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中國神話教學實錄

語文8.62K

實錄就是按照真實情況,把實際情況記錄或錄製下來。也是編年體的一種,小編收集了中國神話教學實錄,歡迎閱讀。

中國神話教學實錄

  一、導入神話

師:有一種感覺叫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覺。大家其實都有這種感覺,我們先來試試自己的語言聯想力。教師板書一個“神”字,由這個“神”字,你能想到哪些與他相關的詞語?

生:(先後有十多個學生提到神祕、神氣、神思、神奇、神妙,精神,神仙,神通,神話,神力,神機妙算,神采奕奕,神乎其神,神氣活現……等)

師:今天,我們將學習兩個故事,它們都是特別古老,也特別神奇的故事,我們將這類故事,叫作“神話”。神話出生在人類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們關於世界的想象。我們是不是也知道一些神話?你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或神話人物?

生:女媧補天。

生:精衛填海。

生:孫悟空大鬧天宮。

……

師:你們的語感力強,知識面也廣!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的這篇神話,叫夸父逐日。

  二、學習《夸父逐日》

(一)整體把握文本

師: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以前應當聽過吧?誰能繪聲繪色地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講述故事)

師:你講的其實是夸父逐日的現代版。從先秦到現在,這個故事流傳至少有三千多年,你可能無法想象,這個奇妙的故事,最初用文言記錄下來的時候只用了37個字——當時還沒有標點。37個字,只比一首七言絕句的字數多一點點。如此精短的文字居然濃縮如此精彩的故事,這是不是一種神奇?這是語言的神奇。

《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最先記錄在一本叫《山海經》的先秦典籍中,你想想,《山海經》是先秦時代的經典,它會像我們今天的書籍一樣嗎?

生:不會,那裏的書還基本上是竹簡。

師:我沒有看過《山海經》,根據書名,能猜猜它的內容可能是寫哪些方面的嗎?

生:可能是地理方面的書。因爲,書名中出現了“山”“海”這個的字。

師:真是太聰明瞭!真是這樣,這是中國古代很早的一部關於地理方面的書籍,裏面收有很多神話。看看今天學的這個故事的標題——夸父逐日。 夸父,神話人物;跟奔月的嫦娥,鬧海的哪吒一樣。逐日,就是追逐太陽。先想找個同學來朗讀故事。

(生讀故事,之後正音。)

師:別看這則神話只寫了37個字,故事有起因,有發展,有結果,曲折而有致。看誰能用最少的字來歸納故事發展的過程。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歸納並板書:“走”——渴、飲、死——“化”

師:漢語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文字。即使幾千年前的文章,我們今天還能讀懂。但是,畢竟隔着那麼久。相當多的字義跟今天依然一樣。你覺得有哪些文言字的含義跟今天出入特別大?

生:今天的“走”,是行走;文言中的“走”,是“跑”。

師:還能舉例嗎?“三十六計,走爲上計”中“走”是什麼意思?

生:跑。

生:今天的“河”是“河流”,文言中的“河”即黃河。

師:對!河南,河北,大河上下中的“河”都是“黃河”。

生:“澤”,今天有“沼澤”“潤澤”之意,古代是“大湖”。

師:孟浩然有詩:“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裏的“澤”是什麼意思?

生:湖。

生:欲得飲,“得”是什麼意思?

師:在這裏相當於“能夠”。得過且過,“得”也就是“能夠”。

師:一下就找到這多次古今意義差別大的字詞,可見你們的語感力不錯。我們齊讀這篇神話。

生:(齊讀故事)

(二)細品文本內涵

師:夸父與日逐走,“入日”。關於“入日”出現過兩種解釋,一是書上說的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二是將它解釋爲“進到太陽裏面”。第二種解釋其實不妥,爲什麼?能不能結合上下文說點理由?

生:太陽是個密封的圓球,根本進入去。

師:你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能不能結合上下文說?

生:下文提到“未至”,即沒有到達太陽。

生:“道渴而死”,半路上就死了,說明最終沒有到達。

師:對!太陽是熾熱的,又是快速移動的。幾千前的古人,肯定都能感覺到這一點。想想啊,那麼高的溫度,那麼快的速度,夸父與太陽賽跑,註定了他要口渴;並且溫度那麼高,又註定了那不可能是一般的渴。渴了要喝水,那麼幹渴,註定要喝的水也是多得不可思議。哪些地方寫得夸父渴得厲害?

生: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師:(讓學生看本冊教材最前面關於黃河的彩頁)黃河滔滔,水夠多了吧?喝光了依然不夠;渭水盪漾,水夠多了吧,喝光了,依然還不夠。還得北飲太澤。

這裏,我有一個問題,在這個37個字寫成的故事中,寫夸父口渴喝水就佔了16個字。你說這是爲什麼?

生:這樣寫,爲了突出夸父逐日的艱難。

生:這樣爲下文寫夸父的“死”埋了伏筆。

師:真是太聰明瞭!從下文看,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出了過程艱難?

生: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就死了。

生:棄其杖。說明夸父逐日時一直拄着柺杖。

師:(課件顯示)

比較句子:

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飲於大澤。

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發現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嗎?

生:課文寫的是“北飲大澤”而不是“飲於大澤”。

師:第一句連用兩個“飲於”似乎語勢更足一些。何必用“北飲”?

生:這從側面說明夸父一直在“逐日”,他始終在追着太陽走。

生:我覺得,“北飲”能顯示位置的變化。

師:夸父逐日的結局是“道渴而死”。你覺得先人們對夸父的“死”究竟抱着怎麼的感情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尊敬。

師:似乎這個詞還不足以表達感情?

生:讚揚。

生:崇尚。

生:敬仰。

師:都對。你怎樣看出來的?

生:我們從結尾看出來的。結尾寫道:“棄其杖,化爲鄧林”。鄧林,即桃林。

師:鄧林,今天是個地名,在河南、湖北、安徽交界處。但文中的“鄧林”即桃林。據說是“彌廣數千裏焉”,即有數千裏的桃林。數千裏的桃林都是由夸父手中的柺杖變化而成。這樣的結局,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很美麗。

生:很悲壯。

生:很有浪漫色彩。

師:很好!我們帶着對夸父的感情,將故事齊讀一篇。

(三)評價神話人物

師:在這個故事裏,夸父到底更像一個人,還是更像一個神?哪些作爲人的特點?哪些又是作爲神的特點?

生:夸父是一個人。因爲他跟一樣口渴,飲水。

生:夸父是一個人。因爲他中途就“死”了。

生:夸父是一個神。因爲他追逐太陽。

生:他是神,因爲將黃河、渭水的水都喝完了還不足,還喝光了大湖的水師:這是神話中慣用的`想象與誇張筆法。

生:夸父的手杖都化爲了數千裏桃林,這太神奇了。

師:我在想,夸父爲什麼不是追一隻兔子,一隻小雞,偏偏要去追太陽,這樣的故事安排能說明什麼問題?

生:太陽帶給人類以光明,“追日”就是追求光明。

生:太陽帶給藏們以溫暖,“追日”就是追溫暖。

生:太陽每天東昇西落,太陽就是時間。“追日”就是“追時間”。

師: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追日”是不是也是“追生命”?

  三.學習《共工怒觸不周山》

(一)問題引入

師:第一則故事暫學到這,等會兒兩則都學完,我們再來背誦。默讀第二則故事《共工怒觸不周山》。

(學生朗讀)

師:這篇神話同樣只有兩句話,才46個字,也不足一首七言律詩的篇幅。這個故事記錄在《淮南子》裏。淮南子,是西漢時期的一部書。知道它的得名的由來嗎?

生:這本書由淮南王劉安與其門人編輯的。這部書裏記錄了不少神話故事,除了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外,還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

師: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正音:顓頊,神話人物。“頊”別寫成了“須”。水潦的“潦”是個多音字。)

師:誰能解釋一下這個故事的標題?

生:共工發怒碰撞不周山。“共工”是部落首領,神話人物。觸,碰、撞。

不周山,崑崙西北。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多媒體顯示“不周山”)

師:如果我們將標題換成“共工觸不周山”有沒有影響?爲什麼?

生:有影響。因爲“怒”是一個題眼。

師:那我們看共工爲什麼“怒”?“怒”到什麼程度?“怒”的最後結果是什麼?

生:共工“怒”的原因是“爭爲帝”,爭着當天帝。

生:怒的程度很厲害。

師:表現在哪裏?

生:天柱折,地維絕。

師:天柱何其堅,都折了,都斷了,可見是“大怒”。地維絕,維是繩子,絕,也是斷。我們學習要善於遷移。比如,折是“斷”的意思,還可以舉帶有“折”的成語爲例嗎?

生:不折不撓。

生:寧折不彎。

師:絕,也是“斷”的意思。還能舉其他成語爲例嗎?

生:恩斷義絕。

生:絕情。

師:“韋編三絕”的中“絕”也是“斷”的意思。

(二)問題深究

師:上面那則神話故事中,夸父的性格很突出,很顯明。在這則神話故事中,“共工”與“顓頊”的性格很顯明嗎?爲什麼?

生:寫出了共工的“怒”。

師:標題中是“怒觸不周山”,正文裏是“怒而觸不周之山”這有什麼區別沒有?

生:多了一個“而”字、一個“之”字。

師:這個“而”表什麼?

生:表連接關係。

師:對情感表達有作用嗎?

生:加了這個“而”字,在“怒”的後面在停頓一會兒。有強調“怒”的感覺。

師:共工相對於夸父來說,性格顯明嗎?

生:不夠鮮明。

師:爲什麼人物沒有那麼鮮明呢?因爲,這篇神話主要還是表達先人對於中國地形的一種原始想象。從哪裏看得出來?

生:“天頃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師:“故”是什麼意思?

生:因此。

師:可見,這類神話不是英雄神話,而是解釋性神話。看最後一句“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什麼意思?

生:“移”即移動,太陽月亮星星都移動到那裏,焉,“在哪裏”;江湖流水與泥沙都歸附到那裏。

(學生齊讀故事)

(三)問題討論

師:太陽每天都東昇西落。在先人的空間觀念中,天是圓的,籠罩着大地;大地則是方的,有四根柱子撐着,還有繩子系掛着。今天,稍有知識的國小生都知道,地不是方的,地球原來是圓的。也沒有柱子與繩子存在,地球的運動是因爲萬有引力。

在神話中,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是因爲共工怒觸不周山所形成的;而從科學來看,中國地形的成因與共工無關,而與地殼板塊的巨烈運動、地表岩石的許多變化有關。在這裏,一是神話對世界作出瞭解釋,二是科學對世界作出瞭解釋。你覺得這兩種解釋有高下之分嗎?你更喜歡哪種解釋?

生:我喜歡神話提供的解釋,因爲特別有趣,有想象力。

生:我喜歡神話解釋,因爲更詩意一些。

生:我喜歡神話解釋,因爲它更神祕,更有個性。

師:都喜歡神話嗎?因爲我們今天學了神話就否定了科學呀?

生:我喜歡科學解釋。因爲,它提供的是正確的知識。

生:我喜歡科學解釋,它是人類創造性的表現。

師:是的,神話有它的神奇,科學也有它的美麗。神話的詩性思維與科學的邏輯思維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我們該追求的就是兩者的相互融通。我們自由朗讀兩則神話,準備背誦。

(學生讀、背兩則神話)

師:神話作爲一種故事,它有沒有很特別的地方?神話是古老的,神奇的,浪漫的,天真的,當然也是一種不朽的美麗。能不能給神話打個比方?

生:神話是一片鑰匙,打開一個神奇的世界。

生:神話是一杯奶茶,溫暖而香甜。

師:你喜歡喝奶茶,所以有這樣的比方。我不喜歡喝奶茶,喜歡喝酒

生:(大笑)神話是一杯陳年老酒,越久越迷人。

師:都很好!還知道世界上哪裏的神話故事最多嗎?

生:希臘神話。

師:都知道希臘神話中的哪些神?

生:宙斯、赫拉、雅典娜、阿婆羅、波賽冬、繆斯……

師:課後,我們可找來中國古代神話與希臘古代神話讀一讀。神話真是一種神奇的文本。走近它,就是走近一個詩意的世界、神祕的世界。

標籤:實錄 神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