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知恩知孝方爲人作文

作文1.82W
篇一:知恩知孝方爲人

當今,“孝”這個字眼並不讓人感到陌生。追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亦可看到“孝”的身影。“孝”,早已銘刻進人們的心中,作爲一個衡量道德,親情,文明的工具,它以自身的精髓時刻鞭撻我們知恩知孝,精神與內涵永不泯滅。

關於知恩知孝方爲人作文

孝可鑑證濃濃親情。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爲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漢文帝用真摯的孝心來回報血濃於水的親情,深深推崇儒家之孝道。一代君王如此這般,才爲他千秋萬代的基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才教會他成爲至情至性的好君王,才使他的人格更加熠熠生輝。由此可見,孝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爲後世之人樹立好的榜樣。

孝可廣爲天下讚頌。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爲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爲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小小年紀竟可忍受酷暑與嚴寒,犧牲自己灼熱的身軀爲父驅寒,忍住夏日的炎熱焦灼爲父扇涼。這種少年大器早成,一心爲父,百事孝爲先的精神與品格使他揚名遠外,被人津津稱頌,可謂是天下少年的典範。

孝可感天動地。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裏,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誰都說此情天地可鑑,孟宗的確如是。孝心感動了上天,也救回了母親的生命。他這種做人的責任與執着,讓世人和上天爲他感動,也讓他的性格更加堅定,使他的孝道踐行的完美至極。

“孝”並非人類所謂的“普世倫理”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只是作爲一個道德的量具與準則,時刻提醒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孝道觀,督促我們知恩報恩,如此去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願每個人都能夠知恩知孝,願孝道的薪薪之火永傳。

篇二:知恩知孝方爲人

2008年的那次汶川大地震使我們每個人都記憶猶新,在這場地震中,我們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同胞,但是也就是在這種危難的時刻,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間母愛的偉大。解封軍戰士在搶救被困羣衆之時,在廢墟下面發現了一位已經死亡的母親,她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她雙膝跪地,身子前傾,雙手着地支撐身體,成匍匐姿勢,身體被壓的變形,成爲人與大自然抗爭的雕像。這時搶救人員卻意外的發現在這位母親身下,竟然躺着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由於母親的庇護這位孩子還活着。只受了一點點的皮外傷。搶救人員在母親的手機上發現了給孩子的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我想,如果這個孩子長大後知道了他的母親爲了他而失去了生命後。孩子該是多麼心痛,多麼難過啊。如果孩子的.母親還活着,那麼這個孩子肯定會用比愛自己還多的愛去報答那位偉大的母親。

不僅僅只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偉大,天下的每一位母親都很偉大,在這種危難的時刻,她們都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保護孩子。

正如我所說的,每一位母親都竭盡全力的爲自己的孩子付出卻從不要求回報。而我們呢,我們應該如何回報我們的父母呢?

百善孝爲先,羊跪乳,鴉反哺,知恩知孝方爲“人”。

一個知道孝順父母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因爲我們的父母爲我們操過的心,吃過的苦,受過的累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她們是世間最偉大的人。而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知恩知孝來報答我們最偉大的父母親,從而做一個真正的“人”。

臥冰求鯉的故事就是一個典例,王祥赤身臥於冰上,用自己溫熱的身體來使冰化開,從而在裂縫處捉到兩尾鯉魚。而王祥這麼做的原因便是他的繼母在生病之時想吃鯉魚。要知道他的繼母對他並不是很好,但即便如此,孩子還是那麼的愛他的繼母,還是那麼的有孝心。

一個都能夠爲了對自己不好的繼母而盡孝心的孩子。那麼我們呢?我們的父母親比王祥的繼母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愛。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孝心。

都說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還怎麼能夠對別人好。這句話說的很對。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與不孝順的人做朋友吧!所以,我們更應該讓自己更加的有孝心,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愛去回報我們的父母。要知道她們是世間最偉大的人,她們是世上爲你付出最多的人。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倍孝順父母,就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真正的“人”吧!

篇三:知恩知孝方爲人

對於孝來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

孝,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中華兒女繼承者這高尚的品格,擁有着這高尚的人格魅力。

舜,不僅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也是一個孝義的人。他是一個“仁孝”之聞名於天下的人。他的母親死後,父親與弟弟對他也是百般苛刻,想要除掉他。他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於是,他的孝義感動了天地,在田間,大象替他工作,鳥代他除草。連帝堯看見了,也決定將他的兩個女兒嫁給舜。後來,堯覺得他的品性實在高於旁人,於是便選定了他做繼承人。

舜,他的寬容之心讓他把孝義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他,爲我們做了一個好的榜樣。

這裏還有一個戲綵娛親的故事。

老萊子,他是一個70歲的高齡老人,當家鄉遇到戰亂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安危,仍外出尋野菜,揀美味供奉雙親。父母不開心了,他邊窗無色彩以,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玩耍,一波父母開懷。又一次,當他端碗進屋,卻不小心被門檻絆倒了,他怕父母爲他擔心,便裝作孩子般哭鬧起來,逗得父母哈哈大笑。

他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博得父母的開懷大笑。它的孝義是最簡單的,但同時又是許多人做不到的。

古往今來,這種文化延續了世世代代,儘管大多數的人知道孝義,也做到了孝義,可是仍有漏網之魚。這些人,他們缺乏了應有的良心,他們你甘願承受這社會的輿論,被社會所唾棄,也不願承擔他們應付的責任,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感恩。

那些爲了一己私利,拋棄生養父母的人啊!請你醒醒吧。

作爲高中生的我們,不要以爲父母就應該爲我們付出,當你懂得了感恩,也不要想着等我到長大後在孝順父母,恐怕那時已來不及。

孝義是由心而發的,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孝順父母吧。

篇四:知恩知孝方爲人

百善孝爲先,孝作爲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一種美德,在新的時代中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今有很多人,知道孝卻不理解它爲何物。何爲孝?難道只是羊跪乳、鴉反哺嗎?難道只是供父母吃喝住行,使他們老有所養嗎?如此看來,真正理解孝的人並不多。

孝,作爲百善之首,其所蘊含的精神早已超過了它本身意義。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孝都作爲人格高尚的象徵。人們尊重、敬佩行爲符合孝道的人。於是人人都遵守孝道。這毫無疑問是起正作用的。膽小也能給人帶來名利。當人們不注重孝返來注重孝所帶來的名利時,孝就成爲了一種謀求名利的工具。人們做足表面工作,向外人表演他們如何守“孝道”,名利雙收。對內卻打罵父母。不可否認,在這些敗類的影響下,“孝”早已不在是“孝”。人們越來越注重形式而不是本質。賣子殺妻以求孝敬父母,這真是孝嗎?舊二十四孝上,人們爲了孝敬父母而幹出喪盡天良的事,難道也是孝嗎?

人們守孝道,應應以本心,重其本質,順應規則道理。

如今的社會是社會主義新社會,不再同於以往吃人的舊社會。人們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對於孝的認識也更加科學。比起物質,如今更加側重精神。正如《新二十四孝》:節假日經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等。這毫無疑問是一次重大的進步。因爲物質的豐富並不能消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獨。

作爲一箇中國人,孝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孝早已成爲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徵。但時代在改變,我們不能照搬前人的行爲,正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新的時代,我們將賦予“孝”更加正確、全面的意義。作爲後人,我們將讓“孝”更加的深入人心。

百善孝爲先,羊跪乳,鴉反哺,知恩知孝方爲人。

篇五:知恩知孝方爲人

“百善孝爲先”我想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從古至今,我們華夏民族最注重的便是孝道,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辛苦地將我們撫養長大,報答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爲諸侯。

舜尊敬父母,愛護兄弟,明知象要殺他,卻封象爲諸侯,舜想用自己的真心來感化象,讓象由一個壞人成爲一個好人。舜不計怨恨,他的孝順,他的寬容,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嗎?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吃着精緻的食物,穿着華美的衣服,享受着高等的教育。這些都是父母在外辛辛苦苦打拼掙來的,而自己卻省吃儉用,不願多花一分錢。父母爲我們勞累奔波,有些人卻毫不理會,花錢大手大腳,絲毫不心疼父母,不願意幫父母做一點家務,每天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錢。這樣做不僅傷了父母的心,也違背了我們中華傳統的美德,這樣一個人,能有什麼大的作爲。

“百善孝爲先”不是一句空口號,我們應該把它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年紀小的時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長大後,要體諒父母,爲父母分憂解難;等到工作了,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其實父母並不想要我們爲他們做任何事,只想讓我們平安快樂,能陪在他們身邊,這樣的父母,我們不應去孝順他們嗎?

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只有先孝敬父母,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標籤:知恩 知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