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

其他2.55W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1

一、教材簡析:

羅布泊,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爲“匯入多水之湖”。標題的意思是,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爲環境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羅布泊今非昔比,令人痛惜,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遺憾。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要求真實,也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上下了一番功夫。全文的思路大體這樣的:開頭是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着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二、教學設計點評:

曾老師的教學設計緊扣三維,能圍繞知識、能力、德育三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步驟。教學重點確定爲了解羅布泊變化的原因,進而領悟生態破壞造成的惡果之嚴重性;教學難點確定爲揣摩語句,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以上這些都是恰當的,只是,再將“探究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也確定爲教學難點,沒有必要。因爲教學重點已經提到了,而且這個問題對八年級學生來說不難理解。我以爲教學難點應該確定爲“理解報告文學體裁的重要特徵”,因爲學生首次接觸到,而且它在國中語文教材中屬鳳毛麟角,具有代表性。

教學方法恰當,表現在採用自主閱讀與合作探討相結合,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能促進他們的互動與合作,加上教師能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努力強化視聽效果。可以相信,當學生看到一張張今非昔比的羅布泊圖片的時候,那種反差的體驗感受必然強烈,對人爲破壞自然的行爲所產生的嚴重後果之痛惜也油然而生,這樣,本課的教學目的便順理成章地達到了。新課的導語設計,能用文學韻味濃厚的概要語句,形象地呈現了羅布泊的過去與現在,語帶懸念,能激發學生想探究羅布泊消逝根源的好奇心,很快集中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教學步驟設計合理,體現在教學全程以問題導讀爲線索,將教學內容一一串連起來,緊湊、醒目,其中輔以講練結合,屏幕顯示,內容豐富而清晰。不足之處是,教學順序不恰當,比如深層探究的幾個問題的先後安排不符合學生閱讀思維訓練的一般規律。合理的安排應該是:

1、概括文意。

2、探究成因。

3、吸取教訓。

4、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憂患意識。佈置的作業留給學生一份想象的'空間,較爲新穎。

三、教學過程點評:

開課的教學班算個好班,學生的智能和基礎起點是比較高的,所以,教師備課的時候,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學爲主。比如,哪些是學生容易明白的,哪些是不懂的。對於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點撥即可,或者都讓學生來說,不足之處教師補充。學生不懂的,教師也不能完全包辦代替,而應該用一兩句話點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然後再進入新一輪討論、回答。我們歷來反對那種平均用力的教學課堂,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也剝奪學生學習的權利。

本節課的優點是師生配合默契,教師起主導作用,健康引領學生解讀文本,課件製作精美豐富,學生瀏覽大屏幕後,能深刻感知羅布泊的滄桑鉅變,感受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不足之處是,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合理,比如引導學生具體解讀文本句段的時間不夠,朗讀太少,作者感情和意識給學生留下的印象當然就不深了。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2

新課程的實施,使戰鬥在教改一線的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教材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也逐漸被認識和利用。表現在語文課堂中,如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對教材的延伸,對背景資料的補充,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教學等方式,開闢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視野。課堂的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因爲語文學習途徑的拓寬,學習時空的拓展得到了較充分的發展。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就在落實文章重、難點的同時滲透了環境教育,效果很好。

下面簡述一下教學課文時環境教育的自然滲透的過程:

先從課題入手,以多媒體展示大量圖片進行強烈地對比:廣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繁花似錦,牛羊成羣,然後畫面一轉:最後的泉眼,枯死的胡楊,哭泣的荒漠,風沙漫漫,令人望而生畏,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適當地介紹了背景資料後,我自然地引出了課文的.教學主旨: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爲一片死亡之地,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爲破壞的悲劇。我們爲羅布泊生態環境的惡化而痛惜,也爲人們的盲目無知造成的悲劇而痛惜。

教學全文時,我很注意引導全班醞釀情緒,引導學生一步步去體會這篇報告文學所發出的強烈呼聲:缺乏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歷史的慘痛教訓,再一次爲我們敲響了警鐘!

我認爲老師在教學課文中落實得比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寫法上的特色,引導學生把握好文中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並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強大力量,由此再讓學生感悟昇華,讓環保的種子在學生的心裏深深地紮下了根。

簡單舉幾例:

先看對比手法。引領學生對比了羅布泊的今昔,讓學生明白羅布泊並非從來就是神祕的沙漠,夕日這裏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放在一起比較,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使教學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擬人手法。我注意引領學生去體會文中胡楊林的擬人化的描寫:“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爲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文中的羅布泊被擬人化也值得注意:“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裏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品味這些擬人化的語句,真是形象鮮明,情境凸現,痛惜之情溢於言表,使教學突出了情感滲透的力量。

再如排比手法。

教學時我特別注重以下文句,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爲荒漠的地方。”呼籲之聲,振聾發聵,強烈地啓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最後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沙深深地刺痛着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也令讀者深深地感到痛心,深切地體會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至此,文中強調的環保意識,已如春雨一般,滋潤着學生的心田;又像春風一樣,揚起學生心中的環保風帆。立足教材,環保觀念已扣開了學生的心扉。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3

一、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自讀課文,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爲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作者以飽含憂思的筆調,描述了羅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2、學生分析

這批學生是新課程的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課程理念。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他們已經基本適應了國中的學習節奏和特點,基本學會了一點學習國中語文的方法。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自覺地查找和收集資料。相當一部分學生擁有家庭電腦並能上網,這爲查找和收集資料提供了更爲廣闊的途徑和更爲便捷的方式。

3、環境分析

多媒體網絡教室,使學生直接面對計算機,隨時可以從網上找取到跟課文有關的資源。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體會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瞭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蒐集和整理資料以及概括要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思考文章的時代意義,培養生態、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 教學重、難點

品味報告文學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點;學會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強化感情色彩。探究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以及從中吸取的教訓。

四、 教學方法

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我爲學生蒐集了大量的圖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慘像,利用這些圖片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個性閱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質疑,組織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點撥,穿插思想教育。

五、 教學資源

硬件:多媒體網絡教室、計算機。

軟件:演示軟件(PowerPoint)、素材資源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六、 教學程序

第一板塊:課前出示課題(畫面配上月牙泉歌曲)

此環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憂傷的情感氛圍。

第二板塊:整體感悟

(1)羅布泊情況介紹(自已動手查找相關資料)

(2)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查選圖片)

(3)羅布泊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子?(查選圖片)

(4)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教師播放視頻)

這個環節,學生均是先上網查資料,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再參看文本。這樣做既使學生了解了報告文學具有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又提高了學生的動力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文本的相關資料瞭解得更全面、更形象,避免了傳統教學下教師枯燥的介紹。視頻中強烈、鮮明的畫面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造成羅布泊生態破壞的深層原因。圖文並茂,文字與解說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塊:研讀賞析(美讀法)

放聲自由朗讀你欣賞的句子。(播放背景音樂及自由選擇相關畫面)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生邊讀邊配有背景音樂及自由選擇相關畫面,進行解說,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這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達到的。

第四板塊: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出示高齡老人圖片)

這一個假設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圖片的出示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第五板塊:課外作業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通過瀏覽網站,更多地瞭解受到生態系統破壞的活生生例子,學習更多的環保知識,呼籲環保。也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七、 教學反思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可以和語文學科有利整合,尤其是這一類科普文,國中語文每一學年都有此類文章,可以推廣採用。由多媒體進入文本,先聞其聲,引人入勝,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薰陶。

2、注重朗讀,以讀悟情。我堅持以學生爲中心,讓他們自由朗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根據畫面及背景音樂的渲染,不斷地讀、評、讀,最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不足之處就是,我把“悟情”作爲重點,學生雖然在心靈上受到震撼,做到了人文性,但相對於工具性來說的“語文味”廉顧不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評課稿4

大家都說,聽一節好課是一種享受,這話一點不假。聽梅老師的課確實是一種享受。這節課一開始示現羅布泊今昔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從走近羅布泊--探詢羅布泊--感懷羅布泊,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環環相扣,設計合理。但這篇文章語言較優美,缺少朗讀。

課堂氣氛活躍,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善於引導,比較自然得體。板塊設計清晰。從解題到初讀文本、整體感知,再到重點研讀兩段文字,再到探究消逝原因,拓展延伸,最後的以朗讀結束整節課,總體設計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並且過度自然,銜接很巧妙。多媒體應用熟練得體。特別是羅布泊消逝前和消逝後兩組圖片的設計,很有效,觸目驚心,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

本文雖然是篇說明文,但語言比較生動形象。而上課老師也以此爲重點,通過品位語言來熟悉文章內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上課老師的文學功底非常紮實,語言優美,態度親切,使聽者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