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

報告1.0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的讀書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1

《西遊記》是吳承恩的長篇神話小說,有着巨大的魅力,是中華的瑰寶。讀來感想很多。

每一本有資格被評爲“四大名著”的古典小說,都有它的獨特之處,都是廣爲流傳的、深刻的經典小說,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我想,也只有《西遊記》了。

《西遊記》是我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者吳承恩的長篇神話小說,作品讓人浮想聯翩,給人深刻的啓示。本書主要寫了唐僧從東土大唐到天竺西天取經,收留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名弟子和白龍馬之後,遇上了許許多多妖魔鬼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天竺,取得真經,爲百姓造福的故事。

《西遊記》向大家展示了吳承恩爺爺眼裏的多姿多彩的世界,說起西遊記絕對不能少了孫悟空,孫悟空求學七年才學到真本領。七年間,他只跟着師傅和師兄念着自己不喜歡的.經文,但他從未說過放棄,因爲他知道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給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於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於我們消耗的時間,而在於我們爲獲得成功所受的磨練。一個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會在意自己爲這個目標耗費了多少時光和精力,他們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爲這個目標真的在拼搏。他們知道:接受的磨練越多,獲得的經驗也就越多,離成功的大門也就越近。

孫悟空神通廣大,卻被緊箍咒約束,被佛祖鎮壓。這就是所謂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爲這些束縛,孫悟空纔不會因爲本領高強而胡作非爲。生活中每個人也同樣,被法律和道德輿論約束着,整個世界也因這些約束才能夠有條不紊地發展。若世界上沒有任何規矩,對人們沒有任何約束,那麼就意味着這個世界墜入了毀滅的深淵。所以,人們應當自覺遵守法律,遵守各項規定。

孫悟空保唐僧戰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西遊記》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的道理,給這本名著增添了光輝。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2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吳承恩自幼喜歡讀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爲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 《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西遊記》全書分爲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的引子部分,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文字以白話文爲主,間有贊賦詩詞,多用誇張、比喻手法,鋪陳、排比句式,音調韻律鏗鏘,朗朗上口,平話、彈詞、戲曲腳本痕跡很重,這樣的語言極大發揮了音調韻律對人心理的作用,增強了感染力。

《西遊記》中的諸多人物中,孫悟空的性格是最鮮明不過的'了。它最大的特點便是敢於鬥爭、崇尚自由、正義大膽。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愣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它橫掃一切的大無畏氣概,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沙僧是師徒四人中最忠厚的了,一心想着取經,以師父和師兄爲主。師父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西遊記》並不只是一部神魔小說,當我們細細品味時,便會有許多感悟。我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曾經的半途而廢,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3

《西遊記》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每次讀它,面前呈現的都是色彩斑斕,驚心動魄的神話世界。作者吳承恩把書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的起因、經過、結果, 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着“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 非常清晰明瞭。西遊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 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惡事的一面, 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我們從小看電視, 就學會了: 人物一出場, 還沒開始表演, 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壞人, 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帶着這種思維枷鎖, 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爲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 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 可善惡究竟是什麼? 以何種標準來界定? 你說的清嗎? 西遊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作者沒有這麼狹隘,都是一樣的。拿現代社會來說, 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 大家都在裏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潤, 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大家都是一樣的。西遊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 沒有好人壞人, 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 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所以, 你讀西遊記, 不要管他諷刺什麼, 揭露什麼, 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 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鑑價值。成功是什麼? 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 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種信念, 成功是一種境界, 成功是一種超越,這類高尚的`語言, 這隻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沒那麼多廢話, 成功的準確定義: 達到目的。西遊記告訴我們, 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能力。成功, 是要有能力的,是需要手段的。當然, 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過,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你是精英, 就孫悟空, 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賣苦力, 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着有望成功的團隊。俞敏洪一個普通的北大教師,但是後來他卻能帶領像王強、徐小平這樣一羣海歸創建了新東方,像俞敏洪這樣人物數不勝數,他們的成功總之一句話, 有什麼長處, 使什麼長處。這確實是種能力。

第二是合作。成功需要合作。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 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如來靠取經團隊, 傳經得以成功, 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 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後來,龜兔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跑到河邊,然後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去。這就是“雙贏”,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於合作的典範嗎?

第三是堅持。成功, 是由若干個因素構成的, 其中, 最爲重要的一點, 就是堅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個必要時間, 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那麼, 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於完成的。在成功的過程中, 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 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 兩三年時間就夠了, 那麼, 有阻力呢? 有強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長時間? 這就是不確定的了。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結果卻用了14 年, 這14 年他一直堅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個時候, 他只要一放棄, 就徹底的失敗了。西遊記中的如來佛也是一樣, 他欲傳經東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他還在堅持, 只到唐僧這一次, 傳經才成功, 假如這一次又失敗了咋辦?那就再來一次!沒有什麼高深的祕訣, 就是一個“持”字, 很簡單, 真做起來, 靠的不是知識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無盡的毅力! 無論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規定,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個“持”字, 不要輕易放棄。只要你一放棄, 等於你又要重新再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 是不是因爲主動放棄導致的? 再想一下曾經成功了的經歷,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難與阻力? 這些困難與阻力在你成功後再來看, 真的就是如夢幻泡影。究竟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功? 誰都不能給你打保票, 因爲這永遠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知數, 你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 終有成功一日。

唐僧師徒的成功案例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團結奮進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西遊記精神。這也正是成功的關鍵,當你懂得了成功法則並去實踐它時,你會發現成功的大門原來是虛掩的……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4

《西遊記》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動畫片我想應該每個人都看過,對裏面的故事都能如數家珍了,我特意去借了本原著來看,又有一番別的體會。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明代文學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少年時,吳承恩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故事,中年後,開始將唐僧西遊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在其書房中,創作成百回本小說《西遊記》,此書一問世,就被譽爲“四大名著”之一,成爲世界文壇瑰寶。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人在遙遠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鬥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爲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伏魔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鬥精神,小說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它的寫作背景取自真實的事情,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裏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於貞觀十九年(645)回到了長安,並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裏,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

故事由一塊仙石開始,據說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吸取天地靈氣一久,便孕育出了生命,我們的猴王就誕生了,姑且不論這石頭裏面蹦出個猴子出來合不合理,但就這個創意絕對是吸引人,讓人對後面的故事情節更感興趣。接下來就寫了這猴子爲何去學道,由於看到生老病死,他不想這些同伴一個個死去,所以他就根據老猴子的傳說而踏上了求取長生不老之法的道路,可以見得他還是很善良,有情有義的。來到人類的世界,歷經了千辛萬苦,他終於學到了本領,回到了花果山,願望達成好不快活,所以他有點肆無忌憚,狂妄自大了,但這又何嘗不是他可愛的一面,當然作者也是希望通過這樣來表達人們受到上層壓榨,想奮力反抗的這麼一種情形。不過最後這美猴王還是抗爭不過,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盡了風吹雨打,說明了抗爭總是要受盡磨難的。這時候唐僧出現了,他是作爲統治階級的一個緩和性的人物,他救了美猴王,然後就出現了一個孫悟空,但是又擔心他會繼續抗爭,所以又給他帶上了緊箍咒,使得他不得不屈服。在一次次的危難中,總是孫悟空的及時化解,才使得唐僧化險爲夷。而後高老莊大戰原先的天篷元帥,收服了他,就有了豬八戒,他整天吃吃喝喝,沒事就喜歡和孫悟空對着幹,一路上也是不少樂趣,但他也是一種跟着猴哥混的心理,我想如果就他自己一個保護唐僧,估計老早就跑了,當然觀音菩薩也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許諾了他好處,畢竟原來的天篷元帥成了現在的豬悟能,他也想着能恢復往日的榮耀,所以帶着這樣的心情他也成了取經的一員。來到了流沙河,以前的捲簾將早已等候,雖然費了點功夫,但也是比較順利。這位沙和尚,就是任勞任怨,誰讓他最小呢,現在的豬八戒更是落得逍遙自在,整個取經路上我看也就是他最悠閒了,完全是個搭順風車的感覺。當然他們之間也還是有矛盾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就是最好的'體現了,師傅的不信任,豬八戒的落井下石,沙和尚的事不關己,造成孫悟空的出走。最後觀音出面做和事佬才化解了,不過從這件事,不難看出他們幾個的矛盾,以及孫悟空的悲哀處境,他表面上很光鮮,是個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但是在幾句緊箍咒下他還是無法反抗。後面誤會解除了,他們表面和好又繼續上路,但我想大家各自心中是什麼想法也只有自己清楚了,也許我的想法比較偏激,但是聯想到作者寫此書的背景,我不得不多做考慮。表面的歌舞昇平是統治者一貫的風格,後面四人終於到達了取經的地方,但是又受到管理經書和尚的刁難,按照道理,出家人四大皆空,爲何會故意刁難,這本身就是個問號,只能說明佛祖代表的就是統治階級,雖然你完成了他交代你的事情,但是他不會這麼輕易的讓你得到他許諾的好處,他會故意設置障礙,想讓你知難而退,這中間暗藏了多少爾虞我詐,多少的利益糾紛,在這裏可以看出端倪。過分的還不在於此,當他們最終取得了真經,打道回府時,卻突然失去了法力,從天而降,經書全都溼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滑稽的事情呢,就因爲佛祖掐指一算,九九八十一難還差一難,所以他一施法術,就讓你們統統掉進河裏,真是世上所有人都逃不出如來的五指山啊。可悲啊可悲,即使你們再怎麼抗爭也逃不出統治階級的控制,書中想表達的我覺得主要就是這麼個意思。

作者生活的年代本來就是處於封建統治的時代,他本人也是期望着功成名就,但是現實是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老母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爲生,在81歲左右時去世。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爲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由此可見,《西遊記》中人物都有他特別的含義,我覺得作者把他自己化身成了孫悟空,因爲在現實社會很失意,所以他就在書中找回安慰,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於孫悟空這個形象中,他的直率,一開始對社會美好的認識,應該都是他年少時的心情寫照,那時候意氣風發,充滿了昂揚的鬥志,但後面遭受了挫折,他也像孫悟空一樣抗爭,鬥天鬥玉帝,天兵天將不放在眼裏,但是最後還是不得不屈服在五指山下,對現實的一種無奈油然而生,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所以他讓孫悟空被壓了500年,來抒發自己心中的煎熬。接下來唐僧的出現讓我們以爲孫悟空終於得到了解脫,但是到最後我們纔會悲哀的發現,原來他又落入了另外的囚禁中,這種囚禁比身體上的更加可怕,他是一種精神上的蠶食,讓你心甘情願的被奴役,充當他的奴隸。這和讀者的遭遇何其相似,他到北京分配官職,沒被選上,後面有機會做了縣丞,他滿以爲可以有一番作爲,結果沒想到後面遭人誣告,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的事實,憤然而去,從此在書中尋找他的抱負。不過看到最後結果孫悟空被封爲齊天大聖,還是看的出,作者終究是逃不過對封建上層的嚮往,可惜他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命運,所以只能寄希望於書中的人物。回想下孫悟空的經歷,從大鬧天空的美猴王,接着在唐僧思想的灌輸下,慢慢的就變了乖乖的鬥戰勝佛了,難道這不是一種悲哀麼,象徵着統治勢力的不可取代,而且人民也願意活在這種統治剝削之下,一種奴性的悲哀。

看完原著,翻閱了作者的資料,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認識,遠離了電視還有動畫片的那種娛樂的感覺,也許我以上的想法有點偏激,但是作者寫這本著作時的心情,不得不讓我這麼理解書中的人物。也許作者開始是想表達對封建統治階級的不滿,但是到最後卻轉變成對社會現狀的無奈和妥協,並且有種眼紅的感覺,豬八戒的心態應該也是他的一個寫照,當然到最後他還是甘願做沙和尚,老老實實的受奴役受安排。不過也不能說這本書就很消極,他也有很多積極的地方,比如他們一行4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了目的地,這其中的勇氣和耐心我們應該學習,特別學習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挑戰,對我們的身心是一種鍛鍊,我們要不斷的強大自己,從而達到自己的理想。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5

對於《西遊記》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這部有趣的書,還被魯迅先生稱之爲“神魔小說”,林庚先生稱之爲“童心之作”。

我最喜歡這本書裏的人物孫悟空。因爲我覺得孫悟空非常的了不起,雖然他生性桀驁不馴,但是他很勇敢。敢於挑戰天宮的權威,不憚於跟十萬天兵天將對陣。單憑這一些就已經讓我敬佩不已。想了想我自己:十分膽小,一點都不勇敢,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但是因爲他的勇敢,也讓我變的勇敢起來,不再害怕別人的目光,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勇敢。

我想之所以孫悟空那麼的受廣大觀衆的喜愛,那麼多拍孫悟空的電影,可能是因爲覺得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一個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像一些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都可以看到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他不怕困難,不怕任何的.阻擋,樂於助人,真的想一想,我們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英雄,真的不多,結合實際來看,最簡單的就是給老人讓座。但就這麼簡單,也有很多人不會做,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樂於助人。

其實我喜歡孫悟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悟空身上的一種精神,那就是堅持。他對師父的忠誠的心,儘管被師傅誤解,他還是堅持保護師傅,堅持降妖除魔。另外,那是我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一一上國中前的一個假期。是孫悟空的堅持讓我也堅持了下來,一個假期堅持鍛鍊,堅持學習,堅持練字。每一次想放棄了就想了想孫悟空爲什麼沒有放棄去取經。取經是那麼的艱難,我做的這些事又是那麼的簡單,我爲什麼不能堅持去做呢?

孫悟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儘管他也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優點讓我們受益匪淺。在我心中,孫悟空是一個忠心耿耿、樂於助人,堅持不放棄的可愛形象。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6

放下《西遊記》,我就猶如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電影。有懦弱而又誠心向佛的唐僧,有嫉惡如仇、重情崇義的孫悟空,有集貪,懶,色,饞於一身的豬八戒,有老實憨厚的沙僧。

書中講述了師徒四人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以前我看過電視劇,如今讀完《西遊記》,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孫悟空,忠心護主,一切妖魔鬼怪魑魔魍魎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護着唐僧西行取得真經,爲鬥戰勝佛。孫悟空雖然有七十二般變化,卻改變不了他身後的.那根尾巴,以至於在跟二郎神鬥法是被識破。孫悟空是貫通全書的人物,吳晨恩把猴子的調皮,靈敏,不服輸的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造就了孫悟空乖張又不失圓滑的形象。

豬八戒,貪,懶,色,饞。被迫出家後,取經的心一直不是很堅定。梨山老母菩薩稍一試探,立馬原形畢露。後來取經的一路上,八戒三天兩頭嚷嚷有散夥,所以雖然取經回來,但也只當了個金壇使者。

沙僧是整部戲裏的和事老。原本是天宮中的捲簾大將,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因打破酒杯被貶,墜入流沙河,整天吃人不日。後經菩薩點化歸順佛門。他任勞任怨,沉默寡言。號金神羅漢。

唐三藏雖然沒什麼特殊本事,他慈悲善良,收了三個得力的徒弟。他潛心向佛,一心只往西天取經普度衆生,時常真假善惡不分。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棒打死貌美如花的女兒,第二棒打死瘦骨嶙峋的老奶奶,第三棒打死風燭殘年的老公公。唐僧氣得把那緊箍咒來回唸了二十多遍。可他哪知道孫悟空對他的好哇。

《西遊記》讓我懂得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確定了目標,不怕艱辛,收穫肯定是美好的。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7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作者在書中大膽想象,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絢麗無比的神魔世界。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斬妖除魔,走了十萬八千里,最終取得真經,受封爲佛的故事。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唐僧的三位徒弟。

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後被封爲鬥戰勝佛,也是書中的亮點人物。孫悟空敢於鬥爭、英勇無畏,擁有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作爲武器。他忠心耿耿,屢屢被唐僧誤會卻從不怨恨;他嫉惡如仇,死於他棒下的妖怪不計其數。二徒弟——豬八戒好吃、好玩、好色,原爲天蓬元帥,被貶下凡投錯豬胎。他性子懶散,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另一面,但若沒有他,唐僧師徒就會陷入更大的危機。比如在孫悟空借芭蕉扇與牛魔王打鬥時,若非八戒趕到,定無法拖延到哪吒等趕來。所以,小人物也有大作用。唐僧三位師徒中,沙僧最小,也最忠厚。

一路上,他爲唐僧挑着重擔,承擔辛苦的工作,同樣是功不可沒。可以說,唐僧西行取經的路上,三位徒弟任何一人都不可缺失,他們的團結一致才讓唐僧平安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悟空一樣敢於鬥爭、嫉惡如仇;要像八戒一樣在關鍵時刻幫助別人、鼓勵別人;也要像沙僧一樣忠厚老實、不惹事生非。最重要的是要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心、各司其職,就像接力賽一樣,一人發揮不好,就影響了一隊的人;兩人配合不好,一隊就會失敗;唯有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才能走向人生的巔峯!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本文主要講述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默默無聞的沙僧。沙僧老實本分,吃苦耐勞,與悟空等人相比,沙僧態度溫和,不急不躁。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三調芭蕉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三次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來滅掉火焰山中的大火,可是鐵扇公主不肯借給孫悟空,孫悟空想盡辦法,最後憑自己的聰明耍了點花樣,終於把芭蕉扇拿到手。芭蕉扇的威力可真大啊!扇幾下火焰山中的火可就沒有了,師徒四人最終通過了火焰山。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孫悟空的`聰明機智,有勇有謀。

還有一個精彩的片段就是大鬧天宮。主要講述了:孫悟空被招安管理蟠桃園,因蟠桃宴不被邀請,就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又盜吃仙丹。最後被二郎神擒獲,關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最終煉得了火眼金睛。在這個故事中,孫悟空雖然膽大包天,是個潑猴,但是在跟唐僧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卻對師傅非常的忠誠。而且一路降妖除魔,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取得真經。這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孫悟空也非常的厲害,這贏得許多人對它的喜愛。

其實這本書精彩的情節還有很多很多,不僅這本書有意思,還有許多書也很有意思,如《駱駝祥子》,《安徒生童話》,《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等等。只有我們走近了才知道原來讀書這麼有趣。閱讀就像一片廣闊的海洋,我們在這裏面盡情的遨遊;閱讀就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芬芳;閱讀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只有我們走近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