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舞蹈

(合集)舞蹈說課稿15篇

舞蹈1.69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舞蹈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舞蹈說課稿15篇

舞蹈說課稿1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以新的課程標準爲依據,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並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運動的快樂,享受運動樂趣爲中心,將“自主合作、快樂體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在教學中強調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練能力,同時,在全課始終力圖創造出“音樂情境”“舞蹈情境”,以及從深層次的角度把快樂體育融入“情境教學”中,使學生寓興趣、個性、意志於身體活動中,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學中創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教材特點

韻律活動在體育課程標準各個水平目標中都有所出現,但不同年級達成的目標有所不同,是逐步深化和遞進的過程。低年級韻律與舞蹈以動作簡單節奏輕快,活潑爲主,許多動作接近兒童的自然活動,是國小生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練習韻律與舞蹈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發招學生的身體,促進骨骼、肌肉生長,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發展協調性和靈活性都起着積極的作用。對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意義。本課爲單元四次課當中的第三次課, 通過第一、二節課當中掌握的木偶舞的前半段動作本次課完成最後的部分。

學情分析

二年級國小生具有好動、任性、模仿力強、缺乏合作意識的情感特徵。因此本課力求從快樂教學入手,針對韻律舞蹈在學生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認知,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及認知特點,採用了直觀教學法,並穿插遊戲,使他們在遊戲、感知、思維等過程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在觀察思考中得到啓示與鍛鍊。通過歡快的音樂活動,在有效激發求知意識、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的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學會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悅,“獲勝了”的自豪感。

教學目標

1、運動認知目標

(1)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對木偶舞蹈有初步的瞭解吸引學生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2)感受木偶和我們人的動作的不同之處,激發孩子喜歡舞蹈的情感。

2、運動技能目標

(1)初步學習木偶舞蹈的基本動作,並預計95%的學生能完整的結合音樂完成整個舞蹈動作。發展靈敏、協調、靈活性等能力。

(2)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動作的要點,並展示動作的方法,能夠與同伴互幫互學,積極合作,呵護鼓勵,發揚集體主義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較好完成動作的自信心,並敢於表現自我的良好品質。

(2)養成自我保護與互相幫助的意識,提高相互協作的能力,學會尊重和關愛其他夥伴。

教學運用

在教法上,通過示範——引導——模仿——互助學習的教學過程體現教師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向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學習氛圍濃厚的體育課堂。利用歡快的音樂,優美的示範動作,有趣的遊戲情境,以達到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目的。

在學法上,本課採用了觀察法、嘗試法、合作學習法等進行學與練。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他們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準備

小球、錄音機、球筐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小遊戲和舞蹈,激發興趣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兩人一組做《蹉腳》的小遊戲,再規定的時間內看誰最機敏戰勝對方,看誰最靈活躲過對手的蹉腳動作。教室不斷加大難度,一定時間後改成用腳來做“石頭剪子布”定輸贏,最後增加到四部追拍與躲閃。開心的遊戲過後伴着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舞蹈起來,讓學生玩起來跳起來,樂起來,充分達到熱身的效果。

(二)基本部分:複習學過的動作、掌握新知

1、教師帶領學生複習學過的《木偶舞》的動作通過複習來引導學生掌握木偶行動的特點。並引導學生學習最後兩個動作,在教師的示範後請同學們自己總結動作的要領,教師加以總結,幷按要領學習新動作。結合本課新學動作完成整個舞蹈《木偶舞》。並以隊形變換來加大難度。

2、提高身體靈活性,柔韌性,堅持課課練。

在本課中繼續保持我們的課課練練習,以伸拉韌帶,增強腿部力量,和團隊的團結協作精神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3、遊戲鞏固、培養能力。

在“快樂運輸隊”的遊戲活動中,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比賽。不斷增加難度,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和靈活性協調性,培養學生競爭意思和同伴團結合作的精神,體驗活動的樂趣和身心感受。

(三)結束部分:感受成功,愉悅身心

在悠揚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跟隨教師的語言及動作的提示進行創想活動,放鬆身體,使肌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

八、生理心理負荷預計:

全課平均心率預計:135±5次/分 密度預計:55±5%

舞蹈說課稿2

一、學生分析

本課程授課班級爲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接受能力較快、思維活躍,易於融入本課程學習氛圍,但部分學生行爲習慣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時引導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維吾爾族舞蹈——奇克提麥》是學生在熱身及複習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隊形創編的學習與練習。能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瞭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也能爲今後的工作與服務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掌握奇克提麥的節奏特點及動作要領,熟練動作及隊形創編的技法。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增強表現能力和創編能力。

3、德育目標:陶冶美的情操,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人。

三、教法分析

本次課程教學中主要運用講授、啓發、示範、動作展示、現場指導等方法將預備知識傳輸給學生。其中動作展示採用隊形編排爲實例,將上節課所學動作融入其中,激發興趣同時能鞏固要領,達到熟練掌握。現場指導法在學練時貫穿,及時指導學生易犯錯誤,達到規範標準。通過以上教學方法體現以教師爲引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學法分析

本次課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思考、體會、練習、探究等學法掌握知識與技能,下面以隊形編排爲例進行說明:在學習基礎動作之後緊接着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設計下一個隊形的設計,給予學生思維空間、活學活用,以較爲合理的方式調整保持注意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學過程

本次課程的教學環節由信心建立導入、熱身、複習基礎動作、隊形創編、放鬆小結、佈置作業五個部分構成。

(一)導入——信心建立﹙2分鐘﹚

首先提問維吾爾族舞蹈的種類,引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奇克提麥》及重難點舞蹈隊形的創編。作爲一名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礎,也會跳《校園民族舞》,因此本節課程同學們完全有能力學會並跳好維吾爾族舞蹈——奇克提麥。

(二)熱身練習﹙3分鐘﹚

本環節是學習的準備部分,要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免在後面的練習中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傷。

(三)複習基本動作﹙5分鐘﹚

通過複習基本動作,熟悉動作要領,教師示範講解並及時糾正易犯錯誤。

(四)隊形創編﹙30分鐘﹚

本環節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熟練動作基礎上加入隊形的創編,配上優美的伴奏音樂,使原本簡單的基礎動作變成一個小型的舞蹈作品,從中獲得成就感。首先設定一個基本隊形——圓形﹙第一個動作是行禮,應該先向觀衆行禮,舞者之間再相互行禮,因此圓形是一個較適宜的隊形﹚,在圓形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根據動作的幅度編排第二、三個舞蹈隊形,並和學生一起探究如何能在不改變隊形的前提下,運用高低層次的'技法,使此舞蹈更具有藝術性。待舞蹈成形後,再整體練習2—3遍,教師引領並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五)放鬆小結﹙5分鐘﹚

伴隨着舒緩、優美的音樂起舞,在樂曲中結束本課。在小結中再次強調奇克提麥的動作要領,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六)作業

1、課後複習鞏固所學舞蹈動作及隊形,並嘗試創編其他隊形。

2、蒐集並欣賞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

六、課程信息

(一)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

舞蹈課程的開設爲學習旅遊與酒店管理的學生適應專業需要,以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爲目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視、聽、跳”一體,使學生更直觀地接觸音樂與舞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意識。本課程屬於藝術修養課。

(二)課程的地位

1、本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維吾爾族舞蹈》爲舞蹈教學主要課程之一,作爲一個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新疆學生,應該結合其他相關專業課程,更多瞭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熱愛家鄉,熱愛民族大家庭。我校是民漢合校,學習維吾爾族舞還有助於民族團結。學會並跳好維吾爾族舞蹈,能爲今後的工作提供便利,也爲五湖四海的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2、本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

通過《維吾爾族舞蹈》課程的學習,主要讓學生初步掌握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及動作要領,熟練動作,學會靈活運用隊形變換技法。

3、課程安排

本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共32學時。

七、課程背景

新疆自古以來具有歌舞之鄉的美譽。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由於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維吾爾的民間舞蹈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維吾爾族舞蹈對身體的表現力要求非常細緻,從而形成“挺而不僵、顫而不竄;腳下不離散、上身撒得開”的舞蹈風格。

八、課程思路

(一)教學方法

1、教師用啓發式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示範,最後達到師生互動。

2、體會音樂節奏與舞蹈動作。

3、組織學生編排隊形,學生互評,教師引導。

(二)教學途徑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當堂消化所講授內容,加以靈活,搭配應用,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意識。

九、課程實施的條件

(一)教師自身條件:爲培養學生藝術素質適應社會發展,授課教師應具有相關專業資格,還需具備新疆民風民俗的相關知識。

(二)實訓實習基地:爲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演出比賽。

舞蹈說課稿3

一、說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而作爲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舞蹈教育,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背景下與其它藝術門類百花齊放。對於基礎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打破原來的“言傳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的內容來自《幼師教科書—舞蹈》全一冊當中的中國民間舞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有漢族的東北秧歌、雲南花燈、藏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前面的內容我均在上幾個學期上過,那麼這次我安排的是傣族。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當中的一員,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優美的舞姿,把人帶入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內容: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的體態風格,並且靈活運用傣族的各種手形手位。

3、教學目標:

⑴通過傣族舞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基本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等。

⑵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舞蹈表演的能力。

⑶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創編。

⑷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舞蹈雖然是動作的藝術,但不僅僅只是做做動作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的風格特點。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對傣族舞基本動作的教授上,因爲學生做動作往往是單純的模仿,有時候還模仿的不像,再加上這節課的內容較多,要力求使他們把動作掌握好,是這節課的重點。

5、教學難點:這節課的難點就是要求學生們創編。這些學生大多都是來自農村,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舞蹈基礎,創編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再加上她們都是幼師生,將來很有可能走上教學崗位,所以學會基本的舞蹈的創編對他們來說也是一項基本技能。

三、說教法

爲了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抓住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攻克舞蹈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視覺圖像法:首先傣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對於我們這些漢族的孩子來說不那麼瞭解,爲了學生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傣族特色的印染布,上面是一個婀娜的挑擔的傣族姑娘,通過視覺的刺激和教師對這位傣族姑娘服飾的講解,逐漸的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使同學們在欣賞中接受知識,在介紹手形、手位時,我打破了以前那種老師做,學生學的傳統模式,找了許多手形手位的示範圖,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動作,去配動作,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

2、情景模擬法:和一般的課不同的是,這節課我把它設計成爲一節“舞蹈採風行動”,老師爲導遊,學生則爲快樂的旅行者,從認識傣族到走進傣族,最後還拿出衣服讓她們穿上,始終讓她們感覺到自己好像真的身臨其境一般,不會覺得上課會有什麼壓力,能夠很好的融入其中。

3、語言啓發法:教師的語言是最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這節課中,我不斷的用語言來啓發學生,讓她們轉化角色,把自己轉換成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這樣她們做動作會顯得比較自信,對於我們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是很有幫助的。

四、說學法

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法和學法是相統一的,有什麼樣的教法就有什麼樣的學法,應該說教學思想決定了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決定了教法與學法。但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必須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用視覺的觀察來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圖片的動作,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風格以及樂曲的旋律和節奏,不斷的鼓勵、啓發她們主動性的`學習。注重學生創造性的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滲入素質教育。

五、說教學順序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之後,我都會讓學生喊出舞蹈課的口號:秀出自己!讓她們時刻提醒自己:讓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2、導入:教師在優美的傣族音樂聲中,介紹傣族及傣族舞蹈,完了後,讓她們談談聽完之後的感受,從而引出傣族姑娘的服飾,通過服飾再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

3、達標教學: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採用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方法:

⑴在做傣族舞體態動作的時候,是通過欣賞一幅印染後再去做的,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這一塊內容馬上就掌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利用一些手形手位的圖片,再加上對於孔雀這種動物的描述,使學生們強化記憶。

⑶再接下去就是創編實踐。這一塊內容是本課的難點,在學生創編之前教師帶頭編了一個舞蹈,讓學生一邊看,以便帶着問題:老師在這個舞蹈當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師是怎樣進行編排的?讓學生首先明白創編是怎麼回事兒。然後,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她們大膽的創編,活學活用,這樣,編一組4個8拍的動作應該是可以完成的。編完之後,還讓她們跳出來,並且大家一塊兒來學。

⑷課堂小結

六、感悟與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育方式,爲我們的教育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一節好的舞蹈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與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景中輕鬆愉快的接受美的薰陶。作爲一名專職的舞蹈教師,我將繼續朝着這方向努力,這次開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各位同行的幫助、指導!謝謝!

舞蹈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xx師範學校的教師:xxx!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闡述我本次課程的設計理念,下面讓我帶大家一起走進我的說課課堂。

一、教材分析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之一,維吾爾族舞蹈則是舞蹈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本課是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舞蹈》(基礎版)(第二版)第三章民族民間舞蹈的第四節。這是一本專門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三年制學生的書籍。這門課程實施,可以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對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要求,培養實用性的專業人才。

二、教學目標

要制定目標,就要全面、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此我首先進行的是學情分析:

隨着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越發受到多方面的重視,幼兒教育越來越正規化、專業化,這就需要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學前教育工作者。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與藝術院校的舞蹈專業訓練不同,學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礎知識和舞蹈基本技能,主要是爲了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而不是要培養專業的舞蹈演員,所以幼師專業的舞蹈課不是專業性的訓練而是要適應幼兒教育的素質教育。

本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學習了本教材中的理論基本知識,進行了基本訓練,以及民族民間舞中的漢、蒙、藏族舞,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能力,接受能力較快、思維活躍,易於融入本課程學習氛圍,但部分學生行爲習慣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時引導教育。

根據這些情況,我把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通過維吾爾族舞蹈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基本造型,動作韻律特點。

能力目標: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舞蹈表演的能力,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能進行簡單的創編。

情感目標:培養並提升審美情趣,熱愛民族藝術,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步伐中的橫墊步、三步一擡

難點:點步搖身,點顫動律中搖身與膝部微顫的協調配合

四、教學方法

1、教法分析

根據學情分析情況,以“能力爲本,學生爲主體”的理念,主要採用了:

(1)直觀演示法:利用現代影像技術讓學生欣賞一些維吾爾族舞蹈精品,一邊欣賞一邊向學生講述其表現內容、風格特點、動作節奏、服裝舞美等,讓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到舞蹈之美:人體動作的美、隊形的美、服裝的美、音樂的領略各種舞蹈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舞蹈是肢體語言。在教學中優美規範、富有感染力的示範動作和熟練的舞蹈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

(2)談話討論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責任是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和啓發學生積極地思維。經常提出問題,與學生相互討論。及時瞭解反饋信息,在教學中進行調整。

(3)講解講述法:

“口傳身授”一直以來都是舞蹈最主要的教學法。

(4)操作練習法:

a、反覆練習法。通過反覆練習,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精準。

b、分組練習與比較練習相結合,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現在的`學生自我表現欲非常強,喜歡向別人展示自己較爲優秀的一面。我利用這一心理特點,每學完一組動作後,讓學生分小組輪流練習,互相觀摩。觀摩的學生要認真觀察、學習同學的優點,對錶演中存在的缺點或不足要指出並加以糾正,這樣既掌握了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問題,給老師糾正問題提供了依據,又提高了學生的自我鑑賞辨別能力。爲今後的教學打下基礎。

(5)總結歸納法:每節課結束前的兩三分鐘,讓學生小結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包括動作名稱、風格特點、要領、難點等,避免“踏出教室門,知識還老師”的現象。

(6)考試檢驗法:學期中、學期末都組織一次考試,事先把所學組合的名稱寫在小紙條上折起來,讓學生任意抽取其中一個作爲考試內容,促使學生把每個組合都複習好。另外,提前幾周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交給他們一個簡單易學的兒童歌曲,利用集體的智慧,發揮集體的力量來嘗試小舞蹈的編導,讓每個小組輪流表演,大家共同講評。

2、學法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法和學法是相互統一的,有什麼樣的教

法就有什麼樣的學法,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的學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觀察法

(2)討論法

(3)操作法

(4)歸納總結法

五、教學過程

基於教學方法分析,根據教學內容要求,舞蹈課通常爲兩節連堂

第一課(多媒體教室)ppt展示,導入新課。

1、現場播放幾段音樂,請學生思考問題:

(1)音樂是那個民族的舞蹈?

(2)音樂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受?

2、討論維吾爾族音樂特點:

手鼓是維吾爾族舞蹈不可缺少的,它的節奏情緒活潑、愉快維吾爾族舞蹈中幾種常用的鼓點:

4/4咚嗒咚咚咚嗒嗒|

3/4嗒咚咚咚

3、維吾爾族舞蹈欣賞。

討論:

1、和我們之前學過的民族有什麼區別?

2、維吾爾族的服飾特點?

3、維吾爾族舞蹈用得最多的動作有哪些?

4、高潮部分都採用了一些什麼技巧?

4、回憶鞏固之前的各民族民間舞。

學生經過音樂、視頻以及複習對比,對維吾爾族舞有了感性認識,有了學習的興趣,纔有學習任務的的動力,引出任務。

5、維吾爾族舞蹈介紹,特點及技巧講解。

6、引出下節課的步伐組合視頻。

第二課(舞蹈教室)講解內容,演示操作。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活動組合

3、維吾爾族舞蹈開範兒

(1)基本體態

(2)基本手形

(3)基本腳位

(4)基本手位

(5)基本動律

(6)手臂動作

4、步伐組合

(1)示範

(2)分解動作

(3)合音樂

(4)對學生舞蹈反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強調分析

(5)練習、糾正(個別教學法)練習、分組(學生找問題)——練習、對比找問題

5、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最後兩三分鐘,讓學生小結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包括動作名稱、風格特點、要領、難點等。

作業:

1、加強步代練習,強調腿部的控制性,注意不同步伐之間的轉換

2、完整、熟練地掌握所學組合

3、分組,自選音樂(3分鐘以內)用所學的步伐加以創編

六、教學反思:

最後,是我對本堂課教學過程的反思部分。

本課通過維吾爾族舞蹈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維吾爾族舞的基本風格和動作韻律特點,對於難點“點步搖身”的動律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也許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協調好搖身與膝蓋微顫的動律,但單一的“搖身”和“點顫”卻是必須掌握的。步伐組合要合每個人都能記住動作,下來再慢慢找感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我也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的表揚、細緻的分析。

真誠的表揚缺乏那些自信的學生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尤其對於那些很少得到表揚的學生,真誠的讚揚會讓他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

二、多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課堂上我儘量爲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和舞臺,使他們感

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好地幫助克服自卑、產生自信。

三、隨時鞏固學生的自信心。

當看到學生們因不斷成功而取得了寶貴的自信時,經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舞蹈課堂氛圍。不斷地支持、鼓勵,以鞏固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舞蹈課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感謝聆聽,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舞蹈說課稿5

《幼兒舞蹈教學》這一舞蹈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課堂實踐學習了幼兒舞蹈常用步法、律動、幼兒歌表演、幼兒集體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稚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以及在進行教學時的一般規律,通過幼兒舞蹈全面系統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教學、改編、創編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學是藝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屬於美育的範疇,作爲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瞭解幼兒舞蹈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密切關係,和幼稚園舞蹈教學的基本綱要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還要研究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把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並根據教學規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幼稚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並懂得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2.培養學生在幼稚園舞蹈教學中組織教學。

3.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由於幼兒舞蹈教學方法是本節課的中心問題,又是最關鍵的內容,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幼兒舞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學方法時,還要懂得在什麼樣的舞蹈教學中該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怎樣合理運用幼兒舞蹈教學方法。

爲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練習爲主線”這一原則,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教學方法選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練習的方法和採用錄音磁帶放伴奏音樂來輔助教學,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放磁帶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幼兒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兒舞〈〈摘星星〉〉的伴奏音樂,採用以舊引新,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在讓學生回憶所學幼兒舞內容時,教師提問:假如你現在站在舞蹈課室講臺上,面對小朋友要把老師教過的律動教給小朋友,那你該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於接受呢?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導學生探新時,爲了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依據大綱有關“幼兒舞蹈有哪幾種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平時學過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摸索出哪種方法最適於律動,哪種最適合歌表演等。這部分教學我按照三個步驟設計:1、講解、演示2、引導議論3、概括運用。

1.講解、演示

在教學中,先講解幼稚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範法;(2)練習法;(3)分解組合法;(4)觀察模仿法;(5)遊戲法;(6)語言提示、講解、口令的方法;(7)個別教學法。讓學生用最快的辦法瞭解掌握這些教學方法的作用。在講解的同時,並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學時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動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導議論

比如我現在要教一段集體舞,那麼必須先要熟悉集體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節奏,然後根據集體舞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基本動作、角色動作教練,最後再組合完整,反覆練習。而在教基本動作時,同學們應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呢?角色動作又是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議論。

3.概括運用

通過學生自己所學過的幼兒舞內容,結合所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滲透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幼兒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從而概括出:例如在進行律動教學時,要熟悉瞭解律動音樂的形象和節奏,要抓住動作的形象和節奏進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講明律動動作的形象特點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然後讓小朋友觀察模仿進行練習。再如在歌表演教學時,首先必須唱好歌,然後教練基本動作,講解歌曲形象與動作形象情緒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爲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律動《伸伸手、彎彎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帶聽一遍,並請幾位同學把這三小節舞用所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三、鞏固練習

幼兒舞教學的全過程一般分爲三個階段,即介紹舞蹈、教練舞蹈和複習鞏固舞蹈。在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幼稚園舞蹈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根據

幼稚園舞蹈教學大綱,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本題:鞏固練習好幼兒舞所有內容。

2.變化題:比如進行表演舞《蝸牛和黃鸝鳥》教學時,應該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操作題:讓學生用示範法試講律動《坐飛機》的教學方法。

4.發展題:放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即興創編簡易動作,並進行教學演示。

5.思考題:在運用觀察模仿法時,被觀察者的動作應準確、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那麼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鏡面示範?也就是在教舞蹈時,教師該背向小朋友,還是面向小朋友?

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邊根據信息反饋,邊引導解決存在問題,通過多項練習,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躍思維,又培養了能力,練習後,教師結合舞蹈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性,滲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爲突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及運用,按照運用規律,師生共同進行課堂總結幼兒舞教學方法運用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1.弄清授課內容是基本動作或律動等。

2.運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密切結合小朋友的實際接受水平。

最後,佈置幼兒舞《春天在哪裏》用哪些教法,下一節課分組練習。

這節課通過採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訓練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所學教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舞蹈說課稿6

一、說設計意圖: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愛好,我設計了音樂活動《螃蟹的舞蹈》。它的節奏鮮明,富有情趣,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兒喜歡。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認識螃蟹,知道它的特徵和習性,感受音樂的節奏。(認知)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技能)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體驗螃蟹跳舞、走路、夾鉗子等遊戲情節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螃蟹,感受音樂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爲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四、說活動準備: 1。有關螃蟹的圖片;2。與音樂變化相符的螃蟹動態圖示一份(跳舞、走路、夾鉗子);3。螃蟹音樂;4。螃蟹頭飾(每人一份)。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啓發引導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法,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說教模式,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生動有趣的形象,讓孩子們在情景遊戲的體驗中快樂得獲得知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1、情景教學法: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啓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啓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象、創造。

3、遊戲法: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創造性學習法來獲得知識。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遊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1。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2。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爲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

六、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整個教學目標與計劃實現的重要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螃蟹圖片,創設故事情景,通過提問讓幼兒正面認識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隻螃蟹,它非常喜歡跳舞,它經常一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搖動起它的小鉗子。

提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呢?它如何揮動它的鉗子呢等等。引導幼兒認識螃蟹與想象螃蟹的行爲動作。

2。播放螃蟹的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從音樂節旋律與節奏上啓發幼兒感受螃蟹的動作行爲,引導討論。

師:有一首歌,小螃蟹聽了就會跳起舞來,我們來聽聽,它在跳什麼呢?發生了什麼事呢?

3。教師情節講述

幫助幼兒整理出整首樂曲變化的規律,並同時貼出相應的螃蟹動態圖示,再完整欣賞一遍。

師: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來了一直笨笨的大鯊魚,鯊魚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機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開了鯊魚。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麼動作呢?有的地方音樂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麼動作呢?

4。引導分段創編螃蟹動作,鼓勵大膽想象、誇張動作。

師:螃蟹的動作有什麼呢?

請小朋友來做動作,教師把動作納入舞蹈創編裏。

5。幼兒隨樂完整動作。

七、說活動延伸: 活動將結束時,我鼓勵幼兒可以用其他動物來創編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鳥的舞蹈、小貓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歡的動物舞蹈,在螃蟹音樂將結束時加入進去。

舞蹈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間舞是幼師專業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化古國,各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而藏族民間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純樸,健壯,粗獷,豪放的特點,種類豐富,形式多樣。本節學習的動作及動作組合,難度比學習過的鍋莊要大,是爲今後創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覈打基礎的。

2、教學目標

我們幼師班學生,沒底子,基礎較弱。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藏族舞基本動作及組合的教學,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藏族舞蹈的風格、舞步、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積累舞蹈語彙素材。

(2)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學習內容爲踢踏步組合,計劃課時2課時,在學生學習了顫膝組合、踏步組合和踢踏步組合

(一)的基礎上,本節課的重點掌握踢踏步組合風格特點,難點在於把握在每個動作中都要有顫膝的動作在裏面。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及舞蹈專業的特點,採用面對面示範,直接面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相結合的動作訓練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動作的要領,解決動作規範問題。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學生多提問、多觀察、多動腦、多練習,教師多鼓勵、多引導、多幫助的互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克服傳統的一味“傳授式”“訓練式”的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目的、方式、時段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教法。如示範、講解、比喻、對比、啓發、討論、提問、練習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特別強調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對學習領悟慢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以幫助和肯定。

2、在教學中學生以“動”爲主,充分感知肢體的感覺,在練習中通過觀察、模仿、對比、思考、提問、幫助等方法領悟知識技能要點。特別是難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做動作,正確評價學生的問題,尤其讓差生多鍛鍊,多給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讓每組的組長以點帶面的幫助組員練習好每個動作。

三、說教學程序

1、複習引入

(1)首先讓學生集體練習顫膝、踏步、踢踏組合

(2)讓學生們談談:經過前面的學習,你對藏族舞蹈有了哪些瞭解?(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學生在課後對第一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

(3)對學生舞蹈蹈反饋中出現的易錯動作進行強調分析,並讓學生進行完整的練習

2、新課教授 在本教學環節中:

(1)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的程序,

首先教師示範,讓學生注意藏族舞蹈的特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這個環節教師把舞蹈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讓學生們仔細觀察,記住這些動作的空間位置,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隨後教師把這些動作進行分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動作深入人心(這一環節教師要用慢動作講解的方法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再來就讓學生自己去模仿,領悟,由組長帶隊進行分組討論練習,教師巡迴指導,(設置這個環節主要是爲了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讓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這過程中,不時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比,“誰的動作做得好看?”“爲什麼好看”“對在哪裏,錯在哪裏?”;教師的動作與學生的動作進行對比,“老師做動作時,身體的各個部位是怎樣的`?”;自己與自己對比:鏡子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鏡子,把一些動作上的細節給弄清楚,“一樣的動作,我這樣做與那樣做哪個更漂亮?那個更體現藏族舞的特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找準藏族舞的特點。)

最後進行分組展示、鞏固提高

(2)爲了讓動作更加規範化,教師一邊示範動作,一邊講解要領,隨後把每一個基本動作逐個逐個的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組合。(讓學生先做慢,在準確的基礎上再做快)

(3)舞蹈不僅是動作的藝術,還要有靈氣、情感和優美的姿態。尤其是我們幼師班學生,因爲基礎不好,不懂得怎樣在舞蹈中運用感情。當他們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時,我就去引導他們怎樣去運用舞蹈中的眼神,處理舞蹈中的感情。從深處去挖掘學生表達情感的本能。(重點在於眼神、面部表情和動作的配合)

3、佈置了課後作業 :要求學生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到位的練習,要識記住每個動作,並融入情感表現,就好像自己是在舞蹈上表演。

4、最後,教師總結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總體要以鼓勵爲主,這是爲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舞蹈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音樂課本上冊第一單元《青春的旋律》。在《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中,主要是體驗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相互合作,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表現歌曲的多形式創作練習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學會歌曲《青春舞曲》,在這個基礎之上了解音樂相關知識,產生喜歡民族音樂的情感並能懂得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嘗試在聆聽、模仿、討論、探究中自主學習歌曲,並能積極參與彈、唱、跳等音樂活動中體驗和表現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維吾爾族音樂特點,並可結合維吾爾族服裝、樂器、舞蹈動作,體會音樂與舞蹈的結合。通過音樂活動,積極參與意識,自我養成節奏感和創造力,訓練協調性,加深對歌曲風格的理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根據以上三維目標,我制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圍繞“青春”主題的不同音樂作品的內容和音樂風格特點,並激發學生對“青春”的更深層次的理解。用自然的聲音準確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學難點:本單元所選的歌曲和樂曲均屬小型作品,在教學中,既要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掌握應學的知識,課堂氣氛活躍,充滿“青春氣息”,同時還要發掘“青春”的思想含義。

二、學情分析

國中學生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理解歌曲的能力較好,學習興趣高,音準。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視、聽、動、想”等要素,讓學生主動感知。學生表現慾望羞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重要,針對這一點我充分運用直觀生動的圖像、動作、實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現在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對於一些本民族及世界優秀的傳統音樂不感興趣。因此,採用一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是很重要的。

三、說教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海陸空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爲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中課件播放維吾爾族舞蹈片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意識。

2、體驗法: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

3、合作探究法:在爲舞蹈創編動作和編配打擊樂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去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跳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體會愉悅學習帶來的快樂。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我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形象導入—學唱歌曲—舞蹈表演—課堂小結等環節組成,首先是形象導入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採用音樂加形象展示的方法進行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播放《大阪城的姑娘》,引導學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接着學生從圖像、和我的穿着中來對新疆地區有初步的印象,從而引入歌曲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我的教學活動中。

(二)學唱歌曲,感受體驗

學唱歌曲屬於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學生隨着媒體畫面,完整欣賞歌曲,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啓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

在學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賞之前我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

1、歌曲的速度如何?

2、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各有什麼特點? 3、歌曲的情緒如何?請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選擇選項,通過選擇把學生對歌曲不爲準確的描述正確引導過來。

學生討論回答後我點評並總結。

學生欣賞完歌曲後不一定能明白什麼是魚咬尾的創作手法。我一邊介紹我國民族音樂特殊的旋律發展手法、“魚咬尾”,一邊向學生展示譜例,引導學生將內容與譜例相結合,更加直觀的理解“魚咬尾”的概念。

之後我引導學生通過樂譜、多媒體瞭解“魚咬尾”及重複的創作手法,並嘗試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自由創編旋律,強調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

在學唱環節我將採用聽唱,教唱,分組唱等方法突破這一難點。

在引導學生的同時,讓學生反覆聆聽和觀看這首歌曲的視頻,讓學生在歌聲與畫面中去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點。

首先我引導學生聆聽和觀看這首歌曲的視頻,教師帶領學生學唱歌曲。

學唱歌曲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我採取了聽唱、模唱等活動,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錶現對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與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

在學唱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找出難點:大家找一找哪個地方不太好唱?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放手讓同學們自主地探究學習,改變以前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儘可能地解決問題。也就是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

學生隨鋼琴唱詞,體會旋律汲取的新疆民歌的素材,採用通俗音樂的創作手法。由於歌曲的旋律學生還沒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鋼琴學唱歌曲,學生通過學唱歌曲找出其中難唱的樂句,我將難點範唱,學生跟我模唱,經過練習逐步掌握,解決課程中的難點。

最後跟隨視頻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學生在歌聲與畫面中去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點,同時再次鞏固歌曲的旋律與演唱風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環節,爲了使學生能更好體會新疆民歌的藝術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動。通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舞蹈創編,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並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表演,加深對歌曲的印象,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課堂小結,點題昇華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採用了歸納式的收尾。作爲新一代青少年,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把握時間。並請學生說說自己對如何更好的把握時間的理解,鼓勵同學們多多傳承我們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舞蹈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課題類型: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南京師範大學《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大班健康領域《足尖上的舞蹈》。

2、內容分析:陳鶴琴先生認爲:“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孩子們進入大班,要寫字、要進行手工活動等,難免會接觸到一些尖的物品。潛在的危險無處不在。

如寫字用的筆、手工用的剪刀,甚至吃飯用的筷子,都是細細,長長,尖尖的,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爲孩子年齡小,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物品缺乏防範意識。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尖利常用的物品,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足尖上的舞蹈》就剛好契合這一綱要中的安全生活要求。

3、幼兒現狀分析:《指南》中指出,3——6歲幼兒應該懂得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初步形成健全、安全的生活所需的行爲習慣和態度。結合我班的班級區角特色之一《剪窗花》這一主題。選這一主題的原因在於每次活動中有幼兒不會正確運用剪刀、剪紙甚至拿剪刀在空中亂揮。孩子們還沒形成“尖利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這一安全意識。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使幼兒通過“足尖舞”又名芭蕾舞這個足尖的舞蹈動作,來真實地體驗腳尖站立的感覺,初步感知“尖尖”的含義同時瞭解到實際生活中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當會很危險的。

4、教學重難點:依據活動目標和幼兒實際認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瞭解尖利物品的特徵,知道尖利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學習正確使用方法。活動難點: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主導作用。因此目標定位要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特點,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次活動以這一理念爲指導,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芭蕾舞劇《四小天鵝》感知“尖尖”的含義,瞭解尖利物品的特徵,體驗尖利物品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能力目標:知道尖利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標: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樂意自主參與活動。

  三、說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教育法有:

1、欣賞法:教師組織幼兒欣賞著名的芭蕾舞劇《四小天鵝》,從而啓發幼兒感知“尖尖”的含義,尋找生活中尖利的物品。

2、情境設問法:教師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啓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討論法:師幼商討,啓發幼兒。

四、說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它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爲了使目標更好更和諧地達成,我做了以下準備:

1、準備芭蕾舞劇《四小天鵝》的`錄像資料或劇照,芭蕾舞演員穿的舞蹈鞋。

2、準備剪刀、筷子、筆和針等物品。

3、教學掛圖《足尖上的舞蹈》。

  五、說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激發興趣

1、教師組織幼兒欣賞著名的芭蕾舞劇《四小天鵝》,引導幼兒觀看芭蕾舞演員跳舞的動作特徵。

教師:芭蕾舞演員跳舞時腳是什麼樣子的?

2、師幼討論芭蕾舞的魅力。芭蕾舞演員好像是仙女,足尖好似流水,優美而流暢,所以芭蕾舞又叫“腳尖舞”。教師請幼兒也跳芭蕾舞,讓幼兒說說,用足尖跳舞時有什麼感受。

(二)初步感知,尋找生活中的尖利物品師幼再次跳跳芭蕾舞,體驗腳尖站立的感覺,初步感知“尖尖”的含義。

教師引導幼兒體驗尖利物品既能給人們帶來方便也容易發生傷害事故,教幼兒正確使用尖利物品。

(三)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本環節是此活動的中心環節,也是重點得以化解的中心。

教師爲幼兒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啓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出示一根繩子、國小生的作業本、有洞的衣服、彈子等。

教師:怎樣將繩子分成兩根呢?國小生使用什麼寫字的?衣服破了用什麼縫補呢?用什麼撿起彈子呢?(知道剪刀、筆、針、筷子的作用)

(四)師幼商討,啓發幼兒

1、啓發幼兒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尖利的,如指尖和腳尖、刀、木匠的工具(鑿子、釘子)、大頭針等等,並知道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2、引導幼兒討論尖利物品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傷害。

教師:尖利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你有沒有被尖利的東西劃傷過?劃傷後有什麼感覺?

3、師幼商討使用尖利物品的正確方法,如果使用剪刀時尖頭不對着人,隨時將尖利的東西放入盒子或袋子內等,並讓幼兒現場模擬正確的使用方法。

六、說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室內和幼兒園環境中尋找尖利的東西,並討論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

舞蹈說課稿10

說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爲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學生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學生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爲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學生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學生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學生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學生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啓發學生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生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爲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學生會說“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學生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學生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學生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學生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舞蹈說課稿11

一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間舞是幼師專業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化古國,各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而彝族民間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純樸、清新、歡快、豪放的特點,種類豐富,形式多樣。本堂課彝族舞蹈的學習,是爲學生能更快的掌握彝族舞的風格、韻律打好基礎。

二 、說教學目標

a、 通過彝族舞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彝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等。

b、 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表演舞蹈的能力。

c、 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 、說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雖然是動作的藝術,但不僅僅是做做動作而已,更重要是體現一種內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與特點。本堂課彝族舞的學習重點掌握第二部分的動律特點及風格,難點在於把握膝部有連續不斷的曲伸和踏步的銜接。

四 、說教法與學法

1、 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及舞蹈專業的特點,採用面對面示範,直接面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相結合的動作訓練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動作的要領,解決動作規範問題。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學生多提問、多觀察、多動腦、多練習,教師多鼓勵、多引導、多幫助的互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克服傳統的一味“傳授式”“訓練式”的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目的、方式、時段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教法。如示範、講解、比喻、對比、啓發、討論、提問、練習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特別強調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對學習領悟慢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以幫助和肯定。

2、 在教學中學生以“動”爲主,充分感知肢體的感覺,在練習中通過觀察、模仿、對比、思考、提問、幫助等方法領悟知識技能要點。特別是難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做動作,正確評價學生的問題,尤其讓差生多鍛鍊,多給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及時糾正表揚,共同進步。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 、 說教學程序

1、 導入部分

a、 首先我先完整的示範

b、 讓學生們談談:看完老師的示範,說說你對彝族舞蹈的瞭解

c、 對學生舞蹈反饋中出現的易錯動作進行強調分析

2、 授新

在這教學環節中

a、 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的程序,首先是彝族舞蹈基本體態和動律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彝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激起學生對彝族舞蹈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這個環節教師把舞蹈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讓學生們仔細觀察,讓學生對彝族舞蹈的動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隨後教師把這些動作進行分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動作深入人心;再來就讓學生自己去模仿,領悟,由組長帶隊進行分組討論練習,教師巡迴指導,(設置這個環節主要是爲了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讓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這過程中,不時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比,“誰的動作做得好看?”“爲什麼好看”“對在哪裏,錯在哪裏?”;教師的`動作與學生的動作進行對比,“老師做動作時,身體的各個部位是怎樣的?”;自己與自己對比:鏡子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鏡子,把一些動作上的細節給弄清楚,“一樣的動作,我這樣做與那樣做哪個更漂亮?哪個更能體現彝族舞的特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找準彝族舞的特點。)

最後進行分組展示、鞏固提高

b、 爲了讓動作更加規範化,教師一邊示範動作,一邊講解要領,這樣能使學生動作更加規範、準確。隨後把每一個基本動作逐個逐個的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舞蹈。

c、 舞蹈不僅是動作的藝術,還要有靈氣、情感和優美的姿態。尤其是我們幼師班學生,因爲基礎不好,不懂得怎樣在舞蹈中運用感情。當他們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時,我就去引導他們怎樣去運用舞蹈中的眼神,處理舞蹈中的感情。從深處去挖掘學生表達情感的本能。

3、佈置了課後作業 :

要求學生對彝族舞進行動作到位練習,並融入情感表現。因爲整個舞蹈都已經教授完畢,學生在熟練的基礎上應該加強情感的滲入。

4、最後,教師總結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總體要以鼓勵爲主,這是爲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舞蹈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生的“學”爲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爲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圖像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着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頻鑑賞,領悟風格。

通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頻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啓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通過影視欣賞——交互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纔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交互式學習,同時爲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頻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着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舞蹈說課稿13

說活動目標

1、學跳《火車舞》能較合拍的隨着音樂做小跑步和找“車廂”的動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規定時間內做“邀請”和“感謝”動作

3、體驗“火車頭”與“車廂”協調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來越多的快樂。

說活動準備

火車圖片

說活動過程

一、熟悉《火車舞》樂曲旋律

1、全體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小跑步進教室

2、合着音樂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兒創編其他身體動作,合着音樂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車圖

認識火車頭和車廂,用動作表示火車行進小朋友,火車是怎樣開的?請一些幼兒模仿。

 三、學習舞蹈中的基本動作。

1、學習火車行進的動作:小朋友,老師也想到了一個火車行進的動作,你們看老師是怎麼做的?

2、幼兒隨音樂做行進動作

3、今天火車頭想邀請車廂跳舞,想想看火車頭會怎樣邀請車廂呢?(幼兒討論)

4、練習幼兒想出的邀請動作,老師哼邀請的音樂旋律。

5、車廂怎樣表示對火車頭的感謝呢?請幼兒用動作表示。老師哼感謝處的樂曲旋律。

6、完整的隨樂練習舞蹈中的基本動作,提醒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做邀請和感謝的動作

四、學跳集體舞

1、全體幼兒坐成圓圈,老師先做火車頭,用小跑步去找車廂,示範做動作。

2、幼兒學做火車頭,去找車廂,火車越來越長,讓幼兒體驗朋友越來越多的快樂,活動中表揚能聽音樂準確做動作的幼兒,使其他幼兒也學會合拍做動作,在連接的時候提醒後面幼兒拉好前面幼兒衣服的下面。

 五、複習《表情歌》

火車到站了,大家快樂的唱起了歌,幼兒傾聽歌曲前奏,齊唱一遍。

舞蹈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1706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41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在這裏,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祕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賞析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全面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2、過程和方法:通過教師設疑、組織學生討論、小組交流等方法,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豁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

2、誦讀品味法 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

3、設疑導思法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法:

1、 誦讀法 運用各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誦讀中體會作者感情。

2、 討論法 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 自主探究法 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四、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走進作者;

2、誦讀詩詞,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感悟品味;

4、歌曲欣賞,體會感情;

5、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五、鞏固訓練

1、練習:理解默寫

2、作業:

a、背誦全詞 b、請以“月亮”爲內容,寫一段景物描寫。不少於50字。

六、板書設計

水 調 歌 頭

蘇 軾

上闋:問 天

自 喻 清 高 借下闋:問 月 襯 託 離 別

人——,月——,此——。

舞蹈說課稿15

一、說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瞭解幼兒的真實發展狀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

本班的舞蹈藝術教育較爲突出,在開展《各行各業》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沒有放過每個利於幼兒表現的好機會,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特別是音樂舞蹈,他們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創造、大膽的想象,如:他們會創編出一段有趣的歌詞或舞蹈:《小司機》、《快樂的小廚師》、《賣報歌》、等,讓人捧腹大笑。雖然有一定的表現力,但是我發現我班的幼兒缺乏合作意識,在表演當中以自己爲中心,而且情感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談話當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兒還不懂得怎樣去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從其他的生活活動當中看出幼兒在面對問題克服困難方面比較欠缺。針對我班幼兒的這些情況,我該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我的教學內容。

二、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許多時候我們熱切去關注的事,孩子們恰恰無所謂,而他們所關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圍繞5月15號的助殘日進行談話時,我們一起討論“聾啞人會做什麼?請你幫他們找一種合適的工作”就在這時有位幼兒很激動的告訴我“千手觀音”,於是它便成了我們共同的話題,孩子們進行了對“千手觀音”資料的大搜索。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舞蹈,它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門怎樣去幫助別人,怎樣與同伴合作,怎樣克服困難,勇敢的面對困難,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一個非常美的舞蹈,它獨特的造型、金光閃閃的服飾,五彩繽紛的燈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綱要中提出:儘可能運用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節日、環境)進行教學,本着《綱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們的興趣,依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初步將此內容分爲四個步驟進行。首先是資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發現了什麼”多麼有挑戰性的問題呀,孩子們從圖片、vcd中仔細的觀察找出服飾、頭飾、手鐲等還在區角中自發製作手鐲和項鍊。其次,我們欣賞了樂曲,他們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後是舞蹈欣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舞蹈中最爲突出的亮點——造型美作爲欣賞的主要方面,主要在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想象創造力。

三、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的想象爲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兒在認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具體目標爲:

1願意用自己的動作形象、語言來表達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賞舞蹈的興趣。2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想象創造力,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3教育幼兒尊重並熱心幫助殘疾人羣。目標(1)的制定,將幼兒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爲生成下一個藝術活動積累經驗。目標(2)、(3)的制定是基於我班幼兒近階段的能力、情感的發展區,我來因勢利導,將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於生活中。

四、說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利用家長的資源爲幼兒上網查詢有關的圖片、書籍,瞭解有關知識,欣賞樂曲,目的是激發幼兒表現的慾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的準備:首先我對幼兒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細緻的分析,目的在於客觀瞭解幼兒的實際現狀,其次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兒的部分,並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目的在於優化內容。最後,我還精心準備了vcd,網上下載的圖片、牙籤或火柴、絲巾方便教師與幼兒操作、欣賞、表演,大膽的表現。

3、環境創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及時的在美工區中提供包裝繩、塑料花、葉子、皺紋紙等讓幼兒製作項鍊、手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在活動室周圍張貼幼兒欣賞樂曲後繪製的情節畫及幼兒收集的有關舞蹈圖片,目的在於延伸活動的快樂,增強幼兒表現的慾望。

五、教學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積極的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舞蹈造型的美感,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難點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動感美,並用語言、動作表達。

六、說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情景感染法、提問法、整體教學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靈魂,同時也是幼兒想象力和表現能力的體現.老師以語言、體態語、情緒引導幼兒觀察大屏幕圖片,感受故事的氛圍,體驗情緒,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強幼兒欣賞舞蹈的興趣和表現慾望。

2、欣賞法是舞蹈欣賞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動中結合多媒體運用法,先引導幼兒整首欣賞,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結合定格觀看法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觀的啓發幼兒對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幼兒對舞蹈中演員的敬仰之情及表現的慾望,有效的突破重難點。

3、採用啓發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的想象。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或動作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七、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啓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中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發現法是

幼兒積極主動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蘊涵在圖片vcd中的知識點,發現新的線索,這些線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讓幼兒現有的經驗與新的經驗實現完美的結合,幫助幼兒突破活動難點。

2、討論談話法:我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談話,孩子們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看法,體現了《綱要》中“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目的在於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激發幼兒與同伴、老師之間的互動,利於幼兒大膽的想象,利於教師更深一步的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適時的調整計劃及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

3、操作法:在幼兒原有的欣賞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隊形並用牙籤、火柴排出來,充分體現了《綱要》“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促使幼兒的動手、創造、思維、審美能力得到了昇華,經過了與材料的相互地接觸,他們又再一次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編排造型的經驗,體驗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體驗法: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的方法,通過表演

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悅,興趣盎然,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獲得多樣性的認識,也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重視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能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表現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八、活動過程的組織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並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主要表現:

(一)、由境生情,講述《千手觀音》的傳說,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將幼兒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兒的感受爲活動的切入點。藉助多媒體手段再現幼兒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千手觀音的圖象,結合優美的故事情節,幼兒鴉雀無聲,認真的傾聽傳說,一下子孩子們被我帶入千手觀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見了千手觀音善良的行爲。就這樣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及積極的興趣,讓幼兒獲得了最感性的知識,爲下一步的欣賞想象和表現做好鋪墊。

(二)、以小組的形式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觀音變成什麼”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這個環節裏,我將下載的造型圖片張貼在活動室的周圍,接着啓發幼兒展開想象,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互相交流探討造型的形狀像什麼,引導幼兒發現造型的特點,掌握知識點:造型整齊、對稱的規律,爲下一步欣賞vcd畫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礎。

(三)、欣賞舞蹈,引導幼兒發現畫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賞

舞蹈的肢體動態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這個問題:“看看舞蹈中什麼地方美”來完整的欣賞舞蹈,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舞蹈中什麼地方美”,教師發散性的問題引領幼兒從音樂、服飾、燈光、造型中發現美,爲下一個環節的開展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2、片段欣賞

“你喜歡舞蹈中的哪個造型,它有什麼特點,像什麼”這個問題,是幼兒審美能力的昇華,。因此,我組織幼兒進行片段欣賞,啓發幼兒將表演中的造型與圖片的造型進行比較,啓發孩子們用動和靜來表達造型美,激勵幼兒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用動作來表現,並掌握知識點:蘭花指,目的在於引導幼兒從手形的不斷變化來感受造型的動感美。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最後我引出問題:“請你用好聽的詞來誇他們”,並藉此問題出示排練時的圖片,首先引導幼兒回憶舞蹈的演員的背景,說說這羣聾啞人是怎樣感受音樂,完成這麼美的舞蹈。目的在於激起孩子們的心中強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團結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個環節體現了《綱要》中:“根據幼兒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一精神。

(四)、操作創編造型。在舞蹈欣賞的活動中我採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籤、火柴),支持、引發

幼兒與材料互動,創編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不僅讓幼兒體驗發現創造的樂趣,而且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目的在於讓幼兒自主學習,體驗自由創造的樂趣,獲得平面思維的經驗,體現引導幼兒從平面向空間發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並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適時的個別指導,爲下一個環節的開展作好準備。

(五)、嘗試表演,體驗合作的樂趣。

1、《綱要》中指出: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設計讓幼兒打扮自己,並按絲巾的顏色分組扮演千手觀音。孩子們你幫我打蝴蝶結,我幫你係絲巾,互相幫助不亦樂乎,在排練造型中並不斷完善自己與同伴間的合作。

2、激發興趣需要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始終,在結束階段要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伸到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後的結束部分,我讓幼兒聽音樂完整的表演,並面向大鏡子,欣賞自己與同伴合作的造型美,獲得成功感。

(六)、活動延伸。

幼兒的興趣未盡,爲了引領幼兒的學習、藝術表現向更廣闊的天空發展,我利用區角活動,引導幼兒繼續探討其他的造型,並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爲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在不斷轉換角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