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秋分祭月

其他3.02W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爲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在上古時期,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 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秋分祭月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祭後分胙,飲宴、賞月。華夏祭禮講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天氣因素不是關鍵。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在中國的夏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爲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1]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杭州祭月風俗略同於北京,但謂祭月爲“齋月宮”。 “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民間供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樂器等物,此等物均縮小爲寸餘,俗稱“小擺設”。在廣東祭月時祭拜一位木雕的鳳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區有以芋頭作供品的習俗。傳說元末農民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曾用元朝統治者的頭祭月亮,因“元”與“芋”音近,後來人們以“芋”代頭。

標籤: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