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華】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六篇

作文1.7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六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爲“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從禮紀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爲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爲階級統治服務的禮儀規範,着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價值。

“禮”顯於制度,“儀”重於形式。“禮儀座度,笑語座獲。”其解釋爲:古之祭祀禮儀盡合乎法度,笑語盡得其節制。在現代,我們根據禮儀發展的規律和其本身的作用、特質,將其定義爲:人類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爲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爲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禮品器物等。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爲規範。禮貌屬於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較側重於內在修養。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爲前提,要求尊重對方、承認肯定對方並尊重對方的人格。基本要求是誠懇、謙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誠於中而形於外”。主要內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賢、待人和氣、講究衛生。

禮節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禮節是禮儀的具體的、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內在美的一種外化。是交往中一切行爲、舉止、儀表、語言的規範。

儀表是禮儀在個人外在形象方面的體現,包括舉止儀容、服飾、姿態等方面。它與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審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對人們的形象起到自我標識、修飾彌補、包裝外表形象的作用。

儀式是交際活動中,按禮賓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達的禮儀的過程。多數以組織的形式出現在較爲大型的交際活動中。如:迎送、開業、升旗、剪綵、簽字等。是公關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禮儀比較外在,比較轟動的表現形式。

禮品器物是指爲表達敬意,寄託情意的一些物品。例如過去的禮器、少數民族的哈達、錦旗、獎盃、紀念勳章,以及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的物品。

毫無疑問,傳統文化文明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禮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便越和諧、安定。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多一些愉悅,而國家、社會更多一些有序與文明。從這一點講,禮儀對社會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爲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建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文明天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我想可以這麼理解:“傳統”和“文化”。

這個本該息息相關的兩個詞語,因爲“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距離依然遙不可及,就像那牛郎和織女,本該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爲天河而只能遙遙相望,只得一年一會,鵲橋相遇。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零零星星彙總起來,組成了一個完美而又複雜多樣的體系,涉及各行各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是隨着歷史的車輪滾滾駛來,這些古老、奇特卻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化,已經被慢慢被遺失、被忘卻卻,慢慢被消磨,讓本就不輝煌的'中華文明更加黯淡。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那零星點點了,而且有些也即將消逝。

我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上面列舉了十種中國獨有民間工藝,都是現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上面附帶了一些數據,譬如,皮影戲有九個流派面臨失傳;水晶雕刻傳承人不足8人;中藥炮製數傳承人不足五人;可修復壁畫的勉薩派唐卡繪畫大師僅餘一人……這些數據無不揪着我的心,原來我們引以爲豪的傳統文化所剩不多了。

在機緣巧合中,我開始接觸到一種中國傳統樂器——二胡,並開始學習。這種在民間比較多人認識的樂器,被較多人學習。但是在那些只看過聽說過卻又不瞭解的人看來,對二胡有一個不怎麼好的印象。比如街邊賣藝的人拉的,白雲山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奶拉的;再比如那個“瞎子”阿炳拉的,諸如此類。就連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並且在不知二胡爲何物時,就開始學習了。

學習的過程中,褪去了新奇之後,就只剩下枯燥、乏味,和無限次的磨合。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平了,我開始懶惰,開始拖拉,開始厭煩,甚至想要放棄。但在老師的堅持,媽媽的督促下,我還是很平穩的度過了四年之癢,直到今年,我一共堅持拉二胡達八個春秋。

終於二胡也成了和筷子、菜甚至於飯一樣重要的生活組成,成爲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放眼望去,當初和我一起學二胡的16個人,如今僅餘兩個人在堅持,這種現象很好地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遠遠不夠,這還只是比較爲人知的樂器,如果到了一些只有內行人才能念出名字的樂器,多少人還會去學習,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傳統和文化分開了,因爲傳統已不再是原來的傳統,文化也不再是原來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在經濟和利益面前都變了味道,一切朝錢看,導致我們很多傳統的文化都得不到傳承。

所以面當今社會,我發現很多我們獨有的東西都在以我們不爲所知的速度消逝。我們能做的,只有去傳承,去關注這些真正madeinchina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單純地追求西方藝術,難道西方的金屬樂器就高大上,而中國的古典音樂就入不得殿堂了?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拋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我不敢想象:當我們都失去了傳統的文化,我們的根還能存在嗎?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春節到了,我真是太高興了!我就和奶奶去買菜,我們買了許多的菜,回來的時候,家人已經開始幹活了,我們也進去幹了。爸爸忙着貼春聯,媽媽忙着炒菜,奶奶忙着打掃衛生,我忙着放鞭炮。“噼裏啪啦”真是太響了。

到了晚上,我們放了一個大鞭炮。鞭炮很快的飛上了天空,轟!轟!轟!鞭炮在天空炸開。有的像一把大傘、有的像一朵鮮花、有的像一張蜘蛛網、有的像一臺風扇、還有的像一個龍捲風。鞭炮真的太好看了。

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春節快點來到。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我們華夏民-族是個重視文化繼承的國度。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使華夏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蘊,從而也使我們今天仍然使用着的文字具有這種文化的沉澱。如果作爲一個文字工作者,只瞭解其表面的語法意義,而不能感受其內涵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典故,就不能精確、生動地使用它。

今日之種種文學現象,就其本質而言,都在古典的基因之內,是古典某些文化現象的放大,或者是重新的組合。

譬如現代詩歌追求難懂、晦澀、朦朧,其實,並不新鮮,晚唐五代和宋代初期,就是以此爲風尚,大抵詩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平易通俗之後,就要走向晦澀,以合於文學的要求陌生化的要求,但畢竟難懂、晦澀是文學的變體而不是正路,在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之後,詩史必定要重回平易的正路,只不過不是原始的平易,而是“平淡而山高水深”“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境界。

有人曾描繪過20xx年的情景,人類成爲了類似機器的動物,一切物質的需要都在一按電鈕就可以實現的狀態下,沒有了詩人,也沒有了小說,因爲大家在忙着賺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的現代化生活,在精神文化領域,則是一片荒漠。

這其實只是根據目前的功利文化的繁盛而作出的演繹,人類不會毀滅在自己創造出的文明中,因爲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生命自身的需要。

中國的最爲寶貴的財富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的文化精神,不論怎樣的科技文明,別人都是可以仿效和超越的,因而也就不能說是中國的世紀,只有理解爲,華夏的傳統文化精神,將成爲21世紀人類精神文化的主流,由此使21世紀成爲華夏傳統文化的世紀,才能圓通。

傳統並非僅指古代,傳統是個不斷生新變化的範疇,現實和歷史是同一個生命,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是個源源不斷的河流,是個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白杜甫曹雪芹是傳統,魯迅胡適沈從文也是傳統,雖然他們都是反傳統的健將。他們身上涌動着的是華夏民-族的血液,擁有着難以消磨的華夏文化基因。他們都有着極爲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們的傷口是以反傳統構成傳統文化的新生命,是古典文化的變異。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解構。魏晉風度對於兩漢儒家正統文化的解構;柳永代表的宋詞的性解放;李贄代表的明末人文主義思-潮與魯迅代表的五四-運-動是一而貫之的。他們都爲傳統激活了新的生命力,他們首先是傳統的集大成者,然後纔是解構者。但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不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每次大的解構,都既有外力的刺-激,又有內在的運動規律作用,五四-運-動既是西c化都要更爲成熟,因此,對之解構的需要就更爲迫切,解構的力度就更爲強大,因此,五四-運-動將這個發黴的果子打落,是有功績的,是傳統文化內在運行規律的必然。

但是,在將傳統文化的果實打落之後,如果還要將傳統文化的幾千年培養出來的大樹連根拔掉,那就是過激了,過激的結果,就是由反對傳統文化,到反對這種文化的掌握者――知識分子。

社會風尚由原來的讀書至上,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士大夫文化,到腦體倒掛的社會人倫關係錯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地位失衡等等,這些仍然是當今社會種種弊端的癥結。

所以,在中國文化內部,有着一個重歸傳統文化的使命。重歸的含義,不是回覆科舉制,重新以古典詩詞爲主要的文學載體等等。而是以傳統文化的精神,建構新的華夏文化體制,這種體制,將是含納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

迴歸並非倒退,譬如孔子倡導對於周文化的迴歸,卻成爲了封-建文化的奠基人;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卻成爲了新興的散行單句的新興文體的開拓者,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否定當今潮流和迴歸傳統中進步。

最後我想問一句:中國傳統文化招了誰?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真的失去了它,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證明我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虎頭鞋俗稱貓頭鞋,這種鞋我和弟弟小時穿過,我媽媽小時穿過,我姥姥小時穿過,我媽媽的姥姥小時也穿過。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會做這種鞋的人越來越少了。孩子要穿都是家中七八十歲的老人給做好的,要麼就花錢去買。

我們鄰村就有一位做虎頭鞋來賣的老奶奶,她今年已經八十多了,老奶奶做的虎頭鞋真叫漂亮,我還專門找她瞭解這鞋到底是怎麼做的。於是老奶奶就給我講了起來:首先把不用的舊布(最好是用棉線的)用玉米白粥一層布一層粥的粘起來,等它慢慢的幹了,這個叫袼褙,然後用鞋底樣、鞋幫樣在袼褙上開出鞋底和鞋幫,鞋底三層納在一起,鞋幫開好後用一塊黑布貼在鞋的前臉上,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前臉上繡上老虎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別忘了還要在腦門的位置繡上一個“王”字,在安上兩個耳朵,最後把一條兔毛圍在臉的周圍,這樣一雙虎頭鞋就基本做好了。孩子在穿鞋的時候還要在鞋的兩邊縫上鞋帶,鞋的後跟處還要縫上一塊四四方方的布——最好是藍色或黑色的,這就叫葉跟,如果孩子生下來穿的是第一雙鞋的話,還要在腳心處用五彩線縫上線毛毛,老人說這叫紮根。老人希望孩子長大後有一個好出路,踏踏實實的做人。

聽老奶奶講完我才明白了,爲什麼以前家家戶戶會做的虎頭鞋,現在會做的人越來越少了,原來製作過程太繁雜,真希望以後還有人會做下去,千萬別再過幾十年再也見不着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大家好!看我臉上的面具多麼好看。嘿嘿!紅豔豔的色彩,烏黑粗暴的眼睛,尤其是額頭上那粉嘟嘟的大桃子,看起來多麼帥氣!前幾天,我賴着父親買了這個面具給我。父親說:“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試,就像唱歌,奏樂都要照樂譜一樣,所以稱‘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要問我怎麼愛上的臉譜,那還要從上次姥姥來我家說起。這天,姥姥在我家看電視,電視裏“依依呀呀”唱着京劇,我好奇地問姥姥:“這上面都是誰呀?”姥姥說:“那個紅臉的是關羽!白臉的是曹操!”你知道嗎?紅色的臉譜表示勇士義烈,如關羽、姜維等;黑色表示剛烈、正直,就像張飛、包拯等;黃色就表示兇狠殘暴,比如宇文成都、典韋等;藍、綠色代表粗豪暴躁人物,馬武、竇爾敦等;白色就是奸臣壞人了!曹操、趙高都是呢!我要做一個正直、剛烈的男子漢,哈哈,於是我就纏着父親給我買了一個,沒事的時候就戴上它在屋裏武槍弄棒,別提有多神氣!

啊!臉譜的知識可真多呀!我不但知道了它名字的由來,還知道了它的色彩跟人的性格有關。它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呢!

標籤:六篇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