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報告8.17K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班級:

成員: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

隨着高校連年擴招,本科畢業生也連年增長。如果說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那麼就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的畢業生人數達到650萬人而市場需求卻沒有明顯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大。雖然這兩年畢業生人數有較大幅度增長,面對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對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表明,就業情況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供需差: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到,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單位的增加比例遠小於此。

二、選材刁:應屆生就也不吃香。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許多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骨幹和棟樑都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都不要應屆大學生。

三、專業同:熱門專業人才過剩。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爲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只是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四、薪酬低: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結果表示,有66.4%的畢業生表示希望自己的月薪能在2000元以上,但據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與月薪的市場平均值爲1600~1700元,畢業生的期望值顯然高出現實水準,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數量減少。一些企業利用當前大學生供過於求的'現狀推出假招聘,先給出誘人的待遇條件,然後以培訓等名義收取費用,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學生。大學生招聘信息表面上看渠道多,但是有效的,實用的並不多,大學生獲得的真實的信息少,導致就業難。

六、缺乏經驗:教授多“教練”少。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佔63%。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知識,缺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大學裏有的是教授,缺乏的是教練。

七、怕吃苦:不願從基層做起。多企業反映,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只是脫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差,比較自私,英雌不願接受應屆大學生。

八、頻跳槽:企業抱怨“學費太高”。學生就業後穩定性差,是造成企業不願意接收應屆大學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接受大學生後流失率在30%以上的達到被調查企業數量的50%。甚至像聯想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也表示他們爲大學生高流失率交的學費太高。

造成這一嚴峻形勢的原因主要來自大學生自身、國家和社會三個

方面:

一、大學生自身:

1.大學畢業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是造成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查,許多企業人力資源部人員認爲當代大學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欠缺:

(1)專業知識不夠紮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很多畢業生對專業是一知半解,大部分還需要企業培訓來完善和提高,而企業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夠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間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很多畢業生的能力停留在書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行。

(3)綜合素質不高,難以勝任更高層次職位的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就業心態不好是造成就業難的另一方面。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業心態。主要表現在:一畢業就想拿高工資,謀好職位,出人投地,人爲地造成就業難。

(2)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沒有自己職業目標和規劃。據一項調顯示,在“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後的職業生涯嗎”一題中51.4%的人對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有27.6%的人有3~的職業規劃。學生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與之相對應的能力、素質又是什麼,大部分學生都是茫然無知,走一步算一步。

二、國情

1.我國勞動力相對過剩造成大學生就業難。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需就業的人數達20xx萬(大學生63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城鎮人口和新增勞動力1000萬)。以我國每年經濟增長10%算,每一個經濟增長1%帶來80到10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還有近1000萬人失業。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帶來就業的壓力相對增大,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2.國家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帶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我國一直以充沛、優質的勞動力市場獲得世界衆多企業的青眯,很多企業紛紛來我國投資辦廠,因此中國成了世界的製造大國,加工中心。這些企業多是一些“三來一補”的企業,他們研發、營銷、品牌都設在中國,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這些企業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需要的也是大量的基礎人力、一線員工、操作工人。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人員結構的改變,這些企業提供的崗位、薪酬待遇已經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造成企業的用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有相當大的侷限性,這也是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三、社會:

1.片面的“人才觀”帶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在我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思想相當嚴重,造成廣大畢業生想往大機關、大事業單位、國企等一些好的單位擠、都想往大都市裏走。一些偏遠的、艱苦的、小的單位、行業沒有人願意去,造成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方面是有業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每一個單位、企業,他們的人員結構都是呈金字塔型,他們分別由基礎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發人才、決策者組成,越到上層,人員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學畢業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競爭性大,那就業的壓力也就相當大。我國的毛入學率已超過22%,已經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衆化的教育階段,大學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如果就業觀還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上,認爲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棟樑之才,要在社會上謀求最好的職位,那就業也就相當困難了。

2.社會就業環境相對不公平造成就業難。應該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正在建立一個相對公平的就業環境,如公務員凡進必考,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必須面向社會公開、公平、公正擇優錄取。但靠關係就業,灰色就業等現象還確實存在,特別是一些事業單位,壟斷企業,大型的效益好的國有企業,這一現象還相當嚴重,還有戶籍因素等等,這給一部分沒有優質資源的大學畢業生,造成不好的負面影響,也是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社會各個領域的專家也積極進行研究,提出對策:

一、轉變政府職能,積極創造就業環境和崗位;

二、大力扶持就業容量大的中小企業;

三、大力扶持第三產業,尤其是新興服務產業;

四、加大促進就業資金的投入;

五、有效實施對勞動者就業能力的培訓;

六、培育和發展全國統一有序的勞動力市場;

七、通過市場實現業務體系的制度化、專業化;

八、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結構。

大學畢業生是社會的寶貴人才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只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大學畢業生,只要大學畢業生能清晰地認識自我,滿足社會需求,在相對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中,一定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社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帶着畏懼的心理去找工作,那樣你的自信心就會打折。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激情和能力你才能找到你理想的工作。祝願大學生們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創造你們美好的未來。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一、前言:

近年來隨着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就業制度有了很大改變,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開始更大地邁向個人自主擇業。這種改變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給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和途徑,就業機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現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競爭、專業不對口現象、社會崗位趨於飽和等等都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挑戰。並且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似乎呈現了越來越來難的趨勢,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與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以及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也爲滯後就業提供了難題,根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與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差距持續縮小;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爲2766元,比2013屆(2479元)增長了287元;2014屆大學畢業生爲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將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並且藍皮書指出,從總體就業分佈上來看,2014屆大學畢業生中,有82.1%的人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或半職工作。1.6%的人自主創業;有9.3%的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1.1%的人準備國內外讀研,6.1%的人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2.1%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由於就業不易,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選擇讀研而不是參加工作據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爲608.2萬人,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爲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大學專業的不斷擴招使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求職大軍的隊伍越來越浩大,畢業生要在人才輩出、高手如雲的求職隊伍中激烈競爭,爲了瞭解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在網上和周圍做了一個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附報告後)。

二、調查問卷分析:

調查問卷設置了15題,其中,有13題是選擇題,1題多項選擇,最後一題是讓被調查者自由發揮,問卷題型是針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情況設置的以下是結合一些相關資料對問卷作出的詳細分析和相關的就業現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學生就業問題所在:

1、通過問卷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雖然就業難。但還是有較多的大學生就業要比其他低學歷的人羣容易,通過問卷也發現不是有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是滿意的,甚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並不滿意自己的專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大學生自身對各專業的瞭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現在部分學校“跟風”擴招和人羣盲目追求熱門專業有關,大學通常是根據各專業的就業情況進行招生,就業率很高的熱門專業容易引起大部分學校“跟風”擴招,這樣長期下去就導致了一些專業人才培養過剩,而這些本來在報考時熱門的專業因爲專業飽和漸漸地在畢業時變成就業率越來越低的專業,而一些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時就會面臨很大的就業難題,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大學生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卻選擇了這個專業,當你問他們爲什麼選擇自己的這個專業,很多大學生都會說這個專業好就業啊!可是他們選的專業到畢業時真的好就業嗎?我拜訪我家鄉的一位已經畢業工作了的大學生,她現在從事教師職業,她當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爲她的家人說當教師很舒服很乾淨適合女孩子,其實她自己並沒有多愛這個職業,大學聯考結束後,學生填報志願時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或學生們在討論:要麼當老師要麼當醫生,這兩個職業永遠不下崗。

2、專業不對口也是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其中一個因素。通過調查問卷發現有一部分大學生覺得專業不對口現象較普遍且對就業造成了困難,根據一些網上資料顯示:專業不對口實際上也是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做出的無奈選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企業需求的職業,而這個職業可能與自己的專業沒有多大聯繫,他們大多都從事一些經濟管理類、業務銷售類等社會需求量大、門檻低、不需要太多專業型技術知識、重視社交能力協作能力人脈關係的工作,並且專業不對口造成很多大學生不斷跳槽的現象,專業不對口讓工作壽命非常短暫,在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對工資的期許值蠻高的,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四個選項中最高的,而且在他們所認爲的就業難的原因中,個人因素只有四個人選,遇到不滿意的工作環境重新找工作的佔了一大部分,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心高氣傲的,他們可能會把初次選擇的企業當跳板,接着就跳槽了,但根據資料顯示,跳槽越頻繁工資就越低,工作過的僱主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根據調查,爲5個以上僱主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最低因爲頻繁跳槽會讓老闆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試問怎麼會有老闆願意培養一個隨時會跳槽的員工。

3、工資薪酬會很大地影響大學生選擇工作,在問卷調查中選擇3000以上的工資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學生都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其實薪酬低就業難與我國的經濟體制也有很大關係,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爲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爲主體的企業當然是以國有企業爲主,我國的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根據資料顯示: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爲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着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爲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但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以及質量都有待提高,其實近年來國家的確有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爲我國的GDP也作出了不小貢獻,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當然不如國有企業,在問卷中,不少人認爲國家促進就業的措施對就業是有一定幫助的,這裏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其實也是促進就業的一種措施,但也是受到經濟體制的限制,扶持中小企業也是有限制的。大學生對薪酬期許很高,但並未考慮到自身能否給企業帶來相應的經濟利益,在問卷中,很多人認爲就業難是企業不願以培養新人,的確培養一個新人需要耗費企業很大的資源,而且在問卷中問卷中40%的人沒有實習過,缺乏工作和實習經驗,大部分人認爲現在大學生最缺乏的素質是相關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其次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承受壓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據調查: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爲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覈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而且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就業觀滯後,一味追求穩定,擇業上偏向於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對那些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嗤之以鼻,不願意到農村基層工作,認爲沒發展沒前途。這些滯後的就業觀念對大學生就業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另外,有些大學生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這山望着那山高;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不願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學而優則仕”非要去當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問卷中,我們還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在畢業後選擇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來逃避就業壓力其實只能是權宜之計,因爲最終我們還是要走向社會,面對就業問題,不過在就業環境差或經濟不景氣、自身覺得欠缺一些就業素質時,通過考研來提高自身就業素質也是可取的好辦法。而在問卷中,畢業後就求職的人也不在少數,現在有不少大學生想要先就業後擇業,這樣就出現了低就業的現象,根據資料調查:201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14%處於低就業的'狀態,其中有10.4%個百分點的畢業生爲自願低就業。其中,本科畢業生13.3%處於處於低就業狀態,高職高專爲14.6%。在問卷中,對於自主創業這個選擇的人很少,我覺得現在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這與我國的教育模式有很大關係,大多數學生只一味的學習在校期間學校所教的知識,他們認定了這些知識只針對自己的專業,所以就業時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和低就業。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可能IQ很高,但EQ卻相反,就業觀念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問卷中有部分人認爲大學生缺乏承受壓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勞也造成就業難,另外大學生學歷比其他就業人羣要高,會有大學生好高騖遠,這些綜合起來其實也就是大學生缺乏一部分就業素質。

三、解決方案

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找到了大學生就業的一些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對策:

1、解決專業結構性失業。問題一中高校跟風,熱門專業逐漸變“冷”,其實是就業供大於求造成專業結構性失業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調控各專業的供應量,專家建議,大學生就業的專業預警機制應該涵蓋三個層面:國家層面、省級層面、高校層面。我認爲各高校應該調控專業供應量不能盲目擴招,大學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就業觀,認清就業形勢,把我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

2、先擇業後就業。大學生剛踏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從底層做起,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磨礪自己,有利於將來工作的提升。而專業不對口現象出現時,我們應該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層鍛鍊自己,在工作中學習、 3、準備好吃苦。大學生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簡單地,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不要頻繁跳槽,就業時先滿足生活需求,累積經驗,等到穩定和有能力時再考慮自己喜歡的工作

4、國家政策。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並且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推動就業機制改革,加強對大學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5、增強綜合素質。大學生應該自強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並且要勇於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麼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等。

6、企業科學用人。一些企業用人單位應該科學用人,要懂得與時俱進,廣泛吸納人才,選人標準要合理,選人程序要科學,鼓勵就業者提出建議,勇於創新。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爲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爲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爲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爲形勢正常佔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瞭解佔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於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麼,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於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願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着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分析結果爲: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衝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爲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爲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纔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爲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諮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作爲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衆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爲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爲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阿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爲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爲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爲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爲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爲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爲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爲需要資金36%認爲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爲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爲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爲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爲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爲需要資金五成認爲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爲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