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7篇[優]

音樂1.1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漂流瓶》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7篇[優]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1

近日,我讀了《音樂漂流瓶》這本書。

這本書通過一個個不同的故事來介紹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其中我最喜歡《達格妮之歌》這個故事。

《達格妮之歌》主要講了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在八歲生日那天早早地來到了森林裏,因爲她聽說在自己生日那天,最早到林子裏來的人會遇上好運。果真,一個小時後,她看到了著名的`作曲家格里格。達格妮以爲格里格是安徒生,便一蹦一跳來到格里格面前,當得知格里格不是安徒生時,小姑娘有些失望,因爲格里格不能像安徒生那樣送給自己生日禮物了。格里格想了想,答應達格妮在她十八歲時送一件生日禮物。十年後,達格妮來到了奧斯陸的姑姑家,在海濱公園的露天劇場,她第一次欣賞了一年一度的白夜音樂會。當報幕員報最後一首曲目時,達格妮驚訝極了,因爲曲目名叫《達格妮之歌》,是愛德華·格里格作曲,獻給卑爾根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的。當格里格上臺向觀衆鞠躬時,達格妮又看到了那個高個子老頭,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達格妮很幸運。因爲在她原本平淡的人生中,竟然會碰到一位在挪威最傑出的作曲家——格里格,而且她不僅是遇到了他,格里格還專門爲她譜寫了一部作品呢!《音樂漂流瓶》裏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許多的音樂家、作曲家,也瞭解了不少他們和樂曲的故事,從而更加喜愛音樂。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2

這兩天,我讀了一本名叫《音樂漂流瓶》的書,書中主要介紹了幾位音樂家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巴赫、李斯特、德克夏沃和舒伯特這幾位著名的音樂家,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李斯特,他的故事名叫“貝多芬肖像畫”。

這篇故事主要講了李斯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爸爸非常喜歡彈鋼琴,因爲條件不允許,他家只有一臺風琴,風琴上除了一些曲譜,還有一張貝多芬的肖像畫。後來,小李斯特也愛上了彈鋼琴,而且學得非常快,看幾遍譜子就基本上可以視譜演奏了,漸漸地,爸爸也發現李斯特非常有天賦,就帶着他去維也納找貝多芬,當然,除了行李外,還有那張貝多芬肖像畫,來到維也納,李斯特和爸爸並沒有找到貝多芬,只找到了貝多芬的得意門生——車爾尼。李斯特的爸爸再三要求,車爾尼才讓小李斯特視譜演奏了一曲,車爾尼並不喜歡這樣的琴聲,可又不願浪費李斯特這塊好料子於是收下了他,在車爾尼的細心教導下,李斯特在維也納開了兩場音樂會,都辦得非常成功。第一場唯一遺憾的是貝多芬沒有來;但是第二場的時候,貝多芬拖着病重的身體來到了現場。雖然他聽不見,可伴隨着小李斯特那細長的手指在鋼琴上龍飛鳳舞地跳着,彷彿美妙的音樂在心田迴盪!

通過這篇文章,我明白瞭如果你對一件事物感興趣,就要堅持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雖然成功的裏面有天賦,但是更多的是鍥而不捨的追求,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標慢慢靠近!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音樂漂流瓶》,這本書描述了十位音樂家的故事:巴赫、李斯特、舒伯特、威爾第、德沃夏克、格里格、西貝柳斯、巴托克、梅西安。

其中巴赫的《鯡魚頭》讓我印象最深。巴赫在九歲喪母,十歲喪父只能靠大哥撫養,他知道大哥的抽屜裏,有許許多多的管風琴曲譜,他十分想看,但大哥並不讓他看,大哥越不讓他看他越想看,他每在月圓的時候,就從抽屜裏拿出一張抄寫,第二天就開始練起來,直到有一次被他大哥知道了,就把他有六個月辛辛苦苦抄下來的`樂譜個撕了,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翅膀長硬了,終於自己一個人可以生活了,就到了呂內堡,在教堂裏當唱詩班,每年都可以賺到十二個金幣,雖然賴因肯老了,音樂會也不多了,但是他仍就把賴因肯的每次的音樂會看得十分重要,每次非去不可,後來他向賴因肯學習了管風琴,並且學會了作曲,就在第二年大哥去世了,他就寫了一首曲子獻給他大哥。

巴赫是偷偷的學,而且十分下苦功。而我現在條件這麼好,每次都在空調房間彈鋼琴,是多麼舒服啊!但我卻不像巴赫那樣下苦功、持之以恆,有的時候累了就叫得很厲害,有的時候煩了就說,不彈了。其實看到他這麼苦,卻還是堅持,我想:那我呢?

現在,我都自覺的彈鋼琴,每次,都是我自己自覺地彈,沒等媽媽叫我就開始彈了,這本書讓我從此改變了對鋼琴的看法,從此愛上了鋼琴,從此總是自覺彈琴。

現在我就是愛上彈鋼琴的一個孩子了。之後爸爸媽媽再也不因爲彈鋼琴而吵我了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4

音樂,如花草般芬芳,優雅大氣;音樂,如蜜糖般甜蜜,感動人心;音樂,如炸彈般火爆,頗有震撼;音樂,還如人與人之間,微妙,神奇!音樂是多樣的,大音樂家的音樂也是多樣的!

《音樂漂流瓶》介紹了巴赫·舒伯特等10位音樂家的.作曲故事。我也是彈鋼琴的人,所以在老師的推薦書目中,我格外留意了這本。果然,這本書不負我所望,我想知道,是音樂打動了我,還是作者的筆法?一半的一半吧!音樂確實打動了我,我本來很討厭巴赫!巴赫的曲子用我的話來說叫“變態”!每回都要練很長時間,特別難,但自從看了《鯡魚頭》後,我震撼了,原來巴赫這麼勤奮,辛苦啊!所以,我現在對巴赫有了很大的改變。

前面說到我是彈鋼琴的,說實在的,我一點也不喜歡鋼琴,自從前不久的10級通過了後,我再也不想瞧鋼琴一眼了。但是,這本書讓我漸漸有了打開那神祕的琴蓋的慾望,想再回顧那改變人心的音樂!現在雖然掛了個“10級”的標誌,但是大師們小時候幾乎都很清貧,連考級的機會都沒有,那他們爲什麼可以成才?因爲他們熱愛音樂!

孩子們,比起大師們,我們的條件肯定比他們好,那,我們爲什麼不愛音樂,實現音樂夢想呢?

孩子們,向音樂展翅高飛吧!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音樂漂流瓶》,深有感觸。它用優美的文字講述優美的音樂故事,帶領學鋼琴孩子走進大師們的生活,幫助人們去體會音樂之美,熱愛音樂。

其中,巴赫的《鯡魚頭》讓我印象深刻。巴赫在九歲喪母,十歲喪父。只能靠大哥撫養,他知道大哥的抽屜裏,有許許多多的管風琴曲譜,十分想看,但大哥並不讓他看。於是,他就在月圓的時候,從抽屜裏拿出一張抄寫,第二天就開始練起來。在巴赫十五歲的時候,他開始一個人獨立生活。他來到了呂內堡,在教堂裏當唱詩班裏的一員。

後來,巴赫所崇敬的賴因肯老了,音樂會也不多了。但是他仍舊把賴因肯的每次的音樂會看得非常重要,每次非去不可。他的誠意打動了賴因肯,他拜賴因肯爲師,學習了管風琴,並學會了作曲。

巴赫的條件很艱苦,但他仍從不放棄,持之以恆。這源於他那顆熱愛音樂的心。而我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每天都能在空調房間練鋼琴,是多麼舒服啊!在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我們更應該認真,刻苦地練琴。不放棄,不言棄,堅持不懈地練好每一個曲目。

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對鋼琴的看法,從此愛上了鋼琴。我忍不住找出以前學過的《巴赫初級鋼琴曲》和《巴赫創意曲集》,翻開樂譜,每個音符都流露出一種不一樣感覺。我好像離音樂更近了,這也是音樂漂流瓶帶給我的吧!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6

最近,我一直在讀《音樂漂流瓶》這本美妙的書,它蘊藏着無限的快樂和精彩。書中寫了許多外國的音樂家和作曲家。有些音樂家小時候因爲家裏太窮買不起任何樂器;有的則從小在父母的薰陶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爲了大大滴音樂家,可喜可悲,一切,源於音樂……

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和音樂家巴赫,他的音樂天是用聽和看“走”出來的。小時因爲貧窮,家裏一瓶水都要4個人搶着解決喝,沒錢買樂器就去聽管風琴大事的演奏會。可從家到演奏會地點,整整六十多裏啊……爲了省錢,巴赫就這麼“走”走過去了。可以說每一次演奏會對他來說都是珍貴無比的.。童年的巴赫一直不幸,本來就家庭貧窮又加上父親病逝,母親也在車禍中意外身亡,這雙重無情的打擊讓巴赫幾乎絕望了。後來他寄宿在表哥家裏,而表哥家也很窮,幾乎無法維持生活。但聽說又要有演奏會的巴赫十分開心,可表哥家距離演奏的地方又有整整七十多裏,他也就這麼五十來天的“走”過去了……

《音樂漂流瓶》讓心靈迴響着音樂,頓時讓愛飄揚世界。這本書使我深有感觸——學任何東西都要腳踏實地,就要有巴赫一樣的毅力,就像巴赫一樣選定一件事就要堅持到底,絕不向挫折低頭。

《音樂漂流瓶》讀後感7

今年暑假,我就要參加揚琴十級考試了,媽媽特地借回了一本書——《音樂漂流瓶》給我看,說是可以對我彈琴有幫助。

《音樂漂流瓶》,這本書的名字好特別呀,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原來這本書寫的是是個音樂家,的.故事。我發現這些音樂家都很貧窮,但都很堅強,爲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克服重重困難,向目標邁進,最終成爲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

我學揚琴有六年了,每次都是聽老師彈奏很激動,而回到家自己練習很枯燥,練了一會兒就坐不住了,所以至今沒拿過考級優秀。跟書中的音樂大師比起來,我實在是太懶惰了。

現在離考級只有一個星期了,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林沖夜奔》彈得滾瓜爛熟,尤其是快板那段,要快而不亂,堅定有力,表現出林沖上山得急切。於是,每天早晨、下午、晚上我都堅持練琴。皇天不負有心人,這次考級,我終於以“優秀”通過了十級。

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要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導,感謝媽媽的一路陪伴,當然也要感謝《音樂漂流瓶》這本書給我堅持練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