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哲學的快樂》讀後感

哲學4.16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哲學的快樂》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哲學的快樂》讀後感

如果我們總是認爲,只有那些沐浴在陽光中的青年沒心沒肺露出的笑容裏纔有快樂,那麼這種說法是要被駁斥的,因爲即便是大多數人所認爲的晦澀深奧的哲學,在作者看來也是豐盈而充滿樂趣的。哲學就是無所不包。每個人,每個熱愛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從這本書裏,收穫一些專業化的常識,或者說將自己生活上習以爲常的理解和認知變成“專業化”的理論。通讀《哲學的快樂》一書,感悟如下:

關於“思考”

一位哲人說過“生活遲早會把我們都變成哲學家。”我忍不住想要加一句“只是我們未曾發覺而已。”哲學關涉的是生活,是與生活的恆久問題的搏鬥。關於美好生活的本性、我們在他人中間的位置、正義問題、悲劇的種種解釋、死亡顯而易見的終結性……凡此種種,無論我們身處何種文化,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至於是否思考,那就因人而異了——即便我們會逃避對它們的思考,我們也不得不去感受。哲學並非是提出艱深晦澀的問題,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的事情上。

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便都可以認爲是哲學。思考的經過和方法,就是我們收穫的哲學經驗。在有限的人生當中,可以通過他人付諸筆端的所思所感,延展個人的人生經歷,拓展生命的寬度。閱讀帶給我們的,纔是知識世界無法衡量的寶貴財富。在思考生活的過程中,不經意間,我們已經成爲了哲學家。

關於“快樂”

思考清楚哲學與生活的本質關係,我們不得不承認,哲學存在於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童年時期的“十萬個爲什麼”式的發問,是我們身爲“哲學家”最積極上進、好奇心蓬勃的時期;青春期晚期,關於個人身份的認同及個人與世界的關係,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停襲來,雖然成年人更願意稱其爲“成長的煩惱”,但是這些切身問題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還有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危機——比如考試失力、重病、至愛離世、政治動盪。萬幸“哲學家”的身份,讓我們可以尋得慰藉,不至於昏頭轉向。

能夠真誠地發現生活中那些充滿智慧的、尋常可見的“難題”,並熱情地投入其中,收穫的無論是憂傷還是愉悅,都可稱之爲哲學的“快樂”。這種智慧的快樂該如何獲得呢?這便是我想探討的第三個話題,那就是包含愛在內的'一切德性的實現(激情的生活),以此來獲得快樂。

關於“德性”

雨果說過:“若沒有愛過,生活還剩下什麼?”。在談及“愛”的時候,我更願意談論“德性”;而何爲德性?那正是出於對包括“愛”在內的所有情感傾向進行的權衡把握,它包括公正、謙遜、友善、節制等等。對“愛”的理解,不應侷限於激情之愛,它還應包括親子之愛和聖人之愛在內。

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對他人的愛是一種德性,因爲它體現了一種尊重、一種接納和一種平等。在找不到平等者的地方,愛就會去創造平等者。愛表現出激動人心的忠誠和依戀,但並不意味着要我們放棄心靈寧靜的生活。“激情的生活”是感性的昇華,也應該注意規避酒神式的狂歡和誇張。它應該是一種充滿激情卻有紀律的自我,在實現激情生活的過程中一切都應該是快樂的。

亞里士多德認爲靈魂的狀態有三種:感情、能力與人格狀態。我們生活在哪種狀態?思考過後,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出的是正確答案,然而正如聶魯達所說:“笑聲是靈魂的語言。”輕鬆快樂的笑聲,也許那纔是智慧最恰當的表達。

標籤:讀後感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