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報告8.51K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區建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

爲了解我國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及中原地區居民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社區建設與基層羣衆自治”調研服務隊,

採用實地繪圖與入戶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對我省鄭州、焦作、濮陽、周口、商丘等地進行地圖法抽樣調查。

實踐團隊每到一處,需要圍繞社區進行五次行走調研,過明確邊界、確定建築及區域特徵、繪製總圖、繪圖自查、製作住戶清單、補充地圖完整信息等幾個過程,完成繪製抽樣調查圖的工作。以鄭州市二七區隴海社區爲例,隊

員們在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利用兩天時間對社區進行行走繪圖工作,先後統計社區大門安置數量和朝向、1100餘戶居民的居住概況、繪製調查總圖及分圖4張、初期覈查空房空戶2家、記錄實際住宅總數及門牌號等,儘量完善居民信息。繪圖工作完成後,隊員們依據地圖建設村居抽樣框,依次分組入戶面訪、念讀問卷並回收統計。

通過繪圖,隊員們深入瞭解調查住戶的`住宅分佈信息,瞭解了社區建設情況,統計了部分社區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損耗情況,並向居委會主任反饋。採用地圖法進行科學的抽樣調查,同樣爲村(居)委會留下樣稿底圖,得到了基層居委會的支持與認可。調研過程中,來自社科院的顧督導詳細向隊員們介紹了訪問過程中不能干擾被調查者、不能過分解釋問題等注意事項,使得調研的過程和法更加規範。調研活動將隊員們瞭解到的基層信息以報告形式呈現,爲相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客觀依據。

通過調研活動,隊員們對當前社區建設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鍛鍊了大家的實踐能力,展現出大學生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及建設美麗中原的決心。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2

4月2日,就當前的社區文化建設作了調研。深入瞭解了社區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好經驗、好做法、面臨的困難以及有關意見和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文化建設蓬勃發展,展現出勃勃生機。

當前社區建設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作爲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們日益關注文化生活質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廣泛關注,獲得了長足發展,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着非常好的形勢。

(一)各社區居委會對社區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普遍建立了社區文化領導,健全了社區文化的工作機制。

社區文化建設成爲社區整體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漢豐街道辦事處成立了由辦事處主任任組長、副主任和居委會主任爲成員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爲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並根據“1+5”社區建設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區組織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包括文體活動站在內的5個社區工作站,初步構築起以區爲中心、以街道爲依託、以社區居委會爲基礎的社會文化活動網絡,發展了一批集教育、衛生、文體、娛樂、休閒等爲一體的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服務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二)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建設了一批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社區文化服務設施。

辦事處依託民政部的“星光計劃”在每個社區建立了高標準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內場館平均面積爲215平方米,室外場館爲3100平方米;遠遠高於市裏規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標準。每個“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學校、室、健身室、娛樂室、圖書室),新購置了室內所需的桌椅、電視、DVD等24件樂器及音響、燈光等,同時投資7.5萬元爲4個社區安裝了31組健身路徑,投資4萬元購買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內設施,投資30萬元,擴建了創業裏“星光老年之家“在籃球場的基礎上新建了網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及水、電、路綠化等輔助工程,爲推動社區的文體活動和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了物質條件。

(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

羣衆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是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有效載體。陶治情操,增加社區組織親和力的有效載體,社區充分用文體活動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一是加強隊伍建設,社區成立了80人組成的時代合唱團,30人蔘加的戲曲票友會,並定期活動。另外,還將居民自發形成的七支健美、秧歌、太極隊進一步發展壯大,由過去的200多人發展到800多人,成爲社區文體活動的骨幹。三是大力開展“四進社區”活動,舉辦了“三八節”、“七一”黨的生日,興北廣場,興北廣場落成、慶祝管區成立等大型文藝活動,舉辦了首屆社區文體藝術節,舉辦了戲曲、太極拳、健身操、書法、繪畫、攝影、絕技絕活等比賽,有的節目和作品參加了市裏的展示和比賽,並獲得好評。這些廣泛開展的社區文化活動,不但豐富了社區羣衆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素質,促進了社區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的政策法規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區文化活動經費、人員等問題都無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隨意性。

(二)社區文化發展不平衡。當前社區文化設施建設不平衡,活動開展也不平衡。條件好的地區,設施建設好,活動開展也好;條件差的地區,發展相對較慢。

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和推動農民自辦文化的具體政策性建議和措施。

(一)社區文化應實行動態管理。有些社區文化有鬆勁現象,實行動態管理,可進一步調動各社區的積極性。

(二)動員社區轄區內單位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促進資源共享。

(三)當前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羣衆業餘文藝演出隊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這些隊伍的數量龐大。這些業餘文藝演出團隊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強管理,提高水平的問題,今後應將對這些業餘文藝演出團隊的輔導與培訓作爲一項重要任務,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水平。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3

社區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區組織,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羣衆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區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區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區,47個農村社區,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區,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區,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區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區,338人。我縣社區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區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區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區黨組織在協調社區單位、開展社區服務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區以黨員志願者爲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爲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區幹部。城市社區配備“五職”幹部,鎮級社區配備“四職”幹部,部分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爲羣衆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區建立了社區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區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區爲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區爲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區聯繫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區活動。部分社區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區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區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區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區、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區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羣衆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區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羣衆歡迎。部分社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區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區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區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區是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區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區居委會超負荷運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區,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裏相關規定,“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區達標,大多社區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區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區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區用房多是利用社區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着城市的發展,社區管理人口增金社區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區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區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爲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區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缺乏“造血”能力

社區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爲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區,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區,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區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優惠政策支持,社區發展經濟的動力不強、支撐不夠;二是社區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在興辦實體、發展經濟上缺少時間和精力。

三、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

多方面爲社區“減負”

在社區職責和服務對象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社區已不堪重負,建議充分爲社區“減負”。一是政府要理順和社區之間的權責關係,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讓社區有更多的精力爲居民服務。二是在條件允許下調整社區佈局。社區合理規模一般是1000戶至3000戶,目前袁家、塔山等社區已嚴重“超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劃分社區。三是對管轄範圍廣、管理人數多的社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配專職幹部,或適當增加工作經費讓社區聘用工作人員,解決事多人少的問題。四是政府部門將工作交給社區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並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社區幹部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加強社區陣地建設

採取多元化方式,統籌解決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的問題。一是將社區建設納入新城建設規劃,縣城開發區新建設社區要根據實際需要留足辦公和服務用地。二是採取加大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補助和將部分閒置國有房屋調配給社區使用等辦法,解決老城區社區用房不足的問題。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應按照每100戶1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難以落實的,應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四是採取聯辦、有償或無償等方式,將社區內單位、企業的服務設施納入社區協調使用。

整合力量共建社區

社區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僅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共同建設社區。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責任共擔”的路子,完善縣領導、縣級部門聯繫社區制度,發揮部門優勢,爲社區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解決社區無法解決的難題。二是根據社區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區社會,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三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社區,設立社區建設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社會支持爲輔的多元化資金籌措模式。

增強社區“造血”能力

社區經濟是深化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的保障,應增強社區“造血”能力,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一是落實上級優惠政策,出臺具體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社區大力支持,爲社區發展經濟實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爲目的,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和有償服務,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創辦超市、茶樓、綠色網吧,爲單體樓提供物業管理,爲社區居民提供家政服務等,在增加社區收入的同進爲困難居民提供就業崗位。三是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方式,興辦服務機構,實行社區服務市場化運作。如通過連鎖經營,爲居民提供購物、餐飲、保健等服務。

充分調動社區幹部積極性

社區幹部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幹部保障機制。建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實績逐步提高社區幹部報酬,逐步建立完善社區幹部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離任補貼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二是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三是建立社區幹部培訓制度。定期對社區幹部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道的培訓,政府部門可結合實際對社區幹部進行短訓輔導,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

培育公衆參與意識

公衆參與匱乏是導致社區治理動力不足的原因,應強化公衆參與,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強居民歸屬感。讓社區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其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增進居民感情。經常開展鄰里聯誼會、二手物品交易、社區歌唱比賽等羣衆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強鄰里感情和互助意識。三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建立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志願服務儲蓄回報機制,樹立志願服務的典型,鼓勵更多人蔘與到志願服務中去。

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能夠用較小的成本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結合我縣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建議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可以根據社區老年人狀況,提供生活協助、特殊護理等多樣化服務。鼓勵社區創辦各類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福利機構,讓老年人在社區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幫助。此外,社區可試行建立“老年人醫療救助基金”,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醫療難題。

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社區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困難多、責任重。只有正視社區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才能讓社區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4

按照區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從5月初開始,區人大組成社區建設調研組,對我區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此次調研共走訪了8個街道辦事處,31位街道和機關幹部,60位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居民委員會主任;召開了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和社區工作者座談會3個;考察了不同類型的社區18個;發放調查問卷1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90份,回收率90%。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社區建設的主要特點

1、社區經濟初露端倪。在“服務化、社會化、市場化、實體化”總體思路和“樹大旗、立品牌、塑形象、見效益”原則的指導下,社區經濟穩步發展。區委、區政府兩次召開現場會統一思想,釋疑解惑。主管部門制定了“街道社區服務公司所屬網點情況明細表”和“街道社區服務網點統計表”,建立健全了月報和調度會制度。青園和建北等街道分別成立了社區辦公室;長豐街道推行了“統一標識、統一理念、統一宗旨、統一目標”的四統一。光華社區的“溫暖使者服務站”運轉良好;河東街道的“小太陽幼兒園”於3月8日正式開園;談閣社區的“新興物業維修部”完成了組建並已投入運營;談後社區走出了一條以實業養物業的新路子;育才街道創辦了“育彤市場”。北宋社區投資20萬元的北宋路市場也已開業;談閣社區的“月嫂”、勞動就業局引進的“面面庫”中晚餐車均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青園街道投資100萬元的超市、談後社區的社區加工廠和花園花卉種植大棚、投資30萬元的談中街2號保潔部等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社區服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加緊運作。截止6月底,全區社區服務網點已發展到358個,社區經濟實現收益461。95萬元,社區網點實現利潤314。27萬元,上繳國家稅收42。82萬元。上半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566人,是去年同期的3·94倍。安排再就業1306人,是去年同期的9·46倍。

2、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全區建有不同類型的市民學校55所;由8718名黨員參加的各種志願者隊伍497支;市級以上文明樓院20座。社區“四自”得到普遍落實。社區黨建紮實有效。青園街道在所轄6個社區開展了“百名道德標兵”評選表彰活動;河東街道所轄10個社區的1900多名黨員全部實行了黨員公示;藥東社區、廣電社區成立了“道德評議會”。“雙百工程”效果顯着。建北街道的“激情社區大家唱”、長豐街道的“東方紅藝術團”、談二社區的“夕陽紅舞蹈隊”、藝苑社區的“書畫協會”、青園街道的“腰鼓隊”等,常年活躍在社區的大街小巷。55個社區中,建有各種活動室76個,各類球場、露天活動場所15個。健身房3座,晨(晚)練點119個,健身路徑29條,健身小廣場1個。歌詠比賽、時裝表演、書畫攝影、盆景根雕、露天舞會、棋類對弈、趣味競賽以及各種球類活動繽彩紛呈。沿東社區重點謀劃建設了桃花林、火炬林、法桐林和冬青帶。廣安街道6個社區新增綠地1500平方米。河東街道投資6萬元修建了1050平方米的街心花園。廣電社區成立了“紅領巾”護綠隊、藥東社區成立了“夕陽紅”護綠隊,沿東社區成立了黨員護綠小分隊。近年來,累計投資1400多萬元,拆除違章建築6萬多平方米。目前,社區綠化履蓋率達22%。調查顯示,居民對居住環境滿意率達到了80。62%。

3、羣衆生活日漸方便。55個社區共有綜合市場27個,小商店376家,小飲食店1186家,小診所62家,其它居民服務店1487家。與社區生活相配套的幼兒園(託兒所)30所,國小26所,社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區政府投資300萬元依託社區建立了“長安區老年公寓”,開通了老年人社會救助熱線;藥東社區投資4·5萬元興建了設施、功能、服務項目都較爲齊全的社區服務中心;沿東社區投資60萬元、面積606平米的服務中心也正在籌劃興建中;談一社區創建了全市第一家“殘疾人之家”;瑞國花園在社區內建立了專門爲弱勢羣體服務的“愛心超市”;沿東、師大等社區把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組織起來,將其特長、住址、聯繫電話公佈上牆,大力開展“文明互助”、“聯院聯動”。調查顯示,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滿意率高達97%。

4、社區治安狀況良好。在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中,堅持把“保一方平安”放在突出位置,實行羣防羣治、聯防聯治。治保會、調委會組織健全。對幫教對象逐一登記造冊,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教活動。各社區均設立了外來人口協管員,協助公安等部門做好外來人口的規範管理。組建了社區消防大隊,開展了“小喇叭進社區”活動。公安分局進駐社區民警44名,組建治安聯防隊8支,巡防隊員330名。55個社區全部設立了警務室,健全了治安防範體系。實施了“技防”、“反攀爬”、“車管”、“科技創安”、“兩抓一保”等社區安全防範工程。談一社區封堵了14個出入口,修建了9個“s”門,成功組織實施了全國首例“社會服務令”;許多社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青園街道在6個社區建立了“課外驛站”和“家長學校”。居民對社會治安狀況滿意率達到了82·99%。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經濟發展緩慢。傳統社區建設中很少提到社區經濟這一概念。新一屆區委、區政府產生後,響亮的提出了構建社區經濟新格局的口號,並把社區經濟的發展作爲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調研發現,許多同志特別是部分領導同志,對社區經濟的發展缺乏信心。強調客觀多,主動想辦法少;強調困難多,主動創造條件少;觀念滯後多,創新求進少。沒有把社區經濟發展當作一項產業去考慮。所以,社區經濟仍滯留在出租門臉、擺攤設點的層面上,規模小,檔次低,區域輻射力和產業帶動性不強。截止今年6月底,新增64個網點中,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項目只有2個,且都正在運作中,30萬元到20萬元之間的2個,20萬元到10萬元之間的3個,10萬元以下的.57個,最少的只有3000元,且發展也不太平衡。調查發現,商品市場發展較快,要素市場相對滯後,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普及不夠,特別是物流配送的規模不大、實力不強。有觸角、有能力、講信譽的產品代理商和經銷商幾乎是一個空白。

2、社區建設投入不足。資金匱乏是社區建設的一個共性問題。社區幹部反映,近年來,雖然財政投入由原來的1200元增加到了3700元,但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建設正常支出。在設施建設方面,有的小區缺少羣衆休閒、健身的公益場所,托幼所、託老所不配套,公廁少。如談一、建明社區等。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區的下水道,如沿東、花園、聯合社區等。更多的羣衆提出在社區內鋪設步行彩色道板,加大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力度。在便民服務方面,居民迫切要求建立社區醫療服務診所,設立24小時通宵店,加強社區物業管理和中介組織建設等。隨着社區規範化建設的逐步深入,隨之而來的水、電、暖費用大幅增加,電話費、資料費、設備維修等費用逐年上升。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作支撐。經費不足成了制約社區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3、社區管理權責尚需明晰。《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協助政府加強社會管理是社區居委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務也是社區居委會的職責所在。我們在與街道和社區幹部座談時,大家一致反映,社區的責任在無限地擴大,而社區的權力卻不明確。事實上,無論是社區的管理者,還是社區的工作者,對社區的主要職權都比較模糊。有的街道幹部把社區工作形象的比作“蜈蚣”,腿長得多,爬得卻慢,而這種現象導致社區幹部整天疲於應付日常行政事務,無暇顧及社區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頭上多達34頂帽子、154項工作。此外,新建生活小區中,社區居委會同物業公司關係不明確,有的根本就沒有業主委員會,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在老生活小區中,沒有物業公司,以前其功能由單位承擔。如今,有的企業已經破產,有的已經兼併重組,有的已經改制。物業管理成了一個難題,直接影響着社區的健康發展。

4、社區環境仍需改善。調查顯示,97·1%的人認爲應該規範和制止亂養寵物的現象,98·86%的人對高空拋物、亂扔垃圾表示強烈不滿,81·92%的人對亂寫亂貼小廣告非常反感,95·95%的人同意對街頭算命予以取締。在治安環境方面,羣衆反映小偷小摸現象時有發生,撿破爛的隨意出入社區,對流動人口的管理缺乏力度。調查顯示,有78·31%的羣衆迫切要求設立治安崗、治安巡邏隊和報警電話。有17·01%的居民對社區治安狀況表示擔憂。在人文環境方面,不講公德,隨意損壞公物,破壞公共綠地現象時有發生,有69·01%的居民反映市民素質一般。有76·96%的人認爲對不道德行爲的處罰一般或是差。有52·92%的居民反映文明宣傳和科普宣傳太少。還有的反映對孤寡老人和困難戶幫扶不夠。對外來人員,缺乏必要的組織學習和宣傳教育。有居民認爲,評選出的文明樓院名不符實,文明市民學校開課也不夠正常等等。

三、加快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1、樹立強烈的發展社區經濟的理念。社區經濟是建設全市“兩個一流”區特別是建設一流文明城區的基礎。因此,要把它上升到“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上去認識,提升到謀劃一個產業上去落實。當前,隨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加之城鎮人口老齡化及家庭結構的變化,預示着人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無論從量上還是從質上,都越來越高,一個龐大的、潛在的社區服務市場正在孕育形成。而從目前現狀看,社區服務需求的滿足率卻很低。調查顯示,96·58%的人認爲非常有必要加強社區服務。因此,在理念上要樹立社區經濟是大產業的新理念;在實踐上要探索建立健全產業組織新體系,在形式上要動員相關商家和企業加速構建社區經濟新產業鏈。各街道都要主辦、領辦、協辦、幫辦一批社區經濟重點項目。目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等存在差別,社區服務產業組織可以採取多種不同形式。但從發展趨勢看,應該儘可能以統一、規範、綜合性的便民服務爲主體,其他形式作爲補充,形成集技術服務、諮詢服務、家政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組織體系。同時要促進規模經營,把社區服務從單體型、零散型向羣體型、集團型轉變。形成以生活服務爲主,生產服務爲輔,多業並舉的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產業結構和經營格局。與此同時,社區居委會要和轄區企事業單位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繫,在交往中取得信息,爲他們排憂解難;在提供服務中拾遺補缺,發展壯大自己;在利用現有資源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

2、探索多元化的投資新機制。社區建設既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又是造福於千家萬戶的惠民事業。通過社區建設,政府可以夯實社會管理的基礎,企事業單位可以改善良性運行的環境,居民羣衆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居民委員會可以把居民自治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因此,社區建設資金應該遵循多渠道籌集、各方都出一些的原則。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導、社會多元投入爲主體的投資新機制。通過財政拿一點、駐區單位贊助一點、開發商無償提供一點、星光計劃投入一點、有關部門捐一點、協稅返還給一點等,構成比較穩定的社區建設資金來源,形成區、街(鎮)辦事處兩級政府共同支持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探索彩票福利基金的使用範圍,使其由單一支持“星光計劃”轉變到支持整個社區設施建設、爲社區居民服務上來。充分發揮民間慈善組織、機構、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中介組織在籌措資金方面的作用,通過鼓勵社會各界捐贈贊助,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引進國外資金,對社區建設進行財力、物力支持。逐步解決基層社區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也需要注意,在社區建設的過程中,要嚴格審批資金的使用,注意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防止多頭投入、重複建設。儘量考慮就地取材、改造擴建的辦法,擴大使用領域。要朝實用性、專業性、靈活性方向發展。使有限的資金,產生最大的效益。

3、明確社區管理的職責權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政府和它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是指導和管理社區的主體,社區居委會是指導和管理社區的客體。據此,政府應賦予社區相應的行政管理權,包括對社區衛生、治安、環境、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方面的管理權和處罰權,使城市管理權限和管理重心下移。改變權力在上、責任在下,收費在上、管理在下,物業公司收費、居委會管事的不合理狀況,做到費隨事轉,權隨責走。進一步理順社區與上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的關係,明確新形勢下街道、居委會在社區管理、社區服務方面的職責與權限。明確哪些內容屬於指導的範疇,哪些內容屬於管理的範疇。政府要出臺相應的社區管理、收費項目和標準,制定社區發展和管理規劃,使社區工作具有宏觀的前瞻性和微觀的可操作性。同時,要創新指導和管理的方法、途徑,善於發現、及時總結社區指導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使政府對社區的指導和管理更加規範。

4、組建完善的社區管理體制。組建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城管等單位構成的社區建設的領導系統。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對區域性、羣衆性、社會性的工作承擔全面責任。與此同時,建立由街道辦事處牽頭,公安、工商、環衛、市容、衛生等單位參加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例會,商量、協調、督察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的各種事項,制定社區發展規劃。這樣,可以形成條的專業管理與塊的綜合管理的有機整體和合力;組建由城區管理、社區發展、社區治安委員會構成的社區建設的執行系統。其中,城區管理委員會對轄區內市政市容工作實行綜合治理。社區發展委員會對轄區內的社會發展與建設工作進行謀劃與協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要是協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轄區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責;組建由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羣衆及其自治性組織構成街道社區建設的支持系統。通過建立這些羣衆性自治組織,協助街道完成諸如諮詢服務、民事調解、市容整治、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等。這些都是社區建設最基本的單位,應該下大力提升它的自治功能、穩定功能、教育功能、服務功能和可持續發展功能。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5

近年來,小孟鎮,按照“經濟主導工業化,農業生產產業化,各項要素城鎮化”的總體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原則,高度重視,做好結合文章,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把小孟建成規劃佈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近日,小孟鎮政協委員活動組組織7名政協委員聽取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彙報、實地考察鎮駐地、史王、張王居民樓建設工地,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小孟鎮位於兗州市西北部。全鎮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轄4個管區,42個行政村,總人口3.9萬人。目前,鎮駐地、史王、張王、太平,三點一心正在建設中,史王村一期工程建設已經完工。

二、做法經驗

1、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去年,我們聘請了省建築大學規劃設計院爲我鎮進行了高標準規劃,目前,規劃工作已經完成,等待專家評審。根據總體規劃,把全鎮42個行政村規劃成“九點一心”,即海子中心村、蘇戶中心村、太平中心村、河莊中心村、史王中心村、張王中心村、桑園中心村、吳寺中心村、函丈中心村及鎮駐地。42個行政村原村莊佔地面積8835畝,通過規劃,“九點一心”佔地3397。5畝,可節約土地5437.5畝。尤其對鎮駐地進行了詳細規劃,提出了“八村合一”社區化建設方案。

目前,這項工程正在實施中,規劃後的鎮駐地佔地1575畝,共設計高層住宅樓180幢,可容納5688戶,2萬餘人。社區內規劃六大功能分區;居住區、文教區、辦公區、商貿區、中心區、休閒娛樂區;建文化中心廣場一處,佔地約8000平方米;集文化、電信、郵政、民政、司法、派出所、計生服務爲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8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500平方米;商業門頭20000平方米。在住宅樓房設計上,以多層建築爲主,既體現現代化風格,兼顧農民生活習慣,又最大限度的節省投資,節約用地。目前,鎮駐地供銷社開發建設已經規劃完畢,即將啓動。

2、堅持政府主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鎮黨委、政府組織編制社區建設規劃,指導監督黨支部村委會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組織建設施工。村黨支部村委會負責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組織好工程建設。嚴格決策程序,堅持公開透明,讓羣衆享有規劃建設全過程的知情權、參與權。村成立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負責社區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目前,我鎮史王村居民樓已完成裝修,首批居民即將入住。太平、張王、劉李村居民樓正在施工建設中。

3、堅持樓房建設與配套設施建設相結合。我鎮始終堅持社區建設不僅只是拆了平房建樓房,重點是要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搭建服務平臺,讓農民羣衆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堅持建新與拆舊相結合。建新必須拆舊,原則上先建新樓,後拆舊房,堅決避免搬進新樓不拆舊房的現象。對我鎮區域內出現的居民建房,按照有關程序申報,經批准方可進行建設,在規劃區內停止新建居民房。規劃爲社區中心的村制定各村的'實施方案,並由鎮政府參與制訂控制性詳細規劃,拆平房建樓房、合村並點建社區,逐步形成全鎮“九點一心”的總體規劃格局。並對新型社區內教育、衛生、羣衆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一併規劃建設。

4、堅持建築質量與安全生產相結合。“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鎮黨委、政府爲確保羣衆住上安全舒適的樓房,避免“爛尾樓”、“半拉子工程”、“危樓”等情況的發生,嚴格工程建設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鎮長爲組長的建設領導小組,包括工程招標、財務、安全、質量等方面全程監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設施務必到位,確保無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衆對新社區的建設,認識還不到位,存在這樣那樣的想法,與新型社區建設的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爲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加強規劃引導,從功能上、空間上加以規範和指導,促進全鎮新型社區平衡穩步發展。給予一些功能相對較弱、建設任務較重、進度緩慢的新型社區一定的建設資金支持,幫助引導其儘快制定農村新型社區發展的科學規劃。

3、加大宣傳力度,鎮黨委、政府要及時地出動宣傳車,並通過村級廣播等形式,從環境衛生、提高羣衆生活水平、綠化和美化、使羣衆一步一步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理解。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6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伴隨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應運而生的,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省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

要走好兩不犧牲、新型‘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必須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新型農村社區的基礎作用。結合商水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三農問題突出,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的實際,只有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一項事關商水新型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全局的方向性戰略任務來抓,才能夠收到一舉多得的成效。

一、新型農村社區的內涵與外延

新型農村社區是指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佈局規劃,通過小村並大村、大村擴容和空心村治理,進行資源整合而建設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基礎設施和社會化公共服務相配套的現代化農民居住區。通俗的說,新型農村社區,既有別於傳統的行政村,又不同於城市社區,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併在一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形成的新型社區。既不能等同於村莊翻新,也不是簡單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在農村營造一種新的社會生活形態,讓農民享受到跟城裏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過上像城裏人那樣的生活。它由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生產效率,實現集約化經營爲主導,農民自願爲原則,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爲目標,讓農民主動到社區購房建房,交出原來的舊宅用於復耕。實現社區化之後,農民又不遠離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環境。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於新農村建設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內容涵蓋了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一部分,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主要側重於社會建設和管理領域,依託村黨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整合農村社區資源,深化農村村民自治,提升社區服務功能,發展農村各類經濟社會組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搞得越好,就越有利於新農村建設,農民羣衆受益就越多,和諧社會的目標就越容易實現。

二、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前現狀

(一)規劃情況。

我縣於20xx年啓動了(20xx年——20xx年)縣域村鎮體系規劃、20個鄉鎮體系規劃和90箇中心社區規劃的編制。目前,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已經省住建廳專家組評審通過,市規劃設計院根據評審紀要正修改完善;20個鄉鎮體系規劃成果已完成,等待縣政府村鎮規劃評審文員會評審討論技術審覈;90箇中心社區規劃成果已經完成,正修訂完善,增加骨灰堂和村級公墓等設施規劃。根據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將全縣571行政村(居委會)規劃爲90箇中心社區、136個基層社區。

(二)建設情況。

目前,全縣正在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6個(黃寨劉井、小集、鄭埠口、練集朱集、湯莊西趙橋、平店劉營),20xx多套住房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準備啓動建設的6個(集聚區家廟、城關鄉大井、老城、平店東鄧店、張莊李寨、鄧城宋廟);部分鄉鎮正在做前期工作;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

(三)建設模式。

我縣在建的6個新型農村社區,大致採取了以下三種建設模式。

一是村委組織、羣衆籌資模式。

練集鎮朱集農村陽光社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土地臵換、建設規劃、房屋設計、建設施工、質量監督等環節均由村兩委出面負責實施。在運作過程中,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籌資、統一採購、統一施工。村理財小組嚴格控制造價,公開接受羣衆監督,使新型社區建設在陽光下運行,羣衆入住只需拿成本價,村兩委爲困難羣衆協調低息貸款,切實解決了社區建設中的資金短缺問題。陽光社區於20xx年3月開工建設,第一期工程計劃籌建住房270套,正在建設215套,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一期住房建設任務。按照規劃建成後的社區住房佔地僅337.5畝,現住房佔地900畝,將節約土地562.5畝。

二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

政府統一組織、鼓勵引導房地產進鄉鎮,把社區建設推向市場,吸收社會民間資本參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黃寨鎮鄭埠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屬於該種模式,鎮村負責臵換土地,交給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價格由政府監管,政府、開發商、羣衆代表三方協商定價,使價格控制在開發商有適當利潤,羣衆能接受的合理區間。社區內住房只能由社區內羣衆認購,鄭埠口安居社區規劃利用xx年時間分五期工程來完成。一期工程總投資4600萬元,於20xx年3月開工,20xx年3月完工,規劃建商住樓12幢、住宅樓4幢、門店房xx9間、商品房308套,建1個專業市場,並做好路、自來水、電等配套設施,目前,一期工程16幢樓房相繼開工,已封頂8幢,道路、排供水、綠化等基礎設施將陸續動工。

三是統一規劃、羣衆自建模式。

在黃寨劉井和諧社區建設中,積極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羣衆意願,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會議,徵求羣衆意見,並對村莊整體搬遷和規劃新建進行信訪評估,根據羣衆意見,按統一規劃自主籌建。鄉政府負責臵換土地、搞好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房屋設計、施工監管等,施工過程由鄉村組織專人負責統一監管。爲堅定羣衆自建信心,先後三次組織幹部、羣衆到新鄉、山東等地參觀、學習,最後全體村民表決一致通過。爲提高羣衆自建積極性,政府投資300多萬元用於社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每戶又給予xx噸水泥補助。和諧社區規劃佔地390畝,規劃總投資1.5億元,規劃簡歐式獨院住宅樓700套,並建成中心國小、幼兒園、敬老院、農村超市、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目前,一期工程200套住宅樓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修建社區道路20xx米。二期工程24套門面房、xx0套農戶住宅樓於今年8月動工,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

二、制約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因素

(一)認識不夠到位。

大多數基層幹部和羣衆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概念認識不清,不能正確理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係,導致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個別鄉鎮(街道)沒有切實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擺上重要突出位臵來抓,工作不創新、不學習、不借鑑、不作爲,畏難發愁、束手無策,過分強調客觀困難。由於全縣處於試點階段,試點村建設剛剛起步,沒有建設成形、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社區讓羣衆參觀,羣衆無法感受到新型社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加上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廣大農戶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生活習慣,習慣於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導致參與積極性不高,尤其是一些剛建好住房和現有住房條件較好的農戶,甚至有牴觸情緒。

(二)規劃不夠健全。

雖然我縣已完成了(20xx年——20xx年)縣域村鎮體系規劃、20個鄉鎮體系規劃和90箇中心社區規劃的編制,但是按照《城鄉規劃法》應走的程序還沒有走完,加上我縣對上級的規劃設計經費沒有完全到位,目前規劃成果仍不能指導建設實踐。目前,我縣啓動的6個試點村的建設規劃,均是找相關部門再次進行的規劃,這樣不僅增加了啓動的資金困難,還有可能造成與全縣規劃不盡一致,影響全縣整體規劃的落實;由於各種原因,全縣136個基層社區的規劃編制工作仍沒有啓動,必將制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由於規劃不到位,規劃編制的嚴肅性無法落實,導致了農村建房出現無序建設勢頭,非法佔地違法建房現象突出,爲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增加了阻力。

(三)資金嚴重短缺。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投資來源包括節省土地產生的補償金、羣衆交納的資金、村集體積累的資金、爭取的政策扶持資金四部分。但土地臵換資金到位滯後,土地臵換補助金須土地復墾驗收合格後才能到位,而土地淨收益補助則要等到土地招拍掛之後才能支付;多數農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民羣衆不很富裕,主要靠農民羣衆自身籌集解決困難很大,農民建房每戶需投入12—15萬元,根據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情況,大部分農戶能夠接受的支付能力在5萬元左右,就是手中寬裕的農戶也會習慣性地儲備部分資金用於防備生活中的各種風險,而不可能一次性地拿出自己的全部儲蓄;財政政策捆綁、項目整合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資金缺口。據測算,建一個500—800戶的中等社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投入需要800—1500萬元,加上社區服務中心、衛生室、文化大院、體育器材等配套設施,需公共投入1500—20xx萬元。按照目前我縣對劉井、朱集示範點的資金整合情況看,大約能整合資金500萬元左右,建設缺口依然很大。

(四)政策不夠具體。

我縣在20xx年8月根據市委、市政府實施xx1工程有關指示精神,制定出臺了《關於實施xx工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見》;xx月份,制定了《商水縣中心村建設實施方案》和《商水縣加快中心村建設獎補辦法》,此政策只針對xx個試點村實行。今年5月份,我縣出臺《關於加快推進中心村建設的意見》,對全縣中心村建設制定了目標任務和實施辦法。但這些政策不僅相互重複,還與目前提出的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相匹配,導致大部分鄉鎮持觀望態度。

(五)土地制約突出。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只能走增減掛鉤路子,但是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指標較少,全省僅有2萬畝,爭取難度很大。目前,我縣的劉井、朱集、鄭埠口試點土地審批走的是先建後拆模式,根據省國土廳土地增減掛鉤政策規定,列入土地增減掛鉤的項目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一般3年)騰空舊址,但看到目前在實際工作中拆遷的難度很大,實施拆遷的措施不明確,在規定時間內最終達到節約土地、騰出土地、復墾土地的難度較大,已不再審批受理先建後拆模式。鄧城宋廟、平店東鄧店、袁老袁莊、黃寨小集實行的先拆後建模式,目前卷宗市已閱過,但暫時省廳不予受理,縣國土部門正在積極做工作。由於土地制約,一些村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如平店東鄧店等。

三、幾點建議

(一)抓住機遇,創新運作。搶抓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機遇,創新工作理念,整體推進周商一體、黃寨三點一線三化協調試驗區和練集、平店、黃寨一園一區一基地建設,把以上三項當成三個大的整體項目去規劃、申報、運作,制定項目區近、中、遠期發展目標和明年任務,明確項目區所在地黨委、政府的責任,整合資源、資金,強力推進項目區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二)加大力度,強力推進。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示範點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設,完善設施,儘快入住,打造1-2個建設成形、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爲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樣板。

二是加快推進房地產進鄉鎮工作,建議明年選擇有條件的3—5個鄉鎮爲重點鄉鎮,每個重點鄉鎮選擇一條街道連片重點開發,加大對沿街低層門面房的拆除力度,統一規劃設計建設5層以上的底商住宅樓,一年完成建設任務,打造出房地產進鄉鎮的樣板街道,逐步提升小城鎮的建設水平。

三是督促已列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鄉鎮,在等待項目批覆的同時,同步加快社區規劃編制、進村入戶調查等前期工作,爲早日開工創造條件;未列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鄉鎮,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爲明年上半年順利申報奠定基礎。

(三)廣泛宣傳,轉變認識。

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簡報等各種宣傳載體廣泛宣傳。建議在縣電臺、電視臺開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頻道或增設專題欄目等。

二是與當前開展學習貫徹省九次黨代會、市三次黨代會活動相結合,加大對幹羣的培訓和宣講力度。

通過宣傳,讓廣大幹羣切實明白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爲什麼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怎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好新型農村社區能給羣衆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等,從而轉變羣衆認識,提升羣衆參與積極性。

(四)加緊規劃,加強管理。

一是抓好我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20個鄉鎮體系規劃和90箇中心社區規劃編制的調整和完善工作,儘快按照《城鄉規劃法》走完法定程序,儘快啓動136個基層社區的規劃編修,使規劃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得到落實。

二是加強對農民自建房的管理,鄉鎮政府有權按照《城鄉規劃法》第六十五條規定進行管理,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只有通過加強管理,才能減少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阻力。

(五)整合資金,加大支持。

一是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按照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計其功的原則,不改變投資管理渠道,在發改委、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下,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總體規劃,集中投放,綜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項目資金利用整體效益。

二是儘快出臺下發加快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具體的獎補政策,包括啓動資金、項目整合、信貸支持、收費減免及社區居民權益保障等,並指導各鄉鎮針對試點村實際、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具體的新型社區建設方案。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7

社區建設是今年我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宣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全年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了社區建設工作力度。爲及時掌握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情況,我辦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今年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創建、規範”的社區工作主題,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效。文海英副省長等一批省市領導相繼視察了我市社區建設,並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社區活動房建設進展順利。在20xx年完成城東、城西、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完成其它6個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工作目標。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立足現有條件,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除南河社區活動房建設正在積極的籌劃當中外,其它五個社區活動房建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橋西社區活動房投資2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00平方米,橋~區活動房投資1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5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城南社區活動房建設已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擬於10月份交付使用;城中社區與九洲房地產開發公司已初步達成協議,將社區活動房設在即將開發的山門中路生活小區;城北社區擬在津恆幼兒園綜合樓購置一層用於社區活動房。五個在建社區活動房面積均已達到400平方米以上的規定標準。

(二)社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社區幹部隊伍建設作爲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一方面,通過競爭擇優,充實社區工作力量。今年年初,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民政局、教體局聯合辦公,通過考察、考覈,從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選調了9名年輕同志到各個社區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素質。在20xx年舉辦社區幹部培訓班的基礎上,今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修訂編印了《社區建設工作手冊》,作爲各級幹部推進社區建設的工具用書,各社區居委會分別組織了學習。宣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之後,市民政局又會同有關部門先後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考察等方式,對社區幹部進行了專業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社區幹部開拓了視野,深化了認識,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

(三)社區服務功能逐步趨向完善。在加快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同時,市委、市政府注重在逐步規範和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上下功夫,下放部分社會管理權限,興辦社區服務站。民政、計生、衛生、公安、勞動、市容、司法、文化等部門,在社區服務站設立服務窗口,並按照“責權統一,費隨事轉”的工作機制,將面向社區居民服務的工作職能下放到各個社區居委會。目前,計生、民政、勞動、公安等部門進駐社區工作已全面完成,衛生、市容、司法、文化部門已全部進駐城西、城東和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此外,各個社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加強社區服務功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社區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市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當前社區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在解決社區活動房上儘管採取了力度較大的扶持政策,但是由於社區居委會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據統計,全市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缺口”累計116元,其中橋西社區“缺口”8萬元,橋~區“缺口”5萬元,城南社區“缺口”25萬元,城中社區“缺口”10萬元,城北社區“缺口”20萬元,城~區“缺口”10萬元,城西社區“缺口”18萬元,北園社區“缺口”20萬元。社區建設資金緊缺,導致社區債務沉重、社區幹部工資無法按時發放,有的拖欠工資達5月個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二)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落實。一是《寧國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與社區規模相適應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實施辦法》尚未落實。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具有一定年流動性,一部分已完成工程建設的開發企業已離開寧國,再要求其提供相關資金難度較大。二是“費隨事轉”的原則在具體工作中體現不夠明顯。在前一階段工作中,市直部門在下放一部分社會管理權限的`同時,未將有關工作經費一併轉入社區居委會,社區居委會普遍感到是在爲市直相關部門做“義務工”。

(三)社區幹部的管理有待進一步規範。社區幹部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羣體,目前我市尚未制定較爲完善的社區幹部的考覈、獎懲、“進出”和福利待遇等規定。一部分社區幹部存在着“老無所養”的思想顧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

三、幾點建議

當前,我市社區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要全面完成今年社區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使社區建設逐步走上良性循環軌道,仍需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儘快完善《寧國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與社區規模相適應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實施辦法》。根據我市房地產企業開發規模,建議房地產企業向社區提供活動房採取以貨幣折算爲主,分規劃設計和工程竣工兩個階段兌現的方式進行。建委等有關單位要切實承擔責任,確保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二)儘快研究制定“費隨事轉”的具體標準和方式。“費隨事轉”規定過於原則是導致這一政策無法落實到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民政部門會同下放社會管理權限的其它市直單位儘快商定《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費隨事轉”工作經費或補貼的種類、標準和運行方式。

(三)儘快研究出臺《寧國市社區幹部與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對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進出口”問題和管理辦法作出詳細的規定,加強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同時,研究制定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的工資報酬、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標準,切實解決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的後顧之憂。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8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大量“單位人”轉爲“社會人”,社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由於工作的關係,比較關注社區建設發展情況,同時對周邊城區的社區進行了調研,提出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做出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社區的認識有待深化。第一,對社區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羣衆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當前社區行政化現象普遍。一方面,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爲主導,對引導社區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手段還不多,簡單地把社區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區工作尤其是社區服務業比較滯後。另一方面,隨着城市工作的下移,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街道辦事處絕大部分的工作都壓到了社區居委會的頭上,政府部門往往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區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區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區”,使得社區居委會責任大,任務多,負擔重,疲於應付,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區還要應對名目繁多的檢查、評比、考覈,社區各種記錄、統計報表、臺賬有不計其數,造成了社區工作人員整天忙於填寫各種報表、記錄,影響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

第二,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認識模糊,也認爲社區是政府部門,是包羅萬象的,什麼解決不了的事都找社區,對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意識不夠。

2、社區服務有待深入。社區服務是加強社區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凝聚社區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區服務還存在着以下問題,制約了社區服務的開展。一是社區服務內容單一。各社區主要依託於政府職能部門如勞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開展工作,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爲主;另外,受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托幼、保健、娛樂、家政、保潔、綠化等方面的服務發展不平衡,社區文化建設、青少年教育等服務還開展不夠深入,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除了廣場社區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區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三是社區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區包攬了許多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項目,新型社區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等各類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有待加強,社區服務的內容有待豐富,質量有待提高。

3、社區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有待提高。儘管近年來社區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社區工作者的收入好幾年都沒調整過。由於待遇相對低,挫傷了社區工作者積極性,一些調研對象表示自己有機會的話會調整工作。一是隨着社區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待遇與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區自我發展能力弱,社區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

二、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建議

1、理順關係,有利開展工作。理順關係,要正確處理以下三個關係:一要正確處理政府、街道與社區的關係。即政府行爲與自治組織的關係,是指導與協調、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二是正確處理

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黨組織的關係。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是社區的.決策機構,社區委員會代表社區居民管理社區公共事物,在政府有關部門及政府派出機構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社區黨組織是社區的領導核心,在街道等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三是正確處理社區自治組織與物業管理的關係。社區自治組織有權行使對物業管理單位的綜合協調和監督,同時,社區自治組織要支持物業管理單位搞好物業管理和服務。

2、轉變政府職能,簡放政權。區部、委、辦、局及街道辦事處要在責、權、利統一的前提下,進一步轉變職能,簡放政權,不能將社區居委會作爲部門的“腿”和街道的“筐”,該由社區管理的事項堅決交由社區管理,不得以部門爲單位在社區設立獨立機構,努力爲社區居委會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和條件。政府各有關部門和街道不再對社區居委會進行各種考覈、評比,各部門和街道的工作由各社區來評議,社區居委會工作由廣大居民來評議。

3、加強組織和隊伍建設,提升素質。社區組織建設是整個社區建設工作的基礎和重點。一要抓好以黨組織爲核心的社區組織建設。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要把服務社區羣衆作爲黨組織的工作重點,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確保社會穩定。二要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基層民主自治建設。三要加強社區隊伍建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社區工作者管理體系,促進社區工作人員職業化;同時通過舉辦培訓班、理論研討、經驗交流、學習考察等形式,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素質。四要加強社區各種協會組織、中介組織和社區自願者隊伍建設。激發廣大社區居民和駐社區成員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走出一條志願者義務服務與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化、產業化服務相結合的社區建設之路。

4、制定考覈競爭激勵機制。爲了充分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要制定較爲完善的《社區工作人員考覈競爭機制》。考覈主要分爲三個方面:一是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測評;二是本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對社區工作人員的評議;三是街道對社區工作人員的考評。每年底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考覈領導小組在這三個方面測評的基礎上,提出對每位工作人員的考覈意見,並排出名次,實行末位淘汰制度。

5、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從長遠看,又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目前我區社區服務上來看,正處於起步階段,在發展社區服務業方面要下大力氣。一要以優惠政策扶持社區服務業。結合省、市政府出臺的發展社區服務業的優惠政策,並結合區情實際,出臺我區關於發展社區服務業的有關優惠政策,制訂成冊,在社區予以宣傳。二要倡導多元化參與,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政府各部門及街道辦事處要以社區爲載體,將本部門的工作延伸到社區,開展“一站式”服務和“首問責任制”,發放便民服務手冊,爲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在羣團組織中開展“志願者行動”,義務爲居民羣衆提供多種服務。在駐區單位中,倡導“資源共享,人才共享”,服務社區,奉獻社區,建設社區,繁榮社區。在鄰里之間,積極倡導“走進鄰里門、關心鄰里事、幫助鄰里人”的互助服務精神,以此推動社區服務業的進程。三要把社會保障與社區服務結合起來。採取多種途徑,加快建設區、街道、社區三級服務中心,健全社區信息服務網絡,提升社區服務保障功能,逐步形成政策配套、措施配套、運行配套的社會保障網,爲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多功能、無償、低償和有償相結合的綜合服務,並實行敞開式辦公,一次性受理,一門式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的多層次生活需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增強社區居民長遠的參與意識和歸屬意識。

6、拓寬經費渠道,加快社區建設。社區建設是一項多層次、全方位、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政府行爲和社會基層羣衆自治相統一的特點。在今後的社區建設中,要拓寬社區經費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社區建設投入體系。一是要充分發揮地域和資源優勢,緊緊依靠駐街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優勢,激發駐區單位對社區建設的投入。二是財政在保持對原有社區居委會投入基數不變的基礎上,每年要增加投入,改善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條件,合理解決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和成員的養老、醫療等生活待遇問題。三是要鼓勵和扶持社區居委會開展一些

非盈利性的社區服務項目,將所得收入和各部門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到社區建設中,以彌補社區經費的不足。四是要積極同上級有關部門協調和勾通,爭取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

7、採取措施,切實爲社區工作減負。社區居委會原有的各項工作臺帳進行削減和合並,應從實際出發,力戒形式主義,對臺帳進行削減和合並,切實爲社區工作減負。考慮到社區工作的實際,可設10本臺帳,即社區黨務工作記錄本、社區居委會工作記錄本、社區保障工作記錄本、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記錄本、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記錄本、社區殘疾人工作記錄本、社區計劃生育工作記錄本、社區老年工作記錄本、社區環境建設記錄本、社區建設日常工作記錄本等十本。

8、重視社區工作的濃厚氛圍。民政部門要加強對社區建設的指導和對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人事勞動部門要認真做好社區工作人員的人事組織關係和檔案管理、工資調整、社保、醫保等工作;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服務力度;各街道(鄉、鎮)要加強對社區的指導,強化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日常考覈和管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社區經費予以彌補;組織部門要加大選拔力度,打破身份、編制的界線,對優秀的社區工作人員予以提拔重用。

社區建設是一項多層次、全方位、複雜的系統工程,是新形勢下做好羣衆工作和強化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和城區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推進再就業工程,解決貧困居民和廣大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基礎。

我認爲,社區建設應遵循的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爲指針,以減輕社區工作負擔,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素質、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強化社區功能爲基點;以加強民主自治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爲主線;以拓展社區服務,滿足社區成員多層次需求爲目標;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爲宗旨,實行上下聯動,多措並舉,逐步形成政府主辦、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區建設運行機制,努力建設環境優美、治安穩定、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

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促進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社區建設應把握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爲本、服務居民的原則;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原則;責權統一、管理有序的原則;擴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則;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9

爲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助推和提高養老社會化程度,促進昆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社法委於20xx年4-6月間對我市不同類型、各具代表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現狀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

按照國際標準,一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即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我國於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至2012年底全國老年人口達1.9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萬,佔總人口比例的10.09%,標誌着我市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2年底,我市戶籍老年人口達87.264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的16.06%,較1991年增長了1.41倍,年平均增長率爲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6.36%;失能老人19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1.77%。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我市老齡化程度排第9位,在雲南16個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齡化較爲嚴重的城市,具有高齡化、空巢化的特點,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現狀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人活動中心4所,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9所,總計擁有牀位數1.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18張,已建成投入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2個,市級層面成立了XX市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協會、XX市養老產業協會,全市95%的城市社區和85%的農村社區(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

(三)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及成效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根據省、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關要求,我市於2012年啓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當年省下達我市建設任務爲60個,2013年爲80個,到目前爲止已有72個建成並投入使用。

——建設方式及規模。我市因建蓋較早的城市老舊小區難以找到800平米的場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採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場地整合資源等方式進行建設,有的中心功能較爲齊全,有的採取多點建設彌補或達到功能相對齊全。

——服務內容。目前根據我市不同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在個別“中心”四項基本服務已得到拓展,如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情感關懷、養老機構外展、小家庭結對等服務。

——服務對象及方式。服務對象爲本轄區內60週歲以上老年人,具體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分爲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無償服務的對象爲具有本轄區戶籍的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老年人;低償服務對象爲具有本轄區戶籍老年羣體中的高齡老年人、特殊羣體的老年人;有償服務對象爲有經濟來源並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

我市積極探索不同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方式,按管理主體和經費來源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五類。一是由政府全額負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長壽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08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結合“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招聘工作人員,成立至今已爲12.9萬人次提供服務,每年投入65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二是由集體經濟承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中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2年3月,新建小區預留用地建蓋,每天爲150餘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務、爲80餘人提供康體娛樂活動。三是社會力量興辦、民營經濟補貼。XX區916社區養老示範基地,成立於2011年4月,由愛心企業家免費提供場地,成立至今已爲3.6萬人次提供服務,愛心企業每年提供運營經費120萬元。四是大型工礦社區,由單位與社區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1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與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相結合,成立至今已爲3萬人次提供服務,至今投入運營經費7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五是市婦聯探索的“三工”協作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市由婦女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義務工作者三者結合,由市婦聯組織牽頭,引入南鑫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社會工作者服務,招募志願者參與,共同爲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服務和幫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今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年的“星光計劃”,即2000之後的2-3年,通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福利金,約40-50億元用於資助城市社區的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活動場所和農村鄉鎮敬老院的建設;第二階段是2007年的“163”計劃,即給予每個社區5萬元啓動資金,建立“1個”老年服務中心,針對社區內的特困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開展溫情、援助、醫療、教育、康樂和維權“6項”服務,實行領導、標準和標識“3個”統一;第三階段是當前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即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城市街道和社區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8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2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資源爲依託,社會力量參與的新路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區處於中上水平。通過實地走訪與瞭解,截止2013年3月,我市72個建成投入運營的“中心”,獲得省、市、區三級財政撥付建設補助資金累計達4900萬元(具體補助標準見表五),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2300多萬元、市級財政配套投入1600多萬元、縣(市)區級財政配套投入1000萬元左右,爲近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務。

二、我市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一是各縣(市)區之間呈現不均衡發展。二是各社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級層面的政策支撐,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規劃、土地、住建、專業人員培訓、政府購買服務、志願者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推進。

(三)工作開展過程中“三難”問題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選址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二是各級配套資金落實有困難。三是運營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四)服務項目有待擴充,充分發“中心”養老服務功能揮。由於“中心”的建設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中心”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於缺乏宣傳,雖然具有較爲齊備的設施和配置,但呈現出服務量不飽和的狀況,“中心”難以真正發揮養老服務的`功能。

(五)社區功能不健全,社區內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支撐在社區、根基在社區、服務對象在社區,需要社區內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家庭的參與協作,需要整合社區內各種資源,納入整個社區的發展建設統一規劃之中。但調研中瞭解到,許多現有社區資源還處於“分離”狀態。一是社區內的基層組織未能實現有效聯動。二是“中心”與小區物管沒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三是社區內公共單位、組織擁有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引入不夠。

(六)“中心”責任主體要不夠明確,助老服務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是“中心”責任主體不夠明確。二是助老服務隊伍力量薄弱,專業養老護理員緊缺。

三、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國際上一般都是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以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在3000美元的時候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XX市作爲省會中心城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昆明的重要意義,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增強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責任感,結合社會管理工作創新,建立“政府投入主導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衆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大格局;要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爲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績效考覈體系;要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搭建平臺、培育機構、典型示範、服務監管等途徑,切實加強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

(二)加快制定有利於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一是按照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抓緊對《XX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進行修訂,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條例中。二是制定完善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佈和老年人的需求,科學謀劃、高位統籌,做頂層設計。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臺《關於加快推進XX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深入調研,摸清情況,學習借鑑省內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與階段性要求,以及各職能單位的具體職責,進一步規範“中心”的建設、運營,通過建立長效性的運行、管理、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一是強化市、(縣)區兩級老齡部門養老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強化縣(市)區、街道(鄉鎮)兩級政府爲“中心”建設的主體責任,負責具體承建“中心”項目;強化街道(鄉鎮)、社區屬地管理主體的責任,在“中心”項目建成後,交由社區、社會組織及企業等管理運營,由街道(鄉鎮)、社區負責日常監管。形成“條抓塊管、條塊結合、以塊爲主、非營利性組織負責“中心”營運”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管理體制。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界限,放開社會化養老服務市場,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小額貼息貸款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培育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性較強的非營利性機構,尤其是社會工作機構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學習上海模式,建立公益招投標平臺,設立養老服務專項,通過市場化的引入激發行業的活力,實現運行機制市場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的工作機制,制定“普惠+特惠”的政策,優先向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特殊羣體提供服務,將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80歲以上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高齡老年人列爲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爲其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通過市場運作,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爲具有服務需求和一定經濟能力的低齡老人提供有償服務,逐步實現服務對象的公衆化。四是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經費保障機制。老齡工作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且養老產業屬於微利或無利行業,建議政府通過財政撥付、政策傾斜、稅收減免等形式給予一定的扶持,要,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老員”工資、日間照料牀位、老年飯桌、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補貼扶持。

(四)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夯實居家養老的硬件基礎。一是將“中心”建設納入社區配套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建設,作爲“和諧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進行考覈。二是加強社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心”建設用地納入新建小區的建設規劃,在開發時預留小區總面積的5%或8%,作爲養老設施用地,規劃、土地、住建、民政等部門要在立項、規劃、用地、工程許可、小區命名等各個審批環節嚴格把關,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對老舊小區硬件設施的修繕和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間,以改擴建的方式逐步加強“中心”硬件建設。三是加強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利用,社區“兩委”應重視和支持“中心”建設,加強老齡、民政、衛生、工青婦等基層組織的協調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區內公共單位的力量,調動小區物管的積極性,共同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五)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兼結合、以專爲主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一是進一步理順老齡工作管理體制,整合老齡辦與市委老幹局的資源,以適應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對老齡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要求。二是與“4050”人員再就業工作相結合,參照社管綜治“協管員”的方式,在每一個“中心”設立2-3個“助老員”的公益崗位。三是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與勞動就業部門配合,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康復、護理、心理學等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訓,實行“助老員”持證上崗和定期星級評定,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四是注重發揮“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的作用,開展“以老養老”、“銀行式儲蓄養老”,調動志願者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低齡老年志願者的參與積極性。

(六)加大宣傳力度,引領社會化養老新風尚。社區居家養老在全社會的認知度和認同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以新修訂的《老年法》普法學習宣傳爲契機,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爲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加強宣傳,發揮輿論引導和推動作用,強化“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的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養老服務事業的濃厚氛圍。發揮好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開展各類活動,集中宣傳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背景、內涵和意義,通過對“中心”養老服務實際效果的提升和宣傳,釋放敬老、愛老、養老的社會“正能量”,以提高社會關注度;要針對老年人做好細緻的宣傳講解工作,逐步改變老年人傳統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和養老觀念,接受這一新型的養老方式,引領社會化養老的新風尚。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0

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靈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石。近年來,隨着社區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其維繫社區良好人際關係和推動城市文明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11月5日,在於智玲副主席帶領下,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對我市社區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視察。視察組在市文廣新局領導的陪同下,先後視察了薩爾圖區的綠園社區、東風社區、擁軍社區,紅崗區的銀河社區、創業社區、晨曦社區,並聽取有關部門工作通報,召開協商座談會。委員們充分肯定我市社區文化建設取得的成績,同時針對視察中發現的問題,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更好滿足羣衆精神文化需求,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績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全市社區服務綜合體、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室各級社區文化活動場所300餘個,覆蓋全部城市社區,滿足了羣衆基本需求。設立多功能廳、圖書室、健身室、棋牌室等功能設施,部分社區開設了心理諮詢室、法律援助室,聘請專家義務爲社區居民服務。羣衆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大慶之冬”、“激情之夏”、“愛傳遞”志願服務等品牌文化活動形成常態,百團千場演出每年惠及羣衆數萬人次。“我們的節日”筆會、歌會,國慶書畫展、老年藝術節、鄰里一家親等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唱響大慶幸福謠”、“踐行核心價值觀”主題文藝晚會、廣場舞表演,爲百姓搭建展示平臺,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文化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各類文體活動室全天開放,結合社區養老工作,提供送餐和日間照料等服務,爲社區居民參加活動提供了便利。市羣衆藝術館常年舉辦公益講座,面向市民開展免費輔導,定期下社區言傳身授培訓基層文藝骨幹。專業文藝團體“送歡樂下基層”精品展演年均演出150場。社區文化隊伍不斷壯大。近5年來各類文藝羣體數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民間文化隊伍的引領凝聚作用效果明顯。目前全市有表演類團隊376個,創作類團隊50個,農村文化大院156個,涵蓋了廣場舞、秧歌、曲藝、器樂、合唱、書法、繪畫、武術等多個門類,形成了骨幹帶團隊、團隊帶羣衆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問題

社區文化設施建設不平衡。老區和改建小區的文化活動場所普遍面積不足,一些社區將有限場地出租創收。縣域社區改革建立的新社區,有的沒有室內活動場所。部分油田企業所建場館只限於本單位職工使用,文體設施資源利用率不高。專業文化人才不足。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圖書情報信息人才緊缺。社區工作人員很多都是兼職,部分社區缺少對居民文體活動進行組織指導,文體活動和作品創新性不夠,質量普遍不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低。文化活動在內容、形式上缺乏對社區居民的吸引力,參與者主要是老年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羣體”。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不強,缺少對改善社區發展環境的主人意識。缺乏穩定的經費支持。一些沒有大企業支持的城市社區和縣域社區,日常管理維護費用不足,沒有能力聘請編創、導演等專業人員,演出道具、服裝、創作材料主要靠自籌。

三、意見建議

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加強與大企業、高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實現社區內公共文體服務設施全面開放。加快社區文化一體化建設,建立起社區成員共駐、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多渠道籌措社區文化建設資金,積極鼓勵和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對有培養潛力的文藝骨幹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制定政策吸引專業院校學生、相關院團的文藝體育人才服務基層。基層黨組織要注意挖掘廣大黨員幹部中身懷絕技的能人,發揮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落實鄉鎮文化站、社區工作站文化專管員,適當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創建特色社區文化品牌。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增進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爲羣衆文化活動搭建更多平臺。鼓勵在市級品牌文化活動的基礎上,舉辦“社區藝術節”、“社區民俗文化節”、“社區歌會”、趣味運動會等。立足各自優勢,創建科普社區、生態社區、創業社區等特色社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社區文化的品位和檔次。建立羣衆評價反饋機制。針對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興趣愛好,推行“菜單式”服務,變“我給你接”爲“你需我送”,推動社區文化活動與羣衆文化需求有效對接,讓不同文化修養和情趣愛好的羣衆都能各展其長、各得其樂。建立居民微信羣,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情況,增強居民對社區的瞭解和信任,讓更多的家庭和個人參與其中,共享社區文化發展成果。??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1

根據全市服務社區要求,我針對建設安全社區的課題進行了調查走訪,調研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影響社區安全的因素多

1、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一是社區道路密集、彎急;二是社區道路沿線植被茂盛,彎多彎急,視野狹窄形成安全隱患;三是駕駛人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駕駛技術良莠不齊;四是部分路段安保施設和警示標識標牌不齊。

2、治安安全。社區人流大、類別多,人口結構複雜,由各種利益糾紛引起的不穩定因素增多。

3、其它方面安全。包括學校安全、居家安全、森林防火安全、涉水安全、施工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類別多、範圍廣,安全工作形勢嚴峻。

(二)安保基礎設施弱

一是硬件設施跟不上。社區居民聚居點分散,道路交通無護欄、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居環境安全隱患多等現象突出。

二是軟件設施跟不上。受各方面因素影響, 網絡服務還未徹底實現,社區還不能做到及時、準確聯繫上每一家住戶。

三是服務水平比較低。人員有限,社區的服務工作並不能真正做到經常入戶,實時瞭解社區居民所需所求。

(三)體制機制不完善

一是上下聯動乏力。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社區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努力創建和諧校園、敬老模範社區,雖然各社區也積極動員參與,發揮了基層創建主體作用。但是,基層組織與市黨委、政府溝通乏力,不能將基層的具體實際反映到政策決策上來,導致社區安全監管工作中還存在盲點和弱點。

二是區域壁壘存在。目前,較爲普遍的現象是,各社區之間溝通較少,只自顧本社區的安全監管,、方法簡單、區域監管乏力,未真正整合力量、相互監督、優勢互補。尤其在社區交界處,責任不明晰,遇事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亟需打破偏安一隅的區域壁壘,整合部門監督、行業監督、社會監督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健全安全監管網。

三是工作創新不足。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立足於本地實際,借鑑了其它先進安全社區建設的成果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更好的接地氣、合民情,在創建中沒有新特色、新成效。

二、安全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安全隱患治理。以安全目標管理爲導向,成立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小組,按照“一崗雙責、社區負責”的要求,通過部門聯

合、社會參與,壯大安保監管力量,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隱患,健全監管機制。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採取政策扶持、項目爭取、對口掛幫、社會資助等方式,加大資金、技術、人才投入力度,切實改善民生環境。

(三)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交流溝通機制和全民參與機制。各類安全信息溝通做到有載體、有渠道、有效果,結合“安全生產月”、“百日安全檢查”、“六打六治,打非治違”等專項治理活動,建立以民事調解員、治安巡邏員、交通協管員、農業技術員、公益服務員等爲抓手的志願者服務隊伍,大力推進安全網格化管理,形成全民廣泛參與、社會力量並肩作戰的安全監管格局。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2

社區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區組織,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羣衆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區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區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區,47個農村社區,434個居民小組。管轄面積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區,6.7平方公里;管轄面積最小的是侶俸鎮中興社區,0.1平方公里。管轄人數最多的是東城街道塔山社區30560人;管轄人數最少的是少雲鎮長灘社區,338人。我縣社區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區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區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區黨組織在協調社區單位、開展社區服務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區以黨員志願者爲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爲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區幹部。城市社區配備“五職”幹部,鎮級社區配備“四職”幹部,部分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500元/月,其他幹部1200元/月;鎮級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爲1000元/月,其他幹部800元/月。

基本服務逐步到位

全縣共建成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55個,爲羣衆提供低保、社保、就業、衛生等服務。多數社區建立了社區警務室、圖書室等,部分社區還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區爲居民提供休息場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區爲居民提供健身設施。部分社區聯繫縣級部門,開展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知識進社區活動。部分社區建立了幫扶救助、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志願者隊伍,開展便民服務。

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多

多數城市社區成立了文化活動小分隊、健身隊等,如東方社區成立“東方藝術團”,南城社區成立“夕陽紅藝術團”,經常進社區、進居民樓院演出;利用社區廣場等公共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羣衆性文化活動,如東城社區成功興辦了首屆社會體育運動會,受到羣衆歡迎。部分社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

部體來看,我縣社區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我縣社區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區居委會工作任務較重

社區是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其職責主要是居民服務。但目前社承擔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糾紛調解、扶貧幫困、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區還要承擔“兩河整治”、“拆違”、“三整一改革”等階段性工作,並應付上級檢查、考評等,社區居委會超負荷運行特點明顯。此外,一些政府部門把工本職工作交組社區,但權利、經費、人員、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難、工作效果差。

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

根據市裏相關規定,“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使用面積應不低於500平方米”。目前,全縣僅有9個社區達標,大多社區用房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區辦公用房僅144平方米,舊縣鎮金鐘社區用房僅20平方米,無法滿足發展需要。縣社區用房多是利用社區內單位、企業、居民閒置舊房,建設不規範,條件較差。

幹部事多酬少影響積極性

隨着城市的發展,社區管理人口增金社區居委會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生,而每個社區僅有4至6名幹部,幹部基本上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社區幹部工資水平較低,養老保險每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爲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區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缺乏“造血”能力

社區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爲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區,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區,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區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3

爲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根據區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區文體局班子成員、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文化站站長組成調研組,在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露、區政府副區長崔裕超的帶領下,前往西苑社區、映翠社區、北山社區、貴都社區。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等形式,就全區社區羣衆性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信心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街道的積極重視下,區文化主管部門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積極作爲,將公共文化列入民生工程優先發展,公益性文化設施實現三級全覆蓋,社區羣衆性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在:各級對基層文化建設加大投入,文化設施逐步改善,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成果豐碩;社區有固定的文化隊伍,文藝團隊日趨活躍;文化產品亮點頻現,活動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全面供給。其中,社區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健身路徑全部建設到位。部分社區建成農家書屋。社區各類文化隊伍100多支,民間藝術團體75個,64個晨晚鍛鍊點和若干健身場館遍佈全區,社區藝術節、農民文藝調演已成品牌。文化服務產業正在全面培育,十大文化產業項目的推進和新興文化產業項目的引進,在提升區域文化品位和檔次的同時,將初步形成採石古鎮、雨山經濟開發區、東湖公園及梅山公園四大文化項目集聚區。這些成績的取得,爲把我區建設成爲文化底蘊厚實、文化生活豐富、文化特色鮮明、文化設施先進、文化人才輩出的文化強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足與問題

1、認識有待提高。社區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改善,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層單位對公共文化建設認識尚不到位,缺乏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和部署,存在着被動應付的思想。有的認爲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是文化部門的事,參與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熱情不高,當工作中遇到困難,存在牴觸情緒,工作創造性不夠。轄區企事業單位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認識不夠,合力尚未形成,氛圍尚需營造。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區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推進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區文化建設需要資金支持,因屬公益性質,且缺乏硬性考覈指標,資金成爲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從資金扶持看,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和社區,對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遠遠達不到實際需求。有些社區硬件設施不到位,社區內部缺少文化活動場所,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動開展難度較大。社區文化隊伍缺乏必要的`經費,人員流動性大。社區文體活動沒有專項資金,活動經費主要來源羣衆自願自發自籌,社區補貼爲輔,這就造成活動越多貼補就越多,制約了文化活動的開展。由於經費投入不足,社區文化活動總體上呈現層次低、規模小、內容老套、影響力不高等問題,處於“小打小鬧”,不成系統,難有作爲,難以形成有特色、有內涵的社區文化。

3、隊伍有待加強。社區公共文化人才隊伍不能

適應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數社區尚未按要求配備人員,少數社區雖配備了專人,大多身兼數職,缺乏精力組織開展社區的文化活動。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普遍不高,對文藝團體缺乏管理經驗。由於業務不熟練和自身條件的約束,導致社區文化陣地和功能不能充分發揮,難以對社區文化工作進行有效地協調和服務。社區沒有專業的創作人才和老師,編排節目主要靠集資外請專業人士指導。業餘隊伍業餘水平,演出節目質量不高,制約了社區文化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人員大多數是退休人員。文化隊伍新人少,能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難得,社區文藝骨幹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4、設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區文化設施發展不平衡,且文化設施檔次低、功能少,活動場所面積小,難以滿足居民就近、就便進行文化活動需求。另一方面,社區文化設施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沒有較好的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功能。公共文化場所雖免費開放,但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場館的利用率和羣衆參與率不高。由於受場等限制,部分社區沒有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公共文化權益不能惠及全民。雖然我區三級文化服務網絡設施基本建立,但由於圖書陳舊、設施老化、重視不夠,缺乏經費,缺少組織,部分文化設施處於閒置半閒置的狀態。

三、思路與對策

1、強化文化建設績效考覈機制。“抓文化就是抓

民生”,文化活動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一種傳揚形式,也是社區與羣衆溝通的橋樑和紐帶,更是和諧社區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建設要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將文化建設作爲一個獨立的目標體系,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座標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以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共同提高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建議區裏適當提高基層文化建設在鄉鎮、街道績效考覈中的權重。

2、落實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鞏固公共文化服務

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建立扶持激勵機制,切實落實《雨山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通過相關評比表彰,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羣衆文藝團體,根據其規模、開展文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及社會效益,給予適當的獎勵扶持,調動羣衆文藝團體開展羣衆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區文化軟硬件建設。對優秀文化人才和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培育社區文化特色的“新品、優品、精品”,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步伐。

3、建全社區文化建設發展機制。完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制定社區文化建設相關制度,採取激勵措施,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充分利用機關、企業、學校、家庭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免費開放。整合社區文化資源,解決居民活動場地不足和轄區單位文化資源空置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擬用1-2年時間,通過實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在全區每個社區新建或改建一個綜合文化活動小廣場,滿足社區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需要。

4、創新社區文化建設活動形式。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應把握社區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在內容上、形式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在開展適應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外,也要創造條件,設置一些適應少年兒童的課外活動內容。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方式,吸引中青年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在內容上要充分考慮各類文化的結合,在形式上要注意便於居民參加。在具體活動上要根據需要,適時開展一系列羣衆參與面廣的文化賽事活動,增加羣衆的參與面。在開展系列文化活動中,發揮各類業餘文藝團隊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羣衆活動,活動羣衆”的局面。

5、提高社區文化人才服務水平。培訓現有人才隊伍,完善培訓機制,制定培訓計劃,對現有人才隊伍進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對轄區文化人才進行登記造冊,統籌協調轄區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實社區文化隊伍。選聘一批既有專業知識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又熱心社區服務工作的人才,擔任社區文化活動輔導員,負責組織、指導開展社區文化活動。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4

今年是社區居委會屆滿年,即將進行第七次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社區居委會選舉的核心是將一批素質好,責任心強,辦事公道,羣衆基礎好,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開拓思想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居委會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使社區全面協調發展。爲此,圍繞現階段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的現狀,我局對全縣4個社區進行了一次調研。

一、社區居委會幹部成員結構情況

我縣古陽鎮下轄4個社區,19個居民小組,居民人口3500戶,13000餘人。社區幹部20名,其中35歲以下的2名,佔社區幹部總人數的10%;35歲至55歲的8名,佔社區幹部總人數的40%,55歲以上的10名,佔社區幹部總人數的50%。從文化層次看,大專文憑的4名,中專及高中的9名,國中及國中以下的7名。從幹部身份來看,退休幹部7名,下崗職工隊5名。

從我縣社區幹部隊伍建設情況來看,社區居委會大多數幹部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發揮作用等方面整體是好的。從2003年社區居委會成立至今,四個社區的基層組織和基礎設施經歷了從無到有:先後落實了辦公場所,配置了辦公設施,完善了基層組織,組建了腰鼓隊、健身協會等服務性羣衆組織,辦公條件、辦公水平、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社區的各項職能不斷得到完善與加強,社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社區居委會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社區功能提升、社區自治組織、社區社會事務、社區羣衆性組織的完善成爲發展趨勢,社區作爲羣衆性基層聚合體,其潛在的價值和現實社會功能受到社會認可和重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居委會幹部年齡結構趨於老化。四個社區20名幹部中,55歲以上的10名,佔社區幹部總人數的50%。在這些老同志中,雖然他們具有極高的威望,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畢竟年已花甲,精力上難以承受日益繁重的社區工作,再加上固有工作理念,使他們缺乏開拓創新精神,難以適應適應社區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2、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在20名社區幹部中,大部分都是初高中文化程度。隨着社區工作面的不斷擴大,城市居民文化層次的整體提高,作爲社區的組織者和引領人,其文化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區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3、社區幹部待遇偏低,影響了社區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待遇偏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報酬待遇偏低,由於居委會經費來源缺乏,目前居委會幹部人平月工資只有300元,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福利待遇也沒有落實,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導致了大多數居委會在沒有中心任務的情況下,平時只有一兩個離退休幹部駐守辦公室開展日常工作。二是政治待遇欠缺,使部分有抱負、有能力、甘於奉獻的高文化素質人才在社區中找不到自己的奮鬥目標,思想不穩定,想通過應聘、報考公務員等方式謀求更高的發展職位,導致優秀人才不能正常流入社區。

4、各職能部門對社區重視支持不夠,社區幹部壓力大。從當前實際看,社區居委會不僅僅是“協助”,更是具體的操辦者和執行者。政府各職能部門都強調“工作向社區延伸”,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把工作推給了社區,但工作經費卻很少落實到社區,不僅增加了社區幹部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社區的經濟負擔,使社區幹部工作壓力過大,產生消極懈怠情緒。

三、對策與思考

隨着城鎮建設的加速,城鎮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到人們日常生活的社區,社區承擔起了社會穩定、社會整合和社會服務等多項功能。社區幹部處在社區工作的第一線,是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主導力量,是推進社區建設的主要力量,他們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社區工作的成效。爲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精幹高效的社區幹部隊伍,進一步抓好我縣的社區建設,我們需抓住此次換屆的契機,採取多種方式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較高、有奉獻精神、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幹部隊伍中。

1、“留”。充分發揮老幹部的餘熱,通過廣泛聽取居民意見,民主推薦等形式,把一批威望高、能力強、經驗豐富、甘於奉獻的老幹部依法留在社區居委會,傳承經驗、以老帶新。

2、“引”。適時引入幹部基層鍛鍊培訓機制,從國家機關中選派幹部進入社區任職,把一批素質高、能力強和熟悉社區工作的優秀年輕機關幹部,按照組織程序到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或通過依法選舉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充實社區幹部力量。

3、“選”。每年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一批熱愛社區工作、勇於開拓創新、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青年,通過依法選舉或擔任主任助理等方式安排到社區工作,既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又爲社區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增強社區幹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4、“育”。抓好社區幹部培訓工作,採取集中培訓、參觀學習、與先進社區開展結對交流等方式,提高社區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辦事、服務羣衆和發展社區事業的能力。

構建和諧社區是營造社會大和諧的重要基石。抓好社區建設,要從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精幹高效的社區幹部隊伍着手,要加大各級政府支持重視力度,優化管理,營造氛圍,讓社區幹部感到“纔有所用、幹有所值”,讓優秀人才留駐社區。一是規定合理的社區幹部福利待遇,儘可能使社區幹部的待遇和他們的工作量等價,統籌爲社區幹部辦理養老保險、醫保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安心社區工作;二是在政治上給予關心。引入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對於在社區工作的幹部和大中專畢業生在入黨、招考公務員、提幹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三是政府部門要關心和支持社區工作,不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向社區直接下派任務、下達指標。部門單位工作確需社區辦理,或社會服務職能確需向社區轉移的,應安排人員或撥付相應的工作經費進入社區,爲社區減負。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5

按照《濮陽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關於對我市農村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研通知》要求,我縣及時組織縣委農辦、住建局、產業集聚區辦公室等部門及有關鄉鎮召開座談會,對全縣推進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濮陽縣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情況

濮陽縣共轄6鎮14鄉,1005個行政村,總人口108.6萬人,縣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萬畝。20xx年,全縣GDP完成192.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161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2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343元,城鎮化率達到39.32%;柳屯鎮、文留鎮躋身河南省百強鄉(鎮)行列。

《濮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關於“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部分明確指出:按照“規劃先行、就業爲本、量力而行、羣衆自願”的原則,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城市建成區內現有城中村,加快轉變爲城市社區,同步推進社會組織形態轉變,使村民真正轉化爲市民。選擇工業集中、基礎好的文留、柳屯、戶部寨、慶祖四個鄉鎮優先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到20xx年,在縣產業集聚區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對不宜居住的村莊

以及弱小村、偏遠村實施整村搬遷,統一組織建設集中居住區。“十二五”期間建設40個新型農村社區。

20xx年初,縣委成立了由縣政協主席曹雪生任組長的強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領導小組,負責產業集聚區內23個村莊合併,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工作。結合濮陽縣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5年內擬投資47.6億元,對涉及的23個村莊實施拆遷,並進行集中安置。該社區的建設以實現中心村聚集爲目標,採用投資開發模式運作,規劃設計教育、商業、醫療、娛樂等功能齊全。總體設計爲南、北2個分區。南區規劃在縣城濮陽師範東側、南環路以北、國慶路以南區域,北區規劃在濮臺鐵路北側、大慶路東側區域。建成後,南北區共可容納10萬人居住,其中,安置城關鎮管轄的大屯、裴西屯、張莊、谷家莊、鐵爐、邢莊等15個村,拆遷5000餘戶、近20000人。安置房建設計劃今年9月份實施,拆遷安置從20xx年開始,至20xx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陽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現狀

按照上級黨委、政府關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濮陽縣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城鎮化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根據“全面規劃、示範帶動、啓動社區、整治環境、整合涉農資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從經濟基礎發展較好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中確定了城關鎮大屯、五星鄉安寨、文留鎮王明屯和高莊、慶祖鎮鄭寨和柳屯鎮陳莊等社區提前發展,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新型農村社區發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區型、

融入城鎮型爲主。五星鄉安寨村屬於典型的一村一社區型,安寨村已啓動“和諧新村”建設,全村共192戶,890人,1309畝耕地,新型社區共規劃8棟樓房,現已啓動建設2棟,社區建成後可節約土地230餘畝,節約土地用於村內招商引資;城關鎮大屯社區屬於融入城鎮型發展,依託濮陽縣產業集聚區建設,整合可利用土地用於產業集聚區發展用地,由開發商統一開發,村民住宅“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規劃,正在與開發商洽談;戶部寨鄉宗郭廟村屬於中心村集聚型, 投資類型屬於投資開發型,有三個自然村莊合併成一個行政村,建設“新宗村花園”社區,總投資3500萬元,其中村民籌資20xx萬元(含拆遷補償款),土地流轉資金1237萬元,村民房屋拆遷費用按照一畝4萬元的標準進行賠償,資金用於新型社區建設,入住新戶只需補齊差價,如果資金不夠,開發商先給予墊付,在以後的食品工業園區就業後償還。在原村莊宅基地上規劃新型社區,佔地面積130畝,分三期建設完成,採取先建後拆滾動發展的模式,穩步推進的方式實施,目前已開工建設14棟樓房。

三、具體做法

目前,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已全面鋪開,並開始形成強力推進的局面,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社會參與、多方聯動”的.工作思路。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個重點”。一是抓好規劃佈局。按照就近合併、

中心聚集、節約資源、利於發展的原則,全縣1005個村莊,規劃後形成城中村115個,中心村107個,基層村374個。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堅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原則,重點抓好以城關鎮大屯、五星鄉安寨、文留鎮王明屯和高莊、慶祖鎮鄭寨和柳屯鎮陳村等爲主的新型社區建設,從實踐中探索總結積累經驗,逐步推廣,有序推進。三是抓好農村產業發展。充分結合各村實際,發揮各方面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以農村經濟合作社爲平臺,發展特色設施農業園區。如:五星鄉安寨村鑫龍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昌泰甜瓜種植合作社,衆利禽業合作社的成功運作,有效流轉土地,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增加農民收入,夯實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經濟基礎。

(二)注重把握“三個結合”。堅持“有序、有效、有力”三個原則,加快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一是與推動市場運作相結合。堅持政府領導引導、村級自主自願、社會多元投入,把市場化運行機制導入農村新型社區開發建設,解決好基層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與保護基層利益相結合。堅持政府着眼服務、基層着眼發展,通過新型社區的開發建設,使基層組織在加快發展的資本積累和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上得到實惠,積蓄後勁。三是與促進民生改善相結合。堅持民本爲上、民需爲先、民生爲重,在維護好羣衆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引導農民積極趨同、參與新型社區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改造空心村、搬遷偏遠村、趨聚中心村、建設新農村。如:戶部寨鄉“新宗村花園”的建設,村兩委與濮陽市衛都飲食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有企業負責投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節約宅基地420畝。節約土地經政府審批後用於興辦食品工業園區,安置本村及周邊村農民就近就業,既推動了企業發展,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環境。

(三)着力強化“三個支撐”。一是強化組織支撐。既要發揮好黨委政府的領導核心作用,也要發揮好基層“兩委”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還要發揮好駐村幫扶、企業幫扶的輔助推動作用。二是強化民心支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制約點在於民心是否趨同認可、是否主動接受參與,因此,必須善於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促進解放羣衆的思想觀念,贏得民心支持。三是強化投入支撐。重點在政策上傾斜,在資金上支持,在物質上幫扶,在服務上用心,在環境上改善,在設施上用力,想方設法加大公共設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

(四)積極推動“二個變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區化。通過多村合併、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設施的重複性投入,可以高標準實現水、電、路、衛生室、文化廣場、幼兒園等設施建設。二是居住環境生態化。通過高品位規劃,提升農村環境容貌綜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態、宜居的新型社區環境,提升農民羣衆的生活質量。

標籤:社區 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