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有效開展

其他2.98W

[摘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積極創設討論氛圍,又要抓住討論的層次,加強小組討論的建設。這樣學生學得的知識,才能保持較深的記憶,才能在小組討論中增長新知識,開闊思路,發揮國小生的創造力。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國小數學 小組討論 有效

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爲解決某個數學問題而進行探討,獲取知識技能、進行情感交流、促進思維發展等採用的方法。課堂小組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隨着素質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越來越被人們所採用。然而,在目前的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中,卻存在着不少令人擔憂的現象。課堂小組討論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課堂討論的參與率低。每次小組討論時,只有一部分學生參與,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處於觀衆的位置。

(2)學生討論不充分、不深入。“形式主義”,“走過場”是課堂討論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3)小組討論的組織效率低。小組討論時,學生往往是針對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之後就沒事了,缺少組內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聽取他人的意見,也不會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補充,更不會把組內所有人的意見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有一點是,小組討論中回答問題的多,而能夠主動提出問題的卻很少。

(4)教師分組指導不到位。特別是分組討論時,教師一般只是在各組中巡視,注重小組討論的氣氛較多,而對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是否有理解難度,是否有新的問題發現等卻關注不夠。另外,因爲教師注重學生反饋交流時的幾個優生的發言情況,而對部分學困生,過問不夠,關注不夠。

針對上述的問題,爲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參與率,提高小組討論的有效性,發揮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功能,使課堂小組討論成爲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我覺得可從這樣開展國小數學課堂小組討論。

一、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組討論,必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對學生勇於回答問題的行爲必須加以肯定,至於對與錯,那是第二位的,課堂是允許學生爭論的地方。

例如,有位老師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0沒有倒數”這一知識點,教師通過假設0有倒數,並讓學生找0的倒數,下面是部分學生的討論的過程:

師:如果0有倒數,那麼0的倒是什麼呢?先請你們各自說說理由,如果你對別人的想法有意見,請在他說完後進行反駁。

生1:0乘0得0,所以0的倒數是0;

生2:因爲0×0=0,所以0與0不能互爲倒數;

生3: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0的倒數是任何數;

生4:課本上告訴我們“0除外”,所以0沒有倒數;

生5:“0除外”就是告訴我們,0不能像其他數一樣只有一個倒數,應該是無數個,所以“0除外”;

生6:不對,課本上在倒數的意義中,爲什麼加“零除外“呢?“0除外”就是0沒有倒數。

生2:那你能說說0沒有倒數的理由。

生6:……

學生的爭論更加熱烈,教師沒有讓他們停下來,因爲這時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他們需要交流。這時,又一個學生站了起來:我還能說理由,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0不能作爲除數,所以0也不能作爲分母,0如果有倒數,就是1/0,這是不成立的,所以0沒有倒數。

教師心裏十分清楚誰是誰非,但卻沒有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以鼓勵的語氣激勵學生動腦思考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處理就爲營造討論的良好氛圍。

二、要把握討論的層次。

對問題的討論應把握時機。如果過早,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最近發展區,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白白地浪費時間而一無所獲。如果過遲,學生對問題已基本弄懂,討論的意義不大。課堂討論的有效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機的選擇。那麼,何時進行課堂討論才恰當呢?

(1)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討論。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出現意見不統一,這時安排討論,有時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探索“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由於有了“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的已有知識經驗,一部分學生會得出:個位上是0的數能被5整除;另一部分學生會得出:個位上是5的數能被5整除。這兩個結論對嗎?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對這兩個結論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同學間討論,發現這兩個結論都對。那麼,“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徵”該怎樣來概括呢?學生馬上就會得出: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能被5整除。這樣得到的學習內容,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

(2)在知識疑難處討論。

國小生由於年齡特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會產生困難。教師如能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就能更容易幫助學生實現認知目標。如果在此時,能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則可以幫助學生在認識上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例如,我校的張老師在上精品課??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探索“商不變性質”時,是這樣開展小組討論的。張老師課前準備好小組討論的`學習內容,每人發一張學習紙,如圖:

被除數20100200400

除數4204080

⑴填好表格裏面的商。

⑵仔細觀察被除數、除數、商的變化,你有什麼發現?

⑶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舉嗎?把它填在表格裏。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很容易求出商,而在尋找“商不變性質”時會出現困難,這時就可以進行小組間同學互相交流,每個組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討論的結果可以互相補充,記錄員負責記錄,組長維持活動的順利進行,並總結組員的意見並歸納出“商不變性質”;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這是學生自學獲得的知識,因此記憶會更加深刻。

(3)在解題策略上小組討論。

有解決問題時,如果在策略的應用上展開小組討論,自由爭辯,呈現出不同解題過程的策略方法,既可以爲教師提供反饋的信息,又有助於學生間的相互啓迪,拓寬解題思路。

例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一道這樣的題目:“果園裏桃樹和杏樹一共有180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數量關係:桃樹的棵數+杏樹的棵數=一共的棵數。這道例題有兩個未知數,先設其中哪個量爲X,這是與以前學過的求一個未知數不同之處。教師抓住這個解題的思路點,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怎麼設未知數X?在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最後學生們得到兩種設法,列出方程。一種設桃樹有X棵,得方程X+3X=180;另一種設杏樹有X棵,得方程X÷3+X=180。再次組織小組討論:哪個方程便於解答?得出第一種設法爲好。最後教師加以小結:在解這類應用題時,設一倍數爲X時,解方程較爲簡便。

三、加強小組建設的指導。

小組不論成員有幾個,也是個組織,只有加強小組建設,才能使小組活動有序,發揮整體優勢,提高學習實效。

(1)設置小組長。小組長能組織好小組的討論、操作、發言等活動,使小組活動有序進行。

(2)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機制,組員分工明確,如:組長、記錄員、維持活動者及報告結論者。每個組員分工合作,才能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得到充分發揮,中等水平的學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切實的幫助和提高。

(3)討論時間的調控。時間不足,往往只有少數尖子生纔有發言的機會,而大多數學生則來不及思考。不少學生有這樣一種心理,既然想不出或來不及想,不如不去想,乾脆坐在那兒等待尖子生回答。

(4)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彙報衡量,既要注意對學習討論過程的評價,又要注意對結果的評價。

小組討論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是一個討論的場,是一個研究問題、交流信息的場。實踐證明,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既要積極創設討論氛圍,把握討論的層次,加強小組建設的指導。只有在教師啓、引、導的牽引下,讓學生主動參與、探討、大膽質疑,課堂的小組討論才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們的課堂纔會生機盎然,充滿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