

關於調查報告7

摘要:通過調查統計,對數據的整理加工得出現階段農村勞動力往城市轉移的明顯變化,對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出現現階段農業勞動力往城市轉移,農民對土地的感情變淡。望天吃飯,造成農民生活的無賴,在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面前農民爲農作物收成擔驚受怕,農民就算遇上了風調雨順,農業獲得好收成時,農民又擔心糧價下跌,爲買而發愁。無論是豐收還是歉收,農民的收入都難以保證,於是農民就背井離鄉大規模流向收入更穩定的城市。分析出農民離開土地能造成什麼影響,對於這個後果,怎樣才能讓農業繼續發展下去給予了幾條建議。

關鍵詞:農民土地調查顯示城鄉差距非農經濟

正文:

一、農民爲什麼要離開土地

從朱啓臻編寫的《農民爲什麼要離開土地》書中,“風調雨順是無數人祈盼的年景,對於農民來說,秋天收穫的不單單只是糧食果實,還有一年辛勞後的幸福,同時也攢下了美好的未來生活。然而春種到了,未必就會秋收,農民可以決定自己地裏種什麼種子,卻無法決定秋天是否會收穫種子結出的果實。因爲大自然隨時會用它的殘酷將農民辛勤的勞作頃刻化爲烏有。沒有了收穫就沒有了收入,沒有了收入就沒有了希望。”[1] 我們深刻地領會到做農民的辛苦和無賴。作爲農民子女的大學生,我們來到學校讀書不就是爲了脫離農業的束縛嗎?不用在說現階段的農民們,他們更加希望離開土地,離開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生活。更不用說那些剛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的農村青年,無論什麼樣的理由,城市纔是他們生活的空間,離開土地纔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1、城鄉差距——農民離開了土地

從農民對土地意識調查問卷中,我們感受到了農民爲什麼這麼堅定的要出門打工,因爲城市裏有他們曾沒有的生活,有他們曾經沒有的幸福和快樂,在問卷中統計了25個調查對象,有20個願意城市裏的生活,5個願意農村的生活,這5個願意留在農村生活的都是5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了,他們不是不向往城市裏的生活,而他們是因爲懷念土地,他們都曾過着60、70年代的生活,靠土地把他們養活到今天,他們對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不願離開土地。而願意城市生活的20個調查對象的談話卻給了我們驚訝的感嘆!“在農村不好找媳婦,在城市裏打工的女生真多”,“城市裏的教育可好了,國小都開英語課”,“一個月的收入抵得上種地一年呢”等這些從20個調查對象的口中得知。是啊!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太大了,在農村種地,望天吃飯,過得膽戰心驚,在城市收入穩定,工資又高,這樣的差距怎麼會不讓我們的農民心動呢?這種差距就是導致我們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最直接原因。

有的年輕人剛纔城市裏打工回來,還帶來外地的媳婦,他們這些年輕人在家裏,父母經常擔心找不到媳婦。農村家庭是非常的窮的,種地的收入基本上只能維持一年的生活,那裏還有多餘的儲備來接媳婦呢。年輕人們又沒有多少文化,對自己的婚姻真是擔心,看到了那些去外面打工的總是帶媳婦回家,又聽說外面的收入高,生活又好,這種強烈的誘惑下,又有誰能不出門呢?在我們的調查統計中,除了讀書的年輕人外有99%的年輕男同事都到城市裏打工,96%的女同胞也都出門打工。可想而知,對於年輕人來說,外面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啊,有誰會願意留在農村。這種生活的取向就是導致農民離開土地的原因之一。1

在調查對象中,一些中年人給我們的說法是“城市真是一個好地方,孩子學習成績都要好的多”,是呀,我們也深有體會,在鄉鎮中學和市區中學相比較,教學質量真是差之甚遠。 每一年的會考考生學中,能進重點高中的98%都是縣級市級國中,2%的是鄉鎮國中。城市的教學質量遠比農村的好的多,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做父母的最大心願啊!有誰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讀書呢。城市裏教學好,壞境好,學習當然好。在我們的調查中孩子的教育幾乎是每一個家庭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他們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目標,作爲父母的中老年人爲了更好的收入和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他們擁有了堅定到城市打工的決心。年輕人們爲了更好的發展自己,讓自己有更好更幸福生活,也都有了堅定到城市打工的意念。可想而知城市與農村的差距是導致農民離開土地的直接原因。

2、農業經濟收入與非農業經濟收入的差距

通過對貴州省普定縣城關鎮新林村的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平均每戶家庭的農業經濟年收入4000元人民幣,非農經濟爲元人民幣。農業的經濟收入與非農業經濟收入約爲1︰5,全村的農業經濟收入與非農業經濟收入也約爲1︰5,這樣大的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以一戶農村家庭爲例子,新林村第七組村民張貴華,家庭人口10人,外出打工4人,留在家裏種地的2人,家有1畝水田,4畝旱地。下面是農業收入的計算情況。

稻米:有1畝水田,年生產稻米300公斤,市場價格爲每公斤元,收入爲1380元;支出化肥30公斤,市場化肥價格90元40公斤,每公斤元,支出元;支出種子秧苗200元;稻米的淨收入約爲1100元。

玉米:有4畝旱地,每畝年生產爲300公斤,總的爲1200公斤玉米,市場價格爲每公斤元,收入爲2640元,支出化肥400公斤,折爲900元,種子需要5公斤,每公斤30元,和爲150元,玉米淨收入爲1590元。

油菜:水田旱地都種,年產油菜200公斤,市場價格元每公斤,收入爲880元,支出化肥80公斤,折爲180元,種子忽略不計,淨收入爲700元。

葵花:水田旱地都種,年產葵花60公斤,市場價格每公斤,年收入爲288,淨收入約爲250元。

黃豆:年產爲40公斤,市場價格5元每公斤,年收入爲200元,淨收入爲180元。 其他農業副產年收入約爲200元。總的農業生產淨收入爲4020元人民幣。

下面爲非農業經濟收入情況:

外出打工的4個人中,兩男兩女,男的每人月收入爲1200元,淨收入爲700元,年收入約爲8000元;女的月收人爲800元,淨收入500元,年收入爲5500元,4人總的非農經濟收入爲元。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農業經濟收入與非農經濟收入爲1︰7,農業經濟與非農經濟之間的差距甚大。這個很明顯的例子說明了,農民爲什麼要離開土地,因爲非農經濟收入遠大於農業生產收入,農民怎能不離開土地呢。除了這個例子外,幾乎整個村子普遍都是這種情況,因爲80%家庭中年輕的都出門打工,20%的家庭中年輕人雖然沒有出門,但在家鄉仍然有其他的非農經濟收入。事實證明,農業經濟收入遠遠低於非農業經濟收入。

下面是關於普定縣農業數據的分析,根據中國年鑑中國宏觀數據挖掘分析系統貴州省普定縣農業糧食總產量數據,由於數據有限,只能得到20xx年、20xx的數據。20xx年,普定縣全年糧食總產量萬噸[2],20xx年全年糧食產量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xx普定縣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98元,20xx年普定縣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745元,增長xx%。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農民年均純收入從20xx年到20xx年增長%,而總糧食增長爲%,收入的增高遠大於糧食的增長。由此可見,另外的收入來源與非農經濟。也由此得到農民外出打工在日夜增長,更不用說20xx年的今天了,農民外出打工已經達到80%了,農業的收入更是小於非農經濟收入。由此可見,農業生產經濟與非農業經濟之間的差距是導致農民離開土地的一個重大原因。

3、農民對土地感情淡化

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一個導致農民離開土地的原因是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淡化,有的家庭是因爲土地少而收入低,纔出門打工,但是有一部分家庭的家庭承包土地是相當多的,但是他們仍然離開了土地去城市裏發展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種地已經不是80後90後的農村人的任務了,據我們調查發現,好多年齡在18到30歲之間的人都沒有種地的想法,甚至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年輕人呆在家中。這部分人是什麼導致他們不願意種地呢,在我們的問卷調查當中,提到對土地的感情如何時,有下面的情況:“是否沒有土地,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好,有99%的年輕人都是肯定的回答,是否把土地看成是一種負擔,也有99%的年輕人是肯定的回答,你覺得做農民好還是做城裏人好,有98%都覺得做城裏人好”。

問卷表明,年輕人不喜歡種地,並不是因爲種地收入少,而是他們已經對土地感情淡化。現在的農村家庭裏也沒有那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兒女在繼續種地。因爲種地是非常辛苦的工作,還記得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農民們在農忙季節頂着烈日到地裏去耕種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多麼的辛苦。現階段的年輕人們能去做這樣的活嗎?答案是已經沒有了。從我們的調查中,留在家裏種地的80%都是老年人了,老年人是經過辛苦時代過來的人,他們是不忍心看到這一片片的土地被荒着,他們是靠土地養活過來的,對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我們的新一代的年輕人呢,已經對土地沒有任何感情了,在這個溫飽已經解決了的時代裏,工業迅速發展,手工業突飛猛進的時代裏,哪怕是沒有文化的農民也都能找到一分相當不錯的工作,比起種地要好上十倍以上。

農民真的不想在種地了,哪怕是沒有外出打工的人,他們留在農村,也不見得他們去種地,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還聽到這樣的一些話語,“我們沒有去打工,是因爲學了一點技術的”,“種地每一年都是花上一兩千去請小工”。這些話的意思是,身爲農民,已經不做農民了,土地只是一種賺錢的工具,比如說,到了耕種的季節,就去街上請幾個小工來種,基本上沒一個小工開60元錢工資,

五、六個小工三天就種好了,也就是花1000多元錢。然後除草季節就買點農藥去除草算了,到收穫時期也就請幾個小工兩天收完,總的算下來還是賺錢的,至少沒有荒着土地。可見現在的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淡化也是農民不願意種地,農民要離開土地原因之一。

二、農民離開土地造成那些影響

1、農業生產老年化

調查表明,現在留在農村種地的80%都是老年人,農業生產已經老年化了,農民的外出打工和離開土地導致無人種地,留下種地的只是一些對土地有感情的老年人。老年人體力有限,肯定是種不了這麼多的土地。那麼可想而知,這一代的老年人離開世界后土地不就是沒人種了嗎?老年人有的雖然在外面也能找到一分穩定的工作,但是很多的還是找不到工作,也只能留下來種地了,我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統計,在“是否覺得自己的年紀大,身體不好或文化低,在外很難找到工作而留在家中種地”這一問答選項裏有90%的老年人都是肯定答案。

那麼,農業生產老年化會帶來那些影響呢?

一、種植單一化,調查發現,農業生產老年化帶來的影響相當大,老年農民的種植非常單一了。比如,我們問道現在的農民們種植的都是些什麼?以以前比較有哪些不同?在以前,農民們沒有離開土地,他們種地一般夏季都要

種上玉米、稻穀、大豆、葵花、四季豆、紅豆等。到冬季都要種上小麥、油菜。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留在家裏種地的都是老人了,老人那能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種這麼多的農作物。調查顯示,老農民告訴我們現在他們一般夏季就種植玉米和水稻,最多種點葵花。冬季種油菜。真的夠單一了,也是人老了那還有那麼多的精力呢。

二、經營粗放化,老農民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的.,對農業生產沒有抱很大的希望,只要能滿足他們的溫飽問題就可以了,所以他們在種植時,沒有像以前一樣,不僅僅是靠化肥,還要搞上點農家肥,現在到了種植季節,就隨便買點化肥來耕種,到除草季節,也不用鬆土了,就隨便買些除草劑除草算了,反正能過生活就行。

三、土地荒漠化,雖然現在的調查中,土地荒漠化不是很明顯,但根據一爲姥姥告訴我們,“在村裏有家人家年輕人都外出了,他家的土地還是很多的老人又過世了,現在,這麼多的土地沒有人種,在村裏,留下來種地的都是我們這把年紀的,連自己家的都種不完。那家的土地啊,已經荒棄兩年了,現在連犁都犁不動”。是啊,現在雖然土地荒漠化不是很明顯,但若這一代的老農民過世后土地不是荒漠化了嗎?還有一些離家遠的土地也被荒漠化了。

2、農業勞動力短缺

對勞動力的短缺會存在一些誤區,第一種看法是認爲農村勞動力仍然是過剩的,第二種看法是認爲農業勞動力短缺是好事,爲機械化、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第三種看法是認爲農業勞動力短缺爲現代化和工商資本下鄉承包土地創造了條件[3]。

對於第一種看法在我們所調查的村,幾乎不存在可以轉移的勞動力了。留在村裏的都是老年人和一些體弱多病的人或者是因爲種種原因而不能離開的人。由於在農村,有的農民不僅僅種地,因爲種地是有季節性的,不再農忙季節,一般農民都要到城鎮去打工,所以讓人們對農村勞動力統計造成錯誤的調查。

第二種看法在某種意義上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主要的原因是機械化還是需要很高的條件的,比如需要平原地區,在我所調查的這種山區那肯定是用不上的,還有對於這個規模經營同樣需要很多的年輕人,而且需要素質更高的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再說也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能用機械化來種。像蔬菜、水果等。

第三種看法,首先,這種看法誤解了現代農業,把現代農業等同於工商資本下鄉承包土地,這就是許多地方政府感興趣並極力主張的。因爲對於一個工商資本家來說,怎樣獲得最大利益纔是他們的目的,然而,一旦他們承包了大片的土地過後,他們就會不按季節,不按種植的糧食爲主體,而是會想盡一切方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最終導致農業的生產化嚴重單一,比如他們認爲種稻谷獲利沒有種大棚蔬菜獲利大,就大規模的種植蔬菜後導致糧食短缺。

三、農民離開土地後怎樣讓農業繼續發展下去

1、提高農業收入

農業收入多少直接影響着農民的生活,作爲政府更應該保障農業的安全,讓農民的收入提高才能保證農業的繼續生產。現在政府通過支持農業補貼使農民在經濟支出上得到幫助,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關注農業的發展和關注愛農民。

2、仍然進行家庭承包制

最適合種植農業的經營形式還是家庭承包制,農戶經營並不排斥現代化,相反農戶可以更好地容納現代化要素。不能錯誤地把現代化農業等同於規模農業,更不能等同於公司資本

經營的規模農業。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礎上讓農民們得到更高的收入,才能穩定農業的繼續生產,才能防止農業單一化。

3、培養職業農民

隨着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職業農民就成爲支撐中國現代農業的主體。職業農民不僅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而且是以農業爲職業、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農民。職業農民的來源可以是家庭農場的繼承人、可以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可以是大中專畢業的學生,一切有志於農業經營的人都可以成爲職業農民。

關於調查報告8

新街口位於南京市市中心,它是南京的經濟、文化中心,更是南京的商業、貿易中心,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享有“中華第一商圈”的美譽。

新街口中心面積大約一平方公里,這裏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非常繁華。晚上的新街口燈火輝煌,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新街口人流量、車流量如此之多,那麼它的管理怎麼樣呢?

爲了這個問題,近幾天我去新街口進行了實地調查瞭解。

第一天,我去了淮海路地下行人遂道。淮海路地下隧道是由人行天橋變化而來的,它雖然比人行天橋美觀、安全,但是很多人在晚上八點半過後便來這裏擺攤賣東西,有的賣首飾,有的賣衣服,有的賣玩具,等等。就連城市管理人員也管不了他們。給過街的行人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影響了新街口的美觀。

第二天晚上我又來到了新街口,看到到處都是違停的出租車——快車道上、非機動車道上、人行道上,一串串、一排排的。自行車也橫七豎八的亂停在人行道上,導致人們無法通行。自行車也好,出租車也罷,他們都打亂了正常的行車秩序,破壞了南京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我瞭解,南京的盲人行道長度是全國最長的,有3.5公里,但其中有三分之二被違停亂停的各種車輛佔據,盲人無法享受到政府給予他們的優待條件。

我諮詢了一位城市管理員叔叔,他笑着說:“這些人管不住,和他們說理他們不聽,他們說要掙錢吃飯要生存要養家,拿他們真沒有辦法,唉!”

通過以上調查,我認爲:城市管理人員應該加大巡查力度,執法人員也應深刻貫徹國家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內容,加大處罰力度。以改善城市內違停亂停、小商小販佔道經營等不良現象,保護南京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關於調查報告9

日前,中國教育在線和來華教育網共同發佈了《xx年度來華留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來華留學人數連續兩年增速下滑。

報告對教育部公佈的xx年~xx年xx年間的來華留學數據和申請特性進行分析發現,過去xx年來華留學人數一直持續增長,去年來華留學人數超過37萬,但來華留學人數增速出現放緩趨勢。其中,xx年和去年增速分別爲8.58%和5.77%,連續兩年增速下降。相比於xx年27.27%的增長率,來華留學人數已經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從來華留學生生源地方面來看,發達國家來華留學人數呈現增速下降、停滯或者負增長局面,發展中國家來華留學人數佔比增加。報告顯示,去年來華留學生源排名前10的國家中,7個來自亞洲、1個來自美洲、兩個來自歐洲,非洲國家與榜單無緣。其中,韓國仍然佔據來華留學生源國榜首,美國位居第二,泰國作爲新興力量躍居第三。前10位生源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佔來華學習總數的54.05%,超過半數。

關於調查報告10

綜觀整個表格,最重要的是第二部分的“立項背景”。這一項要求寫清楚包括國內外研究現狀、趨勢、研究意義、參考文獻和其他有關背景材料等內容。概括一點,其實就是讓大家做文獻回顧,再表明研究意義。所以,在表格的各項中,這一項最能體現項目組的水平和項目研究的意義。因此,大家要認真對待。

我個人的經驗是,在這個部分一定要寫得連貫一點,將文獻回顧和研究意義融合在一起。具體說來,文獻回顧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研究脈絡的回顧,也就是對學界所做過的與你的研究主題有關的研究進行一個綜述。另一部分是理論脈絡的回顧,也就是將你所要研究的主題所用的研究範式和相關理論的發展講清楚。

注意,一定是要寫成“脈絡”。因爲這是要用來表明學界過去到現在已經做了什麼,還有什麼沒做,已經有了什麼理論成果和事實的成果,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補足。這些需要完善和補足的地方,應該和你們要做的研究相呼應。這樣,後面接着寫的研究意義就能夠與文獻回顧相得益彰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整個表格中,是沒有關於研究設計這一項的,也就是說,你們將要怎麼做這個項目是沒能在表格中體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講述研究意義之前簡要地表達清楚。因爲在不知道你的項目要做什麼的情況下,評委怎麼明白項目的研究意義?至於參考文獻和其他背景材料,大家也要注意用功,因爲看你讀什麼書就知道你的功力了。所以,整個第二項應該表現出來這樣一種清晰的邏輯關係:當前國內外學界做了什麼----成果有哪些(體現這些成果對你的研究的鋪墊作用)----不足有哪些(體現你的研究的意義)----你計劃要做什麼、大概怎麼做----你的研究意義是什麼---你參考的文獻資料(體現研究所依靠的理論與經驗)。

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第一,這一項中,用語一定要規範、準確,具有學術性。儘量少用一些口語,將那些“爲什麼、怎麼樣、……呢”之類的減到最少,寫得“學術”一點。別爲了增加“理論性”而隨便引進理論,不懂的理論和方法要麼不用,要麼搞清楚了再用,不清楚的事不要亂說,也千萬別想在理論和事實上矇騙評委,薑還是老的辣的。

第二,研究意義儘量寫得既有理論性又通俗易懂。能讓一些即使不太瞭解你所研究的領域的人也能感受你的研究很重要時你就成功了。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爲你們立項答辯時要面對的評委一般都是來自於各個領域的教授,他們對你的課題不一定有很深入的認識,如果寫得太過專業了,別人是不能理解你的研究的重要性的,而且讀起來很枯燥。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想想將來你可能在十分鐘的答辯時間內對一個社會學的教授講國際政治的重要理論,人家聽得有什麼意思?

第三、列出參考文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相關性和學術規範。將相關性大的放在前面,將認可度高的放在前面。同時,這一部分也不必列太多,多了就顯得你沒怎麼挑選過。雷同的也儘量減少。如果不是屬於材料性的儘量少引用報紙和雜誌的討論,因爲這些一般不具學術性。

關於調查報告11

調查原因:在當前金融危機波及面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社會整體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多重背景下,進一步明確當前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分析就業策略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具有積極意義。

社會形勢:

在金融危機的海嘯過後,雖然這次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影響那麼大。但是從對大學生就業的這個方面講,它所帶來的也就並非一般的影響了。目前,已經有不少大學生在校園招聘會上發現, 現在來招聘的單位沒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額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業的總裁說過:“如今,企業都在大量裁員,很多在職的精英我們都不得不忍痛割愛,更別說再去招聘沒有經驗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了。”這也足以見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了。 但是社會還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個人才。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讓人家無可代替的話,那麼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這對大學生的在校學習又發起了一個新的挑戰。這對大學生本身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首先,企業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們對大學生的要求是什麼呢?他們對我們的忠告又是怎樣的呢?

就每個個體而言,就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市場能力兩個部分。在專業能力方面,以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爲代表的態度型資產是大學生專業能力中的關鍵,以解決問題能力爲代表的知識技能型資產是專業能力的基石。在市場能力方面,爲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大學生必須要了解現在整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大學生的勞動力市場的總體供求數量信息和結構信息,要了解職位具體的職責要求,擴大自己的認識面,更要要了解自己個人就業能力的水平,同時還必須改進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調查結果:企業對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專科生供大於求;學科專業失衡:當前的就業市場,文科專業的就業形勢與理科相比不容樂觀。然後,企業對於大學生的要求是希望他們能有“實戰”的經驗。希望大學生能多參加社會實踐來鍛鍊自己的能力從而能更加積極坦然的面對自己得與失。這種現象就是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以後,就很容易有挫敗感,而顯得精神萎靡。這就要我們大學生在校以及走上社會以後要鍛鍊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一對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這對面粉就散了。,這就是現在大學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點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還是一對很鬆軟的麪粉,如果你在給他不斷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後就變成了一個麪糰。你再怎麼拍就不會散了。你繼續給他揉,揉到最後,他就不僅僅是一對面團了。你即使用手給他拉,他也不會斷,這就成拉麪了。人的神經承受能力,一定要達到這種狀態才能去參與社會。所以我們需要鍛鍊的正是這個。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上有些企業提供了一些職位,這些職位是能夠讓大學生作爲一個起步的位子,讓他們鍛鍊自己的機會。當社會給大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而且他們是可以做到的,但他們又會覺得這個不符合我的愛好,或者這個不是我的發展方向,又或者這個工作崗位的工資太低了。這樣的情況很多。企業又針對大學生提出這樣的建議: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業的老闆都發覺現在的大學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輕人心態十分地浮躁,看着碗裏的,想着鍋裏的。很多年輕人也時常會抱怨,社會對他不公平,總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條件好,只要靠靠關係就能走上一條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無分文,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應該覺悟到人的出生時由不得自己選擇的,但是人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難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嗎?如果我們總會覺得社會就是我們的敵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來源就是社會,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學生也可以說是年輕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斷正自己的態度也是決定人生的一大要點。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的話,把自己當做是社會的主人的人,這

樣我們才能夠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夠成功。

經過調查後,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社會是殘酷的,但也是寬容的。我們無力改變它,但是我們可以適應它。但是有一件事我們是可以改變的,那就是我們自己。首先我們就是在不斷地挑戰自己。其實人生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自己的挑戰了。改變自己的觀點,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我們在發展。我們在挑戰自己過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進而達到另一個階段。這也是人在成長的過程。自己在不斷地挑戰着自己,在經過無數次地蛻變後,這纔會成就將來的那個最堅韌的自己。總有一天能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的。

針對大學生總是埋怨自己無處大展拳腳的問題。有些企業主管提出這樣的看法。其實社會處處存在機會,就像我們需要發現美的眼睛一樣,只要是有心人是能夠抓住它並且把握它。每天這樣抱怨的人,是不是更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呢!傅雷曾經說過:只有事實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只有行動才能證明你的決心。我們需要動起來。在不斷地挑戰中強大自己,當機會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能趕上它。甚至由這個機會走上成功的道路。機會是爲時時刻刻有準備的人的。我想只有在爲着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命奮鬥的人,才能明辨並且抓住那個自己等待很久的機遇。追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要抱希望一步登天。大道理都懂,但是當一個老闆給你1000元每月的時候你是不是還願意給他幹事呢!如果你能把這隻有1000元每月工作的事情乾的非常出色的話,那麼老闆還會一直讓你幹這個嗎?這是一種過程。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幹成的想法的人,就算他幹成這件事情,他也沒有基礎,因爲等於是沙灘上造的房子,最後一定會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幹成的,每一步都給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一步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來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夠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我們正在成長,我們需要歷練,我們需要從最基本的做起。相信自己的未來,也要相信自己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關於調查報告12

人與大自然的戰爭在很久以前就開始悄無聲息的蔓延着,人卻佔據了主導地位,而大自然卻失去了他所應有的生存權利。在經濟與利益面前,人則是顯得那樣的渺小、幼稚,對周圍一切的事物置若罔聞,可悲又可恨。

前不久,一股強冷空氣突襲,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奇怪的雪。雪本是聖潔的象徵,但是渾濁的天空上,下了一場渾濁的雪。真是雪到之處,留下的盡是污點。學失去了他原本的潔白,這難道不是我們人類的罪過嗎這引起了我對社區環境調查的興趣,從小家看大家,讓我們人人都成爲環境的監護人。

㈠工業的發展難道就要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嗎?

社區的附近是一家紡織廠,每一天生產的產品給廠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走進附近的一條河流,卻沒有與哪有人的經濟效益成正比,那條河流是工廠排污的地方,污水雖經過處理,但那河水依然是青黑色,更不可能有魚兒、蝦兒的存在,時不時的還有刺鼻的氣味散出,可想而知污水處理根本沒有達標。被污染的河水,不能再次被利用,造成的損失,也是我們難以估測的。

㈡時代科技的發展難道就要以破壞環境危機出嗎?

走進社區前面,是一條繁華的街道,來往的車輛數不勝數,只見街道兩旁的楊樹上蒙上一層層塵土,空氣中瀰漫着汽油的味道,空氣的污濁是我們用肉眼能夠直接看到的。汽車排放的尾氣,直接影響到此地區的空氣質量,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汽車等交通工具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卻爲空氣的質量買下了深深地隱患。

㈢個人的利益難道就要建立在破壞環境之上嗎?

爲響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村中清除了“三大堆”,但是清理的病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徹底,在社區附近的地方,依然能見到人們隨意丟棄的廢紙屑、塑料袋等,垃圾池、垃圾箱的附近一片狼藉。

還有序地方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但針對以上出現的環境問題,我們務必採取相應的措施:

1、相關部門務必加大監管力度,對高排污量或污水處理未達標的現象加以嚴厲的打擊。各廠家做到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相結合,做到二者的有力統一。

2、要加強空氣質量的檢測,科技發展的成果,確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大我們務必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宣傳力度“每人少開一天車,沒人多走一步路,共同擁有清新空氣”。針對路面上的那層厚厚的塵土,我認爲最好的辦法是增加灑水車經過的次數。

3、人們日常中的生活垃圾,要從處理得當,能夠循環利用的則要集中收購,不能循環利用的也要集中處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簡單的話要滲入到實際行動中。社區的工作人員也要做好本職工作。讓大家一齊爲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呼籲與倡導,是我們的一種手段,在這種意識領域下,唯獨用實踐才能行之有效。地球浩瀚宇宙中的一顆璀璨的夜明珠,我們要繼續掩住他的黯然,讓他永無止境的照亮宇宙。這天攜手托起明天的朝陽,明天迎來完美的期望,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此刻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創造完美家園!

關於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目的

(一)通過對一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的調查來獲知其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從而評估類似的農村經濟,最後上升到全國,循序漸進的瞭解當前農村發張形勢。

(二)找出所調查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途徑,調查農民的經濟來源,以及該地區農村經濟來源的總體模式和發展的趨向。

(三)通過對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該地區按照地理優勢所忽略的某些經濟發展渠道。

(四)將調查分析後提出來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便於對該地區農村經濟模式進行完美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調查對象

農村羣體、經濟現狀

三、調查方法

1、調查問卷。我們根據自填式問卷特點合理製作調查問卷。 個人一般情況,如:職業、、家庭人口數、家庭勞動人口數; 家庭財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項目;

家庭設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費方面,如:消費地點﹑消費環境等;

國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醫療合作政策﹑減免農業稅﹑小額信用貸款等

本村企業方面,如:企業的行業性質﹑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等。各題均採用封閉式設計,要求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在各題所列的選擇項中選取一項,作爲對該題的回答。

2、調查問卷的分發。調查問卷由指定人員在農村隨機分發,當場回收。回收率爲100%。

3、數據處理。調查問卷數據由SPSS統計軟件處理。

四、具體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所調查的人羣男女性別比爲20:13。

調查人羣的平均年齡爲50歲左右。從文化程度來看,人羣總體的文化程度較低,在被調查人羣中3/4的人具有國中以下文憑,其中40歲以下人羣受教育程度高於40歲以上的人羣。 從婚姻狀況來看,92%都已婚。

從職業狀況來看, 85%的調查者的職業都是務農。

家庭平均人口爲5人左右。

家庭勞動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對農村經濟現狀的瞭解情況

調查中的相關問題有4道小題,在此引用兩道小題,分別用表格形式展示:

1﹑在您家每月總支出中所佔比重最大的是:

種類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贍養老人

農業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 2、您家一月的總收入大概是:

範圍

1000元以下

1000元到三千元

三千元到五千元

五千元以上 50% 15% 比例 5% 30%

(三)關於農村教育程度的調查情況

此次調查,共調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員。從調查對象表中,我們知道了,14個人中,有3個文盲、9個人受過初等教育,2個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應該收到義務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總體上來說他們的文化素質都很低,但比較起過去幾年,相對提高。教育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質低、

掌握科技的本領低、經濟發展就緩慢,甚至停滯。此次的調查是抽樣調查,對個別家庭進行調查,從而發現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說xx村離城鎮和縣區都不遠,有着優越的教育條件啊!但是爲什麼教育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呢?通過對部分家庭進行了訪問調查得知以下幾個原因:

1、經濟條件困難,不能支付較高的教育費用。

2、學生本身不喜歡學習,或者對學習用處認識不當,厭學。

3、父母或者監護人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而不允許孩子繼續求學。其實教育和經濟是兩個互爲因果的問題。必須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教育要從孩子做起,小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後備軍,提高小孩的教育勢在必行,當今國際國家的競爭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個國家發展的前途的好與壞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質有着很大的關係。國家現在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實行的“一村一大”給農民帶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種植方法,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經調查發現大竹村農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農民收入不高,只好讓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質量最差的學校,因此孩子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少,有時還會誤導孩子。其次是父母爲了賺錢養家和支付孩子上學,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更不會給自己的小孩請家教輔導,還有的是農民自身沒有多高的知識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我做出自己

關於調查報告14

一、基本情況。

某縣濱江臨海,河網密佈、地勢平坦。全縣總面積1876平方公里,總人口110、9萬人,是全國有名的農業大縣。建國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溝挖河,大力開展農村水利和交通橋樑建設,共開挖一級河5條、二級河20條、三級河384條、四級河1117條,同時形成農村交通橋樑3465座,其中縣屬橋樑623座,包括一級河道橋樑35座、二級河橋樑250座;鎮交界河道橋樑74座;墾區防汛橋樑264座。農村水利和交通橋樑等基礎設施的形成,爲全縣人民安居樂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存在問題。

如東縣農村交通橋樑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相關客觀條件的變化,一些問題和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

1、橋樑損壞嚴重。目前絕大數農村橋樑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運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時期。在縣屬623座橋樑中,有280座屬損壞和危險橋樑。這些橋樑中有的橋樑橋臺基礎下沉或位移;有的雙曲拱橋主拱圈斷裂;有的橋樁斷裂、橋身扭曲變形、大梁鋼筋鏽蝕掛落、微彎板斷裂;有的無安全帶、無欄杆等等,險情衆生、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經鑑定,其中有63座橋樑必須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鎮內、村內橋樑),有37座橋樑必須維修。隨着農村機動車輛數量、噸位的不斷增加,農橋損壞程度越來越厲害,爲了確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險橋樑不得不打墩限載通行,既影響了當地農副產品外銷,又危及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羣衆要求改建危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資金投入不足。目前,全縣農村交通橋樑、公路、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靠各級政府和集體投入。欠債多、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爲制約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環境的重要因素。據調查統計,全縣將有970公里的道路需要新建或改造,共需經費43506萬元,其中20xx年需要完成鎮村道路321公里,共需投入資金8028萬,剔除省可補資金,縣、鎮、村各級需要投入4818萬元;全縣有30%的一、二級河及45%的三、四級河急需疏浚,工程量達3500萬方;當年急需拆除重建和維修橋樑需要資金1563萬元。而目前可用於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十分有限。稅改前,全縣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在向農民收取的“兩工”以資代勞款中安排一部分;二是縣財政預算外資金每年安排800萬元左右;三是從收取的水利工程水費和水利資源費中安排一部分。隨着農村稅費改革的逐步深入,向農民收取的“兩工”及水利資源費已經全部取消,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只能用於償還村級債務和興辦一些村內的小型農田基本建設,已不可能拿出資金用於農村橋樑建設。縣鎮財政也十分拮据,確保運轉和加快的矛盾十分突出。

3、管理體制不順。目前我縣農村公路和農村交通橋樑設施實行分塊經營、分塊管理的運作模式。即農村公路建設、維修及管理由交通部門負責,農村橋樑修建及管理由水務部門負責,導致在路橋規劃和資金安排上難以通盤考慮,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路通橋不通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當前農村公路建設全面推進的同時,更給農村交通橋樑的更新改造增加了新的壓力。同時,縣、鎮、村之間橋樑管護責任制也不夠明確。

三、對策建議

1、積極探索並形成多元化的農村橋樑投入機制。農村橋樑建設和危橋改造,資金來源是個難點。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農村橋樑建設中資金投入的困境,必須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一是要用足各項扶持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農村橋樑建設方面的配套資金;二是要進一步加大本級政府的財政的投入力度,儘可能安排更多的資金用於農村橋樑建設;三是通過橋樑冠名權轉讓、受益地塊土地收益金提留和社會募捐等途徑向社會籌集。

2、要通過創新機制,落實農村橋樑管用責任制。明確各級橋樑的建管主體,實行分級投入、屬地管理,制訂、完善責任到人的管護制度,建立農村橋樑建設、管理、維護的良性運行機制。

關於調查報告15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10日

調查地點:南通職業大學

調查對象: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學生

調查方法:走訪、問卷調查

調查人員:xxx

前言:

對於學校出現的一系列不文明現象,我們希望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同學們對此類問題的看法及建議,加強校園文明建設,促進校園文明健康發展。

1. 主體:

調查發現:學校60%的同學認爲校園現在的文明禮貌現象良好,40%的同學認爲狀況一般。由此看來,目前校園文明的狀況基本達到良好水平,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校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發生地主要集中在:圖書館、食堂、宿舍和戶外場所。有些同學建議可以在公共場所設立幾個標語牌,提醒大家注意言行舉止。受訪者普遍對在教室大聲討論、打電話現象感到厭惡,我們覺得對於這類問題,應該提高個人素質,充分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同樣,對於“課桌文化”,受訪者都表示不贊同,認爲及時制止這些行爲比較好。

40%的同學看到垃圾會撿起,放進垃圾桶,50%的同學偶爾會

撿,只有10%的同學表示不會撿起垃圾;我們可以知道大家對於校園衛生還是比較關注的,並且大部分人會自覺爲校園爲生出一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繼續保持這種狀態。“見到老師問聲好”,這是我們在國小甚至幼兒園就受到的教育,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大家卻越來

越忽視這個問題,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只有碰到是自己的授課老師的情況下才會主動問好。我們建議學校開設一些禮儀文化課程來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校園文明意識。

針對“你是否會說髒話”這個問題,50%的同學回答偶爾會,

10%的同學回答忍無可忍時會,40%的同學回答不會。我們認爲無論何時何地、什麼場合,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避免說髒話,對個人形象、公民素質的體現都不是很好。“上課時打電話”,在大學課堂時常發生,大多數人都覺得除非是有急事,不然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不禮貌的,我們還是學生,就應該履行學生的義務。在食堂,插隊或者不倒剩飯這種不文明習慣相對較少發生,這也是因爲學校在這方面監督、宣傳較多,我們要說的是自覺不插隊、倒掉剩飯剩菜這不僅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減輕了阿姨們的工作量。

撿到貴重物品,大家都會送至廣播臺進行失物招領;做事得

到別人幫助時都會主動言謝,從這可以看出大家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覺悟還是比較高的的。20%的同學認爲我校大學生言語文明需要加強,30%的同學認爲行爲文明需要加強,50%的同學認爲精神文明需要加強,我們認爲言語、行爲、精神文明三方面都很重要,三者需共同建設,共同完善。

2. 總結:

我校文明情況從總體上來說較好,希望同學們注意在公共場所的行爲舉止,建設校園文明不僅僅是爲了我們的學校環境更舒適更是爲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爲將來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

礎。在此也建議學校多舉辦集體活動,比如禮儀講座、問卷調查、校園文明知識競答等,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文明校園,南通職業大學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標籤:調查報告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