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1.87W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閱讀到了相當的程度以後,讀的能力自然會轉化爲寫的本領。葉老先生也曾很精闢地指出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什麼例子呢?其中自然是包括寫文章了。

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

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歷來受到廣大語文老師的親睞和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服務於閱讀教學的需要,如深化對文本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閱讀過程本身能夠極大豐富學生生活的間接經驗,從而爲學生習作提供相對鮮活的.材料;此外,閱讀文本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把諸如習作技巧,寫作方法等傳遞給學生,至於情感的薰陶、品質的修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目下來說,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中的運用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續寫,如《窮人》一文,要求寫一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二是改寫,如把高鼎的《村居》改寫成一篇記敘文;三是仿寫,如三年級上冊第14課《“東方之珠”》書後練習4: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這幾種方式或着眼於形式或着眼於內容,都很好地運用了學生的閱讀成果。

就國小生習作來說,能否寫出有具體內容的文章,往往取決於他們是否擁有相關鮮活的生活體驗,是否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事實情況是,我們太多的國小生過早遠離了新鮮有趣的童年,生活在學校、家庭,或者是宿舍的直線上,生活中的習作素材實在是太少。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不難發現,在大量閱讀課上間接形成的生活積累、情感,若干噴薄欲出的話語,豐富多彩的章法技巧卻被相對閒置,即便是如前所述的續、改、仿三法,也大多成了閱讀課的所謂“深化”和“延伸”,較少從專門的角度來思考閱讀課上的生活積累對於國小生作文的現實意義。這樣的現實意義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國小生單一生活的豐富化,對於改變國小生習作教學缺“米”少“水”的現狀有很大的作用,應當引起我們廣大語文老師的關注與思考,從而豐富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教學中運用的方法。

此外,習作教學中對於閱讀成果的運用在理解和行動上都顯得過於單一,突出表現在對課外閱讀資源的漠視,這與當前蔚然成風的課外閱讀風氣是不相稱的。“閱讀的痕跡”不僅要體現在閱讀時的批註上,適當以作文的方式出現也許更加有意義。

發揚讀寫結合的傳統,豐富讀寫結合的方法,開拓國小生習作教學的新天地,這是筆者呼籲重視國小生閱讀成果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