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矛盾觀部分重點

哲學2.38W

辯證唯物主義部分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矛盾觀部分重點

第一單元易錯易混知識點

1、哲學是源於世界觀的知識,研究對象是世界觀。

2、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昇華。哲學是科學之科學、科學的科學、科學之母;離開了哲學世界觀的指導,科學研究就不能取得進展

3、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

主義的標準問題。

4、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思想發展的頂

峯。爲我們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問題提供現成的方法

5、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是正確的,唯心主義的根本方向是錯誤的。

6、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

7、唯物主義發展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8、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徵: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特徵是:

一、辯證唯物論A、常用理論

1、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阻礙作用。要樹立正確意識。

(意識活動對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奮進。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3、規律是客觀性,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

4、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利用規律,爲人類造福。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

5、意識活動有目的性、計劃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意識的特點

6、物質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B、限制性角度1、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要樹立正確意識。(意識活動對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奮進。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2、人與規律的關係(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實事求是)

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規律就會遭到懲罰。

②人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爲人類造福。

③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性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3、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怎樣按規律辦事?

(1)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尊重客觀規律。

(3)樹立正確意識。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4)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4、意識的特點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5、意識的作用?

①意識能能動的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③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要樹立正確意識。④意識活動對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奮進。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唯物論部分——易錯易混知識點

1、物質和意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兩者相互依存,是不可分的(規律與主觀能動性)

2、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實在在大腦中的反應。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

3、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和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發展。

4、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

5、立足國情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人們能否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鍵是能否使客觀符合主觀。

6、意識能夠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從而指導人們的實踐取得成功。

7、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屬性:

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A、常用理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樹立正確認識。

3、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4、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要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限制性角度

1、實踐的特徵

(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體、手段和對象是客觀的;

(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着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4)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用實踐與認識的關係分析材料?)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5)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樹立正確認識。

3、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1)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新要求,推動人們去探索。

(2)實踐的發展爲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

(3)實踐鍛鍊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認識不斷深化。

4、認識的特點

(1)認識具有反覆性。認識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要經過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社會實踐是不斷髮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3)認識具有上升性。認識的發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

(4)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5、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原理(真理的屬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對同一個確定對象的認識只能有一種是正確的。

(2)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3)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4)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6、求索真理的歷程:認識的發展過程(怎樣發展真理?)

(1)追求真理要以實踐爲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

(2)認識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認識論——易錯易混知識點

1、人獲得知識的途徑是多樣的;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2、因爲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實踐的基本形式是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是實踐的形式之一。

4、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就個人而言,認識的每一次實現是有限的

5、人們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6、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7、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標和歸宿。

8、真理中包涵謬誤。謬誤中包涵真理。真理性的認識有待於實踐的檢驗,真理是具有反覆性的認識

9、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認識過程

三:唯物辯證法部分: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就是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A、常用理論

1、用聯繫觀點看問題。

2、聯繫是客觀,要從固有事物聯繫把握規律,切忌主觀臆造性;

3、聯繫是有條件的,要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4、聯繫是多樣,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爲轉移。

5、整體居主導地位,統率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實現最優目標

6、整體由部分構成,關鍵部分的功能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發展推動整體發展。做到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7、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認識事物,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B、限制性角度

1、聯繫的特點:(屬性)

①聯繫是普遍的,用聯繫觀點看問題。②聯繫是客觀,要從固有事物聯繫把握規律,切忌主觀臆造性;

③聯繫是有條件的,要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④聯繫是多樣,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爲轉移。

2、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整體居主導地位,統率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實現最優目標

(2)整體由部分構成,關鍵部分的功能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發展推動整體發展。(3)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

3、系統優化的特徵?

(1)要做到系統優化就要着眼於事物的整體性。(2)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3)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4)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易混易錯知識點

1、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繫中,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繫。

2、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因而人們無法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繫。自在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人爲事物的聯繫是主觀的。

3、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

4、部分和整體相互制約,整體大於部分,整體功能總是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5、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思維來認識事物,要着眼於每一個事物。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A、常用理論

1、用發展觀點看問題

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要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3、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因此要做好量的積累,

4、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5、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聯繫的環節、發展的環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

B、限制性角度

1、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因此要做好量的積累,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3)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永不停息向前發展

★2、辯證否定觀和創新(1)創新的唯物辯證法依據。

①世界是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求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重視創新。

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聯繫的環節、發展的環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③辯證法的本質是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創新。

(2)怎樣樹立創新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①要立足實踐,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②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③關注變化發展着的實際,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

④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開拓新境界。

(3)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材料

?①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實質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對舊事物的否定)

?③辯證否定是聯繫的環節。(對舊事物的肯定)?④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和革命批判精神。⑤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易混易錯知識點:

1、發展是運動變化,運動變化就是發展。質變就是發展。

2、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3、新事物就是新出現的事物,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A、常用理論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堅持一分爲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矛盾是普遍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矛盾是發展的動力源泉。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因此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的工作方法。

7、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因此看問題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不能忽視次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

8、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因此看問題要全面,既要抓本質、主流,又要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

B、限制性角度

1、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

(1)全面觀、兩點論、兩分法,一分爲二(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抓重點,統籌兼顧

(5)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抓本質、主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2、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對立統一)

(1)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應堅持一分爲二、兩分法,全面看問題。

(2)矛盾具有鬥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

(3)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爲前提,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爲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發展。

3、用矛盾特殊性分析問題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標籤:高中政治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