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古詩詞的寫法歸納教案

語文3.04W

第17課 宋詞四首

古詩詞的寫法歸納教案

 一、課外閱讀

答案:①他們的活躍程度②大鼠跑到另一個區域時③總數量並不算很多。

7.下面是無毒害室內裝飾專修材料認證標識,整個標識全爲綠色。請寫出中間主體網內的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間的小房子,表示居室。屋外的植物和綠色表示天然無毒害的意思,形似植物的圖案圍繞在房子周圍,表示對房子的裝飾。整個圖案和綠色的主體色調,表達無毒害裝飾的主題。

◎寫法歸納

雨霖鈴

採用鋪敘的手法來表現主題。

離別前,寫了環境、氣氛;離別時,重點描寫了其難以割捨的情態;再以心理描寫,想象了別後的狀態。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凸顯感人主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懷古、詠史、寫景、抒情融爲一體。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爲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融爲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在具體描寫時,又有幾個結合,如“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傑”與“周郎”,是概括與特寫相結合;寫周瑜“雄姿英發”和“羽扇綸巾”“談笑間”是概貌與細節相結合;再就是虛實結合,“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是實處虛寫,而“遙想公瑾當年”,則虛處實寫等等。此外,聯想、誇張的手法也運用得很嫺熟。

 聲聲慢

1.開頭連用七組疊字,聲情並茂,堪稱創舉。

十四字分三層意思:第一層寫外在動作,第二層寫所處環境氣氛,第三層寫內心感受。這樣的開頭,把詩人哀愁憂傷、惆悵迷惘的內心感受和悽清寂寞的外在環境融爲一體,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給全詞定下了基調,而且鏗鏘有力,如珠落玉盤。真是別出心裁,出奇制勝。

2.語言淺俗自然。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語,幾乎純屬白話;“這次第”,是宋代口語。以家常語,寫心中事、身邊景,發肺腑情,似是信手拈來,但語淺意深,顯得非常自然真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借古諷今。

這首詞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用歷史事實來說明現實問題,對孫、劉的讚揚,就是對南宋統治者的指責;對劉義隆的諷刺,就是對韓?腚械木?嬀輝凇胺鵠覦糲隆鋇母刑荊?褪嵌醞持握卟凰際嶄粗性?牟宦?W詈笞髡咭粵?淖員齲?蚴悄諦牡畝臘住U饈諄徹胖?鞽浞直硐至俗髡叩陌??瘸饋?/p>

◎寫法精講

把敘述與描寫結合起來

在寫記敘文時,如果要使文字內容更具體,不空泛,一定要把敘述與描寫結合起來。那麼如何才能結合好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這兩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敘述和描寫。是作文中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這裏說的敘述是指把人的經歷行爲或事件的發生、發展變化表述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場景,片斷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經歷、事蹟等貫穿起來。它要求做到頭緒清楚,脈絡分明,有條有理,重點突出。

在記事、寫人、狀物的中,敘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紹人或事物變化爲主的中敘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專以敘述爲長。

敘述按事件發生發展、人物經歷的時間來劃分,可以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我們在寫時,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去選擇敘述的方式。

描寫是對人物、事物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和摹寫,描寫是再現描寫對象狀態的一種表達方式。描寫需要採用繪聲繪色的辦法,把事物的狀貌、神采和動態,具體地、真切地、飽含情意地勾畫出來。寫人要使其聲可聞,其容可睹;寫物要使之可見,可聞,可觸,可感;寫景要意境鮮明,使讀者產生彷彿置身其間的幻覺。

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傳神的描寫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記》中對天山深處的描寫,“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這裏溪流緩慢,縈繞着每一個山腳,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這段描寫抓住山色、溪流、野花這三種最能表現天山特點的事物,重彩濃墨,繪聲繪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現出來。既能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們在作文時,如果能恰當地運用描寫來表現形象,藉以表達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強。

敘述和描寫在記敘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現方式。敘述着重於一般情況過程的交待,描寫則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畫;如果說敘述是縱的綿延,那麼描寫便是橫的擴展。一篇文字若無敘述,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沒有描寫,則會幹癟枯燥,毫無生氣可言。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敘述與描寫交錯在一起的。

在作文時,恰當地運用敘述與描寫,做到有機結合,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熟練掌握敘述與描寫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關係。根據作文內容和思想表達的需要,交錯運用。

2.在描寫範圍比較大、內容比較豐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狀貌時(例如《天山景物記》等一些遊記式的),需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有一個逐步轉移、推進的過程,那麼這個線索或過程就要依靠敘述來表現。如我們常講的“移步換景”的寫法,其中對“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敘述。用時間推移來描寫事物或人物的發展變化時,對每個階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運用敘述來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描寫的條理性要依靠敘述來體現。

3.在寫故事情節較強的時,人物的語言、行動往往是構成情節的重要因素,情節又要依靠敘述來展開,這就需要描寫人物語言行動與鋪敘故事情節同時進行,也就是說要把敘述故事融化在描寫中,或把描寫融化在敘述情節中。我們仔細玩味一下作文《奶奶與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寫與敘述這樣融合在一起的。

我們就應當多選讀一些優秀作文或名家的,刻意體味一下描寫與敘述的相依關係,學習二者的結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條理清晰,情節曲折跌宕,內容豐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名著印證

請你在所讀過的作品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敘述與描寫結合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微寫作訓練

把“他苦悶地坐在窗前。”這句話擴寫成一段,使之敘述與描寫相結合。(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

他苦悶地坐在窗前。窗外的楓葉似乎感覺到了主人內心的苦悶,紛紛“刷刷”地安慰起來,甚至那剛離開樹母親懷抱的楓葉兒也隨着風大哥的節奏翩翩起舞,也許它們認爲,那優美的舞蹈能吸引住主人的心思,讓他暫時離開煩惱的懷抱吧。

◎課內素材

蘇軾一生風雨,一生坎坷,然而,無論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都響徹在那裏的天空中,響徹在那裏的人們的心坎上。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他歷經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運用角度]“曠達”“生命境界”“守望孤獨”“堅守自我”“至性至情”等

◎精彩運用

只緣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把毫無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風”而發出感慨,恐怕緣於“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對於桃花的認識,也出於愛屋及烏而有所專屬。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類的感情豐富,或憎或愛,或欣喜或悲傷,有絲絲的愉悅,也有淡淡的憂傷。於是,伴隨感情而獲得的認識總會絢麗多彩,但這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捲簾人與李清照的認識爲何懸殊,我想,應該歸結爲兩人的經歷、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懸殊,才得以造就偉大的詞人。

人類需要認知,認知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人類也是感情動物,認知的過程也包含感情的表達。源於人心靈的精神血脈需要充滿感情的認知!

記敘時,有人說:“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侷限於對於事實的描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與寬大的胸懷,這無疑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認知。取得這樣的認知,需要感情,閱讀這樣的認知,又何嘗不需要呢?

議論時,認知更加豐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何等的讚歎。“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又是何等的冷靜與思辨。而當東坡先生再遊於赤壁之時“蓋將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學的境界。

由此觀之,感情是認知的血脈,使它生機盎然,使它娓娓動聽,而感情也離不開認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認知中表達。

感謝情感,是它豐富了認知的內涵,是它澆灌了認知的清泉,爲了認知,就算“不識廬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點評:本文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表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在短時間內能將感情和認知的關係進行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實屬不易,若能在“親疏”上再下功夫,定能更上一層樓。

◎閱讀延伸

宋詞的憂傷

張佐香

宋詞如煙,如霧,如雨,溼漉漉地掛滿了宋朝的天空。宋詞網住了整整一個王朝。

年幼時,便對宋詞一見鍾情,許多個夜晚將窗簾拉上,擋住了城市的喧囂,一個人獨對宋詞。夜,真的靜了下來。心,真的空了出來。一顆被塵世磨礪得麻木的心靈變得敏感而熱烈。我虔誠地走進宋詞的意境之中。宋詞以其獨特的美感薰陶着我,使我如癡如醉,難以自拔。在反覆的閱讀中,我發現憂傷和哀愁是宋詞的永恆主題。宋詞是一個軟弱的王朝在頻繁戰亂的歷史中集體感傷的匯合。一位又一位詞人將感傷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詞人或許並沒有比常人經受更多的苦難,但是因爲他們的正直、悲憫、敏感和多思,他們的憂傷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內容。詞人們以豐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擬,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憂傷,如同受傷的天鵝不忘保持自己優雅的姿態,一邊流淚,一邊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來的是詞皇李煜。李煜稱帝時,所作之詞格調並不高。後來,成了階下囚,消極頹廢到了極限,詞的藝術魅力也達到了極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些雋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國人的心裏流動了千年。李煜用國家與自身的命運和精神血肉鑄造了宋詞的輝煌。王國維《人間詞話》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爲士大夫之詞。”

想起宋朝那朵卓絕一世的淒涼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筆,勾畫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親的藏書將她澆灌得外美如花,內蘊如竹。她滿載着少女的幸福,涉入愛河,與夫婿趙明誠琴瑟相和。他們在琴棋書畫金石詩文黨享受的甜蜜。可是婚後不久,趙明誠在戰亂中病亡。李清照在國破家亡的磨難中顛沛流離、四處逃亡。她將錐心蝕骨的痛苦和哀愁化爲淒涼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傷心人,未到真正的傷心處,是斷然寫不出這空前絕後的哀婉之詞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筆抗世,以詞喚天,將故國之思與家亡之恨,抽絲剝繭般進行紡織,化愁爲詞,爲後人留下了苦難時代的靈魂絕唱。她的詞永遠被人們傳誦。

捧讀辛棄疾飽蘸血淚譜寫的詞,總能清清楚楚地聽到他一遍遍地哭訴,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愛國憫民而生怨,因盡職盡力而遭災。國有危難時,招他起用,朝有謗言,又棄之一旁。這是他一生的悲劇。他徒然帶着山河破碎報國無門的心病而流英雄淚:“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h英雄淚?”如果說東坡常用“安時而處順”的態度來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麼辛棄疾多以慷慨悲歌來傾吐抑鬱的哀愁。到了“而今說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中,已是愁到深處卻無言。此時無聲勝有聲。辛棄疾的詞是正義和忠烈的化身,緣此才能燃燒,才能振聾發聵。

手執磨得起了毛邊的《宋詞》,我被一望無邊的哀愁和憂傷包圍着。 逸懷浩氣的東坡感嘆“江海寄餘生”;多愁善感的柳永詠唱“執手相看淚眼”;深婉含蓄的晏殊於“小園香徑獨徘徊”;仕途坎坷的歐陽修“爲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問“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動盪,產生了宋朝的詞人和宋詞。宋人寫宋詞,是心有所動,情有所發,是爲一己而寫,以澆一己之塊壘。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詞竟然從一代代文人手中流傳千古。這正應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宋詞中所瀰漫的無邊無際的哀愁與憂傷,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國破家亡的戰亂中漂泊天涯,萬千愁緒哀思齊赴心頭,創造了獨特的而又極具普遍意義的宋詞情境。緣此,引起百代之後衆生的共鳴。“哀愁”的內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們常常產生,而且永遠具有的一種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詞會跨越千年的門檻,跋山涉水而來,叩響我們心的絃索。

感謝古典的宋詞,感謝宋詞帶給我們的哀愁與憂傷。其實,我們是需要哀愁和憂傷的,需要它滋潤我們因爲過度追逐娛樂而乾燥的心田。讀宋詞,說明我們的情感和靈魂還沒有真正板結和塵封,哀愁和憂傷使我們的心靈變得柔軟,它不是憑理性所能獲得,而是由愛來理解。一顆善良的悲憫的有着文化底蘊的心靈,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時,一定能夠細緻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憂傷及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