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教學實錄

語文1.97W

課本之內有萬水千山,課文之內有萬紫千紅,這是語文的神奇,也是課堂的魅力。讀罷何捷老師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實錄,深感他是一位高明的導遊,學生在他的課堂上,不出國門就可輕鬆領略異域風情,未與德國人謀面卻知其心。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教學實錄

  明晰到哪裏去“旅行”——確定明確合宜的教學內容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一文作者爲已故著名學者季羨林。作者通過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言語親切自然,字裏行間蘊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還能帶給他們美好的情感體驗。

如果我們只是讓學生“看到”德國的花美,“看清”德國人的境界,或者讓學生獲得了比較好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旅行”終究只是“旅行”而已,算不上語文學習。

何捷老師的智慧在於,帶學生欣賞花美、人美不是最後的目的,領略這些“美麗”背後的“語文”,即表達形式,纔是這次精神旅行的目的地。

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語文那麼寬泛;知識技能之外還有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那麼豐富。何老師顯然有着極其清晰的課程意識—課文放在五年級下冊,何老師就把學習表達的點定位在異域風情的寫法上。這無疑是恰當的:第一,符合文本特點,可以巧妙地結合文本內容完成表達形式的學習。第二,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了年級學習把景色寫清楚,四年級學習把景物寫具體,五年級掌握類問題解決策略:異域風情這一類題材怎麼去寫。

  讓我們來看看何老師是如何緊扣文本來呈現並完成這一教學內容的:

首先整體感知,抓住學生總體感受到的“美”,通過讀第一段,明確作者通過寫“花”來反映異域風情。再讀第四段,領悟作者寫花抓住了美的不同內涵,即抓住與其他地域的差異(多數人養花給自己看,德國人是養花給別人看)來寫。可想而知,遊歷偌大德國,所見所聞何其多也,而作者則選擇最強烈的感受,選擇最適宜的材料。這是選材方面的指導。

接着,何老師進行語言的指導。這樣的異域風情,這樣與衆不同的美,最適宜用怎樣的語言表達?(教案 ) 何老師藉助第三段,抓住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這些關鍵詞語,幫助學生通過內容的理解來體會“美麗的景緻需用精緻的詞語、句子來形容”。

師:哪一段的描寫,使你覺得德國的哥廷根風光秀美呢?

生:第三段。

師:看來要想揭開美麗的奇特之處,就要先研讀這一段。這樣的奇麗之美到底美不美?我們先自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吧,直接和美麗相約。

(生自由讀)

師:哪些句子寫到的景緻特別美,找出來,和大家分享。

生:我找到“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句話中的“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兩個詞語直接表現了美。

師:能看着圖具體說說嗎?例如“奼紫嫣紅”寫的是花的什麼美?

生:色彩美。

生:“花團錦簇”是樣子美,說花很多,一簇一簇的樣子很美。

師:很好。配合上這麼美的圖,這麼美麗的景緻,我們也要像作者一樣,用上精緻的詞語來形容。

生:我找到的是“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句中提到了花的.海洋,還有“應接不暇”這個詞語也體現了美。太美了,看都看不過來了。

師:是啊,這個“暇”字就是被陽光晃了眼的意思,看不過來了。可不要寫成目字旁。看來,一些優美的詞語能爲表達服務,大家要注意日常的積累。現在, 自己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特別注意這些優美的詞語,爭取把它們記住,裝進自己的詞語庫中。還有哪裏美呢?

生:我覺得“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一句也美,不過它寫的不僅僅是花的美,還有人們的心靈美。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是,由景及人,寫出這異域風情背後的祕密:花美源於人更美。美景,總是容易發現,而背後的人,異域風情的有機組成部分一風景的創造者,是遊客容易忽視的。這也是寫“異域風情類”文章最難把握的地方。但是,異域風情類文本的特色、靈魂就在這裏。何老師四兩撥千斤,在學生自由讀句子、做批註、彙報讀句子時抓住一位學生的認識:“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這句話說花是很美的,很重要的,但是言外之意是說人是更美的”,讓學生讀書尋找文中寫花又寫人的句子,競有11句之多。學生在朗讀這些句子後又有了重要的發現:

生1:我發現有人就有花。

生2:我發現人與花是緊密相連、緊密相關的。

生3:我覺得作者說的境界分兩種,既是花的美麗境界又是人的美好境界。

總結:原來作者說這耐人尋味的境界中的“味”就是人情味啊。相比花來說,人的美是大美,是大愛。從小小的花入手,一直滲透着人性之美,這就是德國留給作者奇麗奇特的美啊。

正是有了這樣絲絲入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文本表達知識的學習,學生盡在“移步換景”中掌握。課末,就“如何寫異域風情類文章”這個問題進行交流,學生得到了豐富多彩的答案。學得成功,證明教得有效,而起點、關鍵正在於何老師一開始就明晰了這一課的教學內容。

  設計好怎樣去“旅行”——採用隨意的慢的教學方式

照理說,寫景文章,且是國外題材,內容一般都比較具體,所用語言也繁複、生動。但該文惜墨如金,雖有描寫,但止於白描;雖有記敘,但數筆帶過,全文不過509個字。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數百文字,竟是數十年歲月的濃縮:文章第二段寫“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第四段寫“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

何老師教本文,竟也如此簡潔。比如對文本主旨“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解。

師:是啊,這樣的城市,這樣獨特的風景,這樣的境界,確實耐人尋味。文中說“這一種境界”,指的是哪一種境界呢?

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師:生活中有這樣的境界嗎?例如,你爲集體做了什麼?

生:我爲集體打掃衛生。

師:集體爲你提供整潔的環境。

生:我爲爸爸媽媽按摩。

師:他們爲你帶來溫馨的家庭。

生:我爲同桌清潔桌面。

師:他回報你微笑如花。

生:我在小區裏學習雷鋒。

師:整個小區帶給你美好的生活環境。

師:這就是一種境界,叫什麼?

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師:好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就是文中所說的“耐人尋味”的境界。

何老師的設計當然不是隨意的,話語也不是隨便的。他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慢慢地跟着學生走。學生走在前面,看風景,品風情。他呢,有時伴隨一邊,有時跟在後面。這樣的隨意,是教學形式上的“散”,其“神”卻是聚焦的——無論是一開始的感知交流,還是中間的讀書品味,抑或最後的回顧發現,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順學而導、先學後教的“導遊”。“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解是這樣,“花美人更美”的品味也是如此。當然,不要忘記,何老師教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寫法,也還是這樣。這樣的“慢”正適合語文的學習,這樣的“慢”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與領悟。

花的美麗,異域的風景,需要慢慢欣賞;而人的美麗,語文的風景,更需要慢慢欣賞。

標籤:實錄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