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社區服務調研報告

報告2.49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區服務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服務調研報告

社區服務調研報告1

爲全面瞭解我縣農村服務中心建設現狀,督促各鄉鎮完成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進一步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更快更好地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改善,提高農村村民自治和村級服務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建設,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開展此次調研活動。自3月1日至4月1日,縣委組成調研組,利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通過現場查看、與不同層次的人員座談等形式,對全縣14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情況了一遍。

一、我縣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其中汶上鎮建成1處,南站建3處,康驛建成1處,南旺在建1處,劉樓鄉在建1處,次丘鎮在建2處,寅寺鎮2處建,郭樓鎮在建1處,郭倉鄉建成1處,楊店鄉建成3處,白石鄉在建1處,軍屯在建2處,苑莊鎮建成1處、在建一處,義橋鄉建成1處。全縣已建成10個,在建11個。

其中南站鎮已建社區3個——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南村社區服務中心和曹堂社區服務中心。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屬鎮企共建,三層樓,三十餘間,分設爲民服務大廳、社區室、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南村社區服務中心爲原南站老法庭改建,分設爲民服務大廳、社區衛生室、社區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其中爲民服務室設立六個服務窗口——窗口、、新農合、土地流轉、經管站、窗口。

康驛鎮專門成立了社區建設指揮部,已建社區服務中心一處——三十里鋪社區,爲原村委改建一部分、村民共建一部分,三層樓,20餘間房,已建成廣場,整合了衛生室、。郭倉鄉已建社區爲任倉社區服務中心,四層,60餘間,與鎮社區服務中心合署辦公。楊店鄉已建社區3處——廟口,王樓,泗汶社區,其中廟口社區爲原預付廠自建,共56間,除預留社區辦公用房外,其餘運作,開展社區服務同時利用局駐村契機,共建同心花園(文化廣場)。泗汶社區爲四村聯建,各村按人口比例分別籌資,以後四村合署辦公,原集體辦公用戶籍拍賣,擬建三層,1386平方,門前設廣場。門面商業運作,開展社區服務,部分已建成。已建集中居住樓房3幢,是下步社區整合的一個典型代表。白石鄉在建社區爲寨子社區,已建成居民樓4幢,門面已開發爲各種社區服務項目,並且預留了辦公用房,方式是駐地開發與村民集中聚居相結合,是農村社區中心建設的另一個典範。

苑莊鎮已建成社區爲前小秦社區,他們利用上級聯社優惠政策,在縣聯社的支持下,社區拿土地,共建成爲集、農資、生活超市、飯店、、衛生院、浴池、警務、廣場、閱覽室等爲一體的政治、文化中心,目前該中心運作良好,輻射周圍3公里。義橋鄉已建社區服務中心爲沈營社區服務中心,四層樓,並以完成集中居住,主要是利用搬遷之際統籌規劃,一步建成。

汶上鎮柳行社區服務中心已建成並投入運營。在建社區服務中心情況:劉樓鄉鄉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前建完。次丘鄉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和徐村社區服務中心正在籌備。寅寺鎮石樓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寅寺鎮社區服務中心在建,11月份建完。郭樓鎮馬店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軍屯鄉:李集社區服務中心,已啓動年底建完;南陶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苑莊鎮新苑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

二、取得的經驗

(一)拓寬投入渠道。一是縣鄉把財力和爭取的項目資金儘量向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上傾斜,將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設立專項經費並逐年加大投入。二是部門資源和小城鎮建設、村工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其他支農經費,與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對接,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將各級各部門用於農村社區的警務室、衛生室、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設備、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複建設、分散建設。

(二)整合各種資源。一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各社區利用社區閒置設施、房屋、土地等資源,採取改建、聯建、共建等多種方式改造或改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二是挖掘社區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持,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設備、技術、信息等方式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興辦各類服務項目。三是整合各種技術、信息資源。市縣包村部門把新型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爲一項重點工作;民政部門督導各鄉鎮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爲服務於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從業務上指導各鄉鎮完成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建設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協助鄉鎮搞好社區服務中心選址規劃,等等。

(三)多種方式建設。

1、政府主建即由政府出資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引導羣衆聚居。一是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社區服務中心,義橋鄉沈營社區服務中心就是由義橋鄉政府投資興建的。二是把原來一些公共設施或管區等改建成社區服務中心,南站鎮南村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利用原法庭改建成的。

2、政企聯建即政府與鄉鎮或村辦企業聯合建設。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南站鎮政府與社區企業高興內飾裝飾公司聯建而成的。

3、社區自建即基礎比較好的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新型社區,楊店鄉泗汶社區就是有社區所覆蓋的四個村聯合建成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

4、社會力量興建。有些比較有眼光的個體戶,認識到社區發展的潛在優勢,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設社區服務中心。我縣王樓社區、廟口社區、路樓社區、沙溝社區的社區服務中心都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由民間力量建設完成的。王樓是利用原預製廠,在政府的指導下,確定建立社區服務中心,政府幫助跑手續,整合土地等,私人投資建設社區服務中心,除預留必要的辦公場所外,他經營超市、飯店等項目,搞的非常成功。

郭倉鄉沙溝社區利用本村一個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勸其回家發展社區建設,該老闆經過考查,發現投資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既方便了羣衆,自己又有利可圖,投資60多萬建大型生活超市、慈善超市、農資超市、幼兒園、衛生室、飯店等。杏林社區是由建築商,自己投資建商品房、超市、服務中心等服務項目。

5、引資共建。苑莊鎮前小秦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利用縣供銷社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共建成功的。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鄉鎮對社區建設工作認識不夠。部分鄉鎮認爲社區建設是一村一社區,因此在社區中心建設時沒有留出足夠的'辦公用房,而是停留在村級服務場所建設層面上。部分鄉鎮存在畏難情緒,沒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鄉鎮認爲搞社區就是和村並居,或先和村並居再搞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豈不知和村並居需要的不是3年5年的事,而是10年甚至一代人的事。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成功後,服務功能完善,自然聚集人氣、商氣,人慢慢靠攏,反而促進和村並居。

2、社區規劃不合理。白石27各村規劃了10個社區,2.7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汶上11個村規劃了4個社區,中都街道11個村規劃了4個社區,2.75個村和一個社區;南站54個行政村規劃了13個社區,4.1個村合一個社區;苑莊23個行政村,規劃了6個社區,3.8個村和一個社區;楊店25個行政村規劃了9個社區,2.7個村和一個社區,覆蓋率偏低,服務半徑偏小,建設任務太大,不太符合社區建設的目的。

3、社區建設標準偏低。有些鄉鎮把村委大院當作爲民服務大廳,把街上的小買部、小商店、小診所說成是服務項目,認爲這就是社區了。

四、意見及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從的情況看,大多數的3建社區服務中心的鄉鎮反映鄉鎮資金缺乏,就包括在建和已建成的也反映這一制約我縣社區建設的瓶頸問題,建議上級財政列支一部分,縣財政配套一部分,鄉鎮村自籌一部分。

2、多方式建設,整合各種資源。在現在逐級沒有資金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各鄉鎮社區可以整合各種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改建、聯建、共建。苑莊鎮前小秦就是利用縣社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共建成功的。楊店鄉王樓社區服務中心利用有錢大戶搞開發建設。

泗汶社區則採取四村聯建。南站鎮利用原法庭改建,都是比較成功的路子。從目前情況看,採取政府指導,充分發動民間力量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另外,把上級各種扶持政策,包括派駐工作組,衛生、體育、文化等都往社區傾斜,也是一條可以探索的經驗。從工作方式上抓好四個整合:

一是領導力量整合,成立主要領導爲,組織、財政、民政、農業、文化、體育、公安、司法、等涉農較爲密切的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縣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二是部門資源和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爲農村社區建設服務。各有關部門立足自身職能,找準農村社區建設的切入點,主動配合,主動融入,研究支持農村社區建設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在實施鄉村建設、農村工程建設、農村衛生設施建設、農村勞動力工程、文明村鎮建設等項目中,圍繞農村社區建設來進行聯動。

三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利用社區閒置設施、房屋等資源,改造或改建成社區服務中心,提升農村社區自我服務的功能。

四是社會資源整合:挖掘社區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區建設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興辦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事業,促進農村社區健康發展。

3、建設標準要提高。要想實現社區建設的目的,必須要提高標準,按照上級“一廳九室三市兩欄一園一校一場”的要求建設。“一廳”:即綜合服務廳,主要職責是爲居民提供勞動就業、養老、合作醫療、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土地流轉、變動等“一站式”服務;“九室”:即辦公室、服務室、室、調解室、計生室、警務室、衛生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三市”:即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兩欄”:即社區事務公開欄、科普欄;“一園一校一場”:即幼兒園、居民學校和文化健身廣場。有條件的社區根據居民需求,積極發展農機維修、、保險、餐飲洗浴等項目,不斷豐富農村社區服務內容。這樣才能把社區建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纔有吸引力,輻射力。“服務大廳”以不少於100平方米爲宜,提倡社區公共服務用房500平方米左右,佔地不少於5畝,位置相對集中的一體化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建設以建立中心型社區爲主。

4、加強領導,一口上下。我縣社區建設缺乏統一領導,有十幾個單位部門都在搞社區建設,許多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建議設立農村社區建設的專門組織,一口上下,以便整合資源,加快我縣社區建設步伐。

5、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農村社區建設投入佔農村投入和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形成以財政投入爲主體、部門幫扶爲補充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縣、鄉設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切實解決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財政部門牽頭,將各級各部門用於農村社區的警務室、衛生室、計生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設備、村級場所、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複建設、分散建設和資源浪費。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設備、技術、信息等方式投資農村社區建設,興辦各類服務項目。

6、推進農村社區生產生活服務。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農村社區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以投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形式,到農村社區開辦生活超市、農資超市、農機維修、郵政通信、金融保險、文化娛樂、餐飲洗浴等服務項目,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對開辦商業性服務項目的單位和個人,社區提供平臺,搞好服務,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7、做好農村社區規劃工作。按照城鄉一體化、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居住社區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和適度超前的原則,把農村社區規劃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村莊壓煤搬遷、合村並點、舊村改造、空心村治理、自然村合併等因素,以縣爲單位,統一編制農村社區規劃,形成梯次合理的農村社區村莊佈局。

8、合理確定農村社區服務範圍。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有利於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的原則,將若干村規劃爲一個社區,選擇一個比較便利、班子基礎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村作爲中心村,在中心村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半徑一般掌握在2公里、6個村左右。新型鄉鎮根據規劃要求適當增加村莊個數。規模較大、人口較多、相對獨立的村,也可實行“一村一社區”模式。但主要以“多村一社區”爲主。

社區服務調研報告2

根據市委的部署,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經過深入思考,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有了一些粗淺認識。

一、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是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是豐富社區建設內涵、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解決人民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手段。

社區衛生服務,是以家庭醫學和健康促進爲主要手段,以全科醫師爲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的有效、經濟、方便、連續的基礎衛生服務。最近幾十年來,社區衛生服務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速發展。它作爲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爲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網絡體系的基礎,是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一級提供者。國際國內相關研究表明,社區衛生服務是提高衛生資源使用效率和衛生服務的公平性,確保提供低成本、經濟有效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診療、慢性病干預措施及老年人、婦女兒童醫療衛生保健的最佳途徑,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市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20xx年城市化率已達到58.18%,市區常住人口在80萬人以上。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分佈在各個社區之中。適應這一情況變化,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既是形勢發展之所需,也是提高人民羣衆生活質量、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目標的要求。我們現在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經歷着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艱難過程,政府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全面兼顧,社會保障制度也不盡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關心脆弱羣體健康,拉近社會心理差距,實現一定意義上的社會公平,無疑會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安全網”和“減震器”的作用,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衛生服務方面的必要保障。

二、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現狀

(一)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佈局。國家關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佈局的要求是,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原則上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3—10萬人,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人口0.5—1萬人。根據這一原則,我市自1998年起,利用已有的衛生資源,對城市醫療機構和原街道門診部進行了結構調整和功能改造,將其轉型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時,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和社會力量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xx年8月份以來,以加快構建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爲目標,制定了《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進行了科學總體規劃。

到目前,全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市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處、服務站63處,服務人口近97萬,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68.9萬份,環翠區、高技區和經技區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按照規劃,至20xx年底,我市市區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將達到100%,三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將達95%。

(二)現行的社區衛生服務政策。我市自1998年起,先後出臺了《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方案》、《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辦法》、《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本標準》和《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管理制度》,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三統一”管理,即統一規劃設置、統一標準、統一驗收發證。同時,把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20xx年8月,市政府出臺了《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市衛生局、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制定了《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市政府購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及《市城市社區衛生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明確了財政補助政策,逐步構建起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政策體系框架。

(三)社區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情況。近年來,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機構隊伍建設,到目前,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工作人員197人,其中經過全科培訓的醫護人員120人。去年,我市組織40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75名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參加了全省首批社區技術骨幹培訓。20xx年內我市將完成社區衛生機構技術骨幹省級培訓,組織開展醫護人員市級培訓,並採取“下來一批、培養一批、返聘一批、引進一批”的方式,改善社區衛生隊伍結構和素質。

(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施配備情況。從面上看,主要有三個問題。

一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困難。市區4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有20個服務站沒有業務用房,靠租房開展工作,佔47%,年租金總額60多萬元;有21個服務站房屋爲自有,有1個爲政府提供用房;有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面積少於150平方米,佔到40%;還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業務用房位於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工作條件較差。

二是設備裝備配置也不齊全。基本醫療設備齊全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19處,佔45.2%;約有5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缺少心電、B超等小型醫療儀器和設備,一些常規檢查往往因爲設備不全而無法進行;缺少開展預防保健、康復理療、健康教育等設備,難以組織有效的疾病監測和健康干預促進等活動。

三是信息化程度比較低,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化服務和管理平臺。

(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工作開展情況。近年來,我市按照國家衛生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要求,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建設,去年以來,又對重點建設的'10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統一視覺系統”:即統一門面、科室牌、人員工作牌等標識,統一員服裝、被褥、藥品櫃、出診箱等用品,統一門診處方、健康檔案、健康處方等文書。制定了《市政府購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推動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0xx年全市共爲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6萬餘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推行收費標準公開,取消了掛號手續和收費,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得到逐步提升。

三、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單一。按照國家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本工作內容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應當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這一功能定位,囊括瞭解決居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多方面問題。但目前我市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有收入的醫療工作比較重視,沒有收入的工作開展得較少,普遍是以藥養醫、重醫輕防,其它功能只是部分到位或沒有到位。計劃免疫工作基本能夠完成,但康復和健康教育等延伸功能發揮得不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觀念比較陳舊,未能真正做到深入社區、深入家庭,圍繞居民的健康需求拓寬服務領域,“六位一體”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防病功能未能很好落實。

2.社區衛生服務隊伍素質不高、人才匱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包括全科醫生、全科護士、預防保健醫生、康復醫生等,但目前我市多數社區衛生服務站往往只有1—2名醫生和1—2名護士,約5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不能提供24小時服務。尤爲突出的是全科醫生缺乏,不能滿足開辦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需求。全科醫療是提供社區衛生服務的基礎和核心,全科醫生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骨幹。按每名全科醫師服務5000名居民的低限標準計算,市區至少需要124名全科醫師。而現實情況是,197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中,接受過全科培訓的醫師,不到社區醫生需求數的一半。而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多數由醫院下派或招聘,本身並非全科醫生,相當一部分社區醫生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大多隻有中專或大專學歷,醫學基礎知識較差,業務素質偏低,無法獨立負責預防保健和疾病診療等多方面工作。

3.醫保政策不配套。市政府文件出臺後,但醫保配套政策仍未出臺,不能很好地促進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和老年病,家庭病牀及康復治療等服務項目也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致使不少康復期病人、慢性病病人、恢復期病人等,受政策性限制,只能放棄在社區治療或滯留於大醫院。居民到社區衛生機構與到大醫院就醫,報銷比例沒有差別,患者更願意到牌子響、級別高、技術力量雄厚的大醫院,難以達到把基本醫療服務從大醫院分流出來的目標。以20xx年爲例,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19.2萬人次,出診服務1.48萬人次,僅佔門診總量的12.3%,遠未達到要求。

4.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完善。硬件建設是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物質基礎和前提,由於缺少資金支持,我市的社區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薄弱。社區衛生服務站用房緊張,醫療設施設備配備很不齊全,影響了醫療業務的開展和服務功能的拓展。20xx年,全市社區衛生機構門急診32.57萬人次,門診人次費用45.4元,僅爲大醫院的1/3。

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一)理順管理體制,培育有序競爭的服務市場。

認真落實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實行機構管理一體化。堅持屬地管理,轄區衛生行政部門要統一規劃設置,科學管理,不斷健全包括基礎設施、基本設備、人員配備、服務流程、價格管理等社區衛生服務標準體系,建立以羣衆滿意爲核心的監督考覈評價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要堅持舉辦主體多元化,打破所有制限制,通過基層醫療機構整體轉型、大中型醫療機構舉辦、個體醫療機構參與等形式,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公開招標,擇優准入,嚴格考覈,動態管理,爲增強社區衛生服務活力和效率提供體制性保障。要堅持衛生服務規範化。儘快使社區服務機構統一標識、統一工作職責和制度、統一操作規範、統一服務流程、統一上崗培訓、統一收費標準等。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協作互動機制,確保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落實到位。

(二)完善補償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的財力支撐體系。

20xx年《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同年,國家財政部、發改委、衛生部《關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補助政策的意見》要求,區級和設區的市級政府承擔社區衛生服務補助的主要責任。結合現階段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建議政府設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可採取政府購買社區衛生服務的方式,適當補貼,不足部分暫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醫療收入等彌補,以後隨着政府財力增長逐步提高補助標準。現階段可按服務人口(以常住人口計)年人均補助15元,市區兩級財政按1:2比例分擔。設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資金。按照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20萬元和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萬元標準,統一配備基本設備,統一實行政府採購,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維護設備的正常運行,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退出時,需將政府出資購買的設施設備交與衛生行政部門。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資金。對經崗位培訓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每人給予適當補助。

(三)落實配套措施,營造部門聯動的政策扶持環境。

一是落實規劃建設政策。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區中,社區衛生服務設施要與居民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二是完善醫保政策。完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管理和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將診斷明確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家庭病牀、術後康復等項目納入醫保統籌支付範圍。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應明顯低於二級醫院就診自付比例,引導參保人員更方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

三是探索建立嚴格的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

衛生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應制定統一的轉診條件、程序和監督管理辦法,推行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定點協作,資源共享、利益和風險共擔,逐步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二級以上醫院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

繼續實施“四個一”工程,即下來一批,組織二級以上醫院、預防保健機構等中級以上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返聘一批,返聘專業適宜、業務水平較高、身體狀況較好、願意到社區發揮餘熱的退休醫生到社區服務;培養一批,制定完善社區醫護人員培訓規劃,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崗位技能;引進一批,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衛生技術人員進社區工作。

(五)逐步建立數字化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

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着眼長遠,穩步推進,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按照服務區域、服務人羣、功能任務等,逐步建立統一的數字化社區健康檔案系統、社區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直報系統和社區衛生工作評價系統,進而過渡到全市衛生信息系統一體化。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對社區居民健康信息進行動態監控和管理,實現家庭、社區、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和管理部門信息互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