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

音樂1.88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

一、說設計意圖: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教案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愛好,我設計了音樂活動《螃蟹的舞蹈》。它的節奏鮮明,富有情趣,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兒喜歡。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認識螃蟹,知道它的特徵和習性,感受音樂的節奏。(認知)

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技能)

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體驗螃蟹跳舞、走路、夾鉗子等遊戲情節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螃蟹,感受音樂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爲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四、說活動準備:

1、有關螃蟹的圖片;

2、與音樂變化相符的螃蟹動態圖示一份(跳舞、走路、夾鉗子);

3、螃蟹音樂;

4、螃蟹頭飾(每人一份)。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啓發引導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法,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說教模式,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生動有趣的形象,讓孩子們在情景遊戲的體驗中快樂得獲得知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1、情景教學法: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啓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啓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象、創造。

3、遊戲法: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創造性學習法來獲得知識。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遊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1、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2、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爲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

六、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整個教學目標與計劃實現的重要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螃蟹圖片,創設故事情景,通過提問讓幼兒正面認識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隻螃蟹,它非常喜歡跳舞,它經常一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搖動起它的小鉗子。

提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呢?它如何揮動它的鉗子呢等等。引導幼兒認識螃蟹與想象螃蟹的行爲動作。

2、播放螃蟹的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從音樂節旋律與節奏上啓發幼兒感受螃蟹的動作行爲,引導討論。

師:有一首歌,小螃蟹聽了就會跳起舞來,我們來聽聽,它在跳什麼呢?發生了什麼事呢?

3、教師情節講述①,幫助幼兒整理出整首樂曲變化的規律,並同時貼出相應的螃蟹動態圖示,再完整欣賞一遍。

①師: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來了一直笨笨的大鯊魚,鯊魚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機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開了鯊魚。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麼動作呢?有的地方音樂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麼動作呢?

4、引導分段創編螃蟹動作,鼓勵大膽想象、誇張動作。

師:螃蟹的動作有什麼呢?

請小朋友來做動作,教師把動作納入舞蹈創編裏。

5、幼兒隨樂完整動作。

七、說活動延伸:

活動將結束時,我鼓勵幼兒可以用其他動物來創編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鳥的舞蹈、小貓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歡的動物舞蹈,在螃蟹音樂將結束時加入進去。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2

當幼兒進入動感天地這一主題後,對周圍各種各樣的運動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不斷地探究、觀察、感受、認識周圍的物體運動現象,他們初步瞭解到“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這一簡單科學道理,對此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鼓上的小米粒》讓幼兒感知到了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巧妙地將有趣的科學與歌曲教學結合在一起,滿足了幼兒的探究慾望,豐富知識和經驗。就如裏面的歌詞“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這個形象的語言使孩子對敲鼓的輕重與米粒跳舞有了具體的認識,同時通過圖譜的演示,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讓幼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整個活動設計如下: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玩玩、唱唱中學習歌曲,感知樂曲的強弱變化。

2、能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體驗鼓上的小米粒彈跳的樂趣。

重點:感知樂曲中的強弱變化,並能邊唱邊開心地表演。

活動準備:小鼓,米粒,圖譜

活動過程:

一、拍打小鼓,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出示小鼓),是誰呀?(小鼓).小鼓知道我們小朋友可會唱歌了,今天它也要給我們唱歌,你們聽!小鼓是怎麼唱的啊?教師有節奏地拍打小鼓。(引導幼兒學習歌曲中的第一句“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評析:開門見山地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小鼓是怎麼唱歌中感知音的強弱的變化,爲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以多種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感受歌曲強弱變化。

1、小鼓說:我一個人唱歌太寂寞了,我要請我的好朋友陪我一塊兒唱歌跳舞,我們看小鼓的好朋友是誰呀?(出示米粒)

小鼓說:我來唱歌,米粒你來跳舞好嗎?你們知道米粒會怎麼跳舞嗎?並將米粒放在鼓面上,讓幼兒觀察米粒跳舞了嗎?(沒有)爲什麼?(因爲小鼓沒有唱歌)

2、你們看仔細了,小鼓開始唱歌了,米粒是怎麼跳舞的?(老師分別用輕重不同的力度拍打。)

教師敲小鼓,並提問:小鼓唱歌,米粒就會怎樣?小鼓又要唱歌了,我們聽小鼓這次唱得怎麼樣?(引導幼兒用語言來說一說,小鼓是怎麼唱歌,米粒是怎麼跳舞的?)爲什麼小鼓唱歌米粒就開始跳舞了?(引出物體振動)

小結:是呀,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同樣引出------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幼兒學說相應的歌曲“小鼓唱的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感知歌曲的強弱變化)

3、老師邊拍打小鼓,幼兒扮米粒,根據歌曲的強弱學說、學做相應的歌詞(動作)。

4、請一個幼兒敲打小鼓,其餘幼兒扮米粒,根據小鼓的不同變化,做相應的動作,並說一說。

評析:我把學唱歌曲與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我在鼓上放了許多顆小米粒然後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這樣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興趣,又能讓孩子用更多的感官來感覺輕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聽:聲音的輕響,手臂的力度和和輕重的關係等,在孩子們學學米粒跳舞中,讓孩子們在遊戲的環境中盡情的感受,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輕重的技巧。同時從歌曲的重點入手,將重點先提出來引導幼兒熟悉、感知、化解了教材的難度,重點理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減輕了幼兒學的負擔,使孩子們學得輕鬆而有趣,並在學做米粒跳舞中,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三、看圖譜有節奏地完整學念歌曲。

1、逐一出示圖譜,你看懂了什麼?讓幼兒根據圖譜說說每個圖譜所表示的意思,幫助幼兒再此理解歌曲內容。

2、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幼兒看圖譜教師完整地有節奏地念歌詞一遍。

3、幼兒看圖譜完整學念歌曲幾遍。

評析:通過圖譜的演示,在幼兒理解圖譜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四、學唱歌曲。

哇,你們真能幹,都會看着圖譜完整地學說歌詞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1)看着圖譜跟琴完整學唱。

2)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用肢體大膽表現。

引導幼兒找尋自己身上的部位當作小鼓,和小米粒遊戲。

小結:小朋友把小鼓的聲音唱得真好聽,有響有輕,米粒跳舞也跳得很高興。

現在請我們的小手來做小米粒,在我們身上找一個地方當小鼓,找哪呢?------比如大腿上:我們就把我們的大腿當小鼓吧,小米粒們準備好。)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再找其他部位表演。

評析:嘗試把身體不同部位當成小鼓,,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輕重的變化,如老師來敲鼓,孩子們根據老師敲的輕重不同,用身體各種動作來表現高低、輕重、大小等等,體驗扮演小米粒的樂趣。

延伸----小米粒還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們覺得還可以在哪裏跳呢?(幼兒自由回答),然後隨音樂出活動室(我們現在到到操場這個“大鼓”上去跳舞啦)。

評析:適度的延展活動可以保持幼兒園繼續唱這首歌曲的興致,同時進一步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五、活動反思: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首比較好的歌曲,節奏性強,旋律活潑簡單易於幼兒接受,是孩子非常喜愛的。在這個活動中,以幼兒喜愛的樂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導入活動,不僅使孩子們對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通過把學唱歌曲與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擊鼓的不同力度和頻率與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動態變化的關係這一物理現象,獲得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幫助了幼兒理解、記憶歌詞,避免了生硬的歌詞解說。讓孩子們在學跳米粒的輕鬆氛圍中,掌握了敲擊輕重的技巧和米粒根據輕重跳的高與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代替了枯燥的講解,用具體直觀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同時在扮演小鼓唱歌、米粒跳舞的遊戲中,動靜交替,層層相連,逐步遞進。幼兒玩得特別高興,充分體現愉快教學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

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3

《學做解放軍》是一首適合幼兒演唱的歌曲。全曲充滿了濃濃的兒童情趣,是一個很好的、經典的音樂教材。

一、關於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二拍子節奏的強弱規律以及歌曲雄壯有力的情緒特點,感受解放軍的英勇與堅強。

2、在“唱、跳、奏”中培養綜合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

3、體驗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發對人民解放軍的崇敬心情。

二、關於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突破的途徑

重點:初步學會唱《學做解放軍》,並按節奏做簡單的模仿律動,自然生成對解放軍的崇敬和嚮往之情。

難點:掌握第三樂句“xx xO”節奏。

突破重點和難點。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創設音樂教育活動情境:師生扮演解放軍,到軍營“學軍”,練習歌曲中出現的主要節奏型,爲掌握活動要求作鋪墊,同時,也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唱歌曲採用“總—分—總”的方法,引導幼兒從“整體感受—分段學唱—整體把握”。

3、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第三樂句配有圖像的“節奏圖”,變枯燥學習爲趣味性學習。

三、關於教學程序的設計及其依據

1、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首先引導幼兒將通過學習、查資料、詢問等途徑瞭解的軍隊和軍人的知識進行自由講述,共享信息。接着教師頭戴軍帽扮演解放軍指揮官,帶領“小解放軍”在《學做解放軍》音樂聲中“參觀軍營”“參加軍訓”等。教師以指揮官形象出現,明確提出了“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要求。同時,還告訴幼兒:我們將根據表現,選出一位最優秀的解放軍。幼兒對解放軍這一形象十分喜愛,一聽說自己是解放軍都非常高興。因而,他們個個精神飽滿,情不自禁地昂起頭、挺起胸,彷彿真的成了一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這樣的導人,既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有機、有效地把控和駕馭了課堂秩序。

2、整體感受。把握基本節奏

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爲: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第一要素。《學做解放軍》節奏感強,具有進行曲的風格。因此,要學唱好歌曲,必須先引導幼兒掌握好歌曲節奏。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以及幼兒年齡小、無意注意佔優勢、興趣容易轉移、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教師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內容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音畫結合)進行教學。依次出現解放軍“正步走、打靶、吹號”的畫面,然後引導幼兒有節奏地進行模仿。接着,教師對幼兒的模仿加以規範和提升。提供小鼓、沙球、串鈴等讓幼兒先自由演奏,再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樂器來表現解放軍叔叔“正步走、打靶、吹號”的動作。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多種角度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使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趣味盎然。這一環節中,教師不是活動的指揮者,而是活動的引導者,即對幼兒的辦法進行補充、鼓勵,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使得這一環節的活動在主動、生動,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有效地進行。

3、做學軍律動,初步熟悉歌詞

本首歌的歌詞淺顯易懂,富有兒童情趣,歌詞節奏鮮明,念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韻律感。教師根據這一特點。按旋律節奏運用“動作思維”示範朗讀歌詞。同時,隨着歌詞的描述,教師也引導幼兒表演優美而又能確切表達歌曲情感的“表情動作”(正步走、打靶、吹號等),以幫助幼兒理解詞意,掌握歌曲情感,從而加深對歌詞的記憶。並引起幼兒學說歌詞的興趣和願望。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歌詞,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圖像,在旋律伴奏下嘗試朗誦歌詞,幼兒很快掌握了歌詞。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先分析歌詞特點,再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動作思維”等,選擇在音樂伴奏下的“綜合朗讀法”,使幼兒輕鬆而愉快地記住了歌詞。

4、運用“總-分-總”教唱歌曲的方法,幫助幼兒真正學會唱歌曲

教師先讓幼兒聽錄音範唱,整體感受歌曲,整體學唱歌曲;然後抓住幼兒在歌曲演唱時出現的問題,如“敲、打、吹”等幾個字發音不夠重,以及第二樂句吐字不夠清晰等,分別糾唱;最後,教師引導幼兒帶着對人民解放軍的崇敬和嚮往之情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由於有了前面感受、模仿、朗誦歌詞的基礎,再加上是“整體教唱法”,幼兒學會唱歌便水到渠成。以上教學方法便於激發幼兒學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便於幼兒模仿,符合低齡幼兒學唱歌曲的特點,達到了教師事先提出的教學要求。

5、整體表現,提煉昇華

最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歌曲處理:第一樂句中“敲”“打”“吹”這些字要唱得重一些,表現出入民解放軍一往無前的氣概:第二樂句先強調“噠”,後強調“嘀”,唱這一樂句時,舌頭要靈活,聲音要有彈性,口腔動作不要過大:第四樂句要唱得雄壯有力,表現對解放軍的崇敬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唱、跳、奏,並使唱、跳、奏融爲一體,將活動引入高潮,實現本節活動整體美的昇華。這一環節,正是以音樂藝術的形式美、內容美和富有情感的音樂藝術形象,引導全體幼兒演唱、律動表演及打節奏等。歌曲的藝術形象不斷深化,幼兒不斷受到綜合音樂藝術的感染。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鬥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爲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鬥牛士鬥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衆歡呼熱烈氣氛。由於該樂曲的節奏感強,旋律激昂,它的整體音響形象容易給幼兒帶來強烈的共鳴,所以以《鬥牛士進行曲》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教學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學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2)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3、教材的重難點

音樂是門整體藝術,只有整體的感知,形成整體音響表象形象條件下,音樂的學習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兒園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不斷深入欣賞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重點是創造性的運用身體動作和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二、說教法

音樂與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常常通過刺激幼兒的感知覺,去理解音樂中生動的藝術形象,情感與思想,爲此,在教法的運用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具法,引導創造法,整體感知法,爲什麼採用以上的方法呢?

因爲,音樂具有形象性的特點,直觀教具法可以使幼兒通過藉助音樂電視、圖形樂譜這些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情緒,風格,節奏,創造法是根據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特點而決定的,我班的幼兒從小班開接受欣賞、打擊樂方面的訓練,對音樂的風格、結構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動作總譜、配器的設計,使幼兒能積極的運用自己所熟悉的音樂技能進行創造活動,在創造中獲得了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了快樂。 整體教學法根據打擊樂的整體教學原則,從整體佈局入手教學,使

幼兒獲得整體音響效果,促使幼兒在合作中注意自己與他人聲部的協調性。

三、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的瞭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鬥牛場面、音樂、、圖形樂譜、樂器配圖。

2、打擊樂器若干。

3、幼兒有一定的演奏基礎和初步瞭解鬥牛運動。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打擊樂打擊樂教學原則,設四個步驟完成教學目標。

一、欣賞活動,初步感知樂曲旋律情緒,風格,節奏,爲下一部的表現活動奠定基礎。

1、引出課題,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師;“老師請來了一爲鬥牛士(多媒體出現畫面),鬥牛士給小朋友帶來了 一首他最喜歡的曲子,你們想聽聽嗎?”

2、欣賞樂曲。

鬥牛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的運動,爲了使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形象,在欣賞活動時我們結合了一些視覺輔助材料進行欣賞。

(1)、結合音樂電視,完整的欣賞作品,通過電視畫面帶來的視覺效果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大致情緒和樂曲的基本拍子。

師:“聽完了樂曲,你有什麼感覺,說說看?”

(2)藉助結合圖形樂譜,完整感受樂曲結構、情緒變化和基本節奏。

A、 教師根據幼兒所言,出示圖形樂譜,並告訴小朋友“老師把你們的感受畫成了一張圖。”

B、 看看、說說、議議。

師問:“看了這張圖,誰知道我們聽的樂曲是幾段體的?”

“這三段樂曲的圖形色彩一樣嗎?”

“第一、第三段色彩由淺到深說明了什麼?”

“能指出間奏和尾奏在哪裏嗎?”

結合圖譜,通過圖譜上的色塊逐步加深,使幼兒瞭解樂曲情緒變化越來越熱烈,三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瞭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瞭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爲下一步幼兒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

2、創造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與設計音色配置方案

(1)創編動作總譜

幼兒對作品性質得到理解後,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變通總譜中的一種),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創作節奏動作,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提問:“第一段音樂較歡快熱烈,音響效果較強烈,應用什麼動作(身體動作)表現呢?第二樂段音樂優美,舒緩,聽起來較輕些,你們說說看,應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這兩種不同效果呢?”

教師指導幼兒聽音樂自由的用身體節奏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間奏的部分請幼兒跺跺腳。結合幼兒創編的節奏動作,教師指導幼兒選出合適的動作轉換爲動作總譜,組織幼兒練習新編的動作總譜,使幼兒形成整體音響效果。

(2)集體討論音色的配置方案

教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音色爲樂曲配置實際的演奏方案。

師:“鈴鼓的聲音比較大,你們認爲它應該代替什麼動作呢?(拍手動作)把它安排到哪個樂段?碰鈴的聲音比較脆、長,它適合代替什麼動作呢?(拍腿動作)木魚的聲音短硬,我們把它安排在第二樂段,代替拍肩動作好嗎?跺腳的音響大,那我們就一起來合奏吧。”

3、打擊樂演奏活動

(1)根據幼兒的意見添上配器譜,指導幼兒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是所有聲部同時進行的,練習時重點指導幼兒注意傾聽,相互配合以便創造出已經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同時請小朋友學習看教師是怎樣指揮的。

(2) 教師指揮幼兒進行多聲部樂器合奏練習。

(3)改進的練習,根據需要將特色樂器大鼓、鑔逐步加到樂隊中去,使樂曲獲得變化,增加幼兒對演奏的熱情。

4、複習活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把複習舞蹈《快樂的羅嗦》放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其目的在於讓幼兒的音樂情緒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感受力保持最佳水平,更好運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情緒的體驗。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來了一羣小鴨子》是幼小效銜接課程下冊綜合課第三課,是一首節奏歡快、有趣,形象鮮明的2/4拍歌曲,適應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邊唱邊跳錶達感情。

(二)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爲: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團結合作,共同玩耍的良好情感。

2、通過反覆欣賞歌曲,深入瞭解歌曲內容,會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歡快的表達歌曲的感情,並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能和教師一起,在愉悅的氛圍中邊唱邊跳,做一隻快樂的“小鴨子”。

(三)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能用歡快,好聽的聲音唱歌曲,並加上自然、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二、說學情:

幼兒大班的的孩子已對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歌曲中的小鴨子形象比較熟悉,喜愛並樂於模仿。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這一特性,爲此,我爲孩子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爲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共同提高。爲此,我作了以下準備:

課件,音樂,圖畫等教具。

四、教學過程:

1、幼兒跟老師學做律動《數鴨子》。

(選擇節奏快的音樂,以熱身律動開場,可以此熬出孩子的一些戒備心理和不愉快的情緒。)

2、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觀察圖面,提煉歌詞。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觀察圖畫提煉出歌詞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理解圖意,學唱新歌。

(使幼兒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歡快的表達歌曲的感情)

學習歌詞。

(1)教師帶領幼兒共同看圖,完整地朗誦歌詞。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達到較熟練程度)

(2)幼兒一起觀察光碟,看小鴨子之間發生的趣事。

(更深刻的理解歌詞意思,快速記憶。)

學唱歌曲

(1)教師引導幼兒跟着歌曲的旋律慢速的演唱歌曲。

(2)幼兒可以完整的演唱歌曲。

(培養幼兒的膽量和表演的能力)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引導幼兒體會小鴨子的高興心情,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教師:小鴨子們一聽要去池塘,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會怎樣走路?請大家學一學。

(2)提醒幼兒唱準休止符,用聲音表現歌曲的歡快。

教師:今天小鴨子玩得很高興!誰能學一學他們的高興的叫聲?

(3)小結:小鴨子高興的時候的叫聲很短、很快,不能拖長長的尾巴,請大家試着唱一唱。

(4)幼兒在旋律的伴奏下,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6

一、說教材:《雪花飛》是一節音樂活動,選自大班上學期第八個主題《冬天的故事》中,是一首優美、歡快、動聽、充滿活力的歌曲。它講述了冬天雪花跟麥苗生長之間的關係,既形象又生動地描述了冬天麥苗蓋上厚厚的雪花被睡大覺,春天雪化了,麥苗喝足水長得壯、獲得大豐收的景象,歌曲是2/4拍旋律,中間的休止符部分演唱起來有跳躍感,聽起來更歡快。

二、說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能力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3、情感目標:熱愛冬天,熱愛大自然,抒發對小雪花的讚美。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爲: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把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熱愛冬天感受大自然之美,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作了如下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下雪時、下雪後,田野裏、麥田裏的景象)。

2、錄音機、磁帶、鋼琴。

3、白色紗巾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視聽唱結合法、圖譜教學法、提問法、鼓勵法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討論法、觀察法、表演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的輕鬆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環節一:引入故事,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本活動中,我設計以故事的形式導入:講述故事“雪花和麥苗”,導入課題。隨着清脆、悅耳、優美的背景音樂,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有感情的講述,給幼兒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以安定幼兒的情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環節二:學習歌曲

1、引導幼兒模仿雪花飛動作,進入下雪天的情境。

老師和幼兒一起隨《雪花飛》的樂曲模仿雪花飛的動作,提示幼兒動作要輕柔、表情要放鬆。

2、練習發聲:着重練習休止符的唱法,要有節奏感。

3、帶領幼兒學習歌曲

首先,讓幼兒看圖片講述,教師用歌詞總結

接着,教師重點彈奏“咿呀呀德喂”的旋律,和幼兒一起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唱法。

然後,欣賞教師完整演唱後,幼兒整首跟唱。建議幼兒用輕聲演唱歌曲第一二段,表現麥苗睡覺的情景,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第三段,表現麥苗長高的喜悅心情。

最後,讓幼兒看幼兒用書,根據圖譜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旋律的起伏。

(三)環節三:自由表演唱

1、播放音樂,請一半幼兒選擇一條白紗巾扮演雪花,另一半幼兒扮演麥苗,一起演唱並表演。提示幼兒用動作把麥苗睡和麥苗長的不同表演出來,表演出雪花飛時輕柔的樣子。

2、角色互換,再次表演唱。

七、活動延伸

戶外或者表演區,指導幼兒利用能飄動的物品做道具(綵帶等),自編動進行歌表演《雪花飛》。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7

一、設計意圖:

活潑有趣的說唱,是現在我們生活中非常流行的一種歌唱形式。小朋友經常能聽到,也非常喜歡。但他們並不瞭解說唱的特點和它的演唱形式。所以,我設計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小朋友在快樂的活動中初步感知說唱的特點,並大膽地進行說唱形式改編的嘗試,在掌握基本的音樂要素的同時充分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欣賞說唱歌曲,初步感知說唱歌曲的特點。

2、嘗試把一首西關童謠改編的方言歌曲改編成自己喜歡的說唱歌曲,感受和同伴一起進行音樂創作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曲《月光光》歌詞圖譜。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聽着音樂自由地坐下。

2、請幼兒分兩次聽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拉拉鉤》,引導幼兒聽賞:“聽一聽兩次的演唱是否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幫助幼兒感知第二次播放的歌曲特點是有唱也有說的)

3、日常音樂聽賞經驗交流:

“平時你還聽過哪一首歌曲也是說、唱歌曲的?”

4、引出《月光光》歌曲,感知其獨特的方言演唱方式,知道它是由西關童謠改編而成。

出示歌曲《月光光》歌詞圖,請幼兒用廣州話念一次。

集體演唱歌曲。

提問:“這首歌是說唱歌曲嗎?你會把它編成說唱歌曲嗎?”

5、幼兒先練習整首歌曲的說和唱,重點感知和練習:說也是整齊而且有節奏的。

6、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編出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說唱。

(提示要注意說與唱之間的轉接要緊湊,說與唱時聲音要注意優美、節奏要穩定)

7、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說唱。如:老師和幼兒、幼兒個別領唱等。

8、幼兒兩組進行比試:即用本組幼兒自己改編的說唱形式,請對組幼兒演唱。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8

設計意圖:

童話故事深受孩子的喜愛,其中《小紅帽》的故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賞故事之餘,幼兒已經不滿足於做故事的傾聽者,而是會嘗試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對音樂活動非常感興趣,善於並敢於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學科教學,將音樂欣賞與文學欣賞有機的結合起來,用四段風格各異的音樂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詮釋,並引導幼兒進行藝術表演活動。根據《新綱要》中: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中所說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我制定了:

能力目標:是根據人物特點,將音樂形象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技能目標:是在音樂中大膽試用動作、表情等表現人物形象,體驗表演的快樂。

情感目標:是在活動中體驗表演的快樂,通過表演,懂得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說重點:

分析人物特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說難點:

聽辨音樂,創編與人物相匹配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爲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並對參與活動發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活動前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

1、森林的情景創設。

2、課件(小紅帽的故事)

3、代表四個人物的音樂:《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場》《拉德斯基進行曲》

4、表演道具(紅帽子、頭巾、頭飾等)

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爲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教學法中的最大特點。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直觀感受、遊戲、討論等教學方法:首先我運用了欣賞法,使幼兒在故事和音樂的欣賞過程中,能進一步的熟悉故事內容及感受音樂風格;並在其中插入了直觀法,運用課件爲幼兒戰士生動、形象的故事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力。

教師在運用討論法的過程中,用啓發性的提問,開拓幼兒的思維,使幼兒能大膽、積極的表達自己對音樂及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遊戲爲幼兒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次活動中,我設置的音樂情景本身就是“小紅帽”故事開展的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分角色根據不同的音樂進行表演及遊戲活動。

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啓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去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遊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說過程

根據《綱要》提出的藝術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通過五個環節完成目標。

第一個環節是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第二環節是故事欣賞——分析人物特點;

第三環節是聽辨音樂——找出與人物特點相符合的音樂;

第四環節是音樂表演——體驗並表現人物特點;

第五環節是歡慶勝利——體驗戰勝大灰狼的快樂。

爲什麼要安排着五個環節呢?

首先爲了使孩子在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上都受到美的刺激,並對參與活動發生濃厚的興趣。

設計的第一環節是:情景導入——欣賞森林美景並用動作表現。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還要使幼兒的身體和思維都得到一定的舒展,爲孩子們後面的表演作好準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這個活動:模仿森林裏的樹木花草。

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進行簡單的創編和表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讓幼兒在後面的環節中恰如其分的進行表演。

活動設計的第二個環節就是:故事欣賞——分析人物特點。

首先,結合課件欣賞故事《小紅帽》,設計提問:故事中都有誰?

其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在活動中,爲了幫助幼兒展開討論獲得答案。我設計了提問:在四個人物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爲什麼?

根據《綱要》中: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的要求,我又設計了提問:小紅帽有沒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哪裏不對呢?通過討論,是幼兒明白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道理。

聽辨音樂,創編與人物性格相匹配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的第三環節就是:聽辨音樂——找出與人物特點相符合的音樂。

分段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場》《拉德斯基進行曲》區分並模仿小紅帽、外婆、大灰狼和獵人的音樂形象。

幼兒進行了創編後,教師要將孩子的想像成果進行整理和戰士、使每個孩子都充分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的第四環節就是:音樂表演——體驗並表現人物的特點。

1、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要求並進行表演。要求:小演員要聽清楚音樂再出場。

3、集體評價。

4、集體表演故事。(注意聲情並茂的講故事)在活動的最後部分,爲了使孩子充分體驗成就感及成功的快樂。

設計的結束部分是:歡慶勝利——體驗戰勝大灰狼的快樂。

活動的五個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整個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9

人類的進步總是伴隨着無盡的戰火和銷煙,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時有面臨戰爭的威脅,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職責。所以,今天的音樂欣賞活動我選擇了歌曲《保衛黃河》。

其目的是:

1、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去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2、讓幼兒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

3、激發幼兒從小熱愛祖國,反對侵略,有扞衛祖國尊嚴的情感。

目標1和3是本活動重點,目標2是本活動的難點。

活動前我作了以下準備:

1、課前認識黃河和觀看抗日戰爭記錄片。

2、歌曲《保衛黃河》的mtv和磁帶一盤。

3、紅旗、大刀、長矛、木槍等道具。

本次活動我主要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首先幼兒隨《兒童團歌》的音樂踏步入場,營造本次活動的氛圍,教師簡單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及詞作家,提出欣賞要求後,放磁帶整體欣賞歌曲2遍,然後讓幼兒討論:

這首歌曲聽起來怎麼樣,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初步感受歌

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然後進入活動的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深入的理解與感受。

首先欣賞歌曲的前面部分,聽聽、想想、說說、讓幼兒一邊欣賞一邊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說。

然後欣賞歌曲的後面部分,聽聽、想想、動動、讓幼兒把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動起來。

最後整體欣賞歌曲,比較歌曲前後兩部分旋律有什麼不同,讓幼兒跟唱歌曲最後一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體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激情與扞衛祖國尊嚴的決心。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放影歌曲《保衛黃河》的mtv,豐富幼兒想象,增進對歌曲的理解。

最後:自由欣賞,自由表現。

幼兒用木槍、大刀、長矛,等道具,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大膽創作表現,同伴間相互合作交流來表現歌曲的意境。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是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選自省編教材大班上學期第四主題,是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一個片段。樂曲雖然複雜而且有點長,但是裏面的動物形象栩栩如生,個個生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孩子。爲此,我選擇了這節教育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需求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經驗方面——欣賞樂曲,感受並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

2、能力方面——能創造性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容和形象。

3、情感態度方面——樂於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重點是:通過反覆欣賞音樂,感受、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難點是:能創造性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容和形象。

音樂欣賞這種藉助旋律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故事融入法 2、圖譜教學法 3、視、聽、動結合法

這些方法貫穿並滲透於整個活動當中,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的心理需求,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爲較好的達成目標,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談話導入——藉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分角色表演——結束環節,這是一個層層深入的欣賞模式。

(一)談話導入

開門見山,通過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帶着問題第一次完整欣賞音樂,使幼兒在森林這個大的空間內展開充分的想象,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欣賞音樂,藉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遍配樂講述故事、兩遍完整欣賞音樂和一遍分樂句欣賞,遵循合——分——合的欣賞層次。

大家都知道,生動形象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睛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音樂和畫面的故事講述,更能幫助幼兒對每個樂句有形象明確的感知。接着,引導幼兒結合連環畫完整欣賞音樂、根據情節匹配圖譜、看圖譜聽音樂等形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使幼兒很好的從故事這塊跳板轉到對音樂的欣賞和感知上來,實現了視、聽覺雙重而完美的體驗。最後,在充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我總結了進行曲的性質,並引出了樂曲的名字《獅王進行曲》,讓幼兒對世界名曲的內容和名稱有準確而全面的感知。

(三)用動作創造性地表達樂曲的內容和形象。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要培養幼兒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我提供自由表演的機會,鼓勵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將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推向了高潮。

結束環節的互動,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表演的成功和快樂。

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主要環節及整體設計,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1

  一、說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馬上就上一年級了,家長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去上學的情景,相對比較熟悉,但是,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國小的上課特點還是不一樣的,怎樣在大班下學期引導幼兒喜歡上國小顯得尤爲重要。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音樂歌唱教學也是如此。

《上學歌》節奏較爲簡單,易於大班幼兒操作,歌曲比較清新,給大班幼兒帶來願意上學的期望,幫助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對國小產生期望。並且結合幼兒愛模仿的特點,教師示範的動作準確到位,並運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本教材內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本次活動從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三個層次確立了以下目標:

1.能夠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並能大膽地表演。

3.幼兒能夠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初步感受上學的樂趣。

其主旨是讓幼兒通過學歌曲,不僅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而且也將樂於上學的內容貫穿於音樂活動之中。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學好問的年齡特點,確立以下的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能夠根據歌曲的內容,創編相關的表情和動作。

四、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活動過程,我將採用準備以下物品:

物質準備:太陽、花朵、小鳥、書包等教具。

知識經驗:家長之前已經帶領幼兒參觀國小,並在幼兒園模擬了小朋友揹着書包度過一天的國小生活,因此,幼兒已經具備相關的知識經驗,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

五、說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大班幼兒明年進入一年級了,他們也會像哥哥姐姐一樣揹着書包去上學,哥哥姐姐給咱們班小朋友帶來一首他們非常喜歡的兒歌《上學歌》。通過大哥哥大姐姐喜這首歌曲,會吸引幼兒的興趣,爲接下來的環節奠定基礎。

(二)教師示範,理解歌詞。

教師示範彈唱《上學歌》,讓幼兒完整地聽完音樂,體會在音樂中的優美韻律,讓幼兒從整體上感知歌曲,在頭腦中形成整體印象,加深對歌曲的熟悉。幼兒年齡特點具有向師性,因此教師的動作必須準確到位,通過教師的示範,規範幼兒的動作。

(三)學唱歌曲,添加動作。

教師分別示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歌曲,並通過拍手、拍腿等動作練習歌曲的節奏。正如《綱要》在藝術領域的要求之一即幼兒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活動。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添加動作是爲了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時也拓展幼兒的幼兒動作的表現力。

(四)結束部分:歌曲表演

通過遊戲表演鼓勵幼兒積極地、大方地表演動作,進一步鞏固歌曲。《綱要》中藝術領域指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轉載於:tv《讀書郎》。

5、師:舊社會的孩子讀書是爲了什麼?

生:爲了自己能夠翻身,有出息。

生:爲了不受地主欺負。

三、學唱歌曲。

1、師:他們真有志氣,今天,我們就來唱唱讀書郎。

2、生學唱“小嘛小兒郎”,“進學堂”。

3、師範唱第一段歌詞,生隨琴唱第一段歌詞,

4、學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5、師:是的,雖然小兒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熱愛讀書,他仍樂觀開朗,仍然對未來,對自己滿懷理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什麼聲音演唱這首歌?

生:天真,活潑的情緒唱。

6、師:讓我們完整地唱這首歌曲,唱出小兒郎的活潑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讀書郎》。

跟着音樂伴奏唱《讀書郎》。

五、展示與拓展。

1.師:我們學了歌曲《讀書郎》,下面請大家尋找夥伴結成小組,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練自演自唱《讀書郎》。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2

一、說教材分析: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個老教材,以往我們一直把它作爲音樂遊戲來組織教學。在老師的層次教學理論的啓發下,對該教材仔細分析,發現在表演、節奏、創編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餘地,所以爲《鼓上的小米粒》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從多個角度,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綜合音樂能力。

活動一

二、說活動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分析目標我是這樣定的

1、通過老師的演示,進一步感知音的強弱變化,理解歌詞,並嘗試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演唱歌曲。

三、爲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小鼓鼓槌米粒鋼琴歌曲錄音

四、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爲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講述法、遊戲法,啓發聯想法、音樂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爲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要求準備了課件。活動中還應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音的輕重的不同變化。並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鼓勵幼兒體驗觀察感受。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六、說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老師出示小鼓,並用小鼓表演一段節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老師分別用不同力度敲擊小鼓,引導幼兒聽辯強弱。讓幼兒講一講"小鼓唱得怎麼樣?"

註釋:開門見山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在"小鼓唱得怎麼樣?"的思考中,孩子們已經開始了對強弱的感受,爲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歌詞,並學習演唱。

1、老師出示米粒。

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遊戲呢,請你仔細聽、認真看"。

2、老師將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別用輕、重不同的力度擊鼓,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敲擊輕、重引起的米粒變化,並得出結論"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3、幼兒模仿米粒,聽辯老師擊鼓的輕弱,邊念邊表演以上兩句歌詞,要求在跳的動作上表現出強弱。

4、T:"這個有趣的遊戲還可以唱呢。"老師邊擊鼓邊範唱第一段。

5、幼兒跟着老師學唱第一段。

6、幼兒跟着老師學唱第二段。我注重從興趣入手,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從歌曲的重點入手,將重點先提出來引導幼兒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難度,減輕了幼兒學的負擔。

(三)、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師和幼兒一起邊聽旋律邊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樂句上,按節拍跳躍,能表現出強弱。

2、幼兒自己邊聽歌曲邊表演,要求:

a)願意的幼兒可以跟着音樂一起唱。

b)在二段中能扮演米粒進行表演。

3、老師和幼兒一起邊唱邊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時在教室中自由跳動,同樣,在第三、四樂句上,按節拍跳躍,能表現出強弱。因爲旋律是一切音樂的載體,對旋律的充分學習可以使以後的演唱"水到渠成",這樣做的目的同樣也是爲了減少學的`痕跡。

評析:活動的設計比較合理,改變了以往學習歌曲的範唱→學歌詞→學演唱的老模式,從興趣入手,從旋律入手,從歌曲的重點入手組織教學。使孩子們學得輕鬆而有趣。

(四)、鞏固歌曲的演唱,並嘗試用歌聲表現強弱。

1、複習演唱歌曲一次。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用歌聲來表現強弱?

3、幼兒再次演唱,引導幼兒控制自己的聲音表現歌曲的強弱。

註釋:在幼兒理解了強弱,學會聽辯強弱後,幼兒有了表現強弱的願望,這裏讓幼兒用自己的歌聲表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很好地緩解了從感受到表現的坡度,使教與學顯得自然而輕鬆。

(五)、說活動延伸:爲了進一步滿足孩子的表現欲對本活動我又進一步作了延伸活動。

1、啓發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發聲的物體?

2、觀看課件尋找答案,帶領幼兒戶外尋找更多的發聲物體。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3

大家好,我上的這次活動是大班音樂活動《狐狸和小鳥》,其實它也可以說是一次音樂欣賞活動,因爲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引導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進行遊戲。那我爲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呢?主要是考慮到本班幼兒音樂學習的水平。

首先這首樂曲《狐狸和小鳥》運用了4中樂器(鼓、笛子、口哨、鋼琴)老演奏,這樣可以加強幼兒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辨別;其次,考慮到我班幼兒欣賞的能力較差,而這首曲子輕鬆活潑,節奏鮮明,每個樂句特點突出,句與句之間變化豐富,能夠更吸引幼兒,便於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通過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道整個活動中。

一、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說,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我定目標爲:

1、通過傾聽,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樂曲的情節變化。

2、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境,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那麼我考慮到我設計的音樂情節較簡單,而幼兒平常較少接觸樂器,因此我定活動的重點是:在傾聽中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節;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中樂器音色的變化來猜想角色的出場和情節的發展。

二、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爲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師本活動教學發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持、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師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着信息、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當即,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遊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師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爲活動的開展做情感鋪墊。而奮鬥欣賞是爲了突出樂句音色變化與節奏特點,引導幼兒辨別音色更好地感受樂曲情節的發展,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2、圖譜教學法:是從幼兒認識食物的特點出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動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在活動重我通過樂器圖片、狐狸小鳥圖片加上老師的語氣、神態、體態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遊戲法:遊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重,我設置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鳥在森林裏做遊戲主要一個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猜想兩隻動物會做什麼遊戲,遊戲結束後會幹什麼,並結合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巴活動推向高潮。

三、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啓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區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遊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得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四、說教學程序

幾位老師都聽過課,娜我就簡單說說教學環節。

1、以去森林引題,讓幼兒初步感受旋律。

主要讓幼兒感受旋律活潑歡快的特點及其中所包含的樂器。

2、在傾聽中辨別笛子的音色。

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幼兒聽辨四種樂器的音色,從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傾聽中理解與表現音樂中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採用邊傾聽邊遊戲的形式,通過圖譜、分句欣賞,引導幼兒聽聽樂句音色、旋律的變化,讓他們猜想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情節的發展,創編遊戲情境,體驗遊戲、表演帶來的快樂。

4、遷移遊戲經驗。

結合音樂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點,引導幼兒想象情節發展,並進行遊戲表演。

五、感悟與反思

本次活動給我帶來最大的愉悅就是小朋友們很快樂,在活動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啓迪這一點我做得較成功,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很獨特,表現力也很強,因此師幼互動的效果也較好,個別孩子的表現還超出了我預期的想象,比如說,在提問幼兒狐狸小鳥做完遊戲會幹什麼時,一個孩子會想到狐狸會和小鳥對話,問它小鳥小鳥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遊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遊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麼玩的,你玩什麼遊戲,我想這裏應該先讓小朋友跟着音樂盡情地遊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後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05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活動《精彩夏天》,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活動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這些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精彩夏天》是幼兒園大班下冊藝術領域的內容。《綱要》中明確要求:幼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遊戲爲核心,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從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和創新精神入手,並在教學中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節奏樂《精彩夏天》,是一首4拍節奏明快的幼兒歌曲,描繪了夏天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通過教學一方面幼兒感受夏天的美景,另一方面通過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培養幼兒濃厚的音樂興趣,同時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夏天的美,引導幼兒輕鬆、熱情、愉快的演唱歌曲。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爲其它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學內容和地位的分析,本次活動需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喜歡並願意感受自然界的美、音樂中的美。

2、認知目標:理解歌詞內容,掌握《精彩夏天》的旋律。

3、能力目標:能理解歌詞內容,做到會唱,並且可以把周圍的事物創編到歌曲中進行演唱。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目標,我將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難點設置如下: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引導幼兒學會唱這首歌。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幼兒感受歌曲輕鬆歡快的情緒,並且可以把周圍的事物創編到歌曲中進行演唱。

二、說學情

教師在活動中要時刻考慮幼兒的需求和身心發展特點:大班幼兒具有好學、好問,好奇心和求知慾強等特點,並且能主動有表情的描述實物,具有表達與表現形式多樣化等多方面的特徵,能正確辨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情緒、性質,感知作品中的細節部分,該年齡階段幼兒的音準有較大進步,大部分幼兒在琴的伴奏下能唱準音,少數幼兒在清唱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走音現象。協調一致的能力亦有所提高,能較好地進行領唱、齊唱活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同時,幼兒的音樂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在生活情境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通過機械記憶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爲遵循這一原則,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將採用看圖欣賞法、節奏朗讀法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內容,以圖譜法引導幼兒在直觀教具的提示下學習歌曲、以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多種感官的調動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與內容,做到愛唱、敢唱、喜歡唱。

四、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爲:“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幼兒園必須爲幼兒創造豐富、寬鬆的探索環境,爲幼兒的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因此本次活動的準備材料包括:音樂掛圖一副、圖譜若干,在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表演的方法深入理解運動員精神。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的分析都是爲教學過程做準備,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點記憶難點,我將採用環環相扣的方法,進行活動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導入是集體活動的重要一環,精彩的導入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激發幼兒的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我將以回顧《春天在哪裏》幼兒歌曲的形式進行本次活動的導入,並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夏天有什麼特點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們想聽嗎”以這種方式引導兒童進入我所準備的情境中,激發兒童探究的慾望,將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中來。

(二)師生互動,初步感知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在這一環節我會首先範唱,接下來出示準備好的掛圖,再次播放音樂,並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歌曲的名字是什麼,歌曲裏面都有什麼?”等問題,以邏輯提問法幫助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朗讀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歌詞內容。

(三)直觀感受,加深印象

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剛開始萌芽,還不能準確、深刻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而需要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形象的圖片幫助幼兒與抽象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在對音樂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將播放音樂伴奏帶並採用圖譜法,以直觀教具幫助幼兒一邊看簡筆畫,一邊熟悉音樂旋律,學唱歌。最後引導在圖示的提醒下,自主學習歌曲。

(四)多種唱法,鞏固提升

幼兒音樂教育需要引導幼兒隨着欣賞次數的不斷增加及參與方法的不斷改變,並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深入地體驗音樂中更細緻的內容。爲了幫助幼兒加深對歌曲的熟悉度,在這一環節我將鼓勵幼兒通過個別表演、男女接唱、分組唱等多種形式鞏固所學歌曲。

(五)活動結束

最後我將通過組織小小音樂會的形式,鼓勵兒童大膽進行才藝展示,歌曲比賽的方法,對本次活動所學歌曲進行回顧,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必不可少。因此,我採用區域活動的方法,啓發幼兒在美工區繪畫與夏天有關的其他事物,進而在簡筆畫的幫助下,對歌曲進行續編的形式作爲活動延伸。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5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音樂欣賞《喜洋洋》

一、活動目標

㈠理解樂曲,感受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㈡利用課件營造喜洋洋的氣氛,幫助幼兒瞭解樂曲的ABA結構形式。

㈢鼓勵幼兒運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對作品的感受,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二、活動準備

㈠教師課前設計製作課件及準備好多媒體設備。

㈡教師和幼兒課前製作的一些道具如:(燈籠、扇子、綵帶、打擊樂器、龍燈等。)

㈢營造一個有熱鬧喜慶氣氛的活動場地。

三、活動重難點

幫助幼兒瞭解樂曲的ABA結構形式,鼓勵幼兒運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四、活動過程

㈠感受樂曲《喜洋洋》

1.欣賞兩段影片對比,交代課題。

2.初步欣賞樂曲,談談自己的感受。

㈡理解樂曲《喜洋洋》,瞭解作品內容及基本結構形式。

1.老師通過動作節奏的快、慢變化,在樂曲中分別表現歡快與優美兩個不同段式的音樂形象。

2.分段欣賞樂曲,運用多媒體課件分解ABA段式

3.完整欣賞樂曲,同時幼兒爲樂曲《喜洋洋》擊打節奏。㈢表現樂曲《喜洋洋》

1.小朋友們聽了這首《喜洋洋》,你們現在想幹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各種道具,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在熱鬧、喜慶的場景中,自由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