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百善孝爲先作文(集錦15篇)

作文2.1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善孝爲先作文(集錦15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我拉扯大,他們對我疼愛有加。早晨,我會坐上外公的自行車,出去轉悠;白天,外婆會給我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晚上她還給我織毛衣、做棉鞋。有一回在家,我突然發高燒並且嘔吐,爺爺奶奶急得顧不上吃飯,抱着我直奔醫院,等我掛好水,奶奶卻被我折騰得病了……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我這棵小樹苗健康快樂的成長,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每次看見他們額頭深深的皺紋,看到他們的'鬢角又多出幾縷白髮,我的心裏就酸溜溜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的。”

盛夏的一天,我和媽媽回外婆家。那天,天很熱,我穿着短袖都汗流浹背的,可外婆卻穿着長袖。我很奇怪,問道:“外婆,你怎麼穿長袖,生病了嗎?”外婆支支吾吾的,我覺得事有蹊蹺,忙叫媽媽去問究竟,在我們的仔細“盤問”下,外婆才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她在工廠做工的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爐燙了手臂。我捲起外婆的袖子一看,觸目驚心的,皮膚嚴重被燙傷了,裏面紅紅的。外婆怕我們責怪,忙解釋:“沒事的,我已經上了藥,就快好了。”我急得都要哭了:“不是的,這哪裏是要好的樣子,這麼紅,怕是要感染了,外婆,你真該早點跟我們說,走,咱們去醫院讓醫生給你上點藥吧。”外婆死活不肯去,說沒事的,其實她是不想給我們添麻煩。我更急了,威脅她說:“外婆,你不肯去,那我下次就不來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外婆終於沒有拗得過我,被我和媽媽拉到醫院。幸虧去了醫院,醫生說外婆的傷口很深,需要消毒上藥,不然會感染。看着外婆一邊忍着疼給醫生上藥,一邊嘴上還說着:“沒事,沒事,不疼。”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外婆啊,外婆,以後,我要每天給你打個電話,問問你們的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養成習慣,每天晚上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跟他們聊聊天,講講學校的趣事;晚上睡覺前,給外公外婆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好,每個週末都要過去看看他們,和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冬天來了,我無意間看到爺爺的手上粘着幾塊小膠布,這才知道,爺爺每天給我們做飯做菜,每次天一冷,手就開裂。晚上到家,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去超市買了一瓶護手霜。第二天我把護手霜塞進爺爺的手心裏,爺爺的眼睛裏滿滿的都是感動,誇我真懂事!

這麼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在我看來,微不足道,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逢人就誇獎我這個孫女懂事孝順。看來只要我們花一點小心思,就能讓長輩們感受到我的愛,這難道不好嗎?“百善孝爲先”,讓我們的孝心綻放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2

記得有人說過:“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對父母盡孝道”。細細品味很有道理,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何以爲人?自古孝子出賢才,以孝養德,德才皆能兼備。

文章電視中總有許多父母爲子女做出巨大犧牲的故事,但爲什麼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卻不多呢?曾經我的生物老師給我們講過一次她的經歷。

思緒隨着老師的回憶慢慢飄飛。那時老師也是上國中的年紀,大概七年級吧,她住校,一星期回一次家。老師在某一天回家後,見到自己的父親,不知道自己什麼心理,沒有叫喚一聲就進屋了。父親沒有直說,而是私下跟老師的母親說:“小蔓蔓上學都上傻了,回來見到我也不問一聲就走了。”母親找了老師,告訴她以後見了父親別再這樣漠視,老師聽了後,心下感到歉疚,自此,不管什麼時候見了父親都要問一聲好,哪怕之後什麼話都不說。

老師告訴我們,“我的父親每次聽到我的一聲問好,都會表現得很高興。同學們,單單‘父親’二字,只要兩個字,我們的父母就會感到滿足,這樣的愛,你們怎能不珍惜,你們怎能那麼吝嗇的連兩個字都不給他們?”每每想到這件事,我的心都會情不自禁地顫抖,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如海般寬廣,我們作爲子女,爲什麼會連幾個字都那麼吝嗇?孝,不是將來的目標,而是現在的.行動。天有些陰沉,灰濛濛的色彩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耳邊痛苦悔恨的哭聲還在迴響。

視線穿過雨簾望向看不見的遠方……清晨,溫暖的陽光穿過窗子斜射在屋子裏,我睡得正香突然一聲尖叫把我驚醒,茫茫然的看了會兒周圍,剛要躺下,就看見爸爸媽媽匆匆忙忙的往外跑,我遲疑了下,也跟了上去。裏裏外外的人羣將本就沉悶的空氣擠壓的更加稀少,在這一片氛圍中我不自覺的靜了下來。看着那躺在牀上毫無生機的老人,我不敢相信,那就是昨天還在跟我談笑的人,怎麼會?只見老人的兒子跪在牀前,淚水不停地從蒼白的臉上滑落,“媽,你怎麼就這樣走了,兒子還沒帶您去大城市長見識呢,還沒有讓您過上幸福的生活,兒子還沒好好孝順您啊!”寂靜的屋子裏,只留那痛苦的嘶喊,無限的悔恨迴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何等的悲哀!

視線從遠處收回,看着眼前的蒼白,和身邊的家人,我突然明白了什麼……爸爸總是對我說:“人啊,老了就不被重視了。女兒,你記住,‘百善孝爲先’,我不求你長大了怎麼對我們好,我只希望你記住一個字——孝”。

爸爸,媽媽,我不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回報你們多少,但是,我會知道,在我能把握的歲月裏,我一定盡己所能的去愛你們,不是因爲恩而回報,而是因爲孝去愛,去儘自己的責任。

百善孝爲先作文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爲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爲我家家風。我家四代同堂,太公太婆已經九十高齡了!我的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國小老師。從小,他們就教我要做有禮貌的孩子。禮,從問候做起。出門進門,必向長輩打招呼;每到節日,一一向長輩們問候。禮,從就餐做起。就餐人滿時,媽媽就會帶着我到旁邊小桌就餐,將位置讓給長輩。於是,人人都誇我是個懂孝順有孝心的好孩子。

可是,隨着我漸漸長大,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卻開始厭煩我的家,我的爸媽,嫌禮節太多,耳目太多,不夠輕鬆,不夠自由,尤其是每天都得面對媽媽滔滔不絕的叮囑、吩咐與嘮叨。終於,我會當着奶奶的面說她沒文化沒知識,家裏衛生搞得不乾淨;終於,我會因爲嫌棄爺爺做的飯不合口味,賭氣不肯吃飯。

那一天,爸爸帶我走進了中國木雕博物館,駐足於那160多塊“家訓、家規”銘辭雕版面前,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我家雖不是名門望族,沒有正式立過像《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那樣的家訓家規。但是,我的家人其實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無聲地踐行着不成文的家規家訓。《朱子治家》中說:“忠孝,傳家之本。”講孝道,早已成爲我家的家風。

我明白了,媽媽爲什麼每半個月必定要看看一人生活的外公;公務繁忙的爸爸,爲什麼不管回家多晚,都要去太公太婆的房中看看;自認字後,媽媽爲什麼教我讀背《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國學書籍中的名言警句;清明節,爲什麼我們要舉家前往浦江參觀“鄭義門”;暑假的晚上,爲什麼媽媽要邀我和她一起共聽“中華大講壇”裏的《孝經》解讀。

身教勝於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百善孝爲先!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我嘴裏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地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從今往後,我要努力踐行“張家”家訓。孝,從感恩做起。我會在學習之餘,給太公太婆捶捶背,陪爺爺奶奶聊聊天,幫爸爸媽媽做做家務。孝,從自理做起。暑假爺爺體檢有幾個指標超標,醫生叮囑他要保持心情愉快,多做運動。以後,我會早上自己主動起牀,不再勞煩爺爺叫早,讓爺爺騰出時間去江邊散步。孝,還應該從努力學習做起。我在學校求學,認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積極進取,拼搏向上,這也是我對家人的孝。

相信吧,我一定會時刻記住“百善孝爲先”,不斷警醒自己,傳承家風,做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百善孝爲先作文4

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我們的老人節。在唐朝時期,重陽節就被定爲民間節日,因“九九”又與“久久”諧音,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敬老崇孝。直至20xx年12月28日才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是啊,老人,爲社會奉獻,爲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寶庫。老人們爲了下一代嘔心瀝血,是多麼偉大呀!他們理應受到我們的尊敬。

在重陽節、從古至今的流傳下,在老人們爲我們的奉獻中,尊老敬老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這點做好了,國人的素質就大大提高,這難道不是愛國的表現?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爲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爲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在古時候就已出現了尊老敬老的故事——黃香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黃香自幼喪母,年僅九歲的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傾注在父親身上。天冷時,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裏爲父親把被窩捂暖和纔到自己牀上睡覺;天熱時,黃香就手持蒲扇,把父親的枕蓆扇涼。難道大家都不爲之所動?連小黃香都明白的道理我們就都不懂嗎?

不,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尊老敬老的行爲。在公交車上爲老人讓座;在馬路上幫助老人過馬路;一個個小故事都在我們身邊演繹着。難道我們都沒發現嗎?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並且這些行動正在感染着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早已爲老人讓出一個座位、伸出一雙雙手,爲老人奉獻出我們那小小的力量。

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平凡的`故事,就拿媽媽來說吧。我們家與外婆家只有一個走廊的距離,這方便了我們的來往,也方便了媽媽向他們傳遞的孝心。每次有了什麼好吃的,媽媽肯定會拿一些給外婆、外公吃。每次她都說:“你們放心吃,我們都吃過了。”其實,媽媽她把什麼好東西留給了她的子女、她的父母們,但是這樣她就很開心了。經過媽媽的“耳濡目染”我也與之付出行動:幫奶奶提重的東西,幫外婆買生活用品……在幫助老人過程中,我們也會感受到快樂。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刻,而年輕一步一步走向的卻是衰老。漫漫人生路,老人在年輕之際爲我們所付出的貢獻我們又怎能不感動?而在他們慢慢老去,寂寞孤單的時候,我們是否陪他們聊聊天、給他們溫暖?在他們動作緩慢艱辛的時候,我們是否爲他們端端茶、捶捶背?我們是否爲一點小事而對他們惡言相向?

其實老人的心很小很小,你只要多包容他們,只需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便可以溫暖他們。記住: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作文5

四十多年前,我兒時剝花生的夜晚,媽媽的故事又開始了,每晚準時八點,這次媽媽講的是一個有關孝道的故事。其實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古國,以孝道爲先,贏得世界!

媽媽的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老所依的老頭,他有三個已經出嫁的女兒,在他風燭殘年,感覺自己日子爲數不多的時候,他決定去三個女兒家找口吃的,首先他來到了他大女兒的家,大女兒嫁的`是一個財主家,日子比較寬裕,但是每天忙於生意,無暇照顧老父親,就對老父親說,你去我二妹家吧,我們家太忙了,忙的連中午飯還沒有做呢,哪有吃的給你呢?說罷連些銀兩都不曾施捨老父親,就把他趕出了大門外。

飢腸轆轆的老父親,只好挪着無力的步子走向二女兒家,二女兒家也算得上是富人,但一看老父親被財主大姐趕出來,來她家麻煩,她就氣不打一處來,沒好氣地說,我們還沒有吃的呢,你去三妹家看看吧!

老人緩緩的轉過身,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吃力,淒涼的北風吹過他骨瘦如柴的身子,他無助的眼神望着腳下的路,他步履蹣跚的向三女兒的家走去,他佝僂着腰,緊咬着那乾裂的嘴脣,到達三女兒的家門口的時候,他已經是氣喘吁吁,奄奄一息的樣子。他隔着貧窮的三女兒家的籬笆牆,無力地呼喚了一聲“女兒,我來了!”就順着籬笆牆傾倒在地,三女兒聽到父親的呼喚聲,迅速地的從屋中跑出來,趕緊把父親扶到屋裏,給父親喝上熱水,然後從缸底挖出僅有的一碗米,給父親熬上熱粥,讓父親吃好飯,父親精神纔好了起來,次日,父親決定離開日子窘困的三女兒家,不再拖累她,可是孝順的三女兒,怎麼也不忍心讓自己的父親這樣走,她告訴父親她家有吃的,叫他在家等,其實是在父親看不見的時候,三女兒跑到隔壁屋子,用剪刀剪下了自己的頭髮,出去賣掉,給父親買了可以多吃多些日子的米!

父親在三女兒家住了些時日,在孝順的三女兒的精心照料下,身子一天天強壯起來,但是老人畢竟年事已高,在他感覺自己爲日不多的時候,有一天他告訴三女兒,回老家去拿他的老屋子炕底的一個無價之寶,他這次出來就是考驗三個女兒,看看誰最孝順就把傳家寶交給誰,結果是三女兒經住了考驗,於是他最後決定,把這個無價之寶交給三女兒,然後放心的閉上了眼睛。大女兒和二女兒在聽說了此事之後,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媽媽的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但是它卻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播撒了孝順的種子,其實在所有的人性品德當中,孝心是第一位,因爲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一切,“百善孝爲先!”所以我們要擁有孝心,擁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百善孝爲先作文6

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爲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爲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本應該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溼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麼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現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後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埃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直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爲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爲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責任。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爲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這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7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既然我們要談中華美德,那這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文化所提倡的“孝”可是不可少的!

俗話說“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土生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我們要保護它,但是現在的中學生就因爲父母不讓玩電腦或是因爲考試沒考好而收到父母的責罵,然後以死相逼或是輕生的人不在少數,。弟子規裏有這樣幾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的意思就是:父母在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能遲緩,當父母教我們做事的時候,不可懶惰,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聽從,不得頂嘴,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承受他麼的責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改進,但是回過頭想想我們自己做到了多少?現在國家之所以有新規定的24孝,那是因爲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竟然每年過年過節毒藥志願者去陪老人,做兒女的想想自己做到了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了嗎?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些俗語告訴我們要互相幫助,而現在的新聞上多次報道有老人跌到沒人攙扶,就拿去年的小悅悅事件,兩輛車連續碾壓,18個路人無動於衷,最後竟然還是撿垃圾的大嬸伸出援助之手,可惜小悅悅因傷勢嚴重未能救活,如果當第一輛車碾壓過後的司機就把她送入醫院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第一個路人及時相救也不會釀成最後的慘劇,現在老人在馬路上跌倒沒人摻扶的現象也是屢屢發生。現在的人們都是怎麼了?是怕如果老人有什麼的時候賴着你嗎?難道就要眼睜睜的看到一個生命從你眼前消失嗎?時間就是生命,就算晚一秒也會喪失救護的最佳時間!

小的時候,撿到錢都是第一個交給老師,也能得到老師讚許的表揚,小的時候,總是在街上看到乞討的人的時候,朝爸爸要1元錢給乞討者,當聽到1元錢掉到乞討者碗裏所聽到的.聲音,就非常的開心,而現在呢,撿到錢也開始自私了,也聽到聽不到往乞討者碗裏放錢的時候周圍人的讚許和微笑,還有那個清脆的聲音。反而當爸爸往乞丐碗裏放錢時還攔住他說“那些乞丐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還有小時候太天真了,是不是長大了看出了乞丐的花樣,還是變的自私了,是被金錢所誘惑了嗎,還是變虛榮了......我還是想做以前的自己,那個能聽到讚許、看到給多人的笑的鼓勵。

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我們要發現它併發揚它,弘揚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把中華美德發揚光大!

百善孝爲先作文8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有着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說“百善孝爲先”,有孝纔有愛,有小愛才有大愛。 人生長在這個世上,都源於我們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哺育了我們成長,《唐》孟郊《遊子吟》裏面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報答不盡的。那如何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呢?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問我長大了幹什麼?我回答說:“先把書讀好了,多掌握各種知識,以後開個大公司,賺很多錢,買兩棟別墅,您住一棟,我住隔壁一棟,買輛豪車我開車,您坐在後面帶您去各地玩,吃豪華大餐。”現在慢慢長大上國小了,知道其實不用等,孝敬父母可以從現在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書,裏面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從小住在偏遠的小山村,家裏很窮,父母爲了他拿出了全部的家當,供養他上學讀書,他跪着向父母發誓,一定成才報答父母。後來他走出了大山,幾十年刻苦奮鬥,憑着驚人的毅力取得了傑出的成果。但當他有能力報答父母時,他父母已經去世了,跪在父母墳前的一剎那,苦澀悔恨的淚水奪眶而出,他知道此時一切都太晚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是一開始感覺能力還不夠,正是這種等待,給他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爲他沒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 三字經上曰“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古代九歲的小黃香能用自己的'體溫爲生病的父親暖被窩,被人們傳頌至今。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我起牀後,看到媽媽還在熟睡着,想到媽媽平常做家務很累的樣子,於是我沒有吵醒她,想着媽媽平時怎麼幹的家務活自己幹了起來,先收集了一大堆髒衣服把它們扔進了洗衣機,加了洗衣液後讓它清洗起來,然後拿起了掃把像媽媽平常一樣把房間、廚房和客廳都打掃了一遍。之後,我肚子“咕嚕咕嚕”地叫了,好像在催我該吃早餐了,於是我就去廚房煮起了麪條。當媽媽起牀後,把自己親手做的麪條端給媽媽時,媽媽激動地說“兒子長大了,可以照顧媽媽了”。

雖然幹了這些家務活,讓我感到腰痠背痛有點累,但想到媽媽每天都要幹這些活,讓我明白了媽媽這麼多年來的辛苦。也讓我明白了,其實我們並不一定要爲父母做多大的事,只要我們從小能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盡孝了。像在家裏做做家務了,和爸爸媽媽說說話不惹他們生氣了,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帶給他們,這就是孝。 同學們,行動起來不要等待,讓我們從現在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吧!去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百善孝爲先作文9

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爲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爲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此刻已經九十多歲了,本應當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溼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樣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此刻僅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終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終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向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爲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爲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職責。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此刻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頭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爲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那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10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題記

什麼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將“孝”字拆開並不難發現,是由“老”和“子”組成的,並且“老”在上,“子”在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子,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侍奉和贍養,更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尊重和陪伴。

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黃香;臥冰取鯉的王祥;賣身葬父的董永。今有攝影師焦波三十年用鏡頭爲父母記錄下點點滴滴;石家莊獨腿小夥攜母親遊全國;90後女孩陳楠楠照顧漸凍人母親十年。

從古自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其中臥冰取鯉的王祥就令人感動至極。

王祥的母親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着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裏"。

誠然,自古以來,以孝論德,但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孝道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在的我們,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爲辛勞的父母捶捶背,倒杯水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遭到我們的白眼與冷漠;父母對我們的叮囑,卻遭到我們不耐煩的訓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愛只增不減,而我們的孝心卻在成長中慢慢丟失。反觀當下,有些“啃老族”認爲父母撫養他們是件天經地義的事,甚至還對父母破口大罵,言行粗魯。有個孩子24歲時仍在家裏讓母親照顧,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有一次母親因爲提醒他早點睡竟被他勒令在地上跪了半個小時。怒不可遏的父親最後喪失了理智,抽出了菜刀砍死了兒子。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就因爲一個不孝之子碎成了片片瓦礫。

你可曾知道,當你流連於城市的各個美味餐館時,他們在家中做了一桌你最愛的飯菜等你回家;你可曾看見,當你衝他們吼叫時,他們的眼底的'心酸與難過;你可曾聽見,當你遇到困難時,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嘆氣聲。

田埂上,有人看着遠飛的大雁深深地思念,深夜裏,有人看着你的照片泛起了濃濃笑意,當你離家時,是否看到身後那無奈又擔憂的眼神?

爲了夢想,我們急於向前趕路,但請別讓蹣跚的步履追不上我們成長的腳步,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不管你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外追夢,都請別忘了遠方那個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百善孝爲先,請用你的孝心,讓被時光染上風霜的他們感受到最真的那份愛。

百善孝爲先作文11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教導我“聖人訓,首孝悌”。爸爸媽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家,孝道已成爲我們世代相傳的好家風。我四歲那年,有一天晚上,爺爺突然倒下了,是腦出血,爸爸花光了家裏的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才終於把爺爺從死神手裏拽了回來,但搶救過來的爺爺卻癱瘓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牀上。

爲了更好地照顧好爺爺,爸爸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牀,先爲爺爺準備好早餐,再給爺爺穿衣、洗漱、餵飯、按摩……晚上,等爺爺入睡後,爸爸還總是一夜起來好幾遍,幫爺爺蓋被子、倒尿壺……天冷時,爸爸用灌好的.熱水袋給爺爺暖腳;天晴時,爸爸用輪椅推爺爺到外邊曬太陽……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爺爺剛好點,奶奶又病了:先是右臂骨折,後是急性胰腺炎,外加多年的高血壓、冠心病,醫生也好幾次下了病危通知書,屢次住院治療。奶奶住院的那段時間,全家人更累了,爸爸每天要在家照顧爺爺,媽媽每天要到醫院照顧奶奶,擦屎倒尿,毫無怨言。

奶奶好不容易出院了,卻一直沉默,總覺得自己現在啥也幹不了了,思想很悲觀,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有時間就陪奶奶散步聊天,還經常給奶奶買新衣服,買新鮮水果吃,陪她去醫院複查……等奶奶體力恢復後,媽媽又擠時間陪奶奶去旅遊散心,讓奶奶重新燃起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每次放學回家後,總看到廚房裏有個忙碌的身影,那是媽媽在爲爺爺、奶奶精心準備飯菜……

就這樣,爸爸媽媽八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顧爺爺奶奶,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常人難以堅持的事情,爸爸媽媽卻做到了!爺爺癱瘓八年,沒有長過一次褥瘡,氣色也非常好。別人都誇爸爸是孝子,爸爸卻說這是他應該做的。

八年來,爸爸媽媽經常對我講“孩子,百善孝爲先,有愛就有家,相信一切都會好的!”我想:是呀!爸爸媽媽面對生活的變故,沒有被爺爺奶奶突然而來的病魔壓倒;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我真佩服他們!

在爸爸、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漸漸地懂事了:爸爸在醫院照顧爺爺,我撐着雨傘,爲他們送飯;爺爺想看電視,我幫他調好臺,耐心地教他遙控器的用法;我還學會了講笑話逗爺爺開心,學會了爲奶奶捶背,學會了幫媽媽拖地……

20xx年,我們家被評爲了“襄陽最美家庭”。爸爸也先後被評爲“襄陽市青年崗位能手”“棗陽楷模”等,媽媽也被聘爲商場經理,我也被評爲了“三好學生”。困難面前,我們一家人沒有被壓垮,反而更努力、更上進、更和諧、更幸福!

親愛的小夥伴們,“盡孝道、講傳承,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跟着一輩學,一輩一輩傳家風”。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孝道常駐你我心中,讓孝道與你我同行,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百善孝爲先作文12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對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卻常常高喊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中國人不會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相信,連鬼都不會相信。

孝敬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是做作不出來的。另外,孝心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單向性。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或者說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即便這樣,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於下一代的`好,對下一代的關愛,雖然你可以說你主觀上是無私的,但是,客觀上,不用辯解地和私利難以分開,畢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是能夠有回報的。

由於孝心的單項性,也說明了孝心的毫無私利性。父母還不是太老的時候,對父母好,對父母充滿孝心,也許還有說不清的目的性,因爲那時候的孝心畢竟還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報。其實那時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是耄耋之年了,還能對父母悉心關懷,那纔是真正的孝道。因爲年邁的父母——特別是那些毫無收入的父母已經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

這樣看來,真正的孝心是絕對無私的。一個無私的人才能稱爲善良的人,或者說,善良的人必然無私。一個不孝的人,一個對於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對於別人,對於周圍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層私心雜念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孝心的定義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現在的時代離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已經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現是對於老人的精神關心,而決不是僅僅滿足於父母的吃和穿。換一句話說,精神的孝敬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了。比如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當代孝敬最核心的問題和關鍵所在。有些人以爲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十分片面的,也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陪同比給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還要重要幾倍、十幾倍。

孝敬不孝敬,鄰居看得見,親人看得見,當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裏也是明鏡似的。百善孝爲先,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更加突出孝道這個根本。也許突出了孝道,小悅悅那樣的事情就會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會少得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會更少些,因爲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孝道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之所以興旺發達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爲人,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行屍走肉,還怎麼辦得起事業?更不要說成就偉大的事業。

大家都來喊一喊,“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作文13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體現的便是孝,而百善孝爲先,從字面上來理解便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中國曾經是一個道德國家,禮義廉恥,孔孟之道,曾是我們中國人極力推崇的思想。在傳統文化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中國人是有信仰,有骨氣的,而現在的中國人——“百善孝爲先”從他的嘴裏說出來卻是那麼的輕,他們不知道總有一天自己會感受到這句話是意外的重,重的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兒時的我們都聽父母說要做個好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諸如此類的話,歸根結底還是要讓我們做一個有德行的善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下來。而‘孝’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到的,我國古代有關孝的傳說、故事很多。譬如典故“臥冰求鯉”,就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經典,它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王祥的人,他的親生母親很早就死了,而他的繼母又經常在她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父親疏遠了他,使他逐漸的失去本該屬於他的父愛。

後來,父母因病而臥牀不起,雖然繼母總是針對他,但王祥依舊衣不解帶的服侍她,有一天,繼母說她想吃鯉魚,但當時正值寒冬,湖面上早已冰封雪凍。他就解開衣服臥在冰上,不知怎的冰忽然融化了,並躍出兩條鯉魚,繼母吃了以後,病很快就好了。這就是所謂的‘孝’,孝需要對父母的體量,需要對父母的寬容,需要對父母的理解,而不是任意妄爲,任性,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爲,說一些傷害父母的話。父母,何爲父母,父母就是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養育、呵護、培養、教導兒女成人的人。即使逝去也會在天堂牽掛、祝福兒女平安健康幸福快樂的人。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去傷害他們,我們有什麼原因去抱怨他們,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他們把他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我們只是孝敬都不足以報答,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作爲一個學生,處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孝,是回家是對父母的一句問候;孝,是拿給父母的一張優異的成績單;孝,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迴響。所以,當你被怒氣衝昏了頭腦時,想一想你有沒有資格這樣做;當你對父母惡言相對時,想一想你侮辱的人是誰;當你對父母恨之入骨的時候,想一想是誰把你辛苦的生下來又把你一點一點的拉扯大的。我總是在想,人可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一些道理別人就算磨破嘴皮,只要不親身經歷就永遠不會懂得其中蘊含的意義。

所以,那些不懂得孝的人啊,回憶吧,後悔吧,然後孝敬你的父母吧,他們不是你的敵人,更不是撒旦,而是你的天使,你的守護神啊。

百善孝爲先作文14

百善孝爲先,孝纔是世間愛的真諦。

——題記

一直以來,我以爲父母不會老去,我以爲他們會陪着我過一輩子,我習慣了對他們的所作所爲默不動聲,我以爲這是理所當然,我不斷地榨取着他們的血汗,可是,在父親艱難地彎下腰時,在母親抱怨着滿頭白髮時,時光告訴我,他們老了。

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把我抱起,只是爲了讓我沉沉入睡;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陪伴我,只是爲了讓我不怕孤單;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牽起我的手,只是爲了我能安安全全地待在他們身邊……他們能做的只是一如既往地愛我,用所有的力氣愛我。可是,我呢。慢慢長大,我卻有意疏遠父母,把父母的關心置之度外,把祕密深深藏在心裏,從不向父母提起……漸漸地,與父母的隔閡越來越深,不懂得愛父母,不懂得感恩父母。

從小家看大家,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真正地盡到孝道。當“常回家看看”變成一紙法律條文,法律背後,更多的是滿滿地心酸悲涼,和父母站在家門口無止境地等待。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古至今,我國孝的故事無不感動着人們,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懷橘遺親。小主人公陸績六歲時,隨父親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把橘子輕放在懷裏,臨走時,橘子掉了出來,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做客,懷裏還偷藏着橘子啊”陸績回答:“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聽了大加讚賞。

陸績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哪怕是小小的一個橘子,也是滿滿的一片孝心,當他的母親看到兒子稚嫩的身體捧着橘子到她面前時,她的心裏是該多感動,每吃一口橘子,就算是酸的,也會覺得甜如蜜。因爲,滿滿是孩子給的愛。

而當今社會,鈔票當道的社會,有多少人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往父母手裏塞時,給不了的,是孝心。父母不需要你多富有,他們要的僅僅是你的愛。盡孝要趁早,別讓孝心成爲永遠的悔。

季羨林從小就被送走,母親吃盡了一輩子的苦,在家門口不停地盼着“早知道送出去了就回不來,我死都不會把他送出去”。而母親死時,季羨林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到,當他從北京飛奔回來,卻只能無力地癱在母親的棺材旁痛哭。母親帶着對兒子思念深深地沉睡着,兒子帶着永久地愧疚和無盡地思念活着,這樣的悔恨是一生的!這是永久的悔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好好地愛他們吧!

愛父母,僅僅是陪着父母,理解父母,當父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哪怕泡一杯茶,就能讓他們足夠的溫暖;當父母累了時,哪怕是陪他們說說話替他們捶捶肩,就能讓他們重新有了活力……愛總在舉手投足間。父母漸漸變老,有了歲月的痕跡,我們應該好好地愛他們。我們用足夠多的時間去愛他們,正如他們足夠多地這般愛我們。

讓我們懷着孝心去對待慢慢老去的父母吧!用孝心去感恩,去營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孝,是愛的體現;孝,是愛的不斷延續;孝,是世間愛的真諦。

百善孝爲先作文15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

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知道,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

而現在,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終於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美好,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標籤:百善孝爲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