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轉化的策略》教學實錄及評課資料精選

語文1.73W

教學內容

《轉化的策略》教學實錄及評課資料精選

六年級(下冊)第71~72頁的例1,隨後的“試一試”“練一練”,以及第74頁練習十四的第1~3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轉化策略形成的過程,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靈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通過回顧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策略的角度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策略意識,主動克服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提取轉化。

課件出示例1(圖略),師:請看屏幕,觀察這裏的兩個圖形,想一想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停頓)大家可以在作業紙上畫一畫,比一比,再和小組裏的交流。

學生在作業紙上嘗試,教師巡視。

師: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你是怎樣想的?

生:可以把第一個圖形上面的半圓向下平移5格,得到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相等;可以把第二個圖形兩個半圓分別旋轉180°,得到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相等。兩個長方形長都是5格,寬都是4格,面積相等,所以原來兩個圖形面積相等。

小結並利用課件演示上面的過程。

師:剛纔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運用了平移和旋轉,平移、旋轉的目的是什麼?應用了什麼策略?

生:平移和旋轉的目的是把這兩個不規則圖形轉化成規則的長方形,這裏都運用了轉化的策略。(板書課題:轉化)

師:把這兩個圖形分別轉化成長方形有什麼好處?

生:原來的兩個圖形比較複雜,不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轉化成長方形以後,圖形變簡單了,很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

師:是的`,運用轉化的策略可以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一些。(板書:複雜 → 簡單)

二、回顧轉化,感受價值。

師: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之一,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曾經多次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一些問題,回顧一下,我們在解決哪些問題時應用過轉化的策略?

生1: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課件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過程)

生2:推導圓面積公式時,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

生3:計算小數乘法時,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

生4:計算分數除法時,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

……

師:我們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這麼多問題。請大家回憶一下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想一想,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都是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爲已知的問題來解決的。(板書:未知 → 已知)

師:(指板書)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用到轉化策略?

生:遇到複雜的、未知的問題時,通常要想辦法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

小結(略)。

三、巧設對比,強化轉化

出示“練一練”右邊的圖形。(圖略)

師:請大家觀察這裏的圖形,想一想,要求圖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師生共同交流和演示通過平移圖形的邊,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長方形,再根據周長不變求出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過程。(略)

四、鞏固練習,靈活轉化

1.完成練習十四的第2題。

學生在作業紙上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並組織反饋。

2.完成練習十四的第3題。

師:這是一個由曲線圍成的圖形,(指大圓半徑)這裏的4釐米表示什麼?

生:4釐米是大圓的半徑,也是小圓的直徑。

師:你會求這個圖形的什麼?

生:我會求這個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出示題目要求: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

學生在下面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反饋。(略)

3.完成“試一試”。

出示題目:1/2+1/4+1/8+1/16。

師:觀察這幾個分數,它們有什麼特點?

生1:這幾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第一個分數的分母是2。

生2:從第二個分數開始,每個分數都是前一個分數的一半。

師:你能很快算出它們的和嗎?自己先在下面試一試,再和同學交流。

學生在作業紙上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業。

生1用通分的方法算;生2用拆項的方法算。(過程略)

生3:我畫了個正方形,把正方形的面積看作單位“1”,正方形中塗色部分分別表示1/2、1/4、1/8、1/16的和。從圖中可以看出,求塗色部分的大小可以用1減去1/16。所以,1/2+1/4+1/8+1/16=1—1/16=15/16。

師:你能把算式轉化成圖形,把加法轉化成減法,真了不起!如果要計算1/2+1/4+1/8+1/16+1/32的和,你會算嗎?

生:直接用1—1/32=31/32。

師:如果是1/2+1/4+1/8+1/16+1/32+1/64 呢?

生(齊):63/64。

師:你還能再寫出這樣的一個算式並很快求出得數嗎?

學生自由寫算式,並很快說出得數。

4.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出示題目。(略)

師:(課件演示比賽過程示意圖)數一數,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後才能產生冠軍?

生:8+4+2+1=15(場)。

師:畫圖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

生:直接用16-1=15(場)。

師:這麼簡單啊!有道理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採用單場淘汰制組織比賽,每淘汰一支隊伍要進行一場比賽,要淘汰15支隊伍,就要進行15場比賽。

師:你的想法真巧妙!把比賽的場數轉化爲求淘汰了多少支隊伍,很多時候轉化就是要像這樣換個角度去思考。

師:如果有64支球隊參加比賽,產生冠軍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交流。(略)

師:(課件出示)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強調:“不斷地變化你的問題……我們必須一再地轉化它,直到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東西爲止”。運用轉化的策略,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是我們解決問題時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

【評析】

整節課的教學圍繞“爲什麼要進行轉化”“怎樣才能實現轉化”“轉化的依據是什麼”“轉化過程中要注意什麼”的線索展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策略、形成策略及自覺靈活的運用策略。具體有以下特點:

1.理解策略內涵,明確轉化方向。

“轉化”思想在國小數學教學內容中無處不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過運用“轉化”的經歷,但並沒有把“轉化”提升到策略的高度。教材在六年級下冊安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目的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激活已有經驗,提升對“轉化”策略的認識,形成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例1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平移、旋轉分別將兩個不規則圖形轉化爲長方形,從而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並引導學生回顧“在解決哪些問題時應用過轉化的策略”,使經驗得到提升,進而獲得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就是把複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把未知問題轉化成已知問題的認識。

2.積累運用策略的經驗,增強策略意識。

由於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強調策略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問題的解決常常是應用正確策略的結果,策略確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對學生策略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解決有關圖形的周長、面積等問題時,教師十分重視激發了學生學習策略的內在動機,梳理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以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

3.關注策略的優化,培養學習能力。

靈活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本課教師設計了有層次、有變化的練習,引導學生在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加工、提煉信息,合理轉化的經驗,領悟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等積變形等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計算1/2+1/4+1/8+1/16時,有學生先通分再計算,有學生通過將算式變形算出結果,有學生把計算問題轉化成圖形問題算出結果。對於多樣的解題方法,教師沒有把最優的算法強加給學生,而是通過“你能把算式轉化成圖形,把加法轉化成減法,真了不起!”這樣的激勵性評價,幫助學生體會轉化的思路和方法,感受最優算法的實際價值,領悟轉化策略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