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手抄報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手抄報1.36W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也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第2張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第3張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第4張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第5張

關於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的手抄報 第6張

家規: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範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衆行爲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譜

家譜就是記述家族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這個定義包含了“記”和“述”兩個方面的家譜。“記”的家譜主要指文字家譜;“述”的家譜主要指口傳家譜。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主要分爲書本家譜和非書本家譜;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裝訂成冊的家譜;非書本家譜主要有:口傳家譜、結繩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碑譜、塔譜、布譜、神軸圖譜、光盤家譜、互聯網家譜。

名人家訓家規家風故事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啓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爲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啓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啓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啓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啓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啓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樑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着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樑培寬、樑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樑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樑濟的影響有關,樑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樑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樑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着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樑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