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關於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

歷史1.62W
關於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1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語,漢語拼音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詞語解釋: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鳴:動詞,鳥叫。成語爲褒義詞。

關於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

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爲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關於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2

秦國打敗晉國以後,一連十幾年兩國沒有發生戰事。可是南方的楚國卻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奪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了過去,訂立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

無奈楚莊王不聽那一套,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什麼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窩窩囊囊地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爲很不滿意,還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裏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問:“你來幹什麼?”

伍舉說:“有人讓我猜個謎兒,我猜不着。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

楚莊王聽說要他猜謎兒,覺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說:“你說出來聽聽。”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心裏明白伍舉說的是誰。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楚莊王。

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

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

標籤:一鳴驚人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