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作文1.5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時間這艘巨輪飛快的運轉,在我們來到了21世紀。在這個經濟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極高的時代,文化成爲大家的熱議話題之一。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每個人都在追求着各自的信仰,尋找着各自的樂趣,這些信仰、樂趣不盡相同,有的追逐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有的沉迷於娛樂節目的低俗趣味。

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五千年來豐富的文化底蘊至今仍熠熠生輝。孔孟之道、法家學說、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傳統美德等等,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仍流傳至今。這些傳統文化給人以道德的提升、品行的薰陶、靈魂的充實。傳統的文化蘊含着豐富的意蘊,神祕的魅力,是一個民族團結必不可少的因素。

傳統文化於我們極其重要,但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對其不聞不問,一無所知,這無疑是與中國的經濟實力背道而馳的。

當前,琳琅滿目的娛樂節目氾濫,充斥着公衆的視覺,婚戀節目、歌手選秀……盲目追求收視率,炒作出名。漸漸的,一些不正之風已肆虐娛樂界,同時,也如毒品般侵蝕着人們的精神。

這些低俗的娛樂節目,餵養着我們惡俗的追求,使我們慢慢的失去信仰,這於己於家於民族來說,其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發展快了,但文化的發展是不是能跟上它的腳步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娛樂的確可以讓人感到輕鬆,但能夠陶冶人們性情的娛樂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把握好分寸,在閒暇時間,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傳統的文化上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自由的遊蕩。這時,你的心靈會感到非常充實,深具民族自豪感,被自己所在國家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西遊記》作爲四大名著之一被人們熟知,當然,現在出現了許多改編的電視劇版《西遊記》,其中滲入一些西方元素,以至於之前原版的大相徑庭,當讓不被中國觀衆所接受。

我們不應丟到五千年的文化底色,而盲目模仿一些洋式文化。不應跟西方高唱西式文明。

因此,我們應愛護中國的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重新找回中國人的靈魂籍貫。

從今天起,關注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武裝自己記的靈魂,傳遞自己的正能量,托起自己的文化夢。

有了千萬個文化夢的支撐,我們的民族將會更加強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後也有貴賤高低之別。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廣大的常敬爲“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長生不死的稱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認爲,鬼是人死後所留下的靈體。因此,“鬼”又稱鬼魂、亡魂、亡靈、幽靈、幽魂。

我相信這世間,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麼模樣,只能是想象或揣測。 從“鬼” 字來看,應該是大頭小身子彎着腿。按照古書解釋, 鬼者,歸也。傳說人死之後,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爲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這種說法似乎與追日的夸父死後所化有別,但仔細想來,大體還是一致的。

在鄉下農村,一說到鬼,常常讓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惡魔厲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輕人變化而成。譬如餓死鬼面色蠟黃,吊死鬼身披繩索,淹死鬼臉色蒼白,病死鬼骷髏一般。記得當時,村裏死了年輕人,每逢落黑(黃昏以後),小孩們都不敢出門。就是平常,有時候 家長不想讓孩子在外瘋跑,或小孩氣人不聽話,也常常拿鬼來嚇唬 。我們鄉下有一種說法,叫“近怕鬼,遠怕水”,意思是近地方纔知道哪裏有鬼哪裏無鬼,如果遠了,就不必怕鬼了,因爲他不知有鬼,卻又不知水之深淺,所以變成了遠怕水。

看起來怕與不怕,只在自己心裏有鬼沒鬼。常言說得好:“心中無懸事,不怕鬼敲門。”,只有怕鬼,纔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歷,記得是剛上七年級,正趕上一個大霧迷濛的'清晨,路過村後那棵神祕的大柳樹下,我看到不遠處路邊的一座大墳前,似乎有一個人彎着腰,形態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來,越跑越聽見後面有“噗噗踏踏”的聲音,我跑得越快,後面的聲音越急,我驚出一身冷汗,一口氣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來,後面的聲音也逐漸變小了,我恢復了神氣,這才發現,所謂追趕的“噗踏”聲,原來是父親給我剛買的軍用式挎包正好貼在臀部,跑起來,上面兩根帶子來回擊打包中新發的書本不時發出聲音,回頭再看大墳前的那人,卻是新立的一塊路標牌,我真的是虛驚一場。

說到鬼,我們必須談及一個人物,那就是鍾馗。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相傳他是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爲人剛直,不懼邪。鍾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講唐玄宗之夢與吳道之之畫被廣爲流傳,“鍾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國江淮地區端午習俗。至於鍾馗究竟是何許人尚無定論,不過,鍾馗的形象經過多次改造,已經成爲中國民俗文化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圖畫,由此而衍生出許多具有喜慶氣氛的鬼文化。

關於對鬼的認識,東漢王充的《論衡·訂鬼》中早有論述:“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爲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見得病之氣也”“鬼者,物也,與人無異“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於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人之見鬼,目光與臥亂也”。他說的大體意思是人們所謂的“鬼”不過是氣物的一種變化形式而已,它與人與物不同的是它屬於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見鬼,是病臥亂想罷了,是人的精力不濟的表現。這些說法和看法大多帶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鬼神的說法應與中國幾千年的宗教傳統有關,作爲一種祭祀或寄託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隨着科學的發展,有關鬼的話題都將永遠成爲鬼話。

想起那個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時代, 人們都像瘋了一樣,即便是對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給與了有力的打擊,但也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極大的混亂與悲哀,專一的所謂純淨“紅”的統治讓個人崇拜達到了巔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遠的和長久的,甚至是無法估量和無法彌補的,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鬼神呢?我覺得幾千年前的孔聖人有一句話“敬鬼神而遠之”,很精闢,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動不動就自以爲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運行的規律,我們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認識它,才能讓人們從迷信中轉向科學。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說暫時無法讓羣衆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開它,遠離它,着手用力搞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物質的東西上去了,精神領域的東西也就自然會引起關注。

中元鬼節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祭奠祭奠亡靈,表達表達哀思,有什麼不好?爲什麼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墳而後快呢?即便是強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裏服氣嗎?很多時候,自然的東西還需自自然然地解決,人爲強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確的方法則是引導,則是把握看似順其自然中的大勢。中國有中國的國情,辦中國的事情,離開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傳統,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國的國情,順應了國人的訴求和傳統發展的方向,纔算真正把握了我國的大局。

鬼節,鬼話 ,絕不是詭異。每個有頭腦的中國人自己去思考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在現今二十一世紀中,文化對我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如一個人沒有文化,根本沒法立足於社會。在人類的眼中,有文化就可以掌握主權,但在國家眼裏有不同的觀念;文化要包括哲學、科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風土人情等。因此,不同國家的文化都不同。

文化,是一個人的結晶,是一個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文化,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也是國家憧憬的目標。

梅錄的風土人情鮮明獨特,藝術豐富多彩,因此被譽爲“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梅錄的元宵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那活動熱鬧非凡,精彩之餘能把人們的好奇心捉摸,從而,梅錄的泥塑、花橋和飄色,又稱爲“吳川三絕”。

吳川的泥塑被當地人標誌爲安祥、和平、每逢元宵,民間泥塑藝人在大街小巷設栩,然後用那雙巧妙的手捏出栩栩如生的泥塑,總會得到人們的稱讚。那泥塑的人物都取材於古代神話,泥塑藝人把歷史人物重視於人的眼前,再次重溫人物的品質。

花橋,是姓呂兩兄弟爲了讓人們方便交通而搭起的橋。以後,人們就用鮮花鋪滿橋兩邊,在橋面搭起花架,掛上彩燈,供人遊玩。花橋是一種快樂的標誌,是一種優秀品質的象徵,一種美的表現,花橋中總是人頭濟濟,遊人燦爛的笑容,洪亮談話聲,成了花橋的吸引遊人之處,呼喚起人們的好奇心,讓人情不自禁地來到這橋上,從而使橋上熱鬧非凡,有人山人海壯觀。人們便在橋頭購買桔子、生菜,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如意吉祥。如今,花橋已成了梅錄鬧無宵的一個奇特景觀。在人們的心中成了家鄉的一分子,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飄色巡遊是慶賞元宵的高潮。從元宵節去年起,街頭巷尾人頭攢動,男女老幻,歡喜雀躍,等候飄色的出現,飄色的奇妙之處在於色板上造型表演的卻是三、四歲到七、八歲的兒童,雖然他們在色板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但給人的感覺都有一種飄逸空靈的神奇美感。

每一年的元宵節都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目的就在於令人記住傳統的美德和悠久的文化,令人們更瞭解家鄉的歷史文化,更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從而更加熱愛家鄉,把家鄉的文化擴展於世界各地,令人們對我們家鄉也有所瞭解,對家鄉的文化嚮往,追求家鄉優秀的文化品質,使家鄉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列強。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十分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十分悲哀,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之後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糉子投入江裏。

因此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糉子不僅僅有着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糉子十分好吃,它的形狀是四角形的。翠綠的蘆葦葉是它的外衣,雪白的糯米是它的身體,鮮紅的棗子是它的心臟。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葉子,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紅寶石,晶瑩剔透,好看極了,真是不忍心把它吃掉。但又受不了它那股蘆葦葉香味的誘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吃在嘴裏那清新的感覺,彷彿走入了大自然一般。因此,我十分愛吃糉子。

糉子雖然好吃,但別隻顧着自己吃哦,也要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嘗一嘗呀,讓他們一齊來感受一下端午節的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彩旗飄飄。商場裏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過年啦!媽媽會準備豐富的食物,還給我買漂亮的新衣服。爸爸買了煙花和鞭炮,"砰,砰,砰。"鞭炮響起來了,煙花在空中綻開,五顏六色的彩條飄落下來,就像仙女散花,美極了。爺爺奶奶笑呵呵地發紅包給我們,還說:"新年快樂!學習進步!"我接過紅包,並說:"謝謝爺爺奶奶,祝你們健康長壽!"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進屋了,我們一邊吃水果一邊看聯歡晚會,真開心!

春節多麼熱鬧啊!我愛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爲,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一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了,不怎麼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直說“見認識的人一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一定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直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茶,有悠遠的香,有醇厚的味。對於茶只有細細地、慢慢地品,才能發現其中無窮的滋味。

爺爺愛喝茶,從我有知開始,就天天見到爺爺捧着杯子,坐在木椅上,蠻有勁頭地邊喝邊點頭,我忍不住饞,邊跑上前去問爺爺:“爺爺,我……我能喝一口嗎?”“當然可以!”爺爺爽快的答應着,又一邊把杯子遞給我,我爲了解饞,“咕嚕嚕”地喝了幾口,沒什麼感覺,只是有種澀澀的感覺,(味道實在不咋的)爺爺邊笑邊指正我:“哪有你那麼喝茶的?要慢慢喝,去品嚐那醇香,,知道嗎?”“哦。”

雖然品了茶,但我還不知足,過了幾天,奶奶(對爺爺)說:“老太公,明天我要去摘茶葉。”“我也去!反正明天我也不讀書!”我接過奶奶的話(搶過爺爺的話),爭着說了出來。“OK。”奶奶說。

第二天,我和奶奶(早早地起牀,做好一切準備),興致勃勃地來到採茶地,奶奶快手快腳地幹着。我卻有點不耐煩了。坐在一旁觀察葉子——淡淡的綠色,脈絡分明,靠近鼻子聞一聞,一股清新自然的味道,我陶醉在這茶的世界中,睡着了……

奶奶拎着滿滿一袋茶葉找到我,(哼着小調兒)終於回家了,一進家門,只見爺爺早已準備好了笪、火爐、大鍋,他見到奶奶就激動,一把“搶過”茶葉帶,挑出好茶葉放在笪中,然後戴上厚手套,開始炒茶,只見爺爺把茶葉在鍋的內壁上回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茶葉變了色。

爺爺的愛茶之心感染了我。茶那悠遠的香,那醇厚的味,讓我品到採到也炒到,也只有細細地、慢慢地品,才能發現其中的內涵。

(生活好比喝茶,只有細細地去發現其中的美妙之處。)

雖然品了茶,但我還不知足,過了幾天,奶奶(對爺爺)說:“老太公,明天我要去摘茶葉。”“我也去!反正明天我也不讀書!”我接過奶奶的話(搶過爺爺的話),爭着說了出來。“OK。”奶奶說。

第二天,我和奶奶(早早地起牀,做好一切準備),興致勃勃地來到採茶地,奶奶快手快腳地幹着。我卻有點不耐煩了。坐在一旁觀察葉子——淡淡的綠色,脈絡分明,靠近鼻子聞一聞,一股清新自然的味道,我陶醉在這茶的世界中,睡着了……

奶奶拎着滿滿一袋茶葉找到我,(哼着小調兒)終於回家了,一進家門,只見爺爺早已準備好了笪、火爐、大鍋,他見到奶奶就激動,一把“搶過”茶葉帶,挑出好茶葉放在笪中,然後戴上厚手套,開始炒茶,只見爺爺把茶葉在鍋的內壁上回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茶葉變了色。

爺爺的愛茶之心感染了我。茶那悠遠的香,那醇厚的味,讓我品到採到也炒到,也只有細細地、慢慢地品,才能發現其中的內涵。

標籤: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