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淺談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其他2.97W

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下面我就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淺談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說它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理論層面的,也有實踐層面的。對於大部分國小數學教師來說,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中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 小組合作學習內容和時機缺乏恰當性

教學中提出恰當的研討問題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一個好的研討問題,可以使學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標下積極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而部分教師卻誤認爲不合作就不是創新,不合作就不是實踐新課程,因此每一節課都要擠出幾分鐘讓學生匆匆忙忙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導要合作,解題方法歸納要合作,甚至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也要合作,卻不考慮合作探究交流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一位教師上一節“異分母數加減法”時,先複習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後,開始提問:“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數爲什麼可以直接相加減的道理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那麼異分母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呢?”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試想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性問題值得小組合作研究嗎?由於沒有思維含量和常用這種不合時宜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逐漸感到厭倦,失去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效率低下。

2、 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缺乏充足性

學生要進行創新、探究、深入的解決一個問題,即要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願望,同時要給學生充足的合作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如要求分組、交流等,卻忽視了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有的教師爲了保證教學環節的完整、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教師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僅兩、三分鐘,剛一進入狀態,就結束了,時間顯得很倉促,交流不夠充分,僅是蜻蜒點水。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在教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爲180度後,爲驗證這個猜想的正確性,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請各小組組織討論,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一會兒,教師就示意學生停止驗證、探索。這樣的合作不但沒有實效,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技能

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些現象:(1)當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時,教室裏立即一片嗡嗡聲,學生七嘴八舌,只顧自己講,不會傾聽;或是在小組中學優生主宰一切,承擔了主要責任,其他學生則處於從屬或被忽略的狀態;或是人云亦云。他們的思維就不自覺地趨同於教師的代言人——小組組織者的指向,致使富有個性色彩的求異思維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肯定,致使某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扼殺在萌芽狀態。(2)組際交流時學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們”進行表達。如此等等現象,都說明了學生缺乏必要的`小組合作技能,這種無效的合作不但達不到“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的目標,而且還會浪費時間,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事倍功半。

4、小組合作學習缺少自主性

小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之前,沒有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出示問題後,馬上就叫學生開始小組合作,有的學生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該怎樣說,達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十五減九》的減法時,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15-9”的計算方法,學生沒有先進行“15-9”的嘗試計算,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都按其中一名同學的方法計算,沒有達到小組成員交流不同的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目的。

5、小組合作學習缺少指導性

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這樣的現象,佈置完合作任務後,學生投入到積極的合作探究中,而我們的教師有的時候在一旁以一名旁觀者的身份冷眼看着學生的活動,對學生合作的程度,結果不聞不問,有的爲了顯示以人爲本,融洽的師生關係,象徵的來到學生中巡視、組織紀律,與學生一起探討。實際上是藉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使學生一會回答的時候,能更貼近自己的答案,使合作效果表面上是非常的有效。這樣做的教師是不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少,師生間在知識和情感層面不能產生碰撞與共鳴,激不起學生深入探究的願望。因而這種合作也是被動的。只是給聽課者看的,是彩排後的表演。導致老師不瞭解學生討論的結果及對問題的理解的程度,學生也不瞭解教師行爲的意圖和意義。

6、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合理評價

小組合作中,教師較少組織組際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有時組際之間的評價,往住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之處,形成相互指責的局面。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也較少,爲了鼓勵學生合作的成功,教師一律用“掌聲”、“小紅花”的方法加以肯定,單調的激勵評價方式,使得學生感到膩了。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綜觀以上分析,我認爲問題在於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他們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本質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學習。學生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要從師生兩方面入手,對症下藥。

1、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

有些教師至今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仍是教師牽着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數學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教師不但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還要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教師的合作學習教學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作學習的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2、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參與能力

教育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與壞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決定的。農村國小生,特別是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普遍比較差,課堂參與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養成向他人虛心學習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如一年級學生要讓他們養成正確擺放學具和正確收拾學具的習慣,在動手操作時要大膽地擺弄學具,而在老師講解時要專心聽好,不能再隨意擺弄學具了。還要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善於傾聽別人見解的習慣。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要專注地聽,眼睛要注視着對方,不要東張西望,可以用微笑、點頭等來表示同意、讚賞,還要先聽後說,多聽少說,不隨意插話,不打斷別人的發言,等等,並且對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要點、優點、不足,在此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裏充分發揮其作用。

3、營造積極的合作交流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基礎較好,思維反應較強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和發展空間,但稍不注意就會成爲少數“尖子生”的“演說會”和“練兵地”,而學習弱勢羣體則成爲了他們的觀衆,被大家冷落,這樣的結果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村孩子性格一般比較內向,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大多比較自卑,在進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時總是畏縮在一旁,不敢動手,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非常需要教師的關心以及合作伙伴的幫助,所以教師要針對情況,在平時潛移默化中加以改變。如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優劣搭配、科學組織小組合作,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並鼓勵學困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學生觀點交流時注意交流的順序,一般先學困生,後優秀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去。

4、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

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作保障。教師只有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試驗,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們要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觀察、思考,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使課堂教學做到: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獲得,實驗讓學生去操作。例如“認識人民幣”的第二課時,該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兌換人民幣,所以我把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營造愉悅的氛圍,鼓勵學生多想辦法。如下面這道練習題: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幣可以怎麼換成1元的人民幣?有幾種換法?照樣子填一填。活動過程中,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面額爲5角、2角、1角的模擬人民幣拼成1元,並與老師兌換面額爲1元的人民幣。在充裕的時間中,很多小組想出了一個又一個辦法,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雖然期間有的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在本質上屬於同一類辦法,但這是他們懷着極大的熱情自己想出的、做出來的。這樣的課堂,用“學生親歷探究” 代替了“教師講授深究”,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總之, 就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要本着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組織開展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爲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存在,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爲課堂教學改革做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