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堆雪人》音樂教學反思

音樂1.92W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堆雪人》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堆雪人》音樂教學反思

《堆雪人》音樂教學反思1

《堆雪人》是一首節奏活潑的歌曲,三拍子的節奏感很強,也很能夠表現出堆雪人的開心,深受小朋友的喜歡。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設計了小三關,主要是讓孩子對雪花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印象。然後再進入歌曲,孩子對歌曲的興趣就大大提升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再來學這首歌曲就會在主觀上容易的多。

在讓孩子聽歌的同時,我做了幾個小的設問,主要是讓孩子仔細的聽歌曲,對歌詞有個初步的印象,再讀歌詞就會熟悉的多。在跟歌詞輕聲唱歌詞時孩子先對歌曲的旋律有個初步的瞭解。在跟鋼琴唱歌曲的時候,還要注意不斷的提醒孩子的一些容易錯的音和歌詞還模糊的地方,在最後跟伴奏音樂唱歌曲的時候學生跟的並不好,我仔細的思考了原因。在跟伴奏之前我少了一次提醒和練習,孩子在沒有跟過伴奏的情況下很難一次跟準確伴奏帶。

教授歌曲前欣賞樂曲《雪花飛舞》,這首歌曲是一首電子音樂合成的音樂,通過聲音的強弱對雪花飛舞的場景的形象的描寫,一開始我並沒有告訴孩子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而是讓他們聽的過程中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場景,這個步驟主要是爲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他們想象到的並不一定是雪花飛舞的場景,在聽第二遍的時候,我讓孩子跟音樂做律動,孩子基本都是做的飛舞的動作,以前做過類似的動作,基本跟飛舞的動作有關的孩子都會用上。最後我讓孩子跟着音樂在教室的空間的有續的動起來。

在教學時間的過程中,我還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以便更好地運用於教學中來。

《堆雪人》音樂教學反思2

一直以來,創新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廣大音樂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也便是“如何在音樂欣賞課、綜合課、創作課中體現創新”,而“唱歌課中如何體現創新”則似乎已成爲冷門。

昨日在網上欣賞flash動畫時,不經意間打開了一首用flash製作的《雪人》MTV。就在看着動畫中的雪一片片飄落下來,內心感懷作者高明創意的一剎那,我忽地回想起上學期結束時的一節唱歌課:《堆雪人》;再仔細地回憶自己當時的教學過程,忽然覺得自己似乎也在某些環節中體現了創新的意識。於是馬上翻開舊教案,細細地再讀讀想想,感覺挺有感觸的。下面,我就結合我的那堂老課來談一談我在唱歌教學中是怎樣體現創新的。

《堆雪人》一課的教學目標是以情感爲主線,從感性入手,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學唱歌曲,從而用美的歌聲去表現歌曲。圍繞教學目標,我主要從教學手段的教學方法上去突出創新。

一、變換問好形式,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音樂課中,我們對每一個細小環節的設計都應注重去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拿師生問好來講,問好是每一節課都必不可少的,而長期不變的問好形式,只會使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成爲一種習慣,也因此會淡化學生的學習激情,埋沒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堆雪人》一課中,我嘗試着改變了與學生的問好形式。

1、改變樂句的聲部形式。《堆雪人》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所以,我在設計問好曲時,注重了聲部的選擇,由一個聲部變成了二聲部,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聲部概念,和聲音的和諧性,使合唱課在一開課就有一種和聲美。

2、變換問好的速度。開課時,我用了兩種不同的速度來問好,一種是行板的速度,讓學生用柔美的聲音去演唱,體會抒情的情緒。另一種則是用小板的速度,讓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去演唱,從而體會活潑、歡快的情緒。這樣採用對比的形式問好,不僅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保護了學習激情,而且爲後面有彈性的歌唱奠定了基礎。

二、使用電教媒體,給學生以情境感染。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形象等特點,它通過圖象、文字、音響等來刺激人的感官,從而產生想象和聯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形象思維的展開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優於其它一切教學手段。因此,我在《堆雪人》這一課中,藉助了一些電教媒體的手段,把聆聽、觀察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加上簡潔精闢的語言引導,給學生以生動真摯的情境感染。課中,我以情感爲主線,處處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感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處:

1、在發聲訓練中,我採用畫面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觀察靜態和動態畫面的不同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有針對性地用柔美和有彈性的聲音分別練唱不同情緒的練聲曲,爲後面的歌唱做好鋪墊。

2、在新課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飄着雪花的'冬景,並伴有柔和的音樂背景,以此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思維上充分感受嚴冬的氣息,使其沉浸在特定的意境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暢談各自的感受。

3、藝術處理。當孩子們在學完一首歌曲時,思維已處於相對平穩的狀態,若要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演唱歌曲,必須對其再進行一定的思維刺激,纔會促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因此,我在進行藝術處理時,讓孩子們邊聽歌曲,邊看滾雪球、堆雪人的場景圖片,以此去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官,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能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

三、從感性入手,充分體現“聽覺”藝術。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去體現“聽”的魅力。然而,在常規教學中,有些教師爲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識,而生硬的去灌輸一些音樂符號,結果不僅事倍功半,還淡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換種方式,我們使專業的音樂符號變爲感性的、可聽性的東西,讓學生充分去感受、體會,我想那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體現了聽覺藝術:

1、難點節奏的突破。《堆雪人》一課中,有一個難點節奏:0×(強拍休止),在該節奏的突破上,我並不是讓學生去死讀節奏,而是採用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聽辨兩條旋律片斷。從感性上去體會其不同之處(2345.6---02345.65---),然後,出示節奏卡,老師吹奏帶休止的旋律,讓學生在兩個節奏卡中,選擇出老師吹奏的旋律所對應的節奏型,使其對節奏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再模唱該旋律,從而充分去感受和認識強拍的休止節奏。由此以來,學生對難點節奏的把握,便由一個感性的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難點也很自然地解決了。

2、歌曲的學唱。《堆雪人》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在學唱齊唱部分和高聲部時,我適當弱化了識譜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聽覺感官,使其在聽的過程中去學唱歌曲。學生在完整聽第一遍時,是對歌曲情緒的總體把握和節奏的感受;聽第二遍則是用手串鈴去體會歌曲情緒的變化,用響板去鞏固強拍的休止節奏;第三遍便是同學們學唱歌曲的齊唱部分和高聲部。雖然是在反覆地聽歌曲,但每一次對學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學生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會逐步加深。歸根結蒂,這些程序都是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逐步熟悉旋律,學唱歌曲。實踐證明,這樣適當地弱化識譜教學,加強聽覺感受,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不僅有所增強,而且學習效率也明顯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