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四年級語文《搭石》評課稿(彙總2篇)

其他2.49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搭石》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搭石》評課稿(彙總2篇)

四年級語文《搭石》評課稿1

《搭石》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圍繞“愛”編排,捧讀文本,我們會感受到一種鄉間的清新與一份鄉民純樸的情感,《搭石》這篇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過搭石的一幕幕畫面,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採用了“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體驗文本的價值,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切入課題。

課伊始,殷老師便用一幅美麗的搭石圖,一曲優美的鋼琴曲,配以教師美美的詩意語文,把孩子帶入了一個美麗的世界(“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麗的搭石。”)幾句簡短的`話,搭石已在聽課老師和學生心中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文本的興趣。

二、細讀課文,找尋畫面,體驗文本。

這一環節,殷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讀文,想象畫面,讓生歸納出了五個畫面,(擺、固、走、讓、背過)通過這五個畫面,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在這裏教師還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合作展開學習,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善於與孩子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選項擇自己喜歡的的畫面去學習、交流,體現了教學的選擇度。

三、以點帶面,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在教學中,老師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綰褲”、“協調有序”、“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這五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比如老師問:“如果沒有搭石人們怎麼辦?”學生馬上說:“人們就要‘脫鞋綰褲’。”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先讓學生解釋一下“綰”是什麼意思,再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綰褲)。”學生對“脫鞋綰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就讓學生自己說說是什麼意思,然後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協調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清波漾漾”這兩個詞語時,不僅讓學生看圖理解,而且還指導讀,通過一看,一想,一讀,美麗的畫卷便躍然於學生的腦海之間。最後在教“相背而行”“伏”字時,老師又是通過讓學生表演的形式來理解,很形象,老師無需過多的解釋,學生便在這種形象直觀的表演中理解了詞意。老師就是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紮實有效地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讀帶練,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情感。

殷老師的課從始至終貫穿着“美”,一是畫面美,二是心靈美。“美”是《搭石》這篇文章的靈魂。怎樣才能讓學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讀。理解字詞是爲了更好地讀,而讀是爲了更好的感悟。新課標強調: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讀。這一點殷老師在課堂中把握得很好。朗朗的讀書聲貫穿了整個課堂。尤其是課文的第三小節,讀的形式很靈活。如:老師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編成小詩品讀,配樂讀,老師引讀等,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加深了對美的感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當學生真正讀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對蘊含的內在美“鄉親們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厚實的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殷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四年級語文《搭石》評課稿2

在本次優質課評比中,我聽了陳老師的《搭石》一課,感觸良多。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切入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陳老師設計的課前談話非常好,指向性明確,與課文聯繫緊密,之後順利的進入了導入環節,引出了課題。

2、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走進文本。

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在教學中,學生在讀中識字,在這一板塊中,學生學習詞是目標,讀書是手段,看似讀書,實爲識字,學生在讀書中識字、識詞,在識字過程中又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陳老師在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預習設計很有層次,從不同類型的詞語到段落都有涉及,課堂中陳老師對本文的生字進行了檢測,實現了學習方式的整合,在讀文識字的過程中,着眼於學生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教學的'整合度和浸潤度。

3、細讀課文,找尋畫面,體驗文本。

要這一環節,陳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讀文。歸納出了五個畫面,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這一環節,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並讓學生做小老師,上臺板書。教師善於與孩子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選項擇自己喜歡的的畫面去學習、交流,體現了教學的選擇度。

4、學法指導,有序教學,合作自學。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發現、體驗。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言都洋溢着自己的個性。學生先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換石圖”這個畫面,在其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在之後段落的學習中,學生應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這是自主、合作、應用的結合。

5、留下思維空間,再現文本美。

這節課的亮點還在於,學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師一次次放飛,學生思維的火花被老師一次次點燃,把學生的思維拉的更遠,孩子們在老師的啓發下,假設了不同的人來走搭石,學生的想像思維得到了發展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孩子們美好的心靈。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這節果課給我的啓示是隻要我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讀書中的不同體現,讓課文的內涵張顯出來,學生不但懂得了讀書的意義,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會在讀書中得到昇華。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會讓課堂因生成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