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語文評課稿[彙編2篇]

其他2.46W

國小語文評課稿1

聽了林教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頭,我想就這節課談談自我的一點感受。

國小語文評課稿[彙編2篇]

一、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爲重要。林教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並注重整體迴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經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於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覆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教師在這節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並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教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教師在這節課裏,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經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範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於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教師是這樣設計:先複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後運用到練習當中,到達積累。我想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十分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忙學生爲寫話鋪路。寫話資料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教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十分適合。當學生經過描述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我的內心感受,把誇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能夠讓更多學生展示自我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讚美黑人少年的話。

國小語文評課稿2

上個星期,我對區上了一節教研課,現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思考、沉澱、回味,我對那天評課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也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索。

記得,那天上完課後,老師們對於這種一課時基本上完課文的做法是贊成的,但也不無疑慮。老師們普遍關注的是,一:接下來的第二課時怎麼上?二:從這節課的安排來看,老師預設的比較多,所以課的容量大,而學生生成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夠,似乎是老師牽着學生學。對於這兩個問題,那天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師認爲教學設計應該再開放一些,例如在提出“功夫”之後,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文章,讓他們自己在文章中去感悟福樓拜所說的“功夫”有怎樣的內涵;也有的老師認爲連“功夫”這條線,也不必引出,可以直接讓學生去文章中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等等,對於我的一節課能引起老師們如此熱烈的探討和爭議,我覺得很高興,因爲如果一節教研課都不能引起大家探討的興趣,這樣的`課又怎能稱之爲教研課呢?

回家之後,我對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也認真地思考了,首先我覺得自己用一課時基本完成課文學習的思路是正確的,雖然也有老師質疑,這樣的容量是否符合每個學生的認知,但是我認爲正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我才說這樣的設計是合理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時,是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需要,或者說是低估了。學生在經歷了初讀課文,提前預習之後,對於文章本身已經有了全面的瞭解,所以在課上的預習彙報時就已經有學生說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在課上只是引領學生走入文章,使他們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帶他們領悟功夫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課前預設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至於抓住“功夫”這條主線對不對,也許是每個人對教材,對文本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這篇文章,我是仔細研讀的,我認爲莫泊桑三次拜師所領悟到的“功夫”是層層深入的,它們之間不是一種並列,而是遞進,是逐步地深入從勤於觀察到仔細觀察,到觀察要深入要用心揣摩。

對於第二課時教什麼的問題,我的第二課時是這樣設計的,因爲這節課只是帶着學生感受了《項鍊》的一個片段,所以第二課時我帶着學生一起讀了全文,雖然學生們讀起來依然有些費勁,但起碼大致的意思是能明白的,然後把莫泊桑刻畫的駱塞爾太太的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再細細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我還佈置學生課前去找了一些自己讀過的描寫人物的文章片段,大家又交流了一下,就是這樣。雖然這不是教材中的內容,但我把它看作是教材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