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繪畫書法

中國書法發展簡史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異采迷人。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瀏覽歷代書法精品,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爲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着藝術的魅力,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

中國書法發展簡史

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從書法角度欣賞,甲骨文已經完全具備了章法、結體、用筆等主要構成因素。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的變化,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爲中國書法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

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於周代。金文依附於青銅器、鑄鼎的祭祀禮器,因此金文也被稱爲鐘鼎文。鐘鼎文以《司母戊鼎》《毛公鼎》最爲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秦統一中國前,通行文字是大篆,很不規範,秦統一六國後,“書同文字”,李斯取史籀大篆而創造小篆。《嶧山刻石》爲秦始皇登臨嶧山時命李斯記頌其德所立,該篆書圓轉遒正,爲標準秦篆,是後世小篆之祖。由於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爲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康有爲在《廣藝舟雙楫》雲:“書莫盛於漢”,特別是東漢,隸書紅火,碑刻林立。東漢石刻中尤以《石門頌》等爲最著名,書法家視爲"神品"。《西狹頌》、《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也爲後人稱道仿效,或樸拙或秀巧,或方剛或圓柔,或含蓄或張揚,各臻妙絕。可以說,每碑各出一奇,此時隸書已達到登峯造極地步。

漢代書法家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爲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張芝爲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爲"草聖"。

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各種書體交相大發展的時期。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峯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成爲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三國(魏)時期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成爲楷書經典的開山之作。陸機《平復帖》是目前傳世最早的名人墨跡。楷書經過魏、西晉的發展,到東晉已趨成熟,南北朝碑刻書法大都是楷書書寫。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兩晉最有創新意義的是創造其流美飄逸的行書,其代表作“三希帖”,即王《伯遠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兩晉王羲之,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稱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恣多彩,似又重複漢碑之輝煌。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等。

唐代文化輝煌燦爛,名家輩出,燦若繁星。整個唐代書法,從六朝書法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爲主流,結構謹嚴整飭。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並稱初唐四家。稍晚的孫過庭、李邕以及陸柬之、懷素、張旭等一大批書法家也都有相當的成就。唐玄宗時,以李白的詩、裴F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號爲三絕。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爲代表爲楷書奠定了標準,樹立了楷模,形成爲正統。柳公權是繼顏真卿之後的重要書法家,其字遒勁圓潤,楷法精嚴。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頻繁更替,戰亂不已,人們有一種不安的心緒,再加唐人已把書法上的法度發展到相當完善的境地,於是書法家們轉向以書法抒發個人意趣的軌道,在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楊凝式。楊凝式擅長楷、行、草書,並按唐代書法發展的脈絡上溯魏晉書法。融楷、行、草書與篆、隸二體的結構和筆法,創造出一種楷兼行、行兼草、並寓篆、隸遺意的新貌。

宋代書法尚"意",是對唐人書法尚"法"的超脫更新。書法於法度之外,多幾分意趣內涵。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並給人以一種新的意境趣味。

元代書法也得到一定的發展。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趙孟擅長篆、隸、楷、行、草諸體,用筆秀研飄逸,體勢姿媚。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歐體、顏體、柳體並稱中國書法四體,成爲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他的書法對當時和明、清兩代影響很大。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鮮于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已獨到之處。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鄧文原,與趙孟、鮮于樞齊名,並稱元九年級大書法家。

明朝中期文人書法重新擡頭,在蘇州出現了吳門派書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此四人中,以祝允明成就最巨,其小楷直追晉唐,而行書、行草、章草、今草諸體皆善。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圍,還雲集着一批書法家。如陳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登等人,都是屬於吳門四派的書法家,所以當時有“天下書法盡歸吳門”的說法。

晚明書壇,徐渭、邢侗、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許友、米萬鍾等人繼起,開始了一種復古運動,書風離俗而趨雅。其中影響最大,開一代書風的應推董其昌。董其昌法唐而入晉,兼工楷、行、草書,形成生拙秀雅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爲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清初康熙酷愛董其昌的書法,至乾隆又推崇趙孟的書法,因此趙、董書體身價大增,一般書法家只奉趙、董爲典範。乾隆在位很久,而且嗜書又深,盡力蒐集歷代名跡,命樑詩正摹刻《三希堂法帖》,因此清代中期帖學仍很風行。帖學書法家中以劉墉、王文治、樑同書、翁方綱四大家爲代表。

清代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於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之學,加之包世臣、康有爲大力張揚,碑學作爲一種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而存在。當時著名的書家如金農、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楊守敬、吳昌碩、康有爲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儘性盡理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