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語文教材《窗》教學實錄

語文1.91W

師:同學們,透過一扇窗,我們能看到些什麼?面對一堵牆,我們又能想到些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小說——《窗》。(板書課題、作者)

語文教材《窗》教學實錄

師:請大家默讀一遍課文。(生默讀課文)

師:誰能用簡煉的語言概述小說的故事內容?

生1:發言。

生2:發言。

師:小說以塑造人物爲中心,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本文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

生3:兩個。

師:分別是……

生3: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師跟隨學生回答,板書)

師:這兩個人物形象你最想評論的是哪一個人物形象?你對他的評價是什麼?並說說理由。要求:先獨立思考,有了個人見解、認識後,再四人爲一組,討論、交流。

師:那位同學首先來評價一下自己想評價的人物。

生4:我想評價靠窗的病人。我認爲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因爲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堅持講不存在的美景來鼓勵不靠窗的病人,減輕他的痛苦。

生5:我認爲他是一個樂觀的人。

生6:他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師:請說說理由。

生6:他看到的其實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堵光禿禿的牆,可他每天講述那麼美的景色,可見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師:嗯!說得很好。請你讀一下文中他所描述的窗外美景的語句。

生7: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兩個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這樣做,可見他意志堅強。

生8:還能看出他是一個關心他人、善良的人。

生9:他是一個心靈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師:對靠窗的病人的評價,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稍等片刻)那,我們再來分析不靠窗的病人這個人物形象。

生10: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他認爲窗外有美景,他就想佔那個牀位。

師:從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生10:不靠窗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爲什麼偏偏是挨着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爲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

生11:他是一個妒忌心很強的人,理由同上。

生12:我覺得他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因爲他當時病得很重。他們兩個既不能讀書閱報,也不能聽收音機,看電視。靠窗的病人能看窗外的美景,他也想看,這是正常的。

師:嗯!他的分析聽起來也有一定道理。其他同學有不同理解嗎?

生13:他想佔那個牀位,我認爲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爲這種想法感到過慚愧,也剋制過自己。

師:他剋制住自己了嗎?

生14:沒有。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沒有剋制住自己。

生14:他爲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麼想,可是,他愈加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強烈,幾天以後,這個想法已經進一步變爲緊挨着窗口的爲什麼不該是我呢?

生15:我認爲他不可原諒。是的,他開始是感到慚愧,但後來,他認爲那張牀就該是他的,所以他見死不救。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這一點?

生16:靠窗的'病人半夜犯病,他大聲咳嗽,液體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幫忙按一下電鈴,護士就會趕來,可是他紋絲不動。

師:而且,當時他還醒着。對此,同學們怎樣看待?

生17:我認爲他產生那種念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見死不救就無法原諒了。

生18:他見死不救就是爲了儘快得到那張牀,這是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

生19:我認爲他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不應該原諒他。靠窗的病人與他一樣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卻想辦法鼓勵他,帶給他快樂。而不靠窗的病人卻始終考慮自己。爲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是啊!一個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沒錯,退一步說,有點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能爲了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不恩你犧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爲代價來達到個人的目的。

師:本文題目是“窗”,誰能談一下對“窗”的理解?

生19:窗是心靈之窗,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的內心世界。

生20:本文故事就是圍繞窗戶來寫的。

生21:這兩位病人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途徑就是窗。他們通過“窗”看外面的世界,我們通過“窗”看他們的靈魂世界。

師:也就是說,本文的故事情節圍繞“窗”來寫。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是二人的心靈之窗。通過窗,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醜的一面。那麼,本文運用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的呢?

生:對比。(師板書對比手法)

師:小說結尾一句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想想一下他當時看到這堵“光禿禿的牆”後的心理活動。

生22:他會自責、慚愧。心裏想:“原來靠窗的病人使用這種方式來安慰我、鼓勵我、而我卻……我真是該死啊!”

師:良心受到譴責,內心自責、懊悔。

生23:他十分生氣,心裏責罵靠窗的病人:“這個大騙子!根本就沒有什麼美景。原來,他每天都在說謊,他是在騙我啊!”

師:嗯!他並沒有理解病友善良的用心。

師:那,我們再設想一下:假如病房裏又住進來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會做些什麼呢?

生24:他可能會把這個故事講給新來的病人聽,並且告訴他那個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以此來贖罪、懺悔。

生25:他不會說這件事,但他會像靠窗的病人一樣也每天給新來的病人講“窗外的美景”。

生26:我覺得他什麼也不會說,什麼也不會做,他只會呆呆地看窗外光禿禿的牆。因爲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來的病人會像他一樣爲了佔這個牀位而加害他。

生27:他一直自責、內疚,病情因此越來越重。在臨死之前,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新來的病人,以次來告誡人們不可因一時糊塗而遺憾終生。

生28:我也認爲會像靠牆的病人一樣,每天給新來的病人講並不存在的“美景”,以此來激勵他活下去。

師:同學們發言積極,發言水平也很高。我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小說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我們從中可以受到怎樣的啓示呢?

生29:在生活中做一個心胸寬廣、關心別人的人。

生30: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對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

生31: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愛自己,也愛他人。

生32: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顧個人利益。

生33:我們班有的學生,有好的輔導書、好的卷子不給別人看,唯恐別人超過他。我認爲這也是自私的一種表現,同不靠窗的人是一樣的。

師:奧!這種現象確實不好。不過,我相信:我們學完此文後,班裏就不會再發生類似的現象了,對嗎?

生(齊答):對!

生34:不能把個人的歡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

生35: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地去誤解、傷害別人。因爲,有時我們傷害的人也許就是在暗中幫助我們的人。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看到了咱們班學生的胸襟,這令我尤爲欣賞。我相信同學們會把所獲得的啓示付之於生活實踐中,會做一個心胸寬廣、品德高尚的人。

師:小說的結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讀完這篇小說後,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我把這種感受寫了下來,作爲贈言送給大家:(屏幕顯示)

閱讀感言: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醜,成爲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性的瞭望臺。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他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