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案例

語文2.01W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想使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課文主要分三個部分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結果。故事通俗易懂,二年級學生能讀懂故事的表層意思,但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趨於形象思維爲主,因此要體會深層寓意,對多數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針對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在體會本則寓言的寓意上,並採用“創設情境“來突破重難點。預設與生成總是有距離的,執教完後,我對這堂課教學有滿意的也有遺憾的,下面把自己的感受反思如下: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案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由自己週末在家讀到的寓言小故事入手,說說你讀了什麼寓言故事懂得了什麼道理,練習說完整的話。孩子們爭先發言,進而也明白了寓言就是藉助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道理。然後讀課題質疑,學生提出許多問題,老師總結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問題,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結果,然後帶着問題學習課文,由於是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特別有興趣。

二、情境創設點明主旨。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說出來。老師在指導讓學生清楚瞭解禾苗的生長過程時並不是通過枯燥的解說、問答,而是創設了兩個情境,教師直接讓學生演一演田裏的小禾苗,來問學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麼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讓我來幫助你把你拔高?你高興嗎?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然地抒發,一下子就闡明瞭禾苗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不能違反事物的規律,孩子們接受的又輕鬆又明瞭。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三、朗讀指導切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本節課在教學中比較重視讀的訓練,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爲。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讀到農夫一邊喘氣一邊說時,通過初讀、評價、比較、示範、再讀,學生們都能讀出自己感受到的又累又高興的情緒,張揚了個性又提高了朗讀興趣。

四、激發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藉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而老師在教學了全文後順着文章的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故事的結果在意料中也在意料之外,種田人犯了一個錯誤,你知道是什麼錯誤嗎?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這一環節指導時,在教師的啓迪引導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張津銘說:什麼東西都有它自己的規律,我們不能違背它。祁晉熹說:種田人如果嫌他兒子長得慢了,也來拔一下他兒子,那會怎麼樣呢?並自然而然地引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急於求成,徒勞無功。這一道理是學生們自己在想象說話中慢慢地得出來的,而教師在其中起了引領的作用。而且在後一步的寫字教學中我把剛剛所學的寓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說:“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寫字也一樣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來寫,千萬不能——學生又一次大聲地朗讀了黑板上的寓意:急於求成,徒勞無功”。再一次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學生頭腦中生根。爲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讓學生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誇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在課的最後,向學生推薦課外也可以去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瞭解蘊含的道理。一堂語文課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揠苗助長一個故事,懂得的不僅僅是急於求成,徒勞無功一個道理,而是把課堂知識引向課外,讓孩子們在課外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

在上完課後,我認爲還有幾個地方在處理上還欠到位:

1、整堂課中,教師說的似乎多了點,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還不夠。

2、朗讀指導最好再有層次性一點,體現一定的坡度。

3、在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方面還可以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