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什麼是周長》評課稿

其他2.92W

《什麼是周長》評課稿1

一、本課成功之處:

《什麼是周長》評課稿

1、目標明確。

本節課老師通過回顧舊知,導入課題。既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爲後面學習做好鋪墊,又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本節課研究的是什麼問題。

2、情境激趣。

在本節課中,兩隻螞蟻爬樹葉的邊線一週的情境,使學生初步直觀認識什麼是周長。接下來,老師創設了實踐活動的情境,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這些情境地創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環節清晰。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通過觀察兩隻螞蟻爬樹葉的邊線比賽,讓學生直觀感知樹葉邊線一週的`長度是這片樹葉的周長;第二個教學環節,通過摸一摸、描一描樹葉的邊線,得到樹葉的輪廓,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從而認識了周長的意義。第三個環節爲了確實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直觀感知”圖形的周長,有設計了小摸一摸、畫一畫平面圖形的周長活動,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理解圖形周長的含義的過程;第四個環節算一算周長活動,學生在測量後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含義,爲後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整個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通過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充分感知了什麼是周長後,讓學生說的不夠。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自己對周長的理解,更形象生動印象深刻。

2、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摸物體的面的周長。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的錯誤要及時引導和糾正。當學生髮生線、面混淆時,注意區分體、面、線的區別,適當引導學生理解線來自於面、面來自於體。

《什麼是周長》評課稿2

《什麼是周長》一課是新教材一節經典的概念教學課。在原有的舊教材中是沒有這節課的,課改後,各版本教材都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之前,特意安排一節課來讓學生體驗理解周長概念,可見這個概念、這節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不僅是後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周長的基礎,也是六年級學習圓的周長及與圓相關的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基礎。

但是這節課又是很難上的,因爲概念如何內化是很難的。我曾經聽過很多次《周長》一課,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揭示定義過於輕率,都是通過一個情境、一個活動就出示了周長的定義,好像學生會讀會記那句話就是理解了周長;又如教學內容整合不當,層次雜亂,認識了周長後又進行描邊線的活動;還如習題安排過多,堆砌了各種求周長、量周長、比周長的習題等等。這些問題凸顯出,很多教師對於周長概念的教學浮於表面、未及內心,沒有顧及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真正體驗、感知及內化。

周長概念的本質是什麼?蘊含着怎樣的教學價值?如何讓學生內化周長概念?這些是值得我們課前思考的,是我們上好課的基礎。事實上,周長是研究一個平面圖形的度量特徵,是對“一維空間”(線)的度量。認識周長,首先要明確度量的對象,即圖形的“邊線”;然後再明確度量的長度,而在比較或度量長度時,有些可以用直尺直接度量,還有一些需要想辦法把不能直接度量的轉化爲能直接度量的,其思想就是“化曲爲直”。由此可見,周長概念本身是有層次,有內涵的。周長概念的內化就應該是可遞進的、可轉化的、可變化的。以此來觀察思考王老師的'這節課,可謂是“活動豐富體驗深刻”,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逐步推進,體驗有層次

對周長概念的剖析可知,周長概念本身可分解爲兩層含義:一週→一週的長度。與此相對應的適於學生的數學活動也可分爲兩層:描一描→量一量。王老師在課中很好地把握了這個層次,不急不躁,逐步推進,

先是看一看、比一比,再是描一描、摸一摸,讓學生體驗“周”的含義;然後是是估一估、量一量、數一數,讓學生體驗“周長”的含義;在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內存於心,呼之欲出之時,再揭示周長的定義,非常恰當,水到渠成。

2、直觀演示,體驗很簡明

如何使學生從對“周”的理解進一步達到對“周長”的理解,王老師在兩者之間有個獨具匠心的設計。就是在指一指教具三角形和圓形的一週邊線之後,讓學生估計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圓一週邊線誰長誰短,並且還將兩個圖形的邊線給拉直,進行比較。這樣做至少有兩點好處:

①對周長的概念理解非常直觀明晰。既直觀看到周長本質上就是“線”,不是“面”;又明確了周長“是可以度量的”。一舉輕鬆突破了周長內涵的兩個方面,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將圓的一週邊線拉直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暗示、滲透了“化曲爲直”的方法和思想,給學困生後續的學習思考提供了示範。

3、動手動腦,體驗能深入

王老師在這節課中,不斷以“動手”促“動腦”,不斷促進孩子們對周長深入體驗。如描一描、指一指的操作;估一估、數一數的操作;尤其是小組協作量一量的操作;這樣不同程度的操作,促進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使學生對周長概念的體驗逐漸深入、逐漸內化。

4、從學到用,體驗更豐富

在課內安排了一系列活動,明確了周長的含義之後,王老師還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出示了量頭圍、腰圍、做相框等生活中應用周長的事例,再次迴歸生活,爲周長尋求生活情境的釋義。這樣的做法,既使得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周長的聯繫,又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體驗,對周長的理解更實際、更豐富。

5、一點建議

後面的估一估、數一數、量一量這三個環節可否調整爲估一估、量一量、數一數?因爲估和量用的是同樣的學具,目的都是爲了理解“周長”之“長”這層含義;從學習心理來看,學生在估了之後,是很想也很習慣去量出準確長度的,爲何不順勢而爲呢?至於數一數這個環節,教材就是安排在量一量之後,並且配上了格子圖。乍一看,似乎比量一量要容易,應該先數再量;細思量,本意是故意走進學生的思維誤區,用面積進行干擾,再通過辨析排除干擾,更深刻地理解“周長”爲線而非面。所以,數一數還是要放在量一量之後,並進行深度設計。

標籤:評課 周長