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關於烔煬鎮脫貧戶收入情況的調研報告

報告3.1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烔煬鎮脫貧戶收入情況的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烔煬鎮脫貧戶收入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xx年,烔煬鎮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依託“十大工程”建設,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爲重點,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xx年,烔煬鎮會紮實做好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工作,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現就對烔煬鎮脫貧戶收入的調研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脫貧戶基本情況。

(一)人口構成。

烔煬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目前有脫貧戶1367戶2321人,監測戶17戶40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1戶5人,邊緣易致貧戶14戶27人,突發嚴重困難戶2戶8人。

(二)返貧致貧風險。

通過走訪調查和數據比對,因病、缺勞力和因殘是烔煬鎮脫貧戶和監測戶的主要返貧致貧風險,其中,因病致貧佔35.91%,缺勞力致貧佔31.36%,因殘致貧佔29.77%。除此之外,還有缺技術、因學、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返貧致貧風險。

(三)收入構成。

據統計,20xx年,烔煬鎮脫貧戶的人均純收入爲16427.95元,相比20xx年的14567.73元,增長了1860.22元,提高了12.77%。

脫貧戶的收入主要由生產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四部分構成,20xx年烔煬鎮脫貧戶的人均年收入爲17143.34元。其中,生產經營性收入由種植業、養殖業收入和其他一些包括加工、小超市、小餐館等經營性收入構成,20xx年烔煬鎮人均生產經營性收入1796.45元,占人均年收入的10.48%;工資性收入主要由務工獲得,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6391.54元,占人均年收入的37.28%;財產性收入包括土地流轉、光伏收益、入股分紅等,20xx年人均財產性收入631.57元,占人均年收入的3.68%;轉移性收入則包括特困供養金、低保金、養老保險金、計劃生育金、農業支持補貼、贍養費等,20xx年人均轉移性收入8323.78元,占人均年收入的48.55%。通過數據可以看出,20xx年人均年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佔脫貧戶人均年收入的大部分,是烔煬鎮脫貧戶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收入增長的重難點和問題。

雖然目前脫貧戶收入正在穩步提升,但持續增長仍有一些重難點亟待解決。

(一)受年齡、身體等因素制約。

在脫貧戶中,健康者僅佔43.4%,其餘皆爲殘疾或患病。老人、病人和殘障人士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大脫貧羣體,年老、體弱和殘疾等導致他們大多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勞動技能,無法發展產業,也無法通過務工就業來獲得穩定的收入,所以他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勞動力不足、文化素質低。

烔煬鎮脫貧戶中,無勞動力或喪失勞動力的佔25.3%,勞動力雖然佔74.7%,但是其中普通勞動力僅佔18.2%,而弱勞動力或半勞動力則多達56.5%。對脫貧戶而言,如果家中有殘疾、體弱或年老等勞動能力不足的成員,這不僅制約了脫貧戶發展產業和務工就業,還需要耗費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其家庭成員中的老弱病殘。

另外,脫貧戶中,文盲或半文盲多達16.7%,國小水平的高達47.5%,國中水平的佔22.5%,文化程度達到高中及以上的僅佔脫貧戶的6.2%。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導致脫貧戶的勞動技能比較匱乏,大多從事體力活,勞動效率難以提高,也難以通過創業等方式提高收入。

(三)務工就業人數少。

20xx年,烔煬鎮脫貧戶中共有812人務工就業,務工就業總人數於系統總人數佔比34.39%。其中,省外務工就業128人,佔15.76%;省內縣外務工就業165人,佔20.32%;巢湖市內務工就業519人,佔63.92%。

20xx年,烔煬鎮脫貧戶和監測戶已返崗就業總人數784人,其中脫貧戶772人,監測戶12人。其中,省外務工就業124人,佔15.82%;省內縣外務工就業161人,佔20.54%;巢湖市內務工就業499人,佔63.65%。

(四)產業和就業的穩定性較差。

雖然脫貧戶已經完成脫貧,但部分脫貧戶由於缺少過硬的技術,自身沒有充足的發展動力,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合適的項目去發展相應的產業,導致不能有穩定的就業崗位,不能長期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產業,制約着脫貧戶的收入無法持續提高。

三、對策及建議。

脫貧戶持續增收是一項長遠的、艱鉅的工作,20xx年,提高脫貧戶的收入水平,仍需我們繼續努力。爲此,提出以下相關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生產經營性收入方面。

根據脫貧戶的實際種養殖情況,開展持續性跟蹤式的技術指導,通過實施特色種養業政策爲脫貧戶增收,鼓勵脫貧戶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業,激發脫貧戶的內生動力。以村集體名義,積極對接電商企業,發展電商服務和農產品網絡營銷,創新銷售形式,拓寬銷售渠道,採取“以購代扶”消費幫扶方式,逐步形成“一村一品”規模,推進消費扶貧。對所有有勞動能力、有產業發展意願和還款能力的脫貧戶提供小額信貸,爲其提供資金支持去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二)提高工資性收入方面。

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變“輸血”爲“造血”,通過管理服務類、政策宣傳類、互助服務類等一些公益性崗位,如衛生保潔協助員、秸稈禁燒巡查員、政策宣傳員、光伏管護員等,爲部分就業困難的脫貧戶拓展就業空間,確保增收的穩定性和長效性。重抓招商引資,支持就近就業,組織本地企業共同舉辦大型招聘會爲脫貧戶提供崗位,做好就業崗位的宣傳宣講,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就業增收渠道,幫助零就業家庭尋找合適的崗位。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經濟合作社,建立戶聯共建產業基地,建設就業幫扶車間、村級產業園和標準化廠房等帶動就業,同時對現有勞動力組織教育培訓和技術培訓,發放技能補貼,提高勞動力素質,並幫助脫貧戶申報就業補貼。

(三)提高財產性收入方面。

租用脫貧戶的部分“拋荒田”,積極盤活閒置宅基地和房屋資源,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爲脫貧戶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通過產業園、扶貧廠房和光伏電站項目等按比例進行資產收益分紅,增加脫貧戶的財產性收入。

(四)提高轉移性收入方面。

做好政策兜底工作,充分利用養老保險、低保、特困供養保障等民生政策和社會保障,爲脫貧戶申請低保金和特困供養金,爲貧困老人申報農村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和高齡津貼,爲建檔立卡孤兒發放孤兒保障金,爲殘疾病人申報殘疾補貼。

除此之外,烔煬鎮落實網格化管理,建立動態幫扶檔案,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定期開展排查工作,對脫貧戶、監測戶和重點關注對象戶定期走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切實防止返貧致貧,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同時,動員各個階層人士和廣大人民羣衆,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來,組織社會力量關愛和幫扶脫貧戶。

20xx年,烔煬鎮將繼續走訪摸底,認真分析脫貧戶主要致貧原因和需求,因戶施策,積極構建長效機制,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隱患、提前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着力解決脫貧增收瓶頸,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不斷提高脫貧戶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脫貧戶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