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

哲學8.21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1

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有人問哲學具體是什麼,可以說哲學是“熱愛智慧”。哲學起源於人們對自體和外在世界的驚異與追問。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貫穿了人類文明的崛起與發展,是人類智慧精華的凝結,承載了人類的文化與科學,成就了一個民族的存亡和其文化的發展。

由於哲學這個領域隨着歷史而不斷地擴張,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問題興趣,所以哲學的主題不斷變化增加。而不同的哲學家對推理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哲學衍生出不同的學派,所以初識“哲學”,面對這一宏大的體系、難以理解的哲學專用詞彙和複雜多樣的學派難免混亂,從而退卻。布萊恩?麥基教授的《哲學的故事》一書,對思想史加以綜述,可讀性強,既適合入門漢,又適合哲學系的學生。本書以哲學時間發展爲線索,對古希臘人及其世界、基督教與哲學、近代科學的濫觴 、偉大的理性主義者、偉大的經驗主義者、 德國哲學的黃金時代、民主與哲學,20世紀哲學這幾個階段中闡明的主要哲學問題,關注重要的問題和偉大哲學家的代表作進行介紹與分析,也可謂是西方思想史的入門書。

由於哲學的本性是愛智,學習哲學可以讓人做到“知而能識,學而能思”,是個人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的文化理論的基石。哲學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時候就已完全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處地方,一切的自然科學本身都是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學習哲學對我們日常自然科學的學習有輔助作用;哲學在生活中最直接的體現是認識論和方法論,學習哲學會使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來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爲方式,更有意義地生活。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2

這些年,總是傾心於紙質書,可以隨心所欲的勾勾畫畫,就連那書中的固紙氣味也給人一種儒雅的微醺感。只有對於一遍即過,或者無須反覆咀嚼琢磨的書,爲了省時省事省空間,就找來電子書看看。這本書是隨手點開微信讀書軟件推送的,看到“哲學”二字,也就來了興趣,10幾萬字的書一天內讀完。

《哲學的故事》,我初步查了下有3本書都是這個名。最負盛名的是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晚年創作的,因文風活潑、語言流暢廣受讚譽,也是流傳和影響最廣泛的,豆瓣評分8.9。

還有一個是英國作家布萊恩·麥基的作品,他因致力於哲學普及推廣爲人所熟知,該書豆瓣評分8.7。

我看的這個是龔耘(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彭克慧著,是一本通俗的哲學入門書籍,作者將哲學史劃分爲8個時代,記錄了古今中外歷史上44位著名哲學家的簡要生平和主要思想,故事簡潔精練,文筆樸實易懂,觀點亦深亦淺,原書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配了300餘幅插圖,更加形象直觀,讀起來不覺得生澀,還帶有一些“八卦味”,人物活靈活現。該書豆瓣評分6.3。

這樣的評分,其實也不冤枉。在我的眼裏,書分爲2種,一種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寫書的人應該稱作者;另一種是千萬人寫過後,把他們的文字整理編撰出來,集成書,編書的應該稱爲編者。這本書,我覺得大體是編集剪輯而成,其最大的弱點是缺乏作者獨立的見解和思考,作者更像是哲學館裏的講解員,按照年代先後順序,對照着哲學家的畫像,一個一個爲我們講解他們的生平故事與主要成就,再加些奇聞秩事點綴一下,使人物故事更加生動。

閱讀這本書可以有以下收穫:

1. 與智者初次相識。把歷史上偉大的有代表性的哲學家認一遍,用心記住名字、國籍和大致的年代,這是哲學入門的基本功。可千萬別小瞧這一點,當你與領導、朋友閒聊瞎侃的時候,把這些名字如數加珍的抖一遍,也足夠讓你備受矚目、光芒四射的。認識他們,別人就會覺得你與智者爲伍,與智慧相鄰,久而久之,就會把你與智者混爲一談,可以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

2.把哲學家與哲學觀點連連看。深挖一點,大致瞭解每個哲學家提出的核心思想,有些格言式的經典語錄必須記下來。比如,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赫拉克利特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以及古希臘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認知,泰勒斯認爲是水,赫拉克利特認爲是火,畢達哥拉斯認爲是數,德謨克利特認爲是原子,等等。把人和思想一一對應起來,這算是哲學的初級者了。

3.領略不同人生給予的啓示。這本書介紹了哲學家的大致生平經歷,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有個簡要的概括。可以看出,大家的成長經歷千差萬別,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他們殊途同歸的成爲偉大的哲學家呢?赫拉克利特甘願捨棄王位迴歸原始生活;斯賓諾莎堅守着“用雙手謀取世俗的物品,用頭腦獲得神聖的思想”,一生靠打磨鏡片謀生;康德恪守機械式地生活方式窺視宇宙星辰,卻從未離開家鄉;培根具有善與惡、真與僞、美與醜的雙重人格;盧梭從偷竊、誣陷最後走向懺悔;馬克思窘迫潦倒的一生,等等。他們的經典故事,充分展現了這個世界的“差異美”“個性美”。至於其中蘊含着什麼樣的力量,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爲“好奇是原始的驅動力”。

4.擇良師而從之。良師,是指符合自己思想、性格和興趣的老師。44位哲學家出臺走秀亮相,你看上了哪個,是要把師傅領回家的。如果喜好提問式的思辨當然是首選蘇格拉底,嚮往理想國的世界就選柏拉圖,追求自由的原始狀態必是師從犬儒大師第歐根尼,想要獲得快樂的人生自然是伊壁鳩魯,爲基督信仰而獻身可以選擇奧古斯丁,謀求改造現實世界就學馬克思,對精神和心理世界感興趣就去找弗洛伊德……他們的思想基本覆蓋了人類現有的知識領域,以一顆渴求智慧的心去感受,總有一個或多個大師會引起你的共鳴。

康德曾說:有兩樣東西,對它們的盯凝愈深沉,在我心裏喚起的敬畏與讚歎就愈強烈,這就是: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頭頂上的星空,對我來說,這些哲學家即是一個個閃亮的星辰。通過了解他們,沿着他們的足跡前行,去感悟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精妙。《哲學的故事》這樣類型的書籍還有很多,我的學習實踐感受是,想要踏入哲學之門:一是先找相同類型的書籍看幾本,推薦《蘇菲的世界》,還有杜蘭特的《哲學的世界》;二是可以系統的看看《西方哲學史》,推薦羅素的。三是選幾部感興趣的哲學家的原著,靜下心來啃一啃,《理想國》《君主論》《懺悔錄》《夢的解析》等均可列爲必讀書目。

來吧,邁入哲學的殿堂,享受思考的快樂!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3

《哲學的故事》是杜蘭特所著。杜蘭特身上有着非常優良的人格質量。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卷。杜蘭特帶領我們思考了人要獲得幸福感應該具有的思考方式。不管別人做什麼說什麼,我們都必須行善,畢竟在當今社會,發生如“小悅悅事件”也並不奇怪了。人們已習慣於做冷眼的看客,但其實選擇麻木或伸出善意的援手只在一念之間;同時要愛護、寬容犯錯之人,多做有益他人之事,自己也從中受益,並常行不輟,永不倦怠。審視自身,當我們看到對犯錯之人的處罰從重從嚴,豈不大快人心。中國人不缺乏同情心,但缺乏廣泛的.同情心。

他能虛心發現他人身上的優秀的品格,爲己所用,摒除傲氣和驕妄,排除利慾的驅使和衝動,時刻沉思自身能力修養。他在自己的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甚至宇宙萬物之間的關係,非常深刻地解析了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社會責任,如何達到內心的平靜。杜蘭特還告誡我們,不僅要處處思考,還要付諸行動。一個君主更應該是一個實幹家,而不是空想家。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哲學的故事》原著並非英文,而由拉丁文翻譯爲英文再譯爲中文,其中有不少生澀的語句,英文也多爲古語,讀起來並非易事。但是杜蘭特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瞭然於心的。思想決定人生,思想決定命運。杜蘭特幾乎無法用帝位改變所統治的世界,但他最終用思想改變着人類世界。《哲學的故事》並非時髦之書,但它是經久之書。若每一個君主都如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一樣思考,那國家的政治與智慧也就合二爲一了;如果個人實現了真正的內心寧靜,那麼幸福之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要忍耐痛苦,看淡虛名,要樸素,視死亡爲宇宙之變化,是自然而然的。杜蘭特雖是奴隸社會的君主,卻把死亡視之平常。回想我國封建社會的君主卻個個煉丹求佛,幻想長生不老。這種超然的境界就是源自於他寧靜而致遠的心路歷程。他關注內在,因爲善的源泉就在其中,善隨時都會噴涌而出,要追求自由、謙虛、友好。除此之外,書中還教導人們按照你的本性度過你的餘生。在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就是社會性,因爲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仰仗於社會性的人的自然性才能得到詮釋。其中想要獲得幸福之感並不需要佔有過多的物質,只要有能力活得沒有壓力,內心寧靜。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4

假期我讀了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受益匪淺。哲學,這種讓人覺得很深奧的東西,它卻用簡潔的故事娓娓道來,給人以啓迪和警醒,給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哲學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發現,能不能細細地去體會,能不能去行動。這本講哲學的書和我以前所接觸的哲學書不同,它用一種近似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觀點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在這些故事中讓我們體會着深奧的哲學。

我最喜歡自然主義有創新的亞里士多德,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徒弟,但和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卻不一樣,他認爲世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學的領導者,領導着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實的殿堂。在我們的生活中,創新精神是一種可貴的思想,人類正是因爲這種創新精神的存在,才能不斷髮展,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刻在樹皮上的文字,到刻在皮、綢絹上的書,到竹簡,到紙質書籍,到電腦,到手機,無處不體現着人類創新精神的存在,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我不喜歡自私的叔本華,他被人們稱爲“悲觀主義者”。他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太大的希望,但卻因爲爭強好勝,讓他嚐盡了失敗的滋味。在生活中,我們需要設立目標,但是不能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踏踏實實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二十一世紀以來更是飛速發展,如今中國腳踏實地爲百姓謀福利,現今的中國已成爲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國際地位大幅度提升,世人都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中國。中國正是由於踏踏實實爲民造福,才換來了中國今天的富強。腳踏實地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哲學的魅力,我們必須要去更多地琢磨和思考。在這些哲學大師們面前,我們肅然起敬,靈魂得到洗禮與昇華。哲學給了我信心和力量,讓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去尋覓和哲理一樣美妙的知識吧!

《哲學的故事》讀後感5

多年以前,第一次接觸到“哲學”這個詞的時候來源於“哲學家”。老師說,“哲學家就是什麼都懂的人。”多年以後,想起這個橋段,不覺莞爾。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問題,問題的前提是:哲學不是什麼。哲學不是馬*列。哲學與D無關。哲學與民衆和政*治無關。哲學只關心物本來的問題,心本來的問題。這本厚書成名已久,尤其在美國,中學老師幾乎都會讀一讀,然後介紹給學生。它不是介紹西方整體哲學02史,它就是介紹了一條線索,一條從柏拉圖到尼采再到柏格森、羅素、杜威的線索,從這裏怎麼到那裏,從唯物怎麼到了唯心,怎麼從物自體到了唯意志,又如何從心到了數,從數到了文字……這本書似乎無中國所有的“哲學”無關,但它卻講了所有哲學的精髓。它只關心自由,不關心富貴。這本來就是哲學最普通平凡的目的和道德。德波頓在《哲學的慰藉》裏,其實採用的也是相同的線索,馬雅貝爾斯的《大哲學家》也是如此,只有大多數中文的“哲學史”經常例外,因爲繞不開馬克斯這座無與倫比的高山。(很多史其實連黑格爾都能繞過。)我們曾經讀過的衆多哲學之史,都是走向一個目的,D的目的。所以我們所讀百十本書之後,不會富貴,也不會自由,只會更加糊塗。這本書沒有目的(但它合乎目的),它只告訴你一條線索:一條走向真理和自由的線索。

在我的認識中,幾乎每本談及哲學的書中,首先都是說到哲學最基本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哲學的故事》一書中,作者布萊恩·麥基爲我們剖析了哲學在西方的發展歷程,每個時期、每個國家、每個宗教的代表人物。

在這半個學期的哲學的薰陶下,我深刻的認識到哲學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學科知識,是衆多學科的起源。每位偉大的哲學家都是非一般的,他們不僅是優秀的哲學家,有的是著名的小說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等等,哲學對我們思維的開闊無疑有深刻的影響,他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深邃。

柏拉圖說過:不懂數學者不準入內。這位哲學家,將早期關於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對話引向自然界和人類生活。我所就讀的數學專業正是與哲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哲學的嚴謹和不容推翻的邏輯在數學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哲學包羅萬象,讓人慾罷不能,無可奈何的數學此時在哲學面前也變得如此渺校

被哲學信徒們公認爲自古希臘以降哲學領域裏的傑出人物——伊曼努爾·康德,享譽全球的他,竟一生中從未離開過格尼斯堡。儘管是如此平淡的一生,他動人的演講已受得人們的擁簇。康德有一個著名而又經常被曲解的論點,是所謂“不可知論”。南海先生在《諸天講》裏述之如下:“然天下之物至不可測,吾人至渺小,吾人之知識有限,豈能以肉身之所見聞而盡天下之事理乎?”這是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限不能窮無涯的通常說法,冠以康德之名,實在是既無端又武斷的強加。

此書中也有提及中國的哲學,儘管在過去的很久一段時期,中西方在哲學方面並沒有交流的可能,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在思想上是統一的,而中國提出的思想卻比西方要早上好幾百年。中國在哲學的觀點上囊括了西方的觀點,但敘述上更爲簡單易懂。然而,在近代,中國的哲學已在世界的哲學發展上落下了一大截…..

以上是我對哲學的一點點淺薄的瞭解。

哲學往往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能不能發現,能不能好好的去體會,去做出行動,《哲學的故事》講的是許多大哲學家的一生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讓我們體會哲學。維爾·杜蘭特在晚年創造了這本書,用娓娓動聽的敘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我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書裏講了好幾個著名的哲學家人物:

愛思考有思想的柏拉圖,他把“理式”或宇宙間的原則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恆普遍的,至於感官接觸的世界則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無永恆性和普遍性,所以不僅是第二性的,還是不真實的。我認爲,柏拉圖似乎把理性看得太重要了,的確,人在生活中缺少不了理性,但是感性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就光是理性的話,他的生活肯定會很乏味的自然主義有創新的亞里士多德,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徒弟,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卻不一樣,他則認爲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學的領導者,領導着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實的殿堂。

詼諧但又自私的叔本華,他也被人們稱爲“悲觀主義者”。他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太大的希望,但卻因爲爭強好勝,讓他嚐盡了失敗的滋味。其實,我認爲,對人生有好的目標,好的理想是對的,但是不能把目標定的太高,萬一我們失敗了,會覺得很失落、很難過的。

追求真理的培根,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的思想,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爲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們中間,最使我敬佩的事培根,他用盡自己一生的努力,對人類的生存,爲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不就是我們口中常常說的“雷鋒”、“蜜蜂”嗎?但是我又想起一些爲其他國家當奴隸的中國人,你們可是中國人啊!你們應該爲自己的國家奉獻力量、奉獻一生的!可是你們卻學好了知識爲別的國家奉獻。由此,我就更敬佩培根了,敬佩他的文學知識,敬佩他的人生哲學,更敬佩他爲自己祖國奉獻的精神。

這一位位非常有名的哲學家帶給人類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有些是樂觀的,有些是悲觀的;有些是封建的,有些是開放的;有些是信仰佛神的,有些則是無神論者。他們的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觀點都不一樣,但都存在着意義,對於某些人來說,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更適於他的人生,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柏拉圖的思想才更瞭解他自己內心的想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哲學也並不存在對與錯。而這些有名的哲學家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啓示和一定的信心和力量,所以,讓我打開知識的大門,去尋覓和哲理一樣美妙的知識吧。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