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2篇

其他2.2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2篇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

雪地裏的小畫家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第一冊教材中不多見的一篇美文。我覺得張鵬飛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新穎,思路清晰,充分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下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的設計思路,重點突出,整節課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析這堂課的教學。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首先,他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讓人身臨其境。拉進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課文的慾望。老師說:打開窗戶,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個大地蓋上了厚厚的白雪,這時你會說什麼?“下雪啦,下雪啦!”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來,那種興奮感,衝動感,就不言而喻。這樣學生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慾望。,朗讀也就水到渠成。然後餘老師出示了生字“啦”,引導學生用“啦”來說話,並且讓孩子讀準字音,明確這個字要讀輕音。既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學好了生字,真是一舉兩得。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課件的精彩運用,可以說是這節課一大亮點之一。

二、挖掘、拓展讓識字教學更紮實更有效。

新教材提倡"多認少寫,"有"自主識字"的願望。識字是低段語文課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領讀、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的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教學中,張老師充分調動孩子的已有識字經驗,放手讓孩子剖析識字過程,讓一部分識字能力頗強的`孩子,帶動了識字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新授蟲字旁時,張老師適時地拓展讓孩子對偏旁的含義有個大概的瞭解,並且讓學生說出帶有蟲字旁的還有那些生字,這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課外識字興趣,增加了識字量。另外學習生字也各有特色,讓同桌互說,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怎麼記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基本是形聲字,學生基本能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特別是“睡”,眼皮垂下來了,這樣一說很形象,學得更紮實,讓學生記住字形的同時也記住了字義。

利用幫“小雪花”識字的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其中還安排了複習易學課文《日月明》和識字歌,複習了舊知識,拓展了新能力,讓學生實施知識遷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僅使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也增添了學生熱愛生活,學習語文的樂趣。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2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這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潛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爲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3

《“紅領巾”真好》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課文,單元主題是“環保”。這是一首融合了深深的情、濃濃的趣,韻味十足,充滿意境的兒童詩。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爲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

z老師執教此課,學習目標還是挺明確的,就是熟悉課文,流利的朗讀課文,並受到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教學過程比較清晰,一開始讓學生們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紅領巾,明白誰就是“紅領巾”,並自始至終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自己就是紅領巾,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爲舉止等。並設置了“知道這羣可愛的紅領巾是誰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學生在這樣樂意融融的情境中,開始學習課文。

接着讓學生說出自己所想象的木牌上的宣傳標語,直接引入第三小節的課文,讓學生觀察圖片,進行說話練習: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木牌上還可以寫些什麼?讓學生在不脫離文本的前提下進行說話,無形中增長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然後,我要學生互相討論:爲什麼紅領巾們呀去保護小鳥?讓學生從文章找出答案,並和同桌互相討論,得出結論,紅領巾們是因爲小鳥可愛、快樂、機靈、活躍纔去保護小鳥,這樣很自然的進入到了第一,第二節的課文學習。

不足之處是朗讀的訓練時間安排還不夠。朗讀感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朗讀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語文新大綱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安排充分的朗讀,也就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引領孩子在一次次的讀、一次次的體驗中理解課文,體味情感。教師的課件製作很精美,但有時出示不夠及時,學生貼近文本時間較少,過多地依賴課件,應把課件和教材的位置擺正。

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表現比較活躍,教師也採用了很多方法來激趣。 我們知道,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應是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掌握和形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產生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等,都產生於一定的`教學過程中。課文一、二兩節講述的是清晨小鳥的快樂、活躍,第三節是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如何把文字所傳達的開心快樂轉爲學生的快樂,變成學生的直觀體驗,從而讀出快樂呢?形象的畫面,逼真的音響,聲情並茂的朗讀,都將濃厚地渲染氣氛,讓學生深深地融入情景。這一點教師做了努力,但效果不明顯。建議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最理想的。可是要二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的目標還有一定的難度。希望譚老師在此方面注意訓練,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創設高效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4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閱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首先,聯繫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夏日雨後,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後,你最喜歡幹什麼?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爲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啓發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後,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羣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最後,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並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5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生動。課文的脈絡十分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爲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個性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述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樣想呢?生答我必須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透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透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潛力、感悟潛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閱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爲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爲每一天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範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着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麼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說累死了。老師立刻過渡說: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着,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透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資料,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述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說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註,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嚐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穫着。

語文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我聽了這節課後,有兩點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藉助媒體教學,固然有它的獨到的優勢,但學生閱讀文本還是要回歸課本中來,近距離接觸,或許效果更好。

2、可適當添加小練筆。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6

卡羅納

我聽了周老師的課,受益匪淺。周老師爲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

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並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課堂實錄一:

師: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悲痛萬分,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卡羅納

心情的語句,再認真讀讀,用你的朗讀聲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生默讀找劃語句,一會兒幾個同學就認真地練讀起來。

師: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卡羅納悲痛的心情。誰先來讀一讀。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從卡羅納的臉色中體會到他失去母親是多麼的傷心、難過。

師:卡羅納承受着多麼巨大的悲痛呀!誰再讀。(指名讀)

師:你體會到了卡羅納的悲痛。讓我們一起讀。(學生齊讀)你還從哪句話體會到了卡羅納的'心情。

生2: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着我,他的目光裏充滿着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彷彿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卡羅納失去了母親,他的內心充滿了悲哀,他羨慕我還能擁抱媽媽。

師:你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走進卡羅納的內心,讀。(學生齊讀)

師:卡羅納失去了母親是那樣的痛苦、傷心。假如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你會怎麼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傷心。

生2:幫助他走出傷痛。

生3:鼓勵他,讓他重新快樂起來。

這堂課,周老師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讓聽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鳴。我覺得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7

好漢查理

《好漢查理》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

課文中,查理和傑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皮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爲殘疾人的傑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艾自怨,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

劉小青老師正是抓住了這一脈絡,在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後,引導他們走近查理這個小男孩,說說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你認爲他是個好漢嗎?爲什麼?進而質疑:是什麼讓查理髮生這麼大的變化?通過一遍遍朗讀傑西的話,讓學生想象說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及對方的感受。課尾,一個頗具深度的提問“羅伯特送給查理的僅僅是一把刀嗎?”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從而在愛的主題下蘊涵了“信任與理解” 的思想。

此外,劉老師始終抓住“好漢”這一關鍵詞,從含義到體現之處再到一起來誇誇查理,首尾呼應,中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劉老師對某些新詞如“羨慕”、“拔刀出鞘”通過聯繫上下文等進行理解,對了解人物特點有一定幫助。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8

《特殊的葬禮》評課

課文《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透過描述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爲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激情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透過自己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老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9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狀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閱讀這樣一篇文章,就應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閱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閱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資料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搞笑。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情緒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閱讀互動和交流。能夠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潛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思考。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爲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理解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潛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務必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用心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資料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閱,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狀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共同促進學生閱讀潛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搞笑。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爲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情緒;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資料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能夠說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

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忙他們思考不多,前面說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纔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思考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忙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總之,羅老師的《匆匆》一課的教學充分地體現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學習的難得的好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0

語文學科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國小語文教學更有着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特點。周海偉老師在教學《亡羊補牢》一課時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到達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真正的目的。周海偉老師找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最佳結合點,使課堂教學閃現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識字組詞中,潛移默化。

識字。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並貫穿整個國小階段。文章的字詞中蘊藏着作者的觀點,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學中要抓住這些字詞反覆品味,才能較好地領會思想資料,從而到達提高思想素質的目的。周海偉老師在字詞教學中注意透過對學生識字組詞進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讀課文時周海偉老師讓學生在讀準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中哪一個詞與題目最密切?周海偉老師抓住了學生提出的勸告一詞學習生字勸和勸告的意思,進而深入問一句:圍繞勸告你最想提哪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了教育。周海偉老師把握字詞的好處,掌握好時機,靈活多樣地寓教育與字詞訓練中,長此下去勢必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在課文教學中,加以深化。

國小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資料是豐富的。每篇課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側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冊語文教材之中,沒有完整的序列。我們只要深入鑽研教材,確定恰當的教育目標,找出德育點,就

能發揮課文教學的基礎作用。例如《亡羊補牢》一文中,引導學生明白爲什麼勸告?怎樣勸告?結果怎樣?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就應聽從別人的勸告。又如在教學第四、五自然段時教師提出:從哪一個詞能夠看出養羊人後悔?他會怎樣想?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同桌表演從中受到教育。總而言之,周海偉老師針對不同的課文資料藉助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將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學生心田。

總之,語文和思品學科的整合,將更好地發揮它們的綜合效應,展現語文人文價值。它使教育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提高整體素質的任務。因此,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繫,使各科知識互爲促進,有機融合與一體,讓學生有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自由自在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1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千家街國小夏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可以用“三化”來概括:課堂結構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習活動個性化。她突出了教學重點:學習新字新詞,較好地解決了難點:明白獅子媽媽所說的話,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我具體談談。

一、課堂結構簡單化

整堂課夏老師設計了四個步驟:導入揭題,角色見面;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深讀感悟,演繹角色;鞏固練習,拓展延伸。步驟簡單,突出了夏老師簡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過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整堂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啓發式、談話式、探究式……方法靈活。

1、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在開課時,夏老師利用電教手段,先以鮮活的畫面,讓學生感知獅子的特徵,激發學生對獅子的興趣。然後讓學生給獅子打招呼,尊重了他們的個性體驗,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當有學生說:“你好嗎?”時,夏老師馬上說:“你和誰打招呼呀?”訓練了語言,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識字講方法,詞語理解生活化

接下來夏老師請學生幫她記住獅子的獅字,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當學生回答:“老師的師加上反犬旁”時,夏老師因勢利導說:“他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把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滲透到教學中,爲今後的自主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潤物細無聲”。

整個識字過程,夏老師始終注重兒童中心,把生字當成“字寶寶”,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當學生學會字音後,她說字寶寶藏到句子中去了,讓小朋友把它們喊出來,尤其是把那個非常懶惰的字寶寶“懶”字請出來非常恰當地讓學生理解了字義。

在理解詞語“滾、撲、撕、咬”時,夏老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表演體驗,這時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動態發展的。

3、理解感悟注重了情感

當夏老師完成了識字教學以後,她讓學生把“非常刻苦和懶洋洋”分別送給兩隻小獅子。這是一個精心的教學設計,不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詞語,而且“你爲什麼要這麼送呢?”這一提問,讓學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讀。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以後,夏老師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線條做閱讀筆記,找出小樹和懶獅子所說的話,並要求學生感情朗讀,在指導學生讀好句子時,她問學生:“哪個句子最難讀?”學生說:“最後一句,很難讀出驕傲的感覺。”這說明學生對文本有了較深的情感體驗。

三、學習活動個性化

1、朗讀課文不是由老師指定學生而是讓小朋友自己確定“我想讓你來讀”,充分地體現了夏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思想。

2、在學習一隻獅子非常勤奮時,課本上已經把它的勤奮寫出來了,那另一隻獅子就一句:“什麼也不幹”夏老師善於利用教材,問“那麼它在幹什麼呢?”不但讓學生有個性化的想象空間,而且體現了夏老師用教材教的思想。

3、當學生學習完課文以後,夏老師說:“你想對它們(兩隻小獅子)說些什麼?” 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教者沒有拘泥於教材的侷限,而是利用勸獅子這一手段,讓學生展開對話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最想說的話,“你爲什麼不學本領呢?”“你爲什麼不願意吃苦頭呢?”“你要向那隻勤奮的獅子學習”……從而達到了啓迪學生關注生活做一個勤奮的人的理念。

4、注重挖掘課程資源,在本課時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夏老師設計了一道很有創意的作業“把獅子的變化”用圖畫畫出來。利用獅子以後的故事,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充分的對話,延伸了教材的內涵,挖掘了教材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獅子以後的生活狀態反映了他小小的人生觀,是學生個性的體現。

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夏老師在課堂上的一點缺陷,下面是我不很成熟的看法,我想和大家一起商榷:

1、關於人文教育

《課程標準》在字裏行間有意突出“人文”一詞,給我們語文老師一個信號,要“以人爲本”,尊重人,關心人,服務人,發展人。夏老師這堂課也注意了人文教育,但是做得不是那麼完美。例如:老師說“你想對兩隻獅子說些什麼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很大聲地說:“我喜歡懶獅子,因爲它很可愛。”夏老師沒有理睬這名學生,繼續自己的教學。這也正是我首先說的教學難點的突破問題。別看是一個學生就一句話,可是,它潛在着價值觀的問題,它體現了老師是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否尊重每一個學生。

2、關於價值觀的培養

價值引導是實現課文價值取向與學生獨特體驗之關鍵,決定於課文的人文內涵及作者表達的思想。在價值觀的引導上,夏老師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懶獅子除了懶,還有什麼毛病?學生說:“它以爲自己的父母是森林大王,今後……”老師:“懶獅子想依靠誰?”學生:“想依靠它的父母。”老師:“依靠父母的'什麼?學生:“依靠他們的地位”……”這一連串的提問,一個是有沒有要經過思考的價值,最主要的還是,這些問題,你讓學生想弄懂什麼?沒有明確。如果把這些問題合成一個問題“懶獅子爲什麼會有依靠父母的想法?它的想法對不對?”這樣就沒有那麼瑣碎,也有一個明確的導向。

這一點欠缺在夏老師的板書上也體現出來了。板書圖文並茂,而且十分簡潔,兩之獅子,兩個詞語,在勤奮的獅子下面還有四個表示動作的詞語,可就是缺少了對課文難點的突破對學生價值觀導向的關鍵詞語。

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啓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讓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做一個懶惰的人。在課的尾聲時,夏老師讓學生自由朗讀7自然段,問:“獅子媽媽怎麼說的?”“讓懶獅子學什麼本領?”“真正的獅子該怎麼做?”等一些問題,雖然學生的回答都有道理,但是,和作者的用意,編者的用意有一些偏差,那就是沒有說出:要獨立,要學會生存。這時,夏老師如果能夠像識字教學時那樣給點撥一下,把“從小就要學會獨立,學會生存”這種意識灌輸給學生就更好了。

3、關於朗讀的指導

在課堂的第二個環節“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時,夏老師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我認爲應該讓學生讀或者老師範讀。夏老師可能認爲自己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其實我的普通話也很糟糕,錄音雖然讀音標準,但是,它僅僅是音準而已,沒有感情,而且學生也很難做到和她溝通。如果由老師範讀,它就帶着老師的情感體驗,是老師和文本的對話,學生聽的是老師的範讀,那麼同時老師又和學生在對話,這種朗讀,讀的音標不標準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它把文本變成了活的對話。還有課堂上讀的次數多,讀的形式也不少,但是,總感覺沒有讀出味道來。可能是老師的指導不到位。例如:在讀懶獅子說的話時,有一個學生說了很難讀出驕傲的感覺,那麼,老師如果能夠讓學生說說人驕傲的時候會是怎樣的神態,會有怎樣的表情,該用怎樣的語氣,再讓學生讀,這樣學生就能讀出味道來了。

總之,這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者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引進了文本,聯繫了生活,尊重了體驗,感悟了生命,體現了夏老師講究教學方法,着眼創新發展的教學思想,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範文12

一、揭題導讀多韻味。

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的把握,主要是強調學習過程中“情、趣、韻“的追求。課始,力求在讀讀背背,吟吟誦誦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春天。

方法一:導讀揭題。

1、讀句導入。讀讀下面這段話,並補充完整。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

2、齊讀這段話。說說你對燕子的瞭解。

3、陽春三月,春天的使者燕子翩然而至,拉開了春天美麗的畫卷。(出示課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4、自由讀課文,捕捉幾幅春天的鏡頭。(設計點評:把課文第一段話作爲特殊的謎面,以近似猜謎的方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更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既增添了童趣,又快速接觸了文本,營造出濃濃的'語文學習氛圍。)

方法二:古詩營韻。

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頭,感受着春天的溫馨和甜蜜,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對春天的讚美。請同學們來背誦幾首有關春天的詩。(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板書與課文有關詩句)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B.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C.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2、明媚的春光裏燕子翩然而至。(出示課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發現這些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設計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古詩積累,導入新課學習,架構起學生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使學生在吟吟誦誦中享受詩韻,邁入春天。)

二、品讀積累守本位。

學語文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這必須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來完成。以學生讀通課文感知內容爲基礎,力求通過想像品讀、配圖解說、積累誦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地讀,完成全程閱讀。

方法一:概括品讀,摘詞解說。

1、概括畫面。讀着課文,你發現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預計學生能概括出“可愛的燕子”、“光彩奪目的春天”、“機靈的飛燕”、“春天的曲譜”等有關燕子外形、飛行、停歇及春光四方面內容的畫面題目。)

2、圈點品讀。哪些詞語描繪出燕子的機靈可愛與春光的明媚,自由選擇四個畫面中的其中之一,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圈圈點點做上記號。

3、交流品味,感情朗讀。

4、摘詞解說。請同學們自選其中的一個畫面,在小卡片上寫上圖的名稱,在卡片上摘錄關鍵詞語,看着卡片介紹自己喜歡的這幅畫面。

烏黑光亮俊俏輕快

剪刀似的

可愛的小燕子

斜着身子“唧”的一聲

掠沾盪漾

機靈的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