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們的心裏

作文4.8K

孩子一聽上作文課就很牴觸,這是我們作文課的方向錯了。”在北京市朝陽區樓梓莊國小校長李福平看來,我們的寫作教學更關注修辭、技巧、方法,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年齡特點。在他看來,“寫作一定是情動而辭發,孩子有生活、有成長才會有寫作”。

關於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們的心裏

樓梓莊國小是北京一所農村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較多,全校945個學生,70%是外來務工子女,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

爲了增強孩子們的歸屬感,樓梓莊國小開展“這裏是北京,這裏是我家”行走文化活動,通過課本閱讀加實地體驗,讓孩子們自己當導遊,孩子們不僅自己講北京文化,還對父母講北京文化。“孩子和家長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大大增強。”李福平說。

這只是樓辛莊國小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個側影。

翻開六年級下冊《中華古典詩文(雙語)校本教材》第一課便是李白的《公無渡河》,氣勢磅礴,語言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除了雙語,詩文後面還配有字詞解析,古詩賞析,閱讀鏈接,體驗運用等,從詩文中的大禹治水,到找一找“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到再找一首“大禹治水”有關的古詩詞,不僅是一種延伸,更是知識的拓展。

“我們不光使用了一本書,而且還配上課,配上廣播操,配上了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的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課本,走進孩子們的心裏。”李福平說。

在李福平看來,目前我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不分層次,不分特色,國小教育和大學教育的目的一樣了,而“國小教育不應定位在成才上,而應定位在育人上”。

他觀察到,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比較自我,也不知道什麼叫“怕”,什麼叫“敬畏”,缺少好奇心,因而必須要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培育,從情感上升到理性、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在這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其他文化無法替代的功能。

“古典文化,特別是唐詩宋詞是中國特有的情感,是任何其他文學都不能替代的;而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語言的考究,也是獨特的。學生積累飽含情感的語言,必須來自傳統文化。而且唐詩宋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語言應用最好、情感最豐富的時期。”李福平說。

這也是他開展這場“試驗”的初衷。

儘管目前關於哪些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仍有爭議,但樓辛莊國小使用的這套校本教材,“選編了那些沒有爭議的,大多數都認同的詩文,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循序漸進,一共選用古詩184首,古文32篇,對國小語文教科書在古詩文上是一個充實和拓展。”中華經典雙語教材編委會主任崔巒說。

剛開始教學時,老師們也不是沒有意見,體育老師要編新的操課,語文老師要懂外語,工作量和難度都有所增加,也有一些老師存在牴觸情緒。

不過在李福平看來,這是教師沒有自信的表現。教師會有職業倦怠,但想用工資來解決職業倦怠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引向職業幸福。“對老師,不僅要精心呵護,更要搭建學習平臺,讓他們獲得職業滿足和自信。”

在李福平的帶領下,慢慢地體育老師可以領學生讀英語詩,也編出了一套適應古典詩文的操課,每天早上900多個孩子在操場上一邊誦讀詩文,一邊做操。

而從牴觸到自覺學習,樓辛莊國小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半年時間,不僅老師樂意創新,孩子們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古典詩文教育配合習作教育,孩子寫讀書筆記,教師從孩子的筆記中觀察孩子的感觸、收穫。三年級老師侯文婷半年前開始教古典詩文,她觀察到,“孩子們不僅參與度高,積極查找有關詩文、詩人的各種信息,而且願意主動分享、談詩,甚至用詩的語言表達”。

“傳統文化不僅要進課本、進課堂,而且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否則就是乾巴巴的背論語。”李福平說,不進入孩子們的生活,傳統文化難以發揮任何育人意義。

標籤: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