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5篇

春節1.46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5篇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

春節,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每一箇中國人去傳承與發揚。然而,近年來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對春節的態度卻日漸輕慢。在我所接觸到的很多人都普遍表示過年沒意思,對新年少了兒時的那種期盼。儘管還有一些孩子對“年”依舊保存有較大的興趣,卻也只是因爲過年時可以盡情的玩,並不瞭解“過年”的真正含義所在。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難理解上述現象。我對春節向來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感覺過年關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神聖的事。我深知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離不開廣大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的態度的輕慢勢必會造成全社會春節意識的淡薄,以致到頭來這樣國寶級的節日趨於消亡-------這是我所不願看見的。處於當代大學生該負有的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責任感與好奇心的驅動,我特利用年後的空餘時間做了這個社會調查,以求更加全面的認識現今社會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春節的態度。

調查時間爲20xx年1月24日到20xx年1月30日(即農曆正月八年級到正月初八);調查地點爲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陰鎮巨山村、柳泉村、劉官莊村、季官莊村、瓶子村、石門村等六個行政村;調查對象爲着六個行政村中不同自然村的不同年齡段的村民;調查採用的方式爲面對面、一對一的採訪,並以文字的方式記錄。在採訪過程中將村民分爲兒童(六歲到十二歲)、青少年(十三歲到二十五歲)、壯

年(二十六歲到四十五歲)、老年(四十六歲以上)等四個年齡段,並作分別面對面的調查。下面就按這四個年齡段的結果做分別介紹:

一、 兒童(六歲到十二歲):

說到兒童,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餘年有關的難忘的記憶----或美好或憂傷----我自然也不會例外。因而在介紹調查結果之前,我想先說一下我自己的有關童年中年的記憶。

六歲之前我的記憶是空白的,這也是在劃分年齡段時從六歲開始記的原因。記得六歲到十二歲這段時間裏,我對過年時充滿了期待與喜愛的。儘管那時候並不能理解“年”的真正含義,但我知道過年這幾天可以見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長輩、兄弟姐妹,可以拿到來自父母長輩的壓歲錢,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好東西,可以盡情的玩盡情地吃,父母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變得寬鬆許多。當然還有許多說不清原因的由於孩子的天性產生的原因。十幾年過去了,通過本次的調查,我發現如今孩子們對春節的態度與我兒時的記憶是那麼的相似,甚至原因都是一樣的!以下是結果。

本次共對六個行政村的123名六歲到十二歲的兒童進行了面對面的採訪。其中有22人只發笑搖頭而拒絕回答問題,實際應答率爲82.1%。在接受問答並作出合格答案的101名兒童中,有81名明確表示自己盼望過年的意願。另外20名的回答模棱兩可,大意是不知春節是怎麼回事,沒有什麼具體的感受。又分別針對產生不同態度的原因,對這兩類人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有明確意願的81個孩子的原因相對比較統一,回答“過年的時

候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的有75人,這部分人雙親中至少有一人常年陪伴身邊,生活無憂無慮。另有7人回答過年可以見到爸爸媽媽,爸媽會給他們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這部分人,屬於純粹的留守兒童,雙親皆外出打工,平時難得見到父母。回答模棱兩可的20人,都是年齡10---12歲之間的。

二、 青少年(十三歲到二十五歲)。

這正好是我現在的這個年齡段,但調查結果讓我自己大吃一驚,從結果中我發現,我似乎與同齡人有些格格不入。

這一年齡段中 共有151個受訪者,其中有2個託詞說忙而拒絕回答問題應答率爲98.7%.除去四份不合格的問卷,共得到145份有效答案。

對春節的態度:應答的145名青少年中,有93名明確表示“對春節失去了興趣,沒有了而是那種期待的感覺”。這部分人完全理解春節的含義,也知道如果這個節日消失對中華民族來說是個損失。但儘管如此他們依舊不會因此而更加重視這項文化。對他們而言,掙錢或學習掙錢的本事纔是正經的事。像類似這樣的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事,與他們無關。消失了他們會遺憾,保住了他們也會高興,但不會爲此貢獻力量。

另外的52人表示對春節沒有了期待,但依舊對過年充滿了興趣。這部分人大多是20歲左右的外出務工的人。他們說春節的時候能夠放下一切壓力盡情的玩、可以見到平時沒機會見到的老朋友、老同學。但同時他們也表示春節時無法避免的飲酒是件令人頭疼的事。

三、 壯年(二十六歲到四十五歲)

此年齡段的答案分歧比較大:

此年齡段共有274名受訪者,無人拒絕回答,應答率100%,且全部合格。這其中有126人是外出打工的,餘下的148人是在家務農的。爲了區別兩類人,將訪問結果分類介紹。

(一)、外出打工的部分。

這一部分的受訪人數爲126,全部表示渴望過年,他們的共同原因是春節的時候可以回家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其中61人認爲春節儘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已經過時了,沒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另外的65人的認識有所不同,他們對中華民族的這個傳統節日依舊保持者濃厚感情,如果這個節日就此消失,與他們個人感情上是無法接受的。

(二)、在家務農的部分。

這部分的受訪人數爲148,其中70人認爲春節與平時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承上啓下的一天。這部分人一般爲常年的自家土地上耕作的農村勞動力,幾乎全年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每到春節,他們依舊相當重視,像履行義務一樣維護着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餘的78人多數爲家庭主婦,她不但不渴望過年,而且還有些討厭過年。因爲和那些男人們一樣每到春節他們就像履行責任一樣將過年幾天要用的、要吃的都給準備好。這些事雖說並不難辦,但零碎的活多了,也着實的累人!

從總體上看,這個年齡段的人大約有一半的人渴望過年,另外一

半不渴望甚至厭惡過年;在這這兩部分人中又個有一半的人認爲有必要弘揚中華民族的這個傳統節日,各有一半的人認爲這個節日不值得傳承。

四、 老年(四十六歲以上)

調查結果顯示這部分人的意見是比較統一的,他們對春節幾乎都是既盼又怕、都認爲作爲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春節很值得傳承與發揚。

這一年齡段的受訪者人數爲187,除有兩個言語上有些糊塗答案不可信外,其餘185人皆作出可信的有效答案。在有效答案中有179人認爲春節是值得保留的傳統節日並很盼望春節的到來。但由於老年人怕老的通病,這部分人又都害怕春節的來臨,因爲一過春節就預示着他們又老了一歲。其餘6個老人,還或許是由於年事已高的緣故吧!他們對春節沒有了盼,只剩下了怕。當然,他們也是認爲春節時個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傳統節日的。

在這一部分人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比較喜歡聽戲。同時,還有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像如今的青少年一樣對戲曲也沒有什麼興趣,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卻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它,我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原因。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向年紀比較大地老人請教年輕人爲什麼對春節失去興趣的原因時,一位老人說道:“如今的生活水品提高了,家家飯桌上擺放的食品都比他們年輕的時候過年時的飯桌上的還要豐富。天天過的都像過年一般,誰還會渴望着過年啊!”仔細想來也確實如此。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2

舊俗認爲竈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爲“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我知道了這些後,一大早就像個小淑女乖乖的,表現特別好,媽媽自言自語到:“這孩子是怎麼了,難道是長大了,懂事了,不過一夜之間,變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樂着,自己默默品味着這節日的滋味。

趕亂歲

送竈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爲“趕亂歲”。亂歲是民衆爲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

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裏,民衆生活秩序是依賴着民俗進行調節的。

蒸饃花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爲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竈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饅頭,我纏着姥姥也要參加包饃饃,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個,看上去和簡單,真的動起手來,可是有些力不從心,要把豆陷包到裏面,還要把饅頭包圓,不簡單。要是平時我還真沒有這耐心,不過是過節要做的事情,還是細心,小心翼翼地包着,終於包好一個豆包包,雖然不漂亮,但是我手裏的果實。姥姥還給我講,在南方還有春節包糉子的風俗呢,我的思緒飄到了遙遠的南方,看着面板上的饅頭,竟都變成了可愛的糉子。

除夕夜: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3

調查人員:張君竹

調查對象:鄰居、親戚、朋友、市民

調查地點:廟會、燈會、商場、公園

調查時間:20xx年1月

調查目的:更多的瞭解我國的民俗文化、春節習

俗和民間文化

20xx年的春節就要到了,我們滿心的歡喜,“春節”的到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生命、成長和收穫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

載歌載舞的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也經歷了多個春節,也瞭解一些春節風俗,這個寒假,我對春節風俗做了個調查,讓我對“春節”有了更新,更多的瞭解與認識。

一、春節歷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歲首”即“年”,春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對此我

是深有體會的,這幾天跟着大人們去買年貨,商場裏,菜市場,街上,到處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人們忙着買過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因爲要寫這個調查報告,我一點也不敢偷懶,只要大人們要出門,我一定要跟上的。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春聯。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我也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窗花雖然是買來的,但是我親手裝飾的,我還在門口掛了對燈籠,歡歡喜喜地在大門上貼上了“福”字和對聯,忙碌了半天,真是感覺蓬蓽生輝,有過年的味道了。

二、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我纏着姥姥姥爺給我講春節的習俗,還是姥爺知識淵博,給我講了好多好多關於春節的趣事。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4

一、調查報告的原因:

寒假期間,我隨家人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在過春節時,發現了一些風俗習慣,在中國人的過年習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過年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我帶着疑問走訪了村裏的知名老人。

二、調查報告的內容:

通過走訪調查瞭解到:春節,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着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徵。周而復始的過着春節,可爲什麼要過春節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並放鞭炮。“年”被嚇跑回湖裏。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年”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說“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說“過年好”。

春節,人們都會在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也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臘月二十九,人們就開始忙着貼對聯、“福”字、掛門錢。把“福”倒過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們就忙着包餃子,男人們就去“上墳” 。“上墳”意味着想讓死去的親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晚輩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成爲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習俗。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去“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裏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塊、花生、棗、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春節,長輩會給晚輩們一些壓歲錢,意味着給晚輩們添歲,也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愛與期望;七年級的餃子八年級的面,九年級還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大年八年級走親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們交流過去一年的得與失,爲新的一年繪新譜。……….

三、調查報告的總結

春節的習俗來源已久,在中國民族流傳了上下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望“春節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發揚光大。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5

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

調查目的:

通過觀察家人、朋友的過節方式,體驗傳統節日的意義

調查過程:

一、參考資料:春節傳說——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二、家人準備過春節的過程

爲了準備過春節,爸爸媽媽從春節前幾天就開始擦玻璃、洗牀單,直至將家裏打掃的一塵不染。不僅我家,鄰居們也是如此,往常不夠整潔的家在這一番收拾下亮麗起來,好像換了一個世界一樣。街道在保潔員的掃帚下似乎變得寬闊了,因爲一塵不染而讓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因此周圍的人雖忙忙碌碌卻無不喜氣洋洋。

春節購物也是一大風景。沒跟爸爸媽媽進商店,總要慨嘆人多爲患,收款臺前長長的隊伍在傳遞着這樣的信息:購物,是春節一大工程,且是人人必得參與的工程。有錢的買貴的,錢少的買賤的,總而言之,不花錢似乎就不叫過春節。

準備年貨更是讓人忙不迭休。奶奶忙着炸東西,各種炸貨裝了慢慢一籃子。家家各類吃食無比豐富的儲備在冰箱裏,冰箱也變得沉甸甸的。煙火鞭炮更不用說,從小年起就接連不斷,直到十五還是此起彼伏,充滿祥和氣氛。

春節這一天則是大家亮相的日子。人人打扮的光鮮亮麗,連同美好的祝福和喜悅的笑容奉獻給每一個人,人們稱這一活動叫“拜年”。就連春節晚會的第一個節目也是“拜年”,向全國人民拜年,祝福人們事事如意,祝願家家美滿,人人期盼因爲祝福讓新的一年更順利,更完滿。

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人們的情懷中,即使有那麼多的洋節,卻難敵春節的魅力,沒有哪個節日像春節這樣隆重,這樣深入人心。即使遠渡重洋的遊子也在春節這一天多一些對親人、故國的思念,捎來深情的問候。

其實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爲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着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

春節實在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節日。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6

汪清新年的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們進行了考察,報告如下:

一、 中心市場等各個營銷店

市場裏可以說得上是人生鼎沸,貨物是應有盡有,舉不勝舉。人們都在忙着辦年貨,這可是把賣年貨的老闆樂壞了,他可是藉着過年大發呢。市場門口也擠滿了人,這可是人歡馬叫,水泄不通呀,再說其它的營銷店,也是很熱鬧了,裏面擠滿了人,都要購的滿載而歸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夜晚,五顏六色的禮花把晚上的天空裝扮起來,有的像龍,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別像閃閃發亮的聖誕樹。伴隨着一聲聲巨響,巨大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綠色的、粉色的,十分美麗,有的花還帶着響聲。天空的禮花五彩繽紛,地下的人羣一片喝彩聲,大人們看着,說着,笑着,孩子們跳躍着,呼喊着,熱鬧極了。

三、 大年七年級

大年七年級那天,無論大人們,孩子們,還是老人們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燦爛的笑容。聽說,在這天,媳婦都要帶着孩子和姑爺回孃家,說是這樣做吉利。還有七年級早上要放鞭炮,貼桃符,因爲人們說這樣做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們共同走進新的一年————20xx年。20xx年意味在新的一年裏,會有更多的是發生,會有更多的運氣和命運走向你。20xx年裝點了我們美好的生活,20xx年伴隨着我們去迎接新的明天!我們多麼幸福啊!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7

山東地區春節民俗文化調查報告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春節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而又能彰顯一個地域獨特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春節又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和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多的傳統民俗逐漸被人們所遺棄,致使近年來年味漸淡。對春節民俗文化的調查,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一個地區獨特的文化底蘊。我來自山東濰坊,所以我對家鄉地區的春節習俗進行了社會調查,並對春節民俗進行了收集與整理,希望能讓大家對山東傳統文化有所瞭解。體驗各地域文化帶給我們的文化多樣性的無窮樂趣。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就呈現出來多樣性的特點,不同地區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節日。山東地處黃河流域儒家文化發源地,歷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要說真正進入春節,那就理當從小年開始。在北方,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稱爲小年,也被稱爲祭竈節、竈王節。據說這一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所以一大早人們就把印有竈王爺爺的年畫貼在竈臺旁,加以供奉。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另外這一天一定要吃水餃,取義送行餃子迎春風,在我們家鄉,剛出鍋的餃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竈王爺爺面前,並擺上筷子,用以供奉竈王爺爺和他的兩位娘娘。如果說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那麼小年過後人們便開始真正忙碌起來。民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因爲“塵”與“陳”諧音,因此新春掃塵也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在這幾天人們一般會把家裏進行徹底大掃除,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什麼的。不單是要把家裏打掃乾淨迎接客人,也爲把原有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乾乾淨淨迎接春節的到來。

這段時間人們也都會忙着置備各種年貨。所以大街上到處都是賣東西的小攤位,從春聯、燈籠到各種吃食應有盡有。在農村地區更有趕年集的風俗,此時全家會一起出門購置年貨,買新衣,父母也會盡可能的滿足孩子提出的購買要求,另外在採購春節用品時,無論家裏已經多出多少碗筷,爲了人丁興旺所以每年春節都要買幾個。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熱鬧。在農村,舊時沒有冰箱,因此春節前也是殺豬的最好時間,一是喜慶,二是此時天氣最冷,可保存較長時間,這也與南方過年制臘肉有相似之處。北方的主食是麪食,所以過年前也有提前蒸幾鍋饅頭、豆包備用的習慣。通常爲了供奉和好看,也會蒸一些花饃,類似刺蝟饃、棗山之類的。小時候每當媽媽過年蒸饅頭時,我也會因爲好玩而根據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狀各異的花饃,等到蒸好後便會先挑出自己親手做的花饃先吃掉,漸漸的長大了,再幫忙做饅頭時也就沒有了那份閒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稱爲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說法。但是今年卻又有例外,閏年的緣由臘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東,除夕這天早上人們會提早起牀打漿子,貼春聯。所謂漿子,就是一些麪粉漿糊,煮過之後便是很好的粘合劑,用它來貼春聯,一年都不會掉。火紅的春聯貼在門上自然是喜慶,另外也會有很多家庭會在家門口掛紅燈籠,更增加了節日氣氛。貼好了春聯和福字,剩下的時間就是繼續做沒完成的工作,再就是準備年夜飯了。山東大部分地區都選擇在晚上吃一頓隆重的年夜飯,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有少部分魯西南地區會選擇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隨着時代的發展,年夜飯自然已是相當豐盛,但是每年桌上都會有魚,有“年年有餘”之意,另外雞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爲雞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個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蘿蔔和蒜泥涼拌的“大雜燴”了,寓意來年家裏什麼都不缺。其他的就隨自己喜歡而定了。在我們這裏,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過除夕,妯娌們在廚房忙活着年夜飯,小孩們聚在一起玩耍,男人們則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飯時通常都會分兩桌,男人們在正桌,女人們另外一桌,稍微大一點的男孩則會上正桌。在山東傳統習俗中,不管何時,家裏來客人留下吃飯時,女人都是不允許上桌的。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婦女地位逐漸提高,這一習俗逐漸被取締,但是傳統節日裏依舊會殘留一些痕跡,並且已經根深蒂固的影響了人們。此時全家圍坐在一起,一邊看春晚一邊吃團圓飯,其樂融融。除夕夜也有守歲之說,通宵守歲,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過零點時分,家裏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煙花,以鞭炮的響聲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此時女主人會在家裏的院子裏燒一些黃色的燒紙,這些紙在燒之前要用錢打一打,古時說這些紙是燒給天上的神仙們用的冥錢,神仙們收了錢就要保佑人們來年發財。零點過後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節,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爲去邪惡、求吉利,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稈,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像那幾年還在上高中時,父母在除夕夜時也會把芝麻稈撒在院子裏,寓意我們成績能節節高升,取得好成績。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餘,飯後鍋裏要放上饅頭、豆腐。意在有餘頭,都有福。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竈王爺爺,而且餃子要用筷子挑開,方便神仙們食用。吃完餃子,春節的這頓年夜飯纔算真正的結束了。

七年級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們最忙碌的一天,這天人們都會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戶的拜年。早起後,開門前要先放鞭炮,然後在門口外放一隻竹竿或木棍,來拜年的人們踩過木棍進門。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輩的年輕人,長輩的一般都會待在家裏,招待來拜年的客人。首先給家裏的長輩拜年,拜完之後纔出門到親戚家及鄰居家裏拜年。記得小時候我給長輩拜年時都要磕頭,現在很少見了,只是問好就可以了。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小孩子們盼望過年,其實很大成分就是想買新衣服和想要壓歲錢吧。想想小時候得到壓歲錢後的那個高興勁,現在想想還禁不住想笑。大年七年級還是有很多避諱的: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等。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8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小年:

祭竈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

三、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四、正月七年級

拜年: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正月十五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爲“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爲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9

一、前言:瞭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裏,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爲不讓竈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竈節。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於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爲“聚財掃”,據說這樣纔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0

首先對於萊州市藍關戲的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隨着時代推移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電視、電影、網絡等新興文化的衝擊,藍關戲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步惡化。

第一是人們對藍關戲的認知性不足,重視不足。社會各階層各界人士對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不足的現象嚴重。這需要政府單位機關對人民羣衆進行長期、複雜的宣傳工作。第二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導致工作落實不到位。

第三政府部門的投入不足,普查搶救以及保護經費的嚴重缺乏。第四是由於文化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傳統民族民間文化項目參與人員越來越少,傳承者和受衆羣體出現明顯斷層。第五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力。

對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萊州藍關戲我提出一些建議:應當明確政府責任,完善其保護機制;其次以“保護爲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搶救和保護萊州藍關戲;要多渠道籌集資金,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與事業協調發展;最後要注重培養和使用專業人才,加強對藍關戲的發掘保護研究和傳承。

在校期間進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課程的學習,讓我瞭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相關知識,並且提高了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在假期期間大概用了半個月時間調查寫報告,部分資料來自萊州市博物館。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1

一、提出問題

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到底該不該保留?

二、調查目的

倡導文明燃放煙花爆竹。

三、分析問題

1、燃放煙花爆竹的意義

我國在各種節日都要燃放煙花鞭炮,表達吉慶歡樂之情,祈求平安福祉的心願。

2、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

當煙花爆竹點燃後,木炭粉、硫磺粉、金屬粉末等在氧化劑的作用下,迅速燃燒,產生CO2、CO、SO2、NO、NO2等氣體及金屬氧化物的粉塵。近幾年,由於燃放鞭炮而引起火災,炸傷手臂、面部或眼睛的事故屢見不鮮。

①空氣污染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公佈的實時數據顯示,從除夕傍晚開始,伴隨着全城各處的煙花,到凌晨跨年時刻,污染指數從保守的角度估計,至少上升了10倍。

②危及身體健康

北京市衛生局統計,1月22日零時到1月28日12時,全市共收治在本市燃放煙花爆竹致傷人員223人。其中,眼外傷41人、外傷69人、燒傷18人、複合傷94人,死亡1人。

四、調查結論

1、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①貯存不當。

②燃放不當。在人多的地方燃放;有的孩子突發奇想,把爆竹放入酒瓶、易拉罐等容器內,造成爆炸。

③家長監督不到位。

④燃放劣質的鞭炮。

⑤沒有節制地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空氣噪音污染嚴重。

2、燃放煙花爆竹的注意事項:

①不在存放有易燃,易爆物的附近燃放煙花爆竹;

②小孩要在成人的指導下正確燃放煙花爆竹;

③不在人羣密集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不要妨礙行人、車輛安全通行;

④點菸花爆竹時眼睛要遠離導火線,以免被炸傷;

⑤不要燃放劣質的煙花爆竹;

⑥燃放煙花爆竹要有節制,做到不濫放,減少污染。

雖然燃放煙花爆竹影響了空氣、傷害了身體、製造了噪音、引發了火災,但它代表的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同時爲人們帶來無法替代的歡樂,多數人認爲應當保留下來。不過,煙花爆竹也要改良成分,做到綠色、安全、環保。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2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哈爾濱市

調查目的:對市民的春節消費情況進行調查,以瞭解春節期間市民消費情況及近年來春節消費趨勢

調查對象:哈爾濱市市民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 查 人:XXX

春節作爲我國最重大最有意義的節日之一,慶祝春節已成爲當代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春節期間的消費狀況已成爲人們的又一關注熱點。爲了進一步加深對我市市民春節消費狀況的瞭解,進行了此次社會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春節消費情況呈增加趨勢

在詢問到有關“20xx 年春節,您預計家庭消費與去年相比變化是”,48%的人認爲將會“大幅增加”,26%的人認爲將會“小幅增加”,16%的人認爲將會“基本不變”,認爲將會“小幅減小”和“大幅減小”的僅佔11%。我們不難看出隨着近年來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多數人會在春節時選擇進行更高水平的消費,與此同時,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物價的大幅提升也有很大關聯,結果中顯示63%的人認爲目前的物價會影響春節消費,26%的人認爲“不好說”,僅有11%的人認爲目前物價不會對春節消費造成影響。

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中,春節代表着一年的結束,更代表着新一年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代表着期望新一年平安順利的心願,所以我們也不難看出,大多數人有在春節期間寧可多進行一些花費也要過個舒適的年的願望,生活條件好了、收入高了,人們也就理所當然的提高了春節期間的消費。

二、家庭消費多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36%的人認爲“購置衣服”佔了家庭春節消費的主要方面,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很多職業女性都有一個想法“因爲工作關係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認爲“餐飲”是家庭春節消費主要部分的有29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

認爲“送禮”是家庭春節消費主要部分的同樣有29%,我對附近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李先生說:“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於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xx多元。”比較而言,“回家路費”的3%和“旅遊消費”的2%就顯得不足道了,大多數人在過年期間都選擇了回老家與父母一同過年,這也是人們心中回家團員一起過好年的側面寫照。

三、個人需求最爲重視

被問起什麼是影響春節消費的主要因素,佔36%的“個人需求”被認爲是影響春節消費的最主要因素,“產品質量”次之,22%的人認爲它是影響春節消費的主要因素,19%的“個人經濟”已經不再是現在人們所考慮的第一問題,可以看出現代人的高消費過春節並不一定是進行了毫無意義的消費,理智的進行春節消費,同時又注重消費產品的質量,這是現代中國人生活水品提高的又一大體現。

四、消費提高無法遏制節日氣氛的淡化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爲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爲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爲的大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採訪者認爲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麼兩樣。現代人們的生活好了,自然提高了春節期間的消費水平,以求過一個更好的春節,這樣的想法自然造成了春節期間的全民高消費狀況,可是我們不得不反思,爲什麼消費高了、物質生活好了反倒失去了過節的感覺。

春節代表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變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的是文化,填充的是精神,這些都不是能靠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能挽救的,我們真的有必要反思一下,究竟如何平衡物質與文化才能讓我們重新找回過節的感覺。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3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運客流總體呈上升趨勢,交通運輸部門壓力較去年有所增加,但相關單位已經做足準備,有信心打好這場持久戰。

從今天起,《浙中城事》推出春運專版,爲準備回家的你提供服務。首先我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份剛出爐的“金華XX年春運客流調查報告”,以便你瞭解今年春運的“大勢”,更合理地安排出行。

運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道路旅客運輸總量爲3101。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

預計旅客週轉量16。9億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長1。6%;

預計高峯日客流量預計在81。2萬人次左右;

預計全市春節黃金週旅遊客流量將達到5。9萬人次。

返鄉流分2個方向,在外地經商、打工的金華人,準備春節回家的預計有65萬左右。另外,在金華做生意或務工的外地人大約有260萬,預計六成左右將返鄉過節。

探親訪友流將在大年八年級至初六時達到高峯,短途客運班線在這個時段會比較緊張,出行的市民要提前做好準備。

學生流主要由大專院校學生和民工子弟學生構成,預計人數約爲27。2萬人。由於今年各類學校的放假時間普遍比往年提早一週,因此學生的離校時間大約在1月13日前後,而返校高峯將出現在元宵節之後。

中轉流是金華地區比較特殊的一種客流,作爲全國23個民工中轉地之一及全國37個民工輸送地之一,金華有着特殊的交通地位。運管部門預計,節後來金華中轉的人員大約有128萬,高峯主要集中在節前10天和正月初八之後的12天內。

春節前後有冷空氣容易出現霧霾天氣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XX年1~2月冬季天氣趨勢預報,春運期間,金華地區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有階段性寒冷、冰凍和降雪天氣。

其中,1月28~31日、2月15日~19日2個時段均有強冷空氣影響,2月22日~24日則會有冷空氣影響,總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由於氣溫變化幅度大,冷暖變化交替出現,氣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容易出現霧霾天氣,影響公路、航空的正常運行。

鐵路:預計不會實行實名制

今年春運客流高峯期,火車票“一票難求”的狀況依然會出現。全市幾個火車站特別是義烏火車站,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火車客站擁堵現象。

爲了緩解客流壓力,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增加臨時加班旅客列車,如鐵路遇突發事件造成旅客滯留,將根據實際情況在旅客壓力較小的線路上抽調客運運力和機動運力應急。

不過,具體的春運計劃目前尚未公佈,火車票實名制預計不會在金華實行。

公路:運力充足,措施便民

今年春運期間,全市可投入營運客車共有7412輛,客位147622個,營運車輛數與去年相比有所增長,基本能滿足我市春運期間道路旅客運輸週轉需要,如遇到特殊情況,還可從城市公交、農村短途、旅遊包車等處調配運力。

記者從運管部門瞭解到,最近,全市客運站都已開始逐步推行各項便民措施,如送票下鄉、延長預售票時間、在流動人口集中點設流動車、上門售票、增設候車棚等。

以浦江爲例,1月4日起,浦江縣汽運中心專門開通了“農民工返鄉客運專線”,共投入20餘輛豪華旅遊客車,並主動與用工企業聯繫,協助辦理包車客運業務,只要農民工返鄉團體包車,中心將提供優惠客票,並隨時發車,做好便民服務。

民航:義烏正在申請臨時航班

爲了應對春運,義烏民航正在向上級部門申請增加春運臨時航班,平時停航的航班也準備復班。運管部門預計,春運期間,義烏飛往汕頭、廣州、香港等方面的客流量將有所增加。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4

一、消費投向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購置衣服以微弱票數勝出。其次是餐飲,再次是送禮,接下來還有文化娛樂、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1、新年就要穿新衣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爲工作關係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表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可以彌補。一位平常只在家圍着老公、孩子幹家務的阿姨說,“往常在家裏就是圍着竈臺、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 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爲28。4%,男同學則爲37。1%。

在流行和實用之間,更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實用。在各類產品的選擇中,“價格適中”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因素之一。類似的特徵在促銷方式的選擇上也有體現,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三種促銷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贈送小禮物。

2、 民以食爲天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說不夠呢。”收銀員笑着說。 在購買食品方面,我瞭解到,有以下幾種食品幾乎成爲了家家必備的。有各類小食品、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但是除了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六七十元外,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

我們班有好多同學都近視了,他們常說:“戴着眼鏡代表很有學問!”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他們爲什麼會近視?我們班有多少名同學近視了?於是,我帶着問題做了一次調查。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家附近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一家酒店的大堂經理告訴我,在他們這預定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爲六七百元,有些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爲天嘛,何況還是過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爲追求家庭氣氛,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的。家住紅星小區的王先生說,“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着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3、 送禮開銷過大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過了吃的支出。我對運河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吳先生說,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於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xx多元。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爲一項很主要的消費。

但是,既然做了,就堅持下去吧,堅持就是勝利。這是一箇中肯的態度,也是我在認識到事實之後的第一個想法。但是很快,我對待助教工作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積極了。我想起自己當時最根本的那個想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對自己說,就算現在情況比想象的艱苦了,我也不能忘記當時自己來這裏的根本原因啊,我要盡己所能,教育、關懷學生,讓他們在夏令營裏儘量學多點知識以及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還有,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思想上的一些轉變及昇華,讓他們深切體會到師生之間、朋友之間那種平凡而又真切的溫情。因此,在接下來的八九天的時間裏,我始終充滿着熱情地對待我的工作,對待我的學生,對待我自己的心靈。雖然也還是很累,但只是身體上的,因爲我的內心本着自己的信念和有着大家彼此間的關懷而快樂了起來

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地對我說:“人情費超過了小孩學費,面對衆多的人情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爲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69%,平均送禮金額中也是白酒最高達到143。94元。

4、快快樂樂春節遊

近年來,春節遊一直很火爆。我在市裏的一些旅行社瞭解到,一些旅遊線路基本排滿。在春秋旅行社報表上,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海南遊已“滿座”,而前來諮詢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

“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外出旅遊的人還會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我。對於很多人來說,春節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遊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說:“我挺喜歡旅遊的,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着親戚朋友一起自駕遊也是件快樂的事。”

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57%的人選擇隨團出遊,43%的人選擇自助旅遊。在地點上,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氣候宜人的南方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爾濱、長春等)最受歡迎。在境外遊方面,香港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二、春節的疑問

1、春節打算在哪過?

相對於“五一”、“十一”、元旦等節假日,調查顯示春節是最深人關注的節日。在被採訪者中,83%的人認爲,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要過的一個節日。53%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6%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旅遊的方式度過春節,27%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有4%的被採訪者稱,他們會以知識充電或健身的方式度過春節。

2、年夜飯在哪裏吃?

關於今年的年夜飯,62%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吃,38%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近幾年流行的方式,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在飯店裏吃年夜飯,48%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1000元以下,21%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

1000~20xx元,13%的消費者預計消費20xx~3000元,有8%的消費者稱,他們的預計消費在3000~5000元,有10%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我在我市一些三星級大酒店瞭解到,酒店推出的1666元、2888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約十天就被訂購一空,且比去年預定量要多出10%。而“豪華級”的6666元、8888元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說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已經初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不再刻意追求“天價”帶來的那份虛榮,而是選擇過一個富裕而不浪費的春節。

3、春節應當怎樣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爲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爲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爲的大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採訪者認爲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麼兩樣。

我市今年舉行的“運河之都”文化廟會,集民俗風貌、文化演出、傳統小吃、特色飾物於一體,成爲百姓過年消費的一大去處,也是今年市民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在廟會上我瞭解到,百姓對這種過年的方式十分滿意,認爲這種在城市裏少見的廟會不僅讓人瞭解到本地的傳統文化,還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也是一個讓他們真正瞭解春節傳統的渠道。在城市裏舉行廟會,不僅拉進了城鄉間的距離,更爲市民提供了消費好去處,也給更多的商家帶來商機。 過年送禮送什麼?

69%的被訪者表示春節送禮會選擇白酒,27%的被訪者表示會選擇一些保健品送親友,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並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4、 壓歲錢該怎樣花?

隨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是越來越多。那麼,這些交到孩子手裏的錢,是怎樣花的呢?我在家附近的第八中學對國中學生作了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中學生的壓歲錢在800元左右,超過1000元的和低於500元的在少數,極少數的學生壓歲錢在1500元左右。他們的壓歲錢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用壓歲錢上網,買遊戲卡,爲自己添置新衣服及飾物,買平時就喜歡的圖書,購買高檔文具,請同學一起去吃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

調查中,很少有學生提出會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或貧困家庭,但經我提醒,有不少學生表示會考慮這麼做。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學生平時的教育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家庭因素對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尤其重要。家庭可以採取相對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也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零花錢,切實地控制學生的消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5

春節是民間季節中最受重視的節日,其活動面之廣,活動項目之多,活動時間之長,爲其他傳統節日之首。從農曆臘月初八至三十日謂之年尾,從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日謂之年頭,在這段時間中,統稱“年頭歲尾”,有種種民俗活動。

臘八

農曆臘月初八日,簡稱臘八。淮北俗話說:“過了臘月八,就把年來辦”。臘八是進入春節活動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天,各地都要吃“臘八粥”,吃臘八粥有悠久歷史。據說是出於朱元璋的憶舊,也有說是佛教的節日食品。

臘八粥爲八樣食品混合製成,一般爲秈米、糯米、綠豆、豌豆、栗子、醃菜幹、醃豇豆等。也有用大米、小米或麪條、花生米、粉絲、豆腐皮、黃豆芽、蘿蔔等,加入蔥、姜、辣椒粉、胡椒粉等多種佐料,混合熬成粥。考究的還要用胡桃、香菇、紅綠絲、菱米、藕、白菜等入粥。味道有鹹有甜,尤重辣味,故又稱辣八粥。吃臘八粥含意慶祝當年人壽年豐,也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寒冬臘月吃辣粥,也有防寒之意。好些地方,親鄰好友,還互贈臘八粥,並將臘八粥分給家禽家畜吃,還在果樹、農具、門窗上都抹上一把粥,這是預祝家畜興旺,果樹茂盛,多結果子,祝願門窗也能善解人意,照看好家門。皖南一帶,還要攜臘八粥去祭掃祖墳。

過了臘八節,上街“趕年集”、“辦年貨”、“做年活”。買香、蠟、紙張、爆竹、對聯時,要說“請”,不能講“買”。直到春節,時時處處都要講吉利話。淮北一帶,把臘月初八當做百無禁忌的“黃道吉日”,是男女訂親、婚嫁的喜慶佳期,故此日多辦婚嫁喜事。臘月初八也是佛教的宗教節日,寺庵僧尼多送粥給居民和兒童吃,說吃了可免災避禍。

掃塵,謂之“打揚塵”。春節前,家家戶戶要進行一次大掃除的清潔活動。室內外垃圾、髒污要徹底掃除,廁所糞便要挑淨,乾乾淨淨迎新年。掃塵的傳統日期爲臘月十九日,稱爲“掃塵日”,如遇特殊情況,可提前一、二日進行清掃,但不能退後。將室內傢俱、衣物清理、洗刷一新,以美化室內環境。

送竈

竈神謂之“九天東廚司命竈君”,又稱爲“竈王”,是民間普遍信仰的神,家家都要供奉。崇拜竈神是由崇拜火轉化來的,其起源甚早,當發現火以後即已產生。送竈君上天過年日,稱爲“送竈”,是在臘月二十三日晚間,儀式各地大致一樣。皖西潛山一帶,晚飯後,婦女們收拾好鍋臺,回房休息,由家主一人送竈,首先洗臉、洗手,然後用楷書填寫竈疏,在鍋臺上擺上米糖及清茶、清水各一杯,再點燃香燭。家主跪竈前,默默祝禱,焚燒竈疏。焚畢,點燃燈籠掛大門外,並用雙手捧清水潑於大門之外,潑水時,口唸禱詞:

“一碗清水一陣煙,送您老人家上西天,好事請多奏,惡事切莫言。

三十晚接您回來,七年級向您拜早年”。

祈禱畢,再叩頭,取下燈籠,儀式算完畢。淮北一帶,送竈前,在鍋臺上貼竈君像,其中有的是端坐長鬚的男像,謂之北竈像。有的是男女雙人像,謂之蠻竈像。竈像旁邊貼綠紙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聯是“一家之主”。送竈時家家燒香點蠟,把鍋臺上原貼的舊竈君揭下焚燒,表示送竈君上天。爲了要竈君多講好話,要在鍋臺上擺上用糯米熬製的“祭竈糖”。意爲以糖粘住竈君的嘴。當塗等地還把祭竈糖粘在竈門上,同時將碗中清水灑幾滴到地上,最後放爆竹爲竈君送行,送行時供正方形的豆腐一塊,意爲“刀切豆腐兩面光”,要請竈君上天多言“好事”;還要切草禾做馬料。祭竈時,由主婦叩頭致祭。主婦一邊叩頭,一邊祈禱:“剪草禾,做馬料,好把竈馬喂得飽,竈馬上天昂昂叫,快送竈君歸府早”。還念:“竈王爺,上西天,好話多講,壞話莫言。”

祭竈日,有的地方晚上吃麪條,麪條象徵吉祥如意,有的地方烙麪餅,稱“祭竈餅”。淮北一帶農諺說:“臘八祭竈,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孩要炮,老媽媽吃着桂花糕,老頭子戴着新氈帽。”這說明過了臘八和送竈活動,人人都在喜洋洋迎接春節了。

從送竈活動看,是說明人們把可懼的火神當成家神來崇敬了。

小年

臘月二十四日,接祖這天就是“小年”。民間有諺語:“長工、短工,二十四滿工”。長工在這一天辭別東家,回家過年。是晚接祖後,堂屋的香火桌上擺設蠟燭臺、香爐、磬、供品等祭祀物,桌前系大紅桌圍,堂屋壁上掛大小燈籠。孩子們從這天開始提着燈籠放鞭炮,到處呈現過年的熱鬧氣氛。晚餐菜餚豐富,僅次於除夕的“年飯”。這天晚上,有些地方還有一個慣例,即爲成年的“童養媳”圓房,或爲已過門而未正式結婚的新媳婦正式拜堂成親。這種結婚儀式比較簡便,不張燈結綵,不驚動親友。凡已出嫁的兒女必須返回婆家,不留孃家住宿。

美化環境

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美化環境,全家大小都動手佈置。

張貼春聯:大門、房門、後門,在“除夕”傍晚,都要貼上用紅紙寫的春聯,春聯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多種,講究對仗用韻,內容多爲賀節祝福之辭。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旭日臨門早,春風及第先”;“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樂新春”等等。還在大型器具上貼上“和合紙”,多彩多姿,滿目生輝。

張貼“門神”:神像有多種,一般城鎮書攤出售“門神”,主要有兩種門神,據傳說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秦叔寶、尉遲恭二將;也有說是神荼、鬱壘二“神”。羣衆認爲貼了“門神”,可避邪祟。

張貼門前花:“門前花”是用紅紙刻制的藝術品,類似北方的窗花。以四張或五張爲一套,上有各種圖案及吉祥等字句,貼於大門橫披之下。張貼吉祥頌語:大都爲春節祝福之辭。如“東成西就”、南通北達”,則貼於廳堂;“春安夏泰”、“秋吉冬祥”則貼於堂屋兩壁;“六畜興旺”,貼於豬圈牛欄;“步步高昇”,貼於樓梯上;“擡頭見喜”,貼於門頭高處;“百無禁忌”,貼於牆上;“對我生財”,貼於牆頭屋拐等等。貼“福”字,要倒貼,意味福已到了家門。

張貼年畫:廳堂、內室要張貼傳統年畫,如“八仙過海”、“和合兩神仙”、“嫦娥奔月”、“老鼠嫁女”、“鯉魚跳龍門”、“梅蘭竹菊”等等。這些年畫多爲羣衆喜聞樂見,可以增添春節喜氣。

張燈:懸掛燈籠,燈籠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多類,顏色爲全紅色或白底大紅字,大都用紙糊成的,也有用絹綾糊的。小圓紅燈爲手提燈籠,大方白底紅字燈則掛於大門口或堂屋正中。燈籠上要標明各家的姓氏,如“百忍堂張”、“三槐堂王”、“三高堂何”等。美化環境,都要在除夕前佈置完畢。

除夕

農曆臘月三十晚上,稱爲“除夕”。這是春節民俗活動的高潮。閤家團聚:家人有外出者,都要在除夕前趕回來,同家人共度春節。不準說不吉利的話,春節期間,只能說吉利語言,爲防止小孩亂說話,母親事先要用紙給小孩擦下嘴巴,表示小孩說話不算數。換年,又叫“還年”、“酬年”,也就是“祝福”。一般在天晚時舉行,也有在三十日黎明舉行。在堂屋當中擺設香案,案前系桌圍,案上陳列各種祭品,其中三牲俱備,五穀齊全,還有果品糕點、豆腐年糕……。夜色降臨時,便點燃大紅金字蠟燭和香爐裏的檀香、信香,並燒黃表紙錢,當鞭炮噼啪炸響。鐘磬齊鳴之時,全家男性成員在家長率領下,向天地、祖先叩頭作揖,畢恭畢敬。鞭炮聲此起彼伏,到處響聲一片,烘托出春節的熱烈氣氛。皖西望江一帶,不同日期,用不同供品還年。二十七日用黑餈粑還年,謂之還黑餈粑年。二十八日用白餈粑還年。二十九、三十日用豬頭還年,謂之還豬頭年。

吃團年飯,換年畢,取下大門掛的燈籠,關上大門,謂之“封門”。接着就吃團年飯,又稱“年飯”、“團圓飯”。淮北一些地方,年飯吃水餃。皖中、皖南一帶,年飯菜餚豐盛,多爲十大碗,表示十全十美。雞、魚、肉、鴨、香菇、木耳、金針、豆乾、雞蛋、紅棗等等,都要備好。烹調十分講究,一般是燉、燜、煨、煮、炒等技藝,調製各種口味,以供全家老小食用。吃年飯時,全桌老小圍桌而坐,家庭人多就用兩三張方桌併成一桌。如家庭人口少,也要將杯筷擺成整數,即滿杯十個,筷子十雙,團團擺滿一桌,以示全家團圓。吃年飯時,全家老小都可盡情吃喝,喜笑顏開。年飯桌上也有一些規矩,燒的魚不可吃,這是說“有吃有餘”、“年年有餘”,因“餘”與“魚”諧音。只能用湯匙喝湯,不能端起湯碗淘湯。說年飯淘湯,當年就會多雨成災。年飯要多煮,可連吃三、四餐或多至三天,這表示糧食會年年有餘。菜也不可吃完,名爲“留碗底”。說話有禁忌。如吃豬蹄稱爲“元寶”“金錢爪”,雞腿、排骨不能說吃骨頭。肉、魚丸、山粉丸也一律稱“元寶”。大家邊吃邊談,要“慢慢過歲”。先吃完的放下碗筷後,也不要隨便離席,就在原位上吸菸喝茶,待大家吃飽後,才離座撤席。撤席後,桌上及地上的殘渣剩食,掃存室角中,不能倒屋外去。新年頭三天不能倒垃圾,不能向屋外潑水,以防止“財源外流”。

守歲與辭歲:吃過年飯,全家人圍坐火盆邊,喝茶、吃糕點、嗑瓜子、談家常,或說故事、講笑話,以聚天倫之樂。兒童則提燈、放爆竹全家廳堂、寢室及牛欄豬圈,都是燈火通明,大人不時巡視各室燈火,以防自滅。因通宵燈火明亮則爲吉利,如中途熄滅則視爲不祥。全家通宵不眠,謂之守歲。友好鄰居相互打招呼,表示慶賀,謂之辭歲。皖中、皖南、皖西一帶山區農村,還有“燃歲”之俗,即將大樹根在火塘中燃燒,全家在煙氣騰騰中圍坐守歲,這稱爲“燃元寶火。午夜要喝紅糖水,吃紅糖雞蛋、紅棗,稱爲“金元寶”。守歲叫“候歲”又叫“熬年”。民諺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押歲錢:又稱“壓歲錢”。許多地方,在吃年飯時,家長把事先準備好的紅紙包分贈全家成員,每人一包。有些地方給小孩押歲錢,在小孩入睡後,將紅紙包放枕頭底下。等小孩大年七年級起牀時發現了紅紙包,就分外喜悅。也表示孩子新一年裏大吉大利。

拜年

春節期間,拜年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活動。淮北一帶拜年的規矩:七年級拜叔,八年級拜舅,九年級、初四拜岳父。皖中、皖西等處,家庭內給長輩拜年,鄰居相互拜年,還有登門拜年和敲門拜年。登門拜年是晚輩拎糕點到外公家、岳父家、姑母家等長輩家拜年。正月八年級就開始登門拜年,不能遲於正月初七日。要向長輩恭敬叩頭拜年,還要說幾句吉利話,如“祝老人家加福延壽,長命百歲”。長輩也要拱手還禮,還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恰當的祝賀年節。如“萬事如意、早生貴子”;“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發憤讀書、進學高升”、“聰明智慧、易長易大”等等。祝詞一般切合來人的身份與希望。拜年後即熱情招待,燒茶後吃飯。燒茶是以麪條、豬肉、雞蛋、雞腿等滿滿裝一大碗,可飽飽地吃一頓。雞腿是外婆或岳父母留給外甥或女婿吃的。招待拜年客,有的用四個糖鮮蛋招待。皖南一帶,習慣用五香茶葉蛋招待拜年客,叫“金元寶”。每人最少三、四個蛋。如果兩個蛋是失禮,這意味着“滾蛋”。“敲門拜年”,是皖西一帶正月八年級的禮俗,就是拜年者不進門,只在大門外呼喚拜年,雙方只是相互招呼。如客在門外敲門呼喚:“開門拜年,開門拜年。”主人在門內回答:“勞賀勞駕,您是那位?”客答:“我是某某,前來府上拜年。”主人在門內致謝:“勞駕勞駕,謝謝!謝謝!”這樣三言兩語,一喚一答,就算拜了年。這樣禮儀簡單,拜年者一天就可到左鄰右舍普遍的走訪問候,既簡單又盡到了禮俗。

送年

正月初五,霍邱一帶早起放鞭炮,謂之“送年”。撤掉堂屋裏的供品,倒掉家中積存幾天的垃圾,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程序。但有些地方稱初五爲“小年”,又叫“破五”,要放鞭炮驅惡避邪,早、中、晚三餐都要放鞭炮。晚上,小孩提燈籠跑屋前屋後和路口井邊放爆竹

結論:縱觀古今許多習俗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這些變化的原因不是唯一的,首先是時代的變遷,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而像古代豐盛的大餐逐漸就被不如上館子取代了;第二,年味淡了……第三,過年載體的缺失,因爲春節有着許許多多的風俗,由於現代與傳統社會之間反差比較強烈,故而的確有許多習俗難以融入現代社會,喪失了賴以存在的載體。

總之,春節民俗的繼承與否,它需要大家聚集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加以應對,我們既不能坐視傳統習俗的消失和變異,也不能漠視新奇習俗的注入,阻礙春節民俗進一步發展的活力。而應該像魯迅先生描述的“拿來主義”的態度對待,要“去粗取精”。

標籤:調查報告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